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5c0103 道德真經藏室纂微篇--陳景元 (master)


[001-001a]
道德眞經藏室纂微篇卷之一
   碧虚子陳景元纂
 道經上篇明道以常道爲宗常/道者虚心以待物者也
道可道非常道
 夫道者杳然難言非心口所能辯故心困
 焉不能知口辟焉不能議在人靈府自悟
 爾謂之無爲自然今標道者已是强名便
 屬可道既云可道有變有遷有言有說是
 曰教與何異糟粕嘗試舉揚且從訓釋曰
 道通也萬物得之無所不通亦曰道蹈也
[001-001b]
 取道路以爲稱說文曰一達謂之道先賢
 令人體而行之故曰道也至于仁義禮智
 信皆道之用用則謂之可道可道既彰即
 非常道常道者自然而然隨感應變核物
 不窮不可以言傳不可以智索但體冥造
 化含光藏暉無爲而無不爲默通其極耳
 嚴君平曰可道之道道德彰而非自然也
 今之行者晝不操燭爲日明也日明者不
 道之道常也操燭者可道之道彰也夫著
 於竹帛鏤於金石可傳於人者可道之道
[001-002a]
 也若乃可傳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見自
 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
 生天生地者常道之道也五千文之藴發
 揮自此數言實謂玄之又玄神之又神也
名可名非常名
 道者體也名者用也用因體生名自道出
 既標其名即可稱用稱用既立故曰可名
 可名既著即非常名常名者謂應用無方
 支離其德也嚴君平曰可名之名功名顯
 而非素眞也列子居鄭圃四十年人無識
[001-002b]
 者國君卿大夫視之猶衆庶此眞守常名
 者也
無名天地之始
 無名者指道而言也萬化未作無以强名
 及妙本之始既降渾淪之樸將離則易之
 太極生兩儀也嚴君平曰無名無朕與神
 合體天下恃之莫知所以變於虚無爲天
 地始此體道者也
有名萬物之母
 有名者指天地而言也天施地化茂養萬
[001-003a]
 物亭之毒之如母養子故曰有名萬物之
 母夫大道杳冥豈繫乎有名無名哉聖人
 約用立教以明本迹同異爾凡日新之道
 皆曰無名是故始萬物者爲無名成萬物
 者爲有名也嚴君平曰有名者之爲化也
 尊道德貴神明師太和則天地故爲萬物
 母此用道者也
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欲者遂境生心妙者要又微之極也徼邊
 隅也大道邊有小路曰徼又歸也夫虚無
[001-003b]
 之道寂然不動則曰無欲感孕萬物則曰
 有欲無欲觀妙守虚無也有欲觀徼謂存
 思也嘗謂眞常即大道也無欲有欲即道
 之應用也道本無物物感道生形而上者
 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上士知微知章
 睹其未然已盡其妙故曰常无欲以觀其
 妙中士因循任物見其群材乃得其用故
 有萬不同眞理難測但覘其邊徼耳又解
 曰夫人常體大道之微守清靜之要復性
 命之極不爲外物所誘則志意虚澹可以
[001-004a]
 觀道之要妙造徼之至極嚴君平曰心如
 金石形如枯木默默隅隅志如駒犢者無
 欲之人復其性命之本也有欲之人貪遂
 境物亡其坦夷之道但見邊小之徼迷而
 不返喪失眞原先賢或以謂無欲者體道
 内觀化及群品無所思存忘其本迹也有
 欲者從本起用施于可道立教應物成濟
 衆務見物所終了知歸趣前以約身爲說
 後以化民爲言修身治國理無不備也
此兩者同
[001-004b]
 此兩者謂可道可名無名有名無欲有欲
 也俱藴于寂然不動湛爾之源體用未彰
 善惡都泯故云同也
出而異名
 出謂從本降迹可道漸分雖起自一人之
 心而五常之用殊别賢愚有隔有變萬端
 壽夭存亡其名各異也
同謂之玄玄之又亥
 玄者深妙也冥也天也所謂天者自然也
 言此無名有名無欲有欲皆受氣於天禀
[001-005a]
 性於自然中和濁辱形類萬狀蓋由玄之
