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q0214 雲棲法彙(選錄)-明-袾宏 (master)



戒殺放生文序



蓮池上人少通六藝。文成而紙貴洛城。長練三車。忍
證而宗超蔥嶺。勇披毘黎之鎧。瑩握摩尼之珠。當經
禪暇。愍切迷流。于尸羅中。特申殺戒。蓋以血氣之屬
莫不有知。蜎蠕之倫無非同與。充吾惡死之心。豈宜
戕物。體帝好生之德用導昏衢。夫惻隱之心。人所同
具。刲燖之慘。世所易明。綢繆種族。古今之致常然。蹢
躅喪群。禽鳥之情何異。乃蚊蚋噆膚而生煩。砧刀加
物而靡恤。刳彼膏膋。充茲口腹。反之于心。予仁安在。
推之于報。冤對奚辭。既隨強弱而遞相吞食。遂緣償
負而長歷輪迴。于是如來然慧炬于重幽。拯群苦于
八難。令斷殺因。不纏惡果。當茲末法。久昧微言。而禪
師滌五欲之泥。釋三有之網。于音聲海。鼓智願船。濟
彼胥溺。臻于一真。猗歟旨哉。法無分于頓漸。入皆不
二。道靡間于聖凡。信為第一。苟能循師不殺之戒。而
諦觀吾起殺之因。為生于靈知之心。為發于膚骨之
體。心本慈悲。何因殘害。體無覺識。寧具貪瞋。心忘則
聲臭有所不知。是嗜味者不繇于體。體寂則愛憎無
以自起。是好殺者不繇于心。二既無有。中何從來。故
知身心本淨。習惑妄纏。得本淨之妙。則此戒不繇于
外鑠。解妄纏之蔽。則大悲莫遏于中心。入三摩提。成
等正覺。繇于是矣。余少聞子輿遠庖之訓。巳深愛物
之慈。茲覽禪師戒殺之篇。益重護生之念。遂命兒摹
刻。廣世持流云。


賜進士出身光祿大夫太子太保吏部尚書武英殿
大學士知制誥國史典誌總裁官海虞嚴訥譔





[011-0757b]
戒殺放生文
明古杭雲棲寺沙門袾宏撰并註


○戒殺文



「世人食肉。咸謂理所應然。乃恣意殺生。廣積冤業。相
習成俗。不自覺知。昔人有言。可為痛哭流涕長太息
者是也。計其迷執。略有七條。開列如左。餘可例推云。」


【凡有知者必同。人之食肉大是怪事。然不以為
怪者。良繇家世襲而為常。鄰里比而成俗。習行既
久。不覺其非。反以為是。又奚怪乎。今有殺人而食
者。人必大駭而亟誅之。何也。不習行故也。使殺人
無禁。行之數年。以人肉而供庖廚者遍於天下矣。
故曰舉世習行而不覺其非。可為痛哭流涕長太
息者是也。】


「一曰生日不宜殺生。哀哀父母。生我劬勞。己身始誕
之辰乃父母垂亡之日也。是日也。正宜戒殺持齋。廣
行善事。庶使先亡考妣。早獲超昇。見在椿萱增延福
壽。何得頓忘母難。殺害生靈。上貽累於親。下不利於
己。此舉世習行而不覺其非。可為痛哭流涕長太息
者一也。」


【唐太宗萬乘之主。生日尚不為樂。田舍翁多收十
斛粟。乃賀客盈門。歡宴累日。不知其可也。今世有
生日飯僧誦經。修諸善事者。其賢乎哉。】


「二曰生子不宜殺生。凡人無子則悲。有子則喜。不思
一切禽畜亦各愛其子。慶我子生。令他子死。於心安
乎。夫嬰孩始生。不為積福。而反殺生造業。亦太愚矣。
此舉世習行而不覺其非。可為痛哭流涕長太息者
二也。」


【一獵人暮夜大醉。視其幼子為獐。礪刃將殺之。妻
泣諫不聽。竟剖其腹。出其腸。已而安寢。天明。呼其
子與入市鬻獐肉。妻哭曰。昨汝所殺者子也。其人
[011-0757c]
舉身自擲。五內崩裂。噫。人畜雖殊。愛子之心一也。
安可殺歟。】


「三曰祭先不宜殺生。亡者忌辰。及春秋祭掃。俱當戒
殺以資冥福。殺生以祭。徒增業耳。夫八珍羅於前。安
能起九泉之遺骨而使之食乎。無益而有害。智者不
為矣。此舉世習行而不覺其非。可為痛哭流涕長太
息者三也。」


【或曰梁武帝以麵為犧牲。世譏其使祖宗不血食。
噫。血食未必珍。蔬食未必惡。為人子者。貴乎慎修
其身。而不覆先宗祀斯善矣。奚取於祀之必用血
也。禴祭勝於殺牛。易垂明訓。牲養猶為不孝。聖有
嘉謨。奚取於祀之必用血也。】


「四曰婚禮不宜殺生。世間婚禮。自問名納采以至成
婚。殺生不知其幾。夫婚者生人之始也。生之始而行
殺。理既逆矣。又婚禮吉禮也。吉日而用凶事。不亦慘
乎。此舉世習行而不覺其非。可為痛哭流涕長太息
者四也。」


【凡人結婚。必祝願夫妻偕老。爾願偕老。禽獸願先
亡乎。嫁女之家。三日不息燭。思相離也。爾以相離
為苦。禽獸以相離為樂乎。信乎婚之不宜殺矣。】


「五曰宴客不宜殺生。良辰美景。賢主佳賓。蔬食菜羹。
不妨清致。何須廣殺生命。窮極肥甘。笙歌饜飫於杯
盤。宰割冤號於砧几。嗟乎。有人心者能不悲乎。此舉
世習行而不覺其非。可為痛哭流涕長太息者五也。」


【若知盤中之物從砧几冤號中來。則以彼極苦。為
我極歡。雖食。食且不下咽矣。可不悲乎。】


「六曰祈禳不宜殺生。世人有疾。殺牲祀神以祈福祐。
不思己之祀神。欲免死而求生也。殺他命而延我命。
逆天悖理。莫甚於此矣。夫正直者為神。神其有私乎。
命不可延。而殺業具在。種種淫祀。亦復類是。此舉世
[011-0758a]
習行而不覺其非。可為痛哭流涕長太息者六也。」


【藥師經云。殺種種眾生。解奏神明。呼諸魍魎。請乞
福祐。欲冀延年。終不可得。所謂命不可延。殺業具
在也。種種淫祀。如殺生求子。殺生求財。殺生求官
等。及其得子得財得官。皆本人分定。非鬼神所為
也。偶爾滿願。遽謂有靈。信之彌堅。行之愈篤。邪見
熾然。莫可救療。悲夫。】


