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b0051 尚書埤傳-清-朱鶴齡 (master)


[001-1a]
欽定四庫全書
 尚書埤傳卷一
             呉江朱鶴齡撰
虞書
 堯典
  按典謨五篇皆以曰若稽古發端蓋出于一人之
  手恐難獨分堯典為虞史所作堯典篇末言舉舜
  事伏生本又以舜典合為一篇宜後人稱虞書也
[001-1b]
  唐虞夏雖曰異代實相去不逺而典謨載堯舜禹
  臯陶事皆曰稽古其為夏啓以後史臣所作明矣
  然亦必唐虞之時自有紀載夏史但修纂成篇耳
  春秋傳多稱夏書據所成也/孔子定為虞書原所作也
曰放勲
 放古倣字孔傳言堯能放上世之功蘇傳放法也堯
 有可法之大功曰放勲愚按放本訓倣效堯之大功
 為萬世聖人立極所謂堯有可法之大功也蔡作推
[001-2a]
 而放之四海之放乃林少穎之說
克明俊德 九族 百姓
 孔傳能明俊德之士任用之鄭𤣥云俊德賢才兼人
 者愚按蔡傳俊大也蓋本大學義解書然堯之大德
 上章已詳之矣九經尊賢先于親親則孔鄭之說未
 常不通明即明揚之明俊德即俊乂在官九德咸事
 豈必謂堯之放勲原本于德而復以此語櫽括之乎
 大學所引三書皆斷章取義其易俊為峻音近而義
[001-2b]
 則不同說文云俊材過千人也徧考字書俊無訓大
 者惟詩之駿命駿惠訓大仲黙之意蓋以俊可與駿
 通然非本義也若俊可訓大大學引書何必易俊為
 峻乎
 九族孔傳高祖至𤣥孫之親蔡傳兼五服異姓言愚
 按喪服小記云親親以三為五以五為九鄭氏注上/親父下親
 子三也以父親祖以子親孫五也/以祖親高祖以孫親𤣥孫九也上殺下殺旁殺而
 親畢矣以此證之從古注是
[001-3a]
 百姓孔傳百官族姓蔡傳畿内民庶也愚按上古未
 有姓有德則賜之左傳所謂天子建德因生以賜之
 姓也經傳百姓或為百官或為萬民此從古注無害
 如武成萬姓悅服則斷言民也
乃命羲和 厯象日月星辰 敬授人時
 孔傳重黎之後羲氏和氏世掌天地四時之官疏曰
 楚語少昊氏之衰九黎亂德神人雜擾顓頊受之乃
 命南正重司天以屬神北正黎司地以屬民其後三
[001-3b]
 苗復九黎之惡堯復育重黎之後不忘舊者使復典
 之以至于夏商據此文則自堯及商無他姓也吕刑
 先重後黎此先羲後和揚子法言云羲近重和近黎
 是羲承重而和承黎也羲和雖别為氏族而出自重
 黎故吕刑以重黎言之又曰馬融鄭𤣥皆以此命羲
 和者命為天地之官下之分命申命分四時之職周
 官之六卿倣是傳言此舉其目下别序之則惟命四
 人無六官也金履祥曰未子曰羲和即是下四子或
[001-4a]
 云有羲伯和伯共六人未必是按尚書大傳舜巡四
 岳祀泰山霍山奏羲伯之樂華山𢎞山𢎞山當/作恒山奏和
 伯之樂其方與時與二氏所掌者合則羲伯和伯當
 有其人蓋四子分職必有二伯以總之不然厯法無
 所統矣愚按有仲叔則必有伯可知但考聖賢羣輔
 録自羲和死後分置八伯羲仲羲叔之後為羲伯和
 仲和叔之後為和伯則仁山所引未足據耳黄度曰/羲和封
 國不可考今絳州/稷山縣有羲和墓 王氏曰昔少昊氏命官鳯鳥氏
[001-4b]
 司厯𤣥鳥氏司分伯趙氏司至青鳥氏司啓丹鳥氏
 司閉位五鳩五雉九扈之上古聖人重厯數如此堯
 世命官步占曰欽曰敬最為詳嚴及夏羲和合為一
