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h0001 大方等大集經-北涼-曇無讖 (master)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十三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於姑臧)+譯【宋】【元】*譯譯


不可說菩薩品第七



爾時,世尊故在欲色二界中間大寶坊中,與
諸大眾圍遶說法。


是時,會中有一菩薩名不
可說,從座而起更整衣服,偏袒右肩,前禮佛
足,長跪合掌,而說偈言:


「 「無礙智慧無礙行,
 如虛空性不可說,
 三世平等無覺觀,
 我今敬禮無上尊。
 觀於無相樂寂靜,
 調伏諸根遠離相,
 了諸法性無有二,
 我禮人中師子王。
 觀眾生性及法性,
 如是二性無差別,
[013-0084a]
 等心觀於諸眾生,
 今我永斷一切性,
 所得菩提無所得,
 如菩提性色亦爾,
 無相莊嚴莊嚴相,
 我今敬禮無上尊。
 一切法界無覺觀,
 凡夫觀之有相行,
 法界之性不破壞,
 佛真實智故我禮,
 如來身業不可說,
 口意等業亦如是。
 一切法性及眾生,
 無上勝尊了了知,
 如來住於真實地,
 所可演說無聲字,
 眾生樂聞得大利,
 是故如來難思議。
 所說諸法無相貌,
 調伏眾生斷諸有,
 善說眾生法性空,
 是故我禮大丈夫。」」



爾時,不可說菩薩偈讚佛已,白佛言:「世尊!此
會菩薩各各當已已諮請竟,我今於是大集
經中復欲少問,唯願如來垂哀聽許。」


佛言:「善
哉,善哉!善男子!隨疑致問,吾當為汝分別解
說。」


爾時,不可說菩薩既蒙許可即入定意,入
定意已悉令大眾處大寶臺,上虛空中雨散
華香種種伎樂而以供養,復出是聲:「是不可
說菩薩摩訶薩,今於是中欲問大事。」


爾時,不
可說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諸佛菩提清
淨寂靜,大靜無垢無闇大光,真實如爾其性
平等,微妙甚深無有覺觀,遠離諸垢不可宣
說。無字無句無有音聲,廣大無量無有邊際,
離一切邊不增不減,不前不却無有住止。無
峻無平無有無無,堅固無壞無我我所,無取
無捨無廣無狹,無法無眾生,無盡畢竟盡。
不空空性,非處非非處,非心非作非生非滅,
如地水火風無有邊際不可度量,平等遍有
無有障礙猶如虛空,非眼識界乃至非意識
[013-0084b]
界,斷一切有不可譬喻離一切喻,如一切佛
真實知故非不是如。何以故?一切眾生皆悉
得故。非異於如。何以故?一切眾生悉平等故。
其性是有。何以故?是實性故。其性是實。何以
故?無有去來現在節故。無作無受無色無
心,無想無受斷一切受,無想斷想,無行
斷行,無識斷識,無陰入界斷陰入界,無初
中後離諸魔業,無有流布無漏非攝。非行非
訟無諍無罪,常住自性無有分別,無生無能
生,無滅無能滅,無有根本無上無下,無有屋
宅無方無間,非智非慧亦非慧行,非諦所攝
非生死攝,無有對治無具功德遠離諸相。


「世
尊!若如是義名菩提者,即無變句,即無覺
句,即無貪句,即無諍句,即堅固句,即不壞
句,即不動句,即不作句,即無身句,即無生
句,即無智句,即平等句,即無二句,即是實
句,有句,真句,第一義句,無分別句,一味句,
一事句,一乘句,無盡句,三世平等句,分別三
世句,空句,無相句,無願句,無行句,寂靜句,
性句,如句,無生句,無出句,盡句,無屋宅句,
法句,實性句,自身性句,無身句,無作句,無
想句,無諍句,無斷句,無常句,十二因緣句,
可觀句,定句,上句,勝句,無罪咎句,無上句,
畢竟句,淨句,無頂句,無勝句,無等句,無依
句,念句,無相似句,勝一切世間句,無句句,
一切句之所依句。


「如是菩提,非青非黃非赤
非白非色非非色,非長非短非圓非方無有
規矩。非三界攝,非道非畢竟非行非到,非有
處所非取非捨。離諸煩惱無有愁畏,斷一切
[013-0084c]
喜無真無化,離一切入。無我我所,無有眾生、
壽命、士夫,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無有分界猶
如虛空,其性畢竟不可宣說,成就如是無量
之法,乃名菩提。」


說是法時,三千大千世界大
地六種震動,一切諸天大設供養香華伎樂,
各作是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快作是說。」爾時
會中有八萬四千菩薩得無盡器陀羅尼,一
切法自在三昧無礙解脫法門。若有人能如
是信者,是人亦當得是法利。


爾時,不可說菩薩復白佛言:「世尊!菩薩之戒
不可宣說。何以故?身之本性不可說故,是故
身戒不可宣說。口之本性亦不可說,是故口
戒不可宣說。意之本性亦不可說,是故意戒
不可宣說。


「世尊!若有菩薩修行無上菩提道
時,護十善法亦不可說。若以十善勸諸眾生,
所勸眾生亦不可說。修集慈悲喜捨之心亦
不可說。何以故?修集慈心觀無眾生,修
集悲心無作無受,修集喜心離憍慢醉,修
集捨心遠離二相。世尊!若有菩薩如是修
集四無量心,即是修於清淨梵行、住於梵
道,是梵方便勝一切梵,常為諸梵之所供養。
何以故?勝出一切諸梵行故,不修眾生因緣
慈故,不修諸法因緣悲故,不修二相因緣喜
故,不修內外因緣捨故。遠離一切世間行故,
捨棄世間諸梵行故,是故常為一切諸梵之
所供養。


「世尊!以是因緣,菩薩之戒不可宣說。
菩薩戒者,終不自誑亦不誑佛。何以故?自即
無性,無性即無無、即無出無出、即是無有因
緣。無因緣者即是無字,無字者即是不可
[013-0085a]
言說。若有菩薩能如是學,即不自誑。云何名
為不誑諸佛、如來?覺了一切諸法非法非非
法,若非法非非法者即是平等,如是平等不
可宣說。若有菩薩作如是學,是名不誑諸佛、
如來。


