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a0046 厚齋易學-宋-馮椅 (WYG)


[014-1a]
欽定四庫全書
 厚齋易學卷十四     宋 馮椅 撰
易輯傳第十
經上篇噬嗑賁/
震下/離上
噬嗑
 贊曰頤中有物曰噬嗑
 雜卦曰噬嗑食也
[014-1b]
  耿睎道曰頤中有物上麗而下動所以噬而嗑也
  李季辯曰頤齒剛而舌柔物麗於頤動而噬之也
  蘭惠卿曰噬嗑六爻與賁相類特以九三九四之
  不同不以為賁而曰噬嗑何也蓋頤之噬物全以
  下動為用今賁得頤之上止而噬嗑乃得頤之下
  動特以其中有九四間之故曰頤中有物曰噬嗑
  然則卦以頤中有物而噬之得名也
  石守道曰觀天地萬物无有始初自然相合者必
[014-2a]
  由動而後有合也天地交而後有合雷風擊摶而
  後有合水火烹飪而後有合天下之貨交易而後
  有合頤中有物齧之乃合猶天地萬物之動而合
  也
  程正叔曰凡天下至於一國一家至於萬事所以
  不和合者皆由有間也无間則合矣以至天地之
  生萬物之成皆合而後能遂凡未合者皆為間也
  若君臣父子親戚朋友之間有離貳怨隙蓋䜛邪
[014-2b]
  間於其間也除去之則合矣
  王景孟曰易之立卦其命名取象各有所指鼎井
  之類遠取諸物也噬嗑與頤近取諸身也
   右明卦義
 象贊曰電雷噬嗑先王以明罰敕法
  案明取電敕取雷象
 説卦曰神農氏作云/云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
 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蓋取諸噬嗑
[014-3a]
  案日中取離市合取震致民聚貨謂陰爻交易謂六
  五初九退而各得其所謂六復初九復五也
   右明卦用
 序卦曰可觀而後有所合故受之以噬嗑嗑者合
 也
  林黃中曰自觀之噬嗑坤變為震巽變為離四五
  相易也 又曰觀之九五有可觀之德四方合而
  仰之强梗之徒為間於其間噬而嗑之可也
[014-3b]
  李子思曰自乾至觀為卦凡二十而三子三女相
  遇之卦凡四屯蒙隨蠱是也震坎艮巽兑皆已出
  而相遇獨離未見焉今離配震而為噬嗑配艮而
  為賁易卦三子三女相遇之象始徧矣
   右明卦序

 贊曰噬嗑而亨剛柔分動而明雷電合而章
  王輔嗣曰凡物之不親由有間也有物有間不齧
[014-4a]
  不合无由亨也齧而合之所以通也
  林黃中曰上止下動而中虚頤之象也六四變剛
  其中有物之象也噬之則嗑不噬則不嗑噬而嗑
  之兹其所以亨與故曰易者象也自王輔嗣以來
  擯象而言易者讀至於此不能不自疑其論之疏
  矣
   右明卦義
利用獄
[014-4b]
 贊曰柔得中而上行雖不當位利用獄也
  劉長民曰物或不合則成獄訟窮其情&KR0250辨其辭
  指煩瀆口脗同夫咀嚼
  程正叔曰噬而嗑之之道宜用刑獄也不云利用
  刑而云利用獄者卦有明照之象利於察獄也
  張舜元曰卦中有坎為刑獄
  案坎為刑獄以一陽陷於二陰也今二剛在上下而
  中陰陷九四一陽獄之囚也三陰獄吏卒也上下
[014-5a]
  二陽獄之防也
  李季辯曰天地生萬物有為造化之梗者必用雷
  電以擊摶之聖人之治天下有為萬民之梗者必
  用刑獄以斷制之故噬嗑所以去頤中之梗雷電
  所以去天地之梗刑獄所以去天下之梗也
  郭子和曰合而言之則噬而後嗑嗑而後亨事之
  序也别而言之則方噬者未合既嗑者不噬噬始
  也嗑終也亨嗑之終利用獄噬之始也噬之始立
[014-5b]
  卦之義也嗑之終卦成之義也