 其職已畧至周太史掌歲年以下大夫為之馮相氏
 掌日月星辰以中士為之則其官益輕至漢而司馬
 遷以為星厯之官近于卜祝主上所俳優畜之則愈
 益輕矣蓋剙統造始推測天度非上哲不能及成法
 已具有司守之亦可步占所以始重終輕其勢然也
[001-5a]
 孔疏傳云星四方中星總謂二十八宿也日月所㑹
 與四方中星俱是二十八宿舉其人目所見為星論
 其日月所㑹為辰其實一也愚謂作厯觀象恐緯星
 亦在内但以經星為主耳 黄氏曰天體圓地體方
 天包地地依天天體周圍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
 一陳埴木鍾集云四分其/度而得一謂零散數也徑一百二十一度四分度
 之三凡一度為百分四分度之一即百分中二十五
 分也四分度之三即百分中七十五分也天左旋東
[001-5b]
 出地上西入地下晝夜行三百六十六度四分度之
 一縁日東行一度故天左旋三百六/十六度然後日復出于東方也地體徑二十四
 度其厚半之勢傾東南其西北之高不過一度邵雍
 謂水火土石合而為地今所謂二十四度者乃土石
 之體耳土石之外水接于天皆為地體地之徑亦得
 一百二十一度四分度之三也兩極南北上下樞是
 也北高而南下自地上觀之北極出地上三十五度
 有餘南極入地下亦三十五度有餘兩極之中皆去
[001-6a]
 九十一度三分度之一謂之赤道横絡天腹以紀二
 十八宿相距之度大抵兩極正居南北之中是為天
 心中氣存焉晝夜循環斡旋天運自東而西左/旋分為
 四時寒暑所以平隂陽所以和也日體徑一度半自
 西而東右/旋一日行一度一歲一周天所行之路謂之
 黄道與赤道相交半出其外半入其内冬至之日黄
 道出赤道外二十四度去北極最逺辰出申入故時
 寒晝短而夜長夏至之日黄道入赤道内二十四度
[001-6b]
 去北極最近寅出戌入故時暑晝長而夜短春分秋
 分黄道與赤道相交當兩極之中夘出酉入故時和
 而晝夜均焉月體徑一度半一日行十三度百分度
 之三十七或問朱子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有竒如/何却是遲曰厯家是將他退的度數算
 二十九日有餘一周天所行之路謂之白道與黄道
 相交半出其外半入其内出入不過六度如黄道出
 入赤道二十四度也日陽精猶火月隂精猶水火則
 有光水則含影故月光生于日之所照魄生于日之
[001-7a]
 所不照當日則光明就日則光盡與日同度謂之朔
 月行潛于日/下與日㑹也邇一遐三謂之弦分天體為四分謂初/八日及二十三日月
 行近日一分謂之邇一逺日三分謂之遐三邇日一/分受日光之半故半明半魄如弓張弦上弦昏見故
 光在西下弦旦/見故光在東也衡分天中謂之望謂十五日之昏日/入西月出東東西
 相望光滿/而魄生也光盡體伏謂之晦謂三十日月行近于/日光體皆不見也
 行白道與黄道正交之處在朔則日食在望則月食
 日食者月體掩日光也月食者月入暗虚不受日光
 也暗虚者日正對照處光暗虚此張衡之說衡謂對/日之沖其大如日日 不照謂之暗虚暗虚逢月
[001-7b]
 則月食今厯家望月行黄道則直暗虚矣/暗虚有表裏淺深故月食有南北多寡經星三垣二
 十八舍中外官星是也計二百八十三官一千五百
