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h0132 文章辨體彙選-明-賀復徵 (master)


[108-1a]
欽定四庫全書
 文章辨體彚選卷一百八
           明 賀復徵 編
疏二十二
  扶植綱常疏明羅倫/
臣聞朝廷援楊溥故事起復李賢頃承天問賜對大廷
親置首選毎自感勵思酬奬遇凡聖學大要君道急務
朝政闕失紀綱廢弛官吏貪酷生靈愁苦風俗敗壊士
[108-1b]
氣委靡兵戈擾攘飢饉薦臻提其綱領疏其節目狀其
情實探其根源為萬言書獻於陛下以舒天下之望以
酬陛下之恩顧筮仕未久諳練未深而又廟堂大臣百
僚庶采必有憂臣之所深憂言臣之所欲言行臣之所
欲行臣以疎逺驟進之人恐蹈冒言越職之罪是以心
雖懐憂口不敢言口雖欲言時未暇及此臣之罪也亦
臣之分也迺者李賢遭喪之時朝廷下起復之命臣竊
謂李賢大臣起復大事綱常所關風化所繫天下所瞻
[108-2a]
後世所監左右侍從給舍臺官有知義理不顧流俗必
陳正論以扶綱常是用緘黙因循至今言雖若迂所關
甚大事雖若緩所係甚切由前數事臣既未暇陳由此
一事臣又未敢論是乃偷合苟容之徒非有忠君愛國
之心固非陛下求臣之本心亦非愚臣報陛下之夙願
也雖越職忤義君子所嫌未同而言聖人不與然先王
立制時政有失庶人工藝猶得匡諫況臣偹員近侍䝉
恩深重扶植綱常臣之志也披寫悃憤臣之忠也惟陛
[108-2b]
下亮之伏讀聖策有曰朕夙夜惓惓欲正大綱舉萬目
使人倫明於上風俗厚於下陛下是言真可為國家扶
綱常為天地立民極萬世開太平者也然欲正大綱莫
先於明人倫厚風俗欲明人倫厚風俗莫先於孝孝者
天之經也地之義也國而非此不可以為國家而非此
不可以為家人而非此則禽獸矣孝之時義誠大矣哉
故先王制禮子有父母之喪君命三年不過其門所以
教人子之孝也為人臣者未有不孝於親而能忠於君
[108-3a]
者也昔子夏問三年之喪金革之事無避禮歟孔子曰
魯公伯禽有為而為之也今以三年之喪從其例者吾
弗知也陛下之於李賢以金革之事起復之歟則臣所
未聞也以國家大臣起復之歟則禮所未有也似與先
王制禮之意不同也似與孔子之言不類也似與陛下
策臣之初意不合也以故事大臣當起復歟則為君者
當以先王之禮教其臣為臣者當據先王之禮事其君
臣不敢逺舉請以宋言之仁宗嘗以故事起復富弼矣
[108-3b]
弼之辭曰何必遵故事以遂前代之非但當據經禮以
行今日之是仁宗卒從其請孝宗嘗以故事起復劉珙
矣珙之辭曰身在草土之中國無門庭之寇難冒金革
之名以私利祿之實孝宗卒允其辭此二君者未嘗舉
當代之故事以強起其臣此二臣者未嘗循當代之故
事以茍從其君故功澤加於當時名聲垂於後世史筆
書之以為盛事士夫誦之以為美談此無他君能教其
臣以孝臣有孝可移以忠於君也自是而後無復禮義
[108-4a]
史嵩之欲援例起復為丞相王黼起復為執政陳宜中
起復為宰相賈似道起復為平章此數君者未嘗不以
當代之故事起其臣此數臣者未嘗不循當代之故事
從其君然生靈以之而困天下以之而亂社稷以之而
傾貽禍於當時遺臭於後世此無他君不教其臣以孝
臣無孝可移以忠於君也詩曰殷鑒不逺在夏后之世
臣願陛下以宋為鑒使賢盡孝於親為萬世之大臣陛
下以禮處賢為萬世之大君此臣之願也亦賢之分也
[108-4b]
若又以賢身任天下四方多虞而起復之與則仁宗之
時契丹桀驁未為無虞也孝宗之時金人盛強未為無
事也陛下必欲賢任天下之事不專門内之私則賢身
不可起口則可言宜降溫詔俾如劉珙不以一身之戚
而忘天下之憂使賢於天下之事知之則必言言之則
必盡陛下於賢之言聞之則必行行之則必力則賢雖
不起復猶起復也使賢於天下之事知之而不言言之
而有隱陛下於賢之言聞之而不行行之而不力則雖
[108-5a]
起復猶不起復也陛下無謂廟堂無賢臣庶官無賢士
君盂也臣水也盂圓則水隨以圓盂方則水隨以方君
好諫則臣隨以直君好諛則臣隨以佞臣直則忤㫖多
忤㫖多則惡心生惡心生則祿不可保身不可安矣誰
肯不保其祿不愛其身乎臣佞則順㫖多順㫖多則愛
心生愛心生則寵愈可固位愈可安矣誰肯不固其寵
不安其位乎陛下誠能於退朝之暇清閑之燕畧崇高
貴重之勢親直諒愽洽之士開懐收納降禮尊賢講聖
[108-5b]
學之大要明君道之急務詢政事之得失察生民之利
病訪人才之賢否考古今之治亂諏風俗之盛衰咨邊
