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n0001 瑜伽師地論-唐-彌勒菩薩 (CBETA)




《瑜伽師地論》卷第十一


彌勒菩薩說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本地分中三摩呬多地第六之一

6三摩呬多地


1章開列五門釋之



已說有尋有伺等三。云何三摩呬多地。嗢拕
南曰。


「 總標與安立
 作意相差別
 攝諸經宗要
 最後眾雜義」



若略說三摩呬多地。當知由總標故。安立
故。作意差別故。相差別故。略攝諸經宗要
等故。

2章釋總標



云何總標。謂此地中略有四種。一者
靜慮。二者解脫。三者等持。四者等至。靜慮
者。謂四靜慮。一從離生有尋有伺靜慮。二從
定生無尋無伺靜慮。三離喜靜慮。四捨念清
淨靜慮。解脫者。謂八解脫。一有色觀諸色解
脫。二內無色想觀外諸色解脫。三淨解脫身
作證具足住解脫。四空無邊處解脫。五識無
邊處解脫。六無所有處解脫。七非想非非想
處解脫。八想受滅身作證具足住解脫。等
持者。謂三三摩地。一空。二無願。三無相。復
有三種。謂有尋有伺。無尋唯伺無尋無伺。
復有三種。謂小大無量。復有二種。謂一分
修。具分修。復有三種。謂喜俱行。樂俱行。捨
俱行。復有四種。謂四修定。復有五種。謂五
聖智三摩地。復有五種。謂聖五支三摩地。復
有有因有具聖正三摩地。復有金剛喻三摩
地。復有有學無學。非學非無學等三摩地。
[011-0329a]
等至者。謂五現見三摩鉢底。八勝處三摩鉢
底。十遍處三摩鉢底。四無色三摩鉢底。無想
三摩鉢底。滅盡定等三摩鉢底。

3章釋安立



云何安立。謂唯此等名等引地。非於欲界
心一境性。由此定等。無悔歡喜安樂所引。欲
界不爾。非欲界中於法全無審正觀察。

1節安立離生喜樂



復次初靜慮中。說離生喜。由證住此斷除
五法。謂欲所引喜。欲所引憂。不善所引喜。不
善所引憂。不善所引捨。又於五法修習圓
滿。謂歡喜安樂。及三摩地。欲所引喜者。於
妙五欲。若初得時。若已證得。正受用時。或見
或聞。或曾領受。由此諸緣。憶念歡喜。欲所
引憂者。於妙五欲。若求不遂。若已受用更
不復得。或得已便失。由此諸緣多生憂惱。
不善所引喜者。謂如有一與喜樂俱而行
殺業乃至邪見。不善所引憂者。謂如有一
與憂苦俱而行殺業乃至邪見。不善所引
捨者。謂如有一或王王等或餘宰官或尊尊
等自不樂為殺等惡業。然其僕使作惡業
時。忍而不制。亦不安處毘奈耶中。由縱捨
故。遂造惡業。彼於此業。現前領解非不現
前。又住於捨。尋求伺察。為惡方便。又於諸
惡。耽著不斷。引發於捨。又於不善現前轉
時。發起中庸非苦樂受。歡者。謂從本來清
淨行者觀資糧地所修淨行無悔為先。慰意
適悅心欣踊性。喜者。謂正修習方便為先。
深慶適悅心欣踊性安者。謂離麁重身心調
適性。樂者。謂由如是心調適故。便得身心
無損害樂及解脫樂。以離彼品麁重性故。
[011-0329b]
於諸煩惱而得解脫。三摩地者。謂於所緣。
審正觀察。心一境性。世尊於無漏方便中。先
說三摩地。後說解脫。由三摩地善成滿力。
於諸煩惱。心永解脫故。於有漏方便中。先
說解脫。後說三摩地。由證方便究竟作意
果煩惱斷已方得根本三摩地故。或有俱
時說三摩地及與解脫。謂即於此方便究竟
作意。及餘無間道三摩地中。由三摩地與彼
解脫俱時有故。

