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e0114 方洲集-明-張寧 (master)


[017-1a]
欽定四庫全書
 方洲集巻十七
             明 張寧 撰
 序
  送錢塘余大尹詩序
親民之官當以愛民為主其要在不移於物而已世之
好名者必矜能矜能則民擾好利者必重斂重斂則民
乏民擾而乏非盡厄扵殘虐不仁積其私以至於弊耳
[017-1b]
故善治民者必有所不欲然後能全所不忍多欲而言
愛無愛而言治皆虚稱也錢塘縣尹余君應明作邑三
載述職将有行士大夫叙其著蹟列為十題相與賦詩
送别其一曰守清白其二曰尚仁恕不必盡覽其餘即
是可以知應明矣盖仁恕者不忍之充清白者寡欲之
積本之以仁恕行之以清白則偏邪不留民将樂善安
化不但不為矜斂僅免於擾乏也大端若此餘所謂重
斯文和僚友活貧民空囹圄皆仁恕之流行所謂革宿
[017-2a]
吏均賦役持公道杜私託皆清白之發越盛已乎應明
之善於治民也予聞轅驥近駑璞玉近石劒出鑄如鉛
刀應明初試為仕壓於重鎮措設未久雖有良材利用
宜未見所長顧乃獲上信下人皆歌頌之如成功豈非
専意愛民不失其要所至哉應明自是誠敬不懈民風
日流驥奮於轅玉呈扵璞劒發於硎不待畢任而陟薦
至矣豈虚稱者類哉詩既成什邑之丞簿尉謝景修等
介予友沈履徳詣予求序因終誦而為之書其首簡
[017-2b]
  栁太守輓詩序
同府林公惟貞以太守東津栁公挽詩請予序寧攬涕
徹頌因歎曰凡處任涖民所難穆者同列難一者宦家
同列政令叅迕則嫌隙易生宦家法制勝情則譽毁因
起世之長官職者雖甚通洽於此鮮無後言况死生變
故復有忠厚惻怛如此詩者哉予於是不獨服東津之
不可及亦足以互見惟貞諸公與吾邦縉紳能厚於長
牧也東津公守嘉興五年矣堇簡預妨恒不先於疎賤
[017-3a]
何此詩發自貴近皆純無間異悲歌慨歎如喪至戚至
相與追悼本始聲其不平以洩哀於天不能自已視彼
之宦遇無情聊相偶語者奚翅千里嗚呼生寄死歸人
亡世逺東津之靳止於逆旅一時而享裕於歸全萬古
者其在斯文矣君子讀此巻可以知公善政讀李賓之
謝鳴治諸送行詩可以見公著節讀戴元吉項藎臣狀
誌可以得公之大全余既采述諸作為公墓表又僣亭
挽章盖亦所謂不能自已者嗚呼
[017-3b]
  黎滄洲六十夀序
滄洲居士黎公嵗登六十十二月八日值初度其姻契
周守諒盧翔漢以予素相善徵言稱慶謹致詞曰黎民
族望吾淦滄洲之生又材出其族業盛其鄉教成其二
子名通於江左右事足年耆而従容以安熈靖以樂敷
錫屢至履考滋祥言動起居惟所便適不待杖以指使
難老若是宜有頌焉予聞而言之曰君子之於天下有
炳然之文必有確然之質必有純然之原滄洲讀書能
[017-4a]
詩擇交慎動充其所養明達絶人是其身心之藴固已
致確而不失其純矣著發于事為宜無弗濟其常也所
謂材業教名足以華其平生其既也所謂安樂屢至滋
祥者足以華其晚節耄期康寧自是可待豈直不待杖
以指使哉昔司馬文正積金與書以遺子孫子孫未必
能守讀今觀滄洲殆無徵矣庸詎知黎氏冥冥之積將
不大多於所遺者而并以長乆乎滄洲能全受於祖考