「七曰營生不宜殺生。世人為衣食故。或畋獵。或漁捕。
或屠宰牛羊豬犬等。以資生計。而我觀不作此業者
亦衣亦食。未必其凍餒而死也。殺生營生。神理所殛。
以殺昌裕。百無一人。種地獄之深因。受來生之惡報。
莫斯為甚矣。何苦而不別求生計乎。此舉世習行而
不覺其非。可為痛哭流涕長太息者七也。」


【親見屠羊者垂死而口作羊鳴。賣鱔者將亡而頭
如鱔嚙。此二事近在鄰居。即非傳說。我勸世人。若
無生計。寧丐食耳。造殺而生。不如忍饑而死也。吁。
可不戒哉。】


如上所列。甚拂常情。達人覽之。必以為確論。儻能
全戒。善莫加焉。其或不然。量力除減。或去四五。或
禁二三。除一事則消一業。減一殺則杜一冤。若未
能斷絕腥羶。且先應市買見物。不加親殺。亦免大
愆。積養慈心。漸入佳境。得斯文者。更望展轉流通
遞相勸化。能勸一人不殺。如救百萬生靈。勸至十
人百人。以及千萬億眾。陰功浩大。善果無窮。但肯
信行。決不相賺。○每年寫十二月分。黏貼屋壁。一
月不殺。則於月下書不殺二字。一月不殺。下善也。
一年不殺。中善也。一生不殺。上善也。世代不殺。善
之又善者也。願人人戒殺。戶戶持齋。則諸佛生歡。
萬神加護。干戈繇是永息。刑罰可以無施。地獄為
之頓空。苦海因而長別矣。
[011-0758b]


戒殺祝願



若能一月不殺。至月盡夜。或次月朔旦。對佛像前。至
心禮拜。白言。弟子某甲一心皈命西方極樂世界阿
彌陀佛。我遵先佛明誨。今行不殺。已及一月。以此功
德。願我罪業消除。冤愆解釋。所修善根。日益增長。命
終之際。身心安隱。正念分明。蒙佛接引。生極樂國七
寶池內蓮華之中。花開見佛。得無生忍。具足佛慧。以
大神力。凡我曠劫所殺冤命。以及十方被殺眾生。悉
得度脫。成無上道。願佛慈悲。哀憐攝受。發願已。念佛
或百聲。千聲萬聲。隨意多少。


○放生文



「蓋聞世間至重者生命。天下最慘者殺傷。」


【至重有二。一者。世人於金寶官爵妻子。以至己身。
皆其所重。然不可得兼。則重之中必取其尤重者。
是以為救己身。不吝金寶。為救己身。不惜官爵。為
救己身。不顧妻子。故云至重。二者。凡厥有生。皆能
作佛。則生為佛種。故云至重。最慘者。如捶打等。雖
皆苦事。未至斷命。惟殺最慘。】


「是故逢擒則奔。蟣蝨猶知避死。將雨而徙。螻蟻尚且
貪生。」


【因命至重。為全命故。因殺至慘。為逃殺故。是以蟣
蝨螻蟻皆知避死貪生。微命尚然。大者可知也。】


「何乃網於山。罟於淵。多方掩取。曲而鉤。直而矢。百計
搜羅。」


【一切眾生既皆避死貪生。何乃昧此良心。行諸毒
事。網擒山獸。罟覓淵魚。俯水垂鉤。仰空發矢。以至
暗施陷阱。密設牢籠。百計多方。莫能盡舉。良可歎
也。】


「使其膽落魂飛。母離子散。」


【如上網罟鉤矢。見之驚怖。則魂膽飛揚。中之喪亡。
[011-0758c]
則母兒離散。如人遭亂世。兵火臨身。一何異乎。】


「或囚籠檻。則如處囹圄。或被刀砧。則同臨剮戮。」


【幽繫之。則禁錮不異囹圄。宰割之則痛苦同於剮
戮。設以身處。當何如其為情也。】


「憐兒之鹿。舐瘡痕而寸斷柔腸。畏死之猿。望弓影而
雙垂悲淚。」


【憐兒之鹿者。許真君少時好畋獵。一日射中一鹿。
鹿母為舐瘡痕。良久不活。鹿母亦死。真君剖其腹
視之。腸寸寸斷。蓋為憐子死。悲傷過甚。至於斷腸。
真君大恨。悔過。折弓矢。入山修道。後證仙品。拔宅
飛昇。此證上文母子離散意。畏死之猿者。楚王與
養繇基出獵。遇猿。令射之。猿望見繇基。即淚下。蓋
猿臂柔捷。能接飛矢。繇基神射。矢到之處。臂不及
接。知其必死而悲也。此證上文魂膽飛揚意。】


「恃我強而陵彼弱。理恐非宜。食他肉而補己身。心將
安忍。」


【觀上二事。則知殺生。甚所不應。且世人謂禽獸之
肉人所應食。不知皆是強陵弱耳。不然。猛虎食人
亦將曰人之肉虎所應食乎。螳螂食蟬。雀食螳螂。
鷹鸇食雀。弱之肉。強之食。此理甚明。當不疑也。又
世人謂蔬食者瘠。肉食者肥。為肥己身。不念他苦。
人心安在哉。】


「繇是昊天垂憫。古聖行仁。」


【繇世迷故。殺氣動天。而天本好生。常示下民。下民
不知。是以殺生太重。則雨暘不時。刀兵災起。人修
善事。則年歲豐登。海宇寧謐。世人殺生。是逆天也。
古之聖人。因此上順天心。下悲物命。行仁救濟事
見下文。】


「解網著於成湯。畜魚興於子產。」


【解網者。商王成湯出遇獵人布四面網。祝曰。從天
[011-0759a]
來者。從地來者。從四方來者。皆入吾網。湯為解三
面。止留其一。改祝曰。欲左者左。欲右者右。欲上者
上。欲下者下。不用命者乃入吾網。畜魚者。鄭大夫
子產。人有饋之生魚者。子產不食。令校人畜之池
中。觀此二事。則知放生非獨佛教。儒中君子無不
奉行。】


「聖哉流水。潤枯槁以囊泉。悲矣釋迦。代危亡而割肉。」


【囊泉者。金光明經。流水長者子。出見十千遊魚。困
涸水中。將欲危斃。用象囊水。傾注得全。復為說法。
魚命過。皆生天上。割肉者。釋迦牟尼佛往昔為菩
薩時。遇鷹逐鴿。鴿見菩薩。投身避難。鷹語菩薩。爾
欲救鴿。奈何令我饑餓而死。菩薩問鷹。汝須何食。
鷹答食肉。菩薩割臂肉償之。鷹欲肉與鴿等。菩薩
割肉。彌割彌輕。至肉將盡。不能等鴿。鷹問生悔恨
否。菩薩答言。吾無一念悔恨。若此語不虛。當令吾
肉生長如故。立誓願已。身肉如故。鷹化天帝身。空
中禮拜讚歎。】