 又玄神之又神所謂自然而然也若乃通
 悟深妙洞達冥默者是謂有玄德也
衆妙之門
 謂道域也夫大道曠蕩無所制圍無門無
 房四達皇皇也約身而論出則同衆人入
 則爲妙本舉教言則衆眞講妙而岀群聖
 藴妙而歸化導無方湛然惟一獨立不改
 是曰知常既有出入之由故曰門耳莊子
 曰有乎生有乎死有乎岀有乎入入出而
[001-005b]
 無見其形是謂天門天門者無有也萬物
 出乎無有斯亦謂衆妙之門也有妙道然/後萬物生
 焉生萬物者其唯妙道乎用道者其唯聖/人乎聖人之道日新其變應用無方故曰
 常也出處有迹欲異而爲故曰可也可/道必名名必有知故次之以天下皆知
天下皆知美之爲美斯惡已皆知善
之爲善斯不善己
 美善生於妄情以情之所好爲美情之所
 惡爲惡縱己妄情非惡而何以己之所是
 爲善己之所非爲不善縱己是非安有美
 乎莊子曰是非吾所謂情也吾所謂無情
[001-006a]
 者言人之不以好惡内傷其身常因自然
 而不益生也此謂止於實當也夫聖人豈
 無美善蓋有而不矜同於無也不矜則德
 全同無則害遠德全害遠美善盡矣若以
 美善化天下使知其美之爲美蓋未盡善
 也經曰上德不德下德不失德是矣且天
 下善人少而不善人多若矯其治迹竊而
 侮之斯爲惡矣君平曰昭昭不常存冥冥
 不常然榮華扶疏始於仲舂薺麥陽物生
 於秋分冬至之日萬物滋滋夏至之日萬
[001-006b]
 物愁悲謂其盛必有衰美必有惡陰陽尚
 爾況於人乎斯戒其矜夸美善者也
故有無之相生難易之相成長短之相形高
下之相傾音聲之相和前後之相隨
 此六事因矜美善動入有爲有爲既彰偏
 執斯起殘賊互生物失其性故結以聖人
 無爲而玄德不去夫有無之性本不相生
 今言有必岀於無論無必生於有故曰有
 無之相生也難易之法本不相成譬如陶
 者易於治埴必難於治木匠人易於治木
[001-007a]
 必難於治埴彼此相易則難就各守其工
 則易成故曰難易之相成長短之相本不
 相形見鶴而知鳧脛之短觀鳧而識鶴脛
 之長以此相因物皆如是故曰長短之相
 形高下之名本不相傾名位不足故有傾
 奪之心若處高而不驕貴故無下之者在
 下而不卑辱故無高之者若企羡交馳則
 逓相傾覆故曰高下之相傾音聲之鳴本
 不相和是猶天籟自鳴自已而世謂音律
 聲氣合成歌曲以相和鳴故曰音聲之相
[001-007b]
 和前後之時本不相隨有如日夜相代昨
 夜是今日之前今日乃昨夜之後又如前
 後行步之迹舉足下足何先何後遷易相
 隨無有窮盡故曰前後之相隨也君平曰
 無以有亡有以無形難以易顯易以難彰
 寸以尺短尺以寸長山以谷摧谷以山傾
 音以聲别聲以音停先以後見後以先明
 故無無則無以見有無有則無以知無無
 難無以知易無易無以知難無長無以知
 短無短無以知長無山無以知谷無谷無
[001-008a]
 以知山無音無以知聲無聲無以知音無
 先無以知後無後無以知先凡此數者天
 地之驗自然之符陳列暴慢然否相隨終
 始反覆不可别離神明不能遁陰陽不能
 違由此觀之帝王之事不可以有爲爲也
是以聖人處無爲之事行不言之教
 此言上古無爲之君不以美善治天下而
 天下自治也無爲者非拱默閑堂也謂美
 善都忘滅情復性自然民任其能物安其
 分上下無擾故也行不言之教者以身帥
[001-008b]
 導正容悟物隨時舉事因資立功理契言
 忘之謂也
萬物作而不辭
 作動也聖人在宥天下無事無爲故百姓
 耕而食織而衣含餔而熙鼔腹而遊樂其
 性分而動皆飲無爲之化也故聖人任之
 而不辭夫民可使由之而不可使知之此
 乃上德不德之風也
生而不有爲而不恃功成不居
 萬物自生卓然獨化不爲己有群品營爲
[001-009a]
 各適其性不恃己德功成事遂道洽於物
 心遊姑射之山不居萬民之上此聖人之
 全德也
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夫聖人功同造化使萬物咸得其極而忘
 名忘已也不居者不以位爲己有故民莫
 覺莫知是以其道不喪其德不去也鴻烈
 解曰楚將子發攻蔡踰之宣王郊迎列田
 百頃而封之執圭子發辭不受曰治國立
 政諸侯入賔此君之德也發號施令師未