 六十五星其星不動三垣紫微太微天市垣也二十
 八舍東方角亢氐房心尾箕為蒼龍北方斗牛女虚
 危室壁為靈龜西方奎婁胃昴畢觜參為白虎南方
 井鬼栁星張翼軫為朱雀中外官星在朝象官如三
 台諸侯九卿騎官羽林之類是也在野象物如雞狗
 狼魚龜鼈之類是也在人象事如離宫閣道華蓋五
[001-8a]
 車之類是也經星則隨天運轉而聽命于七政七政
 之行至其所居之次或有進退不常變異失序則災
 祥之應如影響焉緯星五行之精木曰歲星火曰熒
 惑土曰填星金曰太白水曰辰星并日月謂之七政
 天行速七政行遲遲為速所帶故與天俱東出西入
 也十二辰乃十二月斗綱所指之地也斗綱所指之
 辰即一月元氣所在謂之月建斗有七星第一星曰
 魁第五星曰衡第七星曰杓此三星謂之斗綱如建
[001-8b]
 寅之月昏則杓指寅夜半衡指寅平且魁指寅他月
 放此十二次乃日月所㑹之處日月一歲十二㑹故
 有十二次建子名𤣥枵建丑名星紀建寅名析木建
 卯名大火建辰名壽星建已名鶉尾建午名鶉火建
 未名鶉首建申名實沈建酉名大梁建戌名降婁建
 亥名娵訾十二分野即辰次所臨之地也凡日月之
 交食星辰之變異以所臨分野占之
 孔疏書大傳云主春者張昏中可以種穀主夏者火
[001-9a]
 昏中可以種黍主秋者虚昏中可以種麥主冬者昴
 昏中可以收斂天子南面而視四方星之中知人緩
 急故曰敬授人時
分命申命
 袁黄曰此時厯尚未成推測考候正以作厯也古說/如此
 近世元時造厯考驗凡二十七所南盡朱崖北盡鐵
 勒測侯調當總報該司因而作厯分職頒布非謂春
 厯但頒東方夏厯但頒南方只為春生之氣惟東方
[001-9b]
 得其真夏長之氣惟南方得其真故各就其方而考
 之如日出于夘理宜候之于東日没于西理宜候之
 于西日中之景在南理宜候之于夏北方無日故不
 書
宅嵎夷 星鳥
 鄒孝友曰宅蔡邕石經作度鄭氏周禮注引書度西
 曰栁谷未子語録云古字宅度通用宅嵎夷之類想
 只是四方度其日景以作厯耳嵎夷薛肇明云今登
[001-10a]
 州之地
 孔疏鳥南方朱鳥七宿者在天成象星作鳥形曲禮
 前朱雀後𤣥武左青龍右白虎雀即鳥也武謂龜甲
 捍禦是天文有龍虎龜鳥之形也四方皆有七宿各
 成一形南方之宿象鳥故言鳥謂朱雀七宿也金履/祥曰
 午上有鶉鳥星在星星之東首西尾東/故星為星鳥未為鶉首已為鶉尾是也此言星鳥總
 舉七宿夏言星火獨指房心虚昴又舉一宿文不同
 者互相通也張氏曰南言星鳥則東方蒼龍北方𤣥
[001-10b]
 武西方白虎可知東言大火則南之鶉火西之大梁
 北之𤣥枵可知西言虚北言昴則東之房南之星可
 知皆互推之也朱子曰中星或以象言或以次言或
 以星言者蓋星適當昏中則以星言如星虚星昴是
 也星不當中而適當其次者則以次言如星火是也
 次不當中而適介于兩次之間者則以象言如星鳥
 是也鄭伯熊曰二十八宿環列四方隨天而轉天形
 北傾故北極居天之中而常在天北二十八宿常半
[001-11a]
 隱半見日東行厯二十八宿故隱見各有時必于南
 方考之仲春之月星火在東星鳥在南星昴在西星
 虚在北至仲夏則鳥轉而西火轉而南虚轉而東昴
 轉而北仲秋則火轉而西虚轉而南昴轉而東鳥轉
 而北至仲冬則虚轉而西昴轉而南鳥轉而東火轉
 而北來歲仲春則鳥復轉而南矣循環無窮此堯典
 考中星以正四時甚簡而明異乎月令之星舉月本也
