KR6q0214 雲棲法彙(選錄)-明-袾宏 (master)



正訛集目錄




* 千佛衣
* 五祖不養母
* 出家父母反拜
* 梵王侍佛
* 佛法本出老莊
* 毀擊神像塑造神像
* 末後一著
* 靈照度丹霞
* 坐受立破
* 佛號仙人
* 無人誤入地獄
* 佛書多出才人所作
* 性命雙修
* 寂滅為樂
* 曹溪水趙州茶
* 法華三車
* 金剛纂
* 高王觀世音經
* 觀音香山卷
* 預修
* 寄庫
* 西方十萬八千
* 乘急戒緩
* 名字羅漢
* 齋僧無漏功德
* 無漏
* 五大部經
* 清齋
* 鍊磨
* 講宗
* 三山不受三災
* 達磨楞伽四卷
* 後三卷法華
* 三教一家
* 高沙彌不受戒
* 三寶
* 道光僧得仙
* 活焚
* 以通為道
* 巢頂灌膝
* 泥洹
* 天台止觀
* 臨終預知時至
* 盂蘭盆
* 無為卷
* 般若心經
* 梁武帝
* 黃龍洞賓
* 佛入涅槃
* 能仁祖
* 玉皇經
* 亡僧
* 三教同說一字
* 疑情
* 公案
* 槁木死灰
* 談孔雀
* 禮觀音文
[015-0074b]
* 佛者弗人也
* 南無佛
* 不生不滅
* 背本崇釋
* 僧稱
* 頭陀
* 三衣
* 剃髮不剃鬚







正訛集
明古杭雲棲寺沙門祩宏撰


千佛衣



近世袈裟上遍繡諸佛。云千佛衣。此訛也。佛像止宜
頂戴在首。負荷在肩而已。懸掛胸膈。已涉褻慢。況羅
綴一身。自腰膝而下皆佛也。其過可勝言哉。輪王福
傾。諒非虛語。而成風久襲。不自覺知。願高明俯察芻
蕘。慎勿著此。或曰。然則千佛衣果無之乎。曰。有之。即
今二十五條衣者。千佛相傳之衣也。佛告比丘。我此
僧伽黎。過去未來諸佛。皆著此衣而得解脫。是其證
也。


五祖不養母



世傳五祖拒母不與食。至不能消一勺水。此訛也。戒
雖萬行。以孝為宗。犯制養親。佛尚憐許。豈有不與食
之理。且饑渴眾生至於僧寺。縱禽畜亦當哺之。況父
母乎。黃梅有養母之堂。載諸方冊。為此麤言。寧非謗
聖。


出家父母反拜



世傳子出家。父母反拜其子。此訛也。愚僧不知。遂納
父母之拜。或正座而父母趨傍。或中舲而父母操楫。
[015-0074c]
遠違佛旨。近逆人倫。招世譏嫌。啟人傲慢。乃僧之過。
非佛咎也。不知父母反拜者。子出家。是為佛子。親不
復子之。故子拜而親答拜。反也者。答也。還也。非反常
之反也。


梵王侍佛



俗云佛左右侍者為佛父母。以此病佛。此訛也。佛凡
說法。諸天畢集。梵王居左。帝釋居右。聽法常儀也。蓋
世人訛以梵為飯。遂疑是淨飯國王。而云佛父。又不
知帝釋莊嚴。遂疑是女。而云佛母耳。佛雖三界獨尊。
決不令父母作侍者。俗士不知。須為開曉。


佛法本出老莊



宋儒云。佛典本出老莊。世人不知。駭謂奇語。譬之被
虜。劫去家珍。反從虜借用。此訛也。老莊之書具在。試
展而讀之。其所談。虛無自然而已。虛無自然。彼說之
深深者也。尚不及佛法之淺淺。而謂佛從老莊出。何
異謂父從子出耶。清涼大師以邪因無因二科斷老
氏為外道。況莊又不及老。而宋儒膚見至此。可哂也。
或又云。解佛經者。多引用六經諸子。何也。噫。此方文
字。惟孔老為至極。不此之引。而將誰引。然借其語。不
用其意。深造當自得之。


