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b0051 尚書埤傳-清-朱鶴齡 (master)


[008-1a]
欽定四庫全書
 尚書埤傳卷八
             呉江朱鶴齡撰
 太甲
阿衡
 阿孔𫝊訓倚疏云古人讀阿倚同音故阿作倚也王
 安石曰阿大林之有助者保其君如阿平其國如衡
 蘇𫝊阿衡尹之號猶太公號師尚父師其官也尚父
[008-1b]
 其號也
顧諟天之明命
 經典稽疑顧諟天之明命孔𫝊言敬奉天命以順承
 天地讀書管見云明命只是天之眷命猶云畏天之
 威耳大學引此以釋明德是斷章取義如緝熈敬止
 之類今釋書者豈得據大學而以為我之明德乎若
 以為即明德後受天明命以有九有之師將何以釋
 之乎
[008-2a]
西邑夏 自周有終
 人主所居謂之邑此曰西邑夏武成曰大邑周是也
 詩亦曰商邑翼翼
 忠信為周蔡𫝊因孔朱子語録云自周二字不可曉
 或云周當作君篆文相似而誤此説了凡取之
愼乃儉德
 太甲欲敗度縱敗禮故伊尹以儉德為之砭昔人有
 言人君之患不自外來嘗由身出夫欲盛則費廣費
[008-2b]
 廣則賦重賦重則民愁民愁則國危矣此論于繼體
 之主尤切
省括 欽厥止
 矢括孔䟽矢末也説文矢括築弦處程泰之云矢之
 尾末岐而銜弦處也
 近思録云心有主則虚又云心有主則實有主者敬
 也朱子曰敬則内欲不萌外誘不入自其内欲不萌
 而言則曰虗自其外誘不入而言則曰實只是一時
[008-3a]
 事程子謂中心無主如虚器入水破屋致/寇故言有主則實實則外患不能入
習與性成
 王樵曰書中言性始自成湯再見伊尹性字從心從
 生六書有㑹意有假借天命之性此㑹意也人之生
 受于天而生之理具于心是之謂性其動則為情此
 性之所以得名也習與性成性相近習相逺堯舜性
 之此等並假借也但取生字為義若曰天所生為性
 人所為曰習耳孟子道性善成湯之意也夫子言相
[008-3b]
 近伊尹之意也此觧本之新安/陳氏見大全魏太常校/云若謂性
 相近一言正是論性之所以得名則荀揚韓子三品
 之説皆不謬于聖人而孟子所云性善反為一偏之
 見矣陳啟源曰方麓辨性義極精但分為㑹意假借
 則失六書之旨按徐鉉説文序云假借者本無其字
 依聲託意令長是也蓋令本號令之令假借為縣令
 之令長本長短之長假借為官長之長與本字意義
 無涉特取其聲音相同而用之今性是本性保守此
[008-4a]
 性便是性之恒性之性是本性也性習之性是性之
 也非二也正如誠者天道誠之者人道兩誠字雖不
 不同豈得分為六書之二體哉
桐宫居憂
 史記正義晉太康地記云尸鄉南有亳坂東有城太
 甲所放處也尸鄉在洛州偃師縣西南五里按桐宫
 居憂是于湯墓行諒陰之禮其為服成湯之喪明矣
 古者天子七月而葬太甲居喪必多違禮故因葬而
[008-4b]
 營宫于此使之哀慕思過本是宅憂特稍變其禮耳
 豈眞有放廢之事乎孔疏云使之逺離國都往居墓
 側與放逐事同故後人亦稱放也此語得之
惟三祀十有二月
 孔𫝊湯以元年十一月崩至此二十六月三年服闋
 舜典疏云三年之喪二/十五月而畢與此文異疏云祥&KR0941之制前儒不同按
 士虞禮云朞而小祥又朞而大祥中月而禫王肅云
 祥月之内又禫祭服彌寛變彌數也此孔𫝊謂二十
[008-5a]
 六月服闋則與王肅同鄭𤣥以中月為間一月云祥
