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n0001 瑜伽師地論-唐-彌勒菩薩 (CBETA)




《瑜伽師地論》卷第五十九


彌勒菩薩說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攝決擇分中有尋有伺等三地之二

3項九門煩惱雜染


1目九門別釋



問貪等十煩惱。幾能發業幾不能發。答一
切能發。若諸煩惱猛利現行。方能發起往惡
趣業。非諸失念而現行者。又分別起能發
此業。非任運起。


問諸煩惱有幾相。答略有三相。一自相。二
共相。三差別相。自相者。謂貪瞋等各各自性
所攝相。共相者。謂諸煩惱無有差別。一切
皆同不寂靜相。差別相者。復有二種。一門
差別相。二轉差別相。門差別相者。謂結縛隨
眠隨煩惱纏等。如本地分已說。轉差別相者。
謂隨眠轉故。所緣轉故。現行轉故。品差別轉
故。力無力轉故。因果轉故。迷行轉故。


復次隨眠轉相略有十八。一隨逐自境隨眠。
二隨逐他境隨眠。三被損隨眠。四不被損隨
眠。五隨增隨眠。六不隨增隨眠。七具分隨眠。
八不具分隨眠。九可害隨眠。十不可害隨眠。
十一增上隨眠。十二平等隨眠。十三下劣隨
眠。十四覺悟隨眠。十五不覺悟隨眠。十六能
生多苦隨眠。十七能生少苦隨眠。十八不能
生苦隨眠。隨逐自境隨眠者。謂三界中自地
所攝隨眠。隨逐他境隨眠者。謂生上下地下
上煩惱所逐隨眠。被損隨眠者。謂世間離欲
下地隨眠。不被損隨眠者。謂已離欲或未離
[059-0627b]
欲自地隨眠。隨增隨眠者。謂自地隨眠。不隨
增隨眠者。謂他地隨眠。具分隨眠者。謂諸異
生所有隨眠。不具分隨眠者。謂諸有學非異
生者所有隨眠。可害隨眠者。謂般涅槃法所
有隨眠。不可害隨眠者。謂不般涅槃法所有
隨眠。增上隨眠者。謂貪等行所有隨眠。平等
隨眠者。謂等分行所有隨眠。下劣隨眠者。謂
薄塵行所有隨眠。覺悟隨眠者。謂諸纏果與
纏俱轉隨眠。不覺悟隨眠者。謂離諸纏而
恒隨逐隨眠。能生多苦隨眠者。謂欲界隨眠。
能生少苦隨眠者。謂色無色界隨眠。不能生
苦隨眠者。謂得自在菩薩所有隨眠。


問如說麁重體性名隨眠。此煩惱品麁重
望彼諸行。當言有異為不異耶。答當言
有異。何以故。由阿羅漢永害一切煩惱麁
重而諸行相續猶未斷絕故。問有幾麁重
攝諸麁重。答略有十八。一自性異熟麁重。
二自性煩惱麁重。三自性業麁重。四煩惱障
麁重。五業障麁重。六異熟障麁重。七蓋麁重。
八不正尋思麁重。九愁惱麁重。十怖畏麁重。
十一劬勞麁重。十二飲食麁重。十三眠夢麁
重。十四婬欲麁重。十五界不平等麁重。十
六時分變異麁重。十七終沒麁重。十八遍行
麁重。如是麁重如前應知。復次所緣現行
二轉。於其自處當廣宣說。品差別轉當知
如前蘊善巧說。力無力轉當知如前本地分
說。因果轉者。謂煩惱業生皆以煩惱為因
果。亦如是隨應當知。欲界一分不善煩惱
有異熟果。應知所餘無異熟果。迷行轉者。
[059-0627c]
如本地分。七種已列義別云何。謂薩迦耶見。
邊執見。邪見。此三於所知境。起邪了行。於
四聖諦迷行轉故。無明一種是不了行。疑是
了不了行。見取戒禁取及貪瞋等。緣見為
境。見所斷者。彼一切皆是執邪了行。即此
一切迷苦集諦者。是迷彼因緣所依處行。
即此一切迷滅道諦者。是迷彼怖畏生行。
即彼一切任運所起修道斷者。是任運現行
迷執行。復次如前所說一切煩惱障治差
別。但依化宜顯示麁相。建立煩惱迷執邪
行。為令所化有情於種種煩惱諸行過失
易生解故。今當總辯一切煩惱如實巨細
之相。建立迷執諸行差別。問如是諸煩惱幾
有事幾無事。答諸見與慢是無事。於諸行
中實無有我。而分別轉故。貪恚是有事。無
明疑通二種。


