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049 山西通志-清-覺羅石麟 (master)


[140-1a]
欽定四庫全書
 山西通志卷一百四十
  人物四十/ 文苑五/
絳州

司馬談龍門人父喜為五大夫談學天官於唐都受易
 於楊何習道論於黄子仕建元元封之間為太史令
 掌天官不治民元封元年武帝始建漢家之封而談
[140-1b]
 留滯周南不得與從事發憤且卒子遷適使巴蜀返
 見談於河雒之間談執遷手而泣曰予先周室之太
 史也自上世嘗顯功名虞夏典天官事後世中棄絶
 於予乎女復為太史則續吾祖矣今天子接千嵗之
 統封泰山而予不得從行是命也夫予死爾必為太
 史為太史毋忘吾所欲論著矣且夫立身揚名於後
 世以顯父母此孝之大也自獲麟以來四百有餘嵗
 而諸侯相兼史記放絶今漢興海内一統明主賢君
[140-2a]
 忠臣義士予為太史而不論載廢天下之文予甚懼
 焉爾其念哉遷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請悉論先人
 所次舊聞不敢闕乃卒談號太史公嘗愍學者不達
 其意而師誖爰論隂陽儒墨名法道徳六家要指焉
司馬遷談子生龍門耕牧河山之陽年十嵗誦古文二
 十而南游江淮上㑹稽探禹穴窺九疑浮沅湘北涉
 汶泗講業齊魯之都觀夫子遺風鄉射鄒嶧阮困蕃
 薛彭城過梁楚以歸仕為郎中奉使西征巴蜀以南
[140-2b]
 略卭筰昆明還報命而談卒三嵗遷復為太史令號
 太史公紬史記石室金匱之書五年而當太初元年
 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遷曰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
 百嵗而有孔子孔子至於今五百嵗有能紹而明之
 正易𫝊繼春秋本詩書禮樂之際意在斯乎意在斯
 乎小子何敢讓焉上大夫壺遂曰孔子作春秋垂空
 文以斷禮義當一王之法今夫子所論欲以何明遷
 曰余聞之先人虙戲至純厚作易八卦堯舜之盛尚
[140-3a]
 書載之禮樂作焉湯武之隆詩人歌之春秋采善貶
 惡推三代之徳褒周室非獨刺譏而已也漢興已來
 至今天子獲符瑞封禪改正朔易服色受命於穆清
 澤流罔極海外殊俗重譯款塞請來獻見者不可勝
 道臣下百官力誦聖徳猶不能宣盡其意且士賢能
 矣而不用有國者之恥也主上明聖徳不布聞有司
 之過也余掌其官廢明聖盛徳不載滅功臣賢大夫
 之業不述墮先人所言罪莫大焉余所謂述故事整
[140-3b]
 齊其世𫝊非所謂作也於是論次其文七年而遭李
 陵之禍幽於縲紲乃喟然而嘆曰是余之罪夫身虧
 不用矣退而深維曰夫詩書𨼆約者欲遂其志之思
 也卒述陶唐以來至於麟止自黄帝始又嘗從孔安
 國問古文尚書載堯典禹貢洪範微子金縢諸篇多
 古文説其自序曰惟漢繼五帝末流接三代絶業周
 道既廢秦撥去古文焚滅詩書故明堂石室金匱玉
 版圖籍散亂漢興蕭何次律令韓信申軍法張蒼為
[140-4a]
 章程叔孫通定禮儀則文學彬彬稍進詩書往往間
 出自曹參薦葢公言黄老而賈誼鼂錯明申韓公孫
 𢎞以儒顯百年之間天下遺文故事靡不畢集太史
 公仍父子相繼纂其職曰於戲余惟先人嘗掌斯事
 顯於唐虞至於周復典之故司馬氏世主天官至於
 余乎欽念哉網羅天下放失舊聞王迹所興原始察
 終見盛觀衰論考之行事略三代錄秦漢上記軒轅
 下至於兹著十二本紀既科條之矣並時異世年差
[140-4b]
 不明作十表禮樂損益律厯改易兵權山川鬼神天
 人之際承敝通變作八書二十八宿環北辰三十輻
 共一轂運行無窮輔弼股肱之臣配焉忠信行道以
 奉主上作三十世家扶義俶儻不令已失時立功名
 於天下作七十列𫝊凡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
 百字為太史公書序略以拾遺補藝成一家言協六
 經異𫝊齊百家雜語藏之名山副在京師以竢後聖
 君子而十篇缺有錄無書遷既被刑為中書令尊寵
[140-5a]
 任職故人益州刺史任安子遷書責以古賢臣之義
 遷報曰鄙没世而文采不表於後又曰草創此書惜
 其不成是以就極刑而無愠色葢其雅忘也遷卒後
 書稍出宣帝時外孫平通侯楊惲祖述其書遂宣布
 焉王莽時封遷後為史通子

裴頠字逸民河東聞喜人秀子𢎞雅有逺識博學稽古
 御史中丞周弼見而嘆曰頠若武庫五兵縱横一時
[140-5b]
 之傑也賈充即頠從母夫表頠才徳英茂詔襲爵固
 讓不許太康二年徴為太子中庶子遷散騎常侍惠
 帝初轉國子祭酒兼右軍將軍初頠兄子憬為白衣
 頠論述世勲賜爵高陽亭侯楊駿黨左軍將軍劉豫
 遇頠問太傅所在頠紿之遂委而去尋詔代豫領左
 軍將軍屯萬春門及駿誅以功當封武昌侯頠請封
 憬不聴累遷侍中奏修國學刻石寫經皇太子既講
 釋奠祀孔子飲饗射侯甚有儀序頠通博多聞兼明
[140-6a]
 醫術又上言宜改諸度量若未能悉革可先改太醫
 權衡不能用樂廣嘗與頠清言欲以理服之而頠辭
 論豐博廣笑而不言時人謂頠為言談之林藪頠請
 増崇謝淑妃位號仍啟増置後衛率吏給三千兵於
 是東宮宿衛萬人遷尚書侍中如故加光禄大夫每
 授一職未嘗不殷勤固讓頠與司空張華侍中賈模
 議廢賈氏華模不同謀遂寢頠乃旦夕勸説從母廣
