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r0053 續高僧傳-唐-道宣 (TKD)


[32-0909a]


續高僧傳卷第一
譯經篇初本傳六人附見二十七人
梁揚都正觀寺扶南沙門僧伽婆
羅傳一曼陀羅木道賢僧法道
梁揚都莊嚴寺金陵沙門

釋寶唱傳二梁武帝僧朗梁簡
文僧昭魏北臺石窟寺恒安沙

門釋曇曜
傳三曇靖魏南臺永寜寺北天
竺沙門菩提流支傳四常景李
廓寶意覺定法埸智希揚衞之曇
顯智賢法希藏稱陳南海郡

西天竺沙門拘那羅
[32-0909b]
續高僧傳卷苐一苐五張左陀
傳五高室德賢善吉
陳揚都金陵沙門釋法泰傳
六智愷曹毗智敫道
尼僧伽婆羅梁言僧養亦云僧鎧扶
南國人也幼而穎悟早附法津學年
出家偏業阿毗曇論聲榮之盛有譽
海南具足己後廣習律藏勇意觀
方樂崇開化聞齊國弘法隨舶至都
住正觀寺爲天竺沙門求那跋陀之
弟子也復従跋陀研精方等未盈炎
燠愽涉多通乃解數國書語値齊曆
亡墜道教淩夷婆羅靜潔身心外絕
交故擁室拪閑養素資業大梁御寓
搜訪術能以天監五年被勅徴召於
楊都壽光殿華林園正觀寺占雲館
扶南館等五處傳譯訖十七年都合
一十一部四十八卷卽大育王經解
脫道論等是也初翻經曰於壽光殿
武帝躬臨法座筆受其文然後乃付
譯人盡其經本勅沙門寶唱慧超僧
智法雲及袁曇允等相對疏出華質
有序不墜譯宗天子禮接甚厚引爲
家僧所司資給道俗改觀婆羅不畜

[32-0909c]
續高僧傳卷苐一苐六張左財以爲
嚫施成立住寺太尉臨川王宏接遇
隆重普通五年因疾卆于正觀舂秋
六十有五梁初又有扶南沙門曼陀
羅者梁言弘弱大齎梵本遠來貢獻
勅與婆羅共譯寶雲法界體性文殊般
若經三部合一十一卷雖事傳譯未
善梁言故所出經文多隱質時有居
士木道賢以天監十五年獻優婁頻
經一卷文旣尠具不辯來由又有大
學愽士江泌女僧法者小年出家有
時靜坐閉目誦出淨土妙莊嚴等經
始従八歲終於十六惣出三十五卷
天監年中在華光殿親對武帝誦出
異經楊都道俗咸稱神授若驗佛經
斯唯宿習未可餘談竊尋外典生知者
聖學知者次此則局談今身昧於過
徃耳若不然者何以辨内外賢聖淺
深之通塞哉如前傳曇諦之憶書鎭
近俗崔子之念金環代有斯蹤定非
外託逮太清中湘東王託室虞孝敬
學周内外撰内典傳要三十卷該羅
經論条貫釋門諸有要事備皆收錄
頗同皇覽類苑之流渚宮陷
[32-0910a]
續高僧傳卷苐一苐七張左
沒便襲染衣更名道命流離関輔亦
有著述云云
釋寶唱姓岑氏吴郡人卽有吴建國
之舊壤也少懷恢敏清貞自蓄顧惟
隻立勤田爲業資養所費終於十畝
至於傍求傭書取濟寓目流略便能
强識文釆鋪瞻義理有聞年十八投
僧祐律師而出家焉祐江表僧望多
所製述具如前傳紀之唱旣始陶津
經律諮稟承風建德有聲宗嗣住莊
嚴寺愽採羣言酌其精理又惟開悟
土俗要以通濟爲先乃従處士顧道
曠呂僧智等習聽經史莊易略通大
義時以其遊涉世務謂有俗志爲訪
家室執固不迴8三十天廕旣崩喪事云
畢建武二年擺撥常習出都專聽涉
歷五載又中風疾會齊氏云季遭亂
入東遠至閩越討論舊業天監四年
便還都丁乃勅爲新安寺主帝以時