子孫法之復能全受於滄洲是滄洲之生俯仰無斁有
[017-4b]
關人道雖百嵗可頌禱也語云夀則多辱豈真聖人之
言哉
  思親序
許元順思其先人景陽甫哀痛迫切日逺而情益至猶
慮其或忘也於居室寢處扁曰思椿與弟元吉詣予求
言示警泣曰先人生不肖兄弟勤力蚤夜不能自逸為
不肖輩處業僅定而遂下世祖母王平生守節教養先
人今靈柩尚在堂先人亦就木先人弱冠従事積勞致
[017-5a]
官服以母老乞歸終身不沾一命寸禄慈不能食子之
報孝不能畢親之喪懐忠而不能圖報於國此不肖所
以銘心刻骨而抱終天之感也嗚呼生事盡力死事盡
思人子於父母飲食笑語居處嗜好動履固應隨寓致
念然鮮有追憂其親之所不自足如元順兄弟者能追
憂親所不自足則已之於親當毋敢弗足誠信奉其母
以葬祭其祖母勉力以致用于時敦善逺惡傳子及孫
以無殄先人之澤求已之足以足景暘甫之所不足則
[017-5b]
元順之思親盖有出於負米之上者矣惟日勉之毋徒
思而止是為序
  送伍先生序
古言師道立則善人多今以素學之士遇善教之師授
受交至而不能以文字進取場屋其為惑殆不可解將
必别有説哉将樂伍先生孔初自雲和貳教起復官海
鹽于今八年聞其尊翁鈍菴先生通儒茂徳永樂中領
鄉舉三任學職官至崇明教諭先生仰紹家學下訓子
[017-6a]
聰登名賢書世業世官教有成驗施之吾地宜若時雨
之于秀苗其實可立待不意羣弟子再舉於鄉連不得
忘其于先生陟明之績是不能無惑得非自古學業精
成固常自有司之患抑斯文顯晦其事數固有遲速乎
昔任國有善釣者大鉤巨緇犗餌逺投久無所獲其末
竟得大魚驚揚震蕩自浙河以東蒼梧以北莫不厭其
離腊所施者逺大則其成也必晩而厚楚有獻玉者三
受挫辱至破璞見良乃致上賞識之者寡則用之者必
[017-6b]
不捷未有物至志恪而終無遇時者先生之施教羣弟
子之請舉將不有類于釣與獻玉者乎惜先生補任遄
去雖不及待其厭衆破璞而至恪之遇終不能不歸于
始作焉因先生行羣弟子道之於所徃
  武原詩録序
詩自三百篇後莫盛於唐然四詩數僅止此已不能無
純雜之異唐取士盡一代今名籍具存者不滿二百餘
家而優劣亦大有較詩豈易能而可多得哉吾友劉世
[017-7a]
經於經業之餘嘗集海鹽士大夫諸體詩成巻名曰武
原詩録士友丁景元為鋟梓以傳文獻可謂遇合矣余
觀所集自國初至𢎞治積百三十年總六十人得詩二
百八十篇比諸古大方㡬可云盛獨念此地在唐前後
已有名家之士至宋趙子固魯訔兄弟常同祖孫世以
文顯見諸比興者豈無一二可述寂寥若此豈非寡於
遇合典籍無考也吾於是不能無慊於鄉之前聞自令
創述相因採擇日以精備是巻當漸薄風雅吾於是乂
[017-7b]
不能無望於後之君子詩之難能而不易得如此向非
世經景元則鄉之盛事豈不終慊而竟無望哉請書之
巻首以俟
  北堂永感詩序
進士劉君文敷生始一日母喪孩提多疾瀕於九死祖
母沈顧恤乳哺委曲攜持至齠齔俄復見背君之艱難
險阻得以全形假命越至于今聞者亦為酸縮君不自
傷其生而傷母之為已以死徬徨痛悼窮少長冠婚不
[017-8a]
知怡宴㑹不知樂科第不以為華出入父兄師友之所
恭執子弟而幽微隠約憂戚涕洟頃刻不忘二母者餘