 城君令戒諭賈氏親待東宮而已遷尚書左僕射侍
[140-6b]
 中如故頠雖賈氏親屬然雅望素隆四海不謂以親
 戚進也惟恐其不居位俄復使専任門下事固讓不
 聴頠上言賈模適亡復以臣代崇外戚之望彰偏私
 之舉后族何常有能自保皆知重親無脱者也然漢
 二十四帝惟孝文光武明帝不重外戚皆保其宗豈
 將獨賢實以安理故也昔穆叔不拜越禮之饗臣亦
 不敢聞殊常之詔又表云咎繇謨虞伊尹相商呂望
 翊周蕭張佐漢咸播功化光格四極暨於繼體咎單
[140-7a]
 傅説祖已樊仲亦隆中興或明揚側陋或起自庶族
 豈非尚徳之舉以臻斯美哉歴觀近世不能慕逺溺
 於近情昔疏廣戒太子以舅氏為官屬前世以為知
 禮况朝廷何取於外戚正復才均尚當先其疏者以
 明至公漢世不用馮野王即其事也表上皆優詔敦
 譬時以陳凖子匡韓蔚子嵩並侍東宮頠諫曰東宮
 之建所與游接宜用成徳童子侍從非光闡遐風之
 𢎞理也愍懐廢頠與張華苦爭不從頠深患時俗放
[140-7b]
 蕩不尊儒術何晏阮籍素有高名口談浮虚不遵禮
 法至王衍之徒聲譽大盛位髙勢重不以物務自嬰
 遂相放效風教陵替乃著崇有之論以釋其蔽王衍
 等攻難交至並莫能屈又著辯才論古今精義皆辨
 識焉初趙王倫諂事賈氏頠甚惡之倫數求官頠與
 張華復固執不許倫欲先除朝望因廢賈氏遂遇害
 年三十四二子嵩該徙帶方倫誅追復本官改葬以
 卿禮諡曰成嵩嗣爵為中書黄門侍郎荀綽稱其有
[140-8a]
 父祖風該出後從伯&KR2079為散騎常侍並為乞活賊陳
 午所害
裴綽字季舒徽少子器宇宏曠官至黄門侍郎長水校
 尉子遐善言𤣥理音辭清暢泠然若琴瑟嘗與河南
 郭象談論一坐嗟服又嘗在平東將軍周馥坐與人
 闈棋馥司馬行酒遐未即飲司馬曳遐墮地遐徐起
 還坐顔色不變復碁如故其性虚和如此東海王越
 引為主簿後為越子毗所害
[140-8b]
南宋
裴松之字世期河東聞喜人祖昧光禄大夫父珪正員
 外郎松之博覽墳籍立身簡素年二十拜殿中將軍
 義熙初為故鄣令在縣有績入為尚書祠部郎表陳
 諸欲立碑者宜悉令言上為朝議所許然後聴之庶
 可防遏無徴顯彰茂實由是普斷宋武帝領司州刺
 史為州主簿轉中從事行州事宋國初建武帝敇毛
 徳祖曰裴松之廊廟之才不宜乆居邊務今召為太
[140-9a]
 子洗馬與殷景仁同可令知之時議立五廟樂松之
 言妃臧氏廟宜與四廟同除零陵内史徴為國子博
 士元嘉三年兼散騎常侍使湘州甚得奉使之義論
 者美之轉中書侍郎上使注陳壽三國志松之鳩集
 𫝊記廣増異聞既成奏之上覽之曰裴世期為不朽
 矣出為永嘉太守勤恤百姓吏人便之後為南琅邪
 太守致仕拜中散大夫尋為國子博士進太中大夫
 使續成何承天國史未及撰述卒著文論及晉記並
[140-9b]
 行於世
裴駰松之子南中郎參軍注司馬遷史記行於世
南齊
裴昭明駰子少𫝊儒史之業宋泰始中為太學博士時
 議太子婚納徴用玉璧虎皮昭明曰禮納徴儷皮鄭
 注云皮為庭實鹿皮也晉太子納妃注以虎皮二太
 元中公主納徴虎豹皮各一此豈謂婚禮不祥王公
 之羞故取虎豹文蔚以尊其事虎豹雖文而徴禮所
[140-10a]
  不言熊羆雖古而婚禮所不及珪璋雖美或為用各
  異今宜凖經誥凡諸僻謬一皆詳正於是參議加珪
  璋豹熊羆皮各二元徽中出為長沙郡丞罷任刺史
  王藴之曰卿清貧必無還資湘中人士有須一禮之
  命者我不愛也昭明曰下官忝為郡佐不能光益上
  府豈以鴻都之事仰累清風歴祠部通直郎齊永明
  三年使魏武帝曰使還當以一郡相賞還為始安内
  史郡人龔元宜以玉印玉板惑衆前後太守敬之昭
[140-10b]
 明付獄案罪及還甚貧罄武帝曰裴昭明罷郡無宅
 不知古人誰可比遷射聲校尉九年復北使建武初
 為安北長史廣陵太守代還昭明歴郡皆清勤常曰
 人生何事聚畜一身外亦復何須子孫若不才我聚
 彼散若能自立不如一經故終身不事産業中興二
 年卒

裴子野字幾原昭明之子生而失母九嵗祖母殷氏亡
[140-11a]
 泣血哀慟家人異之少好學善屬文仕齊江夏王行
 參軍父寢疾禱請備至涕泗霑濡父夜夢見其容且
 召視如夢俄而疾間以為孝感命著孝感𫝊固辭及
 居父喪墓草為枯白兔白鳩馴擾其側梁天監初尚
 書僕射范雲將表之㑹雲卒不果子野於樂安任昉
 為從中表獨不至門乆之始兼廷尉正同僚代署名
 奏不允從坐免或勸言之笑曰雖慙栁季之道豈因
 訟以受服終無恨意中書郎范縝未相遇遷國子博
[140-11b]
 士上表讓之有司以資歴非次不為通後為諸暨令
 不行鞭罰爭者示之以禮合境遂無訟子野常欲繼
 成曽祖松之宋史業更撰為宋略二十卷叙事評論
 多善沈約歎曰吾弗逮也蘭陵蕭琛亦美其評論曰
 可與過秦王命分路揚鑣矣吏部尚書徐勉言之武
 帝以為著作郎掌修國史及起居注尋兼中書通事
 舍人除通直員外著作舍人如故敕又掌中書詔誥
 時白題及滑國由岷山道入貢莫知所出子野曰漢
[140-12a]
 潁隂侯斬胡白題將一人服䖍注云白題胡名也又
 漢定逺侯撃虜入滑此其後乎時人服其博識敕使
 撰方國使圖凡二十國子野與沛國劉顯南陽劉
 之遴陳郡殷芝陳留阮孝緒呉郡顧協京兆韋稜皆
 博學深相賞好顯尤推重之長平侯蕭勱范陽張纘
 每討論墳籍咸折𠂻焉居繼母曹氏喪過禮復為員
 外郎普通七年敕撰移魏文受詔立成上召尚書僕
 射徐勉太子詹事周捨鴻臚卿劉之遴中書侍郎朱
[140-12b]
 异集壽光殿觀之時並歎服上曰其形雖弱其文甚
 壯俄又敕為書喻魏相元乂夜受旨及五鼓催令速