   右明卦占
初九屨校滅止无咎
 贊曰屨校滅止不行也
 説卦子曰小人不恥不仁不畏不義不見利不勸不
 威不懲小懲而大誡此小人之福也易曰屨校滅止
 无咎此之謂也
  李季辯曰噬嗑用獄之時也六爻皆言用獄之事
[014-6a]
  也諸説皆謂用刑誤矣
  案此用獄之初小人過惡方萌之初禁之使不行滅
  趾謂見校而不見止也
  劉長民曰剛而趨下小人之為不善者也動而无
  應故不得行是桎於獄者
  石守道曰體動志剛首犯于罪桎其足然後思而
  止其過
  程正叔曰其過小故校其趾蓋取禁止其行使不
[014-6b]
  進於惡也
  郭子和曰使惡不進是為无刑之本不然姑息不
  忍長惡孰甚焉
  都聖與曰止言下體之下而行者也耳言上體之
  上而聞者也
  林黃中曰震為足而居下故有屨止之象震也者
  動之始也初九者閑之於初也初而懲之咎可无
  也
[014-7a]
  李仲永曰初上不言噬而言校者當初之時其過
  小不必用噬上之時其罪大无所用噬
  案初上兩爻以獄之始終言亦以犯之始終言也獄
  之始犯之始故桎之而使之思過而不敢復行尚
  冀其改也獄之終犯之終故梏之而使之受首而
  无得或脫不可恕也上下二剛有小人勇狠觸藩
  怙終不改之象亦有有司決於懲治无所依違之
  象滅趾示其不可行也滅耳言其无聞知也然初
[014-7b]
  得无咎者知過而能補屨校示辱而不傷支體可
  以自新也
   右明象占
六二噬膚滅鼻无咎
 贊曰噬膚滅鼻乘剛也
  李季辯曰五君也為治獄之主四大臣也為治獄
  之卿如周之/大司冦其下為治獄之吏
  郭子和曰必假膚腊胏肉見義者取頤中有物之
[014-8a]
  象也
  朱子發曰陰為膚剥六四亦取膚象蘭/同
  朱子曰祭有膚鼎蓋肉之柔脆噬而易嗑者六二
  中正故其所治如噬膚之易
  胡翼之曰乘剛故至于滅鼻之深然居中履正用
  獄至當
  林黃中曰互體艮為鼻二乘剛有没鼻之象六二
  者所以治六二也
[014-8b]
  馮當可曰陰柔必不能剛斷如此然以中而乘剛
  其遇昭然之惡宜亦不恤二字/未安且震體也膚柔也
  淺也易噬也姦慝雖著然尚未至于盤錯結連而
  難治也然止在下者一身之表皆為膚比止為寖
  盛
  案噬者治獄之人膚肉腊胏囚也爻取噬為治獄之
  象又取膚為獄囚之象孔子于初曰小懲而大誡
  小人之福也初過惡之始萌也而屨校滅其止使
[014-9a]
  之不行校所不能懲則自止而及膚惡雖尚淺然
  滋長不止故于此深懲之噬之而滅鼻庶幾其痛
  自懲艾也六之陰柔本非能深噬者也震乘剛故
  也惡淺而懲深似有咎也然一噬而服辜其深也
  乃中也故无咎爻居中得正故有此象初之與二
  辭同而指異初之滅止无咎者指囚也二之滅鼻
  无咎指治獄者也初之无咎囚可无咎也二三五
  之无咎囚不得而咎之也中四爻治獄者初上囚
[014-9b]
  之始惡怙終者也
   右明象占
六三噬腊肉遇毒小吝无咎
  案或謂二噬三三噬四四噬五五噬上然九四六五
  於義不通或又謂三噬四四噬三尤非
 贊曰遇毒位不當也
  林黃中曰腊者肉見於外而骨藏於中人之所以
  不察也以六居三外柔而内剛腊肉之謂矣噬之
[014-10a]
  而遇骨斯遇其害也李季/辯同
  案徒信其外不疑其中是以謂之遇也此姦民也
  外示柔懦而中藏險狠以匿其情者也六三者所
  以治六三也必揣其骨而徐齧之故曰小吝
  司馬君實曰噬嗑食也故以食物明之腊肉難於
  噬膚而易於乾胏者也
  朱子曰陰柔不中正治人而人不服為腊遇毒之
  象
[014-10b]
  程正叔曰處位不當而强梗難服然用獄非不當
  也故雖可吝而亦噬而嗑之非有咎也
  楊中立曰終必合故无咎
