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e0037 高氏春秋集註-宋-高閌 (master)


[014-1a]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集註卷十四
            宋 高閌 撰
  僖公
元年春王正月
 不書即位同閔公義
齊師宋師曺師次於聶北救邢
 齊桓公於是為仁不情而為志不廣矣狄入衞齊不救
[014-1b]
 衛狄不伐邢而齊救邢聖人於是盖昭見其隠而知
 桓公之不足為賢方伯也衛朔奔匿於齊襄齊實納
 之是齊有恩於衛一也朔之入實拒王師桓公圗霸
 尊王釋其拒王師之罪而不問是齊有恩於衞二也
 荘公十六年幽之盟衛朔同盟及二十七年再盟於
 幽諸侯皆㑹而衛不至此衛負於齊者一也二十八
 年齊有伐衞之師問不至之故衛可以服矣而悍然
 不順與齊師戰此衛負於齊者二也伐衛於此又
[014-2a]
 七年而衛卒不通於齊此衛負於齊者三也齊庇
 於衛者二而衛負於齊者三此齊所以坐視狄之
 滅衛而不救也然不救衛固也而邢未被兵乃反救
 之何也衛與邢為隣狄不伐衛則伐邢邢衛常有狄
 患齊惡於衞故雖滅而弗救邢無惡於齊未被兵
 而先救之救邢所以激衛也若曰順已者雖患未至
 而吾救之違己者雖已被兵而不之救嗚呼此固小
 人之情矣仁人果如是乎孺子将入井豈必其父母
[014-2b]
 親愛而後救之雖其父母之仇哀其垂死亦将引手
 援之矣頋乃持他人之子而示之曰此於吾無憾吾
 持之若父與吾仇吾安視其死而不援也豈人情乎
 霸主急災救患而以私憾廢之信乎為志不廣而為
 仁亦不情也聶北在博州博衛地
夏六月邢遷於夷儀齊師宋師曹師城邢
 邢未有以効於齊也而齊厚之為已甚前年狄伐
 邢齊即救之不留也今狄未至邢桓公帥三國之
[014-3a]
 師次于聶北所以張邢之勢以却狄兵且謀遷之
 以期於久安城之以設其重險此豈徒為無益之役
 哉皆所以激衞云爾
秋七月戊辰夫人姜氏薨于夷齊人以歸
 齊桓倡義存魯以示信於天下而亂魯者非他齊女
 也故召之至于夷而殺之而以之歸夫弑君之賊雖
 人皆可得而誅之而魯以臣子不得討則齊侯殺之
 為是此霸者所以行乎諸侯之義故聖人不罪齊侯
[014-3b]
 之殺但書薨于夷則夫人不得其死昭然可見而莊
 公娶仇讎淫蕩之女以禍魯國又不待貶絶而可知
 也然齊侯殺之雖是而不當以歸繼書齊人以歸者
 罪齊不當取其尸歸也不言以喪歸者不成乎喪也
 雖然夫人義已與魯絶又不當歸之于魯如之何則
 可曰即其死所而葬之可也
楚人伐鄭
 荆蠻加兵于中國謂之伐者以中國不自正故也荆
[014-4a]
 自莊十年敗蔡師于莘始見于經十四年入蔡十六
 年伐鄭皆秪書荆荆本子爵僻在南荒不從中國政
 令而猾夏不恭敢僭大號所以外之也莊二十三年
 書荆人來聘盖周室微弱而蠻荆敢與中國交聘諸
 侯不以荆蠻待之而待以中國之禮聖人因書之曰
 人非進荆蠻也所以懲中國諸侯也然猶君臣同辭
 無復尊卑之辨二十八年荆伐鄭猶前志也此年書
