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e0114 方洲集-明-張寧 (master)


[029-1a]
欽定四庫全書
 方洲集巻二十九
             明 張寧 撰
 讀史録
  武帝
 元年
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之士以董仲舒為江都相治申
韓蘇張之言者皆罷之
[029-1b]
 異端邪説自戰國至秦日新月盛卒以亂世髙祖初
 取天下急於用謀不暇自擇其徒多寓術於軍旅文
 帝清淨儒道未𢎞其徒多托跡於論諫如酈生侯公
 袁盎晁錯之流其源固未甚遠至是始發於董仲舒
 成於衛綰一切罷去邪正判然可謂盛大之舉惜乎
 得一醇儒不能使其人置諸左右朝夕納誨而出之
 於外則帝之好儒有名無實卒致一暴十寒而黄老
 神仙土木甲兵之事迭起迹其所得不足以補其所
[029-2a]
 失正學終以湮塞可勝悼哉
董仲舒兩事驕王皆正身率下所居而治
 武帝抑黜百家表章六經建立學校舉用賢良大率
 皆仲舒推明正學之力及其兩事驕王皆能以禮義
 匡正無所陵蕩可謂真儒矣使其處之切要因武帝
 聰明特達之資當嗜好方開之日納約自牖而啟沃
 之以善無少間㫁則其格君之功豈止如江都膠西
 而已哉自昔時君世主嘗患外重内輕本小末大而
[029-2b]
 於土地儲積兵民無不凖酌約量得算乃舉至於得
 一賢士則或畏其尊嚴忌其匡正往往出之於外漫
 不省慮不復以古人廸簡為事可謂失輕重本末之
 等矣豈特仲舒賈誼可歎耶
迎申公為太中大夫對曰為政不在多言顧力行何如

 申公力行之言深得體要然迹其所履胥靡於楚戊
 而復赴召不合於孝戊而復就職竟以罷歸先儒謂
[029-3a]
 不及穆生遠甚豈其學本於詩是以温柔敦厚而失
 之愚耶
 三年
閩越擊東甌遣使發兵救之遂徙其衆於江淮間
 武帝好大急功之君然初政清明嗜好未雜自東甌
 告急田蚡以為不煩往救莊助乃以口給禦人勸帝
 發兵及舉國内附騷動江淮逢惡開端不可復遏馴
 致窮兵黷武疲弊海内是後凡有所為輒令文士與
[029-3b]
 大臣相絀難以言制事不復慮善終帝之世輕舉妄
 動㡬亂天下雖帝之資性不醇其實莊助迎合首事
 之罪也
上招選天下文學材智之士簡拔俊異者寵用之
 觀武帝所用文學材智不過詞賦論説能酬應發難
 而已至於董仲舒乃告之以天人之藴道徳之源此
 魏侯罃所以逺孟子而卒相張儀也
 元光二年
[029-4a]
始親祠竈遣方士求神仙
 此巫蠱之所由起也
遣間誘匈奴單于入塞將軍王恢等伏兵邀擊之
 孝文時匈奴入寇遣兵却擊出塞而還其後又遣周
 亞夫屯兵備之月餘而罷故當時海宇晏然民物殷
 富武帝元光本無外侮輕信王恢誘致匈奴棄信違
 義事出無名禍結兵連天下騷動古云有備無患文
 帝以之又云好戰必危武帝以之
[029-4b]
 四年
殺魏其侯竇嬰
 自景帝迫於七國殺晁錯至孝武即位以來未嘗輕
 戮大臣況竇嬰以賢戚屬有功封侯為相即有實罪
 亦所當議者今以力救灌夫忤田蚡遂傳致其死帝
 由此果於用法而大臣書殺者相望於史矣且蚡於
 王太后異父弟也一廷議輒怒不食獨不思竇太后
 没未五年而嬰遽以不辜就戮可謂不善推類矣使
[029-5a]
 蚡須臾毋死則淮南事聞其能免乎
 五年
河間王徳來朝王修學好古實事求是
 天下之事是非二者而已世之為非者固不足論其
 間為是而實非是迺自以為是而不求者多矣觀求
 是一語此三代聖賢之學也豈直秦漢間無人及此
 哉班固稱河間獻王卓爾不羣信矣
詔大中大夫張湯中大夫趙禹定律令
[029-5b]
 自漢髙祖除秦苛政約法三章孝惠時蕭何作律九
 章文帝除肉刑景帝減笞令皆欲寛刑緩罰約民於
 中至武帝始命湯禹共定律令作見知故縱監臨部
 主之法急縱出緩深故律令煩酷文書委積而民無
 所措手足當是時也法制既峻征斂方興向非文景