 陳氏曰堯典惟舉四仲初昏之中星月令則十二月
[001-11b]
 備舉之堯典中星舉四象十二次月令專舉二十八
 宿且患井斗度濶而别舉弧建以審之王應麟曰弧/與建星非二
 十八宿而昏明舉之者由弧星/近井建星近斗此出月令正義堯典惟求之初昏月
 令則并求之旦而必考日行所在以見中星去日逺
 近之度焉方囘曰堯典言分至之中月令言昏且之
 中堯典以時為主月令以月為主故詳畧不同然其
 見于南方則一也王應麟曰星始見于辰終伏于戌
 自辰至戌正于午中于未堯典舉四時之正以午為
[001-12a]
 中月令舉十二時之中以未為中就火星論之以午
 為正故堯典言日永星火以正仲夏以未為中故月
 令言季夏昏火中至申為流故詩曰七月流火以辰
 為見以戌為伏故傳曰火見于辰火伏而蟄者畢諸
 星亦然詩定之方中亦以十月中于未也朱子曰堯/時昏旦星
 中于午月令差于未漢書以來又差今比堯時似/差及四分之一古時冬至日左牽牛今却在斗
 歐陽修曰事在天下其易差者莫如厯夫所以差者
 由天周有餘日周不足也天日之差恒于中星驗之
[001-12b]
 黄度曰中星正則天運可求分至定則日行可準厯
 象之法備于此矣
南交 敬致 星火
 鄭氏曰南交下不言曰明都三字磨滅孔疏即幽足
 以見明非磨滅也孔說是
 林之竒曰周禮冬夏致日左傳居卿以底日漢天文
 志云日有黄道一曰光道黄道北至東井去北極近
 南至牽牛去北極逺夏至日行東井近極故晷短立
[001-13a]
 八尺之表而晷景長一尺五寸八分冬至至于牽牛
 逺極故晷長立八尺之表而晷景長一丈三尺一寸
 四分晷景者所以知日之南北也春秋分日至婁角
 去極中而晷中立八尺之表而晷景長七尺三寸六
 分此日去極逺近之差晷景長短之制也王應麟曰/刻之長短
 由日出之蚤晚景之長短由日/行之南北此出方氏禮記解朱子曰致日考日中
 之景如周禮土圭之法今人都不曉土圭鄭康成解
 亦誤圭只是量表景底尺長一尺五寸以玉為之夏
[001-13b]
 至立表視表景長短以玉圭量之若表景恰長一尺
 五寸此便是地之中本朝岳臺是地之中王應麟曰/唐律厯志
 測景在浚儀岳臺今祥/符縣西九里有岳臺已自差許多問地何故有差
 曰想是天運有差地隨天轉而差天運之差如古今
 昏旦中星之不同是也問何故以八尺為表曰此須
 用句股法算之南北無定中必以日中為中北極則
 萬古不易
 孔疏蒼龍七宿房在其中但房心連體心統其名左
[001-14a]
 傳言火中火見詩稱七月流火皆指房心為火故傳
 云火蒼龍之中星金履祥曰心宿有三星其中一星
 名曰大火
宅西
 蔡傳西謂西極之地愚按嵎夷南交朔方皆有定所
 西未詳何地蘇傳引徐廣云今天水之西縣也三方
 皆以極邊言之天水恐太近
曰幽都 朔易
[001-14b]
 袁黄曰蔡傳日行至是則淪于地中非也若論夜則
 春夏秋之日皆在地中不獨冬也若論晝則冬之日
 何嘗不在天乎冬至日行南陸去北為逺故曰幽都
 耳郝敬曰天體北高南下夏至日行北陸高而逺地/故日長日行天頂故其表景短冬至日行南陸近
 地偏側故日短/而其表景長
 吕祖謙曰北方終其隂而後始其陽故曰朔方既承
 今歲之終又慮來歲之始故曰朔易始而終終而始
 此天地生生不窮之道
[001-15a]
 附/考蔡傳歲差之度鄒季友曰按隋劉焯取晉虞喜宋