防之緩急舍一已之見而以衆人之見為見舍一已之
知而以衆人之知為知順㫖之言則察而逐之使貢諛
保寵者無以自容忤㫖之言則容而受之使輸忠為國
者得以自盡羣策畢陳衆賢並用則賢所欲言者人亦
能言之又何必違先王之禮經拘先朝之故事損大臣
之名節虧聖明之清化而後天下可治哉朝廷舉措大
[108-6a]
臣出處天下觀之史筆書之清議雖不行於朝廷天下
以為何如公論雖不行於今日後世以為何如誠不可
不懼也誠不可不慎也夫賢之起復尤諉之曰負天下
之重任應先朝之故事比年以來朝廷以奪情為常典
縉紳以起復為美名食稻衣錦之徒接踵廟堂據禮守
經之士寂寥無聞不知此人於天下之重任何所關耶
不知此事於先朝之故事何所據耶先朝自楊溥以來
未聞起復某人為某官也今起復之官何如此之多耶
[108-6b]
以其高謀逺慮足以定天下之大議耶何未見其發也
以其折衝禦侮足以定天下之大難耶何未見其能也
以其直節勁氣足以勵天下之士習耶何未見其有也
以其深仁厚澤足以浹天下之民心耶何未見其行也
以其忠言讜論足以禆朝政之闕失耶何未見其敢也
陛下何取於斯人而起復之哉意其平昔之計不過阿
媚權勢豫為已地及遭通喪之時則必曲為諛説上䝉
天聽不曰此人辨事理可奪情則曰此有故事例當起
[108-7a]
復既遂奸計畧為虚辭一不俞允歡然就位未有堅請
如富弼懇辭如劉珙者也名曰奪情實則貪位名曰起
復實則戀祿且婦於舅姑喪亦三年孫於祖父母禮有
期服奪情於夫初無與其妻起復於父初無干其子今
或舍館如故妻孥不動乃號於天下曰本欲終喪朝廷
不容雖三尺童子臣恐其不信也為人父者所以望其
子之報豈擬至於此哉為人子者所以報其親之心豈
忍至於此哉枉已者未有能直夫人忘親者未有能忠
[108-7b]
於君望其直人而先枉已望其忠君而先忘親陛下何
取於斯人而起復之哉何不使之全孝於家而後移忠
於國哉昔富弼有母喪韓琦言起復非盛世事而富公
竟不可奪史嵩之遭父喪太學生羣攻之至數百人而
嵩之竟乞終制今大臣起復羣臣不以為議且從而為
之辭所以豫為已地也羣臣起復大臣不以為非且從
而成其事亦所以豫為已地也大臣既無忌羣臣復何
慙羣臣既有例大臣復何辭今之大臣固韓琦富弼之
[108-8a]
罪人夫天子以孝治天下者也欲行孝於天下必先行
於大臣臣願陛下不惑羣議斷自聖衷取回内臣許令
李賢依富弼故事守制依劉珙故事言事其餘已起復
者悉令追喪未起服者悉許終制脱有金革之事亦從
墨衰之制任國事於外盡心喪於内朝廷既正則天下
自正大臣既行則羣臣自効人心天理不可泯滅誰肯
甘心為不孝子靦顔為不忠臣乎綱常由是而正人倫
由是而明風俗由是而厚士心由是而純紀綱由是而
[108-8b]
張國勢由是而振矣臣言一出犯者皆忤衆怒羣猜將
無不至不曰狂生妄議未諳國體則曰腐儒迂談不達
時宜不曰矯激於名希求進用則曰道理雖是窒礙難
行近年以來類為此語沮塞言路折挫士氣臣雖愚昧
豈不自知言忤於人殃及於已議出於今禍貽於後然
夙夜皇皇惟恐上負朝廷下負所學取議於天下貽笑
於後世是以昧死為陛下言之
  邊務疏商輅/
[108-9a]
題為邊務事臣竊惟守邊一事最為今日急務近聞各
邊操守官軍多係有名無實其故何也一則軍士寡弱
一則衣食艱難夫軍士寡弱以戰則不能衣食艱難以
守則不固邊城有此二事名雖為守實乃棄之今之議
者皆以遣使為請而謂邊方之事似不可為殊不知天
下之事未有不可為者特患失於姑息困於因循則事
始不可為耳臣訪得大同宣府獨石馬營等處原操守官
軍在邊年久服習水土屢經戰陣自正統十四年達兵
[108-9b]
侵犯或漫散赴京或因該管頭目帶領來京者一向夤
緣在京居住即目獨石宣府等處多係各處新撥并河
南輪班官軍在彼操守且輪班官軍既無室家可得又
無田地可耕因循度日懸望更替欲為久逺之計難矣
若朝廷失於姑息安於因循聽令各軍巧立遊擊等項
名色將前項官軍占留在京不行發遣則邊境城池愈
見空虚設有賊情將何備禦前件如䝉準言乞勅兵部
即將口外大同宣府獨石馬營等處正統十四年以前
[108-10a]
原操守官軍見在京居住者逐一查究并其家小盡數
發去口外各該地方照舊住種操守不許各官仍前巧
立名色占怯阻當違者治以重罪或有言前項官軍善
戰合留在京操備者此不知輕重之論葢京師百萬人
馬縱得前項官軍不見其多不過跟隨各頭目營幹家
事而已若邊城得此官軍可以壯威武可以禦賊寇可
