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c0005 大智度論-後秦-龍樹菩薩 (master)




《大智度論釋》勝出品第二十二卷五十一


聖者龍樹造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經】


慧命須菩提白佛言:「世尊!摩訶衍、摩訶
衍者,勝出一切世間及諸天、人、阿修羅。世
尊!是摩訶衍與虛空等。如虛空受無量無邊
阿僧祇眾生,摩訶衍亦如是受無量無邊阿
僧祇眾生。世尊!是摩訶衍不見來處,不見去
處,不見住處。是摩訶衍前際不可得,後際不
可得,中際不可得,三世等是摩訶衍。世尊!以
[051-0422b]
是故,是乘名摩訶衍。」


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
菩薩摩訶薩摩訶衍,所謂六波羅蜜:檀波羅
蜜、尸羅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毘梨耶波羅蜜、禪
波羅蜜、般若波羅蜜,是名菩薩摩訶薩摩訶
衍。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摩訶衍,所謂一
切陀羅尼門、一切三昧門,所謂首楞嚴三昧乃
至離著虛空不染三昧,是名菩薩摩訶薩摩訶
衍。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摩訶衍,所謂內
空乃至無法有法空,是名菩薩摩訶薩摩訶
衍。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摩訶衍,所謂四
念處乃至十八不共法,是名菩薩摩訶薩摩
訶衍。


「如須菩提所言:『是摩訶衍勝出一切世
間及諸天、人、阿修羅。』須菩提!若欲界當有實、
不虛妄、不異、諦、不顛倒、有常、不壞相、非無法
者,是摩訶衍不能勝出一切世間及諸天、人、
阿修羅。須菩提!以欲界虛妄憶想分別,和合
名字等有,一切無常相、無法,以是故,摩訶衍
勝出一切世間及諸天、人、阿修羅。須菩提!色
界、無色界若當實有、不虛妄、不異、諦、不顛倒、
有常、不壞相、非無法者,是摩訶衍不能勝出一
切世間及諸天、人、阿修羅。須菩提!以色界、無
色界虛妄憶想分別,和合名字等有,一切無常、
破壞相、無法,以是故,摩訶衍勝出一切世間
及諸天、人、阿修羅。


「須菩提!若色當實有、不虛
妄、不異、諦、不顛倒、有常、不壞相、非無法者,是
摩訶衍不能勝出一切世間及諸天、人、阿修
羅。須菩提!以色虛妄憶想分別,和合名字等
有,一切無常、破壞相、無法,以是故,是摩訶衍
勝出一切世間及諸天、人、阿修羅。受、想、行、識
[051-0422c]
亦如是。須菩提!若眼乃至意、色乃至法、眼識
乃至意識、眼觸乃至意觸、眼觸因緣生受乃
至意觸因緣生受,若當實有、不虛妄、不異、諦、
不顛倒、有常、不壞相、非無法者,是摩訶衍不
能勝出一切世間及諸天、人、阿修羅。須菩提!
以眼乃至意觸因緣生受,虛妄憶想分別,和
合名字等有,一切無常、破壞相、無法,以是故,
摩訶衍勝出一切世間及諸天、人、阿修羅。


「須
菩提!若法性是有法、非無法者,是摩訶衍不
能勝出一切世間及諸天、人、阿修羅;須菩提!
以法性無法、非法,以是故,摩訶衍勝出一切
世間及諸天、人、阿修羅。須菩提!若如、實際、不
可思議性是有法、非無法者,是摩訶衍不能
勝出一切世間及諸天、人、阿修羅;須菩提!以
如、實際、不可思議性無法、非法;以是故,摩訶
衍勝出一切世間及諸天、人、阿修羅。


「須菩提!
若檀波羅蜜是有法、非無法者,是摩訶衍不
能勝出一切世間及諸天、人、阿修羅;以檀波
羅蜜無法、非法,以是故,摩訶衍勝出一切世
間及諸天、人、阿修羅。若尸羅波羅蜜、羼提波
羅蜜、毘梨耶波羅蜜、禪波羅蜜、般若波羅蜜,
是有法、非無法者,是摩訶衍不能勝出一切
世間及諸天、人、阿修羅;以尸羅波羅蜜乃至
般若波羅蜜無法、非法,以是故,摩訶衍勝出
一切世間及諸天、人、阿修羅。


「須菩提!若內空
乃至無法有法空,是有法、非無法者,是摩訶
衍不能勝出一切世間及諸天人、阿修羅;以
內空乃至無法有法空無法、非法,以是故,摩
訶衍勝出一切世間及諸天人、阿修羅。


「須菩
[051-0423a]
提!若四念處乃至十八不共法是有法、非無
法者,是摩訶衍不能勝出一切世間及諸天、
人、阿修羅;以四念處乃至十八不共法無法、非法,以是故,摩訶衍勝出一切世間及諸天、
人、阿修羅。