「天台智者鑿放生之池。大樹仙人。護棲身之鳥。」


【鑿池者。天台智者大師。諱智顗。隋煬帝號為智者。
曾鑿池勸人放生。又不但智者。古來多有此事。今
西湖亦古放生池也。世遠人亡。時更法壞。漁火星
飛於水面矣。悲夫。護鳥者。古有仙人常坐一大樹
下。思禪入定。有鳥棲其懷中。恐驚鳥故跏趺不動。
候鳥別棲。然後出定。慈物之心一至於是。】


「贖鱗蟲而得度。壽禪師之遺愛猶存。救龍子而傳方。
孫真人之慈風未泯。」


【贖鱗蟲者。永明大師。諱延壽。吳越王鎮杭。師為餘
杭縣庫吏。屢以庫錢買魚蝦等物放之。後坐監守
自盜。法當棄市。王頗知其放生也。諭行刑者觀
辭色以覆。師臨死地。面無戚容。人怪之。師曰。吾於
[011-0759b]
庫錢毫無私用。盡買放生命莫知其數。今死。徑生
西方極樂世界。不亦樂乎。王聞而釋之。乃出家為
僧。修禪禮懺。得無礙辯才。師涅槃後。有僧入冥。見
閻羅王時時出座禮一僧像。問之。則陽間永明壽
禪師也。已生西方上品上生。王敬其德。故時禮耳。
救龍子者。孫真人未得仙時。出遇村童擒一蛇。困
憊將死。真人買放水中。後默坐間。一青衣來請。隨
而赴之。至一公府。則世所謂水晶宮也。王者延置
上座。曰。小兒昨者出遊。非先生則幾死矣。設宴畢。
出種種珍寶為謝。真人辭不受。曰。吾聞龍宮多祕
方。傳吾救世。賢於金玉多矣。王遂出玉笈三十六
方。真人繇此醫術彌精。後證仙品。】


「一活蟻也。沙彌易短命為長年。書生易卑名為上第。
一放龜也。毛寶以臨危而脫難。孔愉以微職而封侯。」


【活蟻二事。一短命長年者。昔有沙彌侍一尊宿。尊
宿知沙彌七日命盡。令還家省母。囑云。七日當返。
欲其終於家也。七日返。師怪之。入三昧勘其事。乃
還家時路見群蟻困水。作橋渡之。蟻得不死。繇此
高壽。二卑名上第者。宋郊宋祁兄弟也。俱應試。郊
嘗見群蟻為水所浸。編竹橋渡之。時有胡僧睹其
貌。驚曰。公似曾活數百萬命者。郊對貧儒何力致
此。僧云不然。凡有生者皆命也。郊以活蟻對。僧云
是已。公弟當大魁多士。然公亦不出弟下。後唱名。
祁果首選。朝廷謂不可以弟先兄。改祁第十。以郊
為第一。始信僧言不妄云。放龜二事一臨危脫難
者。毛寶微時。路遇人攜一龜。買而放之。後為將。戰
敗赴水。覺水中有物承足。遂得不溺。及登岸。則承
足者前所放龜也。二微職封侯者。孔愉本一卑官。
亦曾放龜。龜浮水中。頻回首望愉。然後長逝。後愉
以功當侯。鑄印時。印上龜紐。其首回顧。毀而更鑄。
[011-0759c]
鑄之數四。模直首偏。迴顧如舊。鑄者大怪。以告愉。
愉忽憶放龜之時。龜首迴顧。恍然悟封侯者放龜
之報也。】


「屈師縱鯉於元村。壽增一紀。隋侯濟蛇於齊野。珠報
千金。」


【縱鯉者。屈師於元村遇一赤鯉。買放之。後夢龍王
延至宮中。謂曰。君本壽盡。以君救龍。增壽一紀。濟
蛇者。隋侯往齊國。路見一蛇。困於沙磧。首有血出。
以杖挑放水中而去。後回至蛇所。蛇銜一珠向侯。
侯意不敢取。夜夢腳踏一蛇。驚覺。乃得雙珠。】


「拯已溺之蠅。酒匠之死刑免矣。捨將烹之鱉。廚婢之
篤疾瘳焉。」


【拯蠅者。一酒匠見蒼蠅投酒甕。即取放乾地。以灰
擁其體。水從灰拔。蠅命得活。如此日久。救蠅數多。
後為盜通。無能自白。獄將成。主刑者援筆欲判決。
蠅輒集筆尖。揮去復集。判之莫得。因疑其冤。詳問
之。則誣也。呼盜一訊而服。遂得釋歸。噫。亦異矣哉。
捨鱉者。程氏夫婦性嗜鱉。一日偶得巨鱉。囑婢修
事。時暫出外。婢念手所殺鱉不知其幾。今此巨鱉
心欲釋之。吾甘受箠撻耳。遂放池中。主回索鱉。對
以走失。遂遭痛打。後感疫疾將死。家人舁至水閣。
以俟盡命。夜忽有物從池中出。身負濕泥。塗於婢
身。熱得涼解。疾乃甦愈。主怪不死。詰之。具以實對。
主不信。至夜潛窺。則向所失鱉也。闔門驚歎。永不
食鱉。】


「貿死命於屠家。張提刑魂超天界。易餘生於釣艇。李
景文毒解丹砂。」


【貿命屠家者。張提刑常詣屠肆。以錢贖物放之。後
臨終時。語家人言。吾以放生。積德深厚。今天宮來
迎。當上生矣。安然而逝。易生釣艇者。李景文常就
[011-0760a]
漁人貨其所獲。仍放水中。景文素好服食。常火煉
丹砂餌之。積熱成疾。疽發於背。藥莫能療。昏寐之
中。似有群魚濡沫其毒。清涼快人。疾遂得瘥。亦鱉
報廚婢之類也。】


「孫良嗣解矰繳之危。卜葬而羽蟲交助。潘縣令設江
湖之禁。去任而水族悲號。」


【解矰繳之危者。孫良嗣遇禽鳥被獲。輒買縱之。後
死欲葬。貧莫能措。有鳥數百。銜泥疊疊。觀者驚歎。
以為慈感所致。設江湖之禁者。縣令潘公。禁百姓
不得入江湖漁捕。犯者加罪。後去任。水中大作號
呼之聲。如喪考妣。人共聞之。莫不歎異。】


「信老免愚民之牲。祥符甘雨。曹溪守獵人之網。道播
神州。」


【免牲者。信大師遇時亢旱。民殺牲請雨。師憫其愚。
謂曰。汝能去牲勿用。吾為汝請。民允之。師乃精誠
以禱。甘雨驟降。遠近多感化者。守網者。六祖既佩
黃梅心印。以俗服隱於獵人。獵人令守網。祖瞰其
亡也。獐兔之類。可放者輒放之。如是一十六年。後
坐曹溪道場。廣度群品。燈分五宗。澤垂萬世焉。】