二十年矣所親或解之以吉凶有節嵗逺當暫忘或寛
以嚴慈一體益當厚事其父或勉以顯揚逺大無忝所
生用昭答二母恩愛相與形諸韻語托羙致諷於君君
謹受之聯累篇什名其詩曰北堂永感求序為箴警予
讀之終巻因以見君之自處與士大夫之處君各有道
無可復言尚念劉氏非常族母非常死祖母非常愛文
[017-8b]
敷非常子弟比世之順事考終殁而不忘者尤須苦心
病力如所謂剪爪及膚割髪及體直使誠孝所致行通
神明功禆治化與古聖賢等然後已非幸生母非枉死
可以上慰尊嚴下報幽慈也是豈言語文字之謂乎文
敷其慎朂之
  西湖百詠詩序
孔子謂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羣可以怨多識於鳥獸
草木之名作詩者不出此不足以為教讀詩者不知此
[017-9a]
不足以為學然善作者言多隠約微婉非因辭逆志體
事得情茫然聲韻之末終無以達其本旨宋錢塘董嗣
杲西湖百詠繼而和之者今陳太常惟誠亦既梓行矣
其士人朱彥明尤慮其未廣將翻刻逺布持以求序念
自秦漢下至唐宋西湖形勝日以著聞林泉巖洞坡堤
峯嶺祠廟園池樓閣橋亭井墓之屬莫不各有標題詠
玩其間國謀人事之興亾善惡是非得失因是詩亦足
興起考見後世周行厯覽延納韋素莫甚於白樂天蘇
[017-9b]
文忠而興利救弊未嘗曠廢表忠觀未立錢氏遺黎過
故陵寢輟相與垂泣終無一人反側岳忠武銜寃就獄
至死無片語濫讟詩所詠載㡬於和而不流怨而不怒
致養如聚景園追逺如延祥觀死難如張忠勇廟可以
同光棲霞嶺墓事父事君詩亦具備而其緒餘多識又
足以通知古今曉暢名物按求遺跡於荒蕪迷佚之中
不使終泯夫然後嗣杲惟誠之言庶㡬合乎聖人之教
讀者尚亦逆志得情毋徒留連景光韻想形勝以小視
[017-10a]
彦明之舉則此集可以史稱矣
  抑齋詩文序
崇徳處士吴世昌號抑齋以所得士夫記銘詩什詣予
求益其説予徧讀之發明抑義殆盡復何言為獨惟世
昌之用抑將以進徳也天下之髙山峻原草木雖生不
華而下澤之地則能受盛君子雖實有諸己好善有誠
者必若虚若無若不勝不及然後求益納誨道積厥躬
此太王王季之所以克自抑畏其施無窮焉世昌隠居
[017-10b]
日長得於抑者多矣亦嘗求其所謂畏乎抑似謙畏近
敬退讓自下而常慎恐不二此作聖之功周公所以具
為成王語也世固有抑而不畏其抑也矯亦有畏而不
知抑其畏也怯不矯不怯謙以立敬而求至於道則其
抑也大矣世昌其勗之
  沂陽八景詩文巻序
予讀謝方順沂陽入景詩文竊有所感嗟夫天下名山
大川固自出於封表其於偏州曲境之景物徃徃因人
[017-11a]
而顯失其人而不傳涴花以詩顯盤谷以文顯輞川兼
畫以顯金谷以富顯午橋平泉以貴顯莫不因人得名
然皆不一再傳變遷散落茫不可見徒使人遺想興思
寄情於文字之餘聲耳謝氏居沂陽二十餘世其間景
物益以彰著至今海内士夫贊詠未已以詩以文以畫
以富貴未必皆過彼而所傳獨久於彼將不在其子孫
賢否乎雖然天地之羙物天下人之羙物也彼皆據為
園莊治第私天地之羙自用故易於失守謝氏八景如
[017-11b]
山水如烟春如栁市雲濤朝歌夕照其所自得者皆出
物表而在物者固衆人所共有子孫賢不得奪人以益