「須菩提!若性人法是有法、非無法
者,是摩訶衍不能勝出一切世間及諸天、人、
阿修羅;以性人法無法、非法,以是故,摩訶衍
勝出一切世間及諸天、人、阿修羅。須菩提!若
八人法、須陀洹法、斯陀含法、阿那含法、阿羅
漢法、辟支佛法、佛法是有法、非無法者,是摩
訶衍不能勝出一切世間及諸天、人、阿修羅;
以八人法乃至佛法,無法、非法,以是故,摩訶
衍勝出一切世間及諸天、人、阿修羅。


「須菩提!
若性人是有法、非無法者,是摩訶衍不能勝
出一切世間及諸天、人、阿修羅。以性人無法、
非法;以是故,摩訶衍勝出一切世間及諸天、
人、阿修羅。須菩提!若八人、須陀洹乃至佛是
有法、非無法者,是摩訶衍不能勝出一切世
間及諸天、人、阿修羅;以八人乃至佛無法、非
法,以是故,摩訶衍勝出一切世間及諸天、人、
阿修羅。


「須菩提!若一切世間及諸天、人、阿修
羅是有法、非無法者,是摩訶衍不能勝出一
切世間及諸天、人、阿修羅;以一切世間及諸
天、人、阿修羅無法、非法,以是故,摩訶衍勝出
一切世間及諸天、人、阿修羅。


「須菩提!若菩薩
摩訶薩從初發心乃至道場,於其中間諸心,
若當是有法、非無法者,是摩訶衍不能勝出
一切世間及諸天、人、阿修羅;以菩薩從初發
心乃至道場諸心無法、非法;以是故,摩訶衍
[051-0423b]
勝出一切世間及諸天、人、阿修羅。


「須菩提!若
菩薩摩訶薩如金剛慧若是有法、非無法者,
是菩薩摩訶薩不能知一切結使及習無法、
非法,得一切種智;須菩提!以菩薩摩訶薩如
金剛慧無法、非法,是故菩薩知一切結使及
習無法、非法,得一切種智,以是故,摩訶衍勝
出一切世間及諸天、人、阿修羅。


「須菩提!若諸
佛三十二相是有法、非無法者,諸佛威德不
能照然、勝出一切世間及諸天、人、阿修羅;須菩
提!以諸佛三十二相無法、非法,以是故,諸佛
威德照然,勝出一切世間及諸天、人、阿修羅。


「須菩提!若諸佛光明是有法、非無法者,諸佛
光明不能普照恒河沙等世界;須菩提!以諸
佛光明無法、非法,以是故,諸佛能以光明普
照恒河沙等世界。


「須菩提!若諸佛六十種莊
嚴音聲是有法、非無法者,諸佛不能以六十
種莊嚴音聲遍至十方無量阿僧祇世界;須
菩提!以諸佛六十種莊嚴音聲無法、非法,以
是故,諸佛能以六十種莊嚴音聲遍至十方
無量阿僧祇世界。


「須菩提!諸佛法輪若是有
法、非無法者,諸佛不能轉法輪,諸沙門、婆羅
門、若天、若魔、若梵及世間餘眾所不能如法
轉者;須菩提!以諸佛法輪無法、非法,以是
故,諸佛轉法輪,諸沙門、婆羅門、若天、若魔、若
梵及世間餘眾所不能如法轉者。須菩提!
諸佛為眾生轉法輪,是眾生若實有法、非無
法者,不能令是眾生於無餘涅槃而般涅槃;
須菩提!以諸佛為眾生轉法輪,是眾生無法、
非法,以是故,眾生於無餘涅槃中已滅、今滅、
[051-0423c]
當滅。」


【論】
者言:須菩提上以五事問摩訶衍,佛已
答竟。須菩提歡喜讚歎,作是言:「世尊!是摩
訶衍有大力勢,破壞人、天世間已,能於中
勝出。」
譬如三人度惡道:一者、於夜逃遁,獨
脫其身;二者、以錢求免;三者、如大王將
大軍眾,摧破寇賊,舉軍全濟,無所畏難。

乘亦如是,如阿羅漢不能知一切總相、
別相,亦不能破魔王,又不能降伏外道;
厭老、病、死,直趣涅槃。如辟支佛入諸法實
相,深於聲聞,少有悲心,以神通力化度
眾生;能破煩惱,不能破魔人及外道。如菩
薩從初發心,於一切眾生起大慈悲,雖未
得佛,於其中間利益無量眾生;決定知諸
法實相、具足六波羅蜜故,破諸魔王及壞
外道;斷煩惱習,具足一切種智,總相、別相,
悉知悉了,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三人
雖俱免生死,然方便道各異。是故須菩提
讚歎摩訶衍:「摧破一切世間,勝出人、天、阿修
羅上。」
譬如虛空含受一切國土,而虛空故不
盡;摩訶衍亦如是,含受三世諸佛及諸弟子,
摩訶衍亦不滿。
又如虛空常相故,無入相、無
出相、無住相;是乘亦如是,無未來世入處、
無過去世出處、無現在世住處;破三時故,
三世等名摩訶衍。


問曰:
佛應讚須菩提所歎
言「善哉」,何以更說摩訶衍?


