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d0041 儀禮析疑-清-方苞 (master)


[008-1a]
欽定四庫全書
 儀禮析疑巻八
          翰林院侍講銜方苞撰
  聘禮
遂命使者
 疏謂命聘時不言其國以既受行出見宰問㡬月之
 資决之非也未有命聘而不及所之之國者蓋本事
 有淹速在途有經過故道齎不可定耳
[008-1b]
使者再拜稽首辭君不許乃退
 以此知君臣之禮惟饗食燕射乃答臣之拜其命以
 事或臣有復逆則再拜稽首而不答也
既圖事戒上介亦如之
 復言圖事蓋君與宰以遣聘之故及所謂之事國勢
 邦交更與使者共圖之也非然則前已言君與卿圖
 事戒上介亦如之宜直承乃退下無為復言圖事如
 疏所云以示别命則宜曰更命上介亦如之第曰戒
[008-2a]
 者戒以事而不與圖也於衆戒曰不辭則上介之辭
 亦同於使者
衆介皆逆命不辭
 逆謂迎而受之與周官太僕聞鼓聲則速逆御僕與
 御庶子同義
及期夕幣
 既命既戒而期則無定何也凡在行者各有宜庇之
 家事也視幣必以夕何也陳之即載而舎於朝乃可
[008-2b]
 與使者同時而就道也且在禮已受命君言不宿於
 家必夕幣然後厥明使介告於室神而進受於君事
 乃順禮乃安
官陳幣皮北首西上加其奉于左皮上馬則北面奠幣
于其前
 圭璋璧琮不陳非獨以其寶貴也天質自成雕鏤有
 度無事臨期而覆視之纁帛則有精麤馬則有駑良
 皮則辨毛色非有司别擇而君卿大夫臨展不敢以
[008-3a]
 輸所以重邦交達誠悃也
宰執書告具備于君授使者使者受書授上介
 將行宰以書授使者而君不視周官作大事宰賛王
 命則列國聘使之䇿書君與宰已詳視之矣及夕幣
 君不視宰及使者亦不視蓋宰命宰夫官具則宰夫
 一一審擇之陳幣之時卿大夫已共見之矣此三代
 盛時百官得其宜萬事得其序君相所以得從容論
 道以盡其裁成輔相燮理之宜也
[008-3b]
公揖入
 周官司士掌朝位射人掌射朝之位惟見王之揖法
 不見羣臣拜禮觀燕射君揖公卿大夫無答者蓋不
 敢答也以此推之惟朔月之朝羣臣小大皆宜稽首
 其常朝必君以事命或臣有復逆然後再拜稽首明
 矣
上介視載者所受書以行
 視謂以示之也使者以書授上介故上介以所受書
[008-4a]
 示舎於朝者使與幣並載以行若詁監視載者所受
 書則以行於文為贅覲禮天子賜侯氏車服諸公奉
 篋服如命書於其上則聘書宜與玉幣同載明矣
厥明賓朝服釋幣于禰
 將告於禰遂稱賓為國客自兹始也入廟則稱主人
 對祝史之辭也載旜受命于朝稱使者對君之辭也
 ○古者五十為大夫積功累勞以至國卿則年必長
 矣故出釋奠反獻薦皆曰於禰道其常也惟至所聘
[008-4b]
 之邦受饔以祭筮一尸上及於祖該其變也蓋閒有
 篤老而父尚存者
主人立于户東祝立于牖西
 此卿大夫士廟制户于室西南之徵也下經賓館有
 右房又有西夾所館者乃大夫士之廟則不獨天子
 諸侯有西房西夾矣諸疏之説必以經傳折中乃得
 其實
上介及衆介俟于使者之門外
[008-5a]
 必備集於使者之門然後序入於朝而無參錯衆介
 亦告於祖禰文不具耳
賈人西面坐啟櫝取圭垂繅不起而授宰
 以此知夕幣不陳玉也宰與使介遞相授而終以屬
 賈人責有所専也○繅藉韋版絢組之説註疏俱未
 分明依事以測義則周官典瑞所謂天子大圭鎮圭
 繅藉五采五就繅謂裹圭之褶帛與繋繩即聘禮所
 謂絢組藉則薦圭之韋版也朿圭又别有組執之則
[008-5b]
 以組末挽指閒以防失墜所謂圭中必也韋版之用
 則天子祀天朝日諸侯朝天子執圭而有拜事既拜
 仍坐取興執之圭為重寶非若爵觶有足有臀可以
 奠於地也故以韋版薦之至享禮之璧璋加於帛上
 則必有繅用韋版與否則無考矣
宰執圭屈繅自公左授使者使者受圭同面垂繅以受
命既述命同面授上介上介受圭屈繅出授賈人衆介
不從
[008-6a]
 賈人垂繅袒圭以示宰也宰屈繅既視而掩之以授
 使者也使者垂繅復啟視以授上介也上介屈繅既
 視而掩之以授賈人也正聘時賈人垂繅以授上介
 上介屈繅以授賓義亦如此宰屈繅以授使者以使
 者必垂繅袒圭以授上介也上介屈繅以授賓以賓
 必去繅袒圭而後執之以行事也惟上介之授賈人
 似不宜屈繅然啟櫝出圭者本賈人則亦不必復袒
 圭以授矣皆事理所宜不獨以相變為貴○執圭以
[008-6b]
 受命見親受於君付之瑞節以昭其信又夕幣未陳
 圭使得於君前一展視也慮使者聽之未審故使覆