 何承天二家中數以七十五年差一度焯之後唐一
 行以八十三年差一度宋紀元厯以七十八年差一
 度蔡伯靜以六十年差一度又或以五十九年差一
 度至元中司天監王恂以七十二年差一度或謂近
 之然天運不齊日月星辰皆動物行度疾徐無常若
 立定法以逐之久而亦必有差反不如隨時占候修
 改以與天合之簡切也方囘謂至元十八年辛巳冬/至日在箕九度昏室中 顧
[001-15b]
 臨曰月令仲春日在奎考之書則冬之時也仲夏在/東井則書之春也仲秋在角則書之夏也仲冬在斗
 則書之秋也月令與書異蓋天經三十年小變百年/中變五百年大變故曰神農伏羲之厯不可用于堯
 舜之時堯舜之厯不可用于夏商之世朱子曰蔡季/通言非是天運無定乃其行度如此其行之差處亦
 是常度但後之造厯者為/數窄狹不足以包之耳
有六旬有六日 閏月 允釐百工
 附/考蔡傳天左旋日月麗天亦左旋愚按朱子毛詩日
 月之交傳云天左旋于地日月皆右行于天論語或
 問亦云經星隨天左轉日月五緯右轉晚年乃主横
[001-16a]
 渠之說横渠說/見正蒙謂右行者厯家所言耳厯家以進數
 難算只以退數算之進數謂順天而左/退數謂逆天而右故謂之右行
 且曰日行遲月行速 許謙曰堯命羲和居四方考
 天象推舉分至四中星而知日之所在又曰以閏月
 定四時成歲而知月之所行典文簡古存其大法推
 步之術未詳西漢天文志始曰日東行月西轉而周
 髀家有日月實東行而牽西没之說其論天轉如磨
 者則非論日月右行者則是自是志天文者轉相祖
[001-16b]
 述以為定論言日月則五星可知矣唐一行鑄渾天
 儀激水注輪一晝夜天西旋一周日東行一度月行
 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晦明朔望遲速有準然則二
 十八宿附天西循而為經七政錯行而為緯其說得
 之文公詩傳亦猶是也蔡仲默傳堯典則曰天體周
 圍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繞地左旋一日一周
 而過一度日月麗天亦左旋日則一日繞地一周而
 在天為不及一度月則尤遲不及天十三度十九分
[001-17a]
 度之七積二十九日復有餘分而與日㑹合氣盈朔
 虚而閏生典謨之傳已經文公是正其說可謂明矣
 然愚以古說較之其可疑者有七天體左旋七政右
 逆則七政皆附著天體遲速雖順其性而西行則為
 天所牽耳然有所倚著各得循序若七政與天同西
 行恐錯亂紛雜泛然無統一也日君道也月臣道也
 從東行則合朔後月先行既望則月在日後及在合
 朔是月之從日為臣從君為順若西行則月在日前
[001-17b]
 至望後再合朔必日行後月是君就臣為逆二也大
 而一歲隂陽升降小而一月日月合朔此正天地萬
 物之心隂陽得于此㑹合以造就萬類者也以一歲
 之運盛隂閉塞之時而生生猶不息正以日月之合
 繼助元氣之偏也然凡進者陽道也生道也退者隂
 道也死道也日月東行則月之進從曰之進西行則
 月之退又符于日之退三也日月雖皆進行比天行
 不及則如退日月五星無殊金水在太陽前後率歲
[001-18a]
 一周天為最速次火次木惟土積厚重之氣入天體
 最㴱故比五星形最小行最遲而二十八載一周天
 若七政皆西行則向謂遲者今反速向謂速者今反
 遲四也星雖陽精然亦日之餘也以日之陽次于天