毀擊神像塑造神像



僧有毀擊天神。自謂崇正闢邪。此訛也。如來說法。必
有八部鬼神。華嚴列主山主水。主地主樹。主晝主夜。
其數無量。然則彼皆非歟。夫有人則有鬼。有陽官則
有陰吏。有人主則有天王。此理也。鬼神無則天亦無。
天無則佛亦無。彼毀擊者。可謂自負墮處。或曰。經何
以云皈依佛。不得皈依一切天魔鬼神。曰。特令爾勿
皈依。不令爾毀擊也。譬人子依已父母。不得依他人
為父母。云爾。豈令毀擊他人乎。經載比丘奉事天神。
佛戒曰不可。比丘乃侮慢天神。佛誡曰。侮慢亦不可。
[015-0075a]
聖有謨訓。萬古明鏡也。今人何不一覽。或問僧有修
神祠。塑神像。對之課誦。向之禮拜。而自附於常不輕
之遍禮四眾者。是否。曰。亦訛也。比之毀擊其失尤甚。
何也。毀擊者。猶知有邪正也。但分別太過耳。塑造而
奉事者。不知有邪正也。毀擊之失。其名曰狂塑造之
失。其名曰愚。曰邪。不侮慢。不奉事。佛訓也。今人何不
一覽。


末後一著



有人以臨終為末後一著。此訛也。末後一著本弈棋
語。謂常人著數到此。已竭盡無餘。不知更有一著出
意料之外。如修行人所造已高已深。而不知更有最
後窮玄極微一段事在。透得此關。然後參學事畢。苟
或未然。只具一隻眼。又云百尺竿頭一步。亦此意也。
不省此意。遂至外道指為臨終。自誤誤人。明者勿信。


靈照度丹霞



世傳丹霞天然禪師。因龐居士女靈照激發。始修行
悟道。此訛也。丹霞先悟道於石頭。後賜號於馬祖。與
龐老相遇時。居然大善知識矣。焉有是事。不根之談。
誣謗賢聖。罪莫大焉。深足為戒。


坐受立破



或謂經稱菩薩戒。坐受立破。亦得無量功德。遂有受
戒之後。肆無持守。此訛也。經意蓋極言大乘戒之當
受云耳。受而即破。雖今無功。而一歷耳根。永為道種。
何得不受。豈以破戒為可哉。以辭害意一至於此。貽
禍非小。


佛號仙人



經言佛於往昔作忍辱仙人。又佛稱大覺金仙。世人
遂謂佛即仙。仙佛無二。此訛也。仙者。古修行人之通
稱。後世乃分別釋道而有專稱耳。且世以儒釋道為
三教。而道之為言實通三教。有道之士。皆名道人。豈
[015-0075b]
專目黃冠為道人耶。今既有專稱。則佛自佛。仙自仙。
地位相去。若霄壤然。慎無等觀。失正知見。


無人誤入地獄



儒者謂佛說惡人死入地獄。而佛法未至中國以前。
人固有死而復生者。何故都無一人誤入地獄。見所
謂十王者耶。以此斷地獄不足信。此訛也。凡夫經眼
之事。然後能知。佛法未至以前。縱入地獄。及乎復生
恍惚猜疑。只作一場異夢理會。佛法既至。種種開諭
六道報應。然後始知此是地獄耳。理固應然。何足為。
怪。


佛書多出才人所作



世有愚人。言佛經皆後代才人所作。非真佛說。此訛
也。所云才人。不知是何等人。乃能為此等。語言。說此
等道理。設若能之。我說是人即名為佛。且古今才人
之極。孰有踰於孔孟者乎。而佛經皆孔孟所不及道。
餘可知矣。其說甚鄙。不足多辯。


性命雙修



道家者流。謂已為性命雙修。謂學佛為修性不修命。
此訛也。彼蓋以神為性。氣為命。使神馭氣。神凝氣結
而成丹。名曰性命雙修。以佛單言見性。不說及氣。便
謂修性缺命。目為偏枯。自不知錯認性字了也。佛所
言性。至廣至大。至深至玄。奚可對氣平說。氣在性中。
如一波在滄海耳。見佛性者。盡虛空法界無不具足。
何況一身之氣而不該攝。故曰但得本不愁末。則一
修一切修。又豈止二事雙修而已。學仙如張紫陽真
人。其論性命極分曉。而大尊佛法。謂佛法先性。尤有
勝焉。可謂灼有見處。又李清菴真人論內外藥。以精
氣神為外藥。元精元氣元神為內藥。而云高上之士
不煉外藥便煉內藥。亦先性尤勝之說也。世人學仙
者多。其知二公之微者蓋寡。吾是以闡之。
[015-0075c]