答曰:
佛將欲
順須菩提所歎而讚說,以上說摩訶衍遠
故,今略說摩訶衍相,然後廣述。
須菩提所
讚摩訶衍者,所謂六波羅蜜、諸陀羅尼門、三
[051-0424a]
昧門、十八空、四念處乃至十八不共法等。

須菩提所說「摩訶衍,破壞一切世間,勝出人、
天、阿修羅上」者,是事實爾。何以故?是三界虛
誑,如幻如夢,無明虛妄,因緣故有,因果無
有定實,一切無常、破壞、磨滅,皆是空相。以
摩訶衍與三界相違,故能摧破勝出。若三界
定實、常、不虛妄,是摩訶衍不能摧破勝出。
何以故?力等故。
五眾、十二入、十八界、六觸生
諸受亦如是。若法性是有法、非無法者,摩
訶衍不能破世間得勝出;須菩提!以法性
非有故,摩訶衍能得勝出世間。


問曰:
有為
法,因緣和合虛誑故言無;如、法性、實際、不思
議性,是無為實法,名為實際,云何言無?



曰:
無為空故言無。
復次,佛說:「離有為,無為
法不可得;有為法實相即是無為法。」
復次,
觀是有為法虛誑。如「如、法性、實際」是實;以人
於法性取相起諍故,言「無法性」。或說「有」、或
說「無」,各有因緣故無咎。如、實際、不可思議
性亦如是。
世間檀波羅蜜著故有,出世間檀
波羅蜜無故空;為破慳貪故言「有檀波羅
蜜」,破邪見故言「檀波羅蜜無」;為度初學者
說言「有」,若聖人心中說言「無」。
如檀波羅蜜,
乃至若眾生實有、非是無法,不應令強滅、
入無餘涅槃。


問曰:
從三十二相已後,何以
不說言「摩訶衍勝出」?


答曰:
應當說,直文煩
故不說。
復次,三十二相乃至為眾生轉法
輪亦是摩訶衍,但名字異耳。
復次,上總相
說摩訶衍勝出,不知云何勝出;今別相說,
所謂佛三十二相莊嚴身故,勝一切眾生;佛
[051-0424b]
光明勝日月、諸天一切光明;佛音聲勝一切
音樂、世界妙聲、諸天梵音;佛法輪勝轉輪聖
王寶輪及諸外道一切法輪,無障無礙。餘法
輪所利益微淺,或一世、二世,極至千萬世;
佛法輪能令永入無餘涅槃,不復還入生
死。
復次,若眾生實有者,佛不應令眾生入
涅槃,永拔其根,此過於殺一身,有如是
大咎。以眾生顛倒心見我故,佛欲破其
顛倒,說言涅槃,無眾生可滅,故無咎。
有如
是功德故,摩訶衍能勝出一切世間。


問曰:


「一切世間」者,十方六道眾生,何以獨說勝出
諸天、人、阿修羅?


答曰:
六道中,三是善道,三是
惡道。摩訶衍尚能破三善道勝出,何況惡
道!


問曰:
《龍王經》中說龍得菩薩道,何以說
是惡道?


答曰:
眾生無量無邊,龍得道者少。


復次,有人言:「大菩薩變化身教化故,作龍
王身。」


《大智度論釋》含受品第二十三



【經】


佛告須菩提:「汝所言:『衍與空等。』如是!如
是!須菩提!摩訶衍與空等。


「須菩提!如虛空
無東方,無南方西方北方、四維、上下;須菩提!
摩訶衍亦如是,無東方,無南方西方北方、四
維、上下。


「須菩提!如虛空非長非短、非方非圓;
須菩提!摩訶衍亦如是,非長、非短,非方非圓。


「須菩提!如虛空非青、非黃、非赤、非白、非黑;摩
訶衍亦如是,非青、非黃、非赤、非白、非黑。以是
故說摩訶衍與空等。


「須菩提!如虛空非過去、
非未來、非現在;摩訶衍亦如是,非過去、非未
來、非現在。以是故說摩訶衍與空等。


「須菩提!
[051-0424c]
如虛空不增不減;摩訶衍亦如是,不增不減。


「須菩提!如虛空無垢無淨;摩訶衍亦如是,無
垢無淨。


「須菩提!如虛空無生、無滅、無住、無異;
摩訶衍亦如是,無生、無滅、無住、無異。


「須菩提!
如虛空非善、非不善、非記、非無記;摩訶衍亦如
是,非善、非不善、非記、非無記。以是故說摩訶
衍與空等。


「如虛空無見、無聞、無知、無識;摩訶
衍亦如是,無見、無聞、無知、無識。


「如虛空不可
知、不可識、不可見、不可斷、不可證、不可修;摩訶
衍亦如是,不可知、不可識、不可見、不可斷、不
可證、不可修。以是故說摩訶衍與空等。


「如虛
空非染相、非離相;摩訶衍亦如是,非染相、非
離相。


「如虛空不繫欲界、不繫色界、不繫無色
界;摩訶衍亦如是,不繫欲界、不繫色界、不繫
無色界。


「如虛空無初發心,亦無二、三、四、五、六、
七、八、九、第十心;摩訶衍亦如是,無初發心乃
至無第十心。


「如虛空無乾慧地、姓地、八人
地、見地、薄地、離欲地、已辦地;摩訶衍亦如是,
無乾慧地乃至已作地。


「如虛空無須陀洹果、
無斯陀含果、無阿那含果、無阿羅漢果;摩訶
衍亦如是,無須陀洹果乃至無阿羅漢果。


「如
虛空無聲聞地、無辟支佛地、無佛地;摩訶衍
亦如是,無聲聞地乃至無佛地。以是故說摩
訶衍與空等。


「如虛空非色、非無色,非可見、非
不可見,非有對、非無對,非合、非散;摩訶衍亦
如是,非色、非無色,非可見、非不可見,非有對、
非無對,非合、非散。以是故說摩訶衍與空等。


