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r0053 續高僧傳-唐-道宣 (TKD)


[32-1087c]


大唐西明寺沙門釋道宣撰
習禪初正傳二十三附見十五
梁鍾山定林寺釋僧副傳一
梁鍾山延賢寺釋慧勝傳二慧初
梁江州廬山釋道珎傳三法歸慧景
魏嵩岳少林寺天竺僧佛陀傳四
齊鄴下南天竺僧菩提逵摩傳五道育
齊鄴中釋僧可傳六向尼士化公廖公和公法林僧那慧滿
齊林慮山洪谷寺釋僧逵傳七
齊鄴西龍山雲門寺釋僧稠傳八
後梁南雍州襄陽景空寺釋法聰傳九
陳鍾山開善寺釋智遠傳十
後梁荊州覆船山釋法常傳十一
後梁荊州長沙寺釋法京傳十二
後梁荊州玉泉山釋法懄傳十三
後梁荊州支江禪慧寺釋惠成傳十四
後梁荊州玉泉山釋法忍傳十五
周京師大追遠寺釋僧實傳十六
周京師天寶寺釋僧瑋傳十七
周京師大福田寺釋曇相傳十八
隋滄州蘭若沙門釋道正傳十九
隋懷州柏尖山寺釋曇詢傳二十
隋江州廬山化城寺釋法充傳二十一
隋京師眞寂寺釋信行傳二十二裴玄證
隋襄州景空寺釋慧意傳二十三法水岑闍梨智曉
釋僧副姓王氏太原祁縣人也弱而
[32-1088a]
續高僧傳卷苐十六苐二張逵
*不弄鑑徹絕羣年過小學識成景行
鄕黨稱奇不仁者遠矣而性愛定靜
遊無遠近裹粮尋師訪所不逮有逵
摩禪師善明觀行循擾巖穴言問深
愽遂從而出家義無再問一貫懷抱
尋端極緖爲定學宗焉後乃周歷講
座備嘗經論並知學唯爲巳聖人無
言齊建武年南遊楊輦止於鍾山定
林下寺副美其林藪得栖心之勝壤
也行逾氷霜言而有信三衣六物外
無盈長應時入里道俗式瞻加以王
侯請道頹然不作咫尺宮闈未嘗謁
覲旣行爲物覽道俗攸屬梁高素仰
清風雅爲嗟貴乃命匠人考其室宇
於開善寺以待之恐有山林之思故
也副毎逍遥於門負杖而歎曰環堵
之室蓬戶甕牖匡坐其間尙足爲樂
寕貴廣廈而賤茅茨乎且安而能遷
古人所尙何必滯此用賞耳目之好
耶乃有心岷嶺觀彼峨眉會西昌侯
蕭淵藻出鎭蜀部於卽拂衣附之爰
至井絡雖途經九折無忘三念又以
少好經籍執卷緘默動移晨晷遂使
[32-1088b]
續高僧傳卷苐十六苐三張逵
庸蜀禪法自此大行久之還返金陵
復住開善先是胡翼之山有神人現
以慧印三昧授與野人何規曰可以
此經與南平王觀爲病行齋三七日
也若不曉此法問之於副時以訪之
果是其曾所行法南平遂行齋祀疾
便康復豈非内因外搆更相起子不
久卒於開善寺舂秋六十有一卽普
通五年也窆於下定林之都門外天
子哀焉下勅流贈初疾殛之時有勸
修福者副力疾而起厲聲曰貨財延
命去道遠矣房中什物並施招提僧
身死之後但棄山谷飽於鳥獸不亦
善乎勿營棺隴以乖我意門徒涕淚
不忍從之將爲勒碑旌德而永興公
主素有歸信進啓東宮請著其文有
令遣湘東王繹爲之樹碑寺所
釋慧勝交阯人住仙洲山寺栖遁林
澤閑放物表誦法華日計一遍亟淹
年序衣食節約隨身遊狂從外國禪
師逵摩提婆學諸觀行一入寂定周
晨乃起彭城劉繪出守南海聞風遣
請携與同歸因住幽遷寺韜明祕釆
[32-1088c]
續高僧傳卷苐十六苐四張逵
常示如愚久處者重之禪學者敬美
幽遷寺中絕無食調唯資分衛大遵
清儉永明五年移憩鍾山延賢精舎
自少及老心貞正焉以天鑑年中卒
舂秋七十時淨名寺有慧初禪師者
魏天水人在孕七月而生纔有所識
好習禪念嘗閑居空宇不覺霆擊大
震斯固住心深寂未可量也而志高
清遠談然物外晩遊梁國住興皇寺
閉房攝靜珪璋外映白黑諮訪有聲
皇邑武帝爲立禪房於淨名寺以處
之四時資給禪學道俗雲趣請法素
懷恢廓守志淳重貴勝王公曾不迎
侯普通五年卒舂秋六十八葬鍾山
之陰弟子智顒樹碑墓側御史中丞
吴郡陸倕製文
釋道珎未詳何人梁初住廬山中恒
作彌陀業觀夢有人乘船處大海中
云向阿彌陀國珎欲隨去船人云未
作淨士業謂湏經營浴室幷誦阿彌
陀經旣覺卽如夢所作年歲綿遠乃
於房中小池降白銀臺時人不知獨
記其事安經函底及命過時當夕半
[32-1089a]
續高僧傳卷苐十六苐五張逵
山巳上如列數千炬火近村人見謂
是諸王觀礼旦就山尋乃云珎卒方
委冥祥外應也後因搜檢經中方知
徃生本事遂封記焉用示後學時此
山峯頂寺有法歸禪師者本住襄陽
漢陰出家味靜爲務感夢有神來請
遂徃廬山遊歷諸處忽然驚覺乃尋
夢而徃但廬山者生來不到及至彼
處樹石寺塔宛如前夢方知爲廬山
神之所請也依而結宇晨夕繼業遂
終山舎時又有慧景禪師者清卓出
類不偶道俗孤行林阜禪慧在宗及
其終後乃返掘兩指人有將者雖伸
還屈如前故傳所紀獲二果矣當景
卒旦山峯松樹並雨甘露今名甘露
峯是也生常感二鳥依時乞食及其
沒後絕迹此山斯之三德道扇梁朝
樹銘山阿各題芳績矣
佛陀禪師此云覺者本天竺人學務
靜攝志在觀方結友六人相隨業道
五僧證果惟佛陀無獲遂勤苦勵節
如救身衣進退惟谷莫知投厝時得
道友曰修道藉機時來便剋非可斯
[32-1089b]
續高僧傳卷苐十六苐六張逵惠如
湏徒爲虛死卿於震旦特是別緣度
二弟子深有大益也因從之遊歷諸
國遂至魏北臺之恒安焉時値孝文
敬隆誠至別設禪林鑿石爲龕結徒
定念國家資供倍架餘部而徴應潛
著皆異之非常人也恒安城内康家
貲財百萬崇重佛法爲佛陀造別院
常居室内自靜遵業有小兒見門隙
内炎火赫然驚告院主合家捻萃都
無所見其通徴玄觀斯例衆也識者
驗以爲得道矣後隋帝南遷定都伊
洛復設靜院勅以處之而性愛幽遷