以使其成家立業為久逺之計其為益豈不大哉惟陛
下不惑羣議斷然發遣則邊境得人而藩屏自固矣臣
[108-10b]
又訪得口外田地極廣除屯田軍士地畝已有定額外
其守城守關軍士多無田地耕種推原其故葢因先前
在京功臣等官之家將口外附近各城堡膏腴田地占
作莊田以次空閒田地又被彼處鎮守總兵參將并都
指揮等官占為已業毎歲使軍夫耕種收利肥已其守
城等項軍士非但無力耕種雖有餘力亦無近便田地
可耕即目守邊𦂳急在京官員雖不能役使口外軍夫
撮借官牛等項其弊仍未盡革若朝廷失於姑息安於
[108-11a]
因循不即將前項田地撥與各城軍民耕種則衣食無
由足給而邊城愈見空虚前件如䝉準言乞勅户部選
差能幹官員分投前去大同宣府懐來永寧等處㑹同
各該都御史御史等官將在京官員應有莊田并彼處
勢要之家占種田地盡數分派與附近軍民為業若係
原起科田地亦須酌量從輕起科仍乞勅各該鎮守總
兵等官將各城堡軍士分作二班毎上班六日令其照
例操守下班六日盡數督令耕種俟收成之後併力備
[108-11b]
禦仍禁革管軍頭目不許多種田地如此則軍士之衣
食自給而民間之轉輸可省夫且耕且守古人如漢趙
充國諸葛亮晉羊祜皆已行之明效大驗著在史冊今
日守邊之要莫善於此若舍屯種之外而欲邊城充實
雖傾府庫之財竭生民之力軍士數多歲月久逺亦難
繼矣若有言前項功臣等官不可以無莊田則或於腹
裏逺近地方量宜撥換口外之地決不可聽其置作莊
田侵損守邊軍士有誤國家大計實為不便臣又訪得
[108-12a]
永平等關口官軍精壯人民安業而紫荆倒馬一帶關
口官軍怯弱關内人民不免驚疑推究其故葢永平等
處係本土官軍而紫荆倒馬等關係在京撥去輪班官
軍衣食不足全無固志賊寇若來不過為逃走之計耳
此事屢有人言而本部未即施行者其意葢謂京師根
本之地宜留保定等處精鋭官軍在京操守殊不知方
今急務守邊為上守關次之若徒守京城此為下策何
也若邊方失守則關隘𦂳急關隘失守則腹裏人民望
[108-12b]
風流移人心摇動變故百端縱有京師軍馬當寇在逺
亦何所施又有言在京管軍頭目利保定等處官軍供
給柴草因占此留若果有此尤為不可前件如䝉準言
乞敇兵部將保定真定等處在京備操官軍發回附近
各關口定立班次永逺操守如有不敷於附近衞所遞
相撥補却將見在各關輪班管軍盡數取回在京備操
如此非惟兩免重支口糧抑且邊關得人而京師鞏固
雖有千百額森亦何足慮凡前三事於守邊守關頗為
[108-13a]
切要但恐於人情有碍伏望陛下決意行之則邊方幸

  脩省疏商輅/
題為脩德弭災事昔漢臣董仲舒告武帝有曰天人相
與之際甚可畏也國家將有失道之敗天乃先出災害
以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異以警懼之尚不知變而
傷敗乃至以此見天心之仁愛人君而欲止其亂斯言
也古今以為名言兹者彗星見於天田西掃太微北近
[108-13b]
紫宫其譴告警懼之意至矣仰惟皇上憂切於心切諭
羣臣同加脩省是能體上天仁愛之心而欲脩政以弭
之也其時政得失生民利病諸文武大臣已條陳上達
矣然德者政事之本書曰惟先格王正厥事孟軻曰君
正莫不正葢正萬事必以正君心為本臣備員近輔無
以少禆萬一實深媿懼謹采脩德安民大要條陳如左
 一曰正心術夫天下之道二正與邪而已正者二帝
三王聖賢之道也邪者佛老異端之教也自古人君崇
[108-14a]
正道者無不安享治平之樂惑邪教者未有不致危亡
之憂載諸史冊歴歴可鑒臣等仰惟皇上聰明聖知豈
不知所決擇而頗留意佛事者聊以試之非誠信之也
然外人聞者竊以為議謂内府一次脩齋街市一次騷
擾中間委曲誰敢直言行之不已漸失人心伏望皇上
留心聖學毋信異端以正本原減去内府脩齋如遇節
令止照常例於在外寺觀舉行可也脩德應天之本莫
先於此 二曰謹命令夫王言如絲其出如綸言命令
[108-14b]
之出不可不慎也伏聞祖宗以來凡傳㫖意必專任人
如此則責有所歸事無虚偽近來聖㫖行於光祿寺内
府各衙門者傳奉不一政出多門人得詐偽將來之弊
有不可言伏望皇上今後斟酌事體可否如有可行必
令司禮監傳㫖庶幾命出於一事有可稽而無弊矣
三曰親接見夫君天也臣地也天地之氣交則為泰不
交則為否君臣之道何以異是往古事鑒不敢枚舉惟
我祖宗列聖在位未有不接見大臣議論政事者君臣
[108-15a]
情通政是以和今皇上視朝即退端拱九重不一接大