「須菩提!如虛空非常、非無常,非樂、非苦,非我、
非無我;摩訶衍亦如是,非常、非無常,非樂、非
[051-0425a]
苦,非我、非無我。以是故說摩訶衍與空等。


「須
菩提!如虛空非空、非不空,非相、非無相,非作、
非無作;摩訶衍亦如是,非空、非不空,非相、非
無相,非作、非無作。以是故說摩訶衍與空等。


「須菩提!如虛空非寂滅、非不寂滅,非離、非不
離;摩訶衍亦如是,非寂滅、非不寂滅,非離、非
不離。以是故說摩訶衍與空等。


「須菩提!如虛
空非闇、非明;摩訶衍亦如是,非闇、非明。以是
故說摩訶衍與空等。


「須菩提!如虛空非可得、
非不可得;摩訶衍亦如是,非可得、非不可得。
以是故說摩訶衍與空等。


「須菩提!如虛空非
可說、非不可說;摩訶衍亦如是,非可說、非不
可說。以是故,說摩訶衍與空等。


「須菩提!以是
諸因緣故說摩訶衍與空等。」


【論】
者言:
須菩提讚衍如虛空,佛即廣述
成其事。如虛空無十方,是摩訶衍亦無十
方;無長短、方圓、青黃赤白等,是摩訶衍亦如
是。


問曰:
虛空應爾,是無為法,無色、無方;摩
訶衍是有為法,是色法,所謂布施、持戒等,云
何言「與虛空等」?


答曰:
六波羅蜜有二種:世
間、出世間。世間者,是有為法、色法,不同虛空;
出世間者,與如、法性、實際、智慧和合故,似如
虛空。從得無生忍已後,無所分別如虛
空。
復次,如佛以無礙智觀實相如虛空;餘
人則不然,智慧未畢竟清淨故。
復次,佛前
後說「諸法畢竟空,如無餘涅槃相,如虛空」,
不應致疑。餘法亦如是。乃至如虛空非說、
非不說亦如是。


問曰:
如虛空,言「無所有」
便足,何以說無種種相?


答曰:
初發心菩薩
[051-0425b]
於內外種種因緣法中著心,以是故,佛說
如虛空無是種種相,摩訶衍亦如是。


【經】


「須菩提!如汝所言:『如虛空受無量無邊
阿僧祇眾生,摩訶衍亦受無量無邊阿僧祇
眾生。』如是!如是!須菩提!眾生無所有故,當
知虛空無所有;虛空無所有故,當知摩訶
衍亦無所有。以是因緣故,摩訶衍受無量無
邊阿僧祇眾生。何以故?是眾生、虛空、摩訶衍,
是法皆不可得故。


「復次,須菩提!摩訶衍無所
有故,當知阿僧祇無所有;阿僧祇無所有故,
當知無量無所有;無量無所有故,當知無邊
無所有;無邊無所有故,當知一切諸法無所
有。以是因緣故,須菩提!是摩訶衍受無量無
邊阿僧祇眾生。何以故?是眾生、虛空、摩訶衍、
阿僧祇、無量、無邊,是一切法不可得故。


「復次,
須菩提!我無所有乃至知者、見者無所有故,
當知如、法性、實際無所有;如、法性、實際無所
有故,當知乃至無量、無邊、阿僧祇無所有;無
量、無邊、阿僧祇無所有故,當知一切法無所
有。以是因緣故,須菩提!摩訶衍受無量無邊
阿僧祇眾生。何以故?是眾生乃至知者、見者,
實際乃至無量、無邊、阿僧祇,是一切法不可
得故。


「復次,須菩提!我無所有乃至知者、見者
無所有故,當知不可思議性無所有;不可思
議性無所有故,當知色、受、想、行、識無所有;色、
受、想、行、識無所有故,當知虛空無所有;虛空
無所有故,當知摩訶衍無所有;摩訶衍無所
有故,當知阿僧祇無所有;阿僧祇無所有故,
當知無量無所有;無量無所有故,當知無邊
[051-0425c]
無所有;無邊無所有故,當知一切諸法無所
有。以是因緣故,須菩提!當知摩訶衍受無量
無邊阿僧祇眾生。何以故?須菩提!我乃至知
者、見者等一切法皆不可得故。


「復次,須菩提!
我無所有乃至知者、見者無所有故,當知眼
無所有,耳、鼻、舌、身、意無所有;眼乃至意無所
有故,當知虛空無所有;虛空無所有故,當知
摩訶衍無所有;摩訶衍無所有故,當知阿僧
祇無所有;阿僧祇無所有故,當知無量無所
有;無量無所有故,當知無邊無所有;無邊無
所有故,當知一切諸法無所有。以是因緣故,
須菩提!摩訶衍受無量無邊阿僧祇眾生。何
以故?須菩提!我乃至一切諸法皆不可得故。