不賢不至奪於人以損而况象賢之多人乎哉此所以
益彰著而未已也故君子之道為可繼也為可傳也羙
於物不若羙於教専於家不若溥於衆吾於方順有冀

  慈節序為海昌朱彥明母董孺人作
予讀朱鑑母慈節詩心實有所感凡母之於子無弗慈
[017-12a]
者然一於慈而不知禮義則大節不立雖處平居將亦
不能終所愛况臨事變何以自據哉方鑑喪父時内外
空竭覬覦觀望者當復不少使母不有毅然不奪之見
一失其身則鑑之宗祀熄矣雖有撫育顧恤之慈將復
何補故凡孤寡之地有節者方能成其慈慈而無節是
無慈也引刀斷臂忍不顧子而所以卒顯庇其夫子者
繇於一忍攜孤就人㡬亂族姓雖因以成名至今為士
大夫惋惜於慈也何有猶君子之於世不先有明識定
[017-12b]
志以任重致逺而欲隨事遷就成世故皆茍焉耳鑑拳
拳以表揚為事予尚慮其未達切重復書此語以規益
其孝敬之心焉
 書簡
  復劉都憲書
承下問存慰慙感無任念不肖年已向衰志力兩倦憂
喪侵尋疾病交作不復能趨走服役以圖上報宜為名
達通顯者之所棄擯不意過辱見㑹如此返觀自揣空
[017-13a]
鈍鄙夫萬無投牒再進之望然古人所謂感知懐徳卒
不能忘大人君子之清愛也重惟閣下𢎞才碩學練達
公明以厯世之功承兩浙之寄藩宣之餘百度具舉自
他人處之將可以洞視四逺自顧無前而且憂謙不已
詢及蒭蕘大臣經國之體士君子致逺之心如此不肖
平生所罕見者但海濱窮途聞見不廣間有數事已口
貢來使負曝獻芹諒無補於春臺鼎餗之用謹此奉多
以是故疎薄近喜榮授大府聲稱甚茂疎林野渚亦復
[017-13b]
為故人生色閣下清才勁氣言論慷慨寫作皆佳措諸
事業固應光大尚願謙冲簡静自視若虚以全愷悌近
民之道是望扶溝縣尹朱俊海鹽舊宦家子謹慎有恒
必不負其長上苐初試未嘗幸為指教而奨進之萬幸
  寄王用誠書
自吾兄之官湖廣僕不乆既為部院諸大臣謬有卿佐
都憲之舉坐是出守汀州甫二月患風疾逗遛朞年而
還後累為浙中廵按諸公所薦部文催行緣才力素薄
[017-14a]
宿疾未除至今不能辦此休老之懐諒無所更矣緬惟
同年同官一時盛集其間如宗文及吾兄又最親厚而
今存殁違離曠如隔世聲容休戚了不相聞悠悠此情
曷日能已僕自老妻棄逝繼以先父背養幼子病亡憂
喪嬰心齒髪日益疎短命之所造一不敢有動於懐向
張通府及張都運還各曾致意緣行色寥逺弗及奉書
兹因鄉友扶溝令朱俊來任謹具尺素以申契濶之私
老嫂及諸令兄子姪輩想各納祐似昔鱗鴻有便幸恵
[017-14b]
一札亦足少紓戀戀也不具
  寄孔宗文書
别後懐思之情想彼此如一在汀初聞漢陽之行繼知
先府君捐館豈勝悵悼但復職後相去伊邇不蒙一字
見寄意頗疑之忽感令器來始得詳罄乃知居金陵不
久勞苦之餘相對如夢念惟尊兄與不肖年已向暮功
名利達當亦洞識而流行坎止一付自然庶㡬不動心
矣所可惜者離羣索居平生數人不能復接叙每於行
[017-15a]
囊敝篋拾獲故書札亦時把玩嗟咨况見其愛子而不
一凄切哉此外計惟男婚女嫁尊嫂而下安適為慰賤
疾近來雖稍輕減然時或不能動履終為狼藉尚何疑
也努力忠孝大振儒文惟吾兄圖之一二年病體稍能
涉逺必當赴部以畢身事或可一叙但吾兄正在髙舉