 後復更有一月而&KR0941則三年之祭凡二十七月與孔
 異今用鄭氏之説
王拜手稽首
 魏了翁曰臣于君稽首敵以下頓首拜手稽首者頭
 先至手後乃至地也朱子曰疏言稽者稽留之意是
 首至地之乆也
欲敗度縱敗禮
[008-5b]
 眞德秀曰欲者嗜好也縱者肆放也奉身當有法度
 嗜好無節則敗度修德當有禮儀縱肆不恭則敗禮
 此解/勝蔡
同道罔不興同事罔不亡
 眞德秀曰道舉全體而言事特一端耳必同道乃興
 宋襄不禽二毛自比文王一事同而他事之不同其
 能有興乎苟同其事三風十愆或有其一無不亡者
 蓋興之難而亡之易如此
[008-6a]
有言逆于汝心至/必求諸非道
 吕公著曰人君雖有好賢之心而賢猶或難進者蓋
 君子志在于道小人志在于利志在于道則不為茍
 容志在于利則求為茍得忠言正論多拂乎上意而
 佞辭曲説多媚于君心故君子常難進而小人每易
 入不可不察也書曰有言逆于汝心必求諸道有言
 遜于汝志必求諸非道人主誠操此説以觀臣下之
 情則賢不肖可得而知己
[008-6b]
君罔以辨言亂舊政臣罔以寵利居成功
 王安石論事上下古今貫穿經史人莫能難神宗信
 用之輕改祖宗法度是辨言之易惑也霍光既立宣
 帝猶柄政權卒之禍萌驂乘君臣之誼不終是寵利
 之難居也此二者豈中材以下所能為哉志鋭于圖
 治功高于不賞固伊尹之所宜進戒也若嗇夫之喋
 喋利口鄙夫之患失容悦又不必以之語太甲矣
 咸有一德
[008-7a]
尹躬暨湯 爰革夏正
 陳師凱曰人臣當先君後已善則歸君今曰尹躬暨
 湯則臣先君曰咸有一德則臣儕于君何也湯之于
 伊尹學焉而後臣則一德自尹而授湯者也據實告
 君何嫌之有
 按漢孔氏謂湯始改正朔鄭康成謂自古改正朔葉
 少藴主鄭説林少穎云革正之事古未嘗有蓋始于
 湯而武王因之此説是
[008-7b]
終始惟一時乃日新
 蘇𫝊一者不變也何以日新曰中有主之謂一中有
 主則物至而應物至而應則日新矣中無主則物為
 宰物為宰則喜怒哀樂皆物也而誰使新之予嘗有
 言聖人如天時殺時生君子如水因物賦形天不違
 和水不失平惟一故新惟新故一一故不留新故無
 斁
德無常師至/協于克一
[008-8a]
 陳氏曰德而師于善資于人者不敢遺所謂惟精也
 善而協于一返諸内者不敢賾所謂惟一也伊尹樂
 堯舜之道其淵源甚逺邵寳曰協于克一何以不言
 心一即心也易咸之九四言貞而不言心亦此意心
 一于理而無心心之正也若憧憧往來之私則何一
 之可協乎協之而猶判渙猶不一也故言一而必曰
 克
七世之廟
[008-8b]
 古今考七廟之制自商時已然廟皆南面太祖居中
 左為昭右為穆廟主在太廟之室中則惟太祖東向
 羣昭南向羣穆北向祔昭遷昭祔穆遷穆遷其主于
 太廟之夾室朱子曰羣廟之列則左為昭而右為穆
 祫祭之位則北為昭而南為穆也王樵曰按禮祖廟
 自天子至官師其制不同官師謂諸有司之長止及
 禰于禰廟并祭祖適士二廟祭祖祭禰皆不及高曾
 大夫一昭一穆與太祖之廟而三大夫亦有始封之/君如魯季氏則公
[008-9a]
 子友仲孫氏則公子慶父/叔孫氏則公子牙是也諸侯二昭二穆與太祖之
 廟而五天子三昭三穆與太祖之廟而七自上而下
 降殺以兩自下而上至于七廟蓋不可復加而宗不
 在數中太祖百世不遷三昭三穆世次親盡則遷周
 至穆王時文王親盡當祧共王時武王親盡當祧以