「復次,須菩提!我無所有乃至知者、見者無所有
故,當知檀波羅蜜無所有,尸羅波羅蜜、羼提
波羅蜜、毘梨耶波羅蜜、禪波羅蜜、般若波羅蜜
無所有;般若波羅蜜無所有故,當知虛空無
所有;虛空無所有故,當知摩訶衍無所有;摩
訶衍無所有故,當知無量無邊阿僧祇無所
有;無量無邊阿僧祇無所有故,當知一切諸
法無所有。以是因緣故,須菩提!摩訶衍受無
量無邊阿僧祇眾生。何以故?我、眾生乃至一
切諸法皆不可得故。


「復次,須菩提!我無所有
乃至知者、見者無所有故,當知內空無所有,
乃至無法有法空無所有;無法有法空無所
有故,當知虛空無所有;虛空無所有故,當知
摩訶衍無所有;摩訶衍無所有故,當知阿僧
祇、無量、無邊無所有;阿僧祇、無量、無邊無所
有故,當知一切諸法無所有。以是因緣故,須
[051-0426a]
菩提!摩訶衍受無量無邊阿僧祇眾生。何以
故?我、眾生乃至一切諸法皆不可得故。


「復次,
須菩提!我、眾生乃至知者、見者無所有故,當
知四念處無所有;四念處無所有故,乃至十
八不共法無所有;十八不共法無所有故,當
知虛空無所有;虛空無所有故,當知摩訶衍
無所有;摩訶衍無所有故,當知阿僧祇、無量、
無邊無所有;阿僧祇、無量、無邊無所有故,當
知一切諸法無所有。以是因緣故,須菩提!是
摩訶衍受無量無邊阿僧祇眾生。何以故?我、
眾生乃至一切諸法皆不可得故。


「復次,須菩
提!我、眾生無所有乃至知者、見者無所有故,
當知性地無所有,乃至已作地無所有;已作
地無所有故,當知虛空無所有;虛空無所有
故,當知摩訶衍無所有;摩訶衍無所有故,當
知阿僧祇、無量、無邊無所有;阿僧祇、無量、無
邊無所有故,當知一切諸法無所有。以是因
緣故,是摩訶衍受無量無邊阿僧祇眾生。何
以故?我、眾生乃至一切諸法皆不可得故。


「復
次,須菩提!我、眾生乃至知者、見者無所有故,
當知須陀洹無所有;須陀洹無所有故,當知
斯陀含無所有;斯陀含無所有故,當知阿那
含無所有;阿那含無所有故,當知阿羅漢無
所有;阿羅漢無所有故,當知乃至一切諸法
無所有。以是因緣故,須菩提!摩訶衍受無量
無邊阿僧祇眾生。何以故?須菩提!我乃至一
切諸法皆不可得故。


「復次,須菩提!我乃至知
者、見者無所有故,當知聲聞乘無所有;聲聞
乘無所有故,當知辟支佛乘無所有;辟支佛
[051-0426b]
乘無所有故,當知佛乘無所有;佛乘無所有
故,當知聲聞人無所有;聲聞人無所有故,當
知須陀洹無所有;須陀洹無所有故,乃至佛
無所有;佛無所有故,當知一切種智無所有;
一切種智無所有故,當知虛空無所有;虛空
無所有故,當知摩訶衍無所有;摩訶衍無所
有故,當知乃至一切諸法無所有。以是因緣
故,摩訶衍受無量無邊阿僧祇眾生。何以故?
我乃至一切諸法皆不可得故。


「譬如,須菩提!
涅槃性中受無量無邊阿僧祇眾生,是摩訶
衍亦受無量無邊阿僧祇眾生。以是因緣故,
須菩提!如虛空受無量無邊阿僧祇眾生,是
摩訶衍亦如是受無量無邊阿僧祇眾生。」


【論】


問曰:
何以不說「虛空廣大無邊故受一
切物」,而言「虛空無所有故能受一切物眾生,
摩訶衍亦無所有」?


答曰:
現見虛空無所有,
一切萬物皆在其中,以無所有故能受。


問曰:
心心數法亦無形質,何以不受一切
物?


答曰:
心心數法覺知相,非是受相,又無
住處:若內、若外,若近、若遠,但以分別相故知
有心。形色法有住處,因色處故,知有虛
空。以色不受物故,則知虛空受物;色與
虛空相違,色若不受,則知虛空是受;如以
無明故知有明,以苦故知有樂。因色無
故說有虛空,更無別相。
復次,心心數法更
有不受義,如邪見心不受正見,正見心不
受邪見。虛空則不然,一切皆受故。又心心
數法生滅相,是可斷法,虛空則不然。
心心數
法、虛空,但無色、無形同,不得言都不異。以
[051-0426c]
是故,諸法中說虛空能受一切。


問曰:
我先
問意不然!何以不言「虛空無量無邊能受
一切物」,而言「無所有受一切物」?