會雲雷遠近清晏風雨調畼百穀年
登豈非上資三寶中賴四天下藉神
龍幽靈叶贊方乃福被黔黎歆茲厚
德但文散羣部難可備尋下勅令
[32-0910b]
續高僧傳卷苐一苐八張左造
唱捻撰集錄以擬時要或建福穰灾
或礼懺除障或饗接神鬼或祭祀龍
王部類區分近將百卷八部神名以
爲三卷包括幽奥詳略古今故諸所
祈求帝必親覽指事祠禱多感威靈
所以五十許年江表无事兆民荷頼
緣斯力也天監七年帝以法海浩汗
淺識難尋勅莊嚴僧旻於定林上寺
纘衆經要抄八十八卷又勅開善智
藏纉衆經理義号曰義林八十卷又
勅建元僧朗注大般涅槃經七十二
卷並唱奉別勅兼贊其功綸綜終始
緝成部帙及簡文之在舂坊尤耽内
教撰法寶聯壁二百餘卷別令寶唱
綴紕區別其類遍略之流帝以佛法
冲奥近識難通自非才學无由造極
又勅唱自大教東流道門俗士有敍
佛理著作弘義並通鳩聚号曰續法
輪論合七十餘卷使夫迷悟之賓見
便歸信深助道法無以加焉又撰法
集一百四十卷並唱獨斷專慮纉結成
部旣上親覽流通内外十四年勅安
樂寺僧紹撰華林佛殿經目雖復勒
[32-0910c]
續高僧傳卷苐一苐九張左成未愜
帝旨又勅唱重撰乃因紹前錄注述
合離甚有科據一帙四卷雅愜時望
遂勅掌華林國寶雲經藏搜求辵逸
皆令具足備造三本以用供上緣是
又勅撰經律異相五十五卷飯聖僧
法五卷帝又注大品經五十卷于時
佛教隆盛無德稱焉道俗才筆㸦陳
文理自武帝膺運時三十有七在位
四十九載深以庭廕早傾常懷哀感
毎嘆曰雖有四海之尊無由得由罔
極故留心釋典以八部般若爲心良
是諸佛由生又卽除灾滌累故收採
衆經躬述注解親臨法座講讀敷弘
用此善因崇津靈識頻代二皇捨身
爲僧給使洗濯煩穢仰資冥福毎一
捨時地爲之震相繼齋講不斷法輪
爲太祖文皇於鍾山北澗建大愛敬
寺糺紛協曰臨睨百丈翠微峻極流
泉灌注鍾鯨遍嶺鈸鳯乘空創塔包
巖壑之奇晏坐盡林泉之邃結搆伽
藍同尊園寢經營彫麗奄若天宮中
院之去大門延袤七里廊廡相架簷
霤臨屬旁置三十六院皆設
[32-0911a]
續高僧傳卷苐一苐十張左*池
臺周宇環遶千有餘僧四事供給中
院正殿有栴檀像舉高丈八匠人約
量晨作夕停毎夜恒聞作聲且視輒
覺功大及終成後乃高二丈有二相
好端嚴色相超挺殆由神造屢感徴
迹帝又於寺中龍淵別殿造金銅像
舉高丈八躬伸供養毎入頂礼歔欷
哽噎不能自勝預従左右无不下泣
又爲獻太后於靑溪西岸建陽城門
路東起大智度寺京師甲里爽塏通
愽朝市之中途川陸之顯要殿堂宏
壯寶塔七層房廊周接華果閒發正
殿亦造丈八金像以申追福五百諸
尼四時講誦寺成之日帝顧謂羣后
曰建斯兩寺奉福二皇用表罔極之
情以逵追遠之思而不能遣蓼莪之
哀復於中官起至敬殿景陽臺立七
廟室崇宇嚴肅鬱若卿雲粉壁珠柱
交映相耀設二皇座具備諸禮冠
奩篋舉目興慕晨昬如在衣服輕暖
隨時代易新奇芳旨應時日薦帝又
曰雖竭工匠之巧殫世俗之奇水石周
流華樹雜沓限以國務不獲朝夕
[32-0911b]
續高僧傳卷苐一苐十一張左
侍食惟有朔望親奉饋奠而无所瞻
仰内心崩潰如焚如灼又作聯珠五
十首以明孝道又制孝思賦廣統孝
本至於安上治民移風易俗度越終