 其有功當宗謂之文世室武世室亦皆百世不遷漢
 無七廟之制每帝輒立一廟不序昭穆景帝尊高帝
 為太祖文帝為太宗宣帝又尊武帝為世宗皆世世
[008-9b]
 不毁光武中興于洛陽立高廟于南陽舂陵立四親
 廟明帝遵儉自抑遺詔藏主于光烈皇后更衣别室
 後帝相承皆藏主于世祖之廟自是同堂異室之制
 迄今莫之能改又按商有天下以契為太祖周有天
 下以稷為太祖緣稷契皆有功德在人湯武實承其
 緒不得不以為太祖後世若漢高帝唐太宗宋太祖
 則皆無所因宜為一代之太祖其所追尊之祖考在
 其身則為近親以後世子孫論之則親己逺其廟當
[008-10a]
 以次祧而功德又非商周稷契之比唐宋既以躬自
 剏業者為太祖又以太祖所追尊之第一室為始祖
 既為太祖又有始祖是廟有二祖也二祖皆不可祧
 太祖常厭于始祖合食之時不得正其太祖之位厯
 代議者每致疑于此朱子主王荆公之説謂始祖不
 可祧大端有五篤生聖人始祖不可謂無功德一也
 推太祖之心亦欲尊崇其親二也始祖之廟不毁然
 後始祖之次當祧者可藏主于始祖之夾室若祧始
[008-10b]
 祖則當藏主于太祖之夾室以祖考而藏主于子孫
 之夾室于義為不順三也若為始祖别立廟則有原
 廟之嫌四也太祖功德配天所伸之祭至多惟廟享
 為始祖屈所屈之祭至少五也其義精矣雖然始
 祖既不得比稷契稱太祖而以子孫之故强居太
 祖之位義終未安必俟有議禮之聖人然後能定不
 然姑守朱子之説可也
 盤庚
[008-11a]
  鄒季友曰按左𫝊引此篇云盤庚之誥則三篇皆
  誥辭朱子謂殷盤周誥不可解今蔡𫝊于盤誥諸
  篇闕疑處甚少恐非朱子本意讀者于其强通處
  略之可也王柏曰契始封于商八遷而後都亳湯
  以七十里有天下此興王之本後世子孫不可輕
  去者也是時濱河之郡近古冀都壤沃土豐民稠
  物阜人之所共趨亳在中土去河稍逺湯始大而
  未盛子孫無逺慮往往輕徙曰囂音/敖曰相曰耿曰
[008-11b]
  邢皆以河為境常人知利而不知害雖數有水禍
  時圮而不悔者正以厚利而奪其避患之心也盤
  庚賢君也不忍民之相胥淪墊治亳殷而歸于先
  王剏業之都非為己利也為民避患也故其言誥
  戒諄勤而無怒民之意又以小民之憚逺遷者皆
  世家巨室溺于貨賄動以浮言扇惑故誥其臣特
  詳自是高宗祖甲相繼百年殷邦乂安其後武乙
  復遷河北國内衰敝至紂而亡以是知盤庚之能
[008-12a]
  慮逺賢于祖乙諸君也
五遷
 程伯圭曰亳殷在河南偃師縣西南二十里尸鄉之
 西因溵水得名書序盤庚五遷將治亳殷孔安國云/殷者亳之别名集𫝊今河南偃師是
 也程謂殷之得名以溵水按溵水/在今開封府郾城縣與亳無涉五遷謂西亳南亳
 嚻相耿也仲丁自商丘遷嚻今鄭州滎澤縣西南滎
 陽故城殷時嚻地也河亶甲居相今相州内黃縣東
 南有故殷城是也祖乙圮于耿自祖乙至盤庚/凡七世都耿今河
[008-12b]
 中府龍門縣有故耿城是也自盤庚乂𫝊八王至武
 乙復遷河北愚按蔡𫝊引史記祖乙遷邢今順德府
 城相𫝊為祖乙都然未必實平陽府吉州南耿城是
 祖乙遷處臨大河隋置耿州名取此又按史記索隱
 云祖乙遷于邢邢音耿近代本亦作耿今河東皮氏
 縣有耿鄉據此則邢乃耿之訛音相近耳五遷之説
 沙隨程氏與孔𫝊不同疏引馬融云五邦謂商丘亳
 嚻相耿也此説是
[008-13a]
爾祖其從與享之