濶步中未知得遂所願否外紫布一端奉製便服衷懐
萬萬臨楮茫然百惟情察不具
  周可大僉憲書
[017-15b]
别去數載屢辱寄聲閣下見愛之深無日不動思念中
問起居跋涉喜憂履厯亦無事不為之懸聽側聞於林
下也第以年來喪病侵縈嵗無寧刻况自閣下居法制
之地不肖頗以形迹避嫌懐企雖深終不敢致尺素於
左右此情盖俟面見時乃克布露夏中楊同知來復得
所諭云區區别後無一言上達何得忘情乃爾益見閣
下見愛之深不以疏數有間秋末冬初有枉死市者流
言閣下在中途感疾語甚不佳不肖悵怏嗟咨如失手
[017-16a]
足不能自禁以至形諸詩札久之始知其妄恍若隔世
慰浣不可量兹喜榮還適廷憲年兄便謹布悃如右
  寄楊同府書
近承垂顧知感初三日得潘道士書云楊繼𤣥事此君
子用心重惜名義施恩於不報之地類如此况僕忝為
死者之友不能一申雪乃復為之乞哀致禱於君子之
前非古人之節但潘道書來自言老病侵尋不有後生
相繼恐墜師業言意良苦用是敢奉尺素托孟淵馳詣
[017-16b]
幸冀許其自新卒奉死者之緒以續前罪萬感臨書厚
顔豈勝悒悒
  寄楊太守書
近聞清燕之餘鳴琴優適將以宣鬱致和以圖禮樂之
俗豈勝翹企然自大雅離淳之後世之以琴授受者亦
復麤厲紛錯不可觀聽者多僕自成童學琴今且老矣
所見者惟天台琴師李陽春真江湖中第一手其人温
厚雅循且有樂徳非但賞其聲也前月同守楊先生過
[017-17a]
舎曾談及之云欲一相見今適來海鹽謹此申見
  寄楊同府書
承示琴學記詞古義髙非不肖所能及真佳作也其間
所記鑿鑿皆實事七邑士庶所親受而樂道者但此文
出自閣下則宜少以謙虚之詞而形任實之意如古人
先憂後樂之語既足以昭成功又足以見盛徳此又善
之善者意之所靳不過如此而文則不可復加矣承下
問勤切雖所見萬無補猶當一言以盡朋友之職伏惟
[017-17b]
心諒李先生適到舎敢用申薦詳具别楮足下斵琴其
良不可常得自去嵗十二月十七日到任念以駑鈍闇
劣叨沐明寵所當竭盡犬馬之勞期於盡瘁而此州衆
務頗或一二穢雜不治切於民病是用痛自勉䇿望欲
急為料理以此先定民志庶㡬有能相孚早作夜思終
日不能退食不意甫及十日感冐嵐氣舊患腰疾遄作
調理至二月不知小愈之戒力疾就役遂致前疾大劇
延及左肢手足不仁痿痺頑重絲毫尺寸不能持曳梳
[017-18a]
沐服脱亦仰成他人加以口眼喎顫頭顱眩悶臓毒下
遺百疾竝見藥石不絶鍼灸遍施枯榮自如了不相涉
迨今七閲月日甚一日蠢焉一狼藉人已上不能補答
朝廷撫字黎庶中不能仰承藩臬贊其命令下不能全
軀保妻子為嗣續計跋前㚄後進退惟艱徒靦焉尸位
安食妨此賢路恬不知恥平生所志與所以惡諸他人
者皆躬蹈而自負之已固不足恤矣如此州之民何以
此懐慚懼罪畏議妨嫌外内不安心形俱病近承省劄
[017-18b]
得據例開停俸入殘喘稍得自慰而曠日持久末復何
如盖不肖氣體素薄弱齡多病登第時抱疾沈綿已嘗
陳乞養藥㑹言者而止邇來給事禁廷者餘十年無日
不製劑飲藥無月不請休假止通藉前嵗腰痛大動荏
苒踰五月方起非特同朝所共知而先帝亦嘗知而顧
問垂及者也夫以素薄多病之匹夫處此障毒之地而