 上徐起操筆昧爽便就上深嘉焉自是諸符檄皆令
 具草子野為文典而速不尚靡麗制多法古或問其
 為文速者答云人皆成於手我獨成於心遷中書侍
 郎鴻臚卿領步兵校尉在禁省十餘年默静自守未
 嘗請謁所得俸悉給外家中表借官地二畆起茅屋
 數間妻子恒苦饑寒以教誨為本子姪若奉嚴君劉
[140-13a]
 顯常推高之深信釋教終身飯麥食蔬中大通二年
 卒遺命務存儉約上為之流涕贈散騎常侍即日舉
 哀賜諡貞子異數也子野少集註喪服續裴氏家𫝊
 各二卷抄合後漢事四十餘卷又敕撰衆僧𫝊二十
 卷百官九品二卷附益諡法一卷方國使圖一卷文
 集二十卷並行於世又欲𫝊齊梁春秋事未就卒及
 𦵏相東王為墓誌銘陳於藏内邵陵王又立墓誌堙
 於羨道羨道列誌自此始子騫通直郎
[140-13b]
元魏
王虬殷之後宋昇明二年始北事魏家河汾太和中嘗
 累薦王肅出為並州刺史文中子晉陽穆公之述曰
 政大論八篇其言帝王之道著矣子彦為同州刺史
 文中子同州府君之述曰政小論八篇其言王霸之
 業盡矣又曰内難而能正其志同州府君以之彦子
 一為濟州刺史文中子安康獻公之述曰皇極讜議
 九篇其言三才之去就深矣又曰禮樂之作獻公之
[140-14a]
 志也
裴敬憲字孝虞宣子少有志行學博才清撫訓諸弟専
 以讀書為業澹於榮利風氣俊逺郡徵功曹不就諸
 府辟命先進其弟司州牧高陽王雍舉秀才射䇿高
 第除太學博士性和雅未嘗失色於人工𨽻草解音
 律五言獨擅一時名聲甚重後進咸宗慕之中山王
 將之部朝賢送於河梁賦詩言别以敬憲為最少有
 氣病年三十三卒人甚悼之敬憲世為徳鄉里孝昌
[140-14b]
 中蜀賊陳雙熾所過殘暴至敬憲宅輒約束不得焚
 燒其為物所伏如此永興三年贈中書侍郎諡曰文
裴莊伯字孝夏宣次子博識多聞文才與敬憲相亞器
 度閒雅喜愠不形於色善以約言辨物司空任城王
 澄辟行參軍甚加知賞年二十一上神龜頌時人異
 之臨淮王彧北討引為記室參軍委以章奏及聞敬
 憲寢疾求假不許遂徑自還亦矜而不問扶侍兄病
 晝夜不離形容憔悴因葬敬憲遇病卒年二十八兄
[140-15a]
 弟才學知名同年俱喪世共嗟惜之永安三年贈通
 直散騎侍郎諡曰獻兄弟並無子所著詞藻莫為集
 錄弟獻伯廷尉卿濟州刺史少以學尚風流有名京
 洛為政傷於嚴但以清白流譽遷殿中尚書卒
裴伯茂仲規嗣子少有風望學涉羣書文藻富贍釋褐
 奉朝請大將軍京兆王繼西討引為鎧曹參軍行臺
 長孫承業南征降蜀陳雙熾為郎中承業還留知行
 臺事以平薛鳯賢等封平陽伯再遷散騎常侍典起
[140-15b]
 居注太昌初為中書侍郎永熙中為廣平王贊文學
 後加中軍大將軍伯茂好飲酒頗疏傲曽為豁情賦
 天平初還鄴又為遷都賦二年内宴殿中尚書章成
 王景哲啟伯茂以棃擊案禁庭内令人挈衣後竟無
 坐卒年三十九殯於家園友人常景李渾王元景盧
 元明魏季景李騫等十許人於墓傍置酒設祭飲酹
 涕泣各賦詩一篇李騫寄以示魏収収時在晉陽作
 論叙伯茂其十字云臨風想元度對酒思公榮時人
[140-16a]
 以為得事實贈散騎常侍衛將軍度支尚書雍州刺
 史重贈吏部尚書諡曰文伯茂撰晉書竟未能成嗣
 子孝才武平末位中書舍人
北齊
裴讓之字士禮佗子少好學有文情年十六喪父殆不
 勝哀魏天平中舉秀才對䇿高第累遷屯田主客郎
 中省中語曰能賦詩裴讓之為太原公開府記室與
 楊愔善每清談竟日愔曰此人風流警拔裴文季為
[140-16b]
 不亡矣梁使至常令攝主客郎弟諏之奔闗右兄弟
 皆拘繋齊神武問之答曰昔呉蜀二國諸葛兄弟各
 得盡心况讓之老母在此君臣分定失忠與孝愚夫
 不為伏願明公以誠信待物若以不信處物物亦安
 能自信以此定霸猶却行而求道耳神武善其言兄
 弟俱釋歴文襄大將軍主簿兼中書舍人後兼散騎
 常侍聘梁文襄嘗入朝讓之導引儀容藴藉文襄目
 之曰士禮佳舍人也遷長兼中書侍郎領舍人齊受
[140-17a]
 禪流涕歔欷以參掌儀注封寧都縣男除清河太守
 至郡未幾姦吏斂迹盜賊清靖清河豪吏田轉貴孫
 舍興奸猾多侵削因事脇人取財讓之以其亂法殺
 之侍中高徳政舊與讓之不協密譖於上楊愔請救
 文宣大怒曰欲得與裴讓之同冢耶竟賜死嗣子樊
 生矩
裴諏之字士正佗次子少好儒學釋褐太學博士嘗從
 常景借書百卷十許日便返景疑其不能讀每卷䇿
[140-17b]
 問應對無遺景歎曰應奉五行俱下禰衡一覽便記
 今復見之於裴生矣楊愔闔門改塟託諏之頓作十
 餘墓誌文皆可觀讓之諏之及皇甫和和弟亮並知
 名洛下語曰諏勝於讓和不如亮司空高乾請為户
 曹參軍不受署大司馬沛王辟記室西魏領軍獨孤
 信入金墉號曰洛陽遺彦後居南山洛州刺史王元
 軌召為中從事西師忽至遂隨入闗為大行臺倉曹
 郎中卒贈徐州刺史
[140-18a]
裴讞之字士平佗第三子七嵗勤學早知名累遷司徒
 主簿楊愔每歎曰河東士族京官不少唯此家兄弟
 全無鄉音讞之不妄交游唯與隴西辛術趙郡李繪
 頓丘李構清河崔瞻為忘年友昭帝末轉儀曹郎儀
 注喪禮皆能裁正為許昌太守客旅過郡出私財供
 給民無所預吏人懐之仕周卒伊川太守
裴謀之字士令佗第四子少有風格邢邵毎云我裴四
 武成為開府辟參軍掌書記
[140-18b]
北周
裴漢字仲霄聞喜人寛弟操尚𢎞雅聰敏好學嘗見人
 作百字詩一覽便誦魏孝武初解褐員外散騎侍郎
 大統五年除大丞相府士曹行參軍轉墨曹漢善尺
 牘尤便簿領理識明贍斷割如流相府語曰日下燦