 孔𫝊大享烝嘗也疏云周禮司勲凡有功者銘書于
 王之大常祭于大烝司勲詔之是功臣得與祭烝嘗
 也不言礿祠者春夏物未成可薦者少也烝嘗尚及
 功臣則禘祫可知也近代以來惟禘祫大祭功臣配
 食時祭不及
王庭
 吕祖謙曰已離舊邦未至新邑則王庭蓋道路行宫
[008-13b]
 如周禮掌次設車宫帷宫是也
爾何生在上
 黃震曰汝何生在上古注以上為人上蓋對民責臣
 之辭也諸家從之蔡解以上為天愚恐生在天三字
 為文意有未妥
迪高后丕乃崇降弗祥
 黃度曰盤庚患其民不從令故假鬼神以懼之是乎
 曰否古人必畏天必敬神明必省禍福是故國家誥
[008-14a]
 命必發于宗廟而誓誥必臨之以鬼神心知敬戒則
 神祗祖考懔乎常在上也盤庚所云非關假設道固
 然耳
適于山
 附/考蔡𫝊成臯漢志河南郡有成臯縣注云即虎牢也
 轘轅山名在河南緱氏縣東南薛綜云山阪十四曲
 將去復還故曰轘轅降谷未詳當亦在河南愚按此
 三亳與立政篇𫝊不同亦孔疏所引鄭注但于史𫝊
[008-14b]
 無考蔡氏以其地皆岩險故引以釋適于山之語耳
母總于貨寳
 黃度曰總于貨寳言專利也貝玉貨寳之戒至此凡
 三遷都異論實始于此大河之瀕財貨豐殖民不盡
 力于常産機巧趨利有勢力者常擅其權晉人謀去
 故絳諸大夫曰必居郇瑕氏之地沃饒而近盬韓獻
 子曰不可山澤林盬國之寳也國饒則民驕佚近寳公
 室乃貧夫近寳之地必有竊持其權者而利歸于下
[008-15a]
 晉大夫所以樂往商諸臣所以重去皆為此也堯舜
 禹皆都冀惟湯居河南不惟祖宗王業所基豫州之境
 地最平廣井法行焉盤庚遷于寛平之地將均土田
 置常産以興治化茍士大夫趨利之俗猶在則民無
 所觀壞法亂紀必自兹始所以反覆切戒之也
 説命
  章如愚曰孟子舉書若藥不瞑眩厥疾弗瘳趙岐
  注云書逸篇蓋此篇本古文出于漢後故岐未之
[008-15b]
  見爾
亮陰
 附/考蔡𫝊倚廬翦屏柱楣儀禮疏云倚廬者孝子所居
 在門外東璧倚木為廬也翦屏者士喪三虞之後改
 舊西向開户翦去戸旁両廂屏之餘草柱楣者前梁
 謂之楣楣下兩頭豎柱施梁乃夾戸旁之屏也朱子
 曰柱字似是從手不從木蓋始者戸北向用草為屏
 不翦其餘草至是改而西向乃翦其餘草始者無柱
[008-16a]
 與楣簷著于地至是乃施楣及短柱以拄其楣架起
 其簷令稍高而下可作戸也
夢帝賚予良弼
 唐順之曰高宗之得傅説也以夢叔孫之得豎牛也
 亦以夢夫叔孫之于豎牛以惡㡬感之者也高宗之
 于傅説以善幾感之者也是故君子必愼所感
説築傅巖之野
 孔疏殷本紀云武丁得説舉以為相遂令傅險姓之
[008-16b]
 號曰傅説鄭云得諸傅巖高宗因以傅命説為氏按
 書序直言夢得説不言傅或如馬鄭之言蔡傳築居
 也愚按孔𫝊云傅氏之巖在虞虢之界有澗水壞道
 常使胥靡刑人築護之説賢而隱代築以供食孟子
 亦云傅説舉于版築之間而蔡氏獨不取何也以築
 為卜築恐未安虢地有二此與虞相近則西虢也在
 漢河東大陽縣今平陽府平陸縣王應麟曰呉才老/書𫝊以築為居蔡九峯因之仍當從
 古/注
[008-17a]
后從諫則聖
 受言為人主之盛節後世漢武帝唐文皇之流亦嘗
 朝上書夕報可至不吝爵賞以來之然未能邁往力
 行者好名而無實之過也蘇明允有言臣能諫不能
 使其君必納諫非眞能諫之臣君能納諫不能使其
 臣必諫非眞納諫之君欲其臣之必諫無他惟舍己
 以從之而已
明王奉若天道