林谷是託屢徃嵩岳高謝人世有勅
就少室山爲之造寺今之少林是也
帝用居處四海息心之儔聞風響會
者衆恒數百篤課出要成濟極焉時
或告衆曰此少林精舎別有靈祗衛
護一立巳後終無事乏由使造者彌
山而僧廩豐溢沿彼至今將二百載
雖荒荐頻繁而寺業充實遠用比之
佛陀無謬傳矣時又入洛將度有緣
沙門慧光年立十二在天門街井欄
上反蹋蹼銪一連五百衆人諠竸異
[32-1089c]
續高僧傳卷苐十六苐七張逵心
而觀之佛陀因見惟日此小兒世戲
有工道業亦應無昧意欲引度權以
杖打頭聲響清徹旣善聲論知堪法
器乃問能出家不光曰固其本懷耳
遂度之解冠終古具如別傳又令弟
子道房度沙門僧稠教其定業自化
行東夏惟此兩賢得道記之諒有深
擬年漸遲暮不預僧倫委諸學徒自
相成業躬移寺外別處零房感一善
神常隨影護亦令設食而祠饗之後
報欲終在房門之壁手畫神像于今
尙存
菩提逵摩南天竺婆羅門種神慧踈
朗聞皆曉悟志存大乘冥心虛寂通
微徹數定學高之悲此邊隅以法相
導初逵宋境南越末又北度至魏隨
其所止誨以禪教于時合國盛弘講
授乍聞定法多生譏謗有道育慧可
此二沙門年雖在後而銳志高遠初
逢法將知道有歸尋親事之經四五
載給供諮接感其精誠誨以眞法如
是安心謂壁觀也如是發行謂四法
也如是順物教護譏嫌如是方便教
[32-1090a]
續高僧傳卷苐十六苐八張逵
令不著然則入道多途要唯二種謂
理行也藉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眞
性客塵障故令捨僞歸眞疑住壁觀
無自無他凡聖等一堅住不移不隨他教
與道冥符寂然無爲名理入也行入
四行万行同攝初報怨行者修道苦
至當念徃刧捨本逐末多起愛僧今
雖無犯是我宿作甘心受之都無怨
對經云逢苦不憂識逵故也此心生
時與道無違體怨進道故也二隨緣
行者衆生無我苦樂隨緣縱得榮譽
等事宿因所搆今方得之緣盡還無
何喜之有得失隨緣心無増減違順
風靜冥順於法也三名無所求行世
人長迷處處貪著名之爲求道士悟
眞理與俗反安心無爲形隨運轉三
界皆苦誰而得安經曰有求皆苦無
求乃樂也四名稱法行卽性淨之理
也摩以此法開化魏土識眞之士從
奉歸悟錄其言誥卷流于世自言年
一百五十餘歲遊化爲務不測于終
釋僧可一名慧可俗姓姬氏虎牢人
外覽墳素内通藏典末懷道京輦默
[32-1090b]
續高僧傳卷苐十六苐九張逵方
觀時尙獨薀大照解悟絕羣雖成道
非新而物責師受一時令望咸共非
之但權道無謀顯會非遠自結斯要
誰能繫之年登四十遇天竺沙門菩
提逵摩遊化嵩洛可懷寶知道一見
悦之奉以爲師畢命承旨從學六載
精究一乘理事兼融苦樂無滯而解
非方便慧出神心可乃就境陶研淨
穢埏植方知力用堅固不爲緣陵逵
摩滅化洛濱可亦埋形河涘而昔懷
嘉譽傳檄邦畿使夫道俗來儀請從
師範可乃奪其奇辯呈其心要故得
言滿天下意非建立玄籍遐覽未始
經心後以天平之初北就新鄴盛開
祕菀滯文之徒是非紛擧時有道恒
禪師先有定學王宗鄴下徒侣千計
承可說法情事無寄謂是魔語乃遣
衆中通明者來殄可門旣至聞法泰
然心服悲感盈懷無心返告恒又重
喚亦不聞命相從多使皆無返者他
曰遇恒恒曰我用爾許功夫開汝眼
目何因致此諸使答曰眼本自正因
師故邪耶恒遂深恨謗惱於可貨賕
[32-1090c]
續高僧傳卷苐十六苐十張逵俗府
非理屠害初無一恨幾其至死恒衆
慶快遂使了本者絕學浮華謗黷者
操刀自擬姶悟一音所演欣怖交懷
海迹蹄瀅淺深斯在可乃縱容順俗
時惠清猷乍託吟謠或因情事澄汰
恒抱寫割煩蕪故正道遠而難希封
滯近而易結斯有由矣遂流離鄴衛
亟展寒溫道竟幽而且玄故末緖卒
無榮嗣有向居士者幽遁林野木食於
天保之初道味相師致書通好曰影
由形起響逐聲來弄影勞形不知形
是影揚聲止響不識聲是響根除
煩惱而求涅槃者喻去形而覓影離
衆生而求佛喻默聲而尋響故迷悟
一途愚智非別無名作名因其名則
是非生矣無理作理因其理則諍論
起矣幻化非眞誰是誰非虛妾無實
何空何有將知得無所得失無所失
未及造談聊伸此意想爲答之可命
筆述意曰說此眞法皆如實與眞幽
理竟不殊本迷摩尼謂瓦礫豁然自
覺是眞珠無明智慧等無異當知万
法卽皆如愍此二見之徒輩申
[32-1091a]
續高僧傳卷苐十六苐十一張逵
詞措筆作斯書觀身與佛不差別何
湏更覓彼無餘其發言入理未加鈆
墨時或纘之乃成部類具如別卷時
復有化公廖公和禪師等各通冠玄
奥吐言清逈托事寄懷聞諸口實而
人世非遠碑記罕聞微言不傳清德
誰序深可痛矣時有林法師在鄴盛
講勝鬘幷制文義毎講人聚乃選通
三部經者得七百人預在其席及周
滅法與可同學共護經像初達摩禪
師以四卷楞伽授可曰我觀漢地惟
有此經仁者依行自得度世可專附
玄理如前所陳遭賊斫臂以法御心
不覺痛苦火燒斫處血斷帛裹乞食
如故曾不告人後林又被賊斫其臂
叫號通夕可爲治裹乞食供林林恠
可手不便怒之可曰餠食在前何不
自裹林曰我無臂也可不知耶可曰
我亦無臂復何可怒因相委問方知
有功故世云無臂林矣毎可說法竟
曰此經四世之後變成名相一何可
悲有那禪師者俗姓馬氏年二十一
居東海講礼易行學四百南至相州
[32-1091b]
續高僧傳卷苐十六苐十二張逵
*遇可說法乃與學士十人出家受道
諸門人於相州東設齋辭別哭聲動
邑那自出俗手不執筆及俗書惟服
一衣一盋一坐一食以可常行兼奉