 述所命以不忘於心又使上介重聽之設使者有故
 可代之傳也
下大夫取以入告許遂受幣
 曰遂受幣者聘禮賓私覿私面皆先入陳幣於門内
 擯者辭以其幣出請受然後賓復以幣入相授受假
 道禮畧故大夫取其幣以入告而不煩次介入陳及
[008-7a]
 出許遂受其幣而不煩相授皆體過賓之心每懐靡
 及不欲稽留也註疏推説皆未得其理
餼之以其禮上賓大牢積唯芻禾介皆有餼
 餼以牲牽道或回逺中有停止可自為節適也芻禾
 不可猝具故官致之米薪百物随在可市使者計月
 而請道齎正用之於此必如此然後主國不困客亦
 可安春秋時齊桓創霸資糧屝屨皆所至之國供之
 故陳轅濤塗以為國必甚病而詭辭以誤之也
[008-7b]
士帥沒其竟
 周官訝士邦有賓客則與行人送逆之誅戮暴客者
 春秋傳晉欒盈出奔楚過周周西鄙掠之盈有辭於
 王乃使候出諸轘轅則官常之廢久矣
誓于其竟
 事之序當在次介假道之前而退於士帥沒竟之後
 何也所過非一邦故原始要終以該在途假道之事
 矣
[008-8a]
朝服無主無執也介皆與北面西上
 言介之面位而賔無見何也曰無主無執則賓之面
 位壹如正聘時不待言矣○玉為瑞節在途不敢輕
 執慎之至也上經賈人不起而授宰義同
賓朝服立于幕東西面
 展幣則使者為主故從主人之位以與肄儀異故特
 見之
賈人告于上介上介告于賓
[008-8b]
 幣玉上介親視賈人告事畢上介則告賓以所視皆
 完好也聘使自受玉於君前以授上介其後三展皆
 不復親蓋國卿多老耆不欲煩以事故記曰官盛任
 使所以勸大臣也
有司展羣幣以告
 記曰問大夫之幣俟于郊自不得與公幣同載同展
 然其幣則受自公家無疑也賓與上介私齎幣馬義
 雖未安力或能具士介何從具此周官校人共使者
[008-9a]
 之幣馬侯國宜同之疏乃謂彼天子之使與諸侯異
 以曲䕶其説固也
及館展幣于賈人之館如初
 聘幣有圭璋璧琮故載用任輦恐馬牛之車時有㒹
 僨入竟而展及郊再展及館三展雖任輦尚虞仆蹶
 頓撼又皮帛則燥濕不時宜風日也展於賈人之館
 而不於賓館已造國都不敢復移動直俟將命之日
 然後以造於朝慎之至也觀孔子執圭勃如戰色足
[008-9b]
 蹜蹜如有循則知就展於賈人之館之義
賓揖先入受于舎門内
 周官司儀賓受勞使者受儐皆升堂聽命下拜登受
 此經則授於舎門内而不升堂當以此經為正蓋下
 拜登受惟天子有賜於諸侯則然周衰禮壊臣於君
 皆不拜下故君有賜皆登受於堂有司莫能正久之
 且以新儀易故籍而成周之舊典遂失其傳惟聘禮
 則肄習者多故籍尚未改耳
[008-10a]
勞者再拜稽首受
 儐幣乃友邦之君官授聘使者故如見友邦君而稽
 首也與賓前後稽首同義奉君命而出勞則如見與
 國之君
賓再拜稽首送幣
 疏引歸饔餼賓儐大夫禮謂註受送當作授送證據
 甚確敖氏仍從註未安
夫人使下大夫勞以二竹簠方
[008-10b]
 諸侯之邦交歳相問殷相聘者必兄弟婚姻之國也
 若同州之國皆行此則物不能具人不能供記曰若/兄弟之國則問夫人明非兄弟之國無問夫人之禮
 故有聘享夫人之禮而主國之夫人亦使大夫答禮
 焉其相朝而大饗主國之夫人亦與焉王后惟二王
 之後有祼大賓客宫卿詔后禮事九嬪從必后之母
 家王之近屬伯叔父兄弟也内宰掌致后之賓客之
 禮漿人共夫人致飲於賓客之禮則為王及后夫人
 之親戚明矣考之春秋惟齊晉宋衛與魯交聘入春
[008-11a]
 秋之始陳為望國一聘於魯春秋之末鄭視諸小國
 為强大一聘於魯秦楚吳越之聘則以盛强而窺東
 夏用此推之則周初舊典惟大國物博易具官備能
 供乃舉殷聘若次國小國雖兄弟婚姻慶喜弔憂而
 外惟問可時通當殷聘之期則小聘耳
下大夫勞者遂以賓入至于朝主人曰不腆先君之祧
既拚以俟矣賔曰俟閒
 致命受聘以至之明日禮有常經而帥以至於朝縁
[008-11b]
 賓之心使事未通不敢就館也主人曰拚以俟示聘
 君有嘉命迫欲受之也賓曰俟閒設主君有疾病事
 故當擇日而行事也受聘於廟而禮辭則曰祧何也
 几邦交多逺承於上祖或在已祧之列禮行於太廟
 則凡主皆在祏也
公再拜賓辟不答拜
 再拜重友邦君以好來命也故賓辟而不敢答
公揖入每門每曲揖
[008-12a]
 註卑不踰尊者之迹謂主君由門中而賓入不中門
 偏近闑則不踰君之迹介與擯各拂闑則不踰君與
 卿之迹士介拂棖則不踰上介之迹疏似未達
上介不襲執圭屈繅授賓
 垂繅者使玉體呈露而不結束故見組未之垂屈繅
 者周迴而結束之也故賈人始啟櫝授宰及聘授上
 介皆垂繅使受者目擊其完好也宰授使者上介授
