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n0063 攝大乘論釋論-隋-世親菩薩 (TKD)


[17-0001c]
煩惱臭穢以供養三寶因緣功
德使一切衆生常値三寶不曾空缺
以我於嶮道中爲諸商賈除嶮大
丈夫論卷下苐二十
[17-0002a]
與學等治罰三一向禁断立學句復
以別道理故聽四巳解謂衆僧同意
共解故五轉身謂比丘比丘尼轉男
女根若不共罪六眞實觀由作法鬱
陀那勝觀故七法爾得謂得見諦巳
小罪及隨小罪法爾无有故復次毗
那耶有四義應知一人謂依此立學處
二立制謂如所白彼人罪過大師集
衆制學處三分別謂制學句巳隨更
解釋令分分差別四決判謂於彼分
中云何得罪云何無罪令決定知故
今當釋本文婆伽婆前者爲顯恭敬
无異言故善入大乘者謂得陀羅尼
等功德顯示得彼功德巳於文於義
能正持正說故此菩薩名善入大乘
何爲而說爲顯發大乘大體故顯發
者廣說彼大體故所謂爲大乘故者
依於大乘故十種勝相勝語者十相
勝故所以語勝由此故彼有十種勝
相勝語復次勝言者兩相形故如此
物勝過於彼最上義是勝義復次由
因體勝故彼果語勝今當說彼十種
論曰諸佛世尊有應知依止勝相勝
[17-0002b]
語應知勝相勝語入應知勝相勝語
彼入因果勝相勝語彼因果修勝相
勝語於彼修差別中増上戒勝相勝
語増上心勝相勝語増上慧勝相勝
語滅勝相勝語智勝相勝語如是等
所說修多羅句顯於大乘是佛語
釋曰應知依止勝相勝語者所可知法名
應知謂彼染淨等法卽是三性依止
者是因義應知依止卽是勝相故言
應知依止勝相由彼勝相故語勝卽
是阿梨耶識如是等略釋義乃至智
勝相亦爾智卽勝相故言智勝相應
知相者謂應知自性應知卽是相故
言應知相卽是三性入應知勝相者
此應知相中若所入及能入倶名入
卽是唯識卽此入名彼入言彼入
因果者唯識名入因者謂世間施等
諸波羅蜜卽是加行時果體者卽此
通逵時爲出世間體故彼因果修差
別者卽是前因果於此因果中修之
差別修者謂數習故此數習於諸地
轉勝故名差別卽是十地於此修差
別中増上戒學者爲戒修學名増
[17-0002c]
上戒卽是十地中所有菩薩禁戒於
諸不善无復作心故増上心學者内
觀心此心卽是増上學謂三摩提故
増上慧學者勝得慧名増上慧此慧
卽是増上學増上慧學卽是無分別
智故滅勝相者謂最勝種類自體滅
於煩惱障智障故卽是无住處涅槃
故智勝相勝語者无障㝵智名智勝
相彼无分別智有對治佛智者離
一切隨眠障卽是无分別智之殊勝
論曰復次云何顯發此等所說十處
聲聞乘中不說唯大乘中說故所謂
阿黎耶識說爲應知依止體三種自
性分別依止他成就說爲應知相體
唯識說爲入應知相體六波羅蜜說
爲入因果體菩薩十地說爲入因果
修差別體菩薩禁戒說爲増上戒體
健行及虛空器等三摩提說爲増上心
體无分別智說爲増上慧體無住涅
槃說爲彼果滅體諸佛三身自性身
共用身化身說爲彼果智體由此等十
處故與聲聞乘殊異殊異者最上故
由世尊爲菩薩說是故言諸佛世
尊攝大乘論釋論苐一卷苐
[17-0003a]
爲大乘故有十種勝相勝語應知
釋曰云何顯發者謂有何相貌故六
波羅蜜爲入彼因果體者謂唯識觀
得入三性卽是清淨波羅蜜因雖是
世間能引出世間故入地巳去卽是