今醫者所用之物又多祛除克伐之藥其言曰不如是
不足以愈風疾此其言良是也然元氣則滋薄眠食則
[017-19a]
滋減憂慮則滋甚㡬何其不至於痼篤也儻蒙垂仁佈
徳賜以緩死之方庶㡬迴生之力使得蚤還桑梓老死
蓬蒿感恩無既武平陳俊詩軸來時俊適有事係官故
欲遲遲不意俊以憂去接淅連夜令人馳去已不及矣
謹以舊封返璧臨書痰眩手澁不能慿几健忘語複停
筆數四纔克終紙不能致恪也惟情恕萬萬
  答魏孔淵書
間别踰十載彼此雖各有書一得十失中心之藏無由
[017-19b]
宣達前嵗自杭過西水相去伊邇杳若山岳不肖頗以
為疑後乃知攜家眷同行當無暇力殊為怏悒平生知
厚莫如孔淵而乂曠違乃爾四序興懐一嵗中常過半
是憶孔淵時也料尊兄職務勞賢雖日不暇給稍閒亦
當作區區一念矣春末始得廷表寄書及領厯日手帕
之恵知平安又喜一轉階然所喜不償所惜未足為孔
淵賀不肖自汀還數年來失父喪妻止一子又物故兩
女皆許適未嫁老病相將壯懐荒落緬想舊遊恍若隔
[017-20a]
世今年已五十功名富貴不復經意子嗣之外惟朋友
之思日夕悵惘向之所親厚視若可以畢交者今皆茫
洋渙解不復一字見問一進退之間古人所謂交情乃
見此可與吾孔淵道而已不知者豈特謂我何求哉蒙
諭知子女皆長成受教天合之願足矣浮雲世事何足
勞神近有貴里人至寒地買海魚云合宅皆納福兹因
大足令沃時望來謹托寄尊兄及廷表二書以復時望
蚤嘗有師友之愛又為連姻遇當道者望一轉語清眄
[017-20b]
欲知不肖之悉問時望當言之矣有便不次示教為禱
相見未期臨書惘惘時寒百惟保重不具
  寄張徳𢎞
僕無似無以受知於人擁腫困疾動與咎合閣下不衆
人視僕乃復假借辭色於痛疾隕墜之際特賜寵臨其
見愛之厚出於尋常萬萬矣别來想念眠食弗忘然既
受愛於人則意之所到宜無不言者夫父母之喪古人
謂之大事故言語動靜飲食衣服居處事物凡出於其
[017-21a]
身者皆不可與平日等有親喪而與平日等者則謂之
不孝有所與處而責其不與平日等者則謂之不仁盖
人各有親也厚於此即厚於彼也閣下執親之喪宜無
不盡而僕猶以是為言者慮閣下移於風土習俗而有
不自知其然者葬之久近所不敢知而終喪之制不可
虧一日所得言也喪居之厚薄所不敢言而亦不必言
而佛事之作所得言也門户急務之須所不敢知而飲
宴作樂可得而言也况喪服之内又有言之所未及事
[017-21b]
之所未形者閣下其熟慮之閣下文髙而行古才羙而
思深兩試春官士類咸識其名此以閣下之忠厚謙恭
有以致之也若文則吾猶人也豈誠足以得盛名哉閣
下其熟慮之僕前病已除今得従二三子弟卒業於家
以圖後舉耳父母及弟寛等俱獲無恙弗勞留意惟閣
下盡所有事以保全令徳是望
  復岳興化季方書
來諭承茶扇之恵存問不肖病體且云孔宗文漢陽之
[017-22a]
行及與中葉先生五倫詩并手教捧讀華緘如覿顔範
惟先生宏才碩學髙節全名受知先朝起居内閣謀謨
宻勿贊翊清淳其於天下之事固皆閲厯諳練恢恢乎
其有餘地而况郡國之務哉所慮者或累於宏碩萬全
不能自下而彼之形求意忌者自不能不致雖趙抃之
於濓溪陳瑩中之於程子上下皆賢人君子而意見所
在猶或如斯况餘人哉先生出自台輔人所共聞固非