「復次,自者即是無我、無有我所,知亦
無我、無有我所。若能如是修集學者,亦是無
我、無有我所。若能如是思惟觀者即不自誑,
又如來者能隨於如,隨於如者即隨眾生,隨
眾生者即是隨順一切諸法,隨一切法即是
不出不滅不住,若法不出不滅不住即是
無為。是故說言無為之法有三種相,所謂無
出、無滅、無住。以是義故名為無為。無為即聖,
聖名無怨。如來遠離一切怨故,故名為聖。怨
者所謂無明,如來永離一切無明,是故不為
一切怨讎之所侵害。凡夫之人具無明故,是
故常為怨讐所害。如來、世尊能觀怨界及智
慧界,知煩惱界及寂靜界,知生死界及涅槃
界,知眾生界及法界,了知魔界及以佛界。
觀於色界及以眼界,耳界、聲界、鼻界、香界、舌
界、味界、身界、觸界、意界、法界,知無明界及智
慧界皆悉平等,即是平等佛界、不可說界。
生死、涅槃二界平等,即是佛界、不可說界。名
色界知名色界皆悉平等,即是佛界、不可說
界。知六入界、六神通界皆悉平等,即是佛界、
不可說界。觸界、滅界皆悉平等,即是佛界、不
可說界。受界、滅界皆悉平等,即是佛界、不可
說界。愛界、滅界皆悉平等,即是佛界、不可說
界。取界、滅界皆悉平等,即是佛界、不可說界。
有界、滅界皆悉平等,即是佛界、不可說界。生
[013-0085b]
界、滅界皆悉平等,即是佛界、不可說界。老病
死界及以滅界皆悉平等,即是平等佛界、不
可說界。


「世尊!菩薩若能作如是等觀,即得入
於一切諸界。菩薩若入如是等界,見有貪者
不生瞋恚,見斷貪者亦不生愛,見有瞋者不
生瞋心;見斷瞋者不生愛心,見有癡者不生
恚心,見斷癡者不生愛心。何以故?菩薩摩訶
薩於如是等三種界中了了知故,如是菩薩
了知三聚。


「世尊!菩薩若欲作是學者,不誑如
來。何以故?知諸如來所覺諸法,而是菩薩
隨順學故,是故菩薩不誑如來。」


爾時,眾中有一菩薩名無所畏,問不可說菩
薩言:「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云何而學,名誑如
來?」


不可說菩薩言:「善男子!若有菩薩自作是
言:『我是持戒,彼是破戒。』如是菩薩名誑如來。
『我是施者,彼是慳貪。我是修忍,彼是瞋恚。我
是精進,彼是懈怠。我是定者,彼是亂者。我是
智慧,彼是愚癡。我是知足少欲之人,樂於寂
靜易養易滿,乞食糞衣唯畜三衣不處眾中。
多聞諍語所言柔軟,眾生樂受具念智慧,淨
諸威儀及以口業,具四攝法慈悲喜捨,真語
實語如說而作。知魔境界知已遠離,常能
修學六波羅蜜,能善說法為諸眾生發大誓
願,能化眾生不令放逸。』若作如是自讚己身,
毀呰他者,是名菩薩誑於如來。


「復次,善男子!
菩薩若言:『我能觀察如是等法遠離修滅。』是
亦名為誑於如來。何以故?諸佛出世及不出
世法性常住,以常住故一切法界不可知見、
不可遠離、不可修滅。菩薩若說我及我所,是
[013-0085c]
亦名為誑於如來。何以故?無二相故。若有說
言我已得證我能遠離,是亦名為誑於如來。
何以故?性清淨故。若言我有四念處者,是亦
名為誑於如來。何以故?如來覺了一切諸法
無有念故。若言我有四正勤者,是亦名為誑
於如來。何以故?如來覺了一切諸法本性離
故。若言我有四如意分,是亦名為誑於如來。
何以故?如來覺了一切諸法無分別故。若言
我具根力覺道,是亦名為誑於如來。何以故?
如來世尊性無為故。若有說言我異道異,是
亦名為誑於如來。何以故?身即是道故。若言
無明異於有愛,是亦名為誑於如來。何以故?
無明與愛,即是智慧即解脫故。若言三毒異
三解脫門,是亦名為誑於如來。何以故?空無
相願,即是貪欲瞋恚癡故。若言四倒異四果
者,是亦名為誑於如來。何以故?四倒即是四
道果故。若言八邪異於八正,是亦名為誑於
如來。何以故?為壞八邪修八正故。若言眾
生九居止處異九次第,是亦名為誑於如來。
何以故?無二性故。若有說言十善異於無學
十善,是亦名為誑於如來。何以故?一切諸
法無修學故。善男子!菩薩若學如是等法,是
名為誑諸佛如來。


「善男子!一切眾生及一眾
生無二無別。何以故?性無我故。言一眾生一
切諸法無二無別,若言一法一切法界無二
無別,一佛世尊一切法界無二無別。言一佛
界、一切佛界無二無別,言一福田、一切福田
無二無別,一切福田及以虛空無二無別。一
切聖人遠離煩惱、一切凡夫無二無別,本性
[013-0086a]
清淨。一眾生心一切眾生心,無二無別本性
清淨。一界一切界,一入一切入,一眾生行一
切眾生行無二無別。


「若言諸法乃至無有一
念暫住,不造眾惡、不著善法、不生憍慢,於不
得中不作得想,於不證中不作證想。知於生
死及以涅槃無作無受,知諸煩惱無有根本
無生無長,隨於戒戒心戒慧戒,遠離煩惱不
捨眾生。淨檀波羅蜜,無戒於戒。淨尸波羅
蜜,無人於人及無有我。淨羼提波羅蜜,無作
於作。淨毘梨耶波羅蜜,無淨於淨。淨禪波
羅蜜,無行於行。淨般若波羅蜜,無盡無生獲
得忍辱。得無記心而受記莂,不入正位亦不
退轉。