2節安立蓋障


1項明蓋相



復次於諸靜慮等至障中。
略有五蓋。將證彼時能為障礙。何等為五。
一貪欲蓋。二瞋恚蓋三惛沈睡眠蓋。四掉舉
惡作蓋。五疑蓋。貪欲者。謂於妙五欲。隨逐
淨相。欲見。欲聞乃至欲觸。或隨憶念。先
所領受。尋伺追戀。瞋恚者。謂或因同梵行
等舉其所犯。或因憶念昔所曾經不饒益
事瞋恚之相。心生恚怒。或欲當作不饒益
事。於當所為瞋恚之相。多隨尋伺。心生恚
怒。惛沈者。謂或因毀壞淨尸羅等隨一善行。
不守根門。食不知量不勤精進減省睡眠。
不正知住。而有所作。於所修斷不勤加行
隨順。生起一切煩惱。身心惛昧。無堪任性。
睡眠者。謂心極昧略。又順生煩惱壞斷加
行。是惛沈性。心極昧略。是睡眠性。是故此二
合說一蓋。又惛昧無堪任性。名惛沈。惛昧
心極略性名睡眠。由此惛沈生諸煩惱隨
煩惱時。無餘近緣如睡眠者。諸餘煩惱及
隨煩惱。或應可生。或應不生。若生惛昧。睡
眠必定皆起。掉舉者。謂因親屬尋思。國土尋
思。不死尋思。或隨憶念昔所經歷戲笑歡
[011-0329c]
娛所行之事。心生諠動騰躍之性。惡作者。謂
因尋思親屬等故。心生追悔。謂我何緣離
別親屬。何緣不往如是國土。何緣棄捨如
是國土來到於此。食如是食。飲如是飲。
唯得如是衣服臥具。病緣醫藥。資身眾具。
我本何緣少小出家。何不且待至年衰老。
或因追念昔所曾經戲笑等事。便生悔恨。
謂我何緣於應受用戲樂嚴具朋遊等時。
違背宗親朋友等意。令其悲戀涕淚盈目。
而強出家。由如是等種種因緣。生憂戀心。
惡作追悔。由前掉舉與此惡作處所等故。
合說一蓋。又於應作不應作事。隨其所應。
或已曾作。或未曾作。心生追悔。云何我昔應
作不作。非作反作。除先追悔所生惡作。此
惡作纏猶未能捨。次後復生相續不斷憂
戀之心。惡作追悔。此又一種惡作差別。次前
所生非處惡作。及後惡作雖與掉舉處所
不等。然如彼相騰躍諠動。今此亦是憂戀
之相。是故與彼雜說一蓋。疑者。謂於師於
法於學於誨及於證中。生惑生疑。由心如
是懷疑惑故。不能趣入勇猛方便正斷寂
靜。又於去來今及苦等諦。生惑生疑。心懷
二分。迷之不了。猶豫猜度。

