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c0069 白氏長慶集-唐-白居易 (master)


[048-1a]
白氏文集卷第四十八
 策林四 凡二十一道
 五十五止獄措刑
 五十六論刑法之弊
 五十七使人畏愛悅服理大罪赦小過
 五十八去盜賊
 五十九議赦
 六十救學者之失
 六十一黜子書
[048-1b]
 六十二議禮樂
 六十三沿革禮樂
 六十四復樂古器古曲
 六十五議祭祀
 六十六禁厚葬
 六十七議釋敎
 六十八議文章
 六十九採詩
 七十納諫
[048-2a]
 七十一去謟侫
 七十二使臣盡忠人愛上
 七十三養老
 七十四睦親
 七十五典章禁令
  五十五止獄措刑 在富而敎之
問成康御宇囹圄空虚文景繼統刑罸不
用太宗化下而人不犯成此功者其効安
在桀紂在上比屋可誅秦氏爲君赭衣滿
[048-2b]
道致此弊者其故安在今欲鑒桀紂秦氏
之弊繼周漢太宗之功使人恥且格刑措
不用備詳本末著之于篇
臣聞仲尼之訓也既庻矣而復富之既富
矣而後教之管子亦云倉廩實知禮節衣
食足知榮辱然則食足財豐而後禮教所
由興也禮行教立而後刑罰所由措也蓋
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元龜臣請以前事明
之當周成康之時天下富夀人知恥格故
[048-3a]
囹圄空虛四十餘年當漢文景之時節用
勸農海内殷實人人自愛不犯刑法故每
歳决獄僅至四百及我太宗之朝勤儉化
人人用富庻加以徳教致于升平故一歳
斷刑不滿三十雖則明聖慎刑賢良恤獄
之所致也然亦由天下之人生厚徳正而
寡過也當桀紂之時暴征讎歛萬姓窮苦
有怨無恥姧究並興故是時也比屋可戮
及秦之時厚賦以竭人財逺役以殫人力
[048-3b]
力殫財竭盡為寇賊群盜滿山赭衣塞路
故每歳斷罪數至十萬雖則暴君滛刑姦
吏弄法之所致也然亦由天下之人貧困
思邪而多罪也由是觀之刑之繁省繫於
罪之衆寡也教之廢興繫扵人之貧富也
聖王不患刑之繁而患罪之衆不患教之
廢而患人之貧故人苟富則教斯興矣罪
苟寡則刑斯省矣是以財産不均貧富相
併雖堯舜為主不能息忿爭而省刑獄也
[048-4a]
衣食不充凍餒並至雖臯陶為士不能止
姦宄而去盜賊也若失之扵本求之於末
雖聖賢並生臣竊以為難矣至若察小大
之獄審輕重之刑定加减於科條得情偽
扵察色此有司平刑之要也非王者恤刑
之徳也至若盡欽恤之道竭哀矜之誠使
生者不怨死者不恨此王者恤刑之法也
非聖人措刑之道也必欲端影於表澄流
於源則在乎富其人崇其教開其亷恥之
[048-4b]
路塞其冤濫之門使人内樂其生外畏其
罪則必過犯自省刑罰自措斯所謂致群
心於有恥立大制於不嚴古者有畫衣冠
異章服而人不犯者由此道素行也
  五十六論刑法之弊 升法科選法
  吏
問今之法貞觀之法今之官貞觀之官昔
何為而大和今何為而未理事同効異其
故何哉將刑法不便扵時耶而官吏不得
[048-5a]
其人耶
臣伏以今之刑法太宗之刑法也今之天
下太宗之天下也何乃用於昔而俗以寧
壹行扵今而人未休和臣以為非刑法不
便於時是官吏不循其法也此由朝廷輕
法學賤法吏故應其科與補其吏者率非
君子也其多小人也蓋刑法者君子行之