頭陀故其所徃不參邑落有慧滿者
滎陽人姓張舊住相州隆化寺遇那
說法便受其道專務無著一衣一食
但畜二鍼冬則乞補夏便通捨覆赤
而已自述一生無有怯怖身無蚤虱
睡而不夢住無再宿到寺則破柴造
履常行乞食貞觀十六年於洛州南
會善寺側宿柏墓中遇雪深三尺其
旦入寺見曇曠法師恠所從來滿曰
法友來耶遣尋坐處四邊五尺許雪
自積聚不可測也故其聞有括訪諸
僧逃隱滿便持衣盋周行聚落無可
滯礙隨施隨散索爾虛閑有請宿齋
者告云天下無人方受爾請故滿毎
說法云諸佛說心令知心相是虛妄
法今乃重加心相深違佛意又増論
議殊乖大理故使那滿等師常賷四
卷楞伽以爲心要隨說隨行不爽辵
委後於洛陶中無疾坐化年可七十
[32-1091c]
續高僧傳卷苐十六苐十三張逵斯徒
並可之宗系故可別敍釋僧
逵俗姓李上谷人十五出家遊學北
代聽習爲業及受具後宗軌毗尼進
止沉審非先祖習年登二夏爲魏孝
文所重邀延廟寺闡弘四分而形器
異倫見者驚奉虎頭長耳雙齒過寸
機論適變時其高美與徐州龍逵各
題稱謂尋復振錫洛都因遇勒那三
藏奉其新誨不久値那遷化覆述地
論聲駭伊穀令望歸信相次稱謁後
聽光師十地發明幽旨遂從受菩薩
戒焉因從請業有名學衆又南會徐
部隨通地論梁武皇帝撥亂弘道銜
聞欣然遂卽濟江造宮請見勅駙馬
殷均引入重雲殿自晝通夜傳所未
聞連席七霄帝歎嘉瑞因從受戒誓
爲弟子下勅住同泰寺隆礼供奉旬
別入殿開示弘理年移一紀道懷有
據請辭還魏乃經七啓方許背梁時
兗州行臺侯景爲造二寺山名天觀
治日文六達念身爲苦器難可維持
乃試履裁約餌苓斷粒自此終報資
用通生末爲魏廢帝中王勅㒒
[32-1092a]
續高僧傳卷苐十六苐十四張逵射高
隆之召入鄴都受菩薩戒曁齊文宣
特加殊礼前後六度歸崇十善逵性
愛林泉居閑濟業帝爲逵於林慮山
黃華嶺下立洪谷寺又捨神武舊廟
造定寇寺兩以居之初逵經營山寺
將入谷中虎踞其前乃祝曰欲造一
寺福被幽靈若相許者可爲避道言
訖尋去及造寺竟安衆綜業逵反鄴
京夜有神現身被黃服拜而跪曰弟
子是載山神也王及三谷正備供養
願不須還逵曰在山利少在京利多
貧道觀機而動幸無遮止又經靜夜
有推戶者稱曰山神之妻白曰無睱
今故參拜幷奉米餻一筐進而重
曰僧無偏爲礼佛之時請兼弟子名
也逵答餻可將還後當爲礼因令通
爲之時一拜兼唱其含幽識明皆此
類也逵遣弟子道爽爲山神讀金光
明經月餘有虎來將狗去逵聞之曰
此必小道人懈怠不爲檀越讀經具
問之果云三日來別誦維摩耳乃燒
香礼佛告曰昨雖誦餘經其福亦屬
檀越若有靈鑑放狗還也至曉
[32-1092b]
續高僧傳卷苐十六苐十五張逵
狗還看於項上有銜嚙處斯又接統
神明殆不可測講華嚴四分十地地
持踓無疏記而敷揚有據特善論議
知名南北禪法一門開世殊廣曾遊
梁境誌公遇而告曰逵禪師是大福
德人也帝亦深敬常顧侍臣云北方
鸞法師逵禪師肉身菩薩恒向北遥
礼其爲時君所重無有加焉一時少
覺微疾端坐繩床口誦波若形氣調
靜遂終於洪谷山寺舂秋八十有二
卽齊天保七年六月七日也宣帝聞
之崩騰驚赴擧聲大哭六軍同號山
林爲動葬於谷中巖下立碑於後余
以貞觀九年親徃礼謁骸骨猶存寺
宇辵迹宛然如在自逵奉心玄道情
無閒然有識同親無聞嫌隙承先私
憾倍加事之榮勝高流彌所謙退自
季世佛法崇尙官榮僥倖之夫妄生
朋翼而逵爲國都眇然無顧昭玄曹
局曾不經臨斯乃聖逵之所輕寔世
福之嘉相矣
釋僧稠姓孫元出昌黎末居鉅鹿之
癭陶焉性度純㦤孝信知名而勤學
[32-1092c]
續高僧傳卷苐十六苐十六張逵世典
備通經史徴爲太學慱士講解墳索
聲蓋朝廷將處器觀國羽儀廊廟而
道機潛扣欻猒世煩一覽佛經渙然
神解時年二十有八投鉅鏖景明寺
僧寔法師而出家落髪甫爾便尋經
論悲慶交幷識神厲勇因發五願所
謂財法通辯及以四大常敬三寶普
福四恩初從道房禪師受行止觀房
卽跋陀之神足也旣受禪法北遊定
州嘉魚山斂念久之全無攝證便欲
出山誦涅槃經忽遇一僧言從泰岳
來稠以情告彼遂苦酄修禪愼無他
志由一切含靈皆有初地味禪要必
繫緣無求不遂乃從之旬日攝心果
然得定常依涅槃聖行四念處法乃
至眠夢覺見都無慾想歲居五夏又
詣趙州障供山道明禪師受十六特
勝法鑚仰積序節食鞭心九旬一食
米惟四升單敷石上不覺晨宵布縷
入肉挽而不脫或煮食未熟攝心入
定動移晷漏前食並爲禽獸所噉又
常修死想遭賊怖之了無畏色方爲
說諸業行皆摧其弓矢受戒而
[32-1093a]
續高僧傳卷苐十六苐十七張逵
*返嘗於鵲山靜處感神來嬈抱肩築
腰氣噓項上稠以死要心因證深定
九日不起後従定覺情想澄然究略
世閒全無樂者便詣少林寺祖師三
藏呈已所證跋陀曰自葱嶺已東禪
學之最汝其人矣乃更授深要卽住
嵩岳寺僧有百人泉水纔足忽見婦
人弊衣挾帚却坐階上聽僧誦經衆
不測爲神人也便訶遣之婦有慍色
以足蹋泉立竭身亦不現衆以告稠
稠呼優婆夷三呼乃出便謂神曰衆
僧行道冝加擁護婦人以足撥於故
泉水卽上涌時共深異威感如此後
詣懷州西王屋山修習前法聞兩虎
交鬪咆響振巖乃以錫杖中解各散
而去一時忽有仙經兩卷在于牀上
稠曰我本修佛道豈拘域中長生者
乎言巳湏臾自失其感致幽現皆此
類也後移止靑羅山受諸厲疾供養
情不憚其臭潰甘之如薺坐乆疲頓
舒腳牀前有神輒扶之還令加坐因
屢入定毎以七日爲期又移懷州馬
頭山魏孝明帝夙承令德前後三召
[32-1093b]
續高僧傳卷苐十六苐十八張逵