2項明食非食



問此貪欲蓋以
何為食。答有淨妙相。及於彼相。不正思
惟。多所修習。以之為食。淨妙相者。謂第一
勝妙諸欲之相。若能於此遠離染心。於餘
下劣亦得離染。如制強力餘劣自伏。此復
云何。謂女人身上八處所攝可愛淨相。由此
八處。女縛於男。所謂歌舞笑睇。美容進止。
[011-0330a]
妙觸就禮。由此因緣。所有貪欲。未生令生。
生已增長。故名為食。問此貪欲蓋誰為非
食。答有不淨相。及於彼相如理作意。多所
修習。以為非食。此復云何。謂青瘀等。若觀
此身種種不淨雜穢充滿。名觀內身不淨之
相。復觀於外青瘀等相種種不淨。名觀外
身不淨之相。由觀此二不淨相故。未生貪
欲令其不生。生已能斷故。名非食。由於
彼相如理作意故。遮令不生。多所修習
故。生已能斷。前黑品中。由於彼相不正思
惟故。未生令生。多所修習故。倍更增廣。
問瞋恚蓋以何為食。答有瞋恚性。有瞋恚
相。及於彼相。不正思惟。多所修習。以之
為食。依於種種不饒益事心生惱害。名瞋
恚性。不饒益事。名瞋恚相。於九惱事。不正
作意。名不正思惟。如是等事皆名為食。問
此瞋恚蓋誰為非食。答有仁慈賢善。及於
彼相。如理作意。多所修習。以為非食。又此
慈善恒欲與他安樂為相。修力所攝。由思
擇力所攝作意。調伏九惱。以能斷除瞋恚
蓋故。經中唯說此為非食。問惛沈睡眠蓋
以何為食。答有黑暗相。及於彼相。不正思
惟。多所修習。以之為食。問此蓋誰為非
食。答有光明相。及於彼相。如理作意。多
所修習。以為非食。明有三種。一治暗光
明。二法光明。三依身光明。治暗光明。復有
三種。一在夜分。謂星月等。二在晝分。謂日
光明。三在俱分。謂火珠等。法光明者。謂如
有一隨其所受所思所觸。觀察諸法。或
[011-0330b]
復修習。隨念佛等。依身光明者。謂諸有情自
然身光。當知初明。治三種暗。一者夜暗。二
者雲暗。三者障暗。謂窟宅等。法明能治三種
黑暗。由不如實知諸法故。於去來今多
生疑惑於佛法等亦復如是。此中無明及
疑俱名黑暗。又證觀察。能治惛沈睡眠黑
暗。以能顯了諸法性故。問掉舉惡作蓋以
何為食。答於親屬等。所有尋思。於曾所經
戲笑等念。及於彼相。不正思惟。多所修
習。以之為食。親屬尋思者。謂因親屬或盛
或衰。或離或合。發欣慼行。心生籌慮等。國
土尋思者。謂因國土盛衰等相。廣如前說。
不死尋思者。謂因少年及衰老位諸有所作
或利他事。發欣慼行。心生籌慮等。笑者。謂
隨有一或因開論。或因合論。現齒而笑歡
聚啞啞。戲者。謂雙陸摴蒱弄珠等戲。或有
所餘種類歡樂。謂互相受用受用境界。受
諸快樂。或由同處。或因戲論。歡娛而住。所
行事者。謂相執持手臂髮等。或相摩觸。隨
一身分。或抱或嗚。或相顧眄。或作餘事。問
此蓋誰為非食。答有奢摩他。及於彼相。如
理作意。多所修習。以為非食。奢摩他者。謂
九種住心。及奢摩他品所攝諸法。謂於自他
若衰若盛可厭患法。心生厭離驚恐惡賤。
安住寂靜。問疑蓋以何為食。答有去來今。
及於彼相。不正思惟。多所修習。以之為
食。謂我於過去。為有為無。廣說如上。不
正思惟者。謂不可思處所攝思惟。不可思處
者。謂我思惟。有情思惟。世間思惟。若於自
[011-0330c]
處。依世差別。思惟我相。名我思惟。若於他
處。名有情思惟。若於有情世間。及器世間
處。名世間思惟。謂世間常。或謂無常。亦常
亦無常非常非無常等。問此蓋誰為非食。答
有緣緣起。及於彼相。如理作意。多所修習。
以為非食。由彼觀見。唯有於法及唯法因。
唯有於苦及唯苦因故。所有一切不正思惟
為緣。無明於三世境。未生者不生。已生者
能斷。若不如理而強作意。其如理者而不。
作意。總說此二。名不正思惟。若於是中
應合道理。應知是處名為如理。謂於闇中
作光明想。由此方便。如理作意。非不如
理。於餘處所。亦有所餘如理作意。

3節安立支名



復次於初靜慮。具足五支。一尋。二伺。三喜。
四樂。五心一境性。第二靜慮有四支。一內等
淨。二喜。三樂。四心一境性。第三靜慮有五
支。一捨。二念。三正知。四樂。五心一境性。第
四靜慮有四支。一捨清淨。二念清淨。三不苦
不樂受。四心一境性。初靜慮中。尋伺為取所
緣。三摩地為彼所依。喜為受境界。樂為除
麁重。第二靜慮中。內等淨為取所緣。三摩地
為彼所依。餘如前說。第三靜慮中。捨念正
知為取所緣。三摩地為彼所依。餘如前說。
第四靜慮中。捨淨念淨為取所緣。三摩地為
彼所依。餘如前說。諸靜慮中。雖有餘法。然
此勝故。於修定者為恩重故。偏立為支。

4節安立定名


1項釋別名



問何因緣故。初靜慮中有尋有伺耶。答由
彼能厭患欲界入初靜慮。初靜慮中。而未
能觀尋伺過故。第二靜慮。能觀彼過。是故
[011-0331a]
說為尋伺寂靜。如第二靜慮見彼過故名
尋伺寂靜。如是第三靜慮。見喜過故名喜
寂靜。第四靜慮見樂過故名樂寂靜。捨念
清淨差別應知。