 爛有裴漢武成中為司車路下大夫㕘議格令有條
 理天和五年加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晉公䕶擅權
 漢直道自守八年不徙雅好賔游每良時美景必招
[140-19a]
 引時彦宴賞留連間以篇什自寛没後遂斷絶游從
 不聴琴瑟嵗時哀慟而已撫養兄弟子情甚篤至借
 人異書必躬自錄本疾疢未嘗釋卷卒贈晉州刺史
 子鏡人少聰敏涉獵經史為大將軍譚公㑹記室參
 軍累遷春官府都上士仕隋位兵曹郎漢弟尼字景
 尼性𢎞雅有器局位御正下大夫卒贈隨州刺史子
 之𨼆趙王招府記室㕘軍之隠弟師人好學有識度
 起家秦王䞇府記室參軍仍兼侍讀
[140-19b]

王隆字伯高一子𫝊髙祖元則業教授門人千餘隋開
 皇初以國子博士待詔雲龍門帝嘗從容問之隆對
 深切上默然曰先生朕之陸賈也何以教朕隆承詔
 著興衰要論七篇每奏上稱善文中子銅川府君之
 述曰興衰要論七篇其言六代之得失明矣隆出為
 昌樂令遷猗氏銅川所治著稱秩滿退歸遂不仕卒
 薛道衡嘗與楊素論王通曰鄉人也是其家𫝊七世
[140-20a]
 矣皆有經濟之道而位不逢故河汾王氏儒林推之
裴政字徳表河東聞喜人高祖壽孫從宋武帝徙壽陽
 歴前軍長史廬江太守祖邃梁侍中左衛將軍豫州
 大都督父之禮廷尉卿政幼明敏博聞强記達於時
 政年十五辟邵陵王府法曹㕘軍事轉起部郎枝江
 令湘東王召為宣惠府記室尋除通直散騎侍郎加
 壯武將軍帥師隨王琳討侯景擒賊帥宋子仙旋為
 先鋒入建鄴以軍功連最封夷陵侯徴授給事黄門
[140-20b]
 侍郎復副王琳拒蕭紀破之於硤口加平越中郎將
 鎮南府長史周師圍荆州琳自桂州來赴難政請從
 間道先報至百里洲為周人所獲蕭詧説之鏁送至
 城下使謂元帝曰王僧辯已自為帝王琳不復能來
 政許之既而告城中曰援兵大至各思自勉吾被擒
 當碎身報國監者擊其口終不易辭詧命趣行戮蔡
 大業諫曰此民望也若殺之則荆州不可下矣因得
 釋㑹江陵陷送闗中周文帝聞其忠授員外散騎侍
[140-21a]
 郎引事相府命與盧辯依周禮建六官尋授刑部下
 大夫轉少司憲政明習故事又參定周律簿案盈几
 剖決如流用法寛平囚犯極刑者許妻子入獄就之
 皆曰死無所恨又善鍾律嘗與長孫紹逺論樂宣帝
 時免隋高祖攝政召復官開皇元年轉率更令加上
 儀同三司詔與蘓威等修定律令政採魏晉刑典下
 至齊梁㳂革輕重取其折𠂻同撰著者十餘人皆取
 決於政進散騎常侍轉左庶子多所匡正東宮大事
[140-21b]
 皆委之通事舍人趙元愷作武職辭見帳未成劉榮
 語元愷云但爾口奏不須造帳後榮諱無此語付政
 推問附榮者言政欲陷榮太子召政責之政奏曰凡
 推事有兩一察情一據證審其曲直以定是非臣察
 劉榮位髙任重縱令實語元愷葢是纖介之愆計理
 而論不須隠諱又察元愷受制於榮豈敢以無端之
 言妄相㸃累二人之情理正相似元愷引左衛率崔
 蒨等為證蒨等欵狀悉與元愷符同察情既敵須以
[140-22a]
 證定臣謂榮語元愷事必非虚太子稱政平直政好
 面折人短而退無後言時雲定興數入侍政數切諫
 又謂定興曰公所為不合禮度又元妃暴薨道路藉
 藉非令名也願公自引退不然將及禍太子益疎政
 出為襄州總管妻子不之官秩奉散給僚吏民犯罪
 者悉知之或竟嵗不發至再三犯乃因都㑹時親案
 其罪五人處死流徙者甚衆合境惶懼令行禁止稱
 為神明爾後殆無爭訟卒官年八十九著承聖降錄
[140-22b]
 十卷後高祖追憶曰向遣裴政劉行本在匡弼承華
 應不令至此子南金膳部郎
缺/名文中子兄也嘗讀説苑文中子見之曰美哉兄之
 志也於以進物不亦可乎起家為御史將行謂文中
 子曰何以贈我文中子曰清而無介直而無執曰何
 以加乎文中子曰太和為之表至心為之内守之以
 恭行之以道退而謂董常曰大厦將顛非一木所支
 也常為芮城令重隂陽王氏家書稱芮城府君
[140-23a]
宇文儉文中子父友也或問儉文中子曰君子儒也疏
 通知逺其書之所深乎銅川府君重之豈徒然哉
王伯華龍門人文中子之族父也邃於易
程元絳人文中子在絳元因薛収而來與之言六經元
 退謂収曰夫子載造彜倫一匡皇極微夫子吾其失
 道左見矣於是備聞六經之義元嘗偕収見文中子
 問曰二生之學文奚志也對曰尼父之經夫子之續
 不敢怠也文中子曰允矣君子展也大成居而安動
[140-23b]
 而變可以佐王矣文中子嘗謂聞過而有喜色程元
 能之謂李靖智勝仁程元仁勝智而又嘗許程元王
 孝逸之文王凝曰夫子得程仇董薛而六經益明對
 問之作四生之力也
霍汲晉人隠於漁雅精樂律文中子嘗曰吾正樂於霍
 生見持竿者幾焉吾將退而求諸野矣
王凝字叔恬文中子弟從受元經文中子曰賢哉凝也
 權則未而可與立矣又嘗謂魏徴曰汝與凝皆天之
[140-24a]
 直人也徴也遂凝也挺若並行於時有用捨焉謂李
 靖曰凝也若容於時則王法不撓矣文中子卒事寡
 嫂以恭順著居家不肉食曰無求飽一布被二十年
 不易曰無為費天下也貞觀中起家監察御史時杜
 淹為御史大夫凝疏劾侯君集太宗以君集有功而
 長孫無忌善君集乃與淹不協而貶凝為胡蘇令又
 為太原令凝臨官計日受俸鄉人有誣其税者一嵗
 再輸平居栗如子弟非公服不見閨門肅若朝廷年
[140-24b]
 踰七十手不輟經慨然曰日月逝矣不可使文中子
 之教不達於兹也召三子而教之略例焉
裴晞聞喜人文中子舅也受詩於文中子嘗問穆公之