寂滅為樂



世人見釋氏號臨終為涅槃。因為佛以死為樂。而引
儒典死反吾真之言。證佛經寂滅為樂之旨。此訛也。
梵語涅槃。此云寂滅。寂滅者。生滅既滅。寂滅現前。蓋
是無生無滅。無去無來。前古後今之所不能代謝。成
劫壞劫之所不能推遷。真常獨露苦樂雙亡。故名曰
樂。六祖云。無上大涅槃。圓明常寂照。正明照之極。乃
錯認為死耶。若以死為樂。則宜速死以返吾真。而不
可一朝生矣。是斷滅枯滅絕滅灰滅之滅也。安得濫
語佛之寂滅。


曹溪水趙州茶



宗門有曹溪水趙州茶話。愚人以修養家吞津嚥液
華。池神水等當之。此訛也。僧問如何是曹溪一滴水。
古德云。是曹溪一滴水。趙州問僧。曾到此間否。到與
不到。皆令喫茶去。此是最上開示心宗之極談也。豈
可作色身上吐納會耶。乃至認夾脊為趙州橋。其類
不一。明理者例斥之。


法華三車



法華喻羊鹿牛車。修養家指為尾閭夾脊泥丸。此訛
也。車者。乘載義。羊鹿牛喻大小乘耳。聲聞緣覺菩薩
功德勝劣借此為喻。錯認色身。速宜悔悟。


金剛纂



俗刻諸經。有金剛經纂。自讚功德。謂誦纂一遍。勝經
萬遍。此訛也。金剛經所以有不思議功德者。謂其極
談空理。一法靡存。般若威神。津梁萬類云爾。豈謂文
中纂出佛若干。須菩提若干。何以故若干。如是等字
數為功德耶。其流之弊。遂有愚僧受人嚫施。不誦全
經。而以一纂當之。搆地獄無窮之苦。皆此說誤之也。
編輯邪書。為害如是。又世有大乘金剛論亦是偽造。
乃至妙沙分珠血盆等種種邪偽。瑣不足辯。
[015-0076a]


高王觀世音經



又高王觀世音經。世傳高王誦之脫難。此訛也。其經
鄙俚。不成文義。不知譯自何代。以理斷之。即是法華
普門品耳。高王仗此脫難。故以為名。後人不知。別造
偽語。稱高王經。因名迷義。俗所不覺。


觀音香山卷



卷中稱觀音是妙莊王女。出家成道而號觀音。此訛
也。觀音過去古佛。三十二應。隨類度生。或現女身耳。
不是纔以女身始修成道也。彼妙莊既不標何代國
王。又不說何方國土。雖勸導女人不無小補。而世僧
乃有信為修行妙典者。是以發之。


預修



世人未死。先作七七。小祥。大祥。經懺道場。名曰預修。
此訛也。言預修者。令人趁色身尚在。早自修持。莫待
臨渴掘井。逼餒菑田也。且請他課誦。孰若自我修之
之為勝乎。然肯破慳囊而作佛事。良愈於不為者。此
理或通。高明之士。自不應爾。


寄庫



世人多燒紙錢錫鏹。投牒冥府。冀來生受用。謂之寄
庫。此訛也。紙錫可致來生之富。則富室生生富饒而
貧人終無富日。善惡報應之說虛矣。寄庫云者。蓋人
情以財物貯之庫藏。垣牆棟宇。堅固牢密。自謂水火
盜賊所不能壞。而常被水火盜賊所壞。縱逃此三。或
壞王難。堅牢安在。若能捨施作諸善事。則福德無盡。
無能壞者。寄庫之說。寄此庫也。世人何以不省。


西方十萬八千



壇經以十惡八邪譬十萬八千。人遂謂西方極樂世
界去此十萬八千。此訛也。十萬八千者。五天竺國之
西方也。極樂去此蓋十萬億佛剎。夫大千世界為一
佛剎。十萬億剎。非人力所到。非鬼力神力天力所到。
[015-0076b]
惟是念佛人一心不亂。感應道交。到如彈指耳。豈震
旦詣乎天竺。同為南贍部之程途耶。然則六祖不知
西方歟。曰壇經是大眾記錄。非出祖筆。如六經四子
亦多漢儒附會。胡可盡信。不然舉近況遠。理亦無礙。
如在市心。以北郊喻燕京。以南郊喻白下。則借近之
五天。喻遠之極樂。欲時人易曉耳。何礙之有。