[008-17b]
 孔疏天有日月照臨晝夜猶王官之伯率領諸侯也
 北斗環遶北極猶卿士之周衛天子也五星行于列
 宿猶州牧之省察乎諸侯也二十八宿布于四方猶
 諸侯為天子守土也
惟天聰明
 張子曰天不言而信神不怒而威誠故信無私故威
 天之不測謂神神之有常謂天有常而不測所以為
 聰明
[008-18a]
惟口起羞
 按記云小人溺于水君子溺于口大人溺于民皆在
 其所玩也然水逺則無犯民敬則罔失惟口易出難
 悔其溺尤甚于水與民也故曰辭寡者言必著令數
 者汗難反
官爵
 按蔡𫝊引論定後官謂品其才行堪居此職乃使居
 之任官後爵謂其人稱職乃實授之如知縣是官文
[008-18b]
 林郎是爵王綱振曰衣裳命有德官爵惟賢能皆用
 人事説却分疏作誨蓋衣裳干戈是建樹貶削之事
 以公侯伯子男言也官爵賢能乃考績黜陟之事以
 公卿大夫士言也
動惟厥時
 王氏曰事固有善而非時所宜者善如葛裘之良時
 如寒暑之候
非知之艱行之惟艱
[008-19a]
 張拭曰高宗恭黙思道夢賚良弼非知之明哲者不
 能君奭言在武丁時則有若甘盤而不及傅説蓋發
 高宗之知者甘盤也説故告之曰知非為艱在此身
 實履之耳若高宗未克知之而告以知之非艱説不
 㡬失言乎
甘盤 自河徂亳
 按君奭篇厯序殷之賢相曰在武丁時則有若甘盤
 則甘盤嘗為高宗之相矣孔氏君奭𫝊云高宗即位
[008-19b]
 甘盤佐之後得傅説是言傅説之前有甘盤也唐孔
 氏以為高宗免喪甘盤已死或然
 黃震曰自河徂亳蔡𫝊甚明亦本之古注蘇氏書𫝊
 雖以遯野為甘盤而小蘇氏作古史亦以遯野為高
 宗也愚按楚語云昔武丁能聳其德至于神明以入
 于河自河徂亳于是乎三年黙以思道蘇傳作甘盤
 説豈失記此耶
人求多聞至/乃有獲
[008-20a]
 眞德秀曰學惟理明則舉而措之行事此求多聞建
 事之意也古者學與事為一故精義所以致用利用
 所以崇德本末非二致也後世學與事為二故求道
 者以政事為粗迹任事者以講學為空言不知聖人
 未嘗有無理之事無事之理老莊言理而不及事是
 無事之理也管商言治而不及理是無理之事也味
 説之言則古帝王之正學明矣范純仁曰人君不學
 則聞見狹而智不明聞見狹則逺大之言不能用智
[008-20b]
 不明則邪佞之説得以欺黃度曰事不師古而剏意
 立新則源流不接損益無章必無可繼之功高宗恭
 黙思道專求之于内學聚問辨恐或缺焉故説以求
 多聞獲古訓為論學之首亦教其所不足也
惟斆學半
 秦誓云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師三代以上師道在
 君斆正王者事也
監于先王成憲
[008-21a]
 大全陳氏云此學之準的極是古人為治即是學後
 世始分為二耳
旁招俊彦
 朱子曰古大臣以身任天下必有待于衆賢之助而
 廣求于無事之時自重者無所嫌而敢進則無幽隱
 之不逹欲進者無所為而不來則無巧偽之亂真
先正
 鄒季友曰蔡𫝊此章從孔氏訓正為長君牙文侯篇
[008-21b]
 又訓先正為祖父按詩雲漢禮記緇衣亦皆訓長宜
 歸于一
 高宗肜日
  鄒季友曰按説命篇首稱王此篇首稱高宗史臣
  不應逆書廟號史記謂祖已諫于高宗時作書于
  祖庚時蓋亦因篇首高宗二字而曲為之説耳篇
  中絶無以前王戒後王之意且稱祖已曰者乃史