 事文中子曰舅氏不聞鳯凰乎覽徳輝而下何必懐
 彼也

王勃字子安絳州龍門人通孫六嵗善文辭九嵗得顔
 師古注漢書讀之作指瑕以摘其失麟徳初劉祥道
[140-25a]
 巡行闗内表於朝對䇿高第年未及冠授朝散郎數
 獻頌闕下沛王召署府修撰論次平臺祕略書成王
 愛重之時諸王鬭雞勃戲為文檄英王雞上曰是且
 交構斥出府勃既廢客劍南嘗登葛憒山曠望慨然
 思諸葛亮之功賦詩見情聞虢州多藥草求補參軍
 坐官奴曹達事除名父福畤由雍州司功參軍左遷
 交阯令勃往省度海溺水痵而卒年二十九嵗初道
 出鍾陵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閣宿命其壻作序
[140-25b]
 以夸客因出紙筆徧請客莫敢當至勃不辭都督怒
 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輒報一再報語益竒乃矍然曰
 天才也請遂成文極歡罷勃屬文初不精思先磨墨
 數升則酣飲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筆成篇不易一字
 時人謂勃為腹藁尤喜著書與楊炯盧照鄰駱賔王
 皆以文章齊名號四傑嘗起漢魏至晉作書百二十
 篇以續古尚書後亡其序有錄無書者十篇勃補完
 缺逸定著二十五篇嘗謂人子不可不知醫從長安
[140-26a]
 曹元游盡得其要嘗讀易夜夢若有告者曰易有太
 極子勉思之寤而作易發揮數篇至晉卦㑹病止又
 謂王者乘土王世五十數盡千年乘金王世四十九
 數九百年乘水王世二十數六百年乘木王世三十
 數八百年乘火王世二十數七百年天地之常也自
 黄帝至漢五運適周土復歸唐唐應繼周漢不可承
 周隋短祚乃斥魏晉以降非正統皆五行沴氣遂作
 唐家千嵗厯天寳中崔昌采勃舊説上五行應運厯
[140-26b]
 請承周漢廢周隋為閏於是詔以唐承漢廢介酅公
 尊周漢為二王後以商為三恪焉
魏萬嘗居王屋山後名顥上元初登第初遇李白於廣
 陵白曰爾後必著大名於天下因盡出其文命集之
 其還王屋山也白為之序稱其愛文好古焉
王含績之後長於詩文有祖風韓昌黎推重之嘗為書
 文以相交與
裴説天祐三年進士官終禮部員外郎詩一卷行世弟
[140-27a]
 諧同年進士終桂嶺攝令亦能詩
盧陵龍門人舉進士官至工部尚書讀書龍門山註春
 秋孝經每以經義決時議

王益柔字勝之曙子抗直尚氣喜論天下事䕃殿中丞
 上備邊選將䇿杜衍丁度宣撫河東益柔寓書言河
 外兵饟無法非易帥臣轉運使不可因條其可任者
 衍度使還以學行政事薦知介休縣慶厯用范仲淹
[140-27b]
 富弼韓琦忌者多攻之益柔上書論辨言尤切直尹
 洙貶慶州益柔訟之不聴范仲淹未識面以館閣薦
 除集賢校理預蘇舜欽奏邸㑹韓琦言益柔狂語何
 足深計張方平等皆近臣今西陲用兵大事何限一
 不論列而同狀攻一王益柔此其意可見矣上感悟
 但黜監復州酒乆之為開封府推官鹽鐵判官凡所
 需不應法暨有司迎合者悉論之出為兩淛京東西
 轉運使上言考課法願參以唐四善兼取行實列為
[140-28a]
 三等不行熙寧元年入判度支審官院轉對言人君
 之難莫大於辨邪正邪正之辨莫大於置相相之忠
 邪百官之賢否也若唐高宗之李義府明皇之李林
 甫徳宗之盧杞憲宗之皇甫鎛帝王之鑑也髙宗徳
 宗之昏䝉固無足論明皇憲宗之聰明乃蔽於二人
 如此以二人之庸猶足以致禍况誦六藝挾才智以
 文致其姦説者哉意葢指王安石也判吏部流内銓
 舊制選人當改京官滿十人乃引見由是士多困滯
[140-28b]
 且舉者有故輒不用益柔請才二人即引見衆論翕
 然稱之直舍人院知制誥兼直學士院董氊遇明堂
 恩中書熟狀加光禄大夫而舊階已特進益柔以聞
 上謂中書曰非翰林幾何不為羌夷所笑宰相怒其
 不申堂用他事罷其兼直遷龍圖閣直學士祕書監
 知蔡揚亳州江寧應天府卒年七十二益柔少力學
 通羣書為文日數千言尹洙見之曰贍而不流制而
 不窘語淳而厲氣壯而長未可量也獨不喜詩賦范
[140-29a]
 仲淹薦試館職乞試以䇿論特聴之司馬光嘗曰自
 吾為資治通鑑人多欲求觀讀未終一紙已欠伸思
 睡能閲之終篇者惟王勝之耳其好學類此

梁襄字公贊絳州人父定早亡養於叔父寧性穎悟日
 記千餘言大定三年擢進士第調耀州同官縣主簿
 遷邠州淳化令有善政察廉升慶陽府推官召為薛
 王府掾時世宗將幸金蓮川有司具辦襄上疏極諫
[140-29b]
 言尤詳切世宗納之遂為罷行仍諭輔臣曰梁襄諫
 朕毋幸金蓮川朕以其言可取故罷其行襄由是以
 直聲聞擢禮部主事太子司經選為監察御史坐失
 察宗室弈事罰俸一月尋轉中都路都轉運户籍判
 官未幾遷通逺軍節度副使以喪去服闋授安國軍
 節度副使同知定武軍節度事避父諱改震武軍太
 常卿張暐曹州刺史段鐸薦襄學問該博練習典故
 可任禮官轉同知順義軍節度使事歴東勝州隩州
[140-30a]
 刺史終保大軍節度使襄長于春秋左氏傳至地理
 氏族無不該貫自蚤達至晩貴膳服常淡薄議者雖
 謂太儉而人士雅欽之
孫鎮字安常絳州人高才博學嘗中省試魁承安二年
 五赴廷試賜第以陜令致仕年八十四卒有注東坡
 樂府歴代登科記行世弟寧州刺史錡字安世潘原
 令鉉字安道同牓擢第鄉人榮之號三桂孫氏
段克已字復之河東稷山人與弟成已並以才名禮部
[140-30b]
 尚書趙秉文目曰二妙大書雙飛二字名其里金末