 楚人伐鄭則見其地廣兵強暴横難制自是至一經
[014-4b]
 之終不復稱荆矣然終齊桓之世惟秖稱人而不得
 與于中國之盟會者為齊桓能制其強也至僖十七
 年齊桓卒于是始横十九年則已盟于齊矣二十一
 年又盟于鹿上至秋則書宋公楚子會于盂執宋公
 以伐宋楚于是乎始大張列位于陳蔡之上而書爵
 矣所以著其強大難制中國不能抗也至冬告捷以
 威諸侯聖人復書曰楚人使宜申來獻捷貶其爵又
 稱獻所以抑其強也自晉文卒復有事于中國皆稱
[014-5a]
 其爵以明中國外裔盛衰之漸惟貶而稱人者各隨
 事以見
八月公會齊侯宋公鄭伯曹伯邾人于檉
 齊侯九合諸侯此其三也此會為衞城楚丘因為鄭
 謀楚也公雖以喪行亦一時之權也諸國皆君則邾
 人必非微者以其受姜氏故貶而人之然邾受姜氏
 莒受慶父公不請于會以討之乃既會而敗其師非
 禮也
[014-5b]
九月公敗邾師于偃
 邾人以哀姜在邾故戍虛丘以窺魯哀姜既誅邾知
 齊魯之交合將歸其戍公往要而敗之何以知要而
 敗之曰無伐邾之事而敗邾于邾地故也
冬十月壬午公子友帥師敗莒師于酈獲莒挐
 書公子友帥師見其擁兵得衆而不能明大義以討
 慶父之罪反以賂求于莒而卒至于興師以毒鄰國
 無辜之民也夫弑君之賊豈得以親親掩之乎久稽
[014-6a]
 天討一至于今乃慶父聞哀姜已死欲復歸魯魯人
 不可乃自縊遂致莒人持是興師而來以責賂于魯
 夫莒受亂不執固異乎蔡人殺陳佗者矣又復責賂
 不已信有罪矣公子友既不能喻以辭命使知不縮
 而退乃遽出師以敗之人獲其大夫以償之挐者莒
 子之弟獲挐者所以絶公子慶父之賂也春秋以季
 友主此戰特謹而曰之所以深責之也凡諸侯戰而
 死曰滅生得曰獲而大夫生死皆曰獲者以存之殺
[014-6b]
 之皆在得之之後故也凡獲人之君與其大夫及其
 見獲者均為有罪其間曲直之義則各存乎其文凡
 小國之大夫不名事接于魯則名詳内也酈我地
十有二月丁巳夫人氏之喪至自齊
 秋七月齊人殺哀姜而以之歸今歴二時魯不迎其
 喪者以夫人與弑閔公義欲絶之故也僖公新立外
 欲固齊以居厚内存母子不絶之義故請而葬焉此
 所以喪至自齊也然哀姜豈可復配宗廟哉魯以臣
[014-7a]
 子不得討齊以霸主得舉法故臣子可緣霸主之命
 以尊宗廟霸主亦可縁天子之法以絶魯私請今齊
 以公義誅之是齊已絶之矣魯以私意請之是魯不
 忍絶之也是以聖人因其喪之至而特去姜以絶之
 于齊而存夫人氏以見魯之不忍也何則莊元年夫
 人孫于齊不稱姜氏者盖與齊侯同弑其夫也弑夫
 之罪重雖臣子得紀之矣故全去姜氏今此與慶父
 同殺其子其罪稍輕終不以子故讎母惟霸者得行
[014-7b]
 爾故止去姜而存氏若姜氏皆去之則是弑夫殺子
 之罪均故存氏以别之也然則春秋者信制事之權
 衡揆道之模範矣
二年春王正月城楚丘
 楚丘衞邑此會檉之諸侯城之以封衞也而不繫之
 衞者衞為狄所滅不能保有故也然其辭若魯獨城
 之何也齊侯之與諸侯會于幽也以攘夷狄尊中國
 為盟主閉二年狄入衞而齊侯不能救致衞為狄所
[014-8a]