  王景孟曰材有所不足所謂小吝
  都聖與曰吝自己言之咎自彼言之也
  李子思曰噬之事非全安者而六二六三皆曰无
  咎何也蓋噬則嗑不噬則不嗑噬而嗑則亨矣故
  皆以无咎許之
[014-11a]
  案近離火之熯故肉為腊腊肉小物六陰為小也易
  之取象其宻如此三之剛藏於六柔之中故噬而
  遇毒多凶之象也不中正故吝陰小故小吝噬之
  乃其治獄之職故无得而咎之故諸爻雖不善亦
  无咎也
   右明象占
  毛伯玉曰舜為天子皋陶為士而後有罪者皆服
  世無皋陶而士師之職不廢也為士師則可以殺
[014-11b]
  之君子亦以其職與之矣六三陰柔居不當位故
  噬而遇毒小人有不服之心然噬者其職也所噬
  者獄也吾安得而咎之苟以小人之不服為六三
  之罪是助亂而墮名分也
  馮當可曰刑獄非用兵之比兵人而反受其毒則
  危亡矣刑人而遇毒不過一夫之怨故為小吝獄
  之當治如腊在口雖遇毒必噬之而後可姦人妨
  國賊人妨化必誅之而後可治雖大獄一起不無
[014-12a]
  騷動不得憚此而不誅也謹之而已矣
  林黃中曰曷不以上九相應為象乎曰以應而從
  以類而聚則不待噬而嗑矣是以六位各隨本爻
  而取義焉
  案遇毒宜凶或有大悔吝矣而乃僅止小吝而无
  咎何也肉雖腊有罪者也噬之乃其職也
   右明爻義
九四噬乾胏得金矢利艱貞吉
[014-12b]
 贊曰利艱貞吉未光也
  楊中立曰合一卦言之則為間者也以爻位言之
  則居大臣之位任除間之責者也
  程正叔曰四已過中是其間愈大而用刑愈深也
  李仲永曰腊骨猶小乾胏又難噬于腊矣
  李季辯曰頤中之梗正在此爻治獄之卿也諸爻
  以柔噬此爻獨以剛噬正如乾胏而此爻以噬乾
  胏之道噬之遂得其情
[014-13a]
  林黃中曰骨見於外而肉附其間其彊可見也此
  凶民也剛以折其氣柔以原其情九四者所以治
  九四也或曰若是則骨无堅脆皆可噬乎曰所謂
  腊與胏者凡以為口實也苟非噬之何由嗑乎詩
  不云乎剛亦不吐九四之謂也
  案肉之附骨猶四附九也居于離火故為乾胏
   右明象
  郭立之曰古者以兩造禁民訟以兩造聽之而无
[014-13b]
  所偏受則不直者自反而民訟禁矣入束矢于朝
  不直則入其矢所以懲不直也以兩劑禁民獄以
  兩劑聽之而无所偏信則不信者自反而民訟禁
  矣入鈞金三日乃致于朝不信則入其金所以懲
  不信也方九四之聽獄訟也既得其金又得其矢
  則難折之獄既折而得其情矣尚且曰利艱貞吉
  則先王之于獄訟其可易言之哉 又曰始聽訟
  也如此愼之于其成又可知也
[014-14a]
  袁氏曰于已有金矢之得于人得金矢之情
  程正叔曰利在克艱其事而貞固其守則吉九四
  德剛明而位居柔剛明則易傷于果故戒以知難
  居柔則守易不固故戒以堅貞蓋其所不足者不
  得中正也
   右明占
  王景孟曰三于腊肉則遇毒而四于乾胏則得金
  矢剛柔之材異也
[014-14b]
  案此一卦唯九四言吉蓋間在九四九四除則噬
  者嗑矣
   右明爻義
六五噬乾肉得黃金貞厲无咎
 贊曰貞厲无咎得當也
  劉長民曰五以柔居尊為噬嗑之主處剛得中内
  含陽明能斷大事者也獄成于已成則決之不可
  不畏謹能正而知懼則不輕用矣
[014-15a]
  林黃中曰乾肉者折骨披筋而暵之也周官腊人/乾肉見注
  似剛非剛似柔非柔噬之則嗑不噬不嗑也以六
  居五剛柔適中乾肉之謂矣是故六五者所以治
  六五也古之制刑者疑則贖之贖人以黃金者取
  其剛而不過也
  李季辯曰六五所謂柔得中而上行者也九四噬
  嗑既得其情矣以獄之成告于五六五柔主也以
  噬乾肉之道噬之蓋不忍用刑曰得黄金用贖刑
[014-15b]