問是諸煩惱幾與樂根相應。乃至幾與捨
根相應。答若任運生一切煩惱。皆於三受
現行可得。是故通一切識身者。與一切根
相應。不通一切識身者。與意地一切根相
應。不任運生一切煩惱隨其所應諸根相
應。我今當說。貪於一時樂喜相應。或於一
時憂苦相應。或於一時與捨相應。問如何
等。答如有一或於樂受起會遇愛不乖離
愛。而現在前遂於樂受不會遇非會遇。若
乖離非和合。或於苦受起不會愛若乖離
愛。而現在前遂於苦受合會非不合會。不
乖離非乖離。由是因緣貪於一時憂苦相
應。與此相違喜樂相應。若於不苦不樂位
[059-0628a]
而生味著。當知此貪捨根相應。恚於一時
憂苦相應。或有一時喜樂相應。問如何等。
答如有一自然為苦逼切身心。遂於內苦
作意思惟發恚恨心。或於非愛諸行有情及
諸法所。作意思惟發恚恨心。由是故恚憂苦
相應。問恚與喜樂相應如何等。答如有一
於怨家等非愛有情起恚惱心。作意思惟
願彼沒苦。沒已不濟。或不得樂得已還失。
若遂所願便生喜樂。由是故恚喜樂相應。
薩迦耶見及邊執見。若於樂俱行蘊觀我我
所。或觀為常。喜根相應。若於苦俱行蘊觀
我我所。或觀為常。憂根相應。若於捨俱行
蘊觀我我所。或觀為常。捨根相應。斷見攝
邊執見。當知一切與彼相違。見取戒禁取。
取彼見故隨其所應如彼相應。邪見一種。
先作妙行憂根相應。先作惡行喜根相應。
慢於一時喜根相應。或於一時憂根相應。
問如何等。答略有二慢。一高舉慢。二卑下
慢。又高舉慢有三高舉。何等為三。謂稱量
高舉。解了高舉。利養高舉。此高舉慢喜根相
應。若卑下慢與彼相違憂根相應。疑若於利
養恭敬稱譽樂善趣等決定事中。他所導引
令猶豫者。憂根相應。於無利養不敬譏毀
苦惡趣等決定事中。他所導引令猶豫者。
喜根相應。無明通與五根相應。所餘相應引
事指斥文不復現。先辯煩惱諸根相應。但
約麁相道理建立。令初行者解無亂故。今
約巨細道理建立。令久行者了自他身種
種行解差別轉故。
[059-0628b]


復次諸煩惱略有三聚。一欲界繫。二色界繫。
三無色界繫。問如是三聚。幾不善幾無記。答
初聚一分是不善。餘二聚是無記。諸不善者。
是有異熟非餘。問幾多性幾少性。答初多性
餘不爾。如多性少性如是。猛利長時染惱
性。非猛利長時染惱性。發起外門雜染性。發
起內門雜染性。發起惡行性。發起非惡行性。
能生多苦性。能生少苦性。大有罪性。小有罪
性。遲離欲性。速離欲性。不離欲所顯性。離欲
所顯性。三摩地相違性。非三摩地相違性。非
一種相生決定性。一種相生決定性等。當知
亦爾。中嗢拕南曰。