清淨爲出世尊體故菩薩十地爲彼
因果修差別體者卽是諸地中修習
三學果者卽此三學果名果此果中
滅是滅果體謂滅煩惱障智障故无
分別智是増上慧學體者謂聲聞无
四倒分別故名無分別諸菩薩於一切
法无分別此是二無分別差別故三
種佛身爲果智體者彼三學果名彼
果彼果卽是智故言彼果智此體卽
是彼果智體此中若離自性身卽無
法身如眼若離此則无報身如眼識
此能依所依二法平等應知若離報
身巳入大地諸菩薩受用法不成若
无受用法菩提資糧滿足亦不成如
見色化身亦爾若離此解行中諸菩
薩及諸聲聞麤淺解初發修行亦不
成是故決定應有三身故大乘與聲
聞乘殊異者聲聞乘中不說故最
[17-0003b]
上者顯示於大乘中亦殊勝故
論曰復次云何以此十種如來勝相
勝語得顯大乘是佛語亦得遮聲聞
乘異於大乘由此十處於聲聞乘中
不見說故唯於大乘中說故引生大
菩提此十處成就隨順不相違得一
切智智故此中有偈
應知依相入因果修差別三學果滅智
上乘中殊勝此說餘處無見此勝覺因
故大乘佛語由說十處勝
釋曰此義云何能引大菩提故顯示
此義此十處成就隨順不相違者能
引生大菩提故引生大菩提者爲因
故成就者於三學量中思量觀察如
導師顯示道相故隨順者於勝得中
起修行時隨順相應住故如導師所
說於中隨順而住不相違者於諸地
中障㝵事不有故如所說道中無有
賊等障㝵謂生死涅槃不相障㝵故
十義次第章第二
論曰復次此十處何故作如此次第
說諸菩薩最初由於如是等諸法因
中得善巧卽於緣生中得善巧故彼
[17-0003c]
等次於緣所生法中得善知其相善
知離増益損減二邊過故菩薩於如
是等相善相應巳次於彼善攝持相
中應湏通逵卽於障㝵中心得解脫
故通逵彼應知相巳昔加行中六波
羅蜜之勝得應湏成就依内心清淨
故此内心清淨所攝六波羅蜜於十
地中應湏三阿僧祗刧分分令淨故
次菩薩三學應湏圓滿旣圓滿巳彼
果涅槃及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應
湏正覺故十處作如是次
第說於此說中一切大乘皆得究竟
釋曰何故作如此次第說者謂始従
諸菩薩由於如是等諸法因中乃至
彼果涅槃正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等此說由知諸法因故得於緣生
善巧由有因故果生非自在天等是
故得因果二智次於因所生法應知
其相其相云何分別性无執以爲有
名爲増益増益於无卽是損減實有
成就性離此二邊過失故名善巧次
於所取應以唯識觀知其相由此觀
故得无障㝵次於隨順入唯識世
間攝大乘論釋論苐一卷苐
[17-0004a]
六波羅蜜依世俗得巳第一義者應
湏得謂應修淨心所攝波羅蜜次於十
地中經三阿僧祗刧分分應修非如聲
聞勝得於三生中起對治便得解脫
次卽於彼修中戒等三學應令圓滿
次學果涅槃煩惱障滅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三身應得若大乘次第應
知齊此何以故若欲說緣生卽入阿
梨耶識中若說相卽入三性中若說
勝得卽是唯識若說波羅蜜卽入諸波
羅蜜中若說地卽入地中若說學卽
入學處若說滅及智卽攝在無住處