 生養蓄積之久足以承其煩重則去秦無尺寸矣
 元朔二年
賜淮南王几杖毋朝
[029-6a]
 按文帝時吳王濞稱病不朝賜之几杖所以釋其罪
 使之自媿非固尊顯之也淮南王安始蓄過望之心
 繼以彗出之變覬覦結納已非一日一旦無故遽有
 是賜必且以濞為監曰得微帝側有發吾將者乎不
 然何以有濞賜也由是惶惑猖狂始謀為反具以至
 於敗書曰惟衣裳在笥惟干戈省厥躬賞不當功亦
 且速變況刑不當罪其能無忒哉然均一几杖濞以
 是緩事安以是速為豈非文帝仁柔可信武帝剛鋭
[029-6b]
 難測哉
詔諸侯王得分國邑封子弟為列侯因主父偃之言也
 是舉也可謂宻而能漸過晁錯逺矣未㡬淮南王孫
 建以父不害不得分封而上變告所謂不削自弱之
 機豈待裂地而後見哉然正義損矣
徙郡國豪傑於茂陵
 夫地分九野民殊五方君國子民所以相協奠定使
 之各安其生各適其性非有大故不敢動民殷周遷
[029-7a]
 徙不常其事動以天下非為一家之私故易以遷國
 為益事春秋之世凡書遷則閔之也自秦始皇徙天
 下豪傑十二萬户於咸陽漢祖徙齊楚大族豪傑十
 二萬户於關中雖以便利之心乘之亦因天下初定
 民未寧居順其可為之勢以為一勞久逸之資耳自
 文景至於武帝四方無虞民安田里乃以意外之慮
 用主父偃之謀輕徙郡國豪傑於茂陵遂使郭解關
 白於天子伍被藉謀於淮南異時義縱王仲舒之流
[029-7b]
 皆比附偃意所至以誅兼并銷姦猾為事稍或相涉
 輒禽獼草薙虎噬鷹擊惟恐不盡一日報殺四百人
 流血餘數十里郡中至一月無聲帝畧不加問而反
 以為能意固有在其後遷徙之令再行於元狩之際
 三行於太始之初積嵗連年結意不解原其所以良
 由激切於郭解之流而益信夫主父偃之謀也獨不
 知節民以禮和民以樂欲革兼并姦猾之俗豈誅徙
 之外更無餘法乎
[029-8a]
 三年
以張湯為廷尉
 前既命湯定律令此復命之司律令宜其嚴峻急刻
 牢不可解是猶令矢人當射非貫革洞侯其力未肯
 自弛
 四年
以公孫𢎞為丞相封平津侯
 自古人君之於臣下雖甚明哲鮮有不樂和婉而厭
[029-8b]
 剛直親謙慎而疎强毅者周書曰爾有嘉謀嘉猷則
 入告爾后於内爾乃順之於外曰斯謀斯猷惟我后
 之徳成王周之賢君其望於臣下者已如此况後世
 乎孔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無道危行言遜苟所
 遇不同雖居諫爭之官觸忌諱之事猶當寓剛直於
 和緩之中托强毅於謙慎之表求盡已職無敗君事
 不失正道而已况他官乎漢武帝誅鋤巨室族殺大
 臣當時鮮克自保惟衛青以和柔霍去病以不泄致
[029-9a]
 親貴霍光以謹重金日磾以恭慎受遺托之四人者
 雖非古賢臣然濟時之功亦足比數顧其所以能保
 其功名始終不失君臣之義者由其得所處耳彼豈
 皆素姦佞媚世以要禄固寵為務者哉公孫𢎞始以
 使對不合免歸既蹶而起年已六十自為博士明習
 事機洞察時變故其居官任職不為抗言髙論力較
 是非惟上意嚮所在而將順之汲黯斥其多詐不忠
 𢎞則自以為中病朱買臣難以朔方十䇿𢎞則自以
[029-9b]
 為不能吾丘壽王非挾弓矢之禁𢎞則詘服而不敢
 復辯朝㑹議論常隨人後開陳其端以待上之自擇
 至其族郭解斥卜式誅主父偃毀罷西南夷諫築朔
 方郡則又確其不㧞非特一於依違取容而已由是
 帝樂其為人所言多見聴用及老有疾猶賜告予牛
 酒勉以醫藥卒全侯相榮禄令終可謂大幸矣其後
 為相者惟石慶醇謹過𢎞而材不及雖權歸别任而
 亦克終相位其餘皆死於法無復𢎞比後之人臣材
[029-10a]
 徳不類言行相違忽和婉為柔佞詬謙慎為委靡小
 有所得不量淺深無所顧忌而輒以剛直强毅乗之
 以致速禍僨事又自以為直道不容而不悔焉者是
 又公孫𢎞之下客耳然齊人多詐𢎞之故態素行尤
 君子之所恥言予特著其可道者以取節焉耳
 元狩元年
遣博陵侯張騫使西域騫還自月氐言于闐之西則水
皆西流注西海其東水東流注鹽澤澤潛行地下其南