古无德而稱故元帝云伏尋我皇之爲
孝也四運推移不以榮枯遷貿五德
更用不以貴賤革心臨朝端默過
隟之思彌軫垂拱巖廊風樹之悲逾
切潔齋宗庿虔事郊禋言未發而
涕零容不改而傷慟所謂終身之憂
者是也蓋虞舜夏禹周文梁帝万載
論孝四人而巳廣如繹所撰金樓子述
之又以大通元年於臺城比開大通
門立同泰寺樓閣臺殿擬則宸宮九
級浮啚逈張雲表山樹園池沷蕩煩
積其年三月六日帝親臨幸礼懺敬
接以爲常准卽捨身之地也雖億兆
務殷而卷不輟手披閱內外經論典
墳恒以逵曙爲則白禮記古文周書
左傳莊老諸子論語孝經徃哲所未
詳悉皆爲訓釋又以國學員限隔於
貴賤乃更置五館招引寒俊
故使孔釋二門榮茂峙列帝前後集
百有餘
[32-0911c]
續高僧傳卷苐一苐十二張左卷著
通史書苑數千卷唱當斯盛世頻
奉璽書預參飜譯具如別傳初唱天
監九年先疾復動便發二願遍尋經
論使無辵失搜括列代僧錄創區別
之撰爲部帙号曰名僧傳三十一卷
至十三年始就条列其序略云夫深
求寂滅者在於視聽之表考乎心行
者諒湏丹靑之工是万象森羅立言
之不可以巳者也大梁之有天下也
威加赤縣功濟蒼生皇上化範九疇
神遊八正頂戴法橋伏膺甘露竊以
外典鴻文布在方冊九品六藝尺寸
罔辵而沙門淨行獨亡紀述玄宗敏
德名絕終古擁嘆長懷靡茲永歲律
師釋僧祐道心貞固高行超邈著述
集記振發宏要寶唱不敏預班二落
礼誦餘日捃拾辵漏文廣不載初以
腳氣連發入東治療去後勅追因此
扺罪讁配越州尋令依律以法處斷
僧正慧超任情乖旨擯従廣州先懺
京師大僧寺遍方從嶺表永棄荒裔
遂令鳩集爲役多闕晝則伏懺夜便
纘錄加又官私催逼惟日弗睱
[32-0912a]
續高僧傳卷苐一苐十三張左
中甄条流文詞墜落將發之日遂以
奉聞有勅停擯令住翻譯而此僧夬
方將刑定改前宿繁更加芟定故其
傳後白序云豈敢謂儈之董狐庶無
曲筆耳然唱之所撰文勝其質後人
憑據揣而用之故數陳賞要爲時所
列不測其終
釋曇曜未詳何許人也少出家攝行
堅眞風鑑閑約以无魏和平年住北
臺昭云統緩絹僧衆妙得其心住恒
安石窟通樂寺卽魏帝之所造也去
恒安西北三十里武周山谷北面石
崖就而鐫之建立佛寺名日靈巖龕
之大者擧高二十餘丈可受三千許
人靣別鐫像窮諸巧麗龕別異狀駭
動人神擳比相連三十餘里東頭僧
寺恒供千人碑碣見存未卒陳委先
是太武皇帝太平眞君七年司従崔
晧邪佞諛詞令帝崇重道士寇謙之
拜爲天師彌敬老氏虔劉釋種焚毁
寺塔至庚益年大武感致癘疾方始
開悟兼有白足禪師來相啓發帝旣
心悔誅夷崔氏事列諸傳至王辰年
[32-0912b]
續高僧傳卷苐一苐十四張左
太武云崩子文成立卽起塔寺搜訪
經典毁法七載三寶還興曜慨前凌
廢欣今重復故於北臺石窟集諸德
僧對天竺沙門譯付法藏傳幷淨土
經流通後賢意存無絕時又有沙門
曇靖者以創開佛日舊譯諸經並従
焚蕩人閒誘道憑准無因乃出提謂
波利經二卷意在通悟而言多妄習
故其文云東方泰山漢言代岳陰陽
交代故謂代岳出於魏世乃曰漢言
不辯時代斯一妄也太山卽此方言
乃以代岳譯之雨語相翻不識梵魏
斯二妄也其例甚衆具在經文尋之
可領舊錄別有提謂經一卷與諸經
語同但靖加五方五行用石糅金疑
成僞耳並不測其終隋開皇開壤徃