「 多染惱內門
 惡行生諸苦
 有罪遲離欲
 三摩地生等」



復次云何能斷煩惱。齊何當言已斷煩惱。
從何煩惱而可說斷。斷諸煩惱為頓為
漸。云何次第斷諸煩惱。諸煩惱斷復有幾
種。煩惱斷已有何等相。諸煩惱斷有何勝
利。


謂善法資糧已積集故。已得證入方便地
故。證得見地故。積習修地故。能斷煩惱
得究竟地。當言已斷一切煩惱。復有差別。
謂由修習四種瑜伽能斷煩惱。若善修習
如是四種。當言已斷一切煩惱。四種瑜伽
如聲聞地已說其相。復有差別。謂相續成
熟故。得隨順教故。內正作意故。對治道生
故。能斷煩惱。修對治道已到究竟。當言
已斷一切煩惱。復有差別。謂了知煩惱事
故。了知煩惱自性故。了知煩惱過患故。煩
[059-0628c]
惱生已不堅著故。攝受對治故。能斷煩惱。
對治已生當言已斷一切煩惱。復有差別。
修奢摩他故。修毘鉢舍那故。能斷煩惱。若
諸相縛已得解脫。諸麁重縛亦得解脫。當
言已斷一切煩惱。如世尊言。


「 相縛縛眾生
 亦由麁重縛
 善雙修止觀
 方乃俱解脫」



復有差別。謂了知所緣故。喜樂所緣故。能
斷煩惱所依已滅故。已得轉依故。當言已
斷一切煩惱。


復次從彼相應及所緣故煩惱可斷。所以者
何。對治道生煩惱不起得無生法。是故說
名斷。彼相應相應斷。已不復緣境故。從所
緣亦說名斷。


復次見斷煩惱頓斷非漸。所以者何。由現觀
智諦現觀故能斷見道所斷煩惱。然此現觀
與壞緣諦作意相應。是故三心頓斷一切
迷苦諦等見斷煩惱。修斷煩惱漸次而斷。數
數修道方能斷故。


復次最初應斷不善事業及諸惡見。謂在家
者。次復應斷樂出家障。謂欲尋思。恚尋思。
害尋思。次復應斷不定心者三摩地障。謂
眷屬尋思。國土尋思。不死尋思。次復應斷
得作意障。謂樂遠離品身諸麁重。次復
應斷見斷煩惱。次復應斷修斷煩惱。次復
應斷屬苦屬憂屬樂屬憙。及屬諸捨諸定障
品障礙煩惱。次復有一補特伽羅。應斷所
知障品諸障。由此次第應斷煩惱。


復次諸煩惱斷當知多種。略則為二。一諸纏
[059-0629a]
斷。二隨眠斷。諸纏斷者。謂貪瞋斷乃至疑斷。
薩迦耶見斷乃至邪見斷。見苦所斷斷乃至
修道所斷斷。欲界所繫斷。乃至無色界所繫
斷。散亂斷曉悟斷。羸劣斷制伏斷離繫斷。當
知離繫斷即是隨眠斷。


復次煩惱斷已。於可愛法若劣若勝若現在
前若不現前。雖猛利見而觀察之亦不染
著。如於可愛而不生愛如是。於可瞋法
亦不生瞋。於可癡法亦不生癡。又眼見
諸色不喜不憂。但住於捨正念正知。如
眼見。色乃至意知法亦爾。又性少欲成就第
一真實少欲。如少欲如是。喜足遠離。勇猛
精進。安住正念。寂定聰慧亦爾。於無戲論
任性好樂。於有戲論策勵其心方能緣慮。
如是等輩當知煩惱已斷之相。復次煩惱斷
者有多勝利。謂隨證得超越憂苦超越喜
樂。超越色想及與有對種種性想。超惡趣
苦。超越生等一切種苦。又證安隱第一安
隱。又證清涼第一清涼。又得第一現法樂
住。隨其自心自在而轉。若行若住隨所欲
樂所證之法。無復退轉。於自義利圓滿究
竟。於諸所作無復希望。或復有一修利他
行。為欲利益安樂眾生哀愍世間。令諸
天人利益安樂。當知煩惱斷者。有如是等
眾多勝利。復次煩惱緣境略有十五。一具分
緣。謂身見等。二一分緣。謂貪瞋慢等。三有事
緣。謂諸有事煩惱。四無事緣。謂諸無事煩
惱。五內緣。謂緣六處定不定地所有煩惱。
六外緣。謂緣妙五欲所有煩惱。七現見緣。
[059-0629b]
謂緣現在所有煩惱。八不現見緣。謂緣去
來所有煩惱。九自類緣。謂緣自類煩惱所
有煩惱。十他類緣。謂緣異類煩惱及緣煩
惱事所有煩惱。十一有緣。謂緣後有所有
煩惱。十二無有緣。謂緣斷無有所有煩惱。
十三自境緣。謂欲界於欲行煩惱。色界於
色行煩惱。無色界於無色行煩惱。十四他
境緣。謂色界於欲行煩惱。無色界於色行
煩惱。又復下地於上地煩惱。所以者何。生
上地者於彼下地諸有情所。由常恒樂淨
具勝功德自謂為勝故。十五無境緣。謂緣
分別所計滅道及廣大佛法等所有煩惱。