乃辭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乞在山
行道不爽大通帝遂許焉乃就山送
供魏孝武永煕元年旣召不出亦於
尙書谷中爲立禪室集徒供養又北
轉常山定州刺史婁叡彭城王高攸
等請至又默之大冥山創開歸戒奉
信者殷焉燕趙之境道未通被略言
血食衆侣奔赴礼貺塡充時或名利
所緾者稠爲說偈止之聞者慙色而
止便爲陳修善偈預在息心之儔更
新其器旣道張山世望重天心齊文
宣天保二年下詔曰久聞風德常思
言遇今勅定州令師赴鄴教化羣生
義無獨善希卽荷錫暫遊承明思欲
弘宣至道濟斯苦壤至此之日脫湏
還山當任東西無所留縶稠居山積
稔業濟一生聞有勅召絕無承命苦
相敦喻方遂元請卽日拂衣將出山
闕兩岫忽然驚震響聲悲切駭擾人
畜禽獸飛走如是三日稠顧曰慕道
懷仁觸類斯在豈非愛情易守放蕩
難持耶乃不約事留杖筞漳滏帝躬
擧大駕出郊迎之稠年過七十神宇
[32-1093c]
續高僧傳卷苐十六苐十九張逵
*清曠動發人心敬揖情物乘機無墜
帝扶接入内爲論正理因說三界本
空國士亦爾榮華世相不可常保廣
說四念處法帝聞之毛豎流汗卽受
禪道學周不久便證深定爾後彌承
清誨篤敬殷重因從受菩薩戒法斷
酒禁肉放捨鷹鷂去官畋漁欝成仁
國又斷天下屠煞月六年三勅民齋
戒官園私菜葷辛悉除帝以他日告
曰道由人弘誠不虛應願師安心道念
弟子敢爲外護擅越何如稠曰菩薩
弘誓護法爲心陛下應天順俗居宗
設化棟梁三寶導引四民康濟旣臨
義無推寄卽停止禁中四十餘日日
垂明誨帝奉之無失後以道化湏布
思序山林便辭還本住帝以陵阜迴
㸦諮謁或難天保三年下勅於鄴城
西南八十里龍山之陽爲搆精舎名
雲門寺請以居之兼爲石窟大寺主
兩任綱位練衆將千供事繁委充諸
山谷幷勅國内諸州別置禪肆令逵
解念慧者就而教授時揚講誦事事
豐厚帝曰佛法大宗靜心爲本諸法
[32-1094a]
續高僧傳卷苐十六苐二十張逵師等
徒傳法化猶接囂煩未曰闡揚可並
除廢稠諫曰諸法師並紹繼四依弘
通三藏使夫羣有識邪正逵幽微若
非此人將何開導皆禪業之初宗趣
理之弘教歸信之漸發蒙斯人帝大
喜焉因曰今以國儲分爲三分謂供
國自用及以三寶自爾徹情歸向通
古無倫佛化東流此焉盛矣具如別
紀卽勅送錢絹被褥接軫登山令於
寺中置庫貯之以供常費稠以佛法
要務志在修心財利動俗事乖道化
乃致書返之帝深器其量也勅依前
收納別置異庫湏便依給未經正府
爾後詔書手勅月別頻至寸尺小緣
必親言及又勅侍御徐之才崔思和
等送諸藥餌觀僧疾苦帝常率其羽
衛故幸參觀稠處小房宴坐都不迎
送弟子諌曰皇帝降駕今據道不迎
衆情或阻稠曰昔賓頭盧迎王七步
致七年失國吾誠德之不逮未敢自
欺形相冀獲福於帝耳時亦美其敦
愼大法得信於人黃門侍郞李獎與
諸大德請出禪要因爲撰止觀
[32-1094b]
續高僧傳卷苐十六苐二十一張逵*法
兩卷味定之賓家藏本據以齊乾
明元年四月十三日辰時絕無患惱
端坐卒於山寺舂秋八十有一五十
夏矣當終之時異香滿寺聞者悚神
勅遣襄樂王宣慰曰故大禪師志力
精苦感果必然遷心寂默虛來實返
業畼玄風事高緇素運徃神遷寔深
嗟忄資崇有嘉用申悽敬可施物五
百叚送千僧供於雲門以崇追福至
皇建二年五月弟子曇詢等奏請爲
起塔下詔曰故大禪師德業高逈三
寶棟梁滅盡化終神遊物外可依中
國之法闍毗起塔建千僧齋贈物千
段摽樹芳迹示諸後代勅右㒒射魏
收爲製碑文其爲時君所重前後皆
此類也旣而剋曰准勅四部彌山人
兼數万香柴千計日正中時焚之以
火莫不哀慟斷絕哭響流川登有白
鳥數百徘徊煙上悲鳴相切移時乃
逝仍於寺之西北建以塼塔毎有靈
景異香應于道俗初稠奉信出家知
齊魏克志禪業冠絕後塵而歷履
大行徃還朝野鳴謙抱素能扇清
[32-1094c]
續高僧傳卷苐十六苐二十二張逵*風
加又威稜羣賊勢慴山魑解虓虎之
鬪情禁利養之深毒大儒皇氏躬爲
負粮靑羅獵客執刀剪髪或德感上
玄澤流奉敬之苗幽誠所致粟滿信
心之室樹神遮道隨器欲而法流文
豹淨房銜穢幞而遥棄或猛虎馴狎
卽背垂衣頹山將陊召出存命若斯
靈相振古罕儔具如雲門象圖所紀
又初勅造寺面方十里令息心之士
問道經行稠曰十里大廣損妨居民
恐非遠濟請半減之勅乃以方五里
爲定使將作大匠紀伯邕締搆伊始
邕集諸鄕邑問此地名忽聞空中大
聲答曰山林幽靜此處本号雲門重
問所由了無一人知者帝聞異之因
從空響焉今名光嚴寺是也又嘗有
客僧負錫初至將欲安處問其本夏答
云吾見此中三爲伽藍言終而隱旣
而掘地爲井果得鴟吻二焉又所住
禪窟前有深淵見被毛之人偉而胡
貌置釜燃火水將沸涌俄有大蠎從
水中出欲入釜内稠以足撥之蠎遂
入水毛人亦隱其夜因致男子神
[32-1095a]
續高僧傳卷苐十六苐二十三張逵
來頂拜稠云弟子有兒歲歲爲惡神
所噉兒子等惜命不敢當弟子衰老
將死故自供食蒙師護故得免斯難
稠索水潠之奄成雲霧時或讒稠於
宣帝以倨傲無敬者帝大怒自來加
害稠冥知之生來不至僧廚忽無何
而到云明有大客至多作供設至夜
五更先備牛輿獨徃谷口去寺二十
餘里孤立道側須臾帝至怪問其故
稠曰恐身血不淨穢汙伽藍在此侯
耳帝下馬拜伏愧悔無巳謂尙書令
楊遵彥曰如此眞人何可毀謗也乃
躬負稠身徃寺稠磬折不受帝曰弟
子負師遍天下未足謝愆云云因謂曰
弟子前身曾作何等答曰作羅刹王
是以今猶好煞卽呪盆水令帝自視