「雀解銜環報恩。狐能臨井授術。」


【雀銜環者。楊寶幼時。見黃雀為梟搏墜地。復為螻
蟻所困。取而畜諸笥中。給以黃花。痊乃放去。夜夢
黃衣童子拜謝。贈玉環四枚。曰。我王母使者。荷君
濟命。願君子孫潔白。位列三公。亦如此環矣。後四
世貴顯。狐臨井者。一僧素無賴。聞黃精能駐年。欲
試其驗。置黃精於枯井。誘人入井。覆以磨盤。其人
在井。遑迫無計。忽一狐臨井。語其人言。君無憂。當
教汝術。我狐之通天者。穴於塚上。臥其下。目注穴
中。久之則飛出。仙經所謂神能飛形者是也。君其
注視磨盤之孔乎。吾昔為獵夫所獲。賴君贖命。故
[011-0760b]
來報恩耳。幸毋忽也。人用其計。旬餘從井飛出。僧
大喜。以為黃精之驗。乃別眾負黃精入井。約一月
開視。至期視之。死矣。僧蓋不知前人得出者狐之
力也。悲夫。】


「乃至殘軀得命。垂白壁以聞經。難地求生。現黃衣而
入夢。」


【白壁聞經者。予掛搭一庵。有人擒蜈蚣數條。以竹
弓弓其首尾。予贖放之。餘俱半死。惟一全活。急走
而去。後共一友夜坐。壁有蜈蚣焉。以木尺從傍極
力敲振。驅之使去。竟不去。予曰。昔所放得非爾耶。
爾其來謝予耶。果爾。吾當為爾說法。爾諦聽毋動。
乃告之曰。一切有情。惟心所造。心狠者化為虎狼。
心毒者化為蛇蝎。爾除毒心。此形可脫也。言畢令
去。則不待驅逐。徐徐出窗外。友人在坐驚歎希有。
時隆慶四年事也。黃衣入夢者。杭州湖墅干氏者。
有鄰家被盜。女送鱔魚十尾。為母問安。畜甕中。忘
之矣。一夕夢黃衣尖帽者十人。長跪乞命。覺而疑
之。卜諸術人。曰。當有生求放耳。遍索室內。則甕有
巨鱔在焉。數之正十。大驚。放之。時萬歷九年事也。】


「施皆有報。事匪無徵。」


【諸放生者。或增福祿。或延壽算。或免急難。或起沈
痾。或生天堂。或證道果。隨施獲報。皆有徵據。然作
善致祥。道人之心豈望報乎。不望報而報自至。因
果必然。辭之亦不可得耳。放生者宜知之。】


「載在簡編。昭乎耳目。」


【明有徵也。如上所錄。遠則載在簡編。有典有據。近
則昭乎耳目。共見共聞。考古驗今。定非虛謬。】


「普願隨所見物。發慈悲心。捐不堅財。行方便事。」


【此下普勸世人隨所見生命發慈悲心。繇是捐捨
世財。作斯方便。財不堅者。謂水得漂。火得焚。官得
[011-0760c]
取。盜得劫。危脆無常。非堅物也。捐此作福。所謂以
不堅財易堅財也。若無財者。只發慈悲心亦是福
德。或勸他人放生。或見人放生。讚歎隨喜。增其善
念。亦是福德。】


「或恩周多命。則大積陰功。若惠及一蟲。亦何非善事。」


【有力者恩周多命。固陰功也。無力者惠及一蟲。亦
善事也。毋曰小善為無益而勿為也。世有不明此
理者。必擇身細數多之生方肯買放。路遇大生。目
視而過。此則惟貪自己之福。非憫眾生之苦也。其
福甚少。戒之戒之。】


「苟日增而月累。自行廣而福崇。」


【善無大小。惟貴久長。日日增之。月月累之。善多則
行廣。行廣則福崇矣。】


「慈滿人寰。名通天府。」


【慈功久積。遍滿寰區。人情既孚。天心必眷。或謂穹
蒼渺邈。何得相通。不知天王以六齋之日巡狩人
間。有善必知。無惡不察。又人行十善則天勝。人行
十惡則脩羅勝。故天帝時時欲人為善。一人為善。
飛天神王報達天京。經有明文。非臆說也。】


「蕩空冤障。多祉萃於今生。培漬善根。餘慶及於他世。」


【放而不殺。與物無冤。非惟安樂今生。以此善根。當
來之世。長壽永福。乃至成佛。萬類有情。傾心歸附。
皆餘慶也。】


「儻更助稱佛號。加諷經文。」


【遇生能放。雖是善功。但濟色身。未資慧命。更當稱
揚阿彌陀佛萬德洪名。諷誦大乘諸品經典。然雖
如是。但凡買生火急須放。諷經不便。只以念佛相
資。若隔宿買而來朝始放。或清晨買而午後猶存。
必待陳設道場。會集男女。遷延時久。半致死亡。如
是放生。虛文而己。】
[011-0761a]


「為其回向西方。令彼永離惡道。」


【念佛功德。願諸生命盡此報身。往生西方極樂世
界。蓮華化生。入不退地。永離惡道。長息苦輪。惡道
者。六道之中。三道為惡。地獄餓鬼畜生是也。】


「則存心愈大。植德彌深。」


【見苦放生。所存者善心也。今則是大菩提心矣。故
云愈大。放生得福。所植者世間之德也。今則是出
世之德矣。故云彌深。】


「道業資之速成。蓮臺生其勝品矣。」


【心大德深。其事何驗。蓋利他者菩薩之行也。以此
行門助修道業。譬如船得順風。必能速到涅槃彼
岸矣。淨業三福。慈心不殺實居其一。今能不殺。又
放其生。既能放生。又以法濟令生淨土。如是用心。
報滿之時。九品蓮臺高步無疑矣。普勸世人。幸勿
以我德薄人微而不信其語也。】


放生祝願



放生已。對佛像前。至心禮拜。白言。弟子某甲一心皈
命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我遵先佛明誨。今行放
生。已得若干。以此功德。願我罪業消除。冤愆解釋。所
修善根。日益增長。命終之際。身心安隱。正念分明。蒙
佛接引。生極樂國七寶池內蓮華之中。華開見佛。得
無生忍。具足佛慧。以大神力。凡我所放一切生命。以
及十方無盡有情。盡得度脫。成無上道。願佛慈悲。哀
憐攝受。發願已。念佛或百聲。千聲。萬聲。隨意多少。
戒殺放生文






[011-0761b]




釣弋說



語云。子釣而不綱。弋不射宿。疑有脫文也。何也。聖人
者。仁之至也。故堯之仁如天。釣矣弋矣。直不網不宿
耳。是仁有未至也。或曰舜德好生。不廢四凶之誅。釣
弋奚病焉。不知四凶罪人。魚與鳥何罪。文王澤及枯
骨。枯骨無知。魚鳥有知。胡孔子不諳物情至是。人饋
魚。子產畜之池中。子產之所畜。孔子之所釣。子產惠
人。孔子其忍人耶。賜生而畜。共雉而不食。孔子之仁
之德之澤之惠。必不減於堯舜文王子產明甚。是知
中和致。萬物育。聖王治世。使鳥獸魚鱉咸若。弗育弗
若。何以為孔子。然則魯人獵較。孔子亦獵較。獨何與。
曰。孔子當仕。有官職而從王事也。不得已也。若釣弋
則孔子自為之也。於可已而弗已也。故不足信。意者
子下或有曰字。子曰。釣而不綱。弋不射宿。俗習未易
挽。姑就其習而為末世示仁術也。蓋孔子之言也。非
孔子事也。


