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c0064 詩序補義-清-姜炳璋 (master)


[000-1a]
欽定四庫全書    經部三
 詩序補義目録    詩類
  卷首
   綱領
  卷一
   國風
    周南
  卷二
[000-1b]
   國風
    召南
  卷三
   國風
    邶
  卷四
   國風
    鄘
[000-2a]
  卷五
   國風
    衛
  卷六
   國風
    王
  卷七
   國風
[000-2b]
    鄭
  卷八
   國風
    齊
  卷九
   國風
    魏
  卷十
[000-3a]
   國風
    唐
  卷十一
   國風
    秦
  卷十二
   國風
    陳
[000-3b]
    檜
    曹
  卷十三
   國風
    豳
  卷十四
   小雅
    鹿鳴之什
[000-4a]
  卷十五
   小雅
    南陔之什
    彤弓之什
  卷十六
   小雅
    祈父之什
  卷十七
[000-4b]
   小雅
    小旻之什
  卷十八
   小雅
    北山之什
  卷十九
   小雅
    桑扈之什
[000-5a]
    都人士之什
  卷二十
   大雅
    文王之什
  卷二十一
   大雅
    生民之什
  卷二十二
[000-5b]
   大雅
    蕩之什
  卷二十三
   周頌
    清廟之什
    臣工之什
    閔予小子之什
  卷二十四
[000-6a]
   魯頌
   商頌
    臣/等謹案詩序補義二十四卷
   國朝姜炳璋撰炳璋號白巖象山人官石泉縣
    知縣是編用蘇轍詩傳之例以詩序首句為
    國史所傳以其下申明之語為經師所加謂
    之續序亦謂之後序但轍竟刪之炳璋則存
    其原文與首句中離一字書之以示别耳其
[000-6b]
    大意以講師所加多不得原序之義故往往
    詞意乖舛為攻詩序者口實因辨别其文闡
    首句之㫖而訂附贅之謬故命曰補義其論
    江有沱謂古者嫡媵並行無待年於國之例
    然春秋伯姬歸紀叔姬歸&KR0008實非一年之事
    未可斷其必無論魯頌謂用天子禮樂自吉
    禘莊公始見於經斷以為僭自僖公然吕覽史
    角之事雖出雜説而考仲子之宫初獻六羽註
[000-7a]
    謂前此用八故曰初獻是已在隠公時矣是
    皆過於考證轉失之眉睫之前他如論野有
    死麕以厖吠為喻之類亦失經㫖要其恪守
    先儒語必有據而於廢序諸家亦置而不争
    不可不謂篤實之學也其綱領有云有詩人
    之意有編詩之意如雄雉為婦人思君子凱
    風為七子自責是詩人之意也雄雉為刺宣
    公凱風為美孝子是編詩之意也朱子順文
[000-7b]
    立義大抵以詩人之意為是詩之㫖國史明
    乎得失之迹則以編詩之意為一篇之要尤
    可謂持平之論矣乾隆四十三年三月恭校
    上
       總纂官臣/紀昀臣/陸錫熊臣/孫士毅
       總 校 官 臣/ 陸 費 墀
[000-8a]
欽定四庫全書
 詩序補義卷首
          石泉縣知縣姜炳璋撰
 綱領
序稱大小古無是説也唐陸德眀云舊説起后妃之德