乘急戒緩



古有乘戒緩急四種料揀。解者曰。乘急戒緩。勝戒急
乘緩。狂人遂謂戒不足持。此訛也。凡欲彰顯殊勝。詞
必曲為抑揚。如永明無禪有淨土之類是也。非謂禪
可輕也。且彼以何為乘。以何為戒。得無以通達教理
為乘。謹守律儀為戒乎。是未知乘之義也。云乘急者。
蓋念念全修般若真智。非不持戒。專其本根。略其支
末耳。心地一徹。六度萬行剎那具足。彼但執戒相而
不明心地。止人天福報而已。乘急之勝。蓋勝以此。使
乘未相應。則生死到來。全需戒力。而欲緩之。危哉。


名字羅漢



法華經云。破戒比丘。名字羅漢。愚人謂比丘破戒猶
名羅漢。而欲以破戒為無礙。此訛也。經意蓋謂比丘
破戒。不成比丘。乃名字羅漢而已。名字云者。空有名
字。無真實也。循文察義。當自見得。


齋僧無漏功德



有僧開諭施主。謂種種作福俱有敗毀。是為有漏。惟
齋僧為無漏功德。此訛也。達磨對武帝。以造寺寫經
等事為人天小果有漏之因。而齋僧在其中矣。孰曰
齋僧獨無漏耶。彼意謂造寺。寺頹則福亦頹。寫經。經
滅則福亦滅。惟齋僧不然。噫。獨不曰齋僧。僧亡則福
亦亡乎。究極而論。住相作福皆名有漏。不住相者悉
成無漏。豈獨齋僧也。


無漏


[015-0076c]


又有以保全精氣。不令走失。當羅漢無漏之果。此訛
也。妄想盡處方名無漏。精氣何足以當之。就令全精
全氣全神。所謂諸漏已盡。無復煩惱者安在。遂使愚
人以嚥納搬運為道。匪直害其正見。兼或損其色身。
悲夫。


五大部經



世人相傳誦五大部。謂是華嚴。涅槃。心地觀。報恩。金
光明五經。此訛也。五大部者。一大藏之總名。所謂般
若部。華嚴部。寶積部。大集部。涅槃部。部統所屬諸經。
如六曹為總。而統所屬諸職也。若云五部中各取其
一。則般若部一經不取。何名五部。


清齋



人有週時不食。名守清齋。此訛也。清齋者。清淨齋素。
非不食為清也。勉強絕食。饑想在懷。徒增業苦。且易
稱齋戒。解者尚云湛然純一之謂齋。況佛所說齋。而
止在不食。齋亦小矣。然則過午如何。曰。斯正教也。一
齋何如。曰。日中一食。亦教所有。終是過午為正。


鍊磨



邇來鍊磨場法久弊生。專以躑躅喊叫。煉去睡魔為
事。此訛也。鍊者。鎔麤雜而作精純。磨者。去瑕垢而成
瑩潔。古謂煉磨真性若虛空。自然戰退魔軍陣者是
也。非煉去睡魔便為了當。鍊磨場中不可不知此意。


講宗



近時講演萬松諸老評唱。依本覆講。便稱得旨。此訛
也。古德所遺問答機緣。後人即其疑處窮參力究。以
悟為期。若講演。則何疑之有。縱講得一一皆是。亦與
自已了沒交涉。到底只成戲論。是知塞眾生之悟門
者。講宗誤之也。有志之士。舉一則公案。終身只恁參
去。決不相賺。


三山不受三災


[015-0077a]


或謂五臺峨嵋普陀三山。劫壞不壞。遊者能免三災。
此訛也。三災起時。大千俱壞。何有於三山。若必遊此
免災。則瞽目跛足之徒。不能登歷者。縱修殊勝功德。
終成墮落。而居近三山者。即愚夫皆成解脫耶。當知
無貪乃不受水災。無瞋乃不受火災。無癡乃不受風
災。三山之到否何與。願念念開文殊智。行普賢行。廓
觀音悲。則時時朝禮三山。親邇大士。不達此旨。而遠
遊是務。就令登七金。渡香水。何益之有。