答曰:
我說
虛空無自相,待色相說虛空;若無自相,
則無虛空,云何言無量無邊?


問曰:
汝言「受
相則是虛空」,云何言「無」?


答曰:
受相即是無
色相,色不到處,名為虛空;以是故無虛空。


若實有虛空,未有色時應有虛空!若未
有色有虛空,虛空則無相。何以故?以未有
色故。因色故知有虛空,有色故便有無
色。若先有色後有虛空,虛空則是作法,作
法不名為常。
若有無相法,是不可得,以是
故無虛空。


問曰:
若常有虛空,因色故虛空
相現,然後相在虛空。


答曰:
若虛空先無相,
後相亦無所住。
若虛空先有相,相無所相;若
先無相,相亦無所住。
若離相、無相已,相無
住處;若相無住處,所相處亦無;所相處無故,
相亦無;離相及相處,更無有法。
以是故,虛
空不名為相、不名為所相,不名為法、不
名為非法,不名為有、不名為無,斷諸語
言,寂滅如無餘涅槃。餘一切法亦如是。



曰:
若一切法如是者,即是虛空,何以復以
虛空為喻?


答曰:
諸法因果皆是虛誑,因無
明故有,誑眾生心;眾生於是法中生著,而
不於虛空生著;六塵法誑眾生心,虛空
雖復誑,則不爾!以是故,以虛空為喻,以
麁現事破微細事。
如虛空因色故,但有
假名,無有定法;眾生亦如是,因五眾和合
故,但有假名,亦無定法。摩訶衍亦如是,
[051-0427a]
以眾生空,無佛無菩薩;以有眾生故,有
佛有菩薩;若無佛無菩薩,則無摩訶衍。
以是故,摩訶衍能受無量無邊阿僧祇眾生;
若是有法,不能受無量諸佛及弟子。


問曰:

實無虛空,云何能受無量無邊阿僧祇眾生?


答曰:
以是故,佛說:「摩訶衍無故,阿僧祇無;
阿僧祇無故,無量亦無;無量無故,無邊亦無;無邊無故,一切法亦無,以是故能受。」
「阿僧
祇」者,「僧祇」,秦言數;「阿」,秦言無。眾生、諸法
各各不可得邊故名「無數」,數虛空十方遠
近不可得邊故名「無數」。分別數六波羅蜜,
種種布施、種種持戒等無有數;數幾眾生
已上乘、當上乘、今上乘不可數,是名「無數」。


復次,有人言:初數為一,但有一;一一故言
二,如是等皆一,更無餘數法。若皆是一,則
無數。
有人言:一切法和合故有名字,如輪、輞、
輻、轂和合故名為車,無有定實法。一法無
故,多亦無,先一後多故。
復次,以繫數事,數事無故,數亦無。
「無量」者,如以斗稱量物,以
智慧量諸法亦如是。諸法空故無數,無數
故無量無邊,無有實智,云何能得諸法定
相?無量故無邊,「量」名總相,「邊」名別相;「量」為
初始,「邊」名終竟。
復次,我乃至知者、見者無
故,實際亦無;實際無故,無數亦無;無數無故,
無量亦無;無量無故,無邊亦無;無邊無故,一
切法亦無。以是故,一切法無,畢竟清淨。

摩訶衍能含受一切眾生及法;二事相因:若
無眾生則無法,若無法則無眾生。
先總相
說一切法空,後一一別說諸法空。實際是
[051-0427b]
末後妙法,此若無者,何況餘法!
從不可思議
性乃至如涅槃性亦如是。


【經】


「須菩提!汝所言:『是摩訶衍不見來處,不
見去處,不見住處。』如是!如是!須菩提!是摩訶
衍不見來處,不見去處,不見住處。何以故?須
菩提!一切諸法不動相故,是法無來處,無去
處,無住處。何以故?須菩提!色,無所從來,亦無
所去,亦無所住;受、想、行、識,無所從來,亦無所
去,亦無所住。須菩提!色法,無所從來,亦無所
去,亦無所住;受、想、行、識法,無所從來,亦無所
去,亦無所住。須菩提!色如,無所從來,亦無所去,亦無所住;受、想、行、識如,無所從來,亦無所去,亦無所住。


須菩提!色性,無所從來,亦無所
去,亦無所住;受、想、行、識性,無所從來,亦無所
去,亦無所住。須菩提!色相,無所從來,亦無
所去,亦無所住;受、想、行、識相,無所從來,亦無
所去,亦無所住。


「須菩提!眼、眼法、眼如、眼性、
眼相,無所從來,亦無所去,亦無所住;耳、鼻、舌、
身;意、意法、意如、意性、意相,無所從來,亦無所
去,亦無所住。色、聲、香、味、觸、法亦如是。


「須菩
提!地種、地種法、地種如、地種性、地種相,無所
從來,亦無所去,亦無所住;水、火、風、空;識種、識
種法、識種如、識種性、識種相,亦如是。


「須菩提!
如、如法、如如、如性、如相,無所從來,亦無所
去,亦無所住。須菩提!實際、實際法、實際如、
實際性、實際相,無所從來,亦無所去,亦無所
住。須菩提!不可思議、不可思議法、不可思
議如、不可思議性、不可思議相,無所從來,亦
無所去,亦無所住。