2項釋通名



復次是諸靜慮名差別者。或名增上心。謂由
心清淨增上力。正審慮故。或名樂住。謂於
此中受極樂故。所以者何。依諸靜慮。領受
喜樂安樂捨樂身心樂故。又得定者。於諸靜
慮。數數入出。領受現法安樂住故。由此定
中現前領受現法樂住。從是起已。作如是
言。我已領受如是樂住。於無色定無如是
受。是故不說彼為樂住。然彼起已。應正宣
說。何以故。若有阿練若苾芻來就彼問。彼
若不答。便生譏論。此阿練若苾芻。云何名
為阿練若者。我今問彼超色無色寂靜解
脫。而不能記。是故為說應入彼定非為
樂住。或復名為彼分涅槃。亦得說名差別
涅槃。由諸煩惱一分斷故。非決定故。名彼
分涅槃。非究竟涅槃故。名差別涅槃。復次
此四靜慮。亦得名為出諸受事。謂初靜慮。
出離憂根。第二靜慮。出離苦根。第三靜慮。
出離喜根。第四靜慮出離樂根。於無相中
出離捨根。如薄伽梵無倒經中說如是言。
苾芻憂根生已。應當如實了知。生者此於
何位。謂即於此斷方便位。若為憂根間心相
續。爾時應知又應并此因緣及序若相若行
皆如實知者。云何知因。謂了知此種子相
續。云何知緣。謂了知此種所不攝所依助
伴。云何知序。謂知憂根託此事生。即是能
[011-0331b]
發憂根之相。及無知種子。云何知相。謂了
知此是慼行相。云何知行。謂了知此能發之
行。即不如理作意相應思也。如是知已。於
出離中。極制持心者。云何制持。謂於染污
行。制攝其心。於思惟修。任持堅住。又於
是中無餘盡滅。乃至究竟者。謂滅隨眠故。
滅諸纏故。世間靜慮。但能漸捨彼品麁重。
不拔種子。若異此者。種永拔故。後不應
生。無漏靜慮。二種俱捨。如是於餘隨應當
知。問以何等相了知憂根。答或染污相。或
出離欲俱行善相。苦根者。或由自等增上力
故。或由身勞增上力故。或火燒等增上力
故。或他逼等增上力故。諸離欲者。猶尚生起。
喜根者。謂第二靜慮中。即第二靜慮地攝。樂
根者。謂第三靜慮中。即第三靜慮地攝。問何
故苦根。初靜慮中。說未斷耶。答彼品麁重
猶未斷故。問何緣生在初靜慮者。苦根未
斷。而不現行。答由其助伴相對。憂根所攝
諸苦。彼已斷故。若初靜慮。已斷苦根。是則
行者入初靜慮及第二時。受所作住差別應
無。由二俱有喜及樂故。而經中說。由出
諸受。靜慮差別。又此應無尋伺寂靜。麁重
斷滅。所作差別。如是餘根彼品麁重漸次斷
故。上諸靜慮斷有差別。又無相者。經中說
為無相心定。於此定中捨根永滅。但害隨
眠。彼品麁重。無餘斷故。非滅現纏。住無
相定。必有受故。於此定中。容有三受。謂喜
樂捨。非彼諸受得有隨眠。煩惱斷。故說以
為斷。彼品麁重。說名隨眠。又此捨根乃至
[011-0331c]
何處。當知始從第四靜慮。乃至有頂。復次
此五根出離無相。為後與彼五種順出離
界展轉相攝此中由欲恚害出離。即說乃至
樂根出離。由色出離。即說第四靜慮捨根出
離。由薩迦耶滅。即說無色界一切捨根出離。
順出離言。有何等義。由住此者能出離故。
名順出離。不說由此出離於彼。為離欲
者說此界故。問諸欲恚害。定同時斷。何緣
建立別出離耶。答彼諸出離雖復同時。約
修對治有差別故。宣說三種出離差別。對
治差別者。謂不淨慈悲。如其次第。或有唯
修不淨出離一切。或慈或悲。是故別說三
種出離。此上唯有一類對治故。後出離無
有差別。云何猛利見者。等隨念欲。謂由觀
察作意於勝事作意故。猛利功用作意故。
云何於諸欲中心不趣入。謂於彼處。不見
勝功德故。云何不美。謂於彼處。喜悅不生
故。云何不住。謂於彼處不樂受用為欣悅
故。云何無有勝解。謂於彼處不樂取著。
不如理相故。云何萎顇。謂雖縱任。而不舒
泰故。云何壞散。謂取境已尋復棄捨故。云
何而不舒泰。謂於所緣雖強令住。而不
愛樂故。云何等住於捨。謂行平等位。於
平等位中。心遊觀故。何等為厭。謂由於彼
深見過患。棄背為性。此復三種。謂無常故。
苦故。變壞法故。何等為惡。謂由於彼初見
過患。棄背為性。何等為違。謂由於彼中
見過患。棄背為性。何等為背。謂由於彼後
見過患。棄背為性。與此相違。即於離欲作
[011-0332a]
意趣入者謂於是處。見勝功德故。美者。謂
於是處生清淨信而證順故。住者。謂於所
緣不流散故。勝解者。由於是處不染污
轉於諸煩惱得離繫故。以於厭等棄背行
中正流轉時心無罣礙。又復於捨無有功
用。云何其心善逝。謂住方便究竟作意故。
云何善修。謂善修習餘作意故。當知此說
斷位及斷方便道位。解者。謂解脫諸纏故。
脫者。謂解脫所緣相故。離繫者。謂解脫隨
眠故。從諸欲緣所生諸漏者。謂除欲貪。
於欲界中。所餘煩惱。損匱者。謂因此生執
器仗等惡行差別。於此若作若增長故。生
諸惡趣。燒者。謂由此因欲愛噉食燒身心
故。惱者。謂由此因。若事變壞便生愁歎憂
苦惱故。於彼解脫超出離繫者。謂如前次
第。解脫諸纏所緣隨眠故。云何終不領納
緣彼諸受。謂依將得正得。隨念諸欲境界。
染污諸受。不復現行。其所依身。不為眾惑
染污而住。如紅蓮花水滴不著。


