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5c0103 道德真經藏室纂微篇--陳景元 (master)


[010-001a]
道德眞經藏室纂微篇卷之十難二
   碧虚子陳景元纂
 德經
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
 剛决爲勇必果爲敢夫剛毅之人無所畏
 忌見威不懼必果無迴恃其兇頑便施誅
 戮故曰勇於敢則殺夫懷道之士謹於去
 就檢身知退靜順柔和弗敢有爲不忍殺
 傷故曰勇於不敢則活
知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是
[010-001b]
以聖人猶難之
 兩者謂敢與不敢殺與活也天地之大德
 曰生聖人以慈爲實而不樂殺人也死者
 人倫之荼毒含生之類皆惡之勇於果敢
 者殺之道也勇於慈仁者活之道也若以
 此義守而不變是未明天地殺生之權也
 今曰或利或害者是於殺活有所未定邪
 夫人爲不善於顯明之處人得而誅之爲
 不善於幽閑之所鬼得而殺之此雖大聖
 之慈天道之仁不能憫救也若乃宥而赦
[010-002a]
 之必有反報之禍夫有可以殺而殺之者
 有可以活而活之者有可以殺而不可殺
 者有可以活而不可活者有活之而爲禍
 者有殺之而爲福者何邪然天之所惡而
 人孰知其故若非體眞造化安知禍福之
 端利害之元雖有聖人之明猶難於勇敢
 之事况非聖人而敢私心殺活哉故猶難
 之也嚴君平曰凡此二功勇敵敢均計策
 外馳射身相非與天異意與地異心奮情
 舒志各肆所安或以千乘變爲亡虜或以
[010-002b]
 匹夫轉爲君王故物或生之而爲福或生
 之而爲禍或殺之而爲福或殺之而爲賊
 二者深微莫能窮測也
天之道不爭而善勝
 大天道自然平施不逆萬物而萬物自專
 之豈與人校其敢與不敢殺與活哉然而
 人自服從者不與物爭而能善勝者也所
 謂勝物而不傷二田勇敢也
不言而善應
 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福善禍淫
[010-003a]
 之應信不差矣
不召而自來
 夭道高遠又無言教何嘗呼召萬物而萬
 物皆背陰嚮陽春生秋實者陰陽生殺之
 正令也
默然而善謀
 開元御本河上公本並作繟然嚴君平今
 作默王弼本作坦夫天道寂默無情至公
 不二行吉者以吉祥報之行凶者以凶祥
 報之其於人倫生殺之威象緯行度之軌
[010-003b]
 未嘗差忒豈非善能謀畫者也
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張自然之羅故曰天網縱太虚之寬故曰
 恢恢四達皇皇是謂疎幽明難逃是謂不
 失也勇敢則殺常不畏死故/次之以民常不畏死
民常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不畏死有二義達者得其常理而不畏死
 愚者失其常理而不畏死夫人生而靜天
 之性樂生惡死人之常耕而食織而衣安
 其居樂其業養生葬死此世之常禮也夫
[010-004a]
 民存常性官守常法而無枉濫皆得其死
 民生死得常則何畏之有逮德下衰不能
 無爲禁網繁密民不聊生盜竊爲非欺紿
 生亂小恐惴惴而懷驚大恐縵縵而忘死
 如何刑法滋深主司暴酷更以大辟族誅
 之令恐懼良民哉古本作如之何其以死
 懼之
若使民常畏死而爲奇者吾得執而殺之孰

 畏死亦有二義養生謹慎之人畏天死而
[010-004b]
 脩德也造惡偷安之人畏刑死而矯法也
 且人之自然也舍餔而熙乎憺怕鼓腹而
 遊乎混茫而不知老之將至此順化之民
 也今乃法令滋彰動入死地是使民常畏
 死也民畏死則偷安其生而興奇變姦詐