見其影如羅刹像焉毎年元日常問
一歲吉凶後至天保十年云今年不
能好文宣不悦帝問師復何如答云
貧道亦不久至十月帝崩明年夏首
稠喪驗之果矣嘗以睱日帝謂曰弟
子未見佛之靈異頗得覩不稠曰此
非沙門所冝帝强之乃投袈裟于地
[32-1095b]
續高僧傳卷苐十六苐二十四張逵帝使
數十人擧之不能動稠命沙彌取之
初無重焉因爾篤信兼常寺宇僧供
勞賜優渥齊滅周廢以寺賜大夫柳
務文文又今其親辛儉守當將家入
住有神怒曰何敢凌犯湏陀洹寺而
儉未幾便卒隋初興復奄同初搆六
時禪懺著聲寰宇大業之未賊所盤
營房宇孑辵餘皆焚蕩余以貞觀初
年陟茲勝地山林乃舊情事惟新觸
處荒涼屢興生滅之歎周睇焚燼頻
噎黍離之悲傅者親閱行圖故直敍
之于後耳釋法
聰姓梅南陽新野人八歲出家卓然
神秀正性貞潔身形如玉蔬藿是甘無求
滋饌及長成立風操逾厲淨施厚利
相從歸給並迴造經藏三千餘卷備
窮記論有助弘贊者無不繕集年二
十五東遊嵩岳西涉武當所在通道
惟居宴默因至襄陽傘蓋山白馬泉
築室方丈以爲遷心之宅入谷兩所
置蘭若舎今廵山者尙識故基焉初
梁晉安王來部襄雍承風來問將至
禪室馬騎將從無故却退王慙
[32-1095c]
續高僧傳卷苐十六苐二十五張遠而返
夜感惡夢後更再徃馬退如故王乃
潔齋躬盡虔敬方得進見初至寺側
但覩一谷猛火洞燃良久竚望忽變
爲水經停傾仰水滅堂現以事相詢
乃知爾時入水火定也堂内所坐繩
牀兩邊各有一虎王不敢進聰乃以
手按頭著地閉其兩目召王令前方
得展礼因告境内多弊虎灾請求救
援聰卽入定湏臾有十七大虎來至
便與受三歸戒勅勿犯暴百姓又命
弟子以布繫諸虎頸滿七日巳當來
於此王至期日設齋衆集諸虎亦至
便與食解布遂爾無害其日將王臨
白馬泉内有白龜就聰手中取食謂
王曰此是雄龍又臨靈泉有五色鯉
亦就手食云此雌龍王與羣吏嗟賞
其事大施而旋有兇黨左右數十人夜
來劫所施之物遇虎哮吼遮遏其道
又見大人倚立禪室傍有松樹止至
其膝執金剛杵將有守護竟夜迴遑
日午方返王恠其來方以事首遂表
奏聞下勅爲造禪居寺聰不徃住度
人安之又勅徐摛就所住處造
[32-1096a]
續高僧傳卷苐十六苐二十六張逵
靈泉寺周朝攺爲靜林隋又攺爲景
空大唐仍於隋号初聰住禪堂毎有
白鹿白雀馴伏遷止行徃所及慈救
爲先因見屠者驅猪百餘頭聰三告
曰解脫首楞嚴猪遂繩解散去諸屠
大怒將事加手並仡然不動便歸過
悔罪因斷煞業又於漢水漁人牽網
如前三告引網不得方復歸心空網
而返又荊州苦旱長沙寺遣僧至聡
所請雨使還大降陂池皆滿高祖遣
廬陵王迎出都有事不遂及湘東王
作牧荊峽於江陵造天宮寺迎以處
之遂終此寺卽梁太清年也其寺見
有碑記廣敍徴異景空今寺猶有禪
堂存焉
釋智遠姓王族本太原寓居陝服幼
而聰穎早悟非常居荊州長沙寺禪
坊爲法京沙門之弟子也卓然獨立
靖記玄心至於戒年清潔逾厲而慧
業未深遥想楊輦遂負袠沿波逵于
建業龍光僧綽一代英雄乃肆心仰
旨專門受教學逾一紀解通三藏梁
建安侯蕭正立務兼内外備弘孔釋
[32-1096b]
續高僧傳卷苐十六苐二十七張逵造普
明寺請遠居之以伸供養之志也有
慧湛禪師定品惟深晩學宗領遂具
受祕法諮質玄觀定水旣澄慧門冝
敞及研習大乘洞其根葉又歷名山
養志弘道與沙門道會同集龍盤夙
昔索心一期開決因住開善畢志山
泉城闕不窺世華無涉守靜自怡年
老無捨以陳太建三年十二月一日
旦終于此寺禪坊時年七十有七辵
旨不令哭奄如入定乃窆於獨龍之
山新安寺沙門慧暠曰吾與伊人早
同法門久禀戒道歎法槗之忽壞痛
寶舟之巳沉乃率庸才仰傅實德五
兵尙書蕭濟鴻才碩學行潔名高爲
之銘頌釋法
常高齊時人領徒講律有聲漳鄴後講
涅盤幷授禪數齊主崇爲國師以處
衆囂雜枯折由生無俱利功捐而至
楚後聞追之變形革服一擧千里又
逵衡岳多處林野布衣乞食又之荊
硤有僧法隱者久住覆船山東嶺誦
法花維摩思益以爲常業而夫閑心
觀後至松滋見常異操乃歸而問
[32-1096c]
續高僧傳卷苐十六苐二十八張逵津遂
默而不對乃經一夏涕泗滂沲方示心
要如說行者方知其趣隱駐心自久
繫念曰新深悟寂定不思議也與故
人胡君義別不値題壁剋月日當
遠行至期果卒後當將終語諸僧曰
吾今曰作一覺長眠便入室右脅而臥
明曰恠眠不覺看之久終方悟長眠語
矣釋法
京姓孫太原人寓居江陵母將懷孕夢
入蓮池捧一童子端正可喜因而有娠
將誕又夢乘白師子遊戲虛空京七
歲出家十三與同學智淵咸昇高座
說法無滯寺內長少俱夢聖僧告云
京是寺元檀越願力生此方爲棟梁
所以凡所投造風從水漸財利山積
福門大弘殿宇小大千五百閒並京修
造僧衆湊集千有餘人長沙大寺聖
像所居天下稱最東華第一由是道
力所致幽明被之後梁二主聞便敬重
奉爲僧正綱紀辵法晩抱危疾諸僧
像前七日行道沙門法泰夢像至於
京房淨人遠志親覩像從京房返於
大殿爾日卽愈是知育王瑞像感
[32-1097a]
續高僧傳卷苐十六苐二十九張逵
降在人專注析求無往不應不久卒於
寺舂秋七十六矣
釋法懄姓嚴枝江人十五出家玉泉山
寺衆侣清淨懄依味道積有年載禪
念爲本依閑誦經法華維摩及大論
鈔普皆無昧不著繒纊大布爲衣不
食僧糧分衛一食不臥常坐勤勵莫儔
荷錫遠遊言追勝友廬峯台嶺衡羅
恒岱無遠不届氣調清邈故山僧見
者莫不挹高節而仰其奇趣也榛林
猛獸之宅幽深魑魅之巖栖息無爲如
在邑里昔從岱岳路出徐州遇一縣令