涅槃及三身佛語如此故作如是次
第說復有別義引生大菩提等者謂
能生無戲論无分別智故成就者相
應故隨順者不違三量故不相違者
非先隨順後相違故如偈說攝
持求及悲亦隨順諸善非黑白我見有
益亦有損得
一切智智者謂於一切法中无間一
切種智生故此成就等復有別義成
就隨順不相違等前句爲本後句爲
釋云何成就謂隨順故云何隨順
[17-0004b]
謂不相違故如是展轉
衆名章第三
論曰於中卽此最初應知依止說名
阿梨耶識世尊於何處說此阿梨耶
識名阿梨耶識世尊於阿毗逵磨經
偈中說
界體无始時諸法共依止由此有諸趣
及涅槃勝得
釋曰世尊於阿毗逵磨阿含中說
阿梨耶磨名阿梨耶識者卽是此論
初所說阿毗逵磨修多羅此中界者
是因義諸法共依止者由是因故一
切法同共依止謂依止此以爲因體
有此一切法依止故諸趣果報由此
得生於無量生中有力於善說惡說
法中能解其義若復越次得於勝得
又爲煩惱依止體由此得有極重煩
惱及牢固煩惱此等四種果報中勝
者身有堪能翻此者無堪能應知一
切者於生死中隨何趣非唯諸趣亦
有涅槃勝得以有煩惱卽有涅槃故
此阿含顯應知依止是阿梨耶識彼
何含復說
攝大乘論
[17-0004c]
論曰卽彼經復說偈諸法所依住一切
種子識故名
梨耶識我爲勝人說釋曰此偈第二
句釋第一句勝人者謂諸菩薩故論
曰有此等阿含爲證然此識何因緣
故說名阿梨耶一切有生染法依住
爲果此識亦依彼法爲因故名阿梨
耶識又衆生依住以爲
自我故名阿梨耶識釋曰此識名阿
梨耶者謂諸法依住故依住者共轉
故有生者謂有生起類皆名有生故
染法者謂異於淨法故衆生依
住爲自我者執取故論曰此阿梨耶
識復說名阿陀那識於中有阿含
如世尊解節經中說阿陀那識甚深
細一切種子轉如流嬰兒凡夫我不
說不令分別謂爲我釋曰復於解節
阿含中佛告廣慧六趣生死中彼彼
衆生中隨彼彼衆生類若卵生若胎
生若濕生若化生中自身轉生於出
生時彼時一切種子心最初成熟便
得和合麤大増長圓滿有二種取所
謂有依色根取故相攝大乘論釋論
苐一卷苐十
[17-0005a]
名分別世俗戲論等熏習取故於色
界中有二種取无色界中無二種取
廣慧此識或說名阿陀那於身普遍
持故或說名阿梨耶於身隱藏普遍
同衰利安否故或說名心以積聚増
長色聲香味觸法故廣慧依阿陀那
識爲住處轉生六識身所謂眼識耳
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於中有識眼
根及色爲緣生眼識卽彼眼識共行同
時共竟界有分別意識生若一一眼
識生隨一一有分別意識與眼識共
行同時共境界生隨一時一時若二
若三若四若五識身轉生卽彼一時
一時一分別意識與五識身共行同
時共境界生如大川流若有一起浪
緣至則一浪生若二若多起浪緣至
則多浪生彼川自流无斷無盡復次
如淨鏡面若有一起像緣至則一像
生若二若多起像緣至則多像生然此
鏡面不轉成像亦无損減應知如是
如是阿陀那識猶如大川依此而住
若有隨一起眼識緣至則隨有一眼
識生若乃至隨有起五識身緣至則
[17-0005b]
隨有五識身生如是廣慧菩薩住法
住智得心意識秘密善巧如來一切
種一切智不說菩薩齊此名心意識
秘密善巧廣慧若菩薩於内於外如
實不見阿陀那阿陀那識不見阿梨