則誠信而簡易簡易則人安小人習之則
詐偽而滋彰滋彰則俗弊此所以刑一而
[048-5b]
用二法同而理殊者也矧又律令塵蠧於
棧閣制勑堆盈於案几官不徧覩法無定
科今則條理輕重之文盡詢于法直是使
國家生殺之柄假在於小人小人之心孰
不可忍至有黷貨賄者矣有祐親愛者矣
有陷讎怨者矣有畏權豪者矣有欺賤弱
者矣是以重輕加减隨其喜怒出入比附
由乎愛憎官不察其所由人不知其所避
若然則雖有貞觀之法苟無貞觀之吏欲
[048-6a]
其刑善無乃難乎陛下誠欲申明舊章剗
革前弊則在乎髙其科重其吏而巳臣謹
按漢制以四科辟士其三曰明習律令足
以决狐疑能按章覆問文中御史者辟而
用之伏惟陛下懸法學為上科則應之者
必俊乂也升法直為清列則授之者必賢
良也然後考其能奬其善明察守文者擢
為御史欽恤用情者遷為法官如此則仁
恕之誠亷平之氣不㪚於簡牘之間矣掊
[048-6b]
刻之心舞文之弊不生扵刀筆之下矣與
夫愚詐小吏竊而弄之者功相萬也臣又
聞管仲奪伯氏之邑没無怨言季羔刖門
者之足亡而獲宥孔明黜廖立之位死而
垂泣三子者可謂能用刑矣臣伏思之亦
何代無其人哉在乎求而用之考而奬之
而巳伏惟陛下再三察焉
  五十七使人畏愛悦服理大罪赦小
  過
[048-7a]
問政不可寛寛則人慢刑不可急急則人
殘故失於恢恢則漏網而為弊務於察察
則及泉而不祥將使寛猛適宜踈密合制
上施畏愛之道下有悅服之心刑政之中
何者為得
臣聞聖人在上使天下畏而愛之悦而服
之者由乎理大罪赦小過也書曰宥過無
大况小者乎刑故無小况大者乎故宥其
小者仁也仁以容之則天下之心愛而悦
[048-7b]
之矣刑其大者義也義以紏之則天下之
心畏而服之矣臣竊見國家用法似異於
是何則紏察之政急於朝官而寛於外官
懲戒之刑加於小吏而縱扵長吏是則權
輕而過小者或反繩之寄重而罪大者或
反捨之臣復思之恐非先王宥過刑政之
道也然則小大之喻其猶魚耶魚之在泉
者小也察之不祥魚之吞舟者大也漏之
不可刑煩猶水濁水濁則魚喁政寛猶防
[048-8a]
决防决則魚逝是以善為理者舉其綱踈
其網綱舉則所羅者大矣網踈則所漏者
小也伏惟陛下舉其綱扵長吏踈其網於
朝官捨小過以示仁理大罪而明義則畏
愛悦服之化闇然而日彰扵天下矣
  五十八去盜賊 在舉徳選能安業
  厚生
臣聞聖王之去盜賊也有二道焉始則舉
有徳選有能使教化大行姦宄者去次又
[048-8b]
安其業厚其生使亷恥大興貪暴者息故
舜舉臯陶不仁者逺晉用士㑹盜奔于秦
此舉徳選能之効也成康阜其俗禮讓興
行文景富其民盜賊衰息此安業厚生之
驗也由是觀之則俗之貪亷盜之有無繫
扵人之勞逸吏之賢否也方今禁科雖嚴
桴鼓未靜&KR3458攘者時聞扵道路穿窬者或
縱於鄉閭無乃陛下之人有多窮困凍餒
者乎無乃陛下之吏有非循良明白者乎
[048-9a]
伏惟陛下大推愛人之誠廣喻稱善之㫖
厚其生業使俗知恥格舉以賢徳使國無
幸人自然亷讓風行姦濫日息則重門罕
聞於擊柝外户庻見於不扃者矣
  五十九議赦
臣謹案書曰青災肆赦又易曰雷雨作解
君子以赦過宥罪斯則赦之不可廢也必
矣管子曰赦者奔馬之委轡也不赦者痤
疽之 石也又諺曰一歳再赦婦兒噫啞
[048-9b]
斯又赦之不可數也明矣然則赦之為用
用必有時數既失之廢亦未為得也何者