臣於便殿天下軍民利病何由盡知豈以首出庶物自
能洞察四方邪抑以臣下庸劣不足與議也伏望皇上
日御便殿或三二日一召文武大臣忠直有識者面議
政事而可否之或詢軍民之休戚或訪人才之賢否或
察治體風俗之得失有疑於心必詢於衆聽覽日熟未
必無少補益 四曰慎賞罰夫賞罰二者人君治天下
之大柄也賞當功罰當罪則人心服一有不當則人心
[108-15b]
不服故欲服人心莫先於慎賞罰慎賞罰尤莫先循舊
章守成憲近者道路傳言謂賞與太濫近幸無故而受
金帛者多工匠無功而冒官職者衆此非舊典所有也
用刑太深有法不該充軍而充軍者有罪不至死而至
死者此非成憲所宜也伏望皇上節賞慎刑惟舊典成
憲是循是守使人無偏私枉濫之議則公道彰治法正
矣 五曰納諌諍夫日有萬機而事有萬變非兼聽博
采何由一一當理是故伊尹以從諫弗咈美成湯傅説
[108-16a]
以從諫則聖望高宗而後世之稱賢君亦必以聽言納
諫為首事也伏望皇上以古之聖主明君為法虚心屈
已聽受羣言勿惡其切直勿忽其迂逺茍有當理即賜
施行如此則官賞政刑不致乖失而下情得以上通天
下利害軍民困苦皆得聞知而久安長治之道在是矣
 六曰勵官守書不云乎臣作朕股肱耳目言君臣一
體也今五府六部等衙門非股肱之職乎給事中御史
非耳目之司乎服肱舉動合宜耳目聞見不謬則元首
[108-16b]
尊安為成人矣但今承平百有餘年文恬武嬉事多因
循究其弊端難以枚舉大槩主於奉承上㫖而嫌於違
覆或直行已意而不加斟酌是以其事不便於軍民者
多矣有識者徒能竊議而不敢公言意謂目前茍安懼
煩瀆也豈知今日下人愁怨感動天變如此之甚乎伏
望皇上戒勵各官慎修厥職今後令職股肱者凡遇事
有不便宜再三執奏毋率意行下結怨於民司耳目者
但有事為民厲官為民蠧者即便舉奏毋徇情容隱務
[108-17a]
使庶官變因循為奮勵各舉厥職興起事功然後政善
民安可冀也 七曰恤軍民書曰民惟邦本本固邦寧
此不易之言也然軍出力以衞民民出賦以供軍軍民
相資邦本乃固近來管軍管民官員罔體朝廷愛養軍
民之心因公科歛弊出百端軍民窮困日甚一日若此
者天下皆然而畿内尤甚何也以差役煩重又無所資
以為生也舊日牧馬草塲積年開種田地今多為有力
者侵占故馬死而罪責至地少而衣食窘懐憤蓄怨非
[108-17b]
一日矣伏望皇上命該部清理三營草塲使官軍便於
牧放減退勢家莊田使百姓便於耕種以資生理其各
處衞所府州縣官有巧立名色或謂措辦或謂區畫或
謂罰贖或謂勸借等項科斂掊剋軍民財物者乞令都
察院嚴行禁治毋令恣意朘削以致下人困苦歸怨於
上如此軍民各得其所而邦國永寧矣凡此七事實出
輿論言之似若違忤行之必有禆益葢天之視聽在民
民心感悦然後天意可回惓惓愚衷實在於是伏望皇
[108-18a]
上鑒除舊布新之象斷自聖心力行新政以正心為脩
德之本以餘事為脩德之助德脩於上則羣臣咸知感
激效職而安養軍民之政次第可舉行矣轉災為祥莫
切於此晏嬰曰君無違德何患於彗此之謂也臣不勝
悚懼之至謹昧死上言
  請革西厰疏商輅/
題為體天道循舊章安人心弭災異事仰惟皇上臨御
以來法天敬祖任賢使能政事脩明紀綱振舉是以十
[108-18b]
餘年間海内晏然雖天象屢以示戒而災變自消雖水
旱比歲相仍而民無離叛實由皇上寛仁大度省刑薄
斂慈仁愛人之心感孚於上下也夫何近日伺察太繁
法令太急刑網太密官校提拿職官事皆出於風聞暮
夜搜撿家財初不見有駕帖人心洶洶各懐疑畏内外
文武重臣託之為股肱心膂者也亦皆不安於位百司
庶府之官資之以建政立事者也舉皆不安於職商賈
不安於市行旅不安於塗士卒不安於伍庶民不安於
[108-19a]
業承平之世豈宜有此究其所以葢緣陛下委聽斷於
汪直之一人而汪直者轉寄耳目於羣小汪直之失雖
為未甚而羣小之中其奸謀足以顛倒是非其巧佞足
以蠧惑人心如韋瑛者自言親承密㫖得專予奪之柄
自謂百官進退盡在掌握之中擅作威福虚張聲勢甚
有同惡相濟如王英者則以附已而薦之稍存公論有
所諫正者則以異已而黜之如狼如虎肆無忌憚原其
立心惟知希求進用以為一身之榮不知傷害良善虧
[108-19b]
損國體大為聖德之累陛下若為防微杜漸不得不然
則前數年間何以帖然無事往者曹欽之反皆由逯杲
生事有以激之人所共知可為明鑒昔唐太宗當天下
甫定之後骨肉相殘羣雄側目嫌疑之際宜乎過慎也
而乃從魏徵仁義之言拒封德彜刑罰之説遂致海内