徃民閒猶習提謂邑義各持衣鉢月
再興齋儀範正律遞相鑑撿甚具翔
集云
菩提流支魏言道希北天竺人也遍
通三藏妙入摠持志在弘法廣流視
聽遂挾道宵征遠莅葱左以魏永平
[32-0912c]
續高僧傳卷苐苐十五張左德和供
擬殷華處之永寜大寺四事將給七
百梵僧勅以留支爲譯經之兀匠也
其寺本孝明皇帝凞平元年靈太后
胡氏所立在宮前閶闔門南御道之
東中有九層浮啚架木爲之擧高九
十餘丈上有金刹復高十丈出地千
尺去臺百里巳遥見之初營基曰掘
至黃泉獲金像三十二軀太后以爲
嘉瑞奉信法之徴也是以飾制壞奇
窮世華美刹表置金寶甁容二十五
斛承露金盤一十一重鐵鎖角張盤
及鎖上皆有金鐸如一石甕九級諸
角皆懸大鐸上下凡有一百三十枚
其塔四面九間六窓三戶皆朱漆扉
扇垂諸金鈴層有五千四百枚復施
金鐸鋪首佛事精妙殫土木之工繡桂
金鋪驚駭心目高風永夜鈴鐸和鳴
鏗鏘之音聞十餘里北有正殿形擬
太極中諸像設金玉珠繡作工巧奇
冠絕當世僧房周接千有餘閒臺
觀星羅參差閒出彫飾朱紫繪以丹
靑欝柏楨松異草叢集院牆周帀皆
施椽瓦正南三門樓開三道三重
[32-0913a]
續高僧傳卷苐一苐十六張左
去地二百餘尺狀若天門赫弈華麗
來門列四力士四師子飾以金玉莊
嚴煥爛東西兩門例皆如此所可異
者唯樓兩重北門通道但路而置其
四門外樹以靑槐亘以淥水京師行
旅多庇其下路斷飛塵不由渰雲之
潤清風送涼豈藉合歡之發乃詔中
書舎人常景制寺碑景河内人敏學
愽通知名海内太和十九年高祖擢
爲修律愽士有詔令刊定條格永成
通式景乃商攉今古条貫枓猷卽魏
律二十篇是也歷官中書舎人黃門
侍郞秘書監幽州刺史居室貧儉事
若農家唯有經史盈車所著文集百
餘篇給事中封暐伯作序行世寺旣
初成明帝及太后共登浮圖視宮中
如掌内下臨雲雨上天清明以見宮
内事故禁人不聽登之自西夏東華
遊歷諸國者皆曰如此塔廟閻浮所
無孝昌二年大風撥屋拔樹刹上寶
甁隨風而墮入地丈餘復命工人更
安新者至永凞三年二月爲天所震
帝登淩雲臺望火遣南陽王寶炬錄
[32-0913b]
續高僧傳卷第一第十七張左尙書
長孫稚將羽林一千來救于斯時也
雷雨晦冥霰雪交注第八級中平旦
火起有二道人不忍焚燼投火而死
其熖相續經餘三月入地刹柱乃至
周年猶有煙氣其年五月有人從東
萊郡至云見浮啚在於海中光明儼
然同覩非一俄而雲霧亂起失其所
在至七月平陽王爲侍中斛斯椿所
挾西奔長安至十月而洛京遷干漳
鄴先時流支奉勅創翻十地宣武
皇帝命章一日親對筆受然後方付
沙門僧辯等訖盡論文佛法隆盛
英俊蔚然相從傳授孜孜如也帝又
勅清信士李廓撰衆經錄廓學通玄
素条貫經論雅有標擬故其錄云三
藏流支自洛及鄴爰至天平二十餘
年凡所出經三十九部一百二十七
卷卽佛名楞伽法集深密等經勝
思惟大寶積法華涅槃等論是也
並沙門僧朗道湛及侍中崔光等
筆受具列唐貞觀内典錄廓又云三
藏法師流支房内經論梵本可有萬
甲所翻新文筆受藁本滿一閒
[32-0913c]
續高僧傳卷第一第十八張左屋然
其慧解與勒那相亞而神悟聰敏
洞善方言兼工呪術則無抗衡矣嘗
坐井口澡鑵内空弟子未來無人汲