赦之為徳大矣為賊亦甚矣大凡王者踐
祚改元之初一用之則為徳也居常致理
之際數用之則為賊也故踐祚而無赦則
布新之義缺而好生之徳廢矣居常而數
赦則惠姦之路啓而召亂之門開矣由此
而觀蓋赦者可踈而不可數也可重而不
可廢也用捨之要其在兹乎
[048-10a]
  六十救學者之失 禮樂詩書
問學者教之根理之本國家設庠序以崇
儒術張禮樂而厚國風師資肅以尊嚴文
物煥其明備何則學詩書者拘於文而不
通其㫖習禮樂者滯於數而不達其情故
安上之禮未行化人之學將落今欲使工
祝知先王之道生徒究聖人之心詩書不
失於愚誣禮樂無聞於盈减積之為言行
播之為風化何為何作得至於斯
[048-10b]
臣聞化人動衆學為先焉安上尊君禮為
本焉故古之王者未有不先於學本於禮
而能建國君人經天緯地者也國家删定
六經之義裁成五禮之文是為學者之先
知生人之大惠也故命太常以典禮樂立
太學以教詩書將使乎四術並舉而行萬
人相從而化然臣觀大學生徒誦詩書之
文而不知詩書之㫖太常工祝執禮樂之
器而不識禮樂之情遺其㫖則作忠興孝
[048-11a]
之義不彰失其情則合敬同愛之誠不著
所謂去本而從末棄精而得粗至使陛下
語學有將落之憂顧禮有未行之歎者此
由官失其業師非其人故但有修習之名
而無訓導之實也伏望審官師之能否辨
教學之是非俾講詩者以六義風賦為宗
不專扵鳥獸草木之名也讀書者以五代
典謩為㫖不專於章句詁訓之文也習禮
者以上下長㓜為節不專於爼豆之數禓
[048-11b]
襲之容也學樂者以中和友孝為徳不專
於節奏之變綴兆之度也夫然則詩書無
愚誣之失禮樂無盈减之差積而行立者
乃升之於朝廷習而事成者乃用之於宗
廟是故温柔敦厚之教䟽通知逺之訓暢
於中而發於外矣莊敬威嚴之貌易直子
諒之心行扵上而流於下矣則覩之者莫
不承順聞之者莫不率從管乎人情出乎
理道欲人不化上不安其可得乎
[048-12a]
  六十一黜子書
臣聞仲尼没而微言絶七十子䘮而大義
乖大義乖則小説興微言絶則異端起於
是乎岐分派別而百氏之書作焉然則六
家之異同馬遷論之備矣九流之得失班
固叙之詳矣是非取捨較然可知今陛下
將欲抑諸子之殊途遵聖人之要道則莫
若弘四術之正義崇九經之格言故正義
著明則六家之異見不除而自退矣格言
[048-12b]
具舉則九流之偏説不禁而自隱矣夫如
是則六家九流尚為之隱退况百氏之殊
文詭製得不藏匿而銷盪乎斯所謂排小
説而扶大義斥異端而闡㣲言辨惑嚮方
化人成俗之要也伏惟陛下必行之
  六十二議禮樂
問禮樂並用其義安在禮樂共理其効何
徴禮之壞也何方以救之乎樂之崩也何
術以濟之乎
[048-13a]
臣聞序人倫安國家莫先於禮和人神移
風俗莫尚扵樂二者所以並天地叅隂陽
廢一不可也何則禮者納人於別而不能
和也樂者致人於和而不能別也必待禮
以濟樂樂以濟禮然後和而無怨別而不
爭是以先王並建而用之故理天下如指
諸掌耳志曰六經之道同歸而禮樂之用
爲急故前代有亂亡者由不能知之也有
知而危敗者由不能行之也有行而不至
[048-13b]
於理者由不能達其情也能達其情者其
唯宗周乎周之有天下也修禮達樂者七
年刑措不用者四十年負扆垂拱者三百
年龜鼎不遷者八百年斯可謂達其情臻
其極也故孔子曰吾從周然則繼周者其
唯皇家乎臣伏聞禮减則銷銷則壞樂盈