達磨楞伽四卷



初祖不立文字。又云吾有楞伽四卷。義學者遂謂達
磨亦立文字。而欲廢直指之傳。此訛也。楞伽譯自晉
代。非初祖始出。不得云吾有。吾字疑誤。或是此字。蓋
斯經盡斷一切。可以證頓悟之妙心。亦一時借顯之
語耳。若謂初祖之禪盡在乎是。則所謂教外別傳者
果安在哉。


後三卷法華



有邪人謂法華後三卷不傳於世。獲者如寶。秘而藏
之。此訛也。法華一經三譯。有七卷者。有八卷者。有十
卷者。今所流通。什師七卷也。卷有多寡。而文義則一。
猶華嚴晉本六十。唐本八十之類耳。此理明顯。似不
足辯。而親見世人猶有信之者。末法昏愚。至是極矣。


三教一家



人有恆言曰。三教一家。遂至漫無分別。此訛也。三教
則誠一家矣。一家之中。寧無長幼尊卑親疏耶。佛明
空劫以前。最長也。而儒道言其近。佛者天中天。聖中
聖。最尊。而儒道位在凡。佛證一切眾生本來自已。最
親也。而儒道事乎外。是知理無二致。而深淺歷然。深
淺雖殊。而同歸一理。此所以為三教一家也。非漫無
分別之謂也。


高沙彌不受戒


[015-0077b]


世傳高沙彌不受戒。謂是天目高峰妙禪師。此訛也。
師居天目千丈菴。故號高峰。元人也。彼高沙彌者。高
乃姓氏。因不受具。終身以沙彌稱。與藥山同時。唐人
也。所謂長安雖鬧。我國晏然者是也。先後異代。有何
交涉。高峰特重毗尼。僧俗受戒者千餘人。何謬傳如
是之甚。


三寶



道家目精氣神為三寶。而世人遂以佛法僧配之。此
訛也。夫自性開覺名佛。自性軌則名法。自性清淨和
合名僧。彼精氣神何為哉。即令以先天元精元氣元
神為說。亦豈知此元神者。猶屬識陰乎。佛法深玄。未
易草草。


道光僧得仙



世傳僧道光者。得仙於石杏林。為紫陽真人第三代。
遂謂佛法不及仙道。故道光捨佛學仙。此訛也。據悟
真篇註。道光先參金雞未鳴時因緣有省。而考之傳
燈等書。不見有所謂道光者。必參禪失意之流無所
發明。故惑於外學耳。如其實悟。何無定見而致如是。
為僧者宜一心求佛。毋為他歧。幸甚。


活焚



有魔人灌油疊薪。活焚其軀。觀者驚歎。以為得道。此
訛也。凡人念有所著。則魔從生。一念慕活焚為奇勝。
慕之不已。魔入其心而不自覺。端坐火中。似無所苦。
不知魔力所加。暫得如是。氣絕魔去。慘毒痛苦。不可
云喻。百劫千生。常在火中。號呼奔走。為橫死鬼。良可
悲悼。或曰。經稱藥王焚身如何。噫。青蠅何上擬金翅
耶。藥王焚身。光明照耀。歷多劫而周十方。彼活焚者。
光及幾許。圭峰之徒。燃臂慶法。清涼猶切戒不可。況
燃身乎。溫陵謂苦因還招苦果。信夫。


以通為道


[015-0077c]


今人好奇。見有顯異惑眾者。便云有道。此訛也。道與
通自別。眼徹視耳徹聽者。通也。入色界。眼不受色惑。
入聲界。耳不受聲惑者。道也。如以通而已矣。神亦有
通。鬼亦有通。妖亦有通。與道何涉。認通為道。遂至墮
魔羅境。生外道種。可勿慎諸。


巢頂灌膝



世傳佛苦行時。鵲巢頂上。蘆穿膝中。修養家以為運
氣之術。此訛也。深入禪定。鵲巢不知。蘆穿不覺。紀實
而已。非謂運氣之術上通下徹也。乃至九重鐵鼓。謬
解為夾脊雙關。四門遊觀。妄說為眼耳鼻舌。悉邪也。
不可不闢。


泥洹



泥洹出自佛經。有以頂門泥丸宮混而一之。此訛也。
梵語泥洹。此云無為。即無上涅槃之大道也。彼泥丸
宮者。色身之頂。縱能運氣衝透。不過輕身延年之術
而已。安得與無為涅槃之道同日而語。