「一生不生兜率陀天,不從天下而處母
胎,於一切法心無所住,亦不自說我已過於
生老病死。不行七步,亦不自言我是世間無
上之尊。不處中宮婇女娛樂,不習世間技藝
之事,示現老人為壞貪身,示現病苦為壞貪
壽,示現死相為壞貪欲及我我所,示現沙門
為令眾生不求釋梵、人、天之身。勤求出世無
上之法,踰出宮城,示現出離三界繫縛及示
悲果,前後顧視示無瞋愛。三十二相莊嚴其
身,為示眾生良祐福田,剃除周羅棄捨瓔珞,
遣馬揵陟放闡陀還,示現遠離一切煩惱。


「現
剃髭髮示不貪著於一切法,受著袈裟示
調眾生,從欝陀伽、阿羅邏邊諮問受法,示現
破壞自高之心。六年苦行為壞外道,現受飲
食示隨世法,現受槀草示於知足,坐草蓐
上示壞憍慢。諸天龍神讚歎戴仰,示現功德
莊嚴果報。降伏魔怨示勇猛力,右手指地示
[013-0086b]
往福力,大地震動示報恩故。獲得無上菩提
之道,示現了知一切法相,觀諸法等名之為
佛。


「佛之智慧無能勝者,以是義故名為如來。
了了知見善不善法名薩婆若,真實語故名
天人師。不出諸法名轉法輪,無轉無說故名
轉說。無入之入名為法入,無門之門名為法
門。無作之作名為法作,無禪之禪名為正禪。
無脫之脫名正解脫,一切法性無繫無縛。若
是滅法即是過去,即是不生,是名佛出;無
出之出即名佛出。若有菩薩能作是學,是名
不誑諸佛如來。」


爾時,世尊讚不可說菩薩
摩訶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善能分別如來
出世。若有能信如是佛出,是人不覺一法微
相。若不覺者,乃能了知如來出世。何以故?無
出之出即是佛出,無作無作者、無受無受
者、無漏無漏者,無諍無見、無入無轉、無生無
滅,無有菩提、無諂無誑、無心意識、無眼無
二,無有眼行乃至意行,無說無教,是名佛出。」


爾時,無畏菩薩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說,如來
出世及不可說,所說佛出誰當信之?」


爾時,寶
女語無畏言:「法兄!如來出世不可思議,難可
莊嚴難可證得。若人懈怠心不真正、虛偽諂
曲憍慢喜瞋嫉妬慳貪,不知恩義受恩不報,
三戒不淨貪著三界三垢所污,不敬三寶不
修三脫,麁獷惡口樂說無義不知慚愧,為利
養故外現細行,自誑誑他貪於供養諸根不
調,樂求聲聞辟支佛乘,心不真實寡聞愚癡,
無念喜忘不知方便,不修慈悲喜捨之心
常行魔界,貪著於人眾生壽命,說無因果無
[013-0086c]
業行緣,其心放逸樂為惡行,捨離頭陀樂行
世法,自讚己身毀呰他身,貪於身命色等五
法,樂於睡眠,喜聞世法,不知時節,親近惡友,
不能修行四攝之法。法兄!如是等人不知佛
出、不信佛出。」


無畏菩薩言:「寶女!汝今已得遠
離如是惡法不耶?」


寶女言:「法兄!我已遠離如
是惡法。云何遠離?如不貪節。云何不貪?猶如
貪節。云何貪節?如真實節?云何實節如
我見節?云何我見如過去節。云何過去?如
無明節。云何無明?如貪愛節。云何無明貪
愛等節?猶如智慧解脫等節。云何智慧解
脫等節?猶如幻節。」


無畏菩薩言:「寶女!幻者
非心非意,智慧解脫即是心意。」


「法兄!一切眾
生心意智慧及以解脫,悉皆如幻。」


無畏菩薩
言:「寶女!如不可說菩薩所說。汝能信不?」


寶女
言:「法兄!不可說者終無所說,如其說者非不
可說。若不可說有所說者,云何得名不可說
耶?即應是說。以不可說實無所說,是故名
為不可說也。若不可說實無所說,我於今者
為何所聞?若無所聞,何所信耶?」


無畏菩薩言:
「寶女!是不可說實有所說,今有證知,所謂大
眾。一切大眾皆悉得聞是不可說之所宣說。」


寶女言:「法兄!此大眾中若有言:『我聞不可說
之所說』者,即是虛妄。何以故?是不可說實無
所說。云何大眾而言聞耶?」


無畏菩薩言:「寶
女!汝於今者信佛語不?」


「法兄!若有世間無信
之人,即是佛也。何以故?信者即是貪欲瞋恚,
如來無有貪欲瞋恚,是故無信。若無信者,即
是無證。法兄!空無相願真實無證,是故如
[013-0087a]
來亦無有證。法兄!法界實性無作無為,虛空
等法真實無證,是故如來亦無有證。」


無畏
菩薩言:「寶女!以何為證?」


寶女言:「法兄!若有
不見無量佛法,如是之人可以為證。」


無畏菩
薩言:「寶女!此舍利弗、目揵連等是證信不?」


寶女言:「法兄!如是,如是!是證是信。何以故?聲
聞人戒則有邊際,如來之戒無有邊際,定、慧、
解脫、解脫知見亦復如是。」


爾時,舍利弗語寶
女言:「寶女!聲聞亦有三解脫門,如來亦有三
解脫門。汝今何故以聲聞人而為證信,不以
如來?」


寶女言:「大德!如阿耨達池有八味水雨
閻浮提,而已一切草木叢林悉得增長。如
是雨水有差別不?」


舍利弗言:「不也。寶女!」


「大德!
如阿耨達池水本一味,德人用之則有種種
微妙甘味,薄德之人用其味則一麁惡不美。
大德!如來、聲聞三解脫亦復如是。是故如來、
聲聞之人則有差別,而法界性實無差別。」



時,世尊讚寶女言:「善哉,善哉!寶女善能分別
宣說是義。」


寶女說是法時,天與人三萬二千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寶女復語舍利
弗言:「大德!譬如大海其水一味,多有諸寶,亦
有水精下價之珠。法界亦爾,雖復平等,諸佛
學之得無價寶,聲聞學之得下價寶。