則放放則崩故先王减則進之盈則反之
濟其不及而洩其過用能正人道反天性
奮至徳之光焉國家承齊梁陳隋之弊遺
[048-14a]
風未弭故禮稍失於殺樂稍失於奢伏惟
陛下慮其减削則命司禮者大明唐禮防
其盈放則詔典樂者少抑鄭聲如此則禮
備而不偏樂和而不流矣繼周之道其在
兹乎
  六十三沿革禮樂
問禮樂之用百王共之然則歴代以來或
沿而理或革而亂或損而興或益而亡何
述作之跡同而得失之効異也方今大制
[048-14b]
雖立至理未臻豈沿襲損益未適其時宜
將文物聲明有乖於古制思欲究盛禮之
㫖審至樂之情不和者改而更張可繼者
守而勿失具陳其要當舉而行
臣聞議者曰禮莫備扵三王樂莫盛於五
帝非殷周之禮不足以理天下非堯舜之
樂不足以和神人是以緫章辟雍冠服簠
簋之制一不備於古則禮不能行矣干戚
羽旄屈伸俯仰之度一不修於古則樂不
[048-15a]
能和矣古今之論大率如此臣竊謂斯言
失其本得其末非通儒之達識也何者夫
禮樂者非天降非地出也蓋先王酌於人
情張為通理者也苟可以正人倫寧家國
是得制禮之本意也苟可以和人心厚風
俗是得作樂之本情也蓋善沿禮者沿其
意不沿其名善變樂者變其數不變其情
故得其意則五帝三王不相沿襲而同臻
於理矣失其情則王莽屑屑習古適足為
[048-15b]
亂矣故曰行禮樂之情者王行禮樂之飾
者亡蓋謂是矣且禮本於體樂本於聲文
物名數所以飾其體器度節奏所以文其
聲聖人之理也禮至則無體樂至則無聲
然則苟至於理也聲與體猶可遺况扵文
與飾乎則夲末取捨之宜可明辨矣今陛
下以上聖之姿守烈祖之制不待損益足
以致理然苟有沿革則願陛下審本末而
述作焉蓋禮者以安上理人為體以別疑
[048-16a]
防欲為用以玉帛爼豆為數以周旋禓襲
為容數與容可損益也體與用不可斯須
失也樂者以易直子諒為心以中和孝友
為德以律度鏗鏘為飾以綴兆舒疾為文
飾與文可損益之心與徳不可斯湏失也
夫然則禮得其本樂達其情雖沿襲損益
不同同歸于理矣
  六十四復樂古器古曲
問時議者或云樂者聲與器遷音隨曲變
[048-16b]
若廢今器用古器則哀滛之音息矣若捨
今曲奏古曲則正始之音興矣其説若此
以為如何
臣聞樂者本於聲聲者發於情情者繫扵
政蓋政和則情和情和則聲和而安樂之
音由是作焉政失則情失情失則聲失而
哀滛之音由是作焉斯所謂音聲之道與
政通矣伏覩時議者臣竊以為不然何者
夫器者所以發聲聲之邪正不繫扵器之
[048-17a]
今古也曲者所以名樂樂之哀樂不繫於
曲之今古也何以考之若君政驕而荒人
心動而怨則雖捨今器用古器而哀滛之
聲不㪚矣若君政善而羙人心平而和則
雖奏今曲廢古曲而安樂之音不流矣是
故和平之代雖聞桑間濮上之音人情不
滛也不傷也亂亡之代雖聞咸濩韶武之
音人情不和也不樂也故臣以為銷鄭衛
之聲復正始之音者在乎善其政和其情
[048-17b]
不在乎改其器易其曲也故曰樂者不可
以偽唯明聖者能審而述作焉臣又聞若
君政和而平人心安而樂則雖援簣桴擊
野壤聞之者必融融洩洩矣若君政驕而
荒人心困而怨則雖撞大鐘伐鳴鼓聞之
者適足慘慘戚戚矣故臣以爲諧神人和
風俗者在乎善其政懽其心不在乎變其
音極其聲也
  六十五議祭祀
[048-18a]
問聖王立郊廟重祭祀者將以展誠敬而
事鬼神乎將欲禆教化而利生人乎