天台止觀



天台大師止觀禪要有六字氣等語。人遂疑是導引
之術。而欲援釋入道。此訛也。六字氣等。自是治病門
中聊備一法。不是止觀正意。止亂觀昏。定慧員顯。直
入佛境。大師本致也。而恐不善用心者或有病生。併
教以治之之法。亦止觀廣大無所不攝。非同道流專
以吐納搬運為道也。臨文者自當得意。


臨終預知時至



邪人造歸空記。預定死期。謂是達磨所作。此訛也。彼
所以定死期者。或彈腦不響。而曰樓頭鼓絕。則幾日
死。或豎臂試目。而曰金燈不明。則幾日死。如是種種。
都在色身上察其氣血精神衰敗將散。一醫士之職
耳。而假聖祖以神其說。誑惑愚俗。誣罔之罪上通於
天矣。夫古人預知時至。蓋執盡情空。自能知之。或淨
[015-0078a]
土境現。自知生處。而亦不以是為奇也。先德破著。有
死時何苦欲先知之句。旨哉言乎。


盂蘭盆



世人以七月十五施鬼神食為盂蘭盆大齋之會。此
訛也。蘭盆緣起目連。謂七月十五。眾僧解夏自恣。九
旬參學。多得道者。此日修供。其福百倍。非施鬼神食
也。施食自緣起阿難。不限七月十五。所用之器。是摩
竭國斛。亦非蘭盆。蓋一則上奉聖賢。一則下濟餓鬼。
悲敬異田。惡可等混。


無為卷



有羅姓人。造五部六冊。號無為卷。愚者多從之。此訛
也。彼所云無為者。不過將萬行門悉皆廢置。而不知
萬行即空。終日為而未嘗為者。真無為也。彼口談清
虛。而心圖利養。名無為而實有為耳。人見其雜引佛
經。便謂亦是正道。不知假正助邪。誑嚇聾瞽。凡我釋
子。宜力攘之。


般若心經



人言佛典惟心經是玄奘法師西天取至。餘皆後人
所作。此訛也。是經先譯於什師。奘師持之西往。非彼
取至也。西域記載奘中途屢逢魔妖。持觀音聖號不
退。誦心經乃退。則奘師未取以前已在中國。奘師後
更重譯耳。安得倒說乃爾。


梁武帝



史稱武帝好佛。餓死臺城。而佛不救。因以病佛。此訛
也。武帝味道忘食。常持一齋。或遇政冗。則漱口以過。
臨終不食。乃其平日素守。且御宇五旬。歷年八秩。功
滿意足。安坐待盡。正視死如歸。非餓死也。侯景見帝。
流汗噤口。攝於神威之不暇。豈能致之死乎。後人辯
者以餓死為宿業。此論雖是。但未知餓死二字。乃嫉
佛者過為之辭。欲藉以阻人之進耳。今此發明帝不
[015-0078b]
餓死。足破千載之惑。


黃龍洞賓



道流謂洞賓以飛劍伏黃龍禪師。此訛也。師一日陞
座。洞賓雜稠人中。師以天眼燭之。遂云會中有竊法
者。賓出眾。自稱雲水道人。師云雲盡水乾時如何。賓
不能對。師代云。黃龍出現。賓怒。夜飛劍脅師。師指劍
插地不得去。明至。拔劍不起。問答數語。脫然有省。因
嗣黃龍。此載傳燈。與俗傳異。識者鑒之。


佛入涅槃



佛示入滅。名為涅槃。人遂謂神仙長生。佛亦有死。此
訛也。極仙之壽。曰與天齊耳。天自有壞。仙將奚存。善
乎白氏之言曰。言長對短。如松柏之比槿華。特云後
滅。非云不滅也。今謂涅槃者。不生不滅之大道也。雙
空生死。非止不死而已。而說者謂神仙不死。佛氏無
生。不知既無有生。何從有死。惟是化緣既畢。示同凡
滅。警悟眾生。使知萬物無常。莫生貪著。而遽以佛為
真死。不亦謬乎。生死河。涅槃岸。對待而言者也。請試
思之。


能仁祖



世有邪師。廣授邪法。問其所受。則曰吾祖能仁。凡釋
迦。老聃。仲尼。皆其弟子。此訛也。三教聖人不同時生。
焉得同師。且梵語釋迦。此云能仁。彼淺陋不學。聞有
能仁之號。罔知其繇。冀取以尊大其祖。不知能仁即
佛。一何可笑。