[029-10b]
則河源出焉
 按史記云河有兩源一出葱嶺一出于闐合流東注
 蒲昌海伏流地中南出積石其山多玉石武帝因按
 古圖書名河所出山曰崑崙班固以騫為未嘗見崑
 崙唐薛元鼎使吐蕃自隴西成紀出塞二千里得河源
 於悶磨黎山中髙四下所謂崑崙水東北流與積石
 河相連河源澄瑩冬春可涉下稍合流色赤益逺他
 水并注遂濁吐蕃亦自言崑崙在其西南故蔡氏尚
[029-11a]
 書禹貢傳兼取二説而歸是於薛然皆非耳目聞見
 之實論元至元十七年命都實佩金虎符往求河源
 自河州四閱月始抵其處學士潘昻霄述其所見為
 志謂河源出吐蕃朶甘思西鄙有泉百餘泓沮洳渙
 散方可七八十里自上瞰之如列星羣流奔輳五七
 里滙二巨澤自西而東徑歴可半月合赤賓河其流
 浸大始名黄河然水猶清又一二日岐為八九股行
 可二十日至朶甘思東北有大雪山即崑崙也自是
[029-11b]
 凡七八日河水北行轉西過崑崙北一東北流可二
 十日至禹貢積石自發源至漢地南北溪澗分流合
 派莫知紀極至積石始林木暢茂及考臨川朱思本
 得譯出梵字圖書其間分合轉折與志或小異而崑
 崙積石地域遠近大要相同大槩謂河源東北流所
 歴皆西畨池至蘭州凡四千五百餘里始入中國又
 東北流過胡地凡二千五百餘里始入河東境又南
 流河中凡一千八百餘里通九千餘里再考張騫使
[029-12a]
 西域所至惟太月氐大宛大夏康居其餘旁國皆得
 之傳聞歸而進熟徒見鹽澤伏流至於積石再出遂
 謂此為河源誠未覩崑崙班固非之宜矣元鼎雖亦
 以使事往吐蕃然履歴有序其言崑崙山水委曲可
 信故蔡傳以元鼎之言為近然亦未究極致元有天
 下薄海内外皆置驛使通道絶域如行國中都實又
 特以河源事往所詣多鄉道指授其所紀載當有根
 據然後知于闐鹽澤崑崙積石一皆河流所經去源
[029-12b]
 猶遠譬諸常山之虵張騫見其尾元鼎見其腹而都
 實所至昻霄所紀庶㡬見其全體矣雖然中夏内事
 有干人紀者君子所當知中夏外事無預於人者君
 子所當畧故禹貢止書導河積石至於龍門其下經
 過播逆入海之處則備及之意蓋有在矣後世振決
 蕩析河流在中國者代無善捍之策而反遠求其源
 於荒絶之外欲何為邪姑併録之以具觀考
 二年
[029-13a]
丞相𢎞卒
 初董仲舒以𢎞為從諛汲黯以𢎞為飾詐𢎞陰銜之
 而陽與善其後欲殺仲舒則以為膠西相欲殺汲黯
 則以為右内史自古奸臣欲害忠良而惡其迹必任
 之以難事處之以危地名曰簡賢治劇實欲中之以
 法而幸其自敗也人主非明何自而覺其奸邪夫舉
 賢薦能宰相第一事反是則首惡矣𢎞得以卒書何
 幸哉
[029-13b]
 三年
減隴西北地上郡戍卒之半作昆明池
 昆明與漢本無闗涉徒以阻隔夷道不為通使而已
 借使有罪當伐命將遣師深入絶域亦非朝廷所能
 専制而乃穿五十里之池象之以習水戰徒役貲費
 倍於軍興是遠人未服而近者先弊外功未集而内
 庶已勞非王者設武衛民之意比魯之浚洙尤為無
 益綱目書作池於減卒之下所以見帝開邊起戎蹔
[029-14a]
 息復熾其志念煩多事㡬變作所謂得已而不已者
得神馬於渥洼水中
 是時上方事西南夷求馬之舉將兆豈天心仁愛閔
 下故出馬以塞其欲而警動之邪抑果暴厲長之所
 為邪帝方且自詫神異播之樂歌謬矣
 四年
以卜式為中郎賜爵左庶長
 式以財富入官及為御史大夫乃諫論鹽鐵船算欲
[029-14b]
 烹桑𢎞羊先儒謂其官既尊始正言以要名此固拔
 本塞源之論予嘗反覆本傳考其語事知式之始終
 本以芻牧起家無他財智平生能致力取義盡心所
 事質直自信㡬於忘已其為人樂予而不樂取故其
 晚見於言者若與行相背云
遣衛青霍去病擊匈奴青部將軍李廣失道自殺
 夫將不可以遥制兵不可以預籌初帝戒衛青以廣
 老數竒母令當單于及廣請居前鋒青以上旨不從
[029-15a]
 徙之東行道回逺致以後期自刎其後孫陵從貳師
 將軍出戰請以步兵五千人渉單于庭上壯而許之