又問近者敬失於鬼祭祀以滛禳禱者有
僭濫謟媚之風蒸嘗者失䟽數豐儉之節
今欲使俗無滛祀家不黷神物省費而厚
生人守義而不惑何為何作可以救之
臣聞祭祀之義大率有三禋于天地所以
示人報本也祠于聖賢所以訓人崇徳也
享于祖考所以教人追孝也三者行於天
[048-18b]
下則萬人順百神和此先王所以重祭祀
者也臣又觀之豈直若是而巳哉蓋先王
因事神而設教因崇祀以利人俾乎人竭
其誠物盡其羙羙致於鬼則利歸扵人焉
故阜其牲牷則牛羊不得不蕃矣豐其黍
稷則倉廩不得不實矣羙其祭服則布帛
不得不精矣不畜者無牲不田者無盛則
游惰者不得不懲矣勤本者不得不勉矣
四者行於天下雖曰事鬼神其實厚生業
[048-19a]
也故曰禮行於祭祀則百貨可極焉斯之
謂矣然則物力有餘則奢滛之弊起祀事
不節則謟黷之萌生先王又防其然也是
以宗廟有數豐約有度䟽數有時非其度
者則鬼不享而禮不容非其類者則神不
歆而刑不捨二者行扵天下則人與神不
相黷矣不相傷矣近代以來稍違祀典或
禮物失於奢儉或巫史假於滛昏追逺者
昧從生之文徼福者有媚神之祭雖未甚
[048-19b]
弊亦宜禁之伏惟陛下崇設人防申明國
典蒸嘗不經者示之以禮禳禱非鬼者紏
之以刑所謂存其正抑其邪則人不惑矣
著其誠謹其物則人厚生矣斯以齊風俗
和人神之大端也惟陛下詳之
  六十六禁厚葬
臣伏以國朝參古今之儀制䘮葬之紀尊
卑豐約煥然有章今則鬱而不行於天下
者久矣至使送終之禮大失其中貴賤昧
[048-20a]
從死之文奢儉乖稱家之義况多藏必辱
扵死者厚費有害於生人習不知非&KR1051
成俗此乃敗禮法傷財力之一端也陛下
誠欲革其弊抑其滛則宜乎振舉國章申
明䘮紀奢侈非宜者齊之以禮凌僭不度
者董之以威故威行於下則壞法犯貴之
風移矣禮適其中則破產傷生之俗革矣
移風革俗其在兹乎
  六十七議釋教 僧尼
[048-20b]
問漢魏以降像教寖興或曰足以耗蠧國
風又云足以輔助王化今欲禁之勿用恐
乖誘善崇福之方若許之大行慮成異教
殊俗之弊禆化之功誠著傷生之費亦深
利病相形從其逺者
臣聞上古之化也大道惟一中古之教也
精義無二蓋上率下以一徳則下應上無
二心故儒墨六家不行扵五帝道釋二教
不及於三王迨乎徳既下衰道又上失源
[048-21a]
離派別樸㪚器分於是乎儒道釋之教鼎
立於天下矣降及近代釋氏尤甚焉臣伏
觀其教大抵以禪定為根以慈忍為本以
報應為枝以齋戒為葉夫然亦可以誘掖
人心輔助王化然臣以為不可者有以也
臣聞天子者奉天之教令兆人者奉天子
之教令令一則理二則亂若參以外教二
三孰甚焉况國家以武定禍亂以文理華
夏執此二柄足以經緯其人矣而又區區
[048-21b]
西方之教與天子抗衡臣恐乖古先惟一
無二之化也然則根本枝葉王教備焉何
必使人去此取彼若欲以禪定復人性則
先生有恭黙無為之道在若欲以慈忍厚
人徳則先王有忠恕惻隱之訓在若欲以
報應禁人僻則先王有懲惡勸善之刑在
若欲以齋戒抑人滛則先王有防欲閑邪
之禮在雖臻其極則同歸或能助於王化
然於異名則殊俗足以貳乎人心故臣以
[048-22a]
爲不可者以此也況僧徒月益佛寺日崇
勞人力扵土木之功耗人利於金寳之飾
移君親於師資之際曠夫婦扵戒律之間
古人云一夫不田有受其餒者一婦不織
有受其寒者今天下僧尼不可勝數皆待