 之心以矯其法令姦詐生而禍亂作則主
 司者得專執而殺戮砍其姦詐絶蹤誰
 敢犯之者也
常有司殺者殺
 河上公曰司殺者謂天居高臨下司殺人
[010-005a]
 之過天網恢恢疏而不失言天鑒孔明無
 所不察何須椎相輐斷深嚴刑典也杜光
 庭曰司主也大之養人也厚愛人也至南
 宫丹籙賞善而司生北宫黑簿紀過而主
 死天地萬神司察善惡以懲以勸俾其革
 惡而遷善也故有功者延年有罪者奪筭
 毫分無失如陽官之考較焉天有司命四
 司之星在虚危之間主人功過年壽所謂
 天之司殺也紏察罪福使世人知脩善戒
 惡焉人君以善教人動懷慈恕其不善者
[010-005b]
 天之司殺當自殺之天網寬大疏而不漏
 違天反道於何逃罪哉
夫代司殺者是謂代大匠斲
 夫主司荷察專任刑法以代造化生殺之
 權者如拙夫之代良工也
夫代大匠斲稀有不傷其手者矣
 夫以拙夫而代良匠斲木豈唯殘材毁撲
 抑亦傷手碎指矣以喻主司代造化生殺
 之權而輕肆其刑政不惟悮害良民抑亦
 斲喪和氣夫天道高明人識近蔽用近蔽
[010-006a]
 之人代高明之天以致物理繆誤而失自
 然之治矣民不畏死惟懼於飢/故次之以民之飢
民之飢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飢
夫民者國之本也政令煩則賦斂重民貧
 乏則國本弊是以君待民而食上資下而
 立君税取多則上下同飢剥下盈上則君
 人俱弊杜光庭曰立法垂憲古有明文食
 也充君之庖税也輸國之賦什一之税務
 在其輕賦重則民貧賦輕則民足民足則
 國泰民貧則國危理在酌中法無太酷所
[010-006b]
 以鑄刑書而物怨作丘賦而邦貧齊侯以
 重斂致亡田氏以厚施成霸皎然目君
 宜鑒焉
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爲是以難治
 有爲則政煩無爲則簡易易則易從煩則
 難治夫上有擊鮮玉食之猒則下有腐糗
 糟糠之美網密令苛故難治也
民之輕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輕死
 夫政令煩苛賦斂重大而民亡本業亡業
 則觸法犯禁輕就死地以其各求養生之
[010-007a]
 具太厚致有蹈水火而不懼逆白刃而不
 驚者故曰是以輕死
夫唯無以生爲者是賢於貴生也
 夫貪生趨利如羊就屠自速其死耳獨有
 外形忘生者處皁隸而不辱食藜藿而常
 甘雖世事嶮巇亦陸沈而安隱是有以異
 乎貴生者也貴生益生也又自貴也目貴
 其生者謂身欲安逸口欲厚味形欲美服
 目欲好色耳欲音聲若不得則大憂以懼
 以至乎過貪分外而輕入死地也民飢則/精神散
[010-007b]
 而輕死足則柔和全而重生/故次之以民之生也柔弱
民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强
 夫民之生也含元和之氣抱眞一之精形
 全神王故其百骸柔弱及乎死也元和之
 氣散眞一之精竭形虧神亡故百骸堅强
 也
萬物草木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夫萬物草木生也則天地之氣流行乎内
 陰陽之液潤澤乎外故春條青青而可結
 夏葉敷榮而可卷者柔脆也逮乎死也則
[010-008a]
 天地之氣消散乎内陰陽之液乾燥乎外
 故秋實丹黃而凋落冬枝焦朽而可折者
 枯槁也前明有識此舉無情無情者以氣
 聚散爲榮枯有識者以道存亡爲生死
故堅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開元御疏曰草木生則柔脆死則堅强則
 知人爲堅强之行是入死之徒爲柔弱之
 行是出生之類也嚴君平曰陽氣之所居
 木可卷而草可結也陽氣之所去水可凝