 因詔强弩都尉路博徳將兵迎陵帝亦自悔預詔得
 令老將生奸計致以無救而敗此正坐遥制預籌之
 失不可直以廣為命竒陵為輕敵而然也按文帝十
 四年匈奴入寇朝那蕭關遣兵擊却而還因輦過郎
 署聞馮唐論頗牧之賢遂赦魏尚復為守時李廣適
 以良家子從射殺首虜多為郎騎常侍帝歎曰惜廣
[029-15b]
 不逢時令當髙祖時萬户侯豈足道哉觀唐論魏尚
 之才不過散財得士亦無甚過於廣夫廣材既與頗
 牧魏尚相當又為文帝素所稱惜方拊髀持節之事
 何不及時遂大用廣而使之旅進退以老漢書謂廣
 報怨殺降因不能封侯此廣平生事也文帝時方年
 少曷嘗有之人常言貴耳賤目忽近求逺豈廣時名
 未著帝特知其善射而不知其將畧耶抑帝本以恭
 仁為治一嘗耀武而不復加省耶不然則人之常言
[029-16a]
 果若是矣
以義縱為右内史
 先是公孫𢎞欲殺汲黯奏為右内史黯直以寛簡為
 治及渾邪王來降帝以馬不具欲斬長安令又欲殺
 市賈五百餘人皆以黯諫强免由是忤帝致免官乃
 以縱代之縱本殘狠小人目激黯事洞察帝之意向
 所在安得不迎合附和而益逞其兇虐也然黯卒能
 自全縱不旋踵見殺惠廸吉從逆凶此固天道也
[029-16b]
 五年
以汲黯為淮陽太守黯以諸侯相秩居淮陽十載而卒
 初黯以閩越不足救失火不足憂而迺矯制發粟以
 賑貧窮罵張湯為刀筆吏斥公孫𢎞為面諛飾詐揖
 大將軍衛青而不拜皆合大體至如面對武帝内多
 慾而外施仁義此言尤為切中其後渾邪天馬之諫
 勞求輒殺之論動輒戇直盡情方是時帝好文學志
 意甚侈左右前後皆務取容順㫖而黯獨披逆犯顔
[029-17a]
 上觸人主下忤權臣衆怒羣排㡬何其不見遺於疎
 逺也顧黯所以得全者徒以行修潔獨立多病簡事
 不欺而無所指名又得嚴助之語淮南之謀開達帝
 意不然黯死無日矣豈能至淮陽而卒哉後之人無
 黯之行而欲學黯之言吾見其朝出言而暮受戮㫁
 乎其不可也
 元鼎四年
封周後姬嘉為子南君
[029-17b]
 興滅繼絶王者之盛事況周之至徳尤不可以不祀
 自赧王入秦之後至是㡬百年而武帝封嘉子南君
 以奉周後不意兵車肆出之日乃有此舉也綱目特
 書以美之宜哉
以方士公孫卿為郎卿曰黄帝鑄鼎成有龍垂胡髯下
迎黄帝上騎龍與後宫羣臣七十餘人俱登天於是上
曰嗟乎吾誠得如黄帝視去妻子如敝屣耳
 夫龍非常御之物天乃積氣而然禹濟江有龍負舟
[029-18a]
 雖曰無懼猶仰天而歎使有龍垂髯則從者皆將失
 措焉得從容擾習後宫從官七十餘人若有素約安
 然乘之而上是天果有門户可以啓閉宫室可以棲
 止者矣是豈理哉按武帝東廵至橋山祀黄帝冢曰
 吾聞黄帝仙去乃有冢耶或欲附合帝意以實卿言
 對曰羣臣葬其衣冠後世仙書因踵二説而文致其
 事至今以為仙去是猶淮南王安本以謀反自殺術
 家猶稱其舉家上升者如合一轍武帝溺於異端不
[029-18b]
 能以道接言考求事實徒悅其虚文遂有歎慕向信
 之意其他如文成少翁欒大之流皆空言自大相繼
 敗誅惟卿援據古今巧合機軸至於後世猶祖述其
 說未破因考論之
 元封元年
春正月帝如緱氏祭中嶽從官在山下聞若有言萬嵗
者三既封泰山夜若有光方士言蓬萊諸神若將可得
二年春公孫卿言見神人若云欲見天子
[029-19a]
 觀四若字所以見武帝蠱於徼求眩於視聴而羣小
 之譸張誑誕皆得自達於帝帝雖知其妄猶冀僥倖
 一得甘受其欺不復省察因疑似之詞所以著必無
 之事此晦菴之深意也
有星孛於東井又孛於三台望氣王朔言候獨見填星
出如瓜食頃復入有司皆曰陛下建漢家封禪天報徳
星至二年冬十月遂祀泰一拜徳星
 按東井八星居參鬼之間天之南門黄道所經主水
[029-19b]
 衡法令所取平王者用法平則明而端列彗孛犯之
 其野兵起三台六星居太微紫微二垣之間謂之秦
 階色變動揺疏促不類則為兵象管子曰君不改政
 孛將出矣彗何憂焉此見孛之禍甚於彗也今有星
 孛於東井後十餘日又孛於三台變異之象亦既甚
 矣望氣者不因以致警懼於君迺言獨見填星如瓜