復有六種順出離界。如經廣說。謂我已修
慈。乃至我已離諸我慢。然我猶為疑惑毒
箭。悶亂其心。是故慈等。於恚害等。非正對
治。當知為捨如是邪執。建立此界。是中恚
等離欲對治有差別故。建立前四對治相
故。觀察聖住得道理故。建立無相觀察
究竟正道理故。建立第六。慈對治恚。無損
行轉故。悲對治害。為除他苦。勝樂行轉故。
喜治不樂。於他樂事。隨喜行轉故。捨治貪
恚。俱捨行轉故。無相對治一切眾相。相相違
[011-0332b]
故。若離我慢。於自解脫或所證中。定無疑
惑故。離我慢是彼對治。此諸出離定。能出
離一切恚等。不善修故。恚等過失容可現
行。又前五種順出離界。初之四種天住所攝。
第五一種聖住所攝。今此六種順出離界。前
之四種梵住所攝。第五第六聖住所攝。


復次能超恚等諸過失故。名為出離。於出
離時。正可憑仗故名為依。世尊說依。略有
四種。一法是依。非數取趣。二義是依。非文。
三了義經是依。非不了義經。四智是依。非
識。此四種依。因何建立。補特伽羅四種別
故。謂因諂詐補特伽羅差別故。建立初依。
因順世間補特伽羅差別故。建立第二。因
住自見取補特伽羅差別故。建立第三。因
聞為極補特伽羅差別故。建立第四。因其
諂詐說法。是依非數取趣。要與彼論。分別
決擇方證正智。非唯由彼現威儀故。即於
此中復有差別。謂佛宣說補特伽羅。及與
諸法。唯法是依。非數取趣。世俗言辭。不應
執故。法又二種。謂文及義。唯義是依非文。
何以故。不應但聞即為究竟。要須於義思
惟籌量審觀察故。佛所說經。或有了義或不
了義。觀察義時。了義是依。非不了義。世尊
或時宣說依趣福不動識。為往善趣故。或
時宣說四聖諦智為向涅槃故。於修法隨
法行時。唯智是依非識。略於四時。失不失
故。建立四種補特伽羅。謂得法時。住持時。
觀察義時。修法隨法行時。依四時故。建立
四依。

4章合釋作意及相二門


1節釋作意


[011-0332c]