「大德!如
須彌山上有諸天人多受快樂,或復有天少
受快樂,而須彌山實無差別。法界亦爾,雖復
無差,如來處之受無量樂,聲聞處之受有量
樂。


「大德!如轉輪王,雖有千子皆亦不得稱紹
尊位。聲聞之人亦復如是,雖有智慧不名為
佛。


「大德!如然燈器,金則黃光、銅則赤光,其
[013-0087b]
色雖異燈無差別。法界亦爾,諸佛然之智光
無邊,聲聞然之智光有邊,而法界性實無差
別。


「大德!如轉輪王入城邑時一切悉知,薄
福之人入城邑時,乃至親厚猶不覺知。如來
世尊入法界時亦復如是,一切天人皆悉覺
知,障覆一切外道異學,勝諸聲聞辟支佛等;
聲聞之人入法界時,聲聞猶尚不覺不知,況
復餘人!


「大德!譬如山間有師子吼,瞿枳羅鳥、
迦陵頻伽、孔雀等聲,人聲、牛聲、驢聲、馬聲,
響隨聲發,而是響者實無差別,隨聲發故響
則不同。如來、聲聞三解脫門亦復如是,如來
能壞一切魔眾,能勝一切外道邪見,能知一
切眾生心念,能知眾生種種所行,能調聲聞
辟支佛等,能出諸佛如來音聲;聲聞之人雖
同法界,則不能同作如是等事。


「大德!譬如甘
蔗其味雖一,與白石蜜為福德人,出黑石蜜
為薄福德人。法界亦爾,菩薩摩訶薩則得大
智甘露之味,不雜聲聞辟支佛味;聲聞唯得
有邊智味。


「大德!譬如三千大千世界多有大
海,為利無量無邊眾生,亦有小河利少眾
生;法界亦爾。


「大德!如日月星宿俱遊虛空,而
星宿明不及日月,是虛空性實無差別。法界
亦爾,如來、聲聞雖俱遊止,智慧光明實不同
等,而法界性亦無差別。


「大德!譬如二人同學
一業,一則工巧多得利益,一則疎拙獲利無
幾。如來、聲聞法界亦爾。


「大德!如一疊華無有
差別,巧方便故得上價衣,拙方便故得下價
衣。法界一性亦復如是,如來乃以智慧方便
大慈大悲業因緣故,得大寂靜無價智慧;聲
[013-0087c]
聞之人得下智慧而不清淨。


「大德!如大海中
有羅睺羅阿修羅王,亦有其餘眾生之類,唯
阿修羅王能得其底餘則不得。法界亦爾,如
來則得畢竟智慧;聲聞不得。


「大德!譬如大地
生千葉華及七葉華,諸天世人見千葉華悉
生歡喜。如來、聲聞法界亦爾,諸天世人見佛
歡喜心生愛樂,非聲聞也。


「大德!以是義故,如
來智慧無量無邊,聲聞智慧有量有邊,而法
界性實無差別。」


無畏菩薩語寶女言:「是不可
說菩薩摩訶薩定是汝師,能以妙法調伏於
汝。」


寶女答言:「善男子!不可說菩薩無所調伏。
何以故?如是菩薩不見自他及以此彼,如其
爾者何所調伏。善男子!若有不覺一切魔
界及自境界,如是之人則能調伏。復次,善男
子!若能知見一切諸法,不見有我及以我所,
如是之人則能調伏。復次,善男子!若有能自
勤修苦行,不勸他修,修苦行已心不生
高,如是之人則能調伏。復次,善男子!如諸菩
薩為眾生故,在大生死即得解脫不行涅槃,
如是之人則能調伏,是名第一實義調伏。」



時,世尊告無畏菩薩言:「善男子!是寶女者,真
實從彼不可說菩薩而得調伏,以調伏故未
來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是時,寶女復
白佛言:「世尊!菩薩摩訶薩實無調伏。若調伏
者即是大悲,悲能調伏非是人也;聲聞之人
則須調伏。何以故?無大悲故。世尊!如菴羅果
樹上熟者,其味甘美人所貪嗜。若生欝者其
味則苦人所薄賤。如來智慧亦復如是,從大
悲生,是故自調不由於他。」


無畏菩薩語寶女
[013-0088a]
言:「汝亦能報是不可說菩薩恩不?」


寶女言:「善
男子!我若知恩何得不報?若有眾生不能修
行菩提道者,如是之人則不能報。」


「寶女!云何
名為修菩提道?」


寶女言:「善男子!三十二業
名菩提行。何等三十二?終不退失菩提之心,
不貪聲聞辟支佛心,至心修行無有諂曲,凡
所修行無有障礙,為眾生行心無厭悔,雖行
生死離貪恚心,於諸眾生其心平等,悉能教
化而調伏之,以四攝法而攝取之,為眾得樂
修大慈心,為苦眾生修行大悲,如說而行精
進堅固,終不欺誑一切眾生,所修莊嚴為助
菩提,不求一切世間之樂,心不貪著世間利
養,不為身故造作眾惡,不貪壽命不見他過,
其心調伏淨三種戒,莊嚴修集相好之業,常
念出家報往善業,常樂寂靜多聞無厭,智慧
能利自身他身,凡所說法無有食想,能捨一
切不求果報,淨於戒聚不生憍慢,終不自讚
所有功德,為他人故勤修忍辱,為淨土故勤
行精進,為知方便求一切智,永斷一切煩惱
習氣,為得神通護持正法,親近善友善心思
惟,遠離魔業如法而住,得無生滅微妙智慧。
善男子!若有不能行如是法,當知是人不能
報恩,亦復不能知如來恩。


「善男子。有二種人
必死不治,畢竟不能知恩報恩:一者聲聞,
二者緣覺。善男子!譬如有人墜墮深坑,是
人不能自利利他。聲聞緣覺亦復如是,墮解
脫坑不能自利及以利他。」