 有司遂諂以為天報徳星夫填星者土緯也其行度
 甚緩當鎮定不變四夷失守填星乃動天官書曰天
[029-20a]
 精而見景星景星者徳星也又謂赤青二方氣相連
 三星合如半月是謂徳星其狀無常出於有道之國
 今迺謂獨見填星出如𤓰食頃復入即使非孛星實
 為土緯出而復入形見不類亦是變常不知其形色
 占驗一何相似而遂指為徳星也古者上天示變君
 臣上下相與憂懼警察以答天心况元封前後征伐
 聚斂土木禱祠更作迭起民怨天怒雖真有徳星將
 亦不足以為佳瑞而況指妖為祥假無作有乃安受
[029-20b]
 樂處以承天休雖自昔大無道之世亦未必爾也是
 後匈奴數寇邊壊城障關中旱蝗灾變大將軍衛青
 丞相慶卒趙破奴李陵等敗没丞相市棄族誅者相
 望適應東井三台分位之變綱目前兩書星孛繼書
 拜徳星所以明著當時好諛獻諂之失以為萬世君
 臣之戒也
 二年
甘泉房中產芝九莖赦
[029-21a]
 武帝獲一獸而以之紀元得一馬而以之作樂産一
 芝而因之肆赦生一子而用之名門至於夏霜冬雷
 血風氂雨水火蝗螟石隕地震之異則皆置之不問
 而反謂旱為天乾封指孛為徳星見此其心果何所
 處也夫休咎之徵妖祥之應以天為無意邪則妖咎
 既不足懼而休祥亦不必矜以天為有意邪則休祥
 既以為福而妖咎必将致禍福也則思恭謹謙抑以
 承之禍也則思恐懼修省以回之如此而後謂之敬
[029-21b]
 天敬天而後可以治民也焉有怙福玩禍假妖為祥
 㡬於侮慢矯誣矣施諸民事豈有不悖者乎大抵天
 命不常而君徳能常人心不一而君徳能一君苟賢
 也堯水湯旱無損於治茍不賢也魯麟漢鳳無益於
 亂以武帝為君而所為若此其甚災變若此其多乃
 因一二小可之物遂以為得天純祐而侈耀之譬猶
 子不能敬事其父至於積怒不省偶因莞爾失笑而
 遂可以為恃乎此武帝之末所以卒致巫蠱之變以
[029-22a]
 及其嗣世也
 三年
朝鮮人殺王右渠置樂浪臨屯𤣥菟真畨郡分注載班
固曰𤣥菟樂浪本箕子所封箕子敎其民以禮義田蠶
織作為民設八條禁
 予嘗奉使至朝鮮見其國俗上下有章公私有等地
 多嘉穀卉布人習詩書重犯法為盜覺罰戴折笠子
 孫世不許變有仕者方聴變兄弟各有婦輒出入不
[029-22b]
 同户女婦至則頂帷帽謹自蔽重臣出入乘小車食
 邑户飲食多用籩豆士業文武為上王與予語稱名
 其下應答稱陪臣世子見侍立甚習王有事至使館
 毎休便室伺候方入語則稱天使大人送迎拜起曲
 盡禮意供帳服用儀物兼具一日三問安自始至畢
 事無所怠弛其品式制度盡下朝廷示不敢齒官庶
 通用正朔厯舊碑刻題識皆遵中國年號地分八道
 州縣各有孔子廟配從如漢儀不作塑像通用木主
[029-23a]
 平壤城為西京有箕子廟在文廟之左木主題曰朝
 鮮始祖箕子予始至將謁廟禮曹正郎入請禮節予
 語以弟子見師之儀明日王喜謝曰前陳公嘉猷至
 廟見始祖字不拜而出是以謹請乃獨不意如此及
 語及使事予詰責不少假借輒引咎曰普天之下莫
 非王士率土之民莫非王民小邦不過為朝廷守土
 地人民耳豈敢過為也每宴待必自起主進終日百
 拜無惰容予所將陪從亦自執巵酒為序次於别室
[029-23b]
 予命跪拜亦答禮相當予勸止輒應曰此軰雖微亦
 王人也其敢不謹其慎節尚文多此類自漢至今雖
 國數易主習俗漸薄然其本性仁柔異於他方仁賢
 之化猶有不泯者信乎如固之所言是以本朝撫有
 萬國毎朝㑹燕饗特奏宣朝鮮王表而宴其使一人
 於殿上優於諸國逺甚
 五年
詔舉茂才異等可為將相使絶國者
[029-24a]
 人才與世運相周旋隨風化為髙下惟聖賢明良相
 遇道合義從無施不可其餘創業之君當天下方亂
 之際一以攻取為心是以羣䇿竝用百藝俱施用人
 不能不雜而賢者常十一守成之主當天下既治之
 餘一以乂安為事是以取於素養進於己試用人不
 得不精而賢者常十九然自亂入治其人猶縱故創
 業之臣多不保終由其雜於始也以治防亂則人習