[001-009b]
 合而敵遁此將軍之威也兵陳戰而勝敵
 者此庶民之力也夫乘民之功勞而取其
 爵禄非仁義之道也故辭而弗受此功成
 不居之謂也知則善惡互生高下之傾不/能逃也難易對陳長短之才
 無由隱也長短彰則爭尚/賢德故次之以不尚賢
不尚賢使民不爭
 夫人君之謙下雌靜不矜尚已之賢能則
 民之從化如風摩草柔遜是守何有爭乎
 經曰我無爲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
 又解曰人君靜大臣明刑不避貴澤不隔
[001-010a]
 下賢不肖各當其分則士無爭矣若人君
 依違大臣回佞雖尚賢求士外忠内僻情
 毒言和之才至至則姦偽生而交爭起君
 平曰盛德者爲主微劣者爲臣賢者不萬
 一聖人不世出夫天生之賢匪由尚出也
 又曰譬如使駑馬驊騮並馳於夷道鴻鵠
 鶉鷃雙翼於青雲則賢不肖可知矣此乃
 自然非由尚也
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爲盜
 難得之貨謂金玉珠犀也言上化清靜民
[001-010b]
 務耕織藏金於山捐珠於淵不利貨財不
 近貴富則民無貪盜之心矣又解曰驪龍
 夜光之珠金玉錦繡之玩君王不貴臣民
 无貪盜賊於何而有語曰苟子之不欲雖
 賞之不竊也鴻烈解曰引神農之法曰丈
 夫力壯而不耕天下有受其飢者婦人當
 年而不織天下有受其寒者故身自耕妻
 自織以爲天下先其導民也不貴難得之
 貨矣
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
[001-011a]
 可欲者謂外物惑情令人生可尚愛欲之
 心也而日不見者非遠絶不見也謂不以
 見爲見而爲無爲也若乃人君見外物而
 無可尚愛欲之心者是不爲色塵所染亂
 則性原清靜恬澹而復其眞一矣人君能
 守乎眞一則使民心不亂而淳朴之風可
 致矣君平曰世不尚賢則民不趨不趨則
 不爭不爭則不爲亂世不貴貨則民不欲
 不欲則不求不求則不爲盜世絶三五則
 民無喜無喜則無樂無樂則不淫亂此自
[001-011b]
 然之數也鴻烈解曰令尹子佩請飲楚莊
 王王許之子佩疏揖北面立於殿下曰昔
 者君王許之今不果往意者臣有罪乎莊
 王曰吾聞子具於彊臺彊臺者南望料山
 以臨方皇左江而右淮其樂忘死若吾薄
 德之人不可以當此樂也恐留而不能反
 故曰不見可欲使心不亂傳奕音義曰古
 本作使民心不亂河上公開元御本作使
 心不亂亦通
是以聖人之治虚其心
[001-012a]
 聖人之治先治其身然後及于家國也虚
 其心者謂無邪思也不役心逐暗泊然内
 寂嗜欲頓消神物自定則其心虚矣莊子
 曰虚室生白吉祥止止謂心虚則純白自
 生福慶留止也
實其腹
 聖人道德内充五神安靜憺怕自足貪愛
 不生故曰實其腹
弱其志
 志者心之事事在心曰忘欲令舉心行事
[001-012b]
 當守謙靜柔弱則道全矣
彊其骨
 骨者體之幹夫淳和足則體潤精神壯則
 骨彊亦自然之理也
常使民無知無欲
 聖人所以常修身虚心者欲令百姓反樸
 守淳俛然自化也語曰茍正其身矣於從
 政乎何有
使夫知者不敢爲也
 民雖有貴尚之知飾偽之迹者然已被其
[001-013a]
 清靜之風淳朴之化而自灰心槁體不敢
 興動有爲之欲心也
爲無爲則無不治矣
 爲無爲猶言行無爲之道也無爲者謂不
 越其性分也性分不越則天理自全全則
 所爲皆無爲也物物無爲則貴尚貪求之
 心泯然都忘故淳風大行誰云不治尚己/賢能
 則民從而爭盜縱此欲心則亂生乎彼/唯聖人治之以虚沖故次之以道沖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
 盈古本作滿沖虚也又中也或不定之辭
[001-013b]
 又常也言道以沖虚爲用夫和氣沖虚故
 爲通用王者得沖虚之用故萬乘遺其富
 匹夫得沖虚之用故環堵忘其貧身在廟
 堂之上心同巖穴之下躬服芻牧之陋不
 異軒冕之華此深得沖虚之用而不盈滿
 也君平曰爲沖者不沖爲和者不和不爲
 沖和乃得沖和沖以虚爲宅和者無爲家