 賓皆屈繅蓋結而授之使便於執也註謂屈繅並持
[008-12b]
 之辭未分明其謂並組約圭而兩手各持組末與
介皆入門左北面西上
 司儀職及廟門惟君相入本兩君相見之禮羣介皆
 入人臣奉使之禮也周衰大夫强僭不肯循臣禮之
 常如衛孫林父聘魯/君登亦登之類又不能强上介從已以入而顯
 用兩君之禮故盡止羣介於廟門外而惟主君之相
 入耳與受勞受儐之升堂同皆有司失其傳
賓升西楹西東面
[008-13a]
 旅擯於大門賓北面對君之禮也至升堂則東鄉而
 與主君正相對傳己君之命也及至命則公左還北
 鄉而拜凡敵者之禮拜皆北面如親見聘君也若東
 面則似答使者矣
擯者退中庭
 公與賓方升階而致命擯者無事焉堂髙七尺若立
 階下轉不見楹閒所有事故退立於中庭然後可要
 節而進以釋辭相拜也
[008-13b]
賓三退負序
 此經三退即司儀所謂三辟也同有事於楹閒退之
 外别無辟法註疏强為分别似未當
公側襲受玉於中堂與東楹之間
 敖氏謂公西面賓東面以授似尚未安凡敵者之禮
 授受並鄉故變其鄉而不並然使東西相對則使臣
 仍過於抗按賔致命主君北面則楹閒拜後進至中
 棟宜右還西南面賓三退負序後宜進就主君東北
[008-14a]
 面進玉以答其敬義乃盡情乃安○中堂言南北之
 度東楹之閒言東西之度故曰與
賓出當之坐攝之
 俟賓之出而當之以攝示親受於賓也
公側授宰幣皮如入右首而東
 前士受皮者自後右客註約私覿牽馬者自前西向
 出敖氏謂與受馬之儀相變此註右首變於生敖氏
 謂右當作左義甚瑣細存而不論可也
[008-14b]
賓奉束錦以請覿
 疏引春秋傳公㑹晉師於瓦證晉卿乃從君見主君
 法非也經書㑹晉師則君不在師中明矣傳亦無君
 在之文未可曲證
公出迎賓以入
 聘享不出迎縁使者之心欲敬將君命而自致其為
 臣之禮也至是而出迎權主君之義不宜竟以内臣
 之禮待故轉於其私覿自抑下耳
[008-15a]
賓進訝受几于筵前東面俟
 疏謂受几受醴不北面以禮未成義尚未備受几時
 將俟公之拜而以几辟公拜送非於阼階則東序端
 而賓筵在户牖閒若北面則不見公之拜無以要其
 節而為禮矣受醴後亦然
公壹拜送賓以几辟北面設几不降階上答再拜稽首
 主君受聘享各再拜受夫人之聘享亦如之賓皆不
 敢答至是禮賓故見君之拜即再拜稽首於階上以
[008-15b]
 示震動恪恭不敢當此盛禮而不暇循降拜升成拜
 之常也燕禮公親酬食禮公拜至揖食將/飯受有幣皆先降拜而後升成拜受几受醴
 賓皆不降所以自别於主國之臣也主君於聘賓受
 聘享不出迎以臣禮待之至私覿而後以賓禮迎焉
 聘賓於主君初拜於階上以見其為異國之臣及禮
 終拜稽首於階下然後一同於己國之君屈伸先後
 皆天理之自然也
擯者退負東塾
[008-16a]
 要其節而出不復受命於君故逺退於東塾以便事
 也
公用束帛建柶北面奠于薦東
 賓建柶奠觶以將降辭也公用束帛下疑落酬字
升公北面再拜
 賓入門奠幣再拜稽首主君不答不敢受其臣禮也
 故於其升則再拜焉
賓三退反還負序
[008-16b]
 反還負序至牆然後旋而東鄉也蓋其退也轉面而
 西鄉不敢見主君之拜也至序而後東鄉則主君拜
 已畢矣以是知致命之初主君當楣而拜賓逆退負
 序面猶鄉東所拜者聘君之命也使者宜辟逺之而
 猶可以見主君之拜焉耳
擯者曰寡君從子雖將拜起也
 公辭下拜多矣惟此著其辭何也燕射乃本國之臣
 即聘賓之拜醴幣亦奉君命將公事雖辭不必如是
[008-17a]
 之懇至也惟私覿下拜以送幣故獨釋此辭而他無
 見焉
上介奉幣皮先入門左奠皮公再拜
 賓介私覿主君皆拜於未受幣之先既受幣之後則
 賓介再拜稽首主君皆不答示始入之拜乃執主人
 之禮與拜至相類而非重幣物也惟享幣再拜而受
 如主君親授故執敵者之禮
介出宰自公左受幣
[008-17b]
 上言北面授幣公受之也介出而宰自公左受幣則
 受於公可知蓋公側授宰幣已見賓覿故於介省文
公答再拜擯者出立于門中以相拜
 士立門外不見公之答拜擯者立門中要其節而贊
 然後得聞而辟焉正聘時公拜賓雖三退而面猶鄉
 公私覿反還負序則退時轉面而不見公之拜矣至
 士介則公拜於庭中而士辟於門外辟之中亦有差
 焉惟上介之辟無文蓋儀與賓同士介門外猶辟上
[008-18a]
 介無視公之拜而不辟之禮其轉面南鄉而三退待
 公既拜然後反還振幣無疑也但庭中廣且深去門
 逺非若堂上有負序可表故並沒其文使讀者上下
 比類而知其必然耳○主君於賓介之覿皆拜於未