 滅衞亡踰年然後率諸侯城楚丘以封之而齊侯乃
 自以為功雖衞人亦謂齊侯于我德莫大焉聖人書
 之曾無異于常諸侯者盖惡其盟之無信救之不速
 今雖有存亡繼絶之善然天子在上而諸侯輒敢專
 封非其所守而擅興力役以城之皆王法所不容也
 故但書城楚兵而齊桓之行事可見矣宋子魚曰齊
 桓存三亡國義士猶曰薄德斯可見當時已不與齊
 桓之封也然則為齊桓者如之何則可狄人即逐請
[014-8b]
 命于天子而城之旣城矣請命于天子而封之如是
 則天王命諸侯城楚丘以封衞而齊桓之徳在其中
 矣詩曰王命仲山甫城彼東方又曰經營四方告成
 于王以此言之凡城必由天子之命而經營四方乃
 人臣之職及其成也又告于王可也豈得自専哉
夏五月辛巳葬我小君哀姜
 十有一月而葬外薨也喪至五月而葬也魯人以姜
 氏得罪宗廟不敢從夫之諡遂循文姜之例别諡曰
[014-9a]
 哀嗚呼是不若不諡之為愈也聖人書此以罪魯之
 臣
虞師晉師滅下陽
 晉始見于經以三傳及孟子攷之晉實主乎伐虢而
 春秋以虞為首何也貪賂忘親以師導晉為之前驅
 故聖人以虞首惡也不曰虞人晉人而曰師者正著
 其恃衆以凌虐也取邑而言滅者下陽虢之所保下
 陽舉而虢亡不待隕其社稷也盖虞不假道則晉不
[014-9b]
 得逞下陽既喪則虢遂已亡聖人作春秋書鄭伯入
 于櫟而不書入鄭書虞師晉師滅下陽而不書滅虢
 觀物有要矣
秋九月齊侯宋公江人黃人盟于貫
 齊侯九合諸侯此其四也江黃者楚與國也二國逺
 小而僻陋今來定盟則楚失其援矣始來服齊齊侯
 不以逺小僻陋而忽之遂為之合諸侯則此諸侯宜
 皆會也然大國稱齊宋逺國稱江黃以齊宋大國之
[014-10a]
 君而盟逺國之微者則諸侯不必皆至著齊侯之信
 而服楚之象見矣
冬十月不雨
 萬物需雨以生需雨以成一時愆亢猶有所損况不
 雨幾于彌年則其災可知此書首月以見一時不雨
 而僖公已為之憂矣
楚人侵鄭
 貫澤之會江黃皆至則齊已強而楚人失援矣此書
[014-10b]
 侵鄭楚人懼也懼而侵鄭者何楚失江黃矣能爭鄭
 猶可抗齊也以是見楚人欲與中國爭衡也惟不得
 鄭是以服于齊也
三年春王正月不雨
 一時無他事惟首月書不雨見終春猶無雨也
夏四月不雨
 自去冬不雨至于今而不書旱何也凡書旱者雖有
 時而雨猶以不足而旱也若直不雨則旱在其中矣
[014-11a]
 連于首月總書之見其為災之久而僖公以不雨為
 念也
徐人取舒
 凡國不言取此舒國也而曰取舒取舒之後復有舒
 庸舒蓼舒鳩之類皆羣舒夷落雜居江淮之間者當
 時夷狄無城郭宗廟社稷之守故但以取為文詩曰
 荆舒是懲然則舒與荆同為中國之患徐人欲與中
 國盟會故取舒以自効厥後齊侯為牡丘之會盖為
[014-11b]
 此也
六月雨
 此記不雨之終也且建已之月萬物始盛待雨而大
 古者以是月雩而祈雨則六月之雨尤為可喜國之
 大事不可不書亦見僖公憂喜在乎民也夫所謂王
 者豈能使陰陽無旱潦哉如以斯民為憂而已故歴
 書之以見急雨之意焉所謂務農重穀者也
秋齊侯宋公江人黃人會于陽穀
[014-12a]