爾時,無畏菩薩即
脫己身所著上衣,以報寶女說法之恩。爾時,
寶女不肯受之。無畏菩薩言:「我為法故,唯願
[013-0088b]
受之。」


「善男子!法離於貪,是故不應說法。而
受法者無取,是故不應取供養物。法者無貪,
是故不應貪供養物。法者無我及以我所,是
故不應以我所物而為供養。法者清淨,是故
不應以不淨物而為供養。法無身心,身心行
者非供養也。法非心意識,心意識者非供養
也。法無牽挽,有牽挽者非供養也。法非有無,
是故有法非供養也。法非諸有,是故有想非
供養也。法非覺觀,有覺觀者非供養也。法無
增減,有增減者非供養也。法無高下,有高下
者非供養也。法不可說不可聽聞無有名字,
捨一切聲遠離聖道,是故不可以衣供養。法
無境界,非眼境界至意境界,無有屋宅,是
故不應以衣供養。法者即是十二因緣,非常
非斷,是故不應以衣供養。法無障礙不顛不
倒,不可量度,無我眾生士夫壽命,不生不
滅不出無為,是故不應以衣供養。」


無畏菩薩
言:「寶女!如來、世尊亦受如是法之供養。」


「善男
子!如來雖受法之供養,如法界性而不分別。」


「寶女!云何名為分別法界?」


「善男子!若言法異、
法供養異,受施者異、施者亦異,是則名為分
別法界。若不分別法及供養、受者、施者,是則
不名分別法界。」


無畏菩薩言:「寶女!如其法界
無分別者,云何說言分別法界不分別耶?」



女言:「善男子!法界之性雖無分別,而諸眾生
心顛倒故生於分別。善男子!如有器故名為
完破,若有作業、有所取者,則名為破、名為
分別。善男子!如器雖壞,器中虛空終不可壞,
法界之性亦復如是。」


爾時,世尊讚寶女言:「善
[013-0088c]
哉,善哉!若有人能成就是法,如是之人堪受
三千大千世界人天供養。」佛說是已,大眾諸
人各各脫身烏多羅僧奉上寶女。


爾時,不可
說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凡可說者即是
世間,不可說者即是出世。可宣說者即是愛
心,不可說者即是離愛。可宣說者是世間行,
不可說者是出世行。世尊!出世之義無所造
作,無所作者即無諍訟,無諍訟者即沙門法,
沙門法者即出世法,出世法者即無罪過,無
罪過者即是不取不生不滅,不生不滅即是
出世,出世之法不可宣說不可顯示。以是義
故,一切諸法不可宣說。」


爾時,眾中有一天子,
名曰勝意,語不可說菩薩言:「善男子!若一切
法不可說者,眾生云何而得言說『不可說言』?」


「善男子!汝寧知響有言說不?」


勝意言:「善男子!
響者皆從因緣而有。


「善男子!是響之因為定
在內?為定在外?」


天子言:「善男子!如是因者不
定在內、不定在外。」


「天子!一切眾生強作二想
而有所說,諸法之性實不可說。」


天子言:「善
男子!若不可說,云何如來宣說八萬四千法
聚,令諸聲聞受持讀誦?」


「天子!如來、世尊實無
所說,無所說者即是如來。天子!汝知何等
為如來也?將不謂色受想行識是如來乎?將
不說佛是去來現在、有為無為、陰界諸入三
界所攝,是因是果是和合耶?或想、非想,亦想
非想、非想非非想耶?」


「不也。善男子!」


「天子!若如
是等非如來者,云何可說?若不可說,云何而
言如來?世尊演說八萬四千法聚,是故八萬
四千法聚實不可說,聲聞受者亦不可說。不
[013-0089a]
可說者即是正義,義若無說即是真實。若可
說者則為不定,若不可說則為可證,若可說
者不可為證。何以故?以顛倒故。」


爾時,勝意天
子白佛言:「世尊!是不可說菩薩所說,誰當信
之?」


爾時,不可說菩薩以神通力化作比丘,作
如是言:「我今深信是不可說菩薩所說。何以
故?我如如來亦如法界,如來諸陰不可宣說,
我陰亦爾不可宣說。如來界入不可宣說,我
之界入亦不可說。如來菩提、我之菩提亦爾,
等無差別。如來了知諸眾生界,我亦了知
諸眾生界。如來轉於無上法輪,我亦如是轉
於法輪。如來入於無上涅槃,我亦如是入於
涅槃。」


天子言:「比丘!汝今將非魔所造耶!而
說是言等於如來。」


比丘言:「天子!若有人言
我異、佛異,當知是人即魔弟子。若有說言以
我平等觀法平等,法平等故眾生平等,眾生
平等如來平等,如是之人即真實知能過魔
界。」時化比丘說是語時,五百比丘漏盡解脫,
八千菩薩成就忍辱,即以香華供養比丘。



利弗言:「諸善男子!何故供養是化比丘?」


諸菩
薩言:「大德!誰作是化?」


「諸善男子!汝今不知是
不可說之所化乎?」


諸菩薩言:「大德!譬如如
來復化如來,有人供養為供養誰?」


「諸善男
子!是人即是供養如來。」


「大德!若有供養是化
比丘,即是供養不可說菩薩。」


舍利弗言:「善男
子!是不可說菩薩摩訶薩,設何供養任供養
之?」


「大德!若有智人無有聲行,無字無色、無名
無作、無所宣說、無自無他、無法非法、無淨無
穢,如是供養,乃任供養。」


時化比丘語舍利弗
[013-0089b]
言:「大德!汝意將無謂我今者異於汝耶?」


舍利
弗言:「不也。比丘!何以故?如來常說一切諸
法皆悉如幻,如來如說我亦如信。


「大德!若
有人能供養如來,即是供養化無異也。」


時舍
利弗語不可說菩薩言:「善男子!誰入是化
今作是說?」


「大德!如鏡中像,其誰在中而有像
現?」


「善男子!無在中者,直以清淨四大因緣故
有像現。」


「大德!化亦如是,法性淨故能作此說。」


「善男子!若爾者,一切眾生何故不能如是宣
說?」


「大德!鏡之背後俱不離鏡,像何不現?」


「善男
子!鏡背四大不清淨故。」


「大德!眾生亦爾,不
能清淨法界性故不能宣說。」


「善男子!汝先後
語義不相應。何以故?汝常說言,一切法界
性自清淨,今云何說法界不淨?」


「大德!若不爾
者,汝云何因阿濕比丘得法眼淨?」


「善男子!我
但因其開導除滅客煩惱,故名法眼淨,實無
所得。善男子!若有人言我得虛空,是義不然。
何以故?虛空之性常自清淨。若常清淨,云何
可得?客雲覆故眾生不見,除客雲故名之為
見。法界之性亦復如是,是故我實不得法眼。
善男子!汝今云何作如是等不相應說,言法
界性或淨不淨?」