 受幣之前猶燕與公食大夫之禮之拜至也及送幣
 再拜稽首皆不答至士介則惟賓代之辭公答再拜
 時衆士已出辟中門之外其幣則使宰夫受之等威
 嚴辨如此蓋天下有王卿大夫士皆王爵也故異國
[008-18b]
 之臣亦得以君道臨之所以辨上下定民志也周之
 衰始於霸國㑹盟擅易周班其終至於渉佗成何衆
 辱衛侯列國皆有叛志晉亦不能復宗諸侯而六卿
 且不有其君記曰以舊禮為無用而棄之者必有亂
 患可不懼哉
士介皆辟士三人東上坐取幣
 擯者執上幣以出時士介皆出門公拜辟於門外之
 後三人復入坐取幣也不言復入可知也
[008-19a]
公出送賓及大門内公問君賓對公再拜公問大夫賓
對公勞賓賓再拜稽首公答拜
 周官司儀出及中門之外即大門内也諸侯相為賓
 主君出郊以勞故於聘君必出廟及大門而後問示
 不敢即安若欲就客而問之也司儀問君君拜則客
 辟勞客君答拜則客趨而此經缺焉何也賓始至入
 門左公拜賓辟勞賓君答拜賓三退負序拜君之命
 使者猶趨辟則更端而問君之起居禮義尤重趨辟
[008-19b]
 不待言矣公醴賓拜送几賓以几辟公受覿再拜賓
 三退反還負序今釋辭以慰己之勞苦禮義尤勤趨
 辟不待言矣且儀禮所詳禮之細目也周官所布禮
 之大綱也問君勞客之辟列於職官人莫不知故不
 復詳而惟詳於司儀所未列者耳
腥二牢
 飪一牢外復有二腥牢何也飪鼎及簠簋豆鉶即日
 所需也腥鼎則翼日所需始至未暇自割牲故主人
[008-20a]
 先奉以至也卿行則自有司下逮隸圉其為人多矣
 非此不足以供億故上介士介每減焉皆稱從者之
 多寡以為齊量也
饌于東方亦如之
 堂上之饌為飪牢設也東西之饌為腥二牢設也堂
 上之饌加隆焉以賓將以祭其祖考也餼二牢則以
 備無事在館時所需其牲牢不必同時而用之醯醢
 百罋以供調和鼎俎豆鉶簠簋諸器賓館自具無事
[008-20b]
 於致餼時預陳也腥二牢既體解以載於鼎則宜於
 羮者亦可以實於鉶故並列焉
米百筥
 周官侯伯之積米百筥醯醢百罋而次國之卿與之
 同何也君行師從卿行旅從疑惟軍旅㑹盟則然非
 朝聘之法也韓侯之百兩以入覲兼親迎春秋傳百
 兩必千人伯國求多而幣重也先王制禮厚徃而薄
 來安用百兩且諸侯同時旅見使皆百兩千人則畿
[008-21a]
 内候館不足以容矣以是揆之侯伯朝覲車徒必寡
 約而卿大夫聘於鄰國禮幣略與君行等則車徒亦
 不能過損故供積亦同皆稱所用而為之具耳
賓降階西再拜稽首拜餼亦如之大夫辭升成拜
 辭其下拜而命之升成拜本國之臣禮也賓受酬幣
 下拜公辭賓升再拜稽首而不曰升成拜見不敢以
 臣禮待賓若賓自拜於階上與前受几同此則曰升
 成拜以賓欲盡敬於主君大夫不敢固辭以存國體
[008-21b]
 而亦以達賓之意焉耳
賓升一等大夫從升堂
 大夫致命則先升一等崇主君之體也賓儐大夫而
 先升一等從主人之常也
賓降堂受老束錦大夫止
 敵者之禮主人降賓必從而大夫止何也奉君命歸
 饔餼幣雖已所受而禮則為答君之貺故不降以存
 國體而亦以達賓之意賓北面再拜稽首以送幣正
[008-22a]
 此義也
賓致幣
 以在異國不得稱致命耳出聘之時即齎儐幣非君
 有命可出之内府乎大夫再拜稽首正以重聘君之
 賜耳註謂非君命義亦滯
大夫對北面當楣再拜稽首受幣于楹閒南面退東面
俟賓再拜稽首送幣
 大夫受儐幣南面以所將者主君之命也然受幣雖
[008-22b]
 南面而將受則北面再拜稽首以致幣者賓而實友
 邦君之賜也同等宜再拜而不稽首大夫既稽首以
 拜聘君之賜則賓亦宜稽首以送幣矣匪是則不稱
明日賓拜于朝
 君歸饔餼下逮士介則賓拜禮於朝上介與士介皆
 從可知矣
西夾亦如之筥及罋如上賓
 牢以頒之從者故賓介數異豆鉶簠簋之實與醯醢
[008-23a]
 所以奉上介者自宜與賓同至筥米之數羣介皆同
 乃始至所用其門外之米則視牢數為多少也
士介四人皆餼大牢米百筥設于門外
 周官掌客諸侯相為賓凡介行人宰史皆有飱饔餼
 又云諸侯之卿大夫為國客則如其介之禮以待之
 是凡介皆有飱饔餼也而此經獨有餼者惟餼具大
 牢禮盛故特著之飱饔從畧耳致飱衆介皆少牢則
 饔可知矣如無饔則始就館未暇自割烹賓與衆介
[008-23b]
 之所同也
宰夫朝服牽牛以致之
 疏士有生餼無死牢則並無芻薪米禾非也芻薪米
 禾不致客焉取之蓋飪與腥亦如飱之少牢凡醯醢
 簠簋豆鉶之屬亦每減以其為日用必需之物更無
 不致之疑故畧之周官掌客日致乘禽而此經缺焉