 齊桓九合諸侯此其五也齊將伐楚旣得江黄二國
 共掎角乃為此會以諭諸侯故曰陽穀之會齊桓端
 委搢笏而諸侯皆諭乎桓公之志盖江黄再會而不
 怠可以大舉伐楚也故但書會而已又異乎貫澤之
 盟也或曰侵蔡次陘之師諸侯皆在而江黄獨不與
 焉安知其謀伐楚乎曰兵有聚而為正亦有分而為
 奇也此用兵之法自召陵退而執濤塗然後及江人
 黄人伐陳則知諸侯侵蔡次陘而二國不會自為掎
[014-12b]
 角之勢明矣
冬公子友如齊涖盟
 凡魯遣大夫往他國盟則曰涖盟此盖公有他故不
 與乎陽穀之會故使上卿如齊涖盟也亦足以見齊
 桓寛政優簡于諸侯矣
楚人伐鄭
 此伐鄭者懼齊也凡謂之伐必有辭焉知齊之定伐
 故有事乎鄭以拒齊也楚以夷狄連三歳加兵于鄭
[014-13a]
 欲與中國抗衡則中國之衰可知已齊桓豈可已哉
 于是明年諸侯大舉伐楚也
四年春王正月公會齊侯宋公陳侯衞侯鄭伯許男曹
伯侵蔡蔡潰遂伐楚次于陘
 此齊侯大舉伐楚所以攘夷狄而尊中國也曷為而
 先侵蔡乎曰侵者無名興師也齊侯欲攘夷狄尊中
 國經營馳驟十數年矣豈如左氏所載直為蔡姬舉
 哉今以伐楚會諸侯則諸侯之師實為楚動而齊侯
[014-13b]
 以為蔡先附楚不與中國盟會者二十有三年乃先
 加兵于蔡聖人罪其行事之迹殆若怒蔡興師而因
 以及楚爾故書曰公會齊侯宋公陳侯衞侯鄭伯許
 男曹伯侵蔡盖明其以蔡故而勤諸侯也以蔡故而
 勤諸侯則是一人之私而非天下之公舉也是之謂
 齊桓之譎但以伐楚之名正而掩其譎爾聖人實書
 之見私欲之為害如此然予其爵者正為下文遂事
 起也以蔡國區區嘗团于楚而諸侯之師遽及其境
[014-14a]
 彼何恃而不駭且潰乎蔡侯以是忿齊終身不與中
 國盟會雖然諸侯守國鑿斯池也築斯滅也與民守
 之效死而勿去可也今兵一及境而民遂潰散則君
 之不能守其民可知矣沈潰莒潰之類皆是也書遂
 者著齊侯怒蔡興師因乘諸侯兵力以伐之不由天
 子之命也孟子曰春秋無義戰彼善于此則有之矣
 齊侯伐楚不能為而非所謂為天吏而伐之也然楚
 乃蠻夷之國強暴僭逆憑陵中夏天王不能治而齊
[014-14b]
 侯能奮中國之威一舉而服之而天下不胥為左衽
 者乃其力也聖人于齊侯滅遂之後用兵侵伐皆貶
 稱人至此稱爵者予其有攘夷狄尊中國之功也是
 舉也非止八國之師也盖自陽穀之後小國從令而
 行故不復舉之自曹許以上乃書爾陘楚地齊侯以
 師壓其境焉屈完所謂君之涉吾地是也是時楚國
 方強齊將綏之以德故次于陘以待之旣而楚使屈
 完來遂與之盟此見齊不遽加兵而楚已服矣
[014-15a]
夏許男新臣卒
 諸侯非卒于國都則書地此不書許男卒于師何也
 按成十三年曹伯廬卒于師襄十八年曹伯負芻卒
 于師蓋陘地近許許師雖已次于陘許男遇疾而歸
 矣曰卒者卒于其國之辭也新臣即許叔也立四十
 二年其子業立是為僖公
楚屈完來盟于師
 此楚子使屈完來觀師而屈完因求盟于師也曰來
[014-15b]
 盟者彼欲之也見楚之服齊也雖然齊侯舉義師以
 伐楚則當罪其僭竊王號侵滅小國也今反以包茅
 不入昭王不復責之則其辭游矣盖齊桓之行事亦