書放生卷後



曩余三十有五。為文謂生日不宜殺生。既而五十。為
偈謂生日不宜慶生。今茲十易暑寒。一週甲子矣。諸
君子知余。又重愛余。不陳儀。以放生慶生。或曰。不殺
得矣。如不慶何。噫。如是慶生。慶萬物之生也。余惟恐
人之不慶生也。或曰。鳥未舒其翼。弋者候於林。魚未
揚其鬣。漁者盈於濱。雖曰甦之。其實枯之。惡在其能
放也。噫。翔空入淵。遂厥生者不知其幾也。重罹乎鉤
矢。百未之能一耳。方其獻俘於獵師。待烹於庖人。卜
兆於饞夫之腹中。死門甘伏。倏焉解之。雖未保所終。
而脫刀鋸。逃鼎鑊。譬之臨刑遇赦。其樂為何如也。且
西湖歌舞。歲無休時。假令諸君子春花秋月。朝宴而
暮集。一舉箸則萬錢。一染指則千命。乃今易腥以素。
[011-0761c]
轉殺為生。較其得失。奚趐霄壤。不謂之勝舉。吾不信
也。於是迭詠為放生卷。係之辭曰。


「 上帝好生。下民傷生。捨財救生。圖財捕生。繇二念生。故有眾生。生無所生。亦無能生。無生不生。是名放生。」



重修上方寺鑿放生池記



武林自宋蹕南駐。環湖山禪講律寺。粲然棋布星列。
而郭以內稱焉。迨今多半淪沒。至不可考諸傳志。有
上方寺者。背倚城垣。左右掖湧金錢塘二門。前通西
井官道。蓋肇建後梁貞明七年。而國朝景泰四年。僧
以難事作。散去。寺隨廢。漸蠶食為民居。僅存者什一。
優婆塞沈善能者廬其中。嘉靖二十三年。尚寶卿六
橋徐公得請於官。佃為圃。公無子。以畀女。遺命還寺。
女孝且賢。持契歸王氏。遵父囑。以畀雲棲。遂復為僧
地如初。無何。王謝世。居士化卿宋君聞其義而高之。
化卿以世祿之裔。砥德礪行。樂善不厭。迺輸金贈王
子。更與之契。予亦罄衣資。偕善信旁贖其故址若干。
向明正位。別為迴廊。旋所向面城而門。取幽寂也。期
世世承事三寶。因諗於眾曰。唯上方彈丸重興。伶仃
衰微。何修何營。而俾久遠。或議闢草萊。輪奐其殿堂。
群之以僧。僧多則常住。予以為不然。時丁末法。塔寺
靡堅。試屈指而計。凡三門乎闤闠者。揵椎之庭。不為
樽壘之所能幾。僧雖多而行寡。奚以多為。顧茲地鄰
城。城鄰湖。湖外高而城內卑。隨鋤成流。亢陽所不能
涸。因而池之良便。以池放生。以隙地之敝室。稍葺其
莛楹。守以二三誠信衲子。蚤莫禪誦。庶幾上祝皇圖。
下濟含識。得之一舉矣。或謂物如塵如沙。池一勺耳。
容有限。奈何。而庸知夫鑿斯池也。為之兆也。弄引也。
引而伸之。而又伸之。汪然遍域中矣。昔子產之畜魚。
一勺也。使鄭之人若大夫若士若民皆然。鄭之與國
若燕趙齊楚輩皆然。則池無量。所畜無量。不然。西湖
[011-0762a]
古放生池也。謂普容天壤間物。寧有是乎哉。化卿曰
唯唯。與其仲直卿。諸賢士夫。諸比丘淨人。有呈財者。
裹糧者。疏其壆而鍬者。畚者。梩者。枯橫泉之撓而戽
者。槔者。埭者。固隄防之浸淫崩頹而埤者。𡍪者。𥗒者。
䃭者。捍狸與獺而𦼼者。閑其外侮而版築者。憂其暑
寒。而上為之𢊒。下為之[穴/淈]者。皇皇乎晝胼宵胝。勞不
知息。兼工再閱月而池成。于時在筌而釋。當釜而逸。
洋焉悠焉。出而遊焉。一勺之內。足其從容也。予喜且
懼。稽首而告於十方如來。主池神。主伽藍神。願以佛
力。法力。賢聖力。諸神誓願力。慈護而威臨之。從於今
日。盡未來際。常為鱗介諸水族等棲止安宅。又稽首
而告於見住僧。後後住僧。願以戒力。悲智力。念流水
之苦躬而澤焦𣩅。天台之抗章而斷簄梁。智覺之負
辜成仁。蹈白刃而不悔。尚永持無斁。以風四方。敢有
叛先盟。師陶朱。媒利於網罟。或倍眾而售之乎白衣。
是名違佛律。犯波羅夷。諸所稱釋子者。鳴以羯磨。遄
擯絕之。勿共住。即朋比而阿。神必陰縶其魂。顯僇其
形。無能逃者。脫免焉。其報盡也。墮泥犁中。嬰萬苦無
竟。所以者何。好生惡死。天道也。人情也。前人捐難捨
之資。役所愛之身。創五濁世不恆見之勝舉。以生必
死之命。置之安全。後人忍不一深思之。而惟便其私
圖。於天道逆。於人情不祥。從逆凶。不祥者災逮。鼓桴
形影。感應自然。非危言怖之也。化卿及諸大眾踊躍
歡喜。歎未曾有。作而曰。善哉。是緇與素之龜鏡也。不
可使無聞於末法也。而碑上方。頌曰。


「 始舉為興滅。而兼得放生。豈唯滅不滅。生亦無生相。生滅俱滅已。寂滅何有方。以明超於方。無方中說上。無方說西方。其意亦如是。作寺作池人。願共了斯旨。」



萬歷二十八年普門示現日記


北門長壽庵放生池記


[011-0762b]