  臣之詞非祖已自作之書也此必祖庚肜祭高宗
[008-22a]
  之廟而祖已諫之故有豐昵之戒詞旨淺直亦告
  少主語耳肜祭高宗而曰高宗肜日謂于高宗之
  廟肜祭之日也如仲康命𦙍侯而曰𦙍侯命掌六
  師高宗命傅説而曰惟説命總百官書中如此者
  多乃史氏立言之法也小序不察遂以為高宗祭
  成湯後之解者又泥于小序雖馬氏釋昵為禰廟
  蔡𫝊亦云非湯廟然皆未得其説故詳論之此説/極有
  理/
[008-22b]
越有雊雉
 書疏雉升鼎耳而雊故孔傳以為耳不聰之異劉歆
 以鼎三足三公象也野鳥居鼎耳是小人將居公位
 敗宗廟之祀吕祖謙曰失道之君與天隔絶災異之
 應常遲聖賢之君誠格天心災異之應常速高宗恭
 黙夢賚神明素與天通聰明憲天修德復與天合故
 祭祀一過豐飛雉隨即應之其過于厚亦過也于此
 見天之警君無私亦見天之愛君甚篤
[008-23a]
天既孚命正厥德
 黃震曰天既信其賞罰之命以正民之德而民猶以
 為無如我何此民之愚也王之事天正此而已豐祀
 何益此肜日一篇大旨古注為是蔡氏謂孚命者天
 以妖孽譴告之言民者不敢斥言高宗恐求之過
典祀無豐于昵
 黃度曰傅説曰黷祖已曰昵一也秦漢以來人主不
 求神仙即興祕祀大抵畏死耳觀祖己非天夭民一
[008-23b]
 語高宗昵祀疑為祈年秦漢寳雞神光皆是此等然
 則雊雉不足怪也高宗固能知鬼神之情狀者而未
 免以殀壽二其心則害道此祖已所以為作訓也
 西伯戡黎
  金履祥曰商自祖乙以來復都河北在今衛州之
  朝歌而黎今潞州之黎城自潞至衛計三百餘里
  耳則黎者商畿内諸侯之國也西伯戡黎蓋武王
  也自史遷以文王伐耆為戡黎于是𫝊注皆以為
[008-24a]
  文王失之矣孔子稱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
  為至德而傳稱文王率殷之畔國以事紂則戡黎
  之役文王豈遽然稱兵天子之畿内乎然則文王
  固嘗伐邗伐崇伐密須矣而何獨難于戡黎蓋諸
  侯賜弓矢然後征賜斧鉞然後殺文王獻洛西之
  地紂賜弓矢斧鉞得專征伐則西諸侯之失道者
  文王得專討之若崇若密須率西諸侯也自關河
  以東諸侯非文王之所得討況畿内諸侯乎三分
[008-24b]
  天下有其二特江漢以南風化所感皆歸之耳文
  王固未嘗稱兵南國也而豈有畿内之師乎紂殺
  九侯醢鄂侯文王聞之竊歎遂執而囚之何況兵
  加畿内祖伊之告如是其急也以紂之悍而于此
  反遲遲十有餘年恬不知忌乎故胡五峯吕成公
  陳少南薛季龍諸儒皆以為武王其説是也昔者
  紂嘗為黎之蒐則黎者黨紂濟惡之國也武王觀
  政于商則戡黎之役或者所以警紂耳而終莫之
[008-25a]
  悛所以有孟津之師與觀祖伊之言曰天既訖我
  殷命殷之即喪則是時殷己阽危亡無日矣故胡
  氏遂以為戡黎之師在伐紂之時其非文王也亦
  明矣然則文王西伯也武王而謂之西伯何也戡
  黎列于商書以商視周蓋西伯耳殷之制分天下
  以為左右曰二伯子夏謂殷王帝乙時王季已命
  為伯受圭瓉秬鬯之賜見孔/叢子則周之為西伯舊矣
  非始自文王文王因之受專征之命爾武王未伐
[008-25b]
  商襲爵猶故故𫝊記武王伐紂之事曰西伯軍至
  洧水紂使膠鬲候周師而問曰西伯朅來然則武
  王之嘗為西伯復何疑哉史書佔畢曰考汲冡竹/書帝辛四十一年西伯