殷富斗米三錢外户不閉幾於刑措太宗因封德彜死
謂羣臣曰此魏徵勸我行仁義之効也恨不令封德彜
見之夫德脩而民自化法急而民愈亂攷之前史歴歴
[108-20a]
可驗孔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
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我國家積德百有餘年深仁厚
澤浹洽人心四方萬國莫不歸戴陛下為守文令主嚴
刑峻法誠非所宜況今天鳴地震無處無之水旱災傷
日甚一日省躬念咎弭災消患之道莫先於恤刑獄莫
要於安人心而乃反此所為使人人嗟怨感傷和氣一
旦有警變且莫測腹心之患可不懼乎可不慮乎伏願
皇上體天地之包容勿察察於事情尊祖宗之成憲勿
[108-20b]
屑屑於改易㫖意必經於六科防將來之假冒奏疏必
由於通政杜濫受於他門責政事於府部而嚴課功覈
實之權付刑獄於法司而申三覆五奏之令收回伺察
之人誅逐奸邪之輩其有謀逆奸細并貪贓壊法重情
悉依舊規委任歴練老成之人管理如此則讒言不入
於耳自足以頥情而養神苛政不加於下自足以安邦
而定國延聖壽於萬年保皇圖於不拔其端皆在於此
不然此風日長衆口嗷嗷國之安危未可知矣臣等荷
[108-21a]
陛下生成之德置諸宥密之地一念愛君之心拳拳朝
夕有所聞見豈容緘嘿謹條陳大畧具題以聞伏候聖
斷即賜施行則宗社幸甚天下幸甚
  預防外夷奸謀疏馬文升/
嘗思往年三衞部人偷盜邊上馬匹經過大同宣府邊
上俱來報説我毎在邉各營偷馬回還老營在某處報
知今將一年宣大二邊守臣俱不曾奏報前因臣已疑
有彼此相和之意且正統十四年因諾延等三衞部人
[108-21b]
與北部額森相和故有土木之禍臣又聞額森大衆即
日俱在宣府住牧亦有東行者而大同無賊竊疑此輩
奸謀若宼宣府山勢險阻若寇大同邊牆復重又各有
精兵兼調延綏遊擊官軍在此渠意交鋒之間彼此各
有所傷若被諾延為彼嚮道引領大衆俱到本衞地方
劄營或留其衆在於大同宣府邊外制我之兵不敢東
行彼無後顧之慮分遣精鋭或從喜峰口或從燕河營
彼處山勢平漫不數十里係腹裏居民稠密人口頭畜
[108-22a]
頗多朝入搶掠夕可計歸且軍勢寡弱豈能支持在京
臨時發兵不無緩不及事成化年間諾延衞衛人曾由
此處而入直至永平地方如蹈無人之境若此冦熟知
道路剽剠日久京師未免戒嚴其為國家之患非細也
豈可不早為之禦乞勅兵部一面於團營揀選馬步精
鋭官軍三千前去永平再選步兵三千前去密雲各整
㸃器械令知兵武臣管領操候一面選舍人或職官星
馳前去宣府大同㑹同鎮巡等官哨探敵兵即今見在
[108-22b]
何處有無東行消息或俱在宣府地方爪探如果東行
即將原定三處軍馬就便啓行於所擬地方操守遇賊
侵犯相機截殺又恐此輩譎詐聲東寇西彼此不可不
防復慮擁衆之賊三千之兵恐難捍禦但此時達馬未
經控掠不敢馳騁秋凉之後必肆猖獗思得下班官軍
休息已久兵部宜奏遣屬官二員分投前去將德州并
德州左衞天津三衞秋班馬隊官軍催㸃齊足俱赴永
平聽候武臣提調操守及將河間等并保定等五衞馬
[108-23a]
步官軍及原選土達俱在本城平山衞官軍亦在本衞
定州衞官軍俱在本州真定等衞并寧山衞及平定千
户所官軍俱在真定各如法操練若大同宣府聲息嚴
急先將前項各城精鋭步軍分散各關口協同守把其
馬軍遇有入關賊宼相機戰守若敵兵俱在東路出沒
摠兵等官統領聽征官軍前去勦殺如果西路無事馬
隊秋班官軍該赴京者仍舊赴京其在京春班官軍若
係選作聽征之數者且不令下班留之以實京師如邊
[108-23b]
方無大聲息仍令暫且下班不許逺散以應調遣庶東
西二路各有其備倉卒之間不致悞事亦可以拱䕶神
京但京師者天下之本京師之兵空虚非居重馭輕保
固宗社之計臣以順天保定等府原選民兵八千餘名
先時真定知府張琡大名知府李瓚俱已操練定堪調
用經今數年恐致廢弛萬一賊勢猖獗無復應援之兵
若將此等一體操練則可以振揚威武守䕶地方為京
師之援所謂兵不加增而自增者也
[108-24a]
  陳愚見以禆聖化疏劉健/
先於嘉靖二年六月二十九日該臣本縣移文令臣知
㑹節該欽奉聖㫖優禮老成朝廷已屢有聖㫖了劉健
等還着有司時加存問欽此欽遵於次日詣臣家存問
臣扶病望闕謝恩訖窮念臣以蜉蝣妄幻之軀混麟鳳
郊藪之跡殿閣則軿聨孤卿之銜品桑榆則重拜問使