 而冰可折也故神明陽氣生之根也柔弱
[010-008b]
 物之藥也柔弱和順生長之具而神明陽
 氣之所託也萬物隨陽氣以柔弱也故堅
 强實死之形象柔弱潤滑生之徒類也
是以兵强則不勝
 玉眞曰夫兵者凶險之器闘爭之具所觸
 之境與敵對者也兵强則君逸而將憍將
 憍則卒暴以逸君御憍將憍將臨暴卒且
 敗覆之不暇何勝敵之有哉故桀紂以百
 萬之師而傾四海始皇以一統之業而喪
 九州項羽忽霸而遽亡王莽既簒而旋滅
[010-009a]
 符堅狼狽於淮水隋煬分崩於楚宫此數
 家之兵皆多至數兆少猶數億無不恃其
 成以取敗此皆兵强不勝之明驗也又兵
 者求勝非難持勝其難唯有道之君乃能
 持勝向數君之敗皆由不能持勝之過也
木强則共
 開元御䟽曰木本强大故處於下枝條柔
 弱共生於上蓋取其柔弱者在上强梁者
 在下故也
强大處下柔弱處上
[010-009b]
 夫木之强榦大本常處於下柔條弱枝常
 處於上木猶如此況於人乎況於國乎生/氣
 存則柔弱柔弱者謙之道天/道好謙故次之以天之道
天之道其猶張弓乎
 開元御疏曰天道高遠非喻莫眀故舉張
 弓之法以昭天德之用
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與

 開元御疏曰夫弓之爲用當合材定體令
 弛張調利抑高舉下者爲架箭之時準的
[010-010a]
 也損有餘與不足者爲發矢之時遠近也
 如此則命中矣次結歸天道易曰立天之
 道曰陰與陽陽主升陰主降陽升極天則
 降陰降極地則升此抑高舉下張弓之象
 也天道盈虚一章七閏損日之有餘補月
 之不足日月寒暑一往一來則歲功成矣
 人君當法夭道抑强扶弱損有利無故舉
 虧盈益謙欲令稱物平施爾嚴君平曰夫
 工人之爲弓也無殺無生無翕無張制以
 規矩督以準繩弦高急者寬而緩之弦弛
[010-010b]
 下者攝而上之其有餘者削而損之其不
 足者補而益之弦質相任上下相權平正
 爲主調和爲常故弓可秤而矢可行夫按
 高舉下損大益小夭地之道也
天之道損有餘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
足以奉有餘
 開元御疏曰此明人道不能同天道之損
 益而裒多益寡也在易之損下益上曰損
 損上益下曰益以下爲本也損損下益
 上其道上行夫在泰卦而損下益上遂變
[010-011a]
 而爲損損上益下民說無疆夫在否卦
 而損上益下遂變而爲益此聖人設卦觀
 象之法也
孰能以有餘奉天下雖有道者
 此設問答詳解其義問曰誰能同天道下
 濟以卹於人减損有餘之爵禄以奉夭下
 孤寒不足之人乎答曰唯有道之士聖君
 哲人乃能然也而言奉者明聖君居物之
 上心不忘下一如卑者之奉尊不以高貴
 加人也
[010-011b]
是以聖人爲而不恃功成不處其不欲見賢
 夫聖人者圓通爲智因物爲心整萬物而
 不爲義澤及萬世而不爲仁長於上古而
 不爲壽覆載天地刻雕衆形而不爲巧豈
 以已所施爲矜恃其美功成事遂固處其
 位哉夫惟不恃不處故能爲羣材之帥也
 天道益寡損餘抑高舉下唯有道者法/之柔弱故次之以天下柔莫過於水
天下柔弱莫過於水而攻堅强者莫之能勝
其無以易之
 夫天下之物柔弱之極者無過於水而貫
[010-012a]
 金石攻堅强無有能勝之者又爲人壅止
 决流處方置圓坎險高下汗瀆百數以其
 柔弱之性終無以移易之
故柔勝剛弱勝强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夫水之滅火陰之制陽舌柔而存齒剛則
 折此夭下莫不知世俗之所共聞也而乃
 各師其心莫能行其柔弱之道老氏所以
 重歎息故引聖人之言以眀柔弱之行也
是以聖人言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