 記始/補之皆以禮非盛而文不具耳
無儐
[008-24a]
 禮無不答聘禮用財最廣故惟主君於賓有醴主君
 夫人致禮賓有儐若問卿私面而有儐則大夫餼賓
 賓亦宜有儐不勝其費故雖尚文而亦有所止也
大夫對北面當楣再拜受幣於楹閒南面退西面立
 問卿大夫北面受幣則授者必南面此南面受幣則
 授者必北面也私面似可用敵者之禮然大夫於聘
 君之問聽命受幣皆北面壹如對本國之君禮不可
 以無報故於私面北面而進幣蓋不敢如將君命之
[008-24b]
 南面而奉君命而為邦交又不敢用私家敵者受授
 同鄉之禮也還玉則賓主同鄉以彼此皆將君命耳
 大夫受幣再拜而不稽首以别於聽聘君之命也
 問卿賓東面致命而南面授幣私面大夫北面拜禮
 而南面受幣皆禮意之曲而當者
擯者出請衆介面如覿幣
 賓及上介士介於主君之覿卿大夫之覿與面皆同
 幣蓋稱已之所宜致而不以所致之尊卑為差等也
[008-25a]
 飱積饔餼之數則以所致之尊卑為等各稱其所需
 也
擯者執上幣立于門中以相拜士介皆辟
 一與覿君之禮同何也擯者下大夫也使下大夫相
 拜而士介與國卿覿面而相為禮則彼此皆不能安
 故禮以有所窮而同
擯者退大夫拜辱
 擯者下大夫也以同僚而共己之私事故拜其辱擯
[008-25b]
 必以下大夫者介乃下大夫也將聘君之命以問卿
 若使公士或私屬為擯則禮不稱卿有故不能親饗
 食公作同等大夫為致義亦如此
夕夫人使下大夫韋弁歸禮
 問卿大夫既畢而後夫人歸禮何也主君之禮已答
 於聘使而聘君之禮尚未達於主國之卿大夫而再
 受禮非使者所安猶聘享既畢賓請覿非主君所安
 故辭之而請醴也夫人所歸惟籩豆兩壺不待頃而
[008-26a]
 可畢故於夕為宜
儐之兩馬束錦
 夫人所歸無牢禮歸之者大夫而儐之壹如君君夫
 人敵體禮不可有加損也聘使卿也而六豆六壺六
 籩一同於子男大國之卿當小國之君周制也夫人
 無殷膳饗食諸侯世相朝故盛禮可備聘使則嵗時
 不絶供意繁費更不可有加矣
老牽牛以致之賓再拜稽首
[008-26b]
 大夫私餼而賓稽首何也賓請有事於大夫而主君
 許焉則後此之歸餼亦主君之命也猶問卿升堂北
 面聽命賓致命卿降階北面稽首所謂禮有報也
公于賓壹食再饗燕與羞俶獻無常數賓介皆明日拜
于朝上介壹食壹饗
 敖氏謂賓介皆明日拜於朝當在上介一食一饗之
 下非也凡賓受禮而拜於朝介與羣介必從舉例於
 前則上介之食饗賓及羣介皆同拜於朝可知矣若
[008-27a]
 退其文於上介一食一饗之後則似賓受禮拜於朝
 者惟賓上介受禮拜於朝者惟上介而羣介皆從賔
 介而拜之禮義不可得而見矣○介惟食饗惟賓乃
 有燕而燕以介為賓賓為苟敬則非以尊介乃所以
 優賓義益著矣
賓皮弁襲迎于外門外不拜帥大夫以入
 大夫還玉答聘君之正禮也故使者不敢拜猶始至
 聘享君致主君之正禮也故主君再拜使者亦不敢
[008-27b]
 答大夫出賓送而不拜義與此同既無拜禮無暇與
 大夫為小禮故但帥以入而不揖
賓自碑内聽命升自西階自左南面受圭退負右房而

 大夫南面致圭如主君親臨之也賓不北面受而並
 受如聘君親受之也於本國受圭璋時北面並受乃
 臣在君前相授受之禮與此異註若鄉君前未安
大夫降中庭賓降自碑内東面授上介于阼階東
[008-28a]
 言東而不言阼階下者自碑内授則在階下明矣又
 經通例堂西堂東皆謂堂下則階東西為階下更不
 待言○觀此則碑在中庭以北明矣
上介出請賓迎大夫還璋如初入
 不言大夫之出何也曰上介出請又曰如初入則大
 夫已出在門外明矣蓋圭璋不容並執故主國之賈
 人執以待於門外還圭之後復出而取之○此節經
 文疑有錯衍宜曰上介出請賓迎大夫入賓裼大夫
[008-28b]
 還璋如初賄用束紡云云乃事得而辭順如本文則
 辭不别白事不分明
大夫出賓送不拜
 大夫則承君之命而為君還玉賓則終聘之事而為
 君受禮故皆不敢拜
聘享夫人之聘享問大夫送賓公皆再拜
 四者皆答聘君之正禮故知主君必申其敬而賓不
 敢親見也若親見則拜送不可以不答拜聘享又再
[008-29a]
 為前退辟之禮問大夫又别為之儀皆非所安故並
 以辟為敬焉介可以視主君之拜者義不敢答也問
 大夫而主君乃拜焉示聘君為己而加禮故大夫轉
 不敢私拜於賓館也賓不敢見而主君拜送示好命
 之有終猶始見將命而拜其至也觀主君為大夫拜
 問而大夫受幣賓受大夫私餼之稽首皆如對友邦
 君其義益著矣○於儀禮見聖人盡精微之學而聘
 禮若微有缺焉主君於使者拜無不答終又總其大