農而食待蠶而衣臣竊思之晉宋齊梁以
來天下凋弊未必不由此矣伏惟陛下察

  六十八議文章 碑碣詞賦
[048-22b]
問國家化天下以文明奬多士以文學二
百餘載文章煥焉然則述作之間久而生
弊書事者罕聞扵直筆襃羙者多覩其虚
辭今欲去偽抑滛芟蕪剗穢黜華於枝葉
反實扵根源引而救之其道安在
臣謹按易曰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記曰
文王以文理則文之用大矣哉自三代以
還斯文不振故天以將䘮之弊授我國家
國家以文徳應天以文教牧人以文行選
[048-23a]
賢以文學取士二百餘載煥乎文章故士
無賢不肖率注意於文矣然臣聞大成不
能無小弊大羙不能無小疵是以凡今秉
筆之徒率爾而言者有矣斐然成章者有
矣故歌詠詩賦碑碣讚詠之製往往有虚
羙者矣有媿辭者矣若行於時則誣善惡
而惑當代若傳於後則混真偽而疑將來
臣伏思之恐非先王文理化成之教也且
古之為文者上以紐王教繫國風下以存
[048-23b]
烱戒通諷諭故懲勸善惡之柄執於文士
褒貶之際焉補察得失之端操於詩人羙
刺之間焉今褒貶之文無覈實則懲勸之
道缺矣羙刺之詩不稽政則補察之義廢
矣雖彫章鏤句將焉用之臣又聞稂莠秕
稗生於糓反害穀者也滛辭麗藻生於文
反傷文者也故農者耘稂莠簸秕稗所以
養穀也王者删滛辭削麗藻所以養文也
伏惟陛下詔主文之司諭養文之㫖俾辭
[048-24a]
賦合烱戒諷諭者雖質雖野採而奬之碑
誄有虚羙愧辭者雖華雖麗禁而絶之若
然則為文者必當尚質抑滛著誠去偽小
疵小弊蕩然無遺矣則何慮乎皇家之文
章不與三代同風者歟
  六十九採詩 以補察時政
問聖人之致理也在乎酌人言察人情而
後行為政順為教者也然則一人之耳安
得徧聞天下之言乎一人之心安得盡知
[048-24b]
天下之情乎今欲立採詩之官開諷刺之
道察其得失之政通其上下之情子大夫
以為如何
臣聞聖王酌人之言補巳之過所以立理
本導化源也將在乎選觀風之使建採詩
之官俾乎歌詠之聲諷刺之興日採於下
歳獻於上者也所謂言之者無罪聞之者
足以自誡大凡人之感於事則必動於情
然後興於嗟嘆發扵吟詠而形扵歌詩矣
[048-25a]
故聞蓼蕭之詩則知澤及四海也聞華黍
之詠則知時和歳豐也聞北風之言則知
威虐及人也聞碩鼠之刺則知重斂扵下
也聞廣袖髙髻之謡則知風俗之奢蕩也
聞誰其穫者婦與姑之之言則知征役之
廢業也故國風之盛衰由斯而見也王政
之得失由斯而聞也人情之哀樂由斯而
知也然後君臣親覽而斟酌焉政之廢者
修之闕者補之人之憂者樂之勞者逸之
[048-25b]
所謂善防川者决之使導善理人者宣之
使言故政有毫髮之善下必知也教有錙
銖之失上必聞也則上之誠明何憂乎不
下達下之利病何患乎不上知上下交和
内外胥悅若此而不臻至理不致昇平自
開闢以來未之聞也老子曰不出户知天
下斯之謂歟
  七十納諫 上封章廣視聽
問國家立諫諍之官開啓沃之路久矣而
[048-26a]
謇諤者未盡其節謀猷者未竭其誠思欲
取天下之耳目裨我視聽盡天下之心智
為我思謀政之壅蔽者决扵中令之絶滅
者通于外上無違徳下無隱情何為何方
得至於此
又問先王立訓唯諫是從然則歴代君臣
有賢有否至若獻替之際是非之間若君
過臣規固宜有言必納如上得下失豈可