 聖人言者三墳之遺文也或老氏謙辭言
[010-012b]
 人君能含受垢穢引萬方之罪在余一人
 佘一人有罪無以汝萬方則民仰德美而
 不離散可以常奉社稷而爲主矣鴻烈解
 曰晋伐楚三舍不止大夫請擊之莊王曰
 先君之時晋不伐楚及孤之身而晋伐楚
 是孤之過也若何其辱羣大夫曰先臣之
 時晋不伐楚今臣之身而晋伐楚此臣之
 罪也請王擊之王俛而泣涕沾衿起而拜
 羣大夫晋人聞之曰君臣爭以過爲在己
 且輕下其臣不可伐也夜還師而歸此受
[010-013a]
 國之垢是謂社稷一也帝王立國左宗廟
 而右社稷宗廟以尊祖配天社稷以尊稼
 穡備粢盛爲生民粒食之本也人以食爲
 天故有國必先社稷而王者爲之主也
受國不祥是謂天下王
 人君能謙虚用柔受國不祥則四海歸仁
 六合宅心是謂天下王矣傳曰山澤納汗
 國君含垢是也鴻烈解曰宋景公之時熒
 惑在心公懼召子韋而問曰熒惑在心何
 也子韋曰熒惑天罰也心宋分野禍且當
[010-013b]
 君雖然可移於宰相公曰宰相使治國家
 也而移死焉不祥子韋曰可移於民公曰
 民死寡人誰爲君乎子韋曰可移於歲公
 曰歲民之命歲飢民必死爲人君而欲殺
 民以自活其誰以我爲君乎寡人之命固
 已盡矣子無復言子韋再拜曰敢賀君天
 處高而聽卑君有君人之言三天必三賞
 君今夕星必徙三舍舍行七里故君延年
 二十一歲臣請伏於陛下以伺之是夕也
 星果徙三舍此受國不祥爲天下王也
[010-014a]
正言若反
 夫能行柔弱則爲君主尚剛强則招禍咎
 聖人受垢惡永保元吉世俗樂美榮終致
 災凶正言俗意不反如此水之受垢衆惡/皆和故次之以
 和大/怨
和大怨必有餘怨
 國君不能無爲謙弱民乃多欲好爭遂使
 輕生殉死之徒攘臂於道術而國君設教
 立法以繩之殺人者死傷人者刑以和報
 其怨而翻濟其怨有怨而和之未若無怨
[010-014b]
 而不和也徒知和其大怨而不省其大怨
 之所由興雖和之以至公而不免有餘怨
 是猶代大匠斲木稀有不傷手矣若乃以
 無心至德報之者幾乎造物哉
安可以爲善
 夫聖賢本以刑政和報其怨惡奈何姦詐
 愈甚而怨望益多如是則安可以爲善哉
是以聖人執左契而不責於人
 陸希聲曰古者結繩爲約而民不欺破木
 爲契而民不違者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
[010-015a]
 爲心也聖人之心與百姓心猶左右契耳
 契來則合而不責於人故上下相親怨用
 不作李榮曰古者聖人刻木爲契君執其
 左臣執其右合之以爲信不復制以法律
 故不責於人不責何怨和之有
故有德司契無德司徹
 徹通也道也司主也有德者謂中古之君
 無文書法律但刻契合符以爲信約而民
 自從化故稱有德也無德謂遠古之君德
 大無名物皆自然穴處巢居各安其分其
[010-015b]
 君無思無慮朝徹見獨不爲不恃道冥德
 淵無契可司但司其通徹而已故稱無德
 焉此杜光庭說也舊說以徹爲跡或謂作
 軌法以通人則凋弊生故曰無德也今取
 杜說爲長
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天道無私惟善是與所謂天網恢恢踈而
 不失是以上善之人自然符會何用司契
 而責於人哉此復太古之風也和怨則怨/未盡息怨
 則無爲無爲則在小而不/貪故次之以小國寡民
[010-016a]
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什伍也伯長也器材器也夫國小能自守
 民寡能自足可以反乎太古矣使民各有
 部曲什伯令其貴賤不相犯由君之無爲
 故民資業豐盛材器偉奇而無所施用此
 至治之極也
使民重死而不遠徙
 君無爲則德化淳民質朴則不輕死崇本
 棄末耕食織衣各戀舊鄉而不遷徙雖軒