 且一日不及一度星之陽不及日逺甚而木十餘日
 土二十餘日始不及天一度是木土之速反過于日
 逺矣五也五星以退留遲疾伏伏疾遲留退五段推
 步姑以歲星言之大約退十三日而留二十三日而
[001-18b]
 遲疾伏共行二百六十餘日而復留而復退是行常
 三倍于退而退四倍于留之日然行乃其常退其變
 也若西行則行為退退為行是五星進日何少而退
 日何多六也星家步星伏行最急疾行次急遲行為
 緩留則不行退則逆而西此皆以星附著天體而言
 也若七政隨天西行則天自天星自星不可附著天
 體且附著則為東行矣然則星家所謂遲疾伏皆為
 最緩而不及天所為留則不可言留乃行而與天同
[001-19a]
 健一日皆能過太陽一度至于所謂退乃更速過于
 天之運矣七也由此言之則古法比蔡傳為密謹筆
 之以俟知者明高皇御製文集曰蔡傳日月隨天左/旋今仰觀天象甚不然何以言之當天
 清氣爽之時指一宿為主使太隂居列宿之西一丈/許盡一夜則太隂過而東矣蓋列宿附天次舍而不
 動者太隂過東則其右旋明矣之陳暜曰天行日進/而日月日退日月非退也以天 進而見其退耳厯
 家謂日月右旋以此蓋不計天之進而但以日月之/退為右旋以背而為面也董鼎曰日月麗乎天宜皆
 隨天而行也而曰天左旋日月五星右旋何哉朱子/曰天無體二十八宿是其體二十八宿之行即天之
 行也是以謂之經星猶機絲之有經定而不動而日/月五星緯乎其中所以分晝夜而立四時以成造化
[001-19b]
 之功也故自地面而觀其運行則皆東升西没繞地/而左旋自天度而考其次舎則日月五星獨以漸而
 東為逆天而右轉蓋由其行不及天而次舎日以退/然舍雖退而行未嘗不進也退雖逆而進未嘗不順
 也于天雖逆而右行于地則未嘗不順而/左旋也 以上主左旋之說今附録備考 附/考蔡傳
 如日法九百四十而一得六鄒季友曰而一得六謂
 以九百四十分為一日則得六日而尚有不盡如下
 數也舊本或無一字
 呉亨壽曰歲無定日閏有定法朞者一歲之足日也
 歲者一歲之省日也閏者補三歲之省日湊為三歲
[001-20a]
 之足日也黄度曰秦用顓頊厯置閏在歲後堯厯考/中星定分至隨月置閏故四時不差遂為
 後世/法朱子曰朞三百有六旬六日而今一歲三百五
 十四日者積朔空餘分以為閏朔空者六小月也餘
 分者五日四分日之一也又曰天有四時分為二十
 四氣一月二氣皆朔氣在前中氣在後朔氣有入前
 月法中氣無入前月法朔氣币為年中氣帀為歲中
 朔不齊正之以閏閏無中氣斗指兩辰/之間所以異于他月 袁黄曰蔡
 傳天體至圓一段皆依當時厯法十九年氣朔分齊
[001-20b]
 為一章惟唐宋諸厯為然今授時厯已有餘分不能
 皆齊堯時之厯亦不齊今厯家推陽九百六限算所
 以不準者正為章蔀㑹元之數不同耳
 王樵曰聖人治厯明時即人事一時修舉九官之治
 與羲和所職互相備也馬端臨謂陶唐以前之官所
 治者天事以後之官所治者民事太皥勾芒數聖人
 者生則知四時之事没則為四時之神成周六官繫
 以天地四時蓋于民事之中猶寓以治天事之意後
[001-21a]
 世不知裁成輔相之道始畧于天事爾
四岳 鯀哉 异哉 九載績用弗成
 左傳許太岳之𦙍也杜預注太岳神農之後堯四岳
 也樓鑰曰春秋時申吕齊許皆四岳之後愚按國語
 太子晉曰工之從孫四岳韋昭注工共工也古諸侯/黄帝之後姜姓堯時共工