一命初試之比但恐有牛僧孺之行而世則無栁公綽
[017-22b]
其人也大抵名與分各有一定之等而禮義乃君子所
以處名分者也名分僭則公法不行禮義失則清論不
與未有違禮義名分而可以稱豪傑者不肖無似忝與
先生同以薦進而蒙恩譴乂承來諭有鬱鬱自知之言
故敢申鄙説以復非謂𤨏屑之語足以相長于先生也
賤體近益增劇孔宗文與中凡為轉語尤幸相見未期
臨書怏怏
  寄陳彥章都閫書
[017-23a]
家童回承書線香之恵始知得致政之命功名富貴至
此可以為難矣平生出處進退大義炳然是固朋友之
所同望而答徐時用之詩意或未瑩何耶豈時用為閣
下不滿耶此後湖山風月當盡入尊俎榮辱黜陟了不
相關従容佚裕閣下遂為東南一偉人矣眼中所見於
時輩者復誰似哉少間當操豚蹄壺酒為嵗寒軒賀其
始有主人也兹因次壻優給舍人姚麟赴司敢此申凟
麟幼孤寡弱此來慮有齟齬已具一書詣堂尊王公儻
[017-23b]
蒙念及凡經厯之地百惟顧照蚤賜發遣感徳萬萬
  復沈啓南史明古書
承來諭文斐之作甚羙事非二公其孰能輕任此責無
忝無忝寧聞舉大任者無餘力當衆議者無全名海内
百二十餘年英華氣節盡萃呉郡必遺稿充棟極數十
年之精力乃可言備幸毋以述而不作為易易序首引
孔子文獻不足徵之語極是博雅則所謂文者實自學
行中來不在於文章末技之班班者其義例所關必當
[017-24a]
有大規模大綱領如古人所謂大義數十炳如日星取
舍刪定斷自至公不必恤於好惡而微詞假托以為自
防之具一舉所謂無間窮達惟文是取善矣而乃昌言
僧道異端悉録前孔子所謂文獻固若是耶附㑹牽强
猶不足取而墨行儒言則偽語也乃反取之若不可為
訓茍有甚不得已亦須附作别録不可自公為格例也
二舉生元季卒于國朝其間出處始終仍防關涉不宜
止以生死為凖三舉生者不收固自有為非欲盡録其
[017-24b]
全集不必言著作未終而亦難比史遷立傳之例也近
世堂名别號文字濫溢誠如四舉所言設若有如待漏
院記政事堂記者可例棄耶官盛而文不彰自應無預
何必復言况立功立徳立言本一源也豈可謂自是兩
途此言大誤若自是兩途者即非前所謂文獻矣大抵
聖賢之文不得已而作若有之無益無之不為損何取
於此文古人謂無關世教雖工不録此編集之大閑不
必複生節目也寧老病荒惑識見淺薄承來諭徃及茍
[017-25a]
有所見不敢不盡所以盡朋友之意耳若執經議禮肆
為贅詞不敢也不敢也
  復童士昂宗伯書
去嵗朱上舎回得手教姚别駕回又承日厯方藥草字
之惠垂念老獨言意諄切口誦心惟展斂再四至不能
去手不肖平生交游自更事之餘求如士昂者不可多
見此固不肖者之分而過分之愛望外之感豈筆墨所
能謝聊因上舍之行謹此布謝序文如已肆筆幸因便
[017-25b]
垂示尤所愛所感之餘情也時春夏之交伏惟起居順
序以光受大祉不具
  寄王廷貴尚書書
前嵗疊山人陸生來見所和拙作及聞生言閣下語及
不肖嗣事顔色自覺悽惻耳目所接始知故人之情不
踰疇昔而書問不一及者雲泥勢異耳感愧不勝兹因
鄉朱生進詣敬致安問惟不外
 方洲集巻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