耶阿梨耶識不見滋長不見種種此二謂
不見眼色眼識不見耳聲耳識

不見鼻香鼻識不見舌味舌識不見
身觸身識廣慧若菩薩依法住智住
法住智得心意識善巧又復如此義
者偈中顯示阿陀那識甚深細者難知
故一切種子轉如流者謂一切種子
次第轉生猶如水流念念相續轉故
阿陀那者顯別名故不令分別謂爲
我者一相轉故分別謂爲
我論曰何因緣故說此識名阿陀那
攝持一切有色諸根故及一切自身
取依處故於彼色根攝持不失乃至
命在故又於相續受生時取生令得
自身故是故名阿陀
那釋曰攝持一切有色諸根故者謂
此諸色根爲彼識攝持故乃至命在
者卽以此句爲釋何以故以眼等諸
色根阿梨耶識攝持故不如死身住
[17-0005c]
瘀等相若至死時彼識捨
離故卽有此諸靑瘀等相是故定知
由彼攝持乃至壽限不壞故一切身
取依處故者卽以相續受生時取生
令得自身故等解釋以相續受生識
於彼相續生處攝取故何以故能攝持
自身具足故由阿梨耶識中具足自
身熏習住故卽彼生時名爲轉生卽
彼生時取名爲轉生取由此取故
取得自身以是義故阿梨耶識說名
阿陀那識論曰亦說名心如世尊說
心意識於中意有二種一次第緣與
作依處者由識次第滅意識依此生
故第二染汙意與四煩惱常相應謂
身見我慢我受無明此意卽是餘識
染汙依止餘識由第一依止生由
第二
染汙由了境義故次第義故念義故
意有二種釋曰復說名心者阿黎耶
識卽名爲心意及識二種有別義可
見當知此心亦有別義爲顯示此
故於中次第緣與作依處故者謂識
若次第滅巳得爲意識因此是第一
意復有第攝大乘論釋論苐一卷苐十
[17-0006a]
二染汙意四種煩惱故於中身見者
卽是我執由此執故則有我慢以取我
自高由此等於實無我中起我渴名
我愛此等三種皆以无明爲因無明
者無智故餘識由第一依止生由第二
染汙者若識次第滅巳名爲意與當
生識處所爲彼生依止故第二染汙
意爲染汙依止何以故由善心中亦
有我故由了境義故次第義故念義
故意有二種者於中取境義故名爲
識與處所義故名第一意我相等染
汙義故名第二意
論曰復次云何得知有染汙意此若
不有獨行無明亦不有此爲過失五
識相似亦不有此爲過失如五識身
有同時依止故得眼等名不有此爲
過失無想定滅盡定無有差別此爲
過失無想定染汙意得名滅盡定不
爾故有差別又卽此無想一生无有
煩惱此爲過失若彼天中無有我及
慢等者又一切時我執得行謂善惡
無記心若不如是唯不善心中得相
應我執是煩惱故不應與善無記心
[17-0006b]
共行是故若倶有而共行則无此過
若相應現行則有此過故此中有偈
若獨行無明及相似五法二種定差別
得名无是過無想天中生无我則有過
我執隨順轉一切處不有離染意不有
二三卽相違無此卽亦无一切處我執
心行實義時常與爲障㝵一切時共行
名獨行无明
釋曰此第二染汙意以何道理得成
立此意若不有則獨行无明不成何
者是獨行无明未起對治時障眞如
智癡此與五識不相應於此處不爲
障㝵故若起對治處則於彼爲障亦
不在染汙意識若卽是染汙意識則
有過失非染汙意識者以與餘煩惱共
行獨行名則不成又若欲令卽是煩
惱染汙意識者則有常染汙過失云
何施等心得成善以常與彼相應故
若言有意與善相應生卽建立此爲
引生對治能治染汙意識此不成若
言有善心與染汙意共生此善心能