 與此/異佐禹高高下下疏川導滯鍾水豐物皇天嘉之
 命為侯伯賜姓曰姜韋昭注姜四岳之先炎帝姓也/炎帝世衰其後變易至四岳帝
 復賜/祖姓氏曰有吕謂其能為禹股肱心膂以養物豐民
[001-21b]
 人也據此文則四岳舉舜之後又佐禹治水有功禹
 之自序止言暨益暨稷而不及四岳何與堯舜求禪
 命官皆咨四岳當時職任甚重其賢當不下臯益諸
 人而止以官稱其名竟莫可考
 史記索隱漢書律厯志謂顓頊五代而生鯀按太史
 公以鯀為顓頊子鯀仕堯舜朝代系殊懸舜為顓頊
 六代孫則鯀必非顓頊之子班氏近得其實顧大韶
 曰家語五帝德篇太史公採為本紀謂黄帝生二子
[001-22a]
 一曰𤣥囂是為帝嚳高辛氏之祖二曰昌意是為顓
 頊高陽氏之父帝嚳生堯及稷契顓頊生鯀鯀生禹
 黄帝至禹皆同姓而異其國號夫三皇五帝之事若
 存若亡詩書之傳所不載間可推尋必于左氏内外
 傳求之左傳郯子之言曰炎帝以火紀故為火師而
 火名黄帝以雲紀故為雲師而雲名少昊氏之立也
 鳯鳥適至故為鳥師而鳥名自顓頊以來乃紀于近
 由此言之少昊在黄帝之後顓頊之前明矣今本紀
[001-22b]
 五帝不數少昊而直曰黄帝崩其孫昌意之子顓頊
 立則將置少昊氏于何地乎生民以來一治一亂國
 語少昊氏之衰也九黎亂德顓頊乃命重黎絶地天
 通顓頊氏之衰也共工氏霸九州帝嚳伐之而序正
 星辰皆其子孫失德衰敗而異姓代興若黄帝之後
 即少昊少昊之後即顓頊顓頊之後即帝嚳數百年
 常治不亂則九黎共工安所厠足于其間乎左氏所
 云高辛氏有才子帝鴻氏有不才子皆言其苗裔耳
[001-23a]
 非必指其身也而讀者不察以鯀為顓頊之親子稷
 契俱帝嚳之親子于是竹書紀年謂鯀一百九十歲
 而誅推其受命治水之年蓋已一百八十一矣世必
 無一百八十之人猶膺重任者八十九十曰耄有罪
 不加刑焉亦必無一百九十而猶誅殛之者堯未舉
 舜之先書稱百姓昭明庶績咸熙稷契果親弟百八
 十年而不知堯豈若是之暗而羲和四岳諸人豈蔽
 賢若是哉本紀以稷契皆帝嚳子已未可信以鯀為
[001-23b]
 顓頊子斯斷斷不然禮記疏引春秋序命厯曰炎帝
 號大庭氏傳八世合五百二十歲次黄帝曰軒轅氏
 傳十世一千五百二十歲次少昊曰金天氏傳八世
 五百歲次顓頊即高陽氏傳二十世左傳疏引此/云傳九世
 百五十歲次帝嚳即高辛氏傳十世左傳疏云/傳八世四百
 歲鄭康成嘗據之以絀本紀緯書雖不可信此說近
 之愚按左傳子産謂鯀化黄能以入羽淵實為夏郊
 三代舉之魯語及祭法皆云夏后氏郊鯀而宗禹夫
[001-24a]
 禹受天下于舜猶舜受天下于堯也舜不郊瞽□而
 禹獨郊鯀焉此必無之事韋昭曰魯語有虞氏郊堯
 而宗舜祭法又云有虞氏郊嚳而宗堯蓋舜在時則
 宗堯舜崩而子孫宗舜故郊堯耳愚謂鯀之得郊當
 亦如是禹能修鯀之功夏之子孫因禹而追鯀于義
 無害若當禹之身而直以其父配天則何以處夫殛
 之羽山者也
 异孔傳訓已也退也疏云异聲近已故為已也說文
[001-24b]
 音異訓舉也蔡傳已廢而復强舉蓋兼取二義袁黄
 曰當從說文訓舉列子囚纍桎何以异哉即以舉釋
 之何不可曰舉哉便見不得已之意
 金履祥曰周漢以來多稱堯有九年之水今考自洪
 水方割即舉鯀俾乂九載無成而後舉舜舜舉禹禹
 八年于外而後成功前後幾二十年曰九年者以鯀