 與楚相似故管仲亦不敢以此責之也義旣不充辭
 又不勝故不敢決戰而許之盟也彼齊國佐如師陳
 袁僑如會皆書如而此獨稱來者外夷狄之辭也楚
 于夷狄最彊未嘗與中國為會然屈完之佐楚子能
 從善服義知尊中國非特楚國之民安而中國亦被
[014-16a]
 其澤焉故春秋特書其族如吾中國之大夫且見楚
 亦世官也然不曰楚子使者前此未嘗稱楚爵若此
 稱楚子是進夷狄也非所以攘夷狄也故専舉屈完
 與齊國佐不同
盟于召陵
 屈完來盟于師楚志也不許盟于師而許之盟于召
 陵齊志也召陵去陘一舍耳齊侯退而盟之雖冇諸
 侯之師不復與戰以禮楚焉故復書盟于召陵以明
[014-16b]
 齊侯尚德不尚力也由此言之齊侯此舉求服夷狄
 而已非若後世必以戰勝為功也二十八年晉楚戰
 于城濮晉文公退三舍以避楚楚得臣從之不已而
 後戰焉方其退舍而楚還則文公亦將不戰矣吾以
 是知齊桓晉文之攘楚皆求服之而不求戰勝也故
 春秋予之
齊人執陳袁濤塗案袁濤塗左氏作轅/公穀作袁此從公穀
 濤塗非有意于誤軍道區區為陳之意則忠矣申侯
[014-17a]
 賣濤塗于齊侯齊侯不之察賞申侯而執濤塗況楚
 方受盟而退遽執同會之大夫齊侯之志驕矣于是
 知齊侯之不可為周公而為三王之罪人也周公東
 征而西怨南征而北怨今齊假道于陳懼以求免又
 執濤塗故揚子雲曰昔在周公征于東方召伯述職
 蔽芾甘棠其思矣夫齊侯欲徑陳陳不果納執袁濤
 塗具斁矣夫雄蓋得之此也貶而人之不亦宜乎
秋及江人黃人伐陳
[014-17b]
 此書及者非魯及之也蒙上齊人執袁濤塗之文乃
 齊及之爾齊所以及江黄伐陳者討其誤軍道之罪
 也夫陳侯方與諸侯同侵蔡同伐楚又同盟而齊侯
 遽執其大夫又率二國伐之不義莫大焉故蒙上文
 而人之盖江黄小國例稱人若書齊人江人黄人伐
 陳則嫌與江黃同貶故變文稱及盖齊侯知此舉非
 義諸侯不肯從故俾江黄二國伐之俾江黄二國伐
 之亦齊侯之善經也何謂善經不以江人黄人伐楚
[014-18a]
 而以江人黃人伐陳者不以江人黄人益楚之怒也
 愛江人黃人也此齊侯之善經也雖然伐陳非義也
 陳人亦未肯服罪故十有二月再會諸侯侵之
八月公至自伐楚
 桓會不致于此致者以其事功為足乎揚也且師出
 踰二時矣又以見諸侯之師正為伐楚而起非為侵
 蔡也攷觀齊侯伐楚之舉或美或惡而可以知霸者
 之雜矣
[014-18b]
葬許穆公
 因魯往會而著其臣子私諡之罪
冬十有二月公孫兹帥師會齊人宋人衞人鄭人許人
曹人侵陳
 齊侯大舉諸侯之兵假塗于陳陳人病之不欲其復
 過我國使之循海而歸則齊侯之不修師律可知矣
 乃反執陳之大夫又及江黃加兵于其國今又大合
 諸侯之兵壓其境聖人于此不曰伐而曰侵者所以
[014-19a]
 深罪其無名也書公孫兹之帥師貶可知矣齊之首
 惡罪不勝誅也陳人行成遂歸濤塗
 
 
 
 
 
 
[014-19b]
 
 
 
 
 
 
 
 春秋集註卷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