問以公驗懄常齎法華一函乃荅云此
函中有行文檢覔不見令怒曰本無行
文何言有邪荅曰此經是諸佛所行之
跡貧道履而行之還源返本卽我之行
文也令瞋不歇閉之七日不食誦經聲
不輟令感惡夢便頂礼悔過後捿默
山以禪靜爲正業遂坐卒巖中年六
十二異香紛紛旬曰乃歇時陽山僧
景者不詳何人晦迹塵外以道自處
陽山中泉石松竹秀踈清曠嶺接桃
源古稱名地卜居寂照感通鬼物有
[32-1097b]
續高僧傳卷苐十六苐三十張逵與爾相
顧猶影自曠師沒後心常怏怏恐藤
鼠交侵欻然長逝異生難會可不思
耶吾行年耄矣其能久乎集會又難
爾其且止因斯便住恰至明舂兵便
辭世略之銜疚痛鍾緾結帶疾還寺以
十二年卒于所住舂秋六十七矣釋
功逈姓邊汴州浚儀人年六歲便思
出家慈親口授觀音經累月而度自此
專訓經法九歲而送在寺年十六捨
俗服志願山居因入泰岳苦心忘
倦年二十五便事弘法師私自惟曰
拱默山
林乃是一途獨善至於道逵蒙瞽維
持餘寄非化誘不弘住汴州惠福寺
昔在山中十地勝鬘巳曾講解及遊
城邑人有知者酄而說之遂因闡揚
諸經論等亦備敷說晩以法花特爲
時要便撰疏五卷鎭常弘演前後五
十餘徧毎至藥草品天必降雨故其幽
誠徴感爲若此也其佛地般若制疏幷
講津濟後學聲滿東川又撰無性攝論
疏厥功始成奄然長往本寺年六十六
余聞之行人曰其人少欲自節衣布
坐茅所獲利祿隨時散盡房無櫃篋四壁廓然末終之前異香靈光至所住室二夜四至自覩嘉相門人同美逈曰願乘此瑞往生樂土因不食二十日而
[32-1097c]
續高僧傳卷苐十六苐三十一張逵
可得也乃唯曰承大師善知來
意今試驗之見犀如意及手巾
綫履欲得之思命令送與成遂
忽燒却章抄捐擲筆硯專志攻
擊以必逵爲期當時造禪門者
數十人皆先逵者成以後至恐
不相及乃以夜逵晝開眼坐禪
經十有五年思令入方等觀音
法華般舟道塲歷銷障三年依行
魔業禪鬼頗因散絕乃示以正法
專思玄寂久遂解衆生語言三
昧精思通爽靜亂齊焉彼閉目
者觀道雖明開眼便失與成比校
天地懸殊思云智顗先發三昧後
證於持法成反之二子寂照行解
齊矣大師化往上至枝江造禪惠
寺所營土木咸依俗有德行所招
不久便說其地西望沙渚德鸞
栖遁之地眺上眀彌天立寺之所
湘東王承風迎請爲建禪衆仍搆
大殿闕梁不成六月江漲於一夜中
成曰有木中梁可往江接尋語
往看果如所示有清信士叚弘
[32-1098a]
續高僧傳卷苐十六三十二丈逵仁京
者爲精舎主忽然氣絕家人召
成至宅弘乃蘇曰初執至王所
見禪師上殿曰與此人立功德未
了願赦之王起礼足如言被放
陳主聞而往召卓然不往又令
江揔等往迎若不允心不勞返也
王人雨淚强引入舡成乃奮身
入水立於江上又請若不蒙下
揔等粉身無地從之至都受戒
而返乃賜所住名禪慧寺不久
巿朝遷革有常律師者欲往南
岳遇成同宿夜中投虱於地而密
知之及眀告別成口昨夜一檀越
被凍困苦常慙之永誡將終語
門人曰急砌殿基吾當講涅盤
也聞皆給手恰竟而智者王泉
寺至冥相符會共談玄理良久氣
絕以年月坐亡於禪衆禪師在
道塲年七十三矣湘東王宮内立
碑今見在城中
釋法忍江陵人初投天皇寺出
家受具巳後受持法華維摩日
常再遍衆聚多諠枯折由生西
[32-1098b]
續高僧傳卷苐十六苐三十三張逵仁京
往覆舟巖下頭陀自靜觀理三
十餘年木食麻衣破納而已自
得幽林無求外護升粒若盡繼
以水果終不馳求或一食七日
跏坐求志曾於一夏費米三斗
必限自恣猶盈五升雖獨宿非
入戒科而儉約一隅別行所止
龕室纔容膝頭伏夏嚴冬形不
出戶故寒不加絮熱不减衣安
然守道無爲而巳忽有一象無
事至龕經于數日忍便現疾於
寺北窟右脅而終舂秋六十有
七衣鉢塵朽衆無預焉評其估
價不至於十云
釋僧實俗姓程氏咸陽靈武人
也幼懷雅亮清卓不倫嘗與諸
僮共遊狡戲或摘葉獻香或聚砂
成塔鄕閭敬焉知將能信奉之漸
也親眷愛結不許出家喻以極
言久而方遂年二十六乃得剃落
有道原法師擅名魏代實乃歸
焉隨見孝文便蒙降礼大和末從
原至洛因遇勒那三藏授以禪
[32-1098c]
續高僧傳卷苐十六苐三十四張逵
法毎處皇宮諮問禪祕那奇之曰自
道流東夏味靜乃斯人乎於是尋師
問道備經偱涉雖三學通覽偏以九
次調心故得定水清澄禪林榮蔚性
少人事退迹爲功所以高蓋駟馬未
曾流目清流林竹顧便忘返加又口
繞黑子攲若升形目有重瞳光明外
射腋懷鳯卵七處俱平奇相超倫有
聲京洛兼又道契生知化通關壤聽
業未廣而無問不明能勤整四儀靜
修三法可憲章於風俗足師表於天
人周太祖文皇以魏大統中下詔曰
師目麗重膧偏同虞舜背隆傴僂分
似周公德宇純㦤軌量難摸可昭玄
十藏言爲世寶篤志任持故有法相
之冝興俗務之冝廢發談奏議事無
不行至保定年太祖又曰師才深德
大冝庇道俗以隆礼典乃躬致祈請
爲國三藏實當仁不讓默而受之是
使棟梁斯在儀形攸寄周氏有國重
仰玄風礼異前朝受於歸戒逮太祖
平梁荊後益州大德五十餘人各懷
經部送像至京以眞諦妙宗条以問
[32-1099a]
續高僧傳卷苐十六苐三十五張逵實旣
而慧心潛運南北踈通卽爲披決洞
出情外並神而服之於是陶化京華
久而逾盛忽一旦告僧曰急備香火
修理法事誦觀世音以救江南某寺
堂崩厄也當爾之時楊都講堂正論
法集數百道俗充滿其中聞西北異
香及空中妓樂合堂驚出同共聞聽
堂欻摧壞大衆無損奏聞梁主乃移
以問周果知實祐大送珎寶賜辵相
續而實但取三衣什物而已餘隨散