 九載言之耳洪水蓋如後世歲有河決之患鯀多為
 隄防以障之而患日甚然必待九載始易之何也九
[001-25a]
 載之間非盡無功但無成耳禹之不諫其父何也禹
 必常諫鯀必不從舜之知禹亦以此也
七十載否德 烝烝乂 釐降二女于媯汭 嬪于虞
 孔傳堯年十六以唐侯升為天子在位七十年則時年
 八十六疏云徧檢書傳無堯即位之年孔氏必當有據
 附/考蔡傳否不通謂與不字通用也古不字本俯九切
 曾氏曰烝如烝之浮浮之烝盛德上達化而熟之使
 不自知也
[001-25b]
 袁黄曰釐降之釐與允釐之釐不同不宜同訓為治
 蔡云治裝陋矣詩既醉篇釐爾士女孔傳云釐予也
 此當依詩詁無疑 孔疏列女傳云二女長曰娥皇
 次曰女英舜即位娥皇為后女英為妃鄭氏注禮記
 乃云舜不告而娶不立正妃此鄭所自說未有書傳
 云然愚按檀弓云舜崩于蒼梧之野蓋三妃未之從
 也疏引帝王世紀云長妃娥皇無子次妃女英生商
 均三妃癸比生二女宵明燭光癸比他書未聞當以
[001-26a]
 二女為正 金履祥曰史記稱黄帝曾孫嚳嚳之子
 堯則堯是黄帝𤣥孫又稱黄帝生昌意昌意生顓頊
 歴窮蟬敬康句望蟜牛以至瞽瞍而生舜則舜是黄
 帝八世孫堯舜俱出于黄帝則二女之妻不亦瀆姓
 無别已乎世系之傳史記之失考也昔歐陽修謂司
 馬遷漢史其紀漢之初已不知高祖之世系父曰太
 公而猶不知其名母曰劉媪而猶不知其氏而其上
 紀五帝之世母妻嫡庶子孫名氏一無所遺耳目所
[001-26b]
 及尚如此則二千餘年所傳聞者其詳果足信乎或
 曰世本也非遷所自言也抑世本果出于三代之時
 乎以世本為三代之書猶以爾雅為周公之書也故
 朱子謂世本出于附㑹假托不可慿據今以叙舜之
 次推之其不可慿也審矣曰然則舜果何出乎考之
 于書曰虞舜曰嬪于虞是虞者有國之稱也參之國
 語史伯之言曰成天地之大功者其子孫未嘗不章
 虞夏商周是也虞幕能聽協風以成樂物生者也夏
[001-27a]
 禹能平水土以品處庶類者也商契能和合五教以
 保于百姓者也周棄能播殖穀疏以衣食民人者也
 其後皆為王公侯伯夫以虞幕並契稷而言則幕為
 始封有虞之君而舜所自出以王天下者也愚按左
 傳云陳顓頊之族也自幕至于瞽瞍無違命是幕乃
 顓頊之後無疑史本紀不載幕名未知去舜幾世然
 幕既祖顓頊而顓頊乃黄帝之孫帝嚳之父也謂舜
 與堯非同出黄帝可乎祭法云有虞氏禘黄帝而
[001-27b]
 郊嚳祖顓頊而宗堯世本固未可信祭法亦不可信
 乎意者上古質野禮制未備雖所出同而姓各别者
 皆得通婚姻夏商以後始嚴矣本孔/疏 孔疏媯汭在
 河東虞郷縣厯山西西流至蒲坂縣南入于河舜居
 其旁周武王賜陳胡公姓為媯為舜居媯水故也金
 履祥曰舜生于姚墟因生為姚姓居于媯汭後世復
 因居為媯姓非舜有二姓也諸馮媯汭皆在今河中
 府河東縣孟子以為東夷之人蓋對文王岐周而言
[001-28a]
 自河中至岐周千餘里也說者指齊之厯山濮之雷
 澤為舜側微畊漁之地特因孟子之言而附㑹之耳
 史記正義括地志故虞城在陜州河北縣東北五十
 里虞山之上酈道元注水經云軨橋東北有虞城堯
 以女嬪于虞之地也
 
 
 
[001-28b]
 
 
 
 
 
 
 
 尚書埤傳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