 以進士貢北渡後與成已辟地龍門山二十年而卒
 人稱遯菴先生孫轉吏部侍郎刻二妙集於家塾呉
 澄序河東二段先生心廣而識超氣盛而才雄其詩
 葢陶杜兼而有之者也
段成已字誠之號菊軒稷山人恒子天性孝友主宜陽
 簿册皇璽書即家焉授平陽路提舉學校事尋以老
 引退國子祭酒周文懿公稱其文在班馬之間得聖
[140-31a]
 賢正學氣象雍容所著有菊軒集今失
段整由賔貢升太學其叔季良恒給其費令篤學整卒
 能成業為時聞人後以文藝擢太平縣尹
宗經稷山人領解元舉進士所著有雲巖文集
段鈞字平仲稷山人矩子以文行著聞其弟鐸師事之
 同遊場屋有聲都人稱為河東二段名其居曰雙桂
 里早卒

[140-31b]
段思誠字仲明號芹溪稷山人克己子詩文健雅大徳
 間國史院承㫖閻文公訪河東文獻與西溪並薦於
 朝授河東儒學教授謝去
段思温字叔恭號聞過稷山人克己子少孤從仲父成
 已學遂成名儒貫通經史尤邃易春秋詩文純正皇
 子安西王辟為記室參軍不赴亷静寡欲授業鄉里
 多所造就積書萬卷以遺子孫卒之日逺近赴弔市
 為之罷
[140-32a]
段思義字季方號西溪稷山人成已子受學於父國史
 院承旨閻文公與芹溪並薦於朝授平陽路儒學教
 授不就往來韓城愛其風土因徙居焉以經史授徒
 不倦

李彦英絳州人元時巨儒洪武御極博訪天下通經學
 古士使主師席門人高鐸時為僉都御史因以彦英
 名上授平陽絳州兩學訓導彦英端正有師範勤於
[140-32b]
 訓誨一時登甲乙榜者兩地為多人稱五經夫子
薛貞河津人中洪武甲子鄉試授元氏教諭官滿赴闕
 太祖詔擇儒官可備顧問者吏部以二十人上貞在
 列嘗進講尚書大禹謨意義曉暢太祖稱善尋復授
 滎陽教諭改馬湖府長官司吏目馬湖地甚僻人皆
 獠類貞結茅以居饔飱不給泊如也獠人感其化咸
 奉命不敢肆永樂初復任滎陽教諭改鄢陵九年徙
 河内未幾卒貞文清瑄父也簡澹寡欲學以仁義道
[140-33a]
 徳為本深斥異端邪怪之説後以文清貴贈大理寺
 少卿
賈正儀聞喜人文學贍富洪武間舉秀才授河南道御
 史有直聲累官河南參政清介自持謝政歸紡績為
 生太祖聞而奬之
楊峙字景瑞河津人宣徳癸夘舉人謹慤工詩薛文清
 公雅重之
楊潤河津人少從薛文清學稱髙弟景泰癸酉舉於鄉
[140-33b]
 授涇陽教諭動遵規矩訓迪為一時廣文最擢國子
 監監丞禄薄不能迎養因悉舉俸錢以奉父而自甘
 澹泊葢文行兼至云
史英字廷珍稷山人讀書得體要為諸生即以薛文清
 自期待&KR1471成化戊戌進士知棗强縣革奸弊靖盜賊
 墾荒賑饑一時復業者百二十户五百三十二口捐
 俸資藥餌完婚喪者一千五百餘人擢監察御史清
 理長淮鹽課按蘇松首劾周駙馬兄貪横寘於法入
[140-34a]
 掌河南道再按徽寧以剛直忤劉瑾調河南副使徑
 拂衣歸不赴著就正一得諸稿所言皆主敬窮理之
 學
任佐稷山人正徳丙子舉人温厚純篤署洛南教諭飭
 學敦行士習丕變陞國子學正丁艱制終北上道由
 晉陽赴都憲張瀚處呈減本縣代納文水等縣均徭
 二千餘兩復補太學㑹駕臨幸賜衣一襲尋晉南京
 户部主事監江隂倉糧督鈔淮安皆革其弊晉員外
[140-34b]
 郎中總督倉場乂晉鎮逺知府飭兵輯民武衛肅然
 尋陞貴州按察司副使值討苖人亂内外籌計居多
 晉遼東苑馬寺卿所著有四書辯異書忩翼言汾野
 詩集
李汝寛字嚴夫聞喜人嘉靖丙辰進士授清豐知縣政
 尚嚴明而行以寛大邑有繼母素以嚚著一日詣縣
 庭控其子汝寛以情法諭戒之卒感悟母子相樂如
 初擢大理評事以平反著解組歸購書數百卷築樓
[140-35a]
 藏之日坐其中吟披不釋手著有在澗集藏於家
陶梓絳州人嘉靖甲午舉人任睢州遷兩浙鹽運副去
 之日士民不忍舍卒於杭轝櫬過睢士民哭奠留二
 日始得歸梓徳性温雅平生無疾言遽色師呂涇野
 得身心之學焉
梁格字君正稷山人長史濬子性儉約嘉靖乙未進士
 授濟陽知縣濟陽故煩劇地俗健訟格至别淑慝審
 情偽懲治一二梗令者如法俗為一變其他罷無名
[140-35b]
 之税戢閹寺之横凡有闗民利害者毅然無所顧憚
 一時復業者數百户嘗奉檄勘禹城疑獄徑釋之其
 人持百金來謝亟麾去清苦之操數年如一日嘗作
 雪糧吟以見志擢南京兵科給事中行至平陽得母
 訃擗踊泣血遂遘疾踰年卒所著窺易集四書古義
 補定齋存稿藏於家
梁紀字理夫該貫經史倚廬父墓者三年領鄉薦以母
 老不仕後迫母命勉上公車夢母疾即亟返事聞賜
[140-36a]
 秩都察院都事嘗買姚村腴田若干畆斥以為民居
 民為立祠祀之著有樗櫟子等書十四種祀鄉賢
梁綱字正夫號承齋稷山人給事格子孝亷紀弟也嘉
 靖壬子解元壬戌成進士授户部主事筦天津易州
 倉督密雲餉搜括頻年乾没及羨餘三千餘金悉以
 上聞遷河南副使條上利病數十事大吏嘉之命通
 省共為遵守遷湖廣參政請歸與兄紀侍母甘㫖不
 復出綱喜臨池大小書法俱精工既歸築知止軒讀
[140-36b]
 書其中前後薦章二十餘上俱不赴所著高梁生集
 計十三種共二百一十卷弟維戊午舉人
梁維字持夫號水岩稷山人格季子聰慧博洽天性孝
 友從二兄受業典墳無所不讀尤工書法領嘉靖戊
 午鄉薦齊名伯仲時擬三鳯云所著有三桂堂集六
 子抄史編類抄若干卷藏於家
趙用光字哲臣河津人三聘子登萬厯乙未進士官至
 詹事府少詹掌翰林院事兼侍讀學士性孝友居官
[140-37a]
 清介學以致知主敬為宗典文衡拔文士丘毛伯等