 能虚能無至沖有餘能無能虚常與和俱
 斯眞得大道沖和之用而不盈滿者也中
 者所用在於和也或者不敢建言其道也
[001-014a]
淵兮似萬物之宗
 淵深靜也兮者深歎詠道之詞也明此沖
 虚之道不虧不盈體性凝湛深不可測故
 謂之淵也夫不測之理非有非無難以定
 名故寄言似也群生日用注酌湛然體含
 萬象善惡斯保動植咸歸故爲萬物之宗
挫其鋭解其紛
 挫抑止也又折其鋒曰挫鋭銛利也又進
 也解釋散也紛多擾也言銛利進趣功名
 之人當念道沖虚抑止貪妄而不自見也
[001-014b]
 或僨憍奔馳内外紛擾能體道淵靜釋縛
 解紛湛爾澄清以復其性紛河上公作忿
 曰結恨也謂陰賊瞋恚忿恨牢結若存道
 沖和乃涣然冰釋也
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
 虚極之道以沖和爲用其所施用無乎不
 可在光則能和與光而不别在塵則能同
 與塵而不異應物則混於光塵歸根則湛
 然不染尋其妙本杳然而虚約其施爲昭
 然而實故曰湛兮似或存
[001-015a]
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吾者老氏自稱也象似也我觀至道杳冥
 沖用不測匠成萬物今古常存道既無祖
 無宗誰敢言孫言子彷佛深思似出乎天
 帝之先矣用道虚沖則淵兮不滿和光同/塵故爲萬物之所宗尋其宗而
 先乎天地故/次之以天地
天地不仁以萬物爲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
爲芻狗
 芻草也謂東芻爲狗古人用以祭祀除祓
 不祥用已而棄之言當用之時不甚愛及
[001-015b]
 乎棄之亦不爲憎也故芻狗因神明而成
 神明無用於芻狗也無用則無私無私則
 無恩是以天地無恩而大恩生聖人不仁
 而天仁成不仁者謂無情於仁愛非薄惡
 之謂也故天地無情視萬物如芻狗不責
 萬物之報聖人無情視百姓如芻狗不責
 百姓之報蓋天地之自然也君平曰天高
 而清明地厚而順寧陰陽交通和氣流行
 怕然無爲萬物自生焉天地非傾心移意
 勞精神務有事悽悽惻惻流愛加利布恩
[001-016a]
 施厚成遂萬物而有以爲也此所謂天地
 不仁以萬物爲芻狗也明王聖主秉道統
 和清靜不改一以變化神明默達與道同
 儀天下應之萬物自化聖人非竭智盡能
 擾心滑志損精費神不釋思慮徨徨顯顯
 仁生事利領理萬民而有以爲也此所謂
 聖人不仁以百姓爲芻狗也
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虚而不屈動而愈出
 橐者鞴也謂以橐鼔風而吹火也籥者笛
 也言大地之間虚空無爲生物無私以喻
[001-016b]
 聖人之心虚廓淵靜應世不逆若橐之懷
 風鼓之以成器物籥之舍聲吹之而調音
 律應用不絶而終不可屈也以況聖人無
 私無心而不事愛利也君平曰天地釋虚
 無而事愛利則變化不通物不盡生聖人
 釋虚無而事愛利則德澤不普海内不并
 思不下究事不盡成何則仁愛之爲術也
 有分而物類之仰化也無窮操有分之制
 以授無窮之勢其不相贍由川竭而益之
 以沍也又曰蟣蝨動於毛髮則寐爲之不
[001-017a]
 安蚊蝱著於皮膚則精神騷動思慮不通
 外傷蜂蠆之毒則中心爲之慘痛末害於
 耳目而百節爲之不用此言愛利存于胸
 中豈得無屈撓純和耗蠹血氣乎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多言者謂多有兼愛之言也多則施行難
 徧故數窮屈而不遂若法天地之虚靜同
 槖籥之無心抱守中和其自然皆足矣亦
 在乎不言之教也鴻烈解曰王壽負書而
 行見徐馮於周徐馮曰事者應變而動變
[001-017b]
 生於時故知時者無常行書者言之所岀
 也言岀於知者知者藏書於是王壽乃焚
 其書而舞曰多言數窮不如守中天地運/處而無
 私中含虚而不屈者由/其神也故次之以谷神
谷神不死是謂玄牝
 夫大人以太虚爲空谷以造化爲至神空
 谷至神乃道之體用豈有死乎不死之理