復次已說安立。當知於此靜慮等中。作意
所緣二種差別。

1項標列七作意與四十作意



作意差別者。謂七種根本作
意。及餘四十作意。云何七種作意。謂了相作
意。勝解作意。遠離作意。攝樂作意。觀察作意。
加行究竟作意。加行究竟果作意。云何四十
作意。謂緣法作意。緣義作意。緣身作意。緣受
作意。緣心作意。緣法作意。勝解作意。真實作
意。有學作意。無學作意。非學非無學作意。遍
知作意。正斷作意。已斷作意。有分別影像所
緣作意。無分別影像所緣作意。事邊際所緣
作意。所作成辦所緣作意。勝解思擇作意。寂
靜作意。一分修作意。具分修作意。無間作意。
殷重作意。隨順作意。對治作意。順清淨作意。
順觀察作意。力勵運轉作意。有間運轉作意。
有功用運轉作意。自然運轉作意。思擇作意。
內攝作意。淨障作意。依止成辦所行清淨作
意。他所建立作意。內增上取作意。廣大作意。
遍行作意。

2項別釋四十作意行相



緣法作意者。謂聞所成慧相應作意。緣義作
意者。謂思修所成慧相應作意。緣身受心法
作意者。謂修念住者。如理思惟身等作意。
勝解作意者。謂修靜慮者。隨其所欲。於
諸事相增益作意。真實作意者。謂以自相
共相。及真如相。如理思惟諸法作意。有
學作意。略有二種。一者自性。二在相續。
自性者。謂有學無漏作意。在相續者謂有
學一切善作意。如有學作意。當知無學作意
二種亦爾。非學非無學作意者。謂一切世間
作意。遍知作意者。謂由此故遍知所緣而
[011-0333a]
不斷惑。正斷作意者。謂由此故。俱作二事。
已斷作意者。謂斷煩惱後所有作意。有分別
影像所緣作意者。謂由此故。修緣分別體境
毘鉢舍那。無分別影像所緣作意者。謂由
此故。修緣分別體境奢摩他。事邊際所緣
作意者。謂由此故。了知一切身受心法所緣
邊際。過此更無身受心法。所作成辦所緣作
意者。謂我思惟如此如此。若我思惟如是
如是。當有如此如此。當辦如是如是。及
緣清淨所緣作意。勝解思擇作意者。謂由此
故。或有最初思擇諸法。或奢摩他而為上
首。寂靜作意者。謂由此故。或有最初安心
於內。或毘鉢舍那而為上首。一分修作意者。
謂由此故。於奢摩他毘鉢舍那。隨修一分。
具分修作意者。謂由此故。二分雙修。無間
作意者。謂一切時無間無斷。相續而轉。殷重
作意者。謂不慢緩加行方便。此中由勝解
思擇作意故。淨修智見。由寂靜作意故。生
長輕安。由一分具分修作意故。於諸蓋中。
心得解脫。由無間殷重作意故。於諸結中。
心得解脫。又由無間作意故。終不徒然而
捨身命。由殷重作意故。速證通慧。隨順作
意者。謂由此故。厭壞所緣。順斷煩惱。對治
作意者。謂由此故。正捨諸惑任持於斷。
令諸煩惱遠離相續。順清淨作意者。謂由
此故。修六隨念。或復思惟隨一妙事。順觀
察作意者。謂由此故。觀諸煩惱斷與未斷。
或復觀察自己所證。及先所觀諸法道理。力
勵運轉作意者。謂修始業未得作意者所
[011-0333b]
有作意。有間運轉作意者。謂已得作意。於
上慢緩修加行者所有作意。有功用運轉作
意者。謂即於此勇猛精進無有慢緩。修加
行者所有作意。自然運轉作意者。謂於四
時決定作意。一得作意時。二正入已入根
本定時。三修現觀時。四正得已得阿羅漢
時。思擇作意者。謂毘鉢舍那品作意。內攝作
意者。謂奢摩他品作意。淨障作意者。謂由此
故。棄捨諸漏永害麁重。依止成辦所行清
淨作意者。謂由此故。依離一切麁重之身。
雖行一切所緣境界。而諸煩惱不復現行。
他所建立作意者。謂諸聲聞所有作意。要從
他音。乃能於內如理作意故。內增上取作意
者。謂諸獨覺及諸菩薩所有作意。以不從
師而覺悟故。廣大作意者。謂諸菩薩為善
了知生死過失。出離方便發弘誓願。趣大
菩提所有作意。遍行作意者。謂佛世尊現
見一切無障礙智相應作意。若諸菩薩遍
於三乘及五明處方便善巧所有作意。