復次煩惱現行有二十種。謂二十種補特伽
羅。依二十緣起。二十種現行煩惱
云何二十補特伽羅。一在家。二出家。三住惡
說法。四住善說法。五增上煩惱行。六等分行。
七薄塵行。八世間離欲。九未離欲。十見聖迹。
十一未見聖迹。十二執著。十三不執著。十四
觀察。十五睡眠。十六覺悟。十七幼少。十八根
成熟。十九般涅槃法。二十不般涅槃法。


云何二十煩惱現行。一隨所欲纏現行。二不
隨所欲纏現行。三無所了知煩惱現行。四有
所了知煩惱現行。五麁煩惱現行。六等煩惱
現行。七微煩惱現行。八內門煩惱現行。九外
門煩惱現行。十失念煩惱現行。十一猛利煩
惱現行。十二分別所起煩惱現行。十三任運
所起煩惱現行。十四尋思煩惱現行。十五不
自在煩惱現行。十六自在煩惱現行。十七非
所依位煩惱現行。十八所依位煩惱現行。十
[059-0629c]
九可救療煩惱現行。二十不可救療煩惱現
行。云何二十煩惱現行緣。一樂緣。二苦緣。三
不苦不樂緣。四欲緣。五尋思緣。六觸緣。七隨
眠緣。八宿習緣。九親近惡友緣。十聞不正法
緣。十一不正作意緣。十二不信緣。十三懈怠
緣。十四失念緣。十五散亂緣。十六惡慧緣。十
七放逸緣。十八煩惱緣。十九未離欲緣。二十
異生性緣。依此諸緣故煩惱現行。


問於彼彼界結生相續彼彼身中。當言全
界一切煩惱皆結生耶。為不全耶。答當言
全非不全。何以故。若未離欲。於自生處
方得受生。非離欲故。又未離欲者。諸煩惱
品所有麁重。隨縛自身。亦能為彼異身生
因。由是因緣當知一切煩惱皆結生相續。
又將受生時。於自體上貪愛現行。於男於
女若愛若恚亦互現行。又疑現行彼作是思。
此男此女今為與我共行事不。又於內外
我我所見及我慢等皆亦現行。由此因緣當
知一切煩惱皆得結生相續。


復次結生相續略有七種。一纏及隨眠結生
相續。謂諸異生。二唯隨眠結生相讀。謂見
聖迹。三正知入胎結生相續。謂轉輪王。四正
知入住結生相續。謂諸獨覺。五於一切位不
失正念結生相續。謂諸菩薩。六業所引發結
生相續。謂除菩薩結生相續。七智所引發結
生相續。謂諸菩薩。又有引無義利結生相
續。謂即業所引發結生相續。又有能引義
利結生相續。謂智所引發結生相續。如是
總說結生相續。或七或九。
[059-0630a]


復次於此處。所有餘一切順前句順後句。
及四句等如理決擇文更不復現。

2目結頌



後嗢拕南
曰。


「 業相事樂等
 不善等及斷
 所緣與現行
 續生最為後」


3節業雜染決擇


1項以九門隨義分



如是已說煩惱雜染決擇。業雜染決擇。我今
當說。如先所說業雜染義。當知此業亦由
五相建立差別。謂根本業道所攝身語意業。
及彼方便後起所攝諸業。如先所說不善
業道。名根本業道所攝不善身語意業。