不可說菩薩言:「大德!汝之所
說及我所說者,皆是諸佛如來境界,非是我
等之所知見。」


舍利弗言:「善男子!若言是說
是佛境界非我所知,云何復言法界之性無
有分別?若有分別當知法界則有無量,不可
說言。」


「大德!法界性一實非無量。」


舍利弗言:
「善男子!如其法界性是一者,云何說言是佛
境界非我所知?若法界一,以何因緣一切眾
[013-0089c]
生不名如來?」


「大德!汝欲分別眾生、如來有異
相也。」


「善男子!如汝先說,我不欲令眾生、如
來有別異想。」


「大德!汝意定謂有無生耶?」


「善
男子!有所謂法界。」


「大德!汝意復謂有邪正
耶?」


「不也。善男子!邪正聚者即是顛倒。」


「大德!
汝謂有法不生生耶?」


「不也。善男子!若是不生,
畢竟不生。」


「大德!汝意謂是不生之法有分別
耶?」


「不也。善男子!」


「大德!如其不者,何故說言
一切眾生非如來耶?若如是者,誰是眾生?誰
是如來?」


「善男子!我以先解如是之義,為顯智
慧故作此問。


「善男子!若有不解汝意所說,是
諸眾生當墮地獄。何以故?以生誹謗故。」



可說菩薩言:「大德!如是法者,無人能誹、無人
能受。何以故?若有誹受,當知是人亦當獲得
如是等法。大德!如大力士,弱劣之人不能
生疑。我法亦爾,若有不於無量佛邊種善根
者,終不能疑、不能受持。」


「善男子!如我解汝所
說義者,有人信順如是法語,勝無量劫行檀
波羅蜜、尸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毘梨耶波羅
蜜、禪波羅蜜、世間般若波羅蜜。」


爾時,世尊
讚舍利弗言:「善哉,善哉!如汝所說,若有信解
如是語者,當知是人已於無量阿僧祇劫,修
行如是六波羅蜜。若有不能信是語者,則不
能得受佛記莂、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
能信者則得受記、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舍利弗!我念往昔無量劫中修六波羅蜜,以
不能信如是語故,不得受記,不成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其後信已即得受記,成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是故當知,若有人能信解是
[013-0090a]
語即得受記,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不可
說菩薩白佛言:「世尊!以何等分而得受記?若
過去分得受記者,是義不然。何以故?是滅法
故。若未來分得受記者,是亦不然。何以故?以
未生故。若現在分得受記者,是亦不然。何以
故?不可說故。若是三分無受記者,云何說言
菩薩受記?」


佛言:「善男子!若有菩薩摩訶薩
信不可說、知不可說、說不可說,於不可說不
生怖畏,知不可說及色二法無有差別。受想
行識,眼乃至意,佛法僧寶生死解脫,法界,不
可說亦復如是,是名菩薩得忍辱分,得無
生分,得無出分,得無取分,得無污分,得無
有分,得無作分。具足成就如是等分,於一
切法不生二相、二心二意、二分二緣。若有菩
薩能如是觀,是名不去不來不住,以不住故
故無所作,無所作故無所願求,無願求故
不斷不常。若無斷常即是中道,中道即是十
二因緣,十二因緣無作無求。以是義故名為
甚深。無有作者無有受者,以是義故復名甚深。不生而生不出而出,以是義故復名甚深。
譬如熾火從因緣生,無有作者、無有受者。是
火滅已,無有去處、無有來處。一切諸法亦復
如是,無有作者、無有受者。善男子!若有菩薩
能如是知,當知是人則得受記。」


爾時,世尊說是法時,八千菩薩得無生法忍。
得是忍已,上昇虛空七多羅樹,合掌恭敬而
說偈言:


「 「若能觀是色陰分,
 及不可說無二相,
 是人即獲平等智,
 猶如先佛之所得。
[013-0090b]
 若觀受想行識陰,
 亦復如是無有二,
 能諦了知不可說,
 即得受記如先佛。
 若欲觀察入界等,
 及一切法無二相,
 無聲無字無有節,
 是故諸法不可說。
 不可說分三世分,
 即是一分無差別,
 實性真相悉平等,
 如是觀名義菩薩。
 貪欲瞋恚及愚癡,
 空無相願悉平等,
 生死涅槃無差別,
 佛法僧寶亦無二。
 一切法義不可說,
 無有生滅如虛空,
 無作無受如火性,
 從緣而生非緣滅。
 滅已不知去來處,
 一切諸法亦如是,
 諸法皆從因緣生,
 因緣斷故名為滅。
 若法不生而不滅,
 亦復不常而不斷,
 即是甚深十二緣,
 更不從緣而出生。
 本無有生而今生,
 本無有出而今出,
 無有造作無受者,
 無有諸因及果報,
 亦復非有而非無,
 非有彼此二種相,
 亦不在內非在外,
 即是甚深十二緣。
 是法本無而今有,
 已有之法後還無,
 若是有法三世攝,
 當知性相如前說,
 若是內法外中無,
 外法之性內中無,
 一切諸法亦如是,
 是名第一真空義。
 一切眾生心本性,
 清淨無穢如虛空,
 凡夫不知心性故,
 說客煩惱之所染。
 若諸煩惱能污心,
 終不可淨如垢穢,
 諸客煩惱障覆故,
 說言凡夫心不淨。
 如其心性本淨者,
 一切眾生應解脫,
 以客煩惱障覆故,
 是故不得於解脫。
 心不能生次第心,
 心不能見次第心,
[013-0090c]
 一切諸心從緣生,
 是故次第心不斷。
 若能知見如是心,
 猶如虛空及幻相,
 是人即得心自在,
 亦能了知次第心。
 猶如幻師所作幻,
 無量世業師亦爾,
 如心眾生亦復然,
 若知即得心自在。
 若有能得如是忍,
 猶如幻法無因緣;
 若知如是不生貪,
 不由因緣得解脫。
 一切眾生諸心性,
 如來攝為三世攝,
 猶如幻物無真性,
 眾生之心亦復然。
 心能了知諸眾生,
 眾生亦能了於心,
 心者非色不可見,
 如心眾生亦復然。
 如眾生性一切法,
 無為之性不可說,
 如來學得真法性,
 是故名為無礙智。
 一切凡夫不知見,
 流轉無量生死中,
 無明所覆迷於實,
 不知如爾及法界。
 法界之性如虛空,
 一切世間不能說,
 如來修集大慈悲,
 無字法中而演說。
 猶如世間六種味,
 各各不能自覺知,
 眾生雖說陰入界,
 而不能了其性相。
 眾生智慧不生滅,
 猶如虛空及以幻,
 遠離一切顛倒故,
 是則名為淨智慧。
 如來覺了一切法,
 無受無作如草木;
 若能觀察如是法,
 是人即得無生忍。
 若有無量諸菩薩,
 獲得如是忍辱者,
 是人即為無量佛,
 授其無上菩提記。
 若能放捨內外物,
 乃至不惜於身命,
 能調一切諸眾生,
 是人即為佛授記。
 若能清淨諸眾生,
 既清淨已不生慢,
 說諸眾生悉清淨,
 以是因緣得受記。
[013-0091a]
 若知諸法念念滅,
 為眾生故修忍辱,
 復能演說眾生忍,
 因是忍故得受記。
 遠離惡法勤精進,
 為修善法不休息。
 若能演說勤精進,
 因精進故得受記。
 一切諸法本性淨,
 平等無差如虛空,
 若能演說是平等,
 因三昧故得受記。
 若能知法不可說,
 說時不生於怖畏,
 能以方便化眾生,
 因是智故得受記。」」



爾時,魔王將四種兵:車兵、馬兵、象兵、步兵來至
佛所。魔自化身作比丘像,語不可說菩薩言:
「善男子!魔王波旬今將四兵來至佛所,汝今
欲設何等方便?」


不可說言:「彼若來者,我當令
其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比丘言:「善男
子!彼魔波旬都無善心,云何能令發菩提心?」


不可說言:「我當調伏令得善心,得善心已,以
是因緣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調
伏?我當往彼他化自在,王其境界,彼當屬
我。既屬我已,我當隨意而調伏之。」


爾時,波旬
聞是語已心生憂怖,即欲退還而不能得。復
作是念:「我於今者既不被縛又不得解,亦復
不能作神通力。」


時魔即聞空中聲曰:「是不可
說神通之力。」


魔王波旬即時便前,向不可說
禮拜懺悔而作是言:「我今捨離一切魔業。」



可說言:「波旬!誰繫縛汝?」


波旬答言:「善男子!
我無繫放,而不能行。」


不可說言:「善男子!如
汝今者不繫不放而不能行,一切眾生亦復
如是,無繫無放而不能行。何以故?無明愛
等顛倒繫縛,不得解脫。波旬!汝今若欲壞繫
縛者,應當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013-0091b]
旬答言:「善男子!一切眾生成就幾法,能發無
上菩提心耶?」


「波旬!眾生成就十六種法,能發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何等十六?所謂常
修上心瑩磨諸根,勤修諸善莊嚴功德,至心
持戒不生悔厭,修集大悲憐愍眾生,信佛世
尊有大慈悲,為諸眾生受行諸苦,能壞眾生
所有苦惱,調伏諸根具足正念,心無所畏不
求諸有,樂求佛智不樂二乘,受樂無慢受苦
無悔,恭敬智慧破壞憍慢,知恩報恩具足身
力,護持正法不斷三寶,是名十六。善男子!
若有眾生具如是法,當知是人能發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心。」


波旬言:「善男子!眾生若具
如是等法,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
我今實無如是等法,云何能發無上道心?」



可說言:「波旬!譬如種樹為華果實,初雖未有,
當知其後必得不疑。眾生若為向菩提心行,
亦復如是,雖未現有,漸漸當得是十六法。」



旬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如汝所說。」說是法
時,天與人眾三萬二千,發阿耨多羅三藐三
菩提心。


波旬言:「善男子!云何名為向菩提心
行?」


「善男子!有三十二法,向菩提心而得增長。
何等三十二?一者、至心;二者、定心;三者、淨
心;四者、欲心;五者、不放逸心;六者、修集善法;
七者、莊嚴趣向無上菩提;八者、能以四攝攝
取眾生;九者、樂行方便;十者、調伏眾生;十一
者、能熟眾生;十二者、能知因緣;十三者、勤行
精進;十四者、親近善友;十五者、具足信心;十
六者、具足信心故便生歡喜;十七者、供養恭
敬師長和上有德之人;十八者、能瞻病苦;十
[013-0091c]
九者、能善思惟;二十者、如法而住;二十一者、
為護法故不惜身命;二十二者、成就總持;二
十三者、具足念心;二十四者、能說深法;二十
五者、具足智慧;二十六者、具足諸力;二十七
者、願於菩提;二十八者、不捨眾生;二十九者、
修集慈悲喜捨之心;三十者、遊於生死心不
生悔;三十一者、為受身故莊嚴福德,為發淨
願莊嚴智慧;三十二者、知一切法不可宣說。
是名三十二。菩薩若能增長是法,必得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