西湖古放生池也。法久而敝。實亡名存。敝之久而安
焉恆產乎水族。併迷其名。若罔聞者。歲在乙未。予演
圓覺於佛國山之南屏。南屏故有池。當其三門。一時
主會諸名公捐貲贖而出之。植蓮其中。斷漁業。人繇
是知放生池為武林舊事。既而予復鑿池上方。既而
北門有園。園有池。復贖之。園距上方南北相望者半
拘盧舍。而城之內有二放生池矣。頃予碑上方。謂以
是為之兆。兆且引而蔓延之。顧予德微年衰。不足以
風。未知繼此而興起者更幾池也。上方苦隘。僅為池。
餘少叢竹。羽蟲之獲逭其生者聊以依止。茲頗閒曠。
池聯比。擴之則濊然成浸。水涵而土出。壘之則𡾯然
成山。循而界之。則幽然成徑。相其宜而樹之竹木。則
鬱然蔭而成林。將使嚶嚶洋洋樂而相忘。雖無繇擬
飛泳亭之萬一。而猶冀想像其遺蹤。則上方所不逮
也。園以東。為興福禪院。旋而南為養濟院。又旋而西。
為得一道院。養濟昔號悲田。聖主賢臣哀煢民之顛
連而無告者設也。今之困矰餌。伏質於刀砧。必不可
逃而待烹。其無告尤甚。貿而畜之池。縱之林。俾終保
殘壽。悲孰加焉。佛示三福。云慈心不殺。而五福於箕
疇。亦壽為其最。瀕殺而重壽之。福孰加焉。天地之大
德曰生。舜之德曰好生。德一而已。上清下寧。侯王所
以配兩間之久長。貞萬物之壽命者恆於斯。得孰加
焉。儒道釋三聖人之偉蹟鼎峙夫三方。若環拱然。而
園介乎其中。是曲阜之仁里。摩竭之慈室。西華長生
葆真之靈宅。天合而冥鄰也。豈偶然之故歟。夫救生
之滅也而有生。求其生而未嘗生也而無生。無生然
後無不生。則生滅一。生滅一。則福興於無相。悲濟於
無緣。福不可得。悲不可得。一亦不可得。唯法性常住。
不斷不續。同於虛空。彼梵網以放生為常住法。常住
者。金剛身無量壽也。迺庵其園曰長壽。而園有𣺬廬
[011-0762c]
數楹。飭治之。為供接引導師。及當來慈氏尊像。蓋津
梁所放一切含靈先生安養。息輪迴苦。後於龍華而
得授記也。廬止是。無增多。以淨戒僧守之。守之之方
具如上方記中語。時里之父老聞子言。前執子手歔
然太息曰。園之源吾弗知之矣。吾猶及見二禪人居
焉。向稔其古為伽藍。而業已蔬圃。莫返厥初。吾何圖
重睹今日也。是役也。始其事者。予與化卿宋君。而諸
上善人樂助而成斯美利者。得例書碑左云。


萬曆二十八年歲次庚子佛誕日記



杭州上方寺放生池碑記



雲棲放生池。肇自古上方之中興。而長壽庵繼之。皆
大師自為記。師既示滅。上首思監院。因余渭陽廣寓
居士。重徵瀹賓言勒之石。余旋耳於頂。傾大師口光
以灌者三。歎其悲智圓融。空假雙妙。不住色聲香味
觸法而行布施。不離文字而說解脫。無願願海。普擎
異生。於乎。此迦樓之翅所不能消。而昆明之灰所不
能濁也。瀹賓何言。言亦安所增上。然而竊聞之矣。鹺
不治苦。梅不責甘。無相猶矣。而各辦事。羹是以和。是
剎地水之為那羅窟也。以緇誓緇。以白盟白。各於其
黨而已。大師申儆方袍。爰及苗裔。凜凜乎寺為歌舞
舍。池為刀俎緣。是用大誡。不有求也。市何以興。刲其
一。喪其兩。寐者不覺也。瀹賓班於近事。取諸皮裏以
承唾餘。惡乎知繼聲之非繼志耶。非有力人。不能得
師蟲方便。既曰有力人矣。何之不愜所欲。而必囿眾
園沼法窟為。得時而駕。兼弱嗜昧。取亂侮亡。曰莫余
毒也已。惡乎彼將以富貴為可恆。而因果為不足畏
也。長夜之飲。衰于一石。震主之略。喪於欠伸。鵲無寧
居。鳩不一姓。金剛六如。在琴瑟綺羅。不在伽陀貝疊
矣。逮其徂落七遮之影。乃與不亡者俱。昔之釜。今之
[011-0763a]
魚。昔之日。今之劫。焦骨糜髓。如金在鎔。猶復憶充耳
戟首。如水投石耶。了實本虛。虛不可繫。執虛成實。實
不可銷。悉自心生。非關人與。借曰死而無知。則保世
亢宗於無知者。何有而厚遺之為囂囂乎。無乃用物
精多。則魂魄強。生為巨人。死為盛鬼。區區銜璧。何惡
之能為。是不知漁獵之殃釋種。而琉璃之珠為泰山
之炬也。器世間主具足菩提薩埵不思議力。受遺闍
崛。以蒞雲棲之盟。豈其敗如來者厚誅。而破羯磨者
佚罰。必不然矣。徐尚寶不幸而圃上方。幸而無子。小
寬結縛。又幸有淑孝女。克用治命。以蓋前愆。然孰與
宋胄子化卿。兄弟戮力。剎標智果。池溉悲華。奉雲棲
以流水天台智覺之業。航九品。梯三會。興於無滅。放
于無生之為罔極報乎。子不必宋。女不必徐。智者自
謀。誰能幾幸。休明輔之。昏亂糾之。同室援之。鄉鄰謝
之。謹毋取麇蒙之分。而貽象焚之慼。是吾黨之以波
羅夷誓也。桐鄉之有放生社也。大師遙垂寶手。率先
四輩。度網罟之阨而浮之江。有田有廬。以永法會。方
且教化增益。負郭而池。鐸以阿蘭。蔭以修木。惟上方
長壽之軌是步是趨。一勺之多。姑為之兆。因緣熏習。
富以其鄰。夫亦曰尚行夫子之志云爾。司勳長孺。雲
棲優婆塞中慧業第一。記成。函以報。監院告窣堵已
西鄉。而請長孺點頭。則石點頭矣。


賜進士出身翰林院國史編修桐鄉優婆塞廣瀹吳
應賓譔文


賜進士出身朝列大夫國子監祭酒桐城龍眠居士
何如寵篆丹





[011-0763b]