3項以七作意與四十作意相攝



此中了相作意。攝緣法緣義。餘六作意。唯
攝緣義。緣身等境四種作意。遍在七攝。了
相勝解加行究竟果作意。通攝勝解真實作
意。觀察作意。唯攝勝解。餘三作意。唯攝真
實。此就前門。就餘門者。當知隨應七種作
意皆攝。有學及非學非無學二種作意。亦攝
無學作意。謂清淨地了相作意。及加行究竟
果作意。了相勝解觀察作意。攝遍知作意。餘
三作意。攝正斷作意。加行究竟果作意。攝
已斷作意。觀察作意。唯攝有分別影像所緣
[011-0333c]
作意。餘六作意。通攝二種。事邊際所緣作
意。遍一切攝。所作成辦所緣作意。若就初
門。遍一切攝。就第二門。唯加行究竟果作
意所攝。最初勝解思擇作意。皆所不攝。若
奢摩他而為上首。遍一切攝。若最初寂靜。
若毘鉢舍那而為上首。當知亦爾。前六作
意。通攝一分及具分修。加行究竟果作意。唯
攝具分修。無間作意。殷重作意。遍一切攝。
隨順作意。初二所攝。對治作意。遠離。加行。
究竟。二作意攝。及攝樂作意一分所攝。順清
淨作意。唯攝樂一分所攝。順觀察斷未斷作
意。唯觀察作意所攝。此就斷對治說。若就
所餘隨應當知。力勵運轉作意。皆所不攝。
有間有功用運轉作意。乃至攝樂作意所攝。
自然運轉作意。加行究竟。及此果二作意攝。
思擇作意。了相所攝。內攝作意。勝解所攝淨
障作意。遠離攝樂。觀察加行究竟作意所攝。
依止成辦所行清淨作意。唯加行究竟果作
意所攝。他所建立內增上取作意。一切作意
所攝。廣大作意。皆所不攝。初遍行作意。加
行究竟果攝。第二一切所攝。又了相作意。
若他所建立作意攝者。以聞他音及內如理
作意定為其緣。若內增上取作意攝者。唯先
資糧以為其緣。所餘作意。前前後後傳為
其緣。

2節釋所緣


1項明四相三十二相



復次云何所緣差別。謂相差別。何等為
相。略有四種。一所緣相。二因緣相。三應遠
離相。四應修習相。所緣相者。謂所知事分別
體相。因緣相者謂定資糧。應遠離相。復有四
種。謂沈相掉相。亂相著相。應修習相。當知
[011-0334a]
對治此四種相。何等沈相。謂不守根門。食
不知量。初夜後夜。不常覺寤勤修觀行。
不正知住。是癡行性。耽著睡眠。無巧便慧。
惡作俱行。欲勤心觀。不曾修習正奢摩他。
於奢摩他未為純善。一向思惟奢摩他相。
其心惛闇。於勝境界不樂攀緣。何等掉相。
謂不守根門等四。如前廣說。是貪行性。樂
不寂靜。無厭離心。無巧便慧。太舉俱行。如
前欲等。不曾修舉。於舉未善唯一向修。由
於種種隨順掉法親里尋等動亂其心。何
等亂相。謂不守根門等四。如前應知。是鈍
根性。多求多務。多諸事業。尋思行性。無巧
便慧。無厭離心。不修遠離。於勝境界。不
樂攀緣。親近憒鬧方便間缺。不審了知亂
不亂相。何等著相。謂不守根門等四。如前
應知。是鈍根性。是愛行性。多煩惱性。不如
理思。不見過患。又於增上無出離見。對
治如是應遠離相。隨其所應。當知即是應
修習相。