從諫如流以是訓人其義安在
[048-26b]
臣聞天子之耳不能自聦合天下之耳聽
之而後聦也天子之目不能自明合天下
之目視之而後明也天子之心不能自聖
合天下之心思之而後聖也若天子唯以
兩耳聽之兩目視之一心思之則十步之
内不能聞也百步之外不能見也殿庭之
外不能知也而况四海之大萬樞之繁者
乎聖王知其然故立諫諍諷議之官開獻
替啓沃之道俾乎補察遺闕輔助聦明猶
[048-27a]
懼其未也於是設敢諫之鼓建進善之旌
立誹謗之木工商得以流議士庻得以傳
言然後過日聞而徳日新矣是以古之聖
王由此塗出焉臣又聞不棄死馬之骨然
後良驥可得也不棄狂夫之言然後嘉謀
可聞也苟臣管見之中有可取者陛下取
而行之苟臣蒭言之中有可採者陛下採
而用之則聞之者必曰如某之言如某之
見猶且不棄況愈於某之徒歟則天下謀
[048-27b]
猷之士得不比肩而至乎天下謇諤之臣
得不繼踵而來乎故覽其謀猷則天下之
利病如懸於握中矣納其謇諤則朝廷之
得失如指諸掌内矣所謂用天下之耳聽
之則無不聦也用天下之目視之則無不
明也用天下之心識思謀之則無不聖神
也聖神啓扵上聦明達於下如此則何壅
蔽之有耶滅絶之有耶臣又嘗觀歴代人
君有愚有賢舉事非盡失也人臣者有能
[048-28a]
有否出言非盡得也然則先王勤勤懇懇
勸從諫誡自用者又何哉豈不以自古以
來君雖有得未有愎諫而理者也况其有
失乎臣雖有失未有從諫而亂者况其有
得乎勤懇勸誡之義在扵此矣伏惟陛下
鑒之
  七十一去謟侫 從讜直
問天地無私賢愚間生焉理亂有時邪正
迭用焉然則理代豈無愚邪者耶將有而
[048-28b]
不任耶亂代豈無賢正者耶將有而不用
耶思决所疑可徴其驗
又問歴代之君無不知用賢則理用愚則
亂從諫興從侫亡也而取捨之際紛然自
迷故誅放者多非小人寵用者鮮有君子
至使衰亡危亂歴代相望豈臣之邪正惑
其心乎將巳之愛惡昏其鑒乎昏惑之由
必有其故
臣聞昏明不並興邪正不兩廢盖賢者進
[048-29a]
則愚者退矣曲者用則直者隱矣亦由晝
夜相代寒暑相推必然之理也然則盛明
之代非無小人小人之道消不能見而為
亂也昏衰之代非無君子君子之道消不
出而為理也故殷紂之末三仁在朝虞舜
之初四凶在位雖仁在朝不能用之所以
䘮天下速扵旋踵也雖㓙在位卒能去之
所以理天下易如覆掌也用捨興亡之驗
唯明主能察之然則歴代之主莫不知邦
[048-29b]
以賢盛以愚衰君以諫安以侫危然則猶
前車覆而後車不誡者何也盖常人之情
悦其從命遜志者惡其違巳守道者又君
子難進而易退况惡之乎小人易進而難
退况悦之乎是則常主之待君子也必敬
而踈其遇小人也必輕而狎狎則恩易下
及踈則情難上通是以面從者日親動則
假虎威而自負也骨骾者日踈言則犯龍
鱗而必死也故政令日以壞邦家日以傾
[048-30a]
斯所以變盛為衰轉安為危者矣是以明
王知君子之守道也雖違於巳引而進之
知小人之徇惑也雖從扵命推而逺之知
讜言之為良藥也雖逆于耳恕而容之知
侫言之為羙疹也雖遜于心忍而絶之故
政令日以和邦家日以理斯所以變衰為
盛轉危為安者矣盛衰安危之効唯明主
能鑒之
  七十二使臣盡忠人愛上 在乎明
[048-30b]
  報施之道
夫欲使臣節盡忠人心愛上則在乎明報
施之道也傳曰羙惡周必復又曰其事好