水流支乃操柳枝聊撝井中密加誦
呪纔始數遍泉水上涌平及井欄卽
以鉢酌用之盥洗傍僧具見莫測其
神咸共嘉嘆大聖人也流支曰勿妄
襃賞斯乃術法外圈共行此方不習
謂爲聖耳懼惑世綱遂袐不宣于時
又有中天竺僧勒那摩提魏云寶意
愽瞻之富理事兼通誦一億偈偈有
三十二字尤明禪法意存遊化以正
始五年初届洛邑譯十地寶積論等
大部二十四卷又有北天竺僧佛陀
扇多魏言覺定從正光无年至无象
二年於洛陽白馬寺及鄴都金華寺
譯出金剛上味等經十部當翻經曰
於洛陽内殿流支傳本餘僧參助其
後三德乃徇流言各傳師習不相詢訪
帝以弘法之盛略敍曲煩勅三處各
翻訖乃參挍其閒隱沒㸦有不同致
有文旨時兼異綴後人合之共成
通部見寶唱等錄初寶意沙門
[32-0914a]
續高僧傳卷苐一苐十九張左光
*神理摽異領牒魏詞偏盡隅隩帝毎
令講華嚴經披釋開悟精義毎發一
日正處高座忽有持笏執名者形如
大官云奉天帝命來請法師講華嚴
經意曰今此法席尙未停
止待訖經文當従來命雖然法事所
資獨不能建都講香火維那梵唄咸
亦湏之可請令定使者卽如所請見
講諸僧旣而法事將了又見前使云
奉天帝命故來下迎意乃含笑凞怡
告衆辭訣奄然卒於法座都講等僧
亦同時殞魏境聞見無不嗟美時又
有沙門法塲於洛陽譯辯意長者問
經一卷雖闕傳對而是正文見法上
錄又凞平元年有南天竺波羅奈
城婆羅門姓瞿曇氏名般若流支魏
言智希従无年至興和末於鄴城譯
正法念聖善住迴諍唯識等經論凡
一十四部八十五卷沙門曇林僧昉
等筆受當時有沙門菩提流支與般
若流支前後出經而衆錄傳寫率多
輕略各去上字但云流支而不知是
何流支迄今羣錄譯目相涉難得詳
定又期城
[32-0914b]
續高僧傳卷苐一苐二十張左光
*郡守揚衒之撰洛陽伽藍記五卷故
其序略云三墳五典之說九流百氏
之言並理在人區而義非天外至如一
乘二諦之言六通三逵之旨西域備
詳東土靡記若夫頃日感夢滿月流
光陽門飾毫眉之象夜臺圖紺髪
之形尒來奔競其風遂廣至如晉室
永嘉寺惟有四十二皇魏受圖嵩洛
京寺出餘千數皆帝王士庶篤信經
營名僧異瑞紛綸間起今採摘祥異
者具以注之文多不載時西魏文帝
大統中承相宇文黑泰興隆釋教崇
重大乘雖攝捻万機而恒揚三寶第
内常供百法師尋討經論講摩訶衍
又令沙門曇顯等依大乘經撰菩薩
藏衆經要及百二十法門始従佛性
終盡融門毎曰開講卽恒宣述以代
先舊五時教迹迄今流行香火梵音
礼拜唱導咸承其則雖山東江表乃
稱學海儀表有歸未能逾矣至周文
帝二年有波頭摩國律師攘那跋陀
羅周言智賢共耶舎崛多等譯五明
論謂聲醫工術及符印等並沙門智
[32-0914c]
續高僧傳卷苐一苐二十一張左僊
筆受建武帝天和年有摩勒國沙門
逵摩流支周言法希奉勅爲大冢宰
晉陽公宇文護譯婆羅門天文二十
卷又令摩伽陀國禪師闍那耶舎周
言藏稱共弟子闍那崛多等於長安
故域四天王寺譯定意天子問經六
部沙門圓明道辯及城陽公蕭吉
等筆受拘那羅陀陳言親依或云波
羅末陀譯云眞諦並梵文之名字也
本西天竺優禪尼國人焉景行澄明
器宇清肅風神爽拔悠然自遠羣蔵
廣部罔不厝懷藝術異能偏素諳練
雖遵融佛理而以通道知名遠涉艱
関無憚夷險歷遊諸國隨機利見梁