之由爾名振三國事參至聖以保定
三年七月十八日卒於大追遠寺舂
秋八十有八朝野驚嗟人天變色帝
哀慟泣之有勅圖寫形像仍置大福
田寺卽以其日窆於東郊門外勝公
酈食綦塜南碑石尙存弟子曇相等
傳燈不窮彌隆華實以業有従爰於
墓所立寺還名福田用崇冥福幷建
碑于寺野二所大中興寺釋道安及
義城公庾信製文今在菀内釋僧
瑋姓潘汝南平輿人也器量沉深風
神詳雅十三出家仍服以弊衣資以
菜食致使口腹之累漸以石帆
[32-1099b]
續高僧傳卷苐十六苐三十六張逵*水
松寒暑之資稍以荷衣蕙帶故得結
操貞於玉石清風拂於煙霞初誦金
光明經進受具後下楊都於帝釋寺
聽曇瑗律師講十誦淹于五載齋鏡
持犯仍入攝山遷霞寺從鳯禪師所
學觀息想味此情空究撿因緣乘持
念慧頻蒙印指傳芳畼業遠承申息
之國山名霧露巖洞幽深川香水美
遂命楫西浮銷聲林藪終焉之志結
此山焉聲問光徹被于周壤天子遵
賢待德下車問道召至京師親奉清
誨乃勅公卿近臣妃后外戚咸受十
善因奉三歸天和五年以葬母東歸
勅使爲安州三藏綏理四衆備盡六
和在任之日經始壽山梵雲二寺南
望楚水東指隋城度軌程功輪奐成
美僧瑋德播江淮帝王隆重爰有別
勅於王城之内起天寶寺用以居之
旣被徴召身範僧倫納衣壞味任報
資給靜緣潔操齊志林朝以建德二
年九月十日遘疾少時終於所住舂
秋六十有一門人慟感士女驚奔卽
以三年二月歸葬於安陸之山僧
[32-1099c]
續高僧傳卷苐十六苐二十七張逵
懷惡念不得進前前或値虎蛇驚怖
失道若有問法安
步無他曾有人求欻起惡念忽見大
蛇繞床而出將欲吐毒懺謝得免時
枝江惠璀禪師南岳思公之神足也
聞而造之杜口不荅璀便雨淚啓請
通夕翹立固請確然乃經多曰方爲
披說璀出曰余遊名山上德多矣善
友高尙者十有八人分得其門頗經
趣入而牆仞高遠奇唱難階者斯人
在斯至於年紀人所不測璀云曾問
荅云吾年三百歲不知所終釋惠成
姓叚澧陽人出家住十住寺誦法華
維摩勝天王等大乘經二十餘卷進
具後爲荊南佛法希鮮承都下大弘
法席有心遠慕遂因商舡往造建業
正値成實雲講學者肩聯一聽十年
文理略盡將施本邑至匡山寺顗師
相見承南岳思禪師匡化山中引衆
波動試往看之旣見欣仰欲學定業
思日卿一生學問與吾炙手猶不得
暖虛喪功夫惜哉成素憑文疏依他生
解忽今自撿茫若霧遊慨恨之甚不
[32-1100a]
續高僧傳卷苐十六苐三十八張逵
端具見別傳
釋道正滄州渤海人禀質高亮言志
清遠居無常處學非師授樂習禪行
宗蘭若法無問冬夏遷息深林乞食
於村餘惟常坐繫想繩床下悵獨靜
道俗參訊略示綱猷令其住心緣向
所授故使四遠造者各務靜緣衆聚
雖多而外無囂撓正任性行藏都無
名貫經論講會莫不登踐皆聽其深
隱略其繁長周流兩河言議超邈偏
以成實知名幽黃時有隷公貫者引
正住寺爲上簿書而志駭風雲曾無
顧眄還返林薄嗣業相尋綜述憲法
流之於世名爲六行凡聖修法也包
舉一化融接万衢初曰凡夫罪行二
曰凡夫福行三小乘人行四小菩薩
行五大菩薩行六佛果證行都合六
部極略一卷廣二十卷前半序分後
半行體言非文質字爽詞費開皇七
年賷來謁帝意以東夏釋種多沉名
教歸宗罕附流滯忘返普欲捨筌撿
理抱一知守道行禪通濟神爽具狀
奏聞左㒒射高穎素承道訓乃於禪
[32-1100b]
續高僧傳卷苐十六苐三十九張逵
*林寺大集名德述上所奏時坐中有
僧曰帝京無人豈使海隅傳法正聞
對曰本意伸明邪正不欲簡定中邊
夫道在通方固湏略於祖述衆無以
抗也而其著詞言行衆又不願遵之
於是僧徒無爲而散正知澆季之難
化也遂以行法並留京輦方禪師處
卽返東川不悉終所今驪山諸衆多
承厥緖繫業傳云
釋曇詢揚氏弘農華陰人後遷宅于
河東郡焉弱年樂道久滯樊籠年二
十二方捨俗事遠訪巖隱遊至白鹿
山北霖落泉寺逢曇准禪師而蒙剃
髪又經一載進受具戒謹攝自修宗
禀心學而專志決烈同侣先之圓備
戒律又誦法華初夏旣登還師定業
承僧稠據于蒼谷遂徃問津稠亦定
山郢匠前傳所敍詢以聲光所被遥
相揖敬住旣異林精融理極思展言
造毎因致隔但爲路罕人蹤岡饒野
獸遷幽旣久性不狎塵來徃質疑未
由樵遥直望蒼谷以爲行表荊棘砂
礫披跨不難巖壑幽阻攀緣登陟志
[32-1100c]
續高僧傳卷苐十六苐四十張逵存正觀
也故不以邪道自通又以旁垂利道
由曲前而通滯吾今摽指雖艱必直
進以程業用斯徴意隨境附心不亦
善乎毎云與其失道而幸通寧合道
不幸而窮耳故履踐重阻不難塗窮
後經三夏移住鹿土谷修禪屬枯泉
重出麚麋繞院故得美水馴獸日濟
道鄰從學之徒相慶茲瑞時因請法
蹔徃雲門値俓陰霧昏便成失道頼
山神示路方會本途此乃化感幽冥
神明翊衛時有盜者來竊蔬菜將欲
出園乃爲羣蜂所螫詢聞來救慈心
將治得全餘命嘗有趙人遠至殷勤
致礼陳云因病死蘇故蒙恩澤徃見
閻王詰問罪當就獄頼有曇詢禪師
來爲請命王因放免生來未委訪尋
方究又山行値二虎相鬪累時不歇
詢乃執錫分之以身爲翳語云同居
林藪計無大乖幸各分路虎低頭受
命便飮氣而散屢逢熊虎交諍事略
同此而或廓居榛梗唯詢一蹤入鳥
不亂獸見如偶斯又陰德感物顯用
成仁何以嘉焉毎入禪定七
[32-1101a]
續高僧傳卷苐十六苐四十一張逵
日爲期白虎入房仍爲窟宅獨處靜
院不出十年自有禪蹤斯人罕擬白
尒化流河朔盛闡禪門扙筞裹糧鱗
歸霧結隋文重其德音致誠虔敬勅
儀同三司元壽親送璽書兼以香供
以開皇末年風疾忽増卒於柏尖山