玉皇經



本經載天帝說法。十方諸佛咸至聽受。此訛也。天是
凡位。聲聞小聖。天尚敬奉。那得天中天。聖中聖。而反
聽受凡法耶。齊東之語。聞者絕倒。不然。當是天演善
法。諸佛歡喜化身加被。蓋至誠感佛。佛為證明。理或
有之。而謂信心聽受。舛偽殊甚。
[015-0078c]


亡僧



世人見僧有臨終病苦者。便議其不得道。此訛也。病
關往業。古聖之所不免。佛示頭痛。況其餘乎。病而不
為病累。是名得道。如云老僧自有安閒法。八苦交煎
總不妨是也。至於坐立吉祥。亦不足以是評品優劣。
古謂坐脫立亡則不無。先師意未夢見在。豈虛語哉。
修行人惟務打徹生死大事。毋滯外跡而生異見。


三教同說一字



有謂釋言萬法歸一。道言抱元守一。儒言一以貫之。
通一無別。此訛也。夫不守萬而惟守一。以吾一而貫
彼萬。是萬與一猶二也。萬法歸一。止有一。更無萬。是
萬與一不二也。又二教止說一。今更說一歸何處。是
二教以一為極。而佛又超乎一之外也。嗚呼玄哉。


疑情



世有念一歸何處。因甚道無之類。或連聲急提。或拖
聲長念。喚作疑情。此訛也。疑是參究體察之意。決定
要見此一竟何歸著。畢竟要見此老云何說無。因今
有疑。乃後有悟。若直念則無疑。無疑則無悟矣。以直
念為疑可乎。念佛是誰意。亦如是。又愚人氣逼誰字
至於丹田。冀其逆上頂門。任督相通。以為參透。名曰
追究念佛。不知追者。追考追問之謂。豈追逐至丹田
乎。訛而復訛。真可憐愍。達者逢人。勿惜口業。普與道
破。


公案



又有邪師密付邪功。學徒得之。謂為領公案。傳話頭。
此訛也。公案者。公府之案牘也。所以剖斷是非。而諸
祖問答機緣。亦只為剖斷生死。故以名之。總其問答
中緊要一句。則為話頭。如一歸何處。因甚道無。念佛
是誰之類是也。千七百則。乃至多種。皆悉如是。邪師
輩盜用古語而迷其實。其所付。非逼氣。即落空。自誤
[015-0079a]
誤他。害也久矣。悲夫。


槁木死灰



宋儒謂釋氏只要心如槁木死灰。遂斥為異端。虛無
寂滅之教。此訛也。為此說者。蓋未曾博覽佛經。止見
小乘枯定。未見大乘定慧雙修中道第一義諦。止見
空如來藏。未見不空如來藏。又何況中道不居。空不
空如來藏耶。彼以為槁木。吾以為萬樹方春。彼以為
死灰。吾以為太陽當午。識者自應平心等量。勿以先
入之言為主。而被宋儒誤卻大事。


談孔雀



近時以鈴鼓鑼鈸誦孔雀明王經。謂之談孔雀。此訛
也。談者論其義。今止誦文。何名論義。若曰吹彈之彈。
則鈴鈸非絲桐也。況以經文編入曲調。斷章破句。褻
慢莫甚焉。誦斯經者。宜照誦經常儀。力反古規。毋逐
時尚。


禮觀音文



古有禮觀音文。鈍根相習。用以專求聰慧。此訛也。從
初發心。乃至證果。悉備此文。而以之專求聰慧何也。
且聰與慧有辯。聰明之謂。不過博聞見。多才能而已。
智慧。則覺心不迷。正見昭灼。能制煩惱而破無明之
謂也。是故聰明者。世閒之小美也。執之則每障乎真
智。智慧者。出世之大因也。得之則何貴乎世聰。禮斯
文者。專以聰明為事不幾乎割雞而用牛刀乎。童行
無知。不妨引進。久修之士。特宜喻此。