武皇帝德加四域盛唱三寶大同中
勅直後張汜等送扶南獻使返國仍
請名德三藏大乘諸論雜花經等眞
諦遠聞行化儀軌聖賢搜選名匠惠
益民品彼國乃屈眞諦幷賷經論恭
膺帝旨旣素蓄在心渙然聞命以大
同十二年八月十五日逵于南海沿
路所經乃停兩載以太清二年閏八
月始届京邑武皇面申頂礼於寶
[32-0915a]
續高僧傳卷苐一苐二十二張左雲殿
竭誠供養諦欲傳翻經教不羡秦時
更出新文有逾齊曰屬道銷梁季寇
羯馮陵法爲時崩不果宣述乃步入
東土又徃富舂令陸元哲創奉問津
將事傳譯招延英秀沙門寶瓊等
二十餘人翻十七地論適得五卷而
國難未靜側附通傳至天保三年爲
侯景請還在臺供養于斯時也兵飢
相接法幾頽焉會元帝啓祚承聖清
夷乃止于金陵正觀寺與願禪師等
二十餘人翻金光明經三年二月還返
豫章又徃新吴始興後隋蕭太保度
嶺至于南康並隨方翻譯拪遑靡託
逮陳武永定二年七月還返豫章又
止臨川晉安諸郡眞諦雖傳經論道
缺情離本意不申更觀機壤遂欲
汎舶徃楞伽修國道俗虔請結誓留
之不免物議遂停南越便與前梁舊
齒重覆所翻其有文旨乖競者皆鎔
冶成範始末倫通至文帝天嘉四年
揚都建元寺沙門僧宗法准僧忍律
師等並建業標領欽聞新教故使遠
浮江表親承勞問諦欣其來意
[32-0915b]
續高僧傳卷苐一苐二十三張左
**乃爲翻攝大乘等論首尾兩載覆踈
宗旨而飄寓投委无心寜寄又汎小
舶至梁安郡更裝大舶欲返西國學
徒追遂相續留連太守王方奢述衆
元情重申邀請諦又且修人事權止
海隅伺旅束裝未思安堵至三年九
月發自梁安汎舶西引業風賦命飄
還廣州十二月中上南海岸刺史歐
陽穆公頠延住制旨寺請翻新文諦
顧此業緣西還無措乃對沙門慧愷
等翻廣義法門經及唯識論等後穆
公薨沒世子紇重爲檀越開傳經論
時又許焉而神思幽通量非情測嘗
居別所四絕水洲紇徃造之嶺峻濤
涌未敢淩犯諦乃鋪舒坐具在於
水上加坐其内如乘舟焉浮波逵岸
旣登接對而坐具不濕依常敷置有
時或以荷業搨水乘之而度如斯神
異其例甚衆至光太二丘六月諦猒
世浮雜情弊形骸未若佩理資神早
生勝壤遂入南海北山將捐身命時
智愷正講俱舎聞告馳徃道俗奔赴
相繼山川刺史又遣使人伺衞防遏
[32-0915c]
續高僧傳卷苐一苐二十四張左
**躬自稽顙致留三日方紆本情因
尒迎還止于王園寺時宗愷諸僧
欲延還建業會楊釐碩望恐奪時
榮乃奏曰嶺表所譯衆部多明無塵
唯識言乖治術有蔽國風不隷諸華
可流荒服帝然之故南海新文有藏
陳世以太建元年遘疾少時辵訣嚴
正勖示因果書傳累紙其文付弟子智
休至正月十一日年時遷化時年七
十有一明日於潮亭焚身起塔十三
日僧宗法准等各賷經論還返匡山
自諦來東夏雖廣出衆經偏宗攝論
故討尋教旨者通覽所譯則彼此相
發綺繪鋪顯故隨處翻傳親注疏解
依心勝相後疏並是僧宗所陳躬對
本師重爲釋旨増減或異大義無虧
宗公別著行狀廣行於世且諦之梁
時逢喪亂感竭運終道津靜濟流離
弘化隨方卷行至於部帙或分譯人
時別今惣歷二代共通數之故始梁
武之未至陳宣卽位凡二十三載所
出經論記傳六十四部合二百七十
八卷微附華飾盛顯隋唐見曹毗別歷
[32-0916a]