1目自相



云何
建立彼殺生等不善業道自相。謂染污心起
彼欲樂。即於是處彼業現行而得究竟。當
知總名殺生等一切業道自相。


染污心者。謂貪者貪所蔽。瞋者瞋所蔽。癡
者癡所蔽。設有染污心不起彼欲樂。雖
於是處彼業現行而得究竟。然此惡業非
是圓滿業道所攝。設有染污心及起彼欲
樂。而顛倒心設於餘事彼業現行而得究
竟。此業亦非圓滿業道所攝。設有染污心
及起彼欲樂。即於是處業不現行而得究
竟。此業亦非圓滿業道所攝。設有染污心
及起彼欲樂。即於是處彼業現行而不究
竟。此業亦非圓滿業道所攝。若有染污心
及起彼欲樂。即於是處彼業現行而得究
竟。具一切支此業乃名圓滿業道所攝。由
此略說業道自相。一切不善業道自相應隨
決了。復次若廣建立十惡業道自性差別。

2目廣辨




由五相。何等為五。一事。二想。三欲樂。四煩
惱。五方便究竟。事者。一一業道各別決定
[059-0630b]
所依處事。或有情數或非有情數。隨其所應
十惡業道依之而轉。想者有四。謂於彼非
彼想。非於彼彼想。於彼彼想。非於彼非
彼想。欲樂者。或有倒想或無倒想樂所作
欲。煩惱者。或貪或瞋或癡。或貪瞋或貪癡或
瞋癡。或貪瞋癡一切皆具。方便究竟者。即於
所欲作業隨起方便。或於爾時或於後時
而得究竟。由此五相於殺生乃至邪見諸
業道中。隨其所應當廣建立圓滿自性十
種差別。殺生業道以有情數眾生為事。若
能害者於眾生所。作眾生想起害生欲。此
想即名於彼眾生名不顛倒想。依此想故
作如是心。我當害生。如是名為殺生欲樂。
此能害者或貪所蔽。或瞋所蔽。或癡所蔽。
或二所蔽。或三所蔽。而起作心。是名煩惱。
彼由欲樂及染污心。或自或他發起方便加
害眾生。若害無間彼便命終。即此方便當於
爾時說名成就究竟業道。若於後時彼方
捨命。由此方便彼命終時。乃名成就究竟。


業道。


不與取業道事者。謂他所攝物。想者。謂於彼
彼想。欲樂者。謂劫盜欲。煩惱者。謂三毒
或具不具。方便究竟者。謂起方便移離本
處。欲邪行業道事者。謂女所不應行。設所
應行非支非處非時非量。若不應理一
切男及不男。想者。於彼彼想。欲樂者。謂樂
行之欲。煩惱者。謂三毒或具不具。方便究竟
者。謂兩兩交會妄語業道事者。謂見聞覺知。
不見不聞不覺不知。想者。謂於見等或翻
[059-0630c]
彼想。欲樂者。謂覆藏想樂說之欲。煩惱者。
謂貪瞋癡或具不具。方便究竟者。謂時眾及
對論者領解。離間語業道事者。謂諸有情或
和不和。想者。謂俱於彼若合若離隨起一
想。欲樂者。謂樂彼乖離若不和合欲。煩惱
者。謂三毒或具不具。方便究竟者。謂所破領。


解。


麁惡語業道事者。謂諸有情能為違損。想者。
謂於彼彼想。欲樂者。謂樂麁言欲。煩惱
者。謂三毒或具不具。方便究竟者。謂呵罵
彼。綺語業道事者。謂能引發無利之義。想
者。謂於彼彼想。欲樂者。謂樂說之欲。煩惱
者。謂三毒或具不具。方便究竟者。謂纔發
言。