佛者弗人也



俗言佛字從弗從人。蓋弗人也。以其棄國無君。辭親
無父。不娶無子。潔其身而亂大倫。非人之道。不可施
之中國。此訛也。弗人則誠弗人。而所以弗者。非子之
云也。斷人所不能斷之惑。證人所不能證之智。行人
所不能行之行。是故堯舜周孔者人之聖。佛也者。聖
[015-0079b]
之聖也。聖且不足以名之。況可謂之人乎。日月四王
乃至無色者。對人而稱天。佛也者。對天而稱天者也。
天且不足以名之。況可謂之人乎。佛為弗人。其義如
是。嘗統論三教。儒從需從人。不躁妄之謂需。儒蓋從
容乎禮法人也。仙從山從人。離市井之謂山。仙蓋逍
遙乎物外人也。不可之謂弗。二教雖高。猶可名人。佛
者出四生。超三界。不可以人名也。以上姑就子問。實
則佛是梵語。此云覺。奚取於弗人。


南無佛



或云南屬火。火滅即佛。故云南無佛。或云南方無佛。
惟西方有之。故云南無佛。此訛也。南無梵語。此云皈
命。作曩謨那摩皆得。蓋取音不取字耳。又其甚者。以
南為性。無為命。南為天。無為地。南為父。無為母。乃至
阿彌陀佛四字。字字謬為一說。如是邪解。莫可枚舉。
願展轉流通。正其訛誤。匡邪反正。是名末世報佛恩
德。


不生不滅



世人殺生。藉口佛經不生不滅。而言不生則不滅。有
生則有滅。故殺生無礙。此訛也。經言此心本自不生。
亦復不滅。不生故寂。不滅故照。常寂常照。名常寂光。
此當人妙心也。如何將至理之談。翻成戲論。愚人謬
說。一至於此。悲夫。


背本崇釋



人見從儒入釋者極言贊佛。謂孔子所不及。因議其
背本。此訛也。先德云。孔子者。人中之聖人。佛者。聖人
中之聖人也。此天理人情究極之公論也。非所謂背
也。今有問言。爾父與堯舜孰賢。必將曰吾父安敢上
擬大聖矣。是即為背本乎哉。必欺天罔人而曰吾父
賢於堯舜然後為不背本乎哉。且孔子非不知佛也。
儒談世間法。只合如是而止。過之則出世間法矣。世
[015-0079c]
間出世二法。互相維持。而門庭各別。不然。緇侶學禪。
何不依大學論語文場試士。何不用法華楞嚴耶。況
孔子不言佛。而意寓言表。如曰朝聞道夕死可矣。此
何道也。西方有大聖人。此何聖也。其尊佛明甚。而今
言釋深於儒。正發揚孔子微意。是謂報恩。烏得為背
本。


僧稱



世人泛以長老稱僧。又輕稱之則曰和尚。此訛也。古
知識主張一方道場表率眾僧。其名曰長老。亦名堂
頭大和尚。而弟子稱師亦曰和尚。此其名豈易當哉。
世人固知名不知義。而今之僧又復以稱長老和尚
為輕已。於是。乃有相呼為老爺者。老爺官府之號。非
僧所宜也。夫舍利目連空生迦葉諸阿羅漢。皆如來
上首弟子。方受長老之稱。而釋迦彌陀十力世尊。萬
世而下稱本師和尚。僧當此名。慚愧無地矣。而反輕
之。亦異矣哉。


頭陀



有既不剃落。又不簪冠。翦髮齊眉。號曰頭陀。此訛也。
頭陀梵語。華言抖擻。具足十二苦行。擺脫塵垢。清淨
無染。故云抖擻。佛言有頭陀行則我法久存。無頭陀
行則我法滅。頭陀係佛法盛衰。而乃以異色人濫其
稱乎。若夫在死關而髮長不剃。如天目高峰大師者。
斯真頭陀矣。


三衣



有以三衣五條為沙彌衣。七條為比丘衣。二十五條
為菩薩衣。此訛也。凡沙彌時。即當全具三衣。不可缺
一。此在不通文義僧言之。固無足怪。而知教者。乃有
止受七衣。其五條二十五條終其身不辦。佛法之衰
相見矣。


剃髮不剃鬚


[015-0080a]


有剃髮不剃鬚者。駕言削髮除煩惱。留鬚表丈夫。此
訛也。髮云煩惱。則鬚之煩惱尤甚。鬚表丈夫。則孟子
所稱大丈夫者。乃在躬仁義。貞窮達。一死生而已。張
良狀貌如婦人女子。而心雄萬夫。奚以鬚為哉。如是
違佛明制。顯異惑眾之流。擯而斥之。毋令混跡於緇
門可也。
正訛集



菩薩戒弟子劉慧聞率子性澤施資敬刊


光緒二十四年冬十一月金陵刻經處識
[015-0081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