之旌麾天光被於綠蓑露湑零於擁腫昔平格或能僅
有今賤子幸乃併收寵並乾旋老當屯遘將危將殆且
[108-24b]
悲且歡欹枕授意令子代書無馬卿遺稿於床頭竊史
鰌諫餘於牖下竊惟人君莫先於定國定國莫先於正
身然君身之所謂正者其大要在於畏天嚴以定萬年
建國之本奉祖訓以永萬年垂統之本勤聖學以清萬
年幾政之本兢兢業業馭朽履冰此古今帝王貽厥燕
翼之良謀中興英主能自得師之首政也其次則在於
進君子以退小人退小人以安君子所謂君子者公清
直大廉靖光明其學負以道事君之正其節有不可則
[108-25a]
止之堅操天度之權衡殿國是之位置得是君子用之
其引援非道德之清流則典刑之故老彼小人者或勸
於善或逃於野而天下政治日趨於太平矣所謂小人
者隂險姦惡嫉賢妬善納賄招權口蜜腹劔結奥援以
固寵榮諂言路以規舉劾鮮廉寡恥辱道喪心誤是小
人用之必引援惡黨以助奸進抜邪佞以延譽彼君子
者甘老死於丘樊不遺羞於名教而天下政治咸墮其
術中矣昔林甫懐毒於鷹揚而九齡輩驚心於挾免張
[108-25b]
鋭溺於鼓鑄而懐慎輩貧死於蒸毛邪正進退之機否
泰於此攸繫此臣拳拳以進君子退小人為第二義也
又其次伏望皇上守藩邸之初心念靈長之洪祚無以
逸遊而啓荒縱之源無以晏安而忘憂勤之念無溺聲
色以敝精神無嗜禽酒以昏心志無以狂直不識忌諱
而為言路之罪愆無以請謁隂行詭計而致號令之中
止無聽甘言隂為邪佞以延譽無納讒言以防深厚之
詐欺惜賞賚以節民財罷土木以蘇民力選將必登壇
[108-26a]
之材擁虚品而冒爵賞者無容濫竽練兵必趫關之勇
糜廩庾以困征輸者無令蠶食治道與危機一念恒存
於意外内脩與外攘大政時加於作新盖此數者姑舉
大凡昔愚臣在講筵之時恒藉以為諷諫之助後因進
講真德秀大學衍義之編竊感隋煬帝荒淫敗國之政
又上言曰煬帝所為如此便是禹湯文武之子孫也要
滅絶況隋無積善之基者乎狂言犯萬死之誅先帝無
幾微之慍續叨内閣忝與政幾同官悉三壽之良獨臣
[108-26b]
乏一得之助乃退而恭成一疏思進以仰贊萬幾屬當
休退未獲進呈其大意請聖駕隨時早晏臨御文華黙
召輔臣密授懿㫖左右分行各授紙筆令其疏寫兩京
九卿長貳之賢能各省撫按藩臬之卓異即以各官銜
下直書數言務出知見之真不墮毁譽之計又時與六
卿長貳之中或次第以承宣撫巡藩臬來朝亦不時以
賜問其轄内寮屬之賢州郡民牧之最軍民之大利大
弊政務之可革可興仰答聖問一如輔臣之例無事虚
[108-27a]
文仰承德意㑹萃僉言繕寫三本以一留中以備御覽
各以一付之内閣吏部凡遇繁劇之差除不次之超抜
更量材品各委責成其未在所舉者照舊循資自知勉
勵庶才稱其官官勝其事擇材於無事之日獲用於臨
事之時古大臣夾袋之書古賢君書名御屏之意聖王
清問下民之心或者亦出於此臣肉食四十餘年叨閑
十有餘載敢借垂死之筆少贖枉生之愆但蟣蝨已弔於
湯沐之既具犬馬已迫於帷盖之既陳神思荒迷語言
[108-27b]
狂悖石室秘藏不能啓帝王心印之寶篋雌黃舊筆亦
有愧伏翁口授之漆文執黃卷以窮言未得於片言隻
字存白頭之故習何有於乃志乃心伏惟俯賜哀矜曲
加採擇則臣雖死之日猶生之年也臣干冒威嚴不勝
隕越
  論時政十失疏李東陽/
竊聞委質事君者人臣之常職託孤寄命者天下之重
任必處常而不失其職任重而不負其託然後可以無
[108-28a]
愧若徒曠官尸位而假委質之名不能扶顛持危而冒
託孤之寄斷乎其不可也痛惟孝宗皇帝大漸之時召
臣等至乾清宫御榻前面賜顧命諄諄數百言臣等頓
首拜受不勝嗚咽彼時司禮監太監陳寛實共聞之伏
自陛下嗣位之初臣等輔導啓沃多見施行少伸報稱
近數月來往往㫖從中出畧不預聞有所議擬徑行改
易詔書不信政令不中臣等不敢縷縷姑以其重者言
之商人譚景清等附託皇親奏討殘鹽既不肯奉詔還
[108-28b]
官又不肯領回原價挾制朝廷摇撼官府沮陛下之美
政累母后之盛德論其情罪死有餘辜且皇親之家既
已辭退家人引目此商人者已不相干而乃曲為庇䕶
寧使帑藏空虚邊餉匱乏而不之顧此政令之一失也
大同隨征所聞衝鋒破敵名次揆之舊制俱不該載況
紀功官原開按伏不係對陣侍郎等官勘得功無顯迹
查無明證名字不對多寡不一而乃查近年弊政欲陞
數百冗員以官法為人情視爵禄如糞土此政令之失
[108-29a]
二也内府冗員奉㫖裁節僉書守門及分守守備等官
減革者百無一二而海子凈身人又選八千餘非惟傷