  也古者金作贖刑呂刑五刑之贖皆有罰以百鍰
  千鍰為差金作贖刑注曰金黄/金也呂刑注鍰黄鐵九四以剛噬而六
  五以柔噬以剛噬者有司執法之公以柔噬者人
  君不忍之仁也然猶貞厲則无咎貞厲謹愼也正
  如穆王訓夏贖刑刑既輕矣猶曰朕言多懼是也
  贊曰得當以柔用獄得用獄之當也
  李子思曰黃者中也離中之坤也離之六五亦曰
  黃離
[014-16a]
   右明象
  程可久曰以柔噬剛故貞厲決當其罪故无咎六
  五柔中之主司冦典獄以獄之成來告以噬乾肉
  之道斷其獄雖不至如噬膚之柔亦不至如腊肉
  乾胏之剛于是哀矜惻怛而釋刑用罰以生道殺
  人者也若貞固堅執不從末減心必危厲是以无
  咎自趾而膚以至乾胏罪惡積小致大積弱至强
  也一待以乾肉列用中罰酌輕重之中而罪疑惟
[014-16b]
  輕好生之德也陰爻肉之象
   右明占
上九何校滅耳凶
 贊曰何校滅耳聰不明也
 子曰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小人
 以小善為无益而弗為也以小惡為无傷而弗去也
 故惡積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易曰何校滅耳凶
  馮當可曰滅趾則懲艾而不行滅耳則頑悍而不
[014-17a]
  聽矣凶孰甚焉
  胡翼之曰居卦之極罪之大者也校加於首而没
  其耳所以及凶禍也
  毛伯玉曰以怙終故寄之上九
  案初上事之終始噬嗑用獄之卦初則罪之小而始
  犯者也上則罪之大而怙終者也古之聖人近取
  諸身以上象首而初在下足之象也故制為刑獄
  之具有所謂校焉屨校者納之於足而没其趾以
[014-17b]
  其罪小而不可長始犯而不可再滅趾者取不行
  之義也何校者加之於首而没其耳以其罪大而
  不可宥怙終而不可改滅耳者取聰不明之義也
  屨校之不能懲則何校之所必加非忍也不如是
  无以止辟也剛強有怙終之象而以校滅其耳以
  剛治剛之象也
   右明象占
  朱子曰初上无位受刑象中四爻有位為治獄之
[014-18a]
  象石守道程/正叔同
  石守道曰中四爻唯六二為得位故刑人而服餘
  爻皆失位故有難服之義何以皆得无咎六三以
  其承剛九四以有剛直之德六五以得中居尊位
  然非全美也
  都聖與曰彖言成卦之材以爻效天下之動故爻
  彖所言有不必同者諸爻皆以初終上下剛柔中
  正承乘取義而曲盡事物之變此其所以為易也
[014-18b]
  馮當可曰卦有四无咎一吉一凶治天下至於用
  獄皆出於不獲已不獲已而為之得粗免於過咎
  可也九四之吉以對上九之凶使四不艱貞則其
  凶如上九是其言吉與它卦不同
  案治獄自初至四始能究極而得其情故吉若乃四
  不能治以至於上則凶矣大抵初罪之始上罪之
  終也二易決之獄也三小罪之難決四大罪而能
  決者也五聽獄之主故罪疑從輕也大抵治獄之
[014-19a]
  德貴於剛柔適中三四五爻位皆陰陽相雜是也
  唯六二以柔遇柔其情易得其聽易決也况又乘
  剛得中故亦无咎
   右明六爻
離下/艮上

 贊曰柔來而文剛分剛上而文柔天文也文明以止
 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014-19b]
  正義曰賁飾也以剛柔二象相文飾也
  張敬夫曰三陰三陽相雜而成文
  劉氏曰有質為主故文以飾之
  程可久曰賁所以飾質也上艮為質下離為飾不
  以所賁踰質也
  郭子和曰柔來文剛則剛為質而柔為文也剛上
  文柔則柔為質而剛為文也
  林黃中曰噬嗑與賁皆為頤中有物之象一為噬