 慎故守成之臣多能全節由其精於初也漢自髙帝
[029-24b]
 之初至於孝武㡬於百年天下已定治理相仍所謂
 竝用俱施之材既盡而素養已試之賢宜日見矣使
 武帝因是時益廣學校重選舉辨官材嚴陟黜九徳
 咸事百度惟貞則明良之治將可復致得賢豈止什
 九而已哉顧乃當守成之時反行創業之事窮兵黷
 武征伐四夷疲弊中原以規逺利加以嗜慾所向類
 非一途遂使詼諧放浪欺詐諂諛酷暴聚斂狹邪亡
 命人奴降虜市賈牧豎開邊起戎之士神仙方技之
[029-25a]
 流充斥内外混濫官聨病國妨民無所不至其弊豈
 止雜而不精也哉其間雖有一二賢正英特之人偏
 全不侔用舍亦異得不酬失衆楚一齊亦末如之何
 也已及乎舉任不當督責驟行向之所以汎求濫取
 者適足以償其横誅暴殺之怒而保終者無㡬此汲
 黯所以有賢才將盡誰與共治之諫也及元封以來
 老死摧殘適符黯語猶不覺悟乃復下詔以求泛駕
 跅弛之材家國空虚失道寡助屹如敗軍覆國之秋
[029-25b]
 猶復以使絶國者為説不及秦誓遠矣自是用人不
 復甄别一切安於茍簡私李廣利為列侯而降匈奴
 强公孫賀劉屈氂為丞相而滅族棄市因告宻用江
 充而起巫蠱之禍以惑夢用田千秋而為具位之臣
 他如馬何羅之伏誅上官桀之謀反皆擊蒙自寇兵
 戰餘凶見於晚節用人如此良由武帝不能順守成
 業而欲逆行攻取之術也
 太初元年
[029-26a]
造太初厯以正月為嵗首色尚黄數用五定官名協音
律定宗廟百官之儀以為典常垂之後世
 改正朔定制度賈誼常言之文帝而未能用至是武
 帝始因公孫卿司馬選之議而遂成之夫厯朔制度
 王政之大端所以統四海而一萬民協天人而制華
 夏美風俗而成敎化無一不由兹始文帝恭靖𤣥黙
 謙讓未遑武帝剛果有為勇於振舉一作一輟蓋亦
 各因其質非迪知其緩急之宜也然文帝之治無愧
[029-26b]
 於孝武武帝之治有歉於孝文此見王者之道雖有
 良法美政必本諸身而後可以濟於人故有徳而未
 洽於法政者矣未有無徳而能善於法政者也
 天漢二年
遣李廣利將兵擊匈奴别將李陵戰敗降虜上聞陵降
怒甚羣臣皆罪陵惟太史令司馬遷盛言陵云云上以
遷誣罔欲沮貳師為陵游説下遷腐刑
 昭帝時蘇武還自匈奴陵與武曰使漢且貰陵罪全
[029-27a]
 其老母使得奮大辱之積志庶㡬曹柯之盟此陵宿
 昔之所不忘也遷之擬陵亦既驗矣惜乎始對之時
 不能無失夫首罪不可以情原盛怒不可以驟解凡
 排難解紛欲出人之罪必先有以究其罪欲釋人之
 怒必先有以助其怒子有不孝形迹已彰父既聲且
 訶矣所親能表暴其子之所當罪而明達其父之所
 當怒則為父者必將樂聴其言而少緩於聲訶焉反
 是未有不速罪於其子而移怒於言者矣孔子曰吾
[029-27b]
 從風諫使遷當召問之時既能出此則衆論同歸帝
 意自定然後從容委曲俟其可言而先及於得當報
 漢之心次及於奮不顧身之義申之以摧敗亦足暴
 白之說則帝方將悔其預詔又復幸其後圖吾意勞
 軍之賜迎陵之舉不待久之而後見也豈復移怒於
 遷哉惟其不量淺深不度機勢乘其不平之氣逞以
 宿搆之詞稱譽陵能非毀衆議其言㡬於顛倒是非
 甚乎激烈叱咤即使他人聞之猶不能忍況帝盛怒
[029-28a]
 之下安得不以為誣罔游説哉此汲黯之所以敢於
 面折武帝而不敢必是竇嬰為無罪也惜遷以髙才
 絶學顧以言事得罪寘於幽刑此固天下後世所共
 咨嗟而悼悵之者觀其答任安書詞氣激昻悲憤欲
 哭平生豈亦為材累者耶
遣繡衣直指使者發兵擊東方盜賊
 武帝能致功絶漠而不能使東方之盜賊不起能通
 道四夷而不能禁中州之道路不通能徙豪傑以銷
[029-28b]
 奸猾而不能制愚氓之攻城弄兵黨阻於山澤之下
 凡其所以不能者實由其所能者以致之也
 三年
令死罪入贖錢五十萬減死一等
 傳曰生財有大道生衆食寡為疾用舒則財恒足文
 帝優農養民當時上下殷富財物不可勝用武帝窮
 兵黷武耀侈矜奢土木禱祠百為竝見丁壯盡於鋒
 鏑財賄委若丘山耕耨廢時徵斂無藝生財之要舉