  昌薨四十二年西伯發受丹書于吕望四十四年/西伯發伐黎自武王之立以至克殷始終西伯之
  外無他稱焉始信戡黎/之舉灼然出于武王也愚按祖伊所告情詞危迫
  其為武王甚明但胡五峯呉才老呉幼清皆以戡
  黎為伐紂渡河時事則不然黎在河北武王㑹師
  孟津方渡河其日月皆可考渡河之後直抵紂都
[008-26a]
  不應復分兵畿内為戡黎之役金氏説得之
西伯既戡黎祖伊恐
 王應麟曰商都朝歌黎在上黨壺闗乃河朔險要之
 地朝歌之西境密邇王畿黎亡則商震矣故武王渡
 孟津莫之或禦周以殷墟封衛狄人迫逐黎侯衛為
 方伯連率不能救而式微旄丘之詩作唇亡齒寒衛
 終為狄所滅衛之亡猶商之亡也秦㧞上黨而韓趙
 危唐平澤潞而三鎭服形勢其可忽哉
[008-26b]
指乃功
 王十朋曰指乃功與惟府辜功之功同辜功猶言罪状
 㣲子
  孔𫝊微圻内國名鄒季友曰微國名在東郡聊城
  今博州聊城縣有微子故城孔疏微子名啟避景
  帝諱作開啟與其弟仲衍皆是紂之同母庶兄愚
  按吕氏春秋云紂之母生微子啟與仲衍其時猶
  為妾改而為妻後生紂此所謂同母庶兄也史本
[008-27a]
  紀云啟母賤不得嗣少子辛母正后立為嗣即紂
  也蔡𫝊微子紂庶兄蓋用史記説吕氏之説難通
  前人已辨之
父師少師
 孔疏書𫝊不見箕子之名惟司馬彪注莊子云箕子
 名胥餘不知出何書也宋世家云箕子者紂親戚不
 知為父為兄鄭𤣥王肅皆以箕子為紂之諸父服䖍
 杜預皆以為紂之庶兄既無正文各以意言之耳據/經
[008-27b]
 云父師鄭/王説是比干不言封爵未詳家語云比干是紂之
 親知是諸父
我用沈酗于酒
 孔疏人以酒亂若沈于水故曰沈酗説文酗醟音/永
 謂飲酒醉而發怒沈酗紂自為微子歸之我者蓋以
 君為體視同己過如五子之歌曰萬姓仇予
乃罔恒獲
 陳師凱曰有罪罔恒獲紂為逋逃主如楚無宇之閽
[008-28a]
 逃入王宫執法者不能得之也
我其發出狂吾家耄遜于荒 若之何其
 孔𫝊我念殷亡發疾生狂在家耄亂欲遯出荒野陳
 啟源曰蔡解雖可通古注為當蓋上言紂亂已詳此
 問自處所宜故為更端之辭不得更説紂也遜荒乃
 自指已顯去之之意故箕子以王子出廸答之鄭伯
 熊曰其語助辭齊魯之間聲讀如姬禮記何其義與
 此同
[008-28b]
犠牷牲用
 鄒季友曰孔𫝊以用字屬上句云器實曰用疏云犧
 牲為俎之實黍稷為簠簋之實蓋與秦誓犧牲粢盛
 既于凶盜同意蔡𫝊以用字屬下句則語殊不安不
 如孔𫝊為優也
 金履祥曰讀西伯戡黎微子之書而知商之所以亡
 周之所以興也夫祖伊之辭在于儆紂而初不及于
 咎周微子箕子祖伊在于歎紂之必亡而未嘗忌周
[008-29a]
 之必興蓋微箕諸公與武王周公皆大聖賢其于紂
 之必亡商之不可不伐知之甚審諸人豈舍理而論
 事哉然觀微子之所自處與箕子所以處微子者不
 過行遯而已孔氏遂有知紂必亡而奔周之説何微
 子之叛棄君親而求為後之速也此必不然也左𫝊
 又有武王克商微子面縛銜璧衰絰輿櫬之説尤𫝊
 之訛也武王伐紂非討微子也使微子而未遯則面
 縛銜璧衰絰輿櫬亦非其事也且如孔氏之説則微
[008-29b]
 子乆已奔周矣如左氏之説則微子面縛請降矣武
 王豈不聞微子之賢賓王家備三恪何不即以處微
 子而顧首以處武庚乎吾謂面縛銜璧必武庚也謂
 微子者後世失其傳也武王為生民請命使生得紂