[008-29b]
 節而再拜者四焉聘君遣使時宜再拜而送之而經
 記無其文豈告廟卜聘筮日筮使之禮皆包於君卿
 圖事之中而所述直自命使者始前此卜筮告廟為
 聘事而拜者屢矣故命使之後轉無拜禮與
公辭賓退
 賓不拜而退所以示主君之拜乃答其君之禮而已
 不敢尸即致辭不曰拜辱而曰請命之義也○賓辟
 則公拜於賓之館公辭而賓不拜於君之朝何也拜
[008-30a]
 聘享使者不敢代君夫人答也公為問大夫拜使者
 又禮無可施也三禮不拜而専拜公之館送則轉似
 敵者之禮鄉飲酒鄉射之終賓主皆拜辱而不相見
 是也故公辭而遂退以示不敢當公之拜送舅為婦
 降洗婦辟於房中而不敢辭洗亦此義也司儀職曰
 賓從拜辱於朝探其從而請命之意也此經不曰拜
 辱以公辭賓退實未嘗拜而以拜為文則辭與事不
 應矣
[008-30b]
賓三拜乘禽于朝
 公之饔餼饔食燕羞俶獻賓皆明日拜於朝惟乘禽
 日致未嘗特拜故禮終而後稱言凡禮之重者三拜
 故總拜亦以三○公就賓之館賓不見而拜送於禮
 為過故轉以從公之命而不敢答拜為敬辭於朝乃
 以拜乘禽為言且不稽首仍不敢與公抗禮之義也
公使卿贈如覿幣
 還玉及賄在賓將行時贈幣則於出舎於郊之後與
[008-31a]
 出聘時公幣載於朝問大夫之幣俟於郊同非獨公
 私有辨異期易地然後可從容裝載也
乃入陳幣于朝
 報君之禮玉使者親執以反命則介宜執幣以從故
 所陳惟賓介所受之幣也圭璋璧琮自夕幣後在途
 之肄不展入境及郊就館三展皆賈人拭之上介視
 之而以告於賓蓋王朝所命之瑞節不惟懼或失墜
 即久陳於席上亦非恭敬奉持之義也
[008-31b]
束帛各加其庭實皮左
 曰各加其庭實以庭實或皮或馬各相從而設也皮
 幣並列而皮左則幣置於馬之前不待言矣
上介執璋屈繅立於其左
 同時反命於君前使者既垂繅袒圭則上介屈繅相
 變以為儀無妨也與相授受者事殊而儀亦異矣
某君受幣於某宫
 受聘宜皆於太廟而曰某宫者或婚姻之好始於某
[008-32a]
 君則宜於某君之宫也
禮玉亦如之
 前註謂禮於君者不陳非不陳無可陳也賄幣賓執
 以告授宰有明文禮玉亦如之則賓執玉以告士介
 執帛以從賓授宰玉士介亦以帛授宰士明矣外此
 尚安有可陳之公幣哉
執禮幣以盡言禮賜
 圭璋瑞節使者所執以反命也禮玉退在賄幣之後
[008-32b]
 一循主國還玉時致禮之次第也公事畢然後可言
 己所受幣曰賜者所受於主君也曰禮者卿大夫所
 致也其事繁賾不可勝言故以盡言禮賜括之經文
 辭約而事詳如此
公曰然而不善乎
 然字斷句謂其然則汝於使禮果盡善而無缺誤乎
 喜之甚而若有難也大夫使無失言無失儀然後主
 君親饗食燕勞而備禮焉
[008-33a]
君使宰賜使者幣
 昭公四年左傳杜洩曰夫子受命於朝而聘於王王
 賜之路復命而致之君君不敢逆王命而復賜之王
 賜且然則鄰國之賜必待君之復賜宜也
介皆送至于使者之門乃退揖使者拜其辱
 揖而退恐勞使者之答此亦以不拜為敬者也拜辱
 宜各至其門註疏謂即拜於退揖時以未告於禰自
 不暇報禮於介之門也
[008-33b]
筵几于室薦脯醢觴酒陳席于阼薦脯醢三獻
 觴酒陳叙於薦脯醢下見脯醢觴酒第薦陳於筵上
 以明無尸亦不用祝代神祭酒也士虞禮尸未入佐/食代神祭黍稷祝
 代神/祭酒不言孰亞獻孰三獻以主婦不與從者不與則
 為居守之室老貴臣無疑也先列阼席與薦而後言
 三獻明主人獻爵後随受酢然後亞獻三獻繼舉
 敖氏謂主人酌以自酢非也凡自酢必所獻者非一
 人而無敢專酢或應酢之人自卑而不敢酢奠告無
[008-34a]
 尸祝酌象神賜宜也若主人自酌酢則似以逺行而
 自勞義無所處矣
一人舉爵獻從者行酬乃出
 一人舉爵示洗酌皆此人為之以授主人而親獻也
 所獻惟從者之長一人餘則遞酬以徧所以息主人
 之勤也逺役始歸敬如君所對命禮終雖强力亦倦
 怠矣况國卿年必耆艾乎是以告廟之禮甚畧也○
 古人御下非獨恤之必接以禮國卿行役歸告禰廟
[008-34b]
 先獻從者而後入見家人師出而反王親弔勞士庶
 子大司馬相所以誠無不通而人忘其死也
聘遭喪入境則遂也
 經文曰入境註遂謂闗人未告則反既抵闗主國無
 不納之義即使者亦無遂反之義朝聘稱先君以接
 之乃邦交之為非為一人也且立闗或因山川之要
 綰或度人民所走集非若四封之有植也其入境而
 未達於闗者多矣經曰入境而不曰叩闗其是之故
[008-35a]
 與春秋傳魯宋並朝於楚及漢聞楚子卒宋人遂反