戒殺放生文後序



戒殺非佛氏意也。儒先聖人意也。上古之世。民未知
衣食之原。與禽獸混處。盡力以相角。幸而勝。食其肉。
衣其皮。不幸不勝。糜其牙者亦不可數矣。聖人既教
耕稼以為之食。織紝以為之衣。弧矢重門宮室以為
之衛。民得免於禽獸之害。而亦不復藉乎禽獸之利。
聖人常不忘與之並育而不傷。故龍蛇至變悍也。虎
豹犀象至猛暴也。禹與周公不過驅而放之遠之而
已。不盡其類而殲之也。聖人之意蓋常主於不殺。而
民之習於禽獸之利害者。以為殺則利。不則害。則未
可以不殺令也。於是為制禮以重之曰。國君無故不
殺牛。大夫無故不殺羊。士無故不殺犬豕。必有故而
殺。殺者蓋寡矣。曰天子不合圍。諸侯不揜群。伐一草
木非其時曰不孝。田不以禮曰暴天物。夫子釣而不
綱。弋不射宿。齊宣王不忍一牛。孟子盛稱美。以為可
以保民致王。以是知聖人之意蓋常主於不殺也。唯
令以不殺之不得。故為禮以防其淫。而世之淫於殺
者。因曰殺固儒先聖人之教。魯人獵較。孔子亦獵較。
因俗行化。導民不爭。而曰獵較固出自孔子。豈不悖
哉。蓋吾觀五代之亂。寇賊聚人為糧。頭會以當升斗。
老羸者。并骨舂之。如破糠覈。掃皮捭乳。誇為美羹。嬰
兒無知。貫槊為戲。至今談者魄悸魂搖。肝腸痛楚。而
當時之人恬不知怪。何罪何讎。酷毒如此。佛氏冤業
報應之說當自不誣。即不然。亦其人習於嗜殺。如世
人之習於宰屠耳。今夫鳥獸失喪群匹。越日踰時。反
巡故鄉。翔回鳴號。躑躅踟躕。而有人心者。乃聽其宛
轉砧几之上。跳擲湯鑊之中。曾不動色。鳥獸之視今
人。何異今人之視亂寇乎。嗚呼。一飽何甘。眾生何苦。
報應果信。行遂及身。即使不然。所習如斯。惻隱安在。
亦可懼矣。且夫居今之世。與古之習於鳥獸之利害
[011-0763c]
者遠不相侔。今之所日事宰割者。雞鶩魚蝦。生之既
無害於人。而其所戲相踐撲者。螻螘虻蛾。殺之又無
利於已。夫人唯利害切身不可化誘耳。非利非害。習
成殺機。既戕物生。又傷我性。嗚呼。亦可止矣。此聖人
可以不殺令民之時。佛氏應機闡教。故曰戒殺非佛
氏意也。儒先聖人意也。嗚呼。聖人以禮立戒。佛氏以
戒維禮。今人恣餮以踰禮。又借禮以毀戒。亦殘賊縱
肆甚矣。夫破習莫如戒。捄殺莫如生。假如亂離被掠
之民。有大力者破其械繫。出之刀鼎。還見親戚。啼笑
相持。讚歎歡喜。何可勝道。應死之物。放縱天淵。復反
林藪。何異於此。又有導師說法寇中。開其慈心。永不
嗜殺。投戈釋劍。復見太平。抑何善矣。世人戒殺。普濟
有情。蠢蝡蠉飛。物物得所。豈非天地大生之德。聖人
一體之意乎。嗚呼。有人心者。念拘執之苦。思曠蕩之
樂。究報應之因。通禮教之旨。戒殺如赴殺。放生如脫
生。庶不負雲棲老婆舌耳。嗚呼。戒放至易。生死至悲。
可不念哉。可不念哉。是編刻者夥矣。克靖兄梓之尤
精。佛氏因果已具雲棲所陳。余論其合於吾儒者如
此。


乙巳臘月海虞弟子顧雲鴻和南撰



菩薩戒弟子慧聞率子性澤施資敬刊惟願水陸
空行咸蒙救度往生淨土直證菩提


光緒二十三年秋九月金陵刻經處識







[011-0764a]


小雲棲放生記附刻



小雲棲禪院者。同里諸君子結淨社廣放生而
建焉者也。先是謀於西湖之六橋以裏復放生
古制。籲諸今
巡撫院大中丞曰可。詎格於成議。不果行。會東
城有餘庵。初為余姓所捨宅。故名余。後顧涑園
孫恂士諸先生聯淨社其中。梁山舟前輩為書
額。易名餘庵。庵固有殿。有廡。有丈室。有寮房。周
迴二十餘間。且有池。廣長二三畝。住僧蓮印無
徒而願捨者久之。諸君子廉得是庵。洵妙因也。
顧其地鮮曠。牛欄羊圈豚柵雞棲布置無所。而
普濟之心未已。於是鄰有庵曰法華。其主僧靜
學德懷。亦樂捨以成功德。又有庵曰華嚴。久廢
供養。其僧倦而歸之。當兩庵之間。隔有他庵隙
地。亦購而聯貫其址。又旁買民舍數間。󳮇餘庵
舊規。殆已開拓過半。爰圍以長垣。通以石梁。翼
以水閣。蒔以竹木。獸禽之不可露處也。補蓋以
屋。水族之不宜類居也。更闢以池。舊者因之。壞
者葺之。缺者增之。經歲而落成。遂名之曰小雲
棲。夫雲棲為
蓮池大師重闢道場。專事念佛放生。橫超三界。復
創上方長壽二寺於城中。便放生者。嘗讀其自
譔碑記有云。引而伸之。而又伸之。汪然遍域中
矣。又云不知繼此而興起者更幾池也。嗚呼。無
願願海。如是種種。二百年來。絕無嗣響。茲諸君
子咸唱善來。將使濈濈濕濕。呷呷喔喔。歌鳴安
宅。恍過五雲山麓瞻群友焉。將使禺禺圉圉。發
發洋洋。游躍渟浤。如入上方長壽睹充牣焉。不
穹其宇。嚴潔是尚。不眾其侶。誠信是守。時而緇
白和梵。朗澈東隅。其面北復構軒三楹。供奉
[011-0764b]
師像。豈非性相常住。於以上祝
皇圖。下濟含識之意與。


阮大中丞顏其室曰瓣蓮。所以嘉現前引來茲
者至深且厚。小雲棲三字。曩周忠介公書題蘇
州龍樹庵。亦
中丞跋而額諸院。然當諸君子名院之時。蓋未
之前知也。而適相合。其華嚴庵。則移龔居士募
鋟華嚴疏鈔板藏而寶之。然當昔人名庵之時。
亦未之前知也。而適相須。推此而溯諸宋錢氏
之創建雲棲。不知有師之重興也。師既重興。亦
不知諸君子復有小雲棲也。無古無今。因果之
現誠不爽銖黍。己而或者曰。嚴殺戒。專放生。此
佛門功德。非儒門事。不知顏魯公隨所守郡縣
立放生池至八十一所。白樂天亦有放生儀。而
東坡集中多載放生詩。是仁民愛物。士君子之
心與慈氏何異。然則是舉也。雖本
蓮池大師勸善之意。而實即聖賢樂善之誠。安知
不綿綿延延。有繼小雲棲而興者。或仍復全湖
放生之制者。諸君子固不得而前知。而因包果
海。果徹因源。未嘗不可前知而俟之也。是為記。


嘉慶十一年歲在丙寅仲秋既望佛弟子楊曰禮
撰并書









[011-0764c]