財害民抑且敗壊風俗至於蟒龍玉帶濫賞無算大壊
名器尤為不可此政令之失三也御用監書篆缺人吏
部奉㫖考選乃令革退人役通送本監考校優劣是不
信銓衡之任而信寵倖之臣況該部查出革退之人俱
係夤緣傳奉奉詔裁革纔不幾時遽開此例則匠官術
士倣傚成風以邪路為當行視詔書為故紙此政令之
[108-29b]
失四也他如皇莊田土已令巡撫官查數又復差官踏
勘取者未回差者繼出帶領人役搔擾地方京畿貧困
已極何以堪之此政令之失五也駕帖出外拏人累經
各衙門論奏恐生詐偽近因皇親家人奏訴畿民侵占
田土輒為出給提解來京鎮撫司考問情節俱與原奏
不同未免親解本處官司問理牽連負累破家蕩産寃
苦之聲致傷和氣此政令之失六也韋興齊𤣥蠱惑先
帝盜空府庫一則夤緣分守屢劾不退一則奏請追究
[108-30a]
止令取回遷延至今未正典刑此政令之失七也各營
執事官軍及内府軍匠各倉軍卒俱經奏準查赴團營
及各衙門乞留仍復照舊廢營伍之籍供私用之門此
政令之失八也内承運庫銀兩支銷累數百萬内府支
用不給印票該庫内官自前查算竟爾不行司鑰庫銅
錢該部累奏支用展轉推延至今未發此政令之失九
也饒州磁器奉詔蠲免二年又令起運來用此政令之
失十也似此之類未易悉舉臣等坐視無可奈何或封
[108-30b]
還執奏不能終止其為失職實所難辭追思先帝臨奔
顧命之言仰念陛下委任舊臣之意若涓埃之力少有
所禆犬馬有知猶當報德況主少國疑四方多事豈忍
潔身去位自求便安但忠不足以格君才不足以濟世
智窮力竭日甚於前臣等所陳奉有聖諭朕便處治至
今未有施行今所奉聖諭云待斟酌行是必言無可采
乃使之照舊輔道亦不過仍前失職而已先帝赫赫之
靈臨之在上豈欲其冒輔導之虚名而蹈曠廢之實咎
[108-31a]
如此哉陳力就列不能者止聞之古人亦有明訓與其
身自壊之不若讓之能者伏望聖明俯垂洞察諒臣等
為國之心非由矯飾正臣等失職之罪特賜罷歸亟選
非常之才俾任難為之事庶可以上回天變下慰人心
承先帝付託之隆保祖宗基業之重矣
  議行武舉疏劉大夏/
武舉之設將以延攬英雄廣儲將帥招來韜晦之士收
拾跅弛之才盖以古今治天下之具惟文武二道天之
[108-31b]
生才以供世用惟文武二藝凡國家求相於文求將於
武亦惟文武二科我朝設文舉足以偹一代之彜典而
其網羅之周自閥閲以及草澤不以逺而潰賤而棄故
得人以備任使其用武臣也甄别軍功之大小以為陞
擢之階級内或陟督府之崇班外或膺邊方之重寄或
處於方面之長貳或列於行伍之將帥世享簪纓家足
餼廩奬勵武臣作興士氣意甚善矣但求將於武弁一
途凡授鉞推轂非出於貴寵之子弟即抜自行伍之粗
[108-32a]
材近歲有保舉將才之例又但據其見有官職之人其
間往往徇名而不責實挽強引重者目為勇敢談説縱
橫者目為謀畧及委以重兵臨以大敵僨事者多而成
功者少盖由求將之意雖勞而選將之路太狹也宋臣
范仲淹有言議者不知取將之無術但云當今之無將
今日之弊殆亦坐此且天之賦人以才詘於文者或優
於武亦不以逺而嗇不以賤而限如穰苴生於寒微呉
起困於羈旅樂毅出於疎賤黥布雜於輿臺衞青辱於
[108-32b]
人奴去病育於假子若當時非有知識之人為之汲引
豈能自致通顯建功於世而垂稱於後耶今四海之大
生聚之繁寧無若斯者在於側陋之間夫武以用將為
先亦猶文以求相為先孫武曰將者人之司命國家安
危之主也司馬曰將不能設無以應卒昔唐知求將之
為重視進士科而增置武舉遂得郭子儀卒成再造之
功宋知求將之為重視制科而詳定武舉遂得狄青令
狐挺卒能料元昊之背叛破智高之猖獗盖異人傑士
[108-33a]
感奮而興飲氣挾術以赴功名之㑹此前代故事有足
徵也宋臣蘇洵言於仁宗曰文有制科武有武舉陛下
欲得將相於此乎取之十人之中豈無一二此名儒格
言為足徵也兹者適當武舉再開之時臣等見得法制
未偹禮儀未隆上未足以協旁求之心下不足以副登
進之望宋臣富弼請制武舉嘗曰法度齷齪未能致特
起之士臣等竊與之異世而同懐也盖事既當重則品
式宜加詳備恩禮宜從優厚今欲依倣唐宋故事參酌
[108-33b]
㑹殿二試事例少加損益毎遇文舉鄉試之年亦將武
舉議期行移兩京各省令其轉行曉諭如有究極韜畧
精通武藝者或隱於山林或育於學校或羈於戎卒或
係於仕籍許赴所在官司投報試果可取者禮送兵部
㑹萃數目請於次年四月開科初校騎射以發九矢中