續高僧傳卷苐一苐二十五張左
**及唐貞觀内典錄餘有未譯梵本書
並多羅樹葉凡有二百四十甲若依
陳紙翻之則列二万餘卷今見譯訖
止是數甲之文並在廣州制旨王園
兩寺是知法寶弘愽定在中天識量
玼瑣誠歸東夏何以明之見譯藏經
減三十卷生便棄擲習學全希用此
量情情可知矣初諦傳度攝論宗愷
歸心窮括教源銓題義旨遊心旣久
懷敞相承諦又面對闡揚情理無伏
一日氣屬嚴冬衣服單踈忍噤通霄
門人側席愷等終夜靜立奉侍諮詢
言久情諠有時眠寐愷密以衣被覆
之諦潛覺知便曵之于地其節儉知
足如此愷如先奉侍逾乆逾親諦以
他日便喟然憤氣衝口者三愷問其
故答曰君等款誠正法實副參傳但
恨弘法非時有阻來意耳愷聞之如
噎良久聲淚俱發跪而啓曰大法絕
塵遠通赤縣羣生無感可遂埋耶諦
以手指西北曰此方有大圈非近非
遠吾等沒後當盛弘之但不覩其興
以爲太息耳卽驗徃隔今統敷揚有
[32-0916b]
續高僧傳卷苐一苐二十六張左
宗傳者以爲神用不同妄生異執惟
識不識其識不無慨然時有中天竺
優禪尼國王子月婆首那陳言高空
遊化東魏生知俊朗體悟幽微專學
佛經尤精義理洞曉音韻兼善方言
譯僧伽吒經等三部七卷以魏元象
年中於鄴城司徒公孫騰第出沙門
僧昉筆受屬齊受魏禪蕃客任情那
請還卿事流愽觀承金陵弘法道聲
遠肅以梁武丈同年辭齊南度旣逵
彼國仍被留住因譯大乘頂王經一
部有勅令那揔監外國徃還使命至
太淸二年忽遇于闐僧求那跋陀陳
言德賢賷勝天王般若梵本那因期
請乞願弘通嘉其雅操豁然授與那
得保持用爲希遇屬侯景作亂赤睱
翻傳攜負東西諷持供養至陳天嘉
乙酉之歲始於江州興業寺譯之沙
門智昕筆受陳文凡六十日覆踈陶
練勘閱俱了江州刺史黃法⬤爲檀
越僧正釋惠恭等監掌具經後序那
後不知所終時又有扶南國僧湏菩
提陳言善吉於楊都城内至敬寺爲
[32-0916c]
續高僧傳卷苐一苐二十七張左陳
主譯大乘寶雲經八卷與梁世曼陀
羅所出七卷
者同少有差耳並見隋代三寶錄釋
法泰不知何人學逵釋宗路轢淮海
住楊都大寺與慧愷僧宗法忍等知
名梁代並義聲高邈宗匠當時有
天竺沙門眞諦挾道孤遊遠化東鄙
會虜寇勍殄僑寓流離一十餘年全
無陳譯將旋舊國途出嶺南爲廣州
刺史歐陽頠固留因欲傳授周訪義
侣擬閱新文泰遂與宗愷等不憚艱
辛遠尋三藏於廣州制旨寺筆受文
義垂二十年前後所出五十餘部幷
述義記皆此土所無者泰雖愽通教
旨偏重行猷至於律儀所及性無違
越諦又與泰譯明了論釋律二十二
大義幷疏五卷勒于座右遵奉行之
至陳太建三年泰還建業幷賷新翻
經論創開義旨驚異當時其諸部中
有攝大乘俱舎論文詞該富理義凝
玄思越恒情尠能其趣先是梁武宗
崇大論兼翫成實學人聲望従風歸
靡陳武好異前朝廣流大品尤敦
[32-0917a]
續高僧傳卷苐一苐二十八張左
三論故泰雖屢演道俗無受使夫法
座絕嗣闐爾無聞會彭城沙門靜嵩
避地金陵學聲早被獨拔千載希斯
正理書談恒講夜請新宗因循荏苒
乃經涼燠泰振發玄門明衷弘詣覈
其疑義毎湊玄極皆隨機按旨披釋
無辵事出嵩傳泰愽諮眞諦傳業
嵩公知我者希浮諺斯及不測其終
智愷俗姓曹氏住楊都寺初與法泰
等前後異發同徃嶺表奉祈眞諦愷