 至用之邦國焉名闗雎序謂之小序自風風也訖末
 謂之大序是分一篇為大小序已啓朱子離篇之始
程氏大昌云凡詩發序兩語如闗雎后妃之德也世謂
[000-8b]
 小序者古序也續而申之世謂大序者衛宏語也范
 氏處義云小序一言國史之所述也小序以下皆大
 序亦國史之所述也按諸家以詳畧分大小扵義無
 害獨鄭氏樵以名篇二字為大序以下為小序其説
 最謬朱子分詩者志之所之也至詩之至也為大序
 引以冠經餘首尾之文及各篇之序謂小序此又以
 總論綱領者為大序而以分著各篇為小序也
沈氏重云按鄭詩譜意大序是子夏作小序是子夏毛
[000-9a]
 公合作或云小序是東海衛宏作成伯瑜詩説闗雎
 序首尾相結冠束二南故梁昭眀亦云大序是子夏
 全製其餘衆篇之小序子夏惟裁切初句耳按諸説
 當以程子之説為允程子曰詩大序其文似繫辭盖
 夫子慮後人之不知詩也故序闗雎以示之學詩而
 不求序猶入室而不求户也又曰使當時無小序雖
 聖人亦辨不得國史得詩必載其事然後其義可知
 今小序之首是也其下則學者之辭也是以首篇為
[000-9b]
 大序夫子所作而衆篇之首為小序國史所定也張
 子曰詩序亦有後人添入者則極淺近自可辨盖指
 小序以下之續序及大序中憂其進賢不淫其色數
 語也今従程子之説以首篇為大序每篇之首二語
 為古序其下學者之辭為續序亦曰後序與古序離
 一字庶㡬無魚目之混
攻序者以序為毛公衛宏所作尊序者以序首二語為
 孔子所作皆非也盖序者國史之題辭有詩即有序
[000-10a]
 序在孔子之前假樂序云嘉成王也中庸曰嘉樂君
 子左傳亦曰嘉樂君子知左氏子思之従序矣
孟子論小弁曰親親仁也盖以宜臼之傅述宜臼之言
 為得親親之仁也若平王忘親戍仇安得有是詩又
 安得以為仁故朱子註孟子亦改集傳従序孟子曰
 誦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非序
 何以論其世何以知其人知孟子未嘗不讀序也
古序為國史定論詩學之津梁集傳集諸儒大成取士
[000-10b]
 之正鵠集傳未安寜従古説黄東發云晦庵古説學
 者參之
有詩人之意有編詩之意如雄雉為婦人思君子凱風
 為七子自責是詩人之意也雄雉為刺宣公凱風為
 美孝子是編詩之意也朱子順文立義大抵以詩人
 之意為是詩之㫖國史眀乎得失之迹則以編詩之
 意為一篇之要
鄭漁仲説詩往往自相矛盾如云武帝時毛詩始出自
[000-11a]
 以源流出扵子夏當毛公之時左氏傳未出孟子國
 語儀禮未甚行而毛氏之説先與之合不謂源流子
 夏可乎漢興三家盛行毛最後出世人未知毛氏之
 宻其説多従齊魯韓氏迨至晉魏有左氏國語孟子
 證之然後學者舎三家而従毛氏従韓氏之説則二
 南商頌皆非治世音従毛氏之説則禮記左氏無往
 而不合此所以毛詩獨存扵世也又云序謂變風出
 扵情性止扵禮義此言見夫王澤雖衰人猶能以禮
[000-11b]
 義自防也其推尊序傳至矣至其作辨妄一書力攻
 古序殊不可曉
序言簡而該旄丘曰責衛伯細味詩言皆責字之意也
 擊鼓曰怨州吁細味詩言皆怨字之意也序以一字
 括全篇者多類此
序言隠而彰緑衣日月終風三詩皆言荘姜傷已也續
 序者譔出思念州吁認賊作子倫理俱亡細心繹之
 乃知緑衣傷已不得輔君子成内治也日月州吁之
[000-12a]
 亂傷已無以致鄰國之見正也終風傷已不能討賊
 也詩義自眀序但引而不發
序當扵無文字處㑹之靈䑓序云民始附也承上章伐
 崇之事盖既伐扵崇作邑扵豐遂作靈䑓扵崇地而