三矢以上者為合式二較其步射以發九矢中一矢以
上者為合式三試策二道論一道優者列職論官以示
崇異其非全材黜之以俟後舉此制一定庶法式昭宣
[108-34a]
足以備彜憲禮遇崇重足以激人心凡海内智勇之士
莫不仗劔而起各售其術期以效用於世是驅天下之
英雄而入於吾之彀中陛下屈羣策而用之何愾之不
可敵何侮之不可禦雖鞭笞四夷伸威萬里將無不如
吾意者又何假拊髀而歎思借才於異代也哉
  培養聖德疏莊㫤/
翰林院撿討臣莊㫤謹奏為培養聖德事成化三年十
一月二十九日内閣遣郎中韓定持小揭帖到於東閣
[108-34b]
及史館分與太常卿兼翰林院侍讀學士呉節等人各
賦詩以為上元賞玩之具臣等各受一帖内開花果煙
火等項面帖詩格式擬述進呈及觀舊式俱是玩好之
物鄙䙝之詞甚非所以養聖心崇聖德也臣等竊議以
為此事必非陛下所為陛下以天縱之聖日新之學游
心經術邁迹堯舜凡所舉動必欲為法於天下可傳於
後世方即位之初首下溫詔免田租絶貢獻停不急之
務與民息肩又開言路凡朝廷政治得失軍民利病許
[108-35a]
諸人直言無隱天下訢然以陛下應天心承祖德而所
以太平萬世者在是矣及觀去年以來如遣人造楮國
家舊制也一聞大臣之言而遂寢節令宴樂毎歲常例
也一因大臣之疏而遂罷向因災異勅諭羣臣同加脩
省凡此數事皆臣目擊耳聞未嘗不拜手稽首稱頌以
為陛下從善如流改過不吝自禹湯以來未之有也在
彼者既皆陛下所不為則煙火之事臣等又決知陛下
之不樂於此也今日之舉或者兩宫皇后在上陛下欲
[108-35b]
極孝養奉其懽心為一身娯樂之計然大孝在乎養志
不可徒供耳目之玩好以為養也臣等伏覩兩宫母后
恭儉慈仁之德著於天下坤儀貞靜舉天下之珍竒玩
好皆不足以動其心豈以煙火為樂哉即今兩廣弗靜
四川未寧三韓離亂然敵情難測尚費區處不可置之
度外北蕃甫盛强包藏叵測之心窺伺間隙所當深慮
江西湖廣一旱數千里民不聊生其他災傷處所尤多
未易悉舉生靈嗷嗷張口待哺雖䝉優詔賑恤然公私
[108-36a]
匱乏計無所出可為寒心此正陛下宵旰焦勞不遑暇
食兩宫母后同憂天下之日臣等又知陛下之不暇為
此也至於翰林之官以論思代言為職雖曰供奉文字
然鄙俚不經之詞豈宜進於君上若不取法聖賢而曲
引宋郊蘇軾之文致以為比是以三代以下之君望陛
下而不以三代以上之君望陛下也臣等遭遇聖明發
身黃甲叨與庶吉士之選陛下養之翰林教之誦習六
經師法孔孟二年於兹矣今又授以今職感冒國恩至
[108-36b]
隆極厚夙夜惓惓相與戒飭惟恐曲學阿世無以補報
於萬一何敢以此鄙詞上瀆天聽以自取侮慢不恭之
罪哉臣等又嘗伏讀宣宗章皇帝御製翰林箴曰有啓
沃之言惟義與仁堯舜之道鄒孟以陳若今煙火之舉
恐非堯舜之道煙火之詞恐非仁義之言臣等知陛下
之心即祖宗之心故不敢以是妄陳於陛下之前且知
不可曲順而為之是不忠也知其不可為而不以實聞
是不直也不忠不直臣罪大矣古之帝王盤盂有戒几
[108-37a]
杖有銘目不視非禮之色耳不聽非禮之聲兢兢業業
惟懐永圖雖在紛華靡麗之中幽獨得肆之地而所以
戒謹恐懼操存省察以致其精一執中之功者無所不
用其極誠以人主一心攻之者衆一惑於耳則凡侈靡
之聲皆乘間而入矣一惑於目則凡侈靡之色皆抵隙
而進矣人心愈危道心愈微天理人欲不容並立若曰
上元之樂乃㣲事耳煙火之舉乃細故耳此不足為聖
明累是殆不然書曰不矜細行終累大德又曰不役耳
[108-37b]
目百度惟貞若於此一事厭常喜異之念興則他日之
甚於此者將無不至不可以為微事細故而不知謹也
且漆器之作何損於德而舜則止之㫖酒之甘何害於
事而禹則絶之露臺之費不足為奢而漢文則已之彼
聖賢之君何汲汲於是哉正以欲不可縱漸不可長故
耳臣等伏願陛下寛斧鉞之誅採芻蕘之語將此煙火
之事即行禁止不使接於耳目而移此視聽為文王之
視民如傷為大舜之聞善若決江河省此冗費以活流
[108-38a]
離困苦之民賞征伐勞役之士則干戈可息災異可消
百姓可以富庶四夷可以賓服億千萬年享太平無疆
之休則陛下之所以奉養兩宫者其孝豈有大於此哉
惟陛下深思而力行之不以臣等為沽矯不以臣言為
迂闊使天下後世皆知聖人之凡所作為出於尋常萬
萬矣
 
 
[108-38b]
 
 
 
 
 
 
 
 文章辨體彚選巻一百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