復有三十二相。謂自心相。外相。所依相。所行
相。作意相。心起相。安住相。自相相。共相相。
麁相。靜相。領納相。分別相。俱行相。染污相。
不染污相。正方便相。邪方便相。光明相。觀察
相。賢善定相。止相。舉相。觀相。捨相。入定相。
住定相。出定相。增相。減相。方便相。引發相。
云何自心相。謂有苾芻。先為煩惱染污心
故。便於自心極善取相。如是如是心有染
污。或無染污。由此方便。心處沈等。由此方
便。不處沈等。言沈等者。謂沈等四。乃至
[011-0334b]
令心礙著之相。或復於彼被染污心。云何
外相。謂即於彼被染污心。了知自心被染
污已。便取外相。謂光明相。或淨妙相。或復
餘相。為欲除遣諸煩惱故。或令彼惑不現
行故。云何所依相。謂分別體相。即是一切自
身所攝五蘊。并種子相。云何所行相。謂所
思惟彼彼境界。色乃至法。分別體相。云何作
意相。謂有能生作意故。於彼彼境界。所生
識生。作是思惟。今我此心由作意故。於境
界轉。非無作意。此所思惟。名作意相。云
何心起相。謂即次前所說是一相。第二相者。
謂心緣行緣名色相。此所思惟。名心起相。
云何安住相。謂四識住。即識隨色住等。如
經廣說。此所思惟。名安住相。云何自相相。
謂自類自相。或各別自相。此所思惟。名自
相相。云何共相相。謂諸行共相。或有漏共相。
或一切法共相。此所思惟。名共相相。云何
麁相。謂所觀下地一切麁相。云何靜相。謂
所行上地一切靜相。云何領納相。謂隨憶
念過去曾經諸行之相。云何分別相。謂思
未來諸行之相。云何俱行相。謂分別現在諸
行之相。云何染污相。謂於有貪心。思惟有
貪心相。乃至。於不善解脫心。思惟不善解
脫心相。云何不染污相。謂與此相違。當知
即是不染污相。此中已出離於斷。不修方
便者。觀有貪等。修方便者。觀略下等。有
貪心者。謂貪相應心。或復隨逐彼品麁重。
如是由纏及隨眠故。一切染污心。如應當
知。以能對治纏及隨眠故。成不染污。云何
[011-0334c]
正方便相。謂所思惟白淨品因緣相相。云何
邪方便相。謂所思惟染污品因緣相相。即是
思惟如是如是。不守根門住故。乃至。不正
知住故。如是如是心被染相。云何光明相。
謂如有一於暗對治。或法光明慇懃懇到。
善取其相。極善思惟。如於下方。於上亦爾。
如是一切治暗相故。建立此相。云何觀察
相。謂有苾芻。慇懃懇到。善取其相。而觀察
之。住觀於坐者。謂以現在能取。觀未來所
取法。坐觀於臥者。謂以現在能取。觀過去
所取。或法在後行觀察前行者。謂以後後
能取。觀前前能取法。此則略顯二種所取能
取法觀。云何賢善定相。謂所思惟青瘀等
相。為欲對治欲貪等故。何故此相說名賢
善。諸煩惱中。貪最為勝。於諸貪中。欲貪為
勝。生諸苦故。此相是彼對治所緣故名賢
善。云何止相。謂所思惟。無分別影像之相。
云何舉相。謂策心所取隨一淨妙。或光明相
相。云何觀相。謂聞思修慧所思惟諸法相。
云何捨相。謂已得平等心。於諸善品增上
捨相。云何入定相。謂由因緣所緣應修習
相故。入三摩地。或復已得而現在前。云何
住定相。謂即於彼諸相。善巧而取。由善取
故。隨其所欲。於定安住。又於此定得不退
法。云何出定相。謂分別體所不攝。不定地
相。云何增相。謂輕安定。倍增廣大。所思惟
相。云何減相。謂輕安定。退減陜小。所思惟
相。云何方便相。謂二道相。或趣倍增廣大。
或趣退減陜小故。云何引發相。謂能引發
[011-0335a]
略諸廣博文句義道。若無諍無礙妙願智等。
若依三摩地。諸餘力無畏等最勝功德。及能
通達甚深句義微妙智慧。如是等相。

3項明本末相攝



復次如是諸相。即前根本四相所攝。謂所緣
相。具攝一切。因緣相亦爾。前與後為因緣
故。為令後後得明淨故。正方便相一切種
別皆因緣相。如正方便。邪方便亦爾。一是白
品相。第二黑品相。諸染污相。唯應遠離。所
餘諸相。唯應修習。於彼彼時應修習故。
《瑜伽師地論》卷第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