「須菩提!檀波羅蜜、檀波
[051-0427c]
羅蜜法、檀波羅蜜如、檀波羅蜜性、檀波羅蜜相,
無所從來,亦無所去,亦無所住;尸羅波羅
蜜、羼提波羅蜜、毘梨耶波羅蜜、禪波羅蜜;般若
波羅蜜、般若波羅蜜法、般若波羅蜜如、般若
波羅蜜性、般若波羅蜜相,無所從來,亦無所
去,亦無所住。


「須菩提!四念處、四念處法、四念
處如、四念處性、四念處相,無所從來,亦無所
去,亦無所住;乃至十八不共法亦如是。


「須菩
提!菩薩、菩薩法、菩薩如、菩薩性、菩薩相,無所
從來,亦無所去,亦無所住。


「佛、佛法、佛如、佛性、
佛相,無所從來,亦無所去,亦無所住。


「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如
性相,無所從來,亦無所去,亦無所住。


「須菩提!
有為法、有為法法、有為法如、有為法性、有為法
相,無所從來,亦無所去,亦無所住。須菩提!無
為法、無為法法、無為法如、無為法性、無為法
相,無所從來,亦無所去,亦無所住。


「以是因緣
故,須菩提!是摩訶衍不見來處、不見去處、不
見住處。」


【論】
者言:
佛謂:「須菩提!汝何以但讚摩訶衍
無來、無去、無住?一切法亦如是無來、無去、無
住,一切法實相不動故。」


問曰:
諸法現有來
去可見,云何言「不動相」、「無來無去」?


答曰:

去相先已破,今當更說。一切佛法中,無我、
無眾生,乃至無知者、見者故,來者去者無;
來者去者無故,來去相亦應無。
復次,三世中
求去相不可得。所以者何?已去中無去,未
去中亦無去;離已去未去,去時亦無去。



曰:
有身動處是名為去,已去、未去中無身
[051-0428a]
動;以是故去時身動,即應有去!


答曰:

然!離去相,去時不可得;離去時,去相不可
得,云何言去時去?
復次,若去時有去相,應
離去相有去時。何以故?汝說去時有去故。


復次,若去時去,應有二去:一者、知去時,二
者、知去時去。


問曰:
若爾,有何咎?


答曰:
若爾,
有二去者。何以故?離去者無去相。若離去
者無去相,離去相無去者。是故去者不
去,不去者亦不去;離去、不去,亦無有去。


來者、住者亦如是。
以是故佛說:「凡夫人法虛
誑無實,雖復肉眼所見,與畜生無異,是不
可信。」是故說:「諸法無來、無去、無住處,亦無
動。」
何者是?所謂色、色法、色如、色性、色相。
「色」
名眼見事,未分別好醜、實不實、自相他相。
「色
法」名無常生滅、不淨等。
「色如」名色和合有,
如水沫不牢固,離散則無,虛偽無實,但誑
人眼。色現在如是,過去、未來亦爾。如現在
火熱,比知過去、未來亦如是。
復次,如諸佛
觀色相畢竟清淨空,菩薩亦應如是觀。色
眼法、色如,何因緣不如凡夫人所見?性自
爾故!
此性深妙,云何可知?以色相力故可
知。如火以烟為相,見烟則知有火;今見眼色無常、破壞、苦惱、麁澁相,知其性爾。


此五法不去、不來、不住,如先說。
乃至無為、無
為法、如、性、相,不來、不去、不住,亦如是。


【經】


「須菩提!汝所言:『是摩訶衍,前際不可得,
後際不可得,中際不可得,是衍名三世等;以
是故,說名摩訶衍。』如是!如是!須菩提!是摩訶
衍,前際不可得,後際不可得,中際不可得,是衍
[051-0428b]
名三世等。以是故說名摩訶衍。何以故?須菩
提!過去世、過去世空,未來世、未來世空,現在
世、現在世空,三世等、三世等空;摩訶衍、摩訶
衍空,菩薩、菩薩空。何以故?須菩提!是空非
一、非二、非三、非四、非五、非異。以是故說名三
世等是菩薩摩訶薩摩訶衍。


「是衍中,等、不等
相不可得故,染、不染不可得,瞋、不瞋不可得,
癡、不癡不可得,慢、不慢不可得,乃至一切善
法、不善法不可得。是衍中,常不可得,無常不
可得;樂不可得,苦不可得;實不可得,空不可
得;我不可得,無我不可得;欲界不可得,色界
不可得,無色界不可得;度欲界不可得,度色
界不可得,度無色界不可得。何以故?是摩訶
衍自法不可得故。


「須菩提!過去色、過去色
空,未來現在色、未來現在色空;過去受想行
識、過去受想行識空;未來現在受想行識、未
來現在受想行識空。空中過去色不可得。何
以故?空中空亦不可得,何況空中過去色可
得!空中未來、現在色不可得。何以故?空中
空亦不可得,何況空中未來、現在色可得!
空中過去受想行識不可得。何以故?空中空
亦不可得,何況空中過去受想行識可得!空
中未來現在受想行識不可得。何以故?空中
空亦不可得,何況空中未來、現在受想行識
可得!