[029-29a]
 失其宜及資費不給於是作為一切之法以罔括民
 財茍取曲求錙銖不爽至是又併死罪亦得入贖自
 古好利之君未有甚於武帝者也然取之而用益乏
 禁之而民不懼風之而民不應良由缾罌之瀝不足
 以濡久旱之地聚斂之令不足以制積困之民天下
 之民外死於兵内劫於法雖有富者曉然知罄己之
 有不足以厭上之求而各自惜其家故也傳有之曰
 財聚則民散又曰百姓不足君孰與足當是時也使
[029-29b]
 楊可之告常行輪臺之役未悔帝窮蹙之愧將成愠
 怒愠怒之積酷為刑殺刑殺不已迫為流亡叛亂則
 漢之所憂不在東方盜賊而在桑𢎞羊賈肆之中矣
 太始二年
穿白渠趙中大夫白公奏穿渠二百里溉田四千五百
餘頃名曰白渠民得其饒
 是役與元光中鄭當時奏穿渭渠同事比作昆明池
 逺甚此皆武帝紀中之特書也
[029-30a]
 三年
以江充為水衡都尉
 初充為趙王客得罪亡詣闕告趙太子隂事此充殺
 戾太子之權輿也使督察貴戚近臣踰侈者没入車
 馬願入錢贖凡數千萬此充中帝意之根柢也
 征和二年
丞相賀有罪下獄死夷其族
 夫宰相之職百責所萃家國天下無一不係於身賀
[029-30b]
 内不能嚴禮敎而使子敬聲驕奢犯法外不能弭奸
 慝而使朱安世肆俠於京及敬聲有罪乃請自捕以
 贖之此下職事所恥為而謂宰相為之可乎卒之稔
 禍滅宗巫蠱事起匹夫造厲流毒王家此公孫𢎞之
 所以必殺郭解也
諸邑陽石公主及長侯衛伉皆坐巫蠱死皇太子據殺
使者江充白皇后發兵詔丞相屈氂討之據敗走湖皇
后衛氏及據皆自殺
[029-31a]
 淫祀無福巫風喪邦古人具有明戒漢初承秦之弊
 歴置巫覡名數不可殫述及新垣平伏誅文帝怠於
 鬼神之事景帝祠祀如故無有所興自武帝傾信宛
 若求神君舍之上林磃氏館李少君又以祠竈却老
 方見上帝復尊信之未㡬皇后陳氏遂以祠祭厭勝
 而廢自是數十年間方士充斥京師巫覡交錯宫禁
 祠禱遍滿天下變幻惑衆無所不為女巫又於宫中
 敎美人度厄埋木人致祭更相告訐以為祝詛人神
[029-31b]
 雜擾妖妄薰蒸帝又年老多疾戒於陳后之事恍惚
 驚惶見諸夢寐咎徵之來㫁已著矣遂使挾邪得以
 授誣賊臣因之鼔亂后主太子皆迫於危亡馴致反
 叛由帝不能居正瀆於鬼神也先正大儒皆以帝不
 善敎其子以此致變此當正其本而不暇論其末者
 也愚按太子温厚敦重得謗自修聞疾涕泣又能數
 諫征伐初欲歸謝甘泉而阻於石徳之危策既不束
 身詣上而陷於使者之妄言雖由禮義不明是以動
[029-32a]
 作無法然不可謂甚不賢者使帝素不信用方士神
 巫則内外懸絶宫禁肅清巫蠱不興厲階曷自雖百
 江充何以得入内中陵轢后妃鋤掘禁宻而嫁禍於
 太子以激成不救之罪哉嗟夫以武帝之雄才大畧
 用亊一不當至不能保妻子人君可不謹其所嗜好
 歟
 三年
以田千秋為大鴻臚千秋上急變訟太子寃故有是命
[029-32b]
 初太子奔亡帝盛怒羣下憂懼不知所出壺關三老
 茂上書天子亦既開悟及案驗事多不實上頗知太
 子惶恐無他意千秋始有此奏合而觀之則三老先
 而千秋後三老難而千秋易三老出於迫切而千秋
 發於思成三老之言該洽人情而千秋之言特明於
 法使帝蚤從三老之言則太子尚在而歸來望思之
 臺可無作也今乃棄忽初聞尊用末語㡬乎曲突徙
 薪之報者何哉蓋武帝平生好奇尚異惑乎鬼神因
[029-33a]
 千秋有夢見白頭翁之言適投其心本帝遂誠信以
 為髙廟神靈使公敎我因曰公當遂為吾輔佐此所
 謂以毒攻毒用酒解醒宜其投杓而輒效也
 四年
罷方士候神人者是後上毎對羣臣自歎曩時愚惑為
方士所欺天下豈有神仙盡妖妄耳節食服藥差可少

 人物之始終皆由於氣然氣之所在理必寓焉是故
[029-33b]
 氣聚則生氣散則死聚而能固則致壽不能固而速
 耗之則夭他如顔子之短命盜蹠之多年是又得氣
 之偏遇理之變不可以常論者大抵人壽五十為下
 八十為中九十為上百年為期頤而人常得其中下
 此又固之者不如耗之者之多也軒農以前不足據