貪欲業道事者。謂屬他財產。想者。謂於彼
彼想。欲樂者。謂即如是愛欲。煩惱者。謂三
毒或具不具。方便究竟者。謂於彼事定期
屬己。


瞋恚業道事之與想。如麁惡語說。欲樂者。
謂損害等欲。煩惱者。謂三毒或具不具。方便
究竟者。謂損害等期心決定。


邪見業道事者。謂實有義。想者。謂於有非
有想。欲樂者。謂即如是愛欲煩惱者。謂三
毒或具不具。方便究竟者。謂誹謗決定。

3目略辨



復次殺生有三種。一有罪增長。二有罪不增
長。三無有罪。生罪因緣亦略有三。一煩惱所
起。二能生於苦。三希望滿足。初具三緣。次
有二種無希望滿。後唯生苦。


復次略由五相建立貪欲瞋恚邪見圓滿自
[059-0631a]
相。何等名為貪欲五相。一有耽著心。謂於
自財所。二有貪婪心。謂樂積財物。三有饕餮
心。謂於屬他資財等事計為華好深生愛
味。四有謀略心。謂作是心。凡彼所有何當
屬我。五有覆蔽心。謂貪欲纏之所覆故不
覺羞恥。不知過患及與出離。設於自財
有耽著心無餘心現。當知此非圓滿貪欲
意惡行相。如是有耽著心及貪婪心無餘
心現。亦非圓滿貪欲之相。如是廣說乃至
如前所說諸相。隨闕一種即非圓滿貪欲
之相。若全分攝乃名圓滿貪欲之相。何等名
為瞋恚五相。一有增惡心。謂於能損害相
隨法分別故。二有不堪耐心。謂於不饒益
不堪忍故。三有怨恨心。謂於不饒益數不
如理隨憶念故。四有謀略心。謂於有情作
如是意。何當捶撻。何當殺害。乃至廣說故。
五有覆蔽心。謂如前說於此五相隨闕一
種。即非圓滿瞋恚之相。若具一切方名圓
滿。何等名為邪見五相。一有愚癡心。謂不
如實了所知故。二有暴酷心。謂樂作諸惡
故。三有越流行心。謂於諸法不如理分別推
求故。四有失壞心。謂無施與愛養祠祀等。
誹謗一切妙行等故。五有覆蔽心。謂邪見纏
之所覆蔽。不覺羞恥不知過患及出離
故於此五相隨闕一種。即非圓滿邪見之
相。具一切分乃名圓滿。

4目方便



復次若以手等害
諸眾生。說名殺生。如是以塊杖刀縛錄斷
食。折挫。治罰。呪藥。厭禱。尸。半尸等害諸眾
生。皆名殺生。為財利等害諸眾生。亦名殺
[059-0631b]
生。或怨為損或為除怨。或謂為法乃至
或為戲樂害諸眾生。亦名殺生。若自殺害
若令他害皆得殺罪。


復次若有顯然劫他財物。名不與取。如是
竊盜攻牆解結伏道竊奪。或有拒債受寄
不還。或行誑諂矯詐而取。或現怖畏方
便而取。或現威德而取彼物。或自劫盜或
復令他。如是一切皆不與取。或有自為或
有為他。或怖畏故。或為殺縛。或為折伏。或
為受用。或為給侍。或憎嫉故不與而取。此
等皆名不與取罪。復次若行不應行名欲
邪行。或於非支非時非處非量非理。如是
一切皆欲邪行。若於母等母等所護。如經
廣說。名不應行。一切男及不男屬自屬他
皆不應行。除產門外所有餘分皆名非支。
若穢下時胎圓滿時。飲兒乳時受齋戒時。
或有病時。謂所有病匪宜習欲。是名非時。
若諸尊重所集會處。或靈廟中或大眾前。或
堅鞕地高下不平令不安隱。如是等處說
名非處。過量而行名為非量。是中量者。極
至於五。此外一切皆名過量。不依世禮故
名非理。若自行欲若媒合他。此二皆名欲
邪行攝。若有公顯或復隱竊。或因誑諂方
便矯亂。或因委託而行邪行。如是皆名
欲邪行罪。復次若自因故而說妄語。或他因
故或因怖畏。或因財利而說妄語。皆名妄
語。若不見聞覺知言見聞覺知。或見聞覺
知言不見聞覺知。皆名妄語。若書陳說。或
以默然表忍斯義。或動支體以表其相。
[059-0631c]
或為證說。或有自說或令他說。如是一切
皆妄語罪。復次若以實事毀呰於他。為乖
離故而發此言。名離間語。或以不實假合
方便以為依止。為損壞他而有陳說。或
依親近施與。或依知友給侍而有陳說。名
離間語。若自利緣或損他緣。或由他教。或
現破德或現怖畏。為乖離故或自發言或
令他發。如是皆名離間語罪。復次若有對
面發辛楚言。名麁惡語。或不現前或對大
眾或幽僻處。或隨實過不隨實過。或書表
示或假現相。或依自說或依他說。或因掉
舉或因不靜。或依種族過失。或依依止過
失。或依作業禁戒現行過失。或自發起辛
楚之言或令他發。如是皆名麁惡語罪。