 所著有蒼雪軒文集河東巡鹽李日宣為之序
王臣直原名聨科字聖隣絳州人萬厯庚子舉人授泗
 州知州丁内艱起開州治兵捕盜為濬滑一帶保障
 公暇集諸知名士談道賦詩培植不遺餘力開人士
 集其文曰澶淵雜著詩曰夜告亭草工八分書崇禎
 間書蹟𫝊入禁中上見之欣賞謂筆法渾成有北人
 氣骨詔董金吾徴書於任所賦詩書帛以進有孤葵
[140-37b]
 惟向日寸草自知春之句先是秦冦渡河分守道委
 練鄉勇為桑梓衛人倚為安子太武崇禎庚午舉人
劉有綸字代予河津人萬歴壬子舉人事父光禄至孝
 讓産兄弟始終無間言常從毘陵王翼菴究理學淵
 源讀書晉陽書院問字屨滿寄籍廣陵置講院興教
 寺當事每造廬請終嵗無私謁丙子佐邑令甃城淮
 撫朱大典擬薦修實録因官之堅辭授桐鄉知縣未
 任卒著四書自言明誠續言三忠詩文保甲議鹽法
[140-38a]
 條議麟㫖諸書
任憲字憲章稷山人苑馬卿佐子慷慨有氣節萬厯年
 以貢授郟縣訓導未受事即條上興學六款涖任後
 白秦生疑獄恥昝生兄弟䦧於牆作詩自責未幾遷
 山隂教諭修號舍二十四間集諸生講習其中再遷
 大同教授笞丁生越控受責以為惰教之戒又祀忠
 臣周尚文郭琥二人旌孝子趙榮貴一人節婦朱劉
 氏五人以為世勸乆之以慶府紀善歸里家居嘗與
[140-38b]
 夏縣馬鳯巢書言治河與大同何士魁書言治兵葢
 雖退居不忘國恤云所著求心錄禮注補遺兩齋範
 畧䝉求小補繹古繁言藝林正體禮俗明微諸書兵
 燹後多散軼不全惟龍鍾草七册藏於家
甯二翰號林垣聞喜人三翰從兄天啟間貢幼與三翰
 俱有文名稱河東二甯篤嗜詩書尤好奬掖人士立
 社董泊廟躬為評隲不少爽三中副車不樂仕進講
 文課藝髦而不倦三子二登甲科人以為善教尋卒
[140-39a]
 所著有四書易經心印等集
韓霖字雨公號寓菴絳州人長身竦肩音如洪鐘為文
 有竒氣書法在蘇米間少為傅東渤文太青兩先生
 所知黄石齋馬素修董思白諸公咸樂為推許天啟
 辛酉舉於鄉與其兄孝亷雲競爽先是年舞象時從
 兄遊雲間窺見婁東指趣後遂益嗜遊為聚書計嘗
 南至金陵東覽虎邱震澤汎舟南下武林又西南探
 匡廬觀瀑布水復由淮南北上謁孔林撫手植檜前
[140-39b]
 後購書數萬卷法書數千卷既歸築卅乘藏書樓以
 貯之日與二三弟子較勘編摩又於讀書之暇學兵
 法於徐光啟學銃法於高則聖務為當世有用之士
 顧未及一試遽以避冦罹禍死所著守圉全書救荒
 全書祖絳帖考砲臺圖説數十種兵燹之餘存者亦
 僅矣
裴邦奇號巢雲聞喜人問學綜博不事舉子業以詩名
 與汾陽孔探花天𦙍謝山人榛唱和有巢雲詩集四
[140-40a]
 卷
李僑字養高聞喜人崇禎壬午貢孝友端良澹泊寧静
 性嗜書雖髦不倦教授生徒負笈擔簦學舍不能容
 知名者百餘人兼精韻學從遊皆知聲律士林尊為
 師範年八十四無疾卒
梁珙稷山人博綜古今補弟子員載酒問字者接踵雖
 終日談論無倦容知縣姚延啟扁曰伯鸞高節年六
 十八趺坐而終
[140-40b]
姚綬字公綬號松溪稷山人少以文學補弟子員喜詩
 賦尋自引退卜居紫金山麓鑿池注水灌田自給知
 縣孫倌為構室三楹題曰高士幽居所著有金山樵
 隠若干卷
辛全字復元號天齋絳州人生而胸有赤痣稱神童方
 總角時講河圖洛書輒能驚其長老弱冠從塾師即
 有志聖賢之學每讀程朱書焚香端坐録其言行以
 為法則一時有辛夫子之稱畢守道自嚴聞其名造
[140-41a]
 廬訪焉南提學居益駐節州中召試明體適用䇿列
 諸生俾餼於庠尋奉安邑曹真予為師學益進一日
 於廣座間或言中庸無聲無臭兩無字最為元妙全
 曰不如孟子父子有親五有字更加切實聞者咸頫
 首老儒李承賜年七十餘遂願北面稱弟子闗中馮
 少墟楚中賀陽亨各以所學來質呉相國甡倪祭酒
 元璐路御史振飛等推挽恐後比膺貢入京師賀相
 國逢聖特疏聞於朝詔以知府用全亦欲舉素所論
[140-41b]
 著如衡門芹經世碩畫見諸行事未幾以内艱歸遽
 嬰病卒全早喪父哀毁如禮持七戒三年事孀母愛
 敬兼至奉伯兄備極愉和安貧樂道終其身既殁門
 人私諡曰文敬
文顯道字子行諸生遊辛全門講學明道好勸人為善
 人稱文夫子又車國幼事辛全有篤實君子之譽劉
 澤長字恒齋公府中遇寃抑婉為伸救聞辛全講學
 忻然從之著劉子俚言見三晉語錄中
[140-42a]
魯世任字媿尹垣曲人性端方事親孝從絳州辛全學
 力行不倦天啟末舉於鄉崇禎十年為鄭州知州建
 天中書院集士子講肄其中逺近樂從者千人十三
 年秋給事中范士髦薦世任及内丘故太原通判喬
 中和稱為醇儒乞召試平臺備顧問不報十五年流
 賊來犯親勒民兵禦之河干戰敗自刎死士民肖像
 祀之書院中
譚登仕絳縣人天啟間貢授同州訓導陞泰安教諭洛
[140-42b]
 南知縣服官清謹性嗜學嘗以大學配河圖洛書文
 太青稱其眼空千古所著有太極圖解四書事天象
 畧道一九論等書行世
國朝
王復初字心一號雲將絳州人父曰善有學行復初少
 聞為學大指已復私淑其鄉辛復元不為剽掠之學
 由拔貢生中順天戊子副榜授古田知縣以嚴行恕
 吏民胥奉法唯謹遷揚州府鹽政同知伸許生之屈
[140-43a]
 贖鄒吏之妻政聲藉甚致仕歸闢嚴正齋日與党氷
 壑王君棟闡明性學不一與外事嘗十舉鄉飲大賔
 里人重之
王樸絳州人州博士弟子尋謝去顓精性理諸書與曲
 沃賈荆生大寧曹陶庵共相商確其學一以誠實敦
 篤為主曹手書迂齋二字遺之故自號曰迂叟著有
 純孝篇闡幽集思齊錄燕居錄諸書