[014-20a]
  嗑一為賁者噬嗑得頤之下動賁得頤之上止動
  故為噬止故為賁也
  程正叔曰質必有文自然之理有上則有下有此
  則有彼有質則有文一不獨立二則為文非知道
  者孰能識之
  案賁本以飾質飾取其文故亦為文非謂賁為文
  也而成卦之義凡三陰三陽則以乾坤之純體言
  之觀其陰陽所雜升降徃來而取義焉此卦上二
[014-20b]
  陰則本坤也下二陽則本乾也今坤之六自上來
  居乾之二則是柔來而文乾之剛而成離之文明
  也乾之九二往居坤之上則是剛上而文坤之柔
  而成艮之止也以陰陽往來相文言之則文之在
  天者如此以文明以止言之則文之在人者如此
  在天之文天之所以為飾在人之文人之所以為
  飾也孔子之言可考不誣如此諸説多就坤上乾
  下謂自泰生攻之者併與其説卦變而非之因一
[014-21a]
  泰字之誤而遂使文王名卦之義不明亦攻之者
  之過也
 雜卦曰賁无色也
  案有色則為采非文矣故六爻皆無其色不過曰白
  賁而已
   右明卦義
 象贊曰山下有火賁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獄
  案庶政治之文也明取火象不敢折獄止其明也
[014-21b]
   右明卦用
 序卦曰嗑者合也物不可以苟合而已故受之以賁
 賁者飾也
  程正叔曰物之合必有文乃飾也人之合聚則有
  威儀上下物之合聚則有次序行列合則必有文
  賁之所以次噬嗑也
  李子思曰上離下震雷之震動所以示威也故為
  噬嗑彊梗之象上艮下離離顯其光而艮止不動
[014-22a]
  則是與噬嗑相反矣反威刑之事是為文教故聖
  人因觀其剛柔相錯之文而得其與文止武之象
  焉胡翼/之同
   右明卦序
亨小利有攸往
 贊曰柔來而文剛故亨小分剛上而文柔故利有攸
 往
  案彖以贊文傳寫之誤改以小字置於利有攸往之
[014-22b]
  上諸儒無一人能正之者傅㑹其説象理舛謬不
  可以据今一正之則理與象粲然如白黑之易辨
  矣夫三陰三陽之卦以純體之變爻為義今坤之
  上九自二分之而成艮乾之六二自上來而成離
  艮離相遇然後成賁夫陰為小則賁所謂柔來者
  小也自内之外為往則贊所謂剛上者往也柔不
  能自亨麗于剛則亨故亨曰小剛不能皆利分于
  上則利故有攸往曰利蓋柔本陰滯今六居陰窮
[014-23a]
  自坤之上來麗乾之二則成剛之文而小者得亨
  矣剛本居上今九居下體分乾之二上居坤之上
  則成柔之文而往者為利矣亨小以柔來言利有
  攸往以分剛上言也其象與理豈不昭乎若揭日
  月也哉
   右明卦象占
初九賁其止舍車而徒
 贊曰舍車而徒義弗乘也
[014-23b]
  石守道曰初與四為正應故剛柔相賁而隔九三
  六二近初而无應可以相賁然初志於本應舍六
  二之車直趣正應者義當然也不可舍本應而從
  非匹也
  程正叔曰君子有剛明之德而在下者也以車徒
  為象者因止以與行為義
  楊中立曰一卦之下趾之象也賁其趾徒行之象
  也
[014-24a]
  劉長民曰居下无位乘則僭矣素貧賤行乎貧賤
  行而宜之之義也
  郭子和曰趾在下徒行賤者之事皆初之象也君
  子以義為榮而不以徒行為辱是以古之人繋馬
  干駟不受唯義所在而已初以賤自居舍車而徒
  所謂窮不失義者
  耿睎道曰六二虚中車之象也
  都聖與曰无所乘而涉謂之徒涉无所乘而行謂
[014-24b]
  之徒行顔路請子之車以為之槨子曰以吾從大
  夫之後不可徒行是也凡易之義所乘者在下而
  乘之者在上初在下卦之下則无所乘之象也
  案賁其止不賁其車是舍車而徒者也初應四而