復次若有依舞而發歌詞。名為綺語。或依
作樂。或復俱依或俱不依而發歌詞。皆名
綺語。若佛法外能引無義所有書論。以愛
樂心受持讚美。以大音聲而為諷頌。廣為
他人開示分別。皆名綺語。若依鬪訟諍競
發言。或樂處眾宣說王論臣論賊論廣說乃
至國土等論。皆名綺語。若說妄語或離間
語或麁惡語。下至不思不擇發無義言。皆
名綺語。又依七事而發綺語。謂鬪訟諍競
語。諸婆羅門惡呪術語。苦所逼語戲笑遊樂
之語。處眾雜語。顛狂語。邪命語。如是一切
名綺語罪。復次若於家主起如是欲。云何
我當同於家主領諸僕使隨欲所作。是
名貪欲。又起是欲。即彼家主所有父母妻子
奴婢及諸作使。廣說乃至七攝受事十資身
[059-0632a]
事。謂飲食等。皆當屬我。又起是欲。云何令
他知我少欲知足。遠離勇猛。精進安住。正念
寂定。聰慧諸漏永盡。施戒多聞。又起是欲。
云何令他供養於我。謂諸國王乃至商主。若
苾芻苾芻尼。鄔波索迦鄔波斯迦等。皆當恭
敬尊重承事供養於我。又起是欲。云何令
我當得利養衣服飲食諸坐臥具病緣醫藥
及資生具。又起是欲。云何令我當生天上
天妙五欲以為遊戲。又起是欲。云何令我
當生魯達羅世界。毘瑟笯世界人中希有眾
同分中。乃至令我當生他化自在眾同分中。
又起是欲。云何令我乃至當得父母妻子。
奴婢作使。朋友宰官。親戚兄弟。同梵行等。所
有資產。如是一切皆名貪欲業道所攝。


若作是思。彼於我所有無義欲。故我於彼
當作無義。是名瞋恚。又作是思。彼於我
所已作正作當作無義。我亦於彼當作無
義。亦名瞋恚。如是廣說九惱害事當知亦
爾。又作是思。云何令我於能損害怨家惡
友而得自在。縛害驅擯。或行鞭撻。或散財
產。或奪妻妾朋友眷屬及家宅等。此惱害心
亦名瞋恚。又起是思。云何令彼能損於我
怨家惡友。於他處所。遭如上說諸苦惱事。
此損害心亦名瞋恚。又作是思。願彼自然
發起如是如是身語意行。由此喪失資財
朋友。眷屬名稱。安樂受命及諸善法。身壞當
生諸惡趣中。如是一切惱害之心。皆名瞋
恚根本業道。


復次若作是思。決定無施是名邪見。廣說
[059-0632b]
乃至謗因謗用謗果壞真善事。如是一切
皆名邪見根本業道。問一切倒見皆名邪見。
何故世尊於業道中但說如是誹謗之見。
名為邪見。答由此邪見諸邪見中最為殊
勝。何以故。由此邪見為依止故。有一沙門
若婆羅門斷諸善根。又此邪見最順惡業。
懷邪見者於諸惡法隨意所行。是故此見
偏說在彼惡業道中。當知餘見非不邪見
自相相應。
《瑜伽師地論》卷第五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