 蓋本不願朝楚故曰俟立君而為之備非朝聘之常
 禮也
不筵几
 正禮設筵几以受聘示先君之靈實式慿之也今君
 之魄體尚在堂則與親受同其義與使者以尸將命
 可相發也
不賄不禮玉不贈
[008-35b]
 喪之殺禮非為財用之竭子則創鉅痛甚無心於外
 事臣則治喪營葬不暇接朝聘之賓客故受而不報
 以俟喪畢而報聘耳
遭喪將命于大夫主人長衣練冠以受
 疏引春秋成公十七年邾子來朝傳謂踰年可朝他
 國他國來朝亦可以吉禮受之廟迷亂極矣三年之
 喪畢然後入見天子乃踰年而私相朝以吉禮受於
 廟乎
[008-36a]
赴者未至則哭于巷衰于館
 既以君喪聞於使者而不並告主國何也告終之禮
 必具册書遣行人特告於天王徧赴於同好始喪薄
 遽未暇及此且使主君既聞喪而嘉服以受聘則非
 情所安及使臣未成服而常服以將命則於義為可
 也其禮節當以傳遽書方先告於使者俾即致命聘
 享聘享畢乃哭於巷衰於館
受禮不受饗食
[008-36b]
 受禮所包甚廣自郊勞致館以及飱積饔餼皆是也
 所不受者惟饗食耳在禮為君食粥疏食菜羮不御
 也而受飱饔何也飪腥已具不受則主國將焉用之
 且惟賓介士介及有司為公士者不食耳僕從隸圉
 無疏食之禮是以得受而朌之也
赴者至則衰而出
 使者聞喪即私布於主國及赴之未至而吉服以將
 事矣聘禮既致則衰於館而不復出赴者至則主國
[008-37a]
 亦不得留賓即日奔喪其來弔唁者當徃拜而後行
 故衰而出也
唯稍受之
 周官大行人職賓客出入皆有積此經畧之故記詳
 焉行人職諸侯相為賓致積有常數此待鄰國之聘
 使故旬而稍敖繼公謂稍乃漿飲乘禽之屬非也舎
 致積之重禮而詳漿飲乘禽於義無處
歸執圭復命于殯升自西階不升堂
[008-37b]
 君殯在西階無堂事故不升
與介入北鄉哭
 明子臣皆哭乃在國諸臣使介以復命未畢於時不
 哭故既出復入以致哀也
若有私喪則哭于館衰而居不饗食
 上經曰不受饗以公喪賓介皆不受也此曰不饗食
 則主國並戒賓介而有私喪者則固辭不徃○上賓
 死則上介不忍受饗食而終辭以君弔而主其喪則
[008-38a]
 禮之主於酒食者不可復與也
歸使衆介先衰而從之
 註謂君納之則朝服而反命君子不奪人之親既以
 國事不得送死又不使速歸而哭殯非情也其義與
 在所聘之國異邦交禮重更舉為難故於凶問始至
 吉服將命即日終事而後盡其私焉蓋其期猶在未
 成服以前也反其國則介可復命又使脱衰而朝服
 毋乃傷恩而愆義乎賈疏又云出公門釋朝服反常
[008-38b]
 服三日成服而後去之益無義理聞喪不得奔喪則
 成服於所適之國記有明文
主人為之具而殯
 異國賓館無肂而加塗之義云殯承為之具而言凡
 輤裧裳帷屋衾綍披皆載柩以歸殯之具也
介受賓禮無辭也
 使者死以尸將命則喪具之外仍歸賓禮於主國之
 義乃安禮之歸以重邦交非為己也故介受而不辭
[008-39a]
士介死為之棺斂之
 註不具他衣物以時服斂非也延陵季子使而反在
 途故子死斂以時服古人重送死賵賻含襚雖不逮
 事猶越國而致禮焉使者死於其國而斂缺衣物非
 主國所安同使者亦難為情康成蓋以為之棺句謂
 獨具其棺而斂以親身之服不知經意正謂為之棺
 而具衣物以斂耳
小聘曰問不享有獻不及夫人
[008-39b]
 不能備禮而以國之所有獻友邦之君可也不用玉
 帛而以器物獻夫人則䙝矣記云既覿賓若有私獻
 則此為聘君之公獻可知且下經面不升私覿之前
 不宜先有私獻註不可通
主人使人與客讀諸門外記/
 古者册書之辭簡要大者百名以外恐言不盡意必
 叩之使者乃知情事之詳周官内史讀四方之事書
 以簡書之辭出於内史先與客讀然後為王誦之而
[008-40a]
 後可發命也侯國禮亦宜然
問大夫之幣俟于郊為肆又齎皮馬
 為肆賓介羣介之幣各一列問下大夫嘗使者之幣
 又一列也幣兼玉帛皮馬既曰幣俟於郊又曰齎皮
 馬何也明掌載各有人也不曰賚而曰齎何也或本
 國少皮馬而所經之地多有之則道齎外别授以市
 皮馬之齎
卿館于大夫大夫館于士士館于工商
[008-40b]
 註謂館必於廟以禮事皆在廟也然受禮必於廟而
 起居飲食必别有館舎車馬必别有所納徒御必散
 舎於里黨之閒唯天子巡狩可舎於諸侯之祖廟耳
 友邦聘使嵗時數至而使舎於羣臣之祖廟則室神
 弗得寧矣曽子問曰為君使而卒於舎禮曰公館復
 私館不復何謂也孔子曰自卿大夫士之家曰私館
 公館與公所為曰公舘公所為者即卿大夫士之家
 而公命館客者也由是觀之使臣之公館必本設數
[008-41a]