還然則復與還皆報施之謂也夫日月不
復則晝夜不生隂陽不復則寒暑不行善
惡不復則君臣不成昔者五帝接其臣以
道故臣致其臣以徳也三王使其臣以禮
故其臣事君以忠也秦漢以降任其臣以
利故其臣奉君以賈道賈道者利則進不
[048-31a]
利則退故君昏寡救惡之士國危鮮致命
之臣是以其君獨安獨危其臣亦獨憂獨
樂君臣之道既阻於上則兆庻之心不得
不離于下也故曰君親臣如股肱則臣親
君如元首君待臣如犬馬則臣待君如路
人君愛人如赤子則人愛君如父母君視
人如土芥則人視君如寇讎孔子云審吾
之所以適人知人之所以來我也則盡忠
愛上之來在扵此不在於彼矣
[048-31b]
  七十三養老 在使之夀富貴
臣聞昔者西伯善養老而天下歸心善養
者非家至戸見衣而食之盖能為其立田
里之制以安其業導樹畜之産以厚其生
使生有所養老有所終死有所送也近代
之主以為老者非帛不暖非肉不飽而特
頒其布帛肉粟之賜則爲養老之道盡於
是矣臣以為此小惠也非大徳也何則賜
之以布帛仁則仁矣不若勸其桑麻之業
[048-32a]
使天下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賜之以肉粟
惠則惠矣不若教其雞豚之畜使天下七
十者可以肉食矣然後牧以仁賢慎其刑
罸雖不與之年而老者得以夀矣不奪其
力不擾其時雖不與之財而老者得以富
矣使㓜者事長少者敬老雖不與之爵而
老者得以貴矣此三代盛王所以不遺年
而興孝者用此道也
  七十四睦親 選用
[048-32b]
臣聞聖人南面而理天下自人道始矣人
道之始始於親親故堯之教也睦九族而
平百姓文王之訓也刑寡妻而御家邦斯
可謂教之源理之本也今陛下誠欲推其
恩廣其愛使惠洽九族化流萬人則宜乎
先親後踈自近及逺者也然後置其師傅
閑之以教訓選其賢能授之以官政或出
為牧守入為公卿如此則雖無三代封建
之名而有三代翼戴之實也使棣華之詠
[048-33a]
恊于内麟趾之風著于外所謂枝葉茂而
本根可庇骨肉厚而家國俱肥則天下之
人相從而化矣故曰未有九族睦而萬人
叛者也未有九族離而萬人和者也盖先
王所以布六順而化百姓敷五教而恊萬
邦者由此道素行也
  七十五典章禁令
問子大夫才膺間出副我旁求宜當悉心
靡有所隱其或典章有違於古禁令不便
[048-33b]
於今爾無面從予將親覽
臣伏以今之典章百王之典章也安有戾
於古道者歟今之禁令列聖之禁令也安
有乖於昔時者歟但在乎奉與不奉行與
不行耳陛下之念至此誠思理之心切好
問之㫖深也此臣所以極千慮昧萬死而
獻狂直者以副天心之萬一焉
臣聞典章不能自舉待教令而舉教令不
能自行待誠信而行今百王之典具存列
[048-34a]
聖之法明備而禁未甚止令未甚行者臣
愚以為待陛下誠信以將之昔宓賤行化
徳及泉魚非嚴刑所致也推其誠而巳魯
恭為理仁及春翟非猛政所驅也委其信
而巳今以陛下上聖之姿仁惠之力行令
禁止之勢萬萬於一邑一宰也何慮教不
敷而化不洽乎臣又聞周公之理也周年
而變三年而化五年而定陛下苟能勤教
令以撫之推誠信以奉之則三年化成五
[048-34b]
年理定臣竊未以為遲矣伏惟陛下少垂
意而待焉
白氏文集卷第四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