李生光字闇章絳州人幼端方不與羣兒伍年十嵗從
[140-43b]
 閻隆宇受尚書父殁窘或勸易業迄不肯曰父命也
 後聞辛復元講道河汾負笈就弟子列嘗著儒教辨
 正崇正闢邪彚編及自警詩友于篇諸書學者多𫝊
 誦之
王兆□絳州人嵗貢生剛方不樂與富貴人交非義一
 介不取年八十猶授徒不懈𨗳窽批郤多所成就著
 有四書宗朱正旨行於世
閻懐珍字月生稷山人幼嗜學取朱子小學日夜潛玩
[140-44a]
 常期見諸行事亦日舉以教人進退坐立皆有法度
 兄有疾子亡孫幼復無為主中饋者朝夕其側十餘
 年如一日中年喪偶終其身不娶同學某官都下延
 入幕中嵗奉束脩如干比某殁賣田賻之如其數雖
 瓶無儲粟泊如也年八十三嵗卒
翟鳯翥字象陸聞喜人同官教諭期古孫順治丙戌進
 士官刑部主事遷饒州知府以卓異擢屯田道再擢
 陜西按察司使遷湖廣右布政使福建左布政使左
[140-44b]
 遷福建鹽驛道卒於官鳯翥為諸生時袁督學繼咸
 深器之既通籍由曹郎洊躋藩岳所至號清惠而尤
 以培䕶士類為先務在饒州建芝山書院集諸生日
 課之在陕西修少墟馮公書院在湖廣修漢陽書院
 買田以贍諸生然雅負幹畧克肩大事其始涖饒也
 有盜盤踞山中時出為民害遣一老卒持所撰鐸書
 往招之賊黨感泣胥解散及理屯政條上屯務十事
 至今垂為甲令雅喜譔文章尤好褒闡潛徳雖賣菜
[140-45a]
 灑削無或遺著涑水篇桐園譜裴氏家譜聞喜乘行
 於世子貞儀甲午拔貢營𦵏事甫訖嘔血卒人痛惜
 之
党成字憲公絳州人世居城北山厓下近明藩府藏氷
 地故號氷壑居士學者因稱氷壑先生幼為學即有
 志聖賢村居鍵戸日誦貫濓洛闗閩諸書以身體之
 家甚貧取與畫然一介不茍與人語率本諸經嘗為
 賈舍人荆生作一齋解援周元公程正公説無巵辭
[140-45b]
 又嘗為人辨朱陸異同探本原窮歸宿是非疑似瞭
 如指掌著學庸澹言日知若干種見者謂篤實精醇
 可擬讀書錄魏大司冦環極聞其名寄書講學三返
 卒不答魏益高之年將髦貧日益甚讀書好古晏如
 也卒後數年州守為樹碑於墓上
李毓秀字子潛絳州人𨽻國學注選縣丞從氷壑党成
 游幾二十年守師説不敢變尤研精學庸或問輯宋
 儒大文約亦或問為多嘗曰西銘太極相為表裏西
[140-46a]
 銘言其當然太極言其所以然西銘猶大學太極猶
 中庸也晩而講易敦復齋年八十三卒太平王御史
 奐曽深惋惜焉
柴平富字丕公絳州人貢生性端方幼時言笑不茍比
 長聞李子潛名往師之篤嗜小學内則諸書祖父母
 亡寢苫枕塊不入私室者六年著四書偶抄壁經拾
 遺周易雜記藏於家
張克嶷字抝齋聞喜人少學於父根樸復從曲沃衛蒿
[140-46b]
 㳺蒿與根樸稱經師而克嶷沈潛載籍文淡宕而鬱
 茂詩亦具森致戊午己未聨&KR1471進士選翰林院庶吉
 士藝苑如山左趙執信輩皆斂手推避遷刑部主事
 歴員外郎中執法堅确嘗移文内務府窮治受賄者
 必得實乃止出知平樂府以内艱歸復知潮州府外
 艱歸潮濵海郡奸弊叢滋克嶷布衣蔬食昕夕坐聴
 事蘄釐剔而以噢咻為本隸邑奸匪斬竿起邑令閉
 門治守禦具克嶷曰第登白葉岐山豎旗鳴鼓聲言
[140-47a]
 大兵且至彼將自潰何用張皇為令如其言賊黨果
 斬渠魁以獻既歸閉户讀書垂二十年卒著東澗山
 房集消閒編
吉州
國朝
曹續祖字子成號陶菴鄉寧人順治甲午舉人性至孝
 既舉於鄉念母春秋高不樂仕閉門侍養終身不出
 比母殁自始喪暨虞儀節胥遵家禮雅嗜讀書尤顓
[140-47b]
 精理學家言參考互訂老而愈篤年八十猶莊誦宋
 六子書不少輟文集皆闡發義理之言洪洞范進士
 鄗鼎嘗稱為吾鄉第一孝亷其他雜著如四書綱領
 四書竊疑易書啟蒙約義太極通書薛錄臥雲洞年
 譜曹氏家譜大寧縣志凡數十種
隰州

閻復字子靖平陽和州人祖衍仕金殁於王事父忠僑
[140-48a]
 高唐州復始生有竒光照室及長性簡重美丰儀弱
 冠入東平學嚴實請元好問校諸生入選者四人復
 為首徐琰李謙孟祺次焉初掌行臺書記至元八年
 王磐薦為翰林應奉充㑹同館副使兼接伴使扈駕
 上京賦應制詩一篇寓規諷意世祖顧之喜曰有才
 如此何可不用十四年出僉河北道事尋召還遷翰
 林直學士建議定銓選校官法上屢命至榻前面授
 詔旨每具草進悉曲當上意立尚書省召復入便殿
[140-48b]
 問曰朕欲命卿執政何如復謝不足勝任上謂侍臣
 曰書生識義理存謙讓是也勿强尋以撰僧格輔政
 碑免成宗立復除集賢學士撰曲阜廟碑疏言京師
 宜首建宣聖廟學定釋奠雅樂曲阜林廟戸不宜聴
 有司併入民籍其後賜孔林灑掃二十八户祀田五
 千畆皆復之請也大徳三年彗星見疏言定律令頒
 封贈増俸給通調内外官且曰古者刑不上大夫今
 郡守之貴以徴租受杖非所以厲亷隅江南公田租
[140-49a]
 太重宜減以貸貧民多采用之上嘗召問曰左相難
 得人卿為朕舉所知復以哈喇哈遜對上大喜即命
 入相復亦拜翰林學士承㫖武宗初首陳三事曰惜
 名器明賞罰擇人材詞皆剴切遙授平章政事力辭
 不許尋乞骸骨詔給半俸終養卒年七十七諡文康
 有靖軒集五十卷𫝊於世

宋可大字受之其先隰州人遷臨汾幼業儒以貧窶貿
[140-49b]
 易陜州從王惺所遊得聞正學居親喪哀禮兼盡訓
 從子以義方後惺所宦遊平水可大無尺牘陳乞惺
 所卒服心喪三年
 
 
 
 
 山西通志卷一百四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