 皇几蘧之治不足過也
[010-016b]
雖有舟輿無所乘之
 刳木爲舟以濟水斲輪爲輿以通陸蓋適
 遠之用也今論守道之君大國不過欲兼
 畜人小國不過欲入事人不相侵奪不相
 貿易有舟有直棄而弗用莊子曰至德之
 世山無蹊隧澤無舟梁萬物羣生連屬其
 鄉此之謂也
雖有甲兵無所陳之
 甲兵所設本以討逆臣禦亂寇而已君既
 無爲下乃守職百姓不撓四境帖然則甲
[010-017a]
 兵無所陳設也
使民復結繩而用之
 開元御疏曰古者書契未興結繩紀事繫
 辭曰上古結繩而治後代聖人易之以書
 契結繩之代人人淳朴文字既興詐偽日
 漸今將使人忘情去欲歸於淳古故使民
 復結繩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眼安其居樂其俗
 夫君上無欲而民自樸嗜好不生民乃知
 足雖蔬食藜羹而飽滿淡味爲甘葛衣鹿
[010-017b]
 裘而温凉無文爲美茅茨蓬蓽而風雨不
 侵爲安南炎北沍而水土任適爲樂自然
 俗無夭傷土無札癘也
鄰國相望雞犬之音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

 鄰國相望言郡縣相接也雞犬相聞謂民
 豐境近也民至老死言無戰敵而壽終不
 相往來猶魚相忘於江湖人相忘於道術
 此可以同赫胥尊盧氏之風也民各知足/則信實而
 不華故次之/以信言不美
[010-018a]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信實之言淡乎無味其猶水也淡則能乆
 不美者以其質也美好之言甘而滋溢其
 猶醴也甘則易絶不信者以其華也
善者不辯辯者不善
 善於心者貴能行不辯者本其素樸辯於
 口者貴能說不善者滯於是非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夫知者謂知道也明理知本得其要而已
 何必博乎所謂少則得也西昇經曰子得
[010-018b]
 一而萬事畢無心得而鬼神伏也博謂博
 通物務攻異端求彼是而已不知者謂多
 則惑也莊子曰文滅質博溺心是矣
聖人不積既以爲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

 積者藴聚也聖人道濟天下不藴德以自
 高積而能散不蓄財以自潤既不滯功於
 外亦不聚智於内二者俱通故曰不積莊
 子曰天道運而無所積故萬物成帝道運
 而無所積故天下歸聖道運而無所積故
[010-019a]
 海内服夫聖人所以不積者演道德以爲
 人人受其益而聖德愈明如鑑照人不藏
 好惡而鑑之明未嘗少减此喻内智也分
 財利以與貧貧受其賜而財愈多如井任
 汲普蒙利潤而井泉清徹不竭此況外功
 也開元御本二句並作既以與人
天之道利而不害
 天道陽也故好生而惡殺春夏生育之秋
 冬成熟之是利而不害也
聖人之道爲而不爭
[010-019b]
 夫聖人之道在所施爲也所爲順理不與
 物爭者是以法夭道而然也信言不美絶/辯忘言强名
 復泯還歸/妙本也
 右老氏經二篇統論空洞虚無自然道德
 神明太和天地陰陽聖人侯王士庶動植
 之類所謂廣大而無不藴細微而無不襲
 也約而語之上之首章明可道常道爲教
 之宗叙體而合乎妙上之末章以無爲無
 不爲陳教之㫖叙用而適乎道故體用兼
 忘始末相貫也下之首章明有德無德爲
[010-020a]
 教之應因時之澆淳而次乎妙也下之末
 章以信言不信言爲教之用任物之華實
 而施乎道也是以因時任物而不逆不爭
 是有其元德而大順於造化復其常道而
 入於妙門者矣




道德眞經藏室纂微篇卷之十


[010-020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