素積道風詞力殷瞻乃對翻攝論躬
受其文七月之中文疏並了都合二
十五卷後更對翻俱舎論十月便了
文疏合數八十三卷諦云吾早値子
綴緝經論絓是前翻不應缺少今譯
兩論詞理圓備吾無恨矣愷後延諦
還廣州顯明寺住本房中請諦重講
俱舎纔得一遍至陳光大中僧宗法
准慧忍等度嶺就諦求學以未聞攝
論更爲講之起四月初至臘月八日
方訖一遍明年宗等又請愷於智慧
寺講俱舎論成名學士七十餘人同
欽諮謁講至業品疏第九卷文猶未
[32-0917b]
續高僧傳卷苐一苐二十九張左盡以
八月二十日遘疾自省不救索紙題
詩曰千秋本難滿三時理易傾石火
無恒熖電光非久明辵文空滿笥徒
然時後生泉路方幽噎寒隴向淒清
一朝隨露盡唯有夜松聲因放筆與
諸名德握手語別端坐儼思奄然而
卒舂秋五十有一卽光大二年也葬
於廣州西陰寺南岡自餘論文眞諦
續講至惑品第三卷因尒乖豫便廢
法事明年肇舂三藏又化諦有菩薩
戒弟子曹毗者愷之寂子明敏深況
雅有遠度少攜至南受學攝論諮承
諸部皆著功勣太建三年毗請建興
寺僧正明勇法師續講攝論成學名
僧五十餘人晚住江都綜習前業常
於白塔等寺開演諸論冠屨裙襦服
同賢士登座談吐毎發深致席端學
士並是名賓禪定僧榮曰嚴法侃等
皆資其學時有偱州平等寺沙門智
敫者弱年聽延祚寺道緣二師成實
幷徃北土沙門法明聽金剛般若論
又徃希堅二德聽婆沙中論皆洞涉
精至研覈宗旨必得本師臨聽
[32-0917c]
續高僧傳卷苐一苐三十張左言無
浮雜義得明畼者方始離之餘例准
此及翻攝論乃爲廣州刺史安南將
軍陽山公頠請宅安居不獲專習後
翻俱舎方預其席及愷講此論敫與
道尼等二十人並掇拾文疏於堂聽
受及愷之云亡諦撫膺哀慟遂來
法准房中率尼響敫等十有二人共
傳香火令弘攝舎兩論誓無斷絕皆
共奉旨仰無墜失至三藏崩後法侣
彫散宗嗣將虧太建九年敫相續敷
弘最多聯類同聽諦席未有高者太
建十一年二月有跋摩利三藏弟子
慧哿者本住中原値周武滅法避地
歸陳晩隨使劉璋至南海獲涅槃論
敫曾講斯經欣其本習伏膺請求便
爲開說止得序分種性分前十三章
玄義後返豫章鶴嶺山敫又與璣法
師隨従因復爲說第三分具得十海
十道及進餘文哿因遘疾不任傳
授乃令敫下都覓海潮法師當窮論
旨以十四年至於建業所尋不値乃
遇拪玄寺曉禪師賜與曇林解涅槃
疏釋經後分文兼論意而不整
[32-0918a]
續高僧傳卷苐一苐三十一張左*足
便還故寺常講新文十三章義近二
十遍開皇十二年王仲宣起逆焚燒
州境及敫寺房文疏並盡其年授敫
令住廣循二州僧任經五載廢闕法
事後解僧任方於本州道塲寺偏講
攝論十有餘遍坐中逵解二十五人
璣山瞰等並堪領匠仁壽元年遘疾
終於本寺敫撰諦之翻讀歷始末指
訂幷卷部時節人世詳備廣有成敍
道尼住本九江尋宗諦旨興講攝論
騰譽京師開皇十年下勅追入旣逵
雍輦開悟弘多自是南中無復講主
雖云敷說蓋無取矣續
高僧傳卷第一癸
卯歲高麗國分司大藏都監奉勅
彫造
[32-0918b]
續高僧傳卷第二左
大唐西明寺沙門釋道宣撰
讀經篇二本傳四人附見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