 既甚深冥又能母養故曰玄牝或谷喻天
 地神喻大道今說者以山谷響應爲喻不
 其小哉且人能懷豁無方法太虚之廣存
[001-018a]
 任神眞資造化之靈自然形與道合何死
 之謂乎如是則冥然茂養物受其賜故曰
 玄牝河上公章句谷音育訓養也人能養
 神則不死神謂五藏之神肝藏魂肺藏魄
 心藏神腎藏精脾藏志人能清靜虚空以
 養其神不爲諸欲所染使形完神全故不
 死也若觸情耽滯爲諸境所亂使形殘神
 去何道之可存哉
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
 夫太虚造化萬類由之以出入既有出入
[001-018b]
 之名故謂之門根者本也天地雖大不能
 逃其有形有形之類咸以虚空太和爲其
 根本故曰天地根河上公曰不死之道在
 於玄牝玄天也於人爲鼻牝地也於人爲
 口夭食人以五氣從鼻入藏於心五氣清
 微爲精神聰明音聲五性其鬼曰魂魂者
 雄也主出入人鼻與天通故鼻爲玄也地
 食人以五味從口入藏於胃五味濁辱爲
 形骸骨肉血脉六情其鬼曰魄魄者雌也
 主出入人口與地通故口爲牝也根者元
[001-019a]
 也言鼻口之門乃是通天地之元氣所從
 往來也上言谷神不死者勸人養神之理
 此曰玄牝之門者示人鍊形之術也故形
 神俱妙者方與道同也夫人有身有神則
 有生有死有生有死不可言道也流動無
 常豈得言靜也若乃空其形神忘其物我
 是以出無根故氣聚不以爲生入無竅故
 氣散不以爲死不死不生其谷之神也生
 死無常其浮動之物也幽深雌靜湛然不
 動其玄牝之謂也
[001-019b]
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綿綿不絶之貌此結上養神鍊形之義也
 夫養神則深妙冥極清靜虚空綿綿若存
 感物而起無有絶時鍊形則呼吸太和導
 接血氣飲難終之泉咀延年之草使其支
 節宣暢而不勤勞此方可與天地同根衆
 妙共門也太虚其谷造化其神牝養萬物/綿綿不死故次之以天長地乆
天長地乆
 標也天以氣象廣覆古今不傾故稱長也
 地以形質厚載終始永固故言乆也結喻
[001-020a]
 成義在乎下文
天地所以能長且乆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

 結義也夫天所以長清地所以乆寧者以
 其覆載萬物長育群材而皆資禀於妙本
 反其沖虚復其杳冥不自矜其生成之功
 而守其常德故能長生也又解曰天地萬
 物卓然獨化咸禀自然而不求饒益其生
 故能長生此垂誡也
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001-020b]
 聖人無爲身在廟堂而心游姑射法天地
 之覆載而均養無私大有處謙而不敢爲
 天下先其百姓欣戴而不重樂推而不厭
 故身先也又能忘功忘名外身寡欲其天
 下愛之如父母神明祐之若赤子故身存
 也
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天地生育萬物而聖人外已全民皆不以
 仁恩自恃豈有自私之心乎實無私也無
 私故能長能乆以其長乆故如能成其私
[001-021a]
 者也李約曰夫能不私於己而私於人人
 之私未必成而己之私已成矣鴻烈解曰
 公儀休相魯而嗜魚一國獻魚公儀休不
 受其弟子諫曰夫子嗜魚不受何也答曰
 夫唯嗜魚故弗受夫受魚而免於相雖嗜
 魚不能自給魚無受魚而不免於相則能
 長自給魚此明於爲人爲己者也故曰非
 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河上公嚴君平
 本作以其無私王弼古本作不以其無私
 邪開元御本作非以其無私邪互有其義
[001-021b]
 讀者詳之聖人後身外身能公於己而私/於人善柔順而利物故次之以
 上善/若水




道德眞經藏室纂微篇卷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