  剛柔相賁情相得者也自初至四凡厯三位則行
  之而往也中隔九三則四不我即近比六二則可
  以相賁然一卦之中唯初九六四獨為正應義不
  可舍之而即近也六二欲載初以往初九寧賁其
[014-25a]
  趾以行而不賁六二之車故六四亦有匪冦昬冓
  之義序卦曰物不可以苟合故受之以賁初九其
  殆庶幾乎
   右明象占
六二賁其須
  案須從水邊者非或謂今文嬬賤妾也然爻義難
  通或引歸妹以須為需須之義謂離之二陽待二
  來賁於爻象雖通而孔子與上興之意又不相合
[014-25b]
  要之一字而二義不必遷就歸妹以為之説也
 贊曰與上興也
  王輔嗣曰得其位而无應三亦无應而比焉近而
  相得者也須之為物傅上者也
  程可久曰乘初為逆
  王景孟曰初舍二以赴五无應近傅於九三可以
  相賁自三至上有頤象
  林黃中曰上傅於三須傅頤之象也須也者所以
[014-26a]
  賁其頤也
  楊中立曰離麗也陰麗乎陽者也二雖為文明之
  主然以陰麗陽而已有須傅頤之象焉
  李氏曰陰之麗陽正在於二唯六二重陰而善麗
  必上傅於九三之陽以致其飾須者柔而上傅於
  頤以為飾文有傅之義者以其有待而後興也
  案古人用字徃往聲同則義通此説兼傅待為義然
  則引歸妹以須為難者可以解其惑矣
[014-26b]
  卜子夏曰柔依剛以成文
  袁氏曰陰不自能明也得陽而後明柔不自能立
  也得剛而後立下不能自興也得上而後興
  案隂麗乎陽二依三而興然柔來而文剛則二乃
  賁三者也須傅於頤而所賁在須須所以賁頤頤
  非能賁須也大抵一陰麗二陽為文明之象交相
  賁者也然離性炎上故初舍車而徒二舍初而賁
  三
[014-27a]
   右明象占
九三賁如濡如永貞吉
 贊曰永貞之吉終莫之陵也
  劉長民曰三接上體上下相交賁而成文
  李去非曰互坎有離明之文坎水之潤日月雨露
  滋潤明照无非文也
  馮當可曰剛過之陽二陰夾輔之其賁飾之道顯
  矣以陰陽相賁而言則九三待二四而賁然一陽
[014-27b]
  陷二陰之中幾如濡溺非三能永久貞固自守以
  義則喪己矣
  林黃中曰上无其應以陽剛介於二陰之間本父
  與六二相賁者也而承於六四兼四成坎水為四
  所濡本爻既受賁於二唯當永守其正不染於四
  斯為吉矣賁之為象曰明與止文成不亂謂之明
  位定不争謂之止四應於初三傳於二然後文成
  而不亂矣初不乘二之車三不乘四之濡然後位
[014-28a]
  定而不争矣
  案間乎二隂故有賁如之象互體有坎水故有濡如
  之象然已處下體四處上體本不相屬也唯其離
  性炎上故上屬於四而成坎水之濡能永貞固自
  守下體與二自足相比成文不涉於四則得之矣
  此作易教人處此之方也
   右明象占
  張舜文曰文滅質則敝末勝本則衰苟无剛實之
[014-28b]
  德而受飾焉其能久乎
  楊廷秀曰夫立君臣父子之分以為禮樂法度之
  文鴻荒之世其禮具其法隱伏羲之世其法立其
  文粗堯舜成周之世其法備其文著既備矣既著
  矣又何加焉曰守之自天高地下之象至亷逺堂
  高之勢此百聖之功千載之積豈一手一足之力
  哉文之始難成而文成易壊永久貞固以守之則
  下不陵上卑不陵尊而萬民定天下安矣故周禮
[014-29a]
  存則魯安周籍去則魯衰
   右明爻義
六四賁如皤如白馬翰如匪冦昬冓
 贊曰六四當位疑也匪冦昬冓終无尤也
  程正叔曰四與初為正應本相賁者也為三所隔
  故皤如而未獲者也
  林黃中曰物相雜故曰文未有一色而成文者也
  本爻正體而止艮於九三未遇其配雖有賁如之
[014-29b]
  象而皤如之質猶在也
  郭子和曰初以剛强之飾其趾而來翰如之馬也
  馬之來所以飾四之皤四亦飾馬之白皆有受飾