「須菩提!過去檀波羅蜜不可得、未來檀
波羅蜜不可得、現在檀波羅蜜不可得,三世
等中檀波羅蜜亦不可得。何以故?等中過去
世不可得、未來世不可得、現在世不可得。等
中等亦不可得,何況等中過去世、未來世、現在
[051-0428c]
世可得!尸羅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毘梨耶波羅
蜜、禪波羅蜜、般若波羅蜜亦如是。


「復次,須菩
提!過去世中四念處不可得,乃至過去世中
十八不共法不可得;未來世、現在世亦如是。


「復次,須菩提!三世等中四念處不可得,三世
等中乃至十八不共法亦不可得。何以故?等
中過去世四念處不可得,等中未來世四念處
不可得,等中現在世四念處不可得。等中等
亦不可得,何況等中過去世四念處、未來現在
世四念處可得!等中等亦不可得,何況等中
過去乃至十八不共法可得!未來、現在世亦如
是。


「復次,須菩提!過去世中凡夫人不可得,未
來世現在世中凡夫人不可得,三世等中凡夫
人亦不可得。何以故?眾生不可得,乃至知者、
見者不可得故。過去世中聲聞、辟支佛、菩薩、佛
不可得,未來現在世中聲聞、辟支佛、菩薩、佛
不可得,三世等中聲聞、辟支佛、菩薩、佛不可
得。何以故?眾生不可得,乃至知者、見者不可
得故。


「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住般若波
羅蜜中,學三世等相,當具足一切種智,是名
菩薩摩訶薩摩訶衍,所謂三世等相。菩薩摩
訶薩住是衍中,勝出一切世間及諸天、人、阿
修羅,成就薩婆若。」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
善哉!善哉!是菩薩摩訶薩摩訶衍!何以故?過
去諸菩薩是衍中學得一切種智,未來世諸
菩薩摩訶薩亦是衍中學當得一切種智。


「世
尊!今十方無量阿僧祇世界中諸菩薩摩訶
薩亦是衍中學得一切種智。以是故,世尊!是
衍實是菩薩摩訶薩摩訶衍。」


佛告須菩提:「如
[051-0429a]
是!如是!過去、未來、現在諸佛,是摩訶衍中學,
已得一切種智,當得、今得。」


【論】
者言:
須菩提略讚說:「是摩訶衍,前際、
後際、中際俱不可得,三世等故,名摩訶衍。」
今佛廣演須菩提所讚。
是三世云何不可
得?所謂過去世、過去世空,未來世、未來世空,
現在世、現在世空故不可得。三世等,等者空;
摩訶衍、摩訶衍自空;菩薩、菩薩自空。是三世
中三世相空。空義,如先說。
此中佛自說空
因緣,所謂:「空、空相,非一、非二、非三、非四、非
五等,不異、不合、不散,無有分別。」是故三世
等空相無所有故,是等亦空。
菩薩能如是
解諸法三世等,不以無始世來為疲厭,不
以未來世無邊故為難,是為菩薩三世等
名摩訶衍。
是摩訶衍中等相不可得,不等相
亦不可得。得是三世等三昧,破是不等相。不
等相待故有等,不等畢竟無故等亦無。
欲、
不欲,乃至三界、度三界,是相待法亦如是。

中佛自說:「是諸法皆從因緣和合故無自
性,自性無故空。」
復次,過去色、過去色相空,未
來、現在亦如是;如色,餘四眾亦如是。所以
者何?空中空相不可得,何況空中有三世五
眾相!
菩薩觀五眾空,斷貪欲,入道行,所謂
檀波羅蜜等,亦如是五眾三世中不可得。
三世等故,等即是空,是等中檀波羅蜜不可
得。


問曰:
何以故三世及三世等中檀波羅蜜
不可得?


答曰:
諸法等中無三世,等等中等
相亦不可得,何況三世!六波羅蜜乃至十八
不共法亦如是。
復次,三世中,凡夫相不可
[051-0429b]
得,聲聞乃至佛亦不可得,以眾生空故。

薩住般若波羅蜜,能如是學三世等空,集
諸善功德,便具足一切種智。佛說:「菩薩能如
是三世等中住,則能勝出一切世間及諸天、
人、阿修羅。」
是時,須菩提讚言:「世尊!善哉!善哉!
是摩訶衍利益諸菩薩。所以者何?過去諸菩
薩學是摩訶衍,得一切種智;未得、今得亦如
是。」
有人言:得清淨無因緣,染垢穢亦無因
緣,大小、好醜、縛解皆無主所與。
有人言:好醜、
縛解,至時節自得。
有人言:福德成就故得佛
道。
有人言:但得清淨實智慧得佛道。
如是
等說,皆是非因緣、少因緣,須菩提所不讚
歎。
今佛捨非因緣,亦捨不具足因緣,說
是具足因緣,所謂六波羅蜜,三世菩薩學
是乘具足,得成佛道。
佛亦可須菩提所歎,
言:「如是!如是!」
《大智度論》五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