 考堯舜禹湯文武皆踰上壽雖曰聖人大徳致然宜
 亦得氣之厚其餘惟史記稱老子百六十嵗或言二
 百嵗蓋疑詞耳異書乃言彭祖八百嵗借使有之亦
[029-34a]
 為氣之變異非修為可致然亦未嘗謂其終不死也
 若夫陳寶神君之事幽明反常初不見於有道之世
 直當謂之妖怪矣尚可以理論哉至如辟穀不死解
 化飛昇神仙所居蓬萊方丈之屬此皆燕齊迂怪之
 故俗眩於海氣變現相與傳列偽妄而欺蔽時君者
 也又其下如祠竈致物丹砂化為黄金是持俳優戲
 幻末技與玉杯牛書觸碁之事同一關棙有智之士
 當一笑而斥去之者可與天地間之正事同論哉彼
[029-34b]
 之言辟穀不死以張良為質言解化飛昇引黄帝為
 証張良當髙帝時欲保全而退自托於方外其後因
 吕后之勸復食而死黄帝死葬橋山升龍之事不見
 於經實公孫卿之妄言也使有藥可以不死則神仙
 初亦人耳何不自全其父母妻子相與長生久視顧
 乃使之淪喪而獨孑然以存反欲下濟隔世之士使
 有術可以飛昇則古今四海青天白日何獨不見一
 人乘風御氣飄颻猶與而過於稠人廣地之上者自
[029-35a]
 齊宣燕昭以及秦始皇帝皆常求之至於開心腹以
 為信屈萬乘以為尊極品位以為貴傾府藏以為資
 竭土木以為奉候動天下以為風聲歴數十年以冀
 其一得未有甚於孝武者也而竟無驗何哉至其末
 年卒以是馴致巫蠱之禍帝方厭悔而田千秋適以
 此諫遂斥為妖妄之人自悟少病之理不吝於改過
 不難於自責真可為帝王處仁遷義之法其資過人
 逺矣惜乎止從罷遣不能明布其罔禁絶其源如文
[029-35b]
 成五利勇之公孫卿皆當處以誣罔亂正之法死者
 正名生者定罪流散分背以昭示天下可也時不能
 然遂使孝宣復蹈故跡其流至今變為修煉採運巫
 覡遺患於後世者益衆可勝歎哉
以田千秋為丞相封富民侯
 此特幸武帝之能悔過而非善其能用人也武帝末
 命之臣文止於田千秋武止於金日磾然二人之始
 進一以言合一以䫉取皆出於偶遇而非迪簡其後
[029-36a]
 皆能不負任使可謂難矣然終不可為用人之法如
 可為用人之法則武帝宜無失矣何以有江充之變
 哉
 後元元年
殺鉤弋夫人趙氏
 武帝此舉殘忍不經殊非正家裕後之義平生誅罰
 肆行畢事於此始也以堯母命之終也以疑防殺之
 何其予奪之不相當也先儒謂此舉為有㫁夫所貴
[029-36b]
 乎㫁者以其能取義也不能取義而謂之有㫁過矣
 二年
帝如五柞宫立弗陵為皇太子以霍光為大司馬大將
軍金日磾為車騎將軍上官桀為左將軍受遺詔輔少
主帝崩
 夫託孤受命人君所以正始終而昭統系其事甚重
 雖文景不能行而武帝行之此其平生天資卓異過
 人逺矣惜其受遺之臣猶有所未盡焉昔周成王發
[029-37a]
 顧命悉召六卿百尹御事此周室賢材衆多小大之
 臣皆足與議於道漢自蕭何而下惟曹參庶㡬文武
 故髙帝臨終語吕后曰蕭何死曹參可以代之至於
 王陵則欲以智助於周勃則惜其少文於陳平則難
 其獨任由是彼此相資果足以成他日之務而無偏
 重之失也今武帝末命雖不能如成王之盡召羣臣
 猶當效髙帝之參定後事顧乃舉天下之重寄而一
 委諸軍旅之臣雖丞相九卿不得而預此何見也夫
[029-37b]
 以髙帝之素不喜儒而其末如彼武帝之嚮用儒術
 而其後如此始終用舍殆有不可曉者豈是時文儒
 凋落名臣欲盡而千秋輩不足托與抑帝在位日久
 厭文士不根欲取夫資質謹重者與若然則所見者
 固不如髙帝而將相偏重之弊形矣未㡬日磾蚤卒
 上官桀反誅惟霍光能擁昭立宣庶㡬社稷之臣竟
 以不學無術而成身後之禍向無雋不疑田延年之
 文則成安遂之事昌邑王之謀光亦惶惑無據禍敗
[029-38a]
 及身而武帝為無託矣孰謂文武材徳可以不竝用
 哉
 
 
 
 
 
 
[029-38b]
 
 
 
 
 
 
 
 方洲集卷二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