 放廢之而已必不加刄其頸也既而入商則紂己自
 焚矣武庚為紂冢嫡父死子代則面縛銜璧衰絰輿
 櫬造軍門以聽罪焉武王悼紂之自焚憐武庚之自
 罪是以釋其縛焚其櫬使奉有殷之祀示不絶紂也
[008-30a]
 若微子則遯于荒野是時武王釋箕子之囚封比干
 之墓恩禮舉行殆遍獨未及微子以微子遯野未之
 獲也迨武庚再畔卒于就戮始求微子以代殷後微
 子于此義始不可辭耳奔周之説母乃躁謬矣乎至
 于比干箕子俱以死諫比干逢紂怒而殺之箕子偶
 不見殺囚之為奴為奴如漢法髠鉗為城旦舂論為
 鬼薪是也而説者謂箕子之不死以道未及𫝊也夫
 道在可死而曰吾將生以𫝊道則異日之揚雄美新
[008-30b]
 擬易可以自負于箕子之列矣且箕子豈知他日之
 必訪也而顧不死以待之哉鄒季友曰按論語言微
 子去之是不仕于王朝而遯去耳初不言其歸周也
 左𫝊言銜璧輿櫬史記言牽羊把茅皆必無是事以
 商王同父之兄而自歸于武王是忘君辱身而先亡
 其宗國矣微子必不為也武王以箕子歸封之朝鮮
 若微子歸周武王必封之豈待成王蔡氏當闢左傳
 史記之妄不必辨其歸周于克殷之後也困學記聞/宋世家武
[008-31a]
 王克殷微子肉袒面縳左牽羊右把茅按面縳者縛/手于後故口銜其璧又安得左牽羊右把茅也丹鉊
 録肉袒面縛出于左氏乃楚人以誑莊王受鄭伯之/降借名武王而誣微子也史云微子抱祭器入周既
 入周矣又豈待周師至而後面縛乎究之抱器入周/必無是事論語所謂去之去紂都也劉敞曰古者同
 姓雖危不去國微子紂庶兄也何入周之有史記考/異周本紀云紂殺王子比干囚箕子太師疵少師疆
 抱其樂器而奔周微子世家云武王克殷微子乃持/其祭器造于軍門殷本紀云微子數諫不聽乃與太
 師少師謀遂去又云殺比干觀其心又囚箕子殷之/太師少師乃持其祭樂器奔周就殷紀論之與太師
 少師謀者引尚書之文指比干箕子也微子去比干/死箕子囚所謂太師少師持祭樂器奔周者乃指樂
 師周紀所謂太師疵少師疆奔周者樂師名/也因太師少師之號相同記事者遂有此誤王樵曰
[008-31b]
 原微子出迪之意罔為臣僕與箕子同心終武王之
 世微子無爵蓋武王亦成其志而不輕屈之也樂記
 云武王下車投殷之後于宋殷後武庚也曰于宋者
 誤也因此知箕子亦無封于朝鮮之事箕子已言罔
 為臣僕受封朝鮮即臣矣觀洪範稱訪中間曰汝曰
 乃皆尊以師禮為不臣之明驗箕子既不屈武王亦
 成其高蹈或常居于朝鮮而非受封也朝鮮越海在
 荒服之外恐非周之疆土箕子居之東夷化之惟以
[008-32a]
 為受封則不可朝鮮既非周土箕子又不可臣武王
 何取虛名而封之哉封之亦不受也愚按史記武王
 克紂封箕子于朝鮮史遷多謬不足信漢書地理志
 云殷道衰箕子去之朝鮮不言封國近之然箕子適
 朝鮮必在武王克商之後如泰伯之逃荆蠻朝鮮之
 民奉之以為君耳謂殷衰去朝鮮亦不然也書大傳/云武王
 勝殷繼公子禄父釋箕子囚箕子不忍周之釋遂走/朝鮮武王因而封之又云微子朝周過殷故墟乃為
 麥秀之歌曰麥秀漸漸兮禾黍油油彼狡童兮不我/好仇史記世家作箕子朝周過殷墟感宫室之壞作
[008-32b]
 麥秀之歌歌同只末句小異愚謂箕子/居朝鮮未必自海外來朝作微子得之
 
 
 
 
 
 
 尚書埤傳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