好生懿集附刻



嘉慶九年甲子之夏。紫陽崇文諸生張洽等請
於都轉張公。日捐膏火一釐。為放生善舉。詳明
鹽院延公。越二年丙寅。敷文諸生童人傑等仿
崇紫例。請於監司岳公。詳明中丞清公。紳士沈
舒華等八人總司其事。每月在城東小雲棲寺
買放。延僧說法諷經。上祝
聖壽。祈雨暘時若。用報
君恩。市物如干。會同給價登籍。開本寺驗收印票。歲
終造冊報銷。永以為例。嘗考白樂天有放生儀
真西山有不殺誡。顏魯公隨所守郡縣立放生
池。共八十一所。咸乞御示。以垂不朽。陋儒淺見
乃目之為釋老。豈不謬乎。余樂與多士共登仁
壽之域。俾知
國家休養生息如是之至也。因述其事以為之記。


國子監祭酒錢塘吳錫麒并書


好生為儒者第一義。易釋噬嗑上爻。謂惡積不
可掩。罪大不可解。朱子作小學。終於咬菜根一
語。垂誡之意深矣。下士食關難破。不曰賜生必
畜。而曰不廢釣弋。豈聖人現身說法微旨乎。先
德云。業殺不如丐食。醫家藥肆。賢於屠獵遠矣。
然率多不昌。富貴之消亡。雖行義不救。其咎安
在。斯會刱於沈君舒華。其族弟起潛贊之。次年
暮春。崇文課士之明日。講堂傾圮。眾無壓覆之
患。又明年歲則大熟。理有固然書之以諗同志。


錢唐江步青記
劉 墉


「 獨對梅花笑。年來食更疏。喜聞多士舉。兼得遠公書。樂道真如見。觀心惠物餘。錢江久不至。有願幾時攄。」


朱 珪
[011-0765a]


「 行仁之樂。學道之資。無媿古德。兼濟當時。凜乎能慎。偉然成規。眾子或以為異。大人皆以為宜。是蓋不止躋於壽考。進於顯融。而士林時勉於斯。」


梁同書


「 焚香咬菜思高節。被逮還將寺榜題。箇願不隨沙劫壞。春風重播小雲棲。」



「 羞耽喫著誤平生。間嚙蔔匏大可人。但得生機隨處足。鹿鳴魚躍起歌聲。」


汪志伊


「 聖狂介貴知。撫阨常堅持。不信罔者毀。此志占泰否。偉哉天真定。寸心能制勝。行之足千秋。徇人無柁舟。」


秦 瀛


「 風韻春和賦此詩。劫餘常在一編持。好生我亦高流輩。新韭黃粱得過時。」



小雲棲放生會詩用坡公岐亭韻吳錫麒



「 吾慕太常齋。鼎俎謝腥汁。斷齏香自清。搯甲露猶溼。憬彼飛躍姿。所樂生趣得。物物各有情。何苦煎太急。長養東里魚。哺飼比鄰鴨。池通活水環。樹積翠陰羃。痌瘝總一體。愛護如保赤。因推慈悲量。重為我佛白。賤吏每放手。居然岸儒幘。可憐一路哭。更甚過河泣。園丁昨挑菜。來補山廚缺。適逢放生期。作詩告諸客。福幸不唐捐。有約早來集。」


潘世恩


「 數椽精舍繞菰蒲。雲影天光水一隅。薝蔔幽花栽淨域。轆轤深井浚名區。忘機魚鳥依人靜。到眼林泉託興孤。叢薄無塵生意滿。青苔黃葉任疏蕪。」



苧茶居士示子作沈舒華



「 忠厚由來說我家余家世居五杭。鄉人尊其廬曰忠厚忱家。長齋課佛產靈芽先端恪公年十三參碩祖。坐禪有得。本胎教也。祖宗夙植菩提樹。孫子還開菡萏花。裴相勤修因不昧。呂公結願果無差文正
[011-0765b] 晨興。祝世世食祿護法。後皆貴奉佛。德門樂善真堪羨。清白相傳絕點瑕。」



「 循環六字總持門。粉骨難酬古佛恩。眼不識丁能味道。心如種子自生根。波澄月現祛諸妄。水到渠成覲至尊。泣語兒孫牢記取。莫耽五欲日昏昏。」



「 修持何故有餘殃。饞口難禁物命戕。土被春風多長養。人行秋令易消亡殺業慘報。余見不爽。雖行善不救。況無德者乎。一臠漫比簞瓢樂。萬行都緣飲食荒。痛哭向人頭不點。揶揄還說我癡狂。」



「 儒為人需世教關。如何肆意逞嘲訕。譚禪詎外明心性。愛物原非異孔顏。倔強昌黎鋒早斂如稱大顛。外形骸。以理自勝。稱馬彙刺臂血書佛經。及須著人間比夢間。原道一篇未足信之屬。皆悟後語也。風流茂叔砌休刪。才高不幸垂彝訓伊川先生以有高才。能文章。為人三不幸。三戒先從筆舌閑。」



曾閱碩揆語錄。知其成就端恪公者。雖賢父兄無
以過之。兼得金玉如嚴寶成諸大宗匠。皆深入禪
理。共相切劘。以成一代大儒。非偶然也。再傳敬堂
先生。暨配程夫人。仁慈忍辱。世所希有。令嗣舒華。
幼承庭訓。與婦朱氏注心安養。婦逝之日。聖境現
前。持名不輟。咸目為異事云。


嘉慶十二年歲次丁卯仲冬上湖居士董雲標并









[011-0765c]


小雲棲之名何昉乎。嘉慶甲子。武林諸大居士。
體 蓮祖遺意。發菩提願。覓地開念佛堂。刱放
生院。商之東城余庵舊住蓮印師。而蓮公聞之
歡喜讚歎。遂捨其舊址。并一切莊嚴。復購左側
華嚴法華二庵。合為一院。規模似雲棲。而小之
故名。其時以僧寒灰司牲所。後有疾。易人代之
司常住督課誦者。則僧宏明焉。繼宏公者為怡
南。往歲怡公圓寂。其徒普嚴權理一載餘。而以
色力不支辭。諸放生居士乃謀所以繼之者。以
寺本承 師祖昔日宏願。故東隅特購瓣蓮室
三楹供 祖像。而上年捐資興復演法堂。於水
陸功德增牲食銀三兩。為小雲棲解牲作養牲
之糧。原屬一脈映貫。與上方長壽無異也。因議
以小雲棲歸合大雲棲。延山僧兼理常住。呼應
捷而聲氣更通。商之於衲。衲承諸君子厚愛。維
護種種。雖山中事繁。不獲辭。遂於十月十日直
院。竊自揣慧淺行薄。恐不勝兼顧任。而勉為承
乏者。以其衍吾 祖遺派。淨社之結已匝十年。
惟願諸君子善緣日廣。福德日宏。有小雲棲以
繼上方長壽。將來更多闢道場以繼小雲棲。則
上合 師祖自譔碑記所云。引而伸之。而又伸
之。汪然遍域中者。又與楷之所歡忻踊躍於無
已也因附為記。


甲戌冬月兼理小雲棲常住僧與楷謹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