「善男子!譬如秋夜初月增
長亦明亦淨,眾生未發菩提之心,具足如是
三十二法,亦復如是。


「善男子!菩薩若能具足
如是三十二法得妙色相,常為天人之所供
養,能捨一切不求果報,發大誓願淨於三世。
持戒完淨不漏不破,修於忍辱得從聞善,無
生法忍莊嚴善法,身心寂靜不貪善根。終不
修集愛味諸禪,亦不修集緣眾生慈,唯修
法緣、無緣之慈,修集大悲作他所作,知恩報
恩不捨眾生。樂聽正法如聞而說,演說法時
無有食想,能調自他離貪恚心,以四攝法攝
取眾生,修行福智二種莊嚴。毘婆舍那及舍
摩他,具足念心淨諸威儀,成就獲得四無礙
智,身口意業從於智慧,其心堅固無有退轉,
常能利益一切眾生。


「波旬!為諸眾生入佛法
故,示有文字音聲演說,第一義中都無如是
文字聲說,是則名為一切法性,一切法性性
不可說。」


波旬言:「善男子!若一切法不可說
者,菩薩云何發大誓願向於菩提?」


不可說言:
「波旬!譬如虛空其性無邊,是中寧可作井池
[013-0092a]
不?」


「不也。善男子!」


「波旬!若一切法性無不可
說者,終不可證不可宣說。」


波旬言:「云何名為
發菩提心?」


不可說言:「了知貪性則名發心。若
復了知瞋癡慳妬、陰入諸界、無明行識名色
六入乃至生老病死大苦,是名發心。」


波旬言:
「一切諸法有何等性?」


「波旬!一切諸法無出是
性。」


波旬言:「云何無出?」


「夫無出者即無魔迹。魔
迹即是我及我所,離我我所是名無出。覺觀
因緣行想聚取,說想非想、生滅善惡、有漏無
漏、有為無為、世及出世,即是魔迹;若無如是
即是無出。」說是法時,八千菩薩得無生忍。



空之中出如是聲:「善哉,善哉!波旬!」說是法時
八千菩薩得無生忍。


波旬言:「善男子!菩薩具
足何等法故得無生忍?」


空中聲曰:「修集具足
六波羅蜜得無生忍。」


爾時,不可說菩薩白佛
言:「世尊!唯願如來為諸菩薩說不可說。」


佛言:
「善男子!若有菩薩行檀波羅蜜時,觀身如幻,
觀受如夢,觀於菩提猶如虛空,行施之時不
見一法,是名檀波羅蜜不可宣說。若有菩薩
觀戒戒地、毀戒及地,觀諸眾生無有我性,觀
於法性,是名持戒不毀破戒。具足戒已不發
三眼:一、持戒眼;二、破戒眼;三、菩薩眼。雖復持
戒不求一法,不見菩提去來現在,是名尸
波羅蜜不可宣說。


「善男子!若有菩薩觀諸眾
生不生不出而修於忍,觀於菩提眾生諸法
皆悉空寂,眾生空中無瞋喜心,亦復不覺一
法怨相而修於忍,亦復不覺遠離一法而修
於忍,是名羼提波羅蜜不可宣說。


「善男子!若
有菩薩勤行精進,都不見有身口意等一法
[013-0092b]
是生、一法是滅,而修精進不壞法界,為度眾
生而修莊嚴,於空無我不生錯亂,為欲具足
一切佛法而行莊嚴。聞說佛法即是無法,於
是事中不生恐怖,清淨莊嚴如來世界,雖復
莊嚴觀之如空,亦不莊嚴轉於法輪。何以故?
一切法性不可說故。是名毘梨耶波羅蜜不
可宣說。


「善男子!若有菩薩修禪波羅蜜,修
已不見過去心性,淨本性已不見住處,亦復
不見貪恚癡心、上中下心及無貪恚,愚癡慧
心亦不分別。何以故?如貪恚癡性,無貪恚癡
亦復如是,如是觀已亦入禪定,亦不能作平
等平等,亦不能以不平等法而作平等,亦能
了知陰界諸入、善惡淨穢、有漏無漏、世間
出世間、生死涅槃對治等法,是名禪波羅蜜
不可宣說。


「善男子!云何名為不可宣說般若
波羅蜜?若無慧行,無我我所眾生壽命士夫,
常斷有無等見,欲界色界及無色界,是名無
行。無有諍訟、無去無來,是則名為隨於慧行。
離無明闇及惡邪見,觀如是法即真實觀。


「善
男子!火災起時一切燒盡,無有因緣唯除
虛空。菩薩行是不可宣說般若波羅蜜時,亦
復如是無有因緣,見一切法本性盡滅,以方
便故為諸眾生宣說涅槃。亦知眾生無有名
字,以方便故宣說名字,以慧力故知過去未
來說於出滅。雖復了知無有身心,以方便故
說於身心。


「雖知諸法不可宣說,為眾生故方
便而說。雖知無施及以受者,以方便故說施
說受。雖知諸法本性清淨,以方便故說有禁
戒。雖知諸法本無瞋性,以方便故修集忍辱。
[013-0092c]
雖知無修無有遠離,以方便故勤修精進。雖
知諸法本性寂靜,以方便故修行禪定。雖知
無有生死涅槃,以方便故修集智慧。雖知
諸法本性自滅,以方便故說於涅槃即是般
若。夫般若者,無聲名字不可宣說,不可見聞
無心無識,不取不捨非我我所,非有處所
形質規矩,不高不下非色非見,非對非作非
覺非想,無有住處非去來現在,非色聲香味
觸法意,非明非闇非是虛空,非內非外非作
非有,非肥非瘦非增非減,本性清淨非貪恚
癡,亦非狂亂無有邊際不可稱量,是名般若
波羅蜜不可宣說。」


說是法時,魔王波旬於繫
得脫,心生歡喜,即作是言:「如我今聞不可說
法而得解脫。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法者,
亦當如我於顛倒中而得解脫,一切眾魔不
得其便。」爾時,會中萬二千眾生發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心。


是時,阿難白佛言:「世尊!如是
正法,名字何等?云何奉持?」


佛告阿難:「是經名
為『方等大集』,亦復名為『不可說法』,亦復名『入
一切佛法斷一切佛所有名字』。若有人能頂
戴受持如是等法,即能獲得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


爾時,空中多設伎樂香華供養不可
說菩薩。是時,三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十三
[013-0093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