 見其民之歸心也噫嘻序曰春夏祈榖扵上帝也豐
 年序曰秋冬報也郊以祈榖至秋冬而報之也祈必
 有報禮之自然也
善㑹序意者莫如毛公然傳亦須扵無傳處㑹之如父
[000-12b]
 母孔邇父母二字無傳知其意之不指文王也日居
 月諸胡迭而微日月無傳知其意之非喻夫人與妾
 也
續序雜㳫支離多與古序相戾蘓子由錢文子盡删去
 之然續序扵芣苢云和平則人樂有子扵汝墳云婦
 人能閔其君子勉之以正扵采蘩云夫人可以奉祭
 祀扵羔裘云在位皆節儉正直其所以發眀首序之
 意者不能更僕懲羮吹虀毋乃過正
[000-13a]
衛敬仲後毛公百數十年續序中有為傳所依據者則
 講師舊有之説非敬仲倡之也其傳所未及而續序
 有之則敬仲之説也漁仲不得槩云序為宏作矣
王氏栢云書授扵伏生之口止二十八篇叅之孔壁所
 蔵又二十有五篇其亡失猶有四十餘篇余不知詩
 之為經蔵扵何所乃如此之秘傳扵何人乃如此之
 的吾斯之未能信扵是不特詆序并亦删詩不知詩
 為學士之諷咏工瞽之絃歌非他經可比夫以詰屈
[000-13b]
 聱牙之今文伏生猶能誦之况詩之有聲有韻者乎
 魏武時猶有東漢雅樂郎杜夔能奏騶虞伐檀鹿鳴
 文王四篇况在西漢之世乎魯齋之果扵自用亦甚
 矣
書序可廢而詩序不可廢即雅頌之序可廢而十五國
 風之序不可廢此馬氏端臨之説也書序且無暇論
 若雅之序廢則朝㑹燕饗受釐陳戒之典不眀頌之
 序廢則郊禘祈報廵狩祭告之禮不著似雅頌之序
[000-14a]
 尤不可廢
齊魯韓三家皆無詩序而專門師授各自為説隋經籍
 志云齊詩魏代已亡魯詩亡扵西晉韓詩雖存無傳
 之者然三家遺文賸句猶散見諸書乃闗雎並謂刺
 詩豳風不登七月則大槩可知也
范家相曰諸儒以樂之非雅者為淫聲故子夏以宋鄭
 衛齊皆淫扵色而宋本無聲是皆鄭聲也非謂鄭風
 即為鄭聲古之作詩未必無邪心夫子必不留之以
[000-14b]
 貽來學何者姦聲亂色不留聰眀淫樂慝禮不接心
 術大學之教禁扵未發之謂豫鄭聲之淫夫子既必
 放之何删詩猶存其什詩存而聲亦存是未甞放也
同車遵路蔓草狡童如謂淫者之作不特立意鄙褻辭
 亦一覧無餘惟有序則羙人香草各有指歸體骨既
 髙風情自逺屈宋可作衙官矣聖人録此垂教豈偶
 然哉
馬貴與謂三百篇無淫詩其説當矣惟桑中宛然淫者
[000-15a]
 之言盖述其言暴其惡而不可以辭害志也如以辭
 則四牡類乎怨上采薇出車類乎苦役正雅猶然况
 風乎况變風乎
衛風之淫至刺宣姜而極齊風之淫至刺襄公而極盖
 君臣父子之倫澌滅盡矣而鄭風固未嘗有此也班
 志惟指出其東門溱洧二詩以徴風俗之淫夫子何
 獨云放鄭聲知夫子所放者别有一種淫哇之曲謂
 之鄭聲耳非此二十一篇之詩亦非此二十一詩之
[000-15b]
 聲也説見鄭風
無邪可以蔽三百漢儒以為詩人之思無邪朱子以為
 學者之思無邪如朱子之説當云誦詩三百一言以
 蔽之曰思無邪今但言詩三百恐漢儒之論正不可
 廢
康成立意尊毛故不曰註而曰箋而每與毛相左由其
 泥續序之言遂失古序之㫖然拾遺補闕為毛氏之
 功臣毛傳之行箋為之也昔人云讀詩未到康成處
[000-16a]
 不敢髙聲論聖賢正謂此爾
古人註書但釋字義其意㫖所在聽人自㑹傳箋之所
 以簡勝也孔頴達承詔㫖作正義述毛申鄭不惮辭
 費其捃摭羣書該博曉暢使人讀一經而得十三經
 之用則孔氏之功也
 
 
 
[000-16b]
 
 
 
 
 
 
 
 詩序補義卷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