寺舂秋八十五五十夏矣初遘疾彌
留忽有神光照燭香風拂扇又感異
鳥白頸赤身遶院空飛聲唳哀切氣
至大漸鳥住堂基自然狎附不畏人
物或在房門至于臥席悲叫逾甚血
沸眼中旣尒徃化鳥便飛出外空旋
轉奄然翔逝又感猛虎遶院悲吼兩
霄雲昏三日天地結慘又加山崩石
墜林摧澗塞驚發人畜拪遑失據其
哀感靈祥未可殫記後以武德五年十二月弟子静林道慧方等乃闍毗餘質
建塔立碑沙門明則爲文見于別集
釋法充姓畢氏九江人常誦法華幷
讀大品其遍難紀兼繕造寺宇情在
住持未住廬山半頂化城寺修定自
非僧事未嘗妄履毎酄僧衆無以女
人入寺上損佛化下墜俗謠然世以
基業事重有不従者充嘆曰生不値
[32-1101b]
續高僧傳卷苐十六苐四十二張逵
佛巳是罪緣正教不行義湏早死何
慮方土不奉戒乎遂於此山香爐峯
上自投而下誓粉身骨用生淨土便
於中虛頭忽倒上冉冉而下處干深
谷不損一毛寺衆初不知也後有人
上峰頂路望下千有餘仞聞人語聲
就而尋之乃是充也身命猶存口誦
如故迎還至寺僧感其死諌爲斷女
人經于六年方乃卒世時屬隆暑而
尸不臭爛香如爛瓜卽隋開皇之未
年矣
釋信行姓王氏魏郡人其母久而無
子就佛祈誠夢神擎兒告云我今恃
以相與寤巳覺異常日因卽有娠及
行之生也性殊恒唯至年四歲路見
牛車沒泥牽引因悲泣不止要轉乃
離或値犢母分離或有侵欺之事生
知平分不喜愛憎八歲旣臨摽據清
敏懁慧奇拔嘗有書生問曰尒今何
姓外家何姓答曰此王彼孫生因調
曰何不氏飯乃姓孫行應聲曰飯能
除飢不除渴孫能飢渴兩相除故氏
孫而非飯也其隨機譎對皆此之類
[32-1101c]
續高僧傳卷苐十六苐四十三張逵及履
道弘謶識悟倫通慱涉經論情理遐
舉以時勘教以病驗人薀獨見之明
顯高蹈之跡先舊解義翻對不同未
全聲聞兼揚菩薩而履涉言教附行
爲功且如據佛之宗敬無過習由見
起慢怠卽懷猒離便爲邊地下賤之
因今雖聞眞告心無奉敬自知藥輕
病重理加勤苦竭力治之所以隨遠
近處凡有影塔皆周行礼拜遶旋翹
仰因爲來世敬佛之習用斯一行通
例餘業其克覈詳據率如此也後於
相州法藏寺捨具足戒親執勞役供
諸悲敬礼通道俗單衣節食挺出時
倫冬夏所擬偏過恒習故四遠英達
者皆造門而詰問之行隨事直陳曾
無曲指諸聞信者莫不頂受其言通
捨章疏從其化及禀爲父師之礼也
未拘之以法歲開皇之初被召入京
㒒射高穎邀延住眞寂寺立院處之
乃撰對根起行三階集錄及山東所
制衆事諸法合四十餘卷援引六據
類叙顯然前後望風翕成其聚又於
京師置寺五所卽化度光明慈
[32-1102a]
續高僧傳卷苐十六苐四十四張逵
門慧日弘善等是也自尒餘寺贊承
其度焉莫不六時礼旋乞食爲業虔
慕潔誠如不及也末病甚勉力佛堂
日別觀像氣漸衰弱請像入房臥視
至卒舂秋五十有四卽十四年正月
四日也其月七日於化度寺送屍終
南山鵄鳴之塠道俗號泣聲動京邑
捨身收骨兩耳通焉樹塔立碑在于
山足有居士逸民河東裴玄證製文
證本出家住於化度信行至止固又
師之凡所著述皆委證筆末從俗服
尙絕驕豪自結徒侣更立科網返道
之賓同所擊贊生自製碑具陳巳德
死方鐫勒樹于塔所卽至相寺北巖
之前三碑峙列是也初信行勃興異
迹時成致譏通論所詳未湏甄別但
奉行剋峭偏薄不倫至於佛宗亦万
衢之一術耳所著集記並引正文然其
表題立名無定准的雖曰對根起行
幽隱指體摽搒語事潜淪來哲儻詳
幸知有據開皇末歲勅斷不行想同
箴勖之也別有本傳流世見費節三
寶錄
[32-1102b]
續高僧傳卷苐十六苐四十五張逵中守
釋慧意姓李臨原人聽大乘經論專
習定行宇文廢法南投於梁與仙城
山慧命同師尋討心要後住景空於
聰師舊堂綜業常住不事燈燭晝夜
常明有鄕人德廣郡守抑靜殊不信
法乃請意於宅別立禪室百日行道
靜息抑禀等四人毎夜潛徃擧家同
見禪室大明意坐卓然方生信向鄕
邑道俗率受歸戒開皇初卒將逝謂
弟子慧興曰今日有多客來可多辦
齋食及中意果端坐而化時襄陽開
皇有法永禪師者南鄕人梁明帝常
供養預知運絕苦辭還襄欲終七日
七夜聞音樂異香滿寺因而坐終送
傘蓋山上露坐有同寺全律師臨永
尸曰願留神相待至七日滿至期全
亡送尸永側永尸颯然摧變時岑闍
梨者姓揚臨原人於寺西傘蓋山南
泉立誦經堂常誦金光明感四天王來
聽後讀藏經皆不忘計誦三千餘卷
服布乞食鉢中之餘飼房内鼠百餘
頭皆馴擾爭來就人鼠有病者岑以
手摩捋之而不拘事撿或揭坩酒食
[32-1102c]
續高僧傳卷苐十六苐四十六張逵
**或羣小同戲呵叱僧侣或誦經書歌
詠逆述來事晝則散亂夜則礼誦禪
思與同衆沙門智曉交顧招集禪徒
自行化俗供給定學自知終日急喚
拔禪師付囑上佛殿礼辭遍寺衆僧
咸乞歡喜於禪居寺大齊將散謂岑
曰徃兜率天聽般若去岑曰弟前去
我七日卽來其夜三更坐亡至四更
識神徃遍學寺寺相去十里至汱法
師床前明如晝云曉欲遠逝故來相
別不得久住汱送出三重門外別訖
來入房中踞床忽然還暗呼弟子問
云聞師與人語聲取火通照三門並
閉方悟曉之神力出入無間卽遣徃
問果云巳逝岑後七日無何坐終其
二體骨全成無縫又有昊純等禪師
多有靈異相從坐化略不叙之
續高僧傳卷第十六
癸卯歲高麗國分司大藏都監奉
勅彫造
[32-1103a]
續高僧傳卷第十七承
大唐西明寺沙門釋道宣撰
習禪篇之二本傳十一人附見九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