 區聘者麇至然後命館於私家耳
飱不致賓不拜沐浴而食之
 賓初至力乏事紛故飱不致重煩賓答禮也賓亦不
 拜正聘諸大禮皆在厥明無暇拜小禮也故夫人夕
 歸禮之後乃曰明日拜禮於朝然必沐浴而后食造
 次必以禮也
宗人授次次以帷
 敖氏據司儀車進謂朝君未嘗入次但雖不入次次
[008-41b]
 亦宜張使未傳擯之先禮成之後朝君或有私急不
 能就舎無次可乎
將授志趨
 其義與士相見禮執幣容彌蹙類蓋將授玉而操心
 愈専慤也魯論勃如戰色足蹜蹜如有循則志可想
 見矣
授如爭承下如送君還而后退
 如爭如爭取物不遽釋手也主君既受猶以手承君
[008-42a]
 之手不如初送玉者然防主君握之或未固也君轉
 身而后退則必無隕墜之虞矣蓋致己之慤恭兼防
 受者之失誤也
多貨則傷於德幣美則沒禮
 春秋傳庭實旅百乃天子大饗宗廟六服諸侯各薦
 國之所有非侯國之事也玉帛之外不過乘皮或代
 以乘馬若如秦鍼將幣八反季氏賂齊百兩一布則
 受者成貪而致者亦為貨取德為之傷矣制幣度數
[008-42b]
 有常錦文色象有定若竒巧華靡則禮意為之沒矣
賄在聘於賄
 在察也與戴記在視寒暖之節義同
凡執玉無藉者襲
 圭璋手執不連韋版所謂無藉也故聘則賓襲璧琮
 加於束帛必繋於韋版或薦以褶帛故享則裼
既覿賓若私獻奉以將命
 私獻如魯壺宋斤及飲食珍異之物所聘之國無有
[008-43a]
 者非聘享之法物而君以相遺則䙝矣故使使者私
 獻而稱君命以將之
幣之所及皆勞
 下大夫常使至者幣及之不惟卿也敖氏謂以幣不
 及已而不勞恐非禮意非也若聘幣徧及小卿五大
 夫而徧勞焉豈惟財力難供日亦不暇給矣
賜饔唯羮飪筮一尸若昭若穆
 君賜腥必熟而薦之太牢之飪乃人臣所不得用以
[008-43b]
 承君命而得賜於異國之君不敢以自享也故薦於
 先人
朌肉及廋車
 周官掌客諸公之臣相為國客惟賓介有牢禮則羣
 有司惟歸稍而無牲賜卿行旅從隸圉厮役之多無
 若掌車馬之官故以腥牢朌之乃可徧也其餘有司
 及府史胥徒家僕私人則各以飪牢朌之可知矣賓
 腥二牢上介腥一牢皆稱其車馬之衆寡而為之制
[008-44a]
 其飪皆一牢古者屬吏事其長府史胥徒家僕私人
 甚少飪一牢已綽有餘裕矣賓祭之事惠澤及下不
 遺一人故饔餼牢禮之盛如此非此不足以供億也
 用財之厚豈惟聘義所云以故邦交而弭侵陵之患
 也
旬而稍宰夫始歸乘禽日如其饔餼之數
 以十日為期則主國君臣饗食燕皆寛然有餘矣有
 故而留則惟致稍與乗禽雖用財至廣亦未嘗不節
[008-44b]
 以制度也曰乗禽以其雄雌相乗而為偶也故致之
 亦以雙
凡獻執一雙委其餘於面
 註具賓介拜受之儀恐未安飱稍不拜乃日致乗禽
 使賓僕僕而亟拜乎疑禽獻與稍廩乃有司以致於
 賓之宰故無拜禮將行三拜乗禽之賜特揭於禮辭
 職此故耳
既受饔餼請觀訝帥之自下門入各以其爵朝服
[008-45a]
 請觀下疑有闕文蓋事㣲故不特請而假於致饔餼者以
 達之也其入觀之日則惟主君所命非受饔餼之日
 旋請旋帥以入也其期宜介於饗食與大夫致餼之
 中間必主國無他禮事而後可帥賓以觀○如所觀
 為宗廟朝廷則聘享饗食已數有事矣所請蓋觀其
 國之舊典及方志如韓起聘魯而觀書於大史氏或
 國有名山大川因國先哲之遺蹟也○所觀者官府
 之典册則入自下門而觀者朝服若山川古蹟各就
[008-45b]
 其地而觀之則服其常服也
凡餼大夫黍粱稷筐五斛
 周官稻人掌稼下地中原所寡有也江淮以南飯稻
 羮魚之國春秋以前皆未通上國河南北山東西建
 國有稻地者少而賓客饔餼甚多故惟用土之所宜
反幣
 諸本俱屬上重賄下義無所取宜屬下禮辭蓋還玉
 之後公随至賓館而拜聘享之命故以拜命之禮辭
[008-46a]
 繼之也不曰還玉而曰反幣者賄用束紡禮玉束帛
 乗皮同時而致致之者即還玉之人也
賓於館堂楹閒釋四皮束帛賓不致主人不拜
 君命館賓而以幣酬賓若致則館人宜固辭館人終
 辭則賓自視缺然故必不致不拜而後於情安於理
 得也
有大客後至則先客不饗食致之
 以大國卿大夫後至而不親前聘者饗食之禮雖衰
[008-46b]
 亂不可行况王道盛明之世乎所謂大客乃諸侯來
 朝或王使過賓未暇與先客為禮而列國三卿五大
 夫各有國事或使者所聘非一國豈能久待後客之
 歸而後受禮故可以情告而饗食皆以幣致耳
 
 
 
 儀禮析疑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