  之質而交相文也
  陸希聲曰初九義不乘車欲飛翔而來也
  王介父曰馬者不動以進之象謂初九不從二而
  來應己也翰如其志疾也離體而陽爻故疾
  王輔嗣曰有應在初而閡於三為已冦難二志相
[014-30a]
  感不獲通亨
  呂與叔曰九三近而不相得故為已冦
  案與五同體又以臣承君本相賁者也而皆陰焉不
  成文也則下比九三宜相賁者也三性雖上趨而
  本爻性静止以異體而不受賁也唯初九正應而
  閡於三之冦故過期而不遂婚媾髮已皤如初九
  以二來文剛不專所賁而舍之為馬之飛求賁於
  己而其馬尚白則亦未受賁之象也九三雖欲冦
[014-30b]
  己己不從之以初為正配婚媾故也
   右明象占
  馮當可曰四應初理也以隔三故賁初未成自昔
  先達在上之君子欲引其類以自顯而為非類所
  隔不獲在下之用者亦多矣
  程可久曰三與四陰陽相比然近而不相得不受
  賁者也
  張子厚曰以柔居陰性為艮止故志堅行潔終无
[014-31a]
  尤也
  李子思曰六四六陰處當其位與九三重剛不中
  者强弱静躁之不侔蓋天下有自然之文要各有
  當然之分而不容於苟合也
   右明爻義
六五賁于丘園束帛戔戔吝終吉
 贊曰六五之吉有喜也
  程可久曰柔得尊位而承應皆陰不足相賁也上
[014-31b]
  九无位可以賁之丘園逸民之所居也
  張舜元曰艮為山有丘園之象
  蘭惠卿曰凡言丘者皆指在上之爻如丘頤渙有
  丘之類是也
  石守道曰一陰一陽交相賁之乃成賁之道上九
  居卦外无位之地丘園之象也束帛戔戔者大凡
  人相親必有物以為禮交相文飾五居尊位如聘
  草茅之賢禮不可薄必有物以將其厚意如古之
[014-32a]
  𤣥纁玉帛羔雁之類也
  卜子夏曰五疋為束三𤣥二纁象陰陽也
  蘭惠卿曰非其正應故謂之吝然二不相應而上
  九陽剛之賢我能賁之是以終吉
  鄭舜舉曰終必吉者人君禮賢之事也
  郭子和曰六五為賁之主及于丘園所飾逺矣聖
  人不遐遺之義也丘園尚及之況朝廷之上乎商
  之賁也及於耕築周之賁也及於漁釣束帛幣聘
[014-32b]
  之禮湯聘伊尹文王聘呂望實其幣聘筐篚之意
  也
  案賢者高蹈丘園蓋有堅持其操聘之不至者矣
  故曰吝然豈无以湯之幣聘幡然而改者哉故終
  吉説者多惑於吝謂陰為吝嗇故以戔戔為狹少
  束帛為薄禮丘園為質素皆不明易中悔吝之指
  者也
   右明象占
[014-33a]
上九白賁无咎
 贊曰上得志也
  劉長民曰繪事後素居上而能正五采也
  呂與叔曰以陽居上至白之象也繪畫之事後素
  功衆色淆亂非白无以别之繪事至於素功飾之
  道盡矣上之志得也
  案六五居尊位總下四爻衆色相錯以文者也上
  居其中以白而成之故无衆色混淆之咎考功曰
[014-33b]
  雜五色以章之之謂功繪事後素所以章之也
   諸説紛紜皆不足据
   右明象占
  馮當可曰六爻皆取陰陽相雜以為質初比四二
  比三二四夾三以為賁五比上上終之之事皆无
  吉㓙者文飾之事華也非實也末也非本也其得
  失有間矣
  林黃中曰初九六二相應而成文組織六二九三
[014-34a]
  相傳而成文繡繪也六五上九相合而成文紉綴
  也或曰六五上九不亦相傳而成文乎曰六二純
  柔也不傳於九三則不能以成文九三純剛也不
  傳於柔則亦不能以成文六五以柔居陽上九以
  剛居陰既成文矣而皆无應得非相合而成者乎
  李氏曰卦以剛柔相文為賁則六爻宜各有賁之
  義唯以爻明人事則所寓之意各不同也
   右明六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