引生對治治滅餘識此滅則无過復
次與五識相似故如眼識等五識則
[17-0006c]
有眼等五根同時爲依止此意識亦
應有同時依止二定无差別者若言
有染汙意彼無想定中則有滅心定
中則无可得差別此二定中意識不
行无差別故得名者由念自身故名
爲意若无體此名何所依若六識次
第過巳此識名意不應道理以其滅
故又無想天中生一期應无我故若
言彼處无染汙意者於彼生中則應
無我諸聖人不應猒惡旣猒惡故是
應知彼中生者應定有我我執隨
順轉者以施等諸善皆與我相應故
此我執若離无明則不成無明不
離依止此依止離染汙意不可得故
論曰此意染汙故是障㝵无記恒與
四煩惱相應如色無色界煩惱是障
㝵无記爲色無色界奢摩他所藏此
意一切時染著故心體第三離阿梨
耶識不可得是故成就阿梨耶識爲
心由此爲種子故意及意識等轉生
何緣故說
名爲心種種諸法熏習種子聚集故
釋曰以見意及轉識以阿梨耶識爲
攝大乘論釋論苐一卷苐十
[17-0007a]
因生故心體餘處不可得佛說識者
卽是次第滅意所攝由彼識滅巳說
爲意故復次由種種法熏習種子聚
集故得名心於中種種者諸法各各
相故熏習種子者謂有功能爲彼差
別因故聚集者密合積聚一摶相故
論曰復次何故聲聞乘中不說此心
名阿梨耶識阿陀那識微細爾燄所
攝故諸聲聞人不爲知一切爾燄故
於彼雖離此說然得成就彼智令得
解脫是故不說諸菩薩等爲欲知一
切爾燄是故爲說由離此智不可得
一切智智故
釋曰微細爾燄所攝故者此亦微細
亦爾燄故名微細爾燄又入在微細
爾燄中以難得知故又諸聲聞不爲
知一切爾燄故修行唯作自利故彼
等麤煩惱障唯以苦等智得滅故
菩薩爲除自他煩惱障智障故修行
是故爲說
論曰然於聲聞乘中亦以別道理說
阿梨耶識如増一阿含中說衆生憙
阿梨耶樂阿梨耶集阿梨耶求阿梨
[17-0007b]
耶爲滅阿梨耶說正法時爲聽聞故
應攝耳爲欲知故應作意願滅阿梨
耶故受法順法如來出世故此希有
難得法世間顯現如來出生四種可
讃經中以如是別名阿梨耶識聲聞
乘中巳顯現
釋曰衆生樂阿梨耶者此句爲本後
以現在過去未來三時爲釋餘三句
如文次第復有別義憙阿梨耶者謂
現在世樂阿梨耶者謂過去世由前
世樂阿梨耶是故復集阿梨耶由憙
阿梨耶集阿梨耶故復希求未來世
阿梨耶順法者如說行故
論曰摩訶僧祗阿含中亦以別道理
說此識名爲根本識譬如樹依根
釋曰根本識如樹依根者彼根本識
爲一切識因體故譬如樹根爲故莖
等衆物因若无根枝莖等不可得故
若有阿梨耶識爲諸識根本亦爾
論曰彌沙塞中亦以別道理說此識
名爲窮生死聚有處有時見色心斷
絕阿梨耶識中種子无有斷絕
釋曰亦以別道理說爲窮生死聚者
[17-0007c]
此識是窮生死聚體何以故有因緣
故有處者界也謂無色界中色斷故
有時者有住定時如无想定等阿梨
耶識中種子不斷者色心熏習爲因
後時色心還従此生
論曰由此應知依止阿陀那識心阿
梨耶識根本識窮生死聚等名此阿
梨耶識巳成大王之路
釋曰成大王路者寬大故
論曰復有餘師執心意識義一名異
是義不然由見意及識義故彼心義亦
湏有異復有餘師執世尊所說衆生
憙阿梨耶等諸句者此中五取聚是
阿梨耶復有餘師執與欲倶諸受是
阿梨耶復有餘師執身見是阿梨耶
此等諸師迷阿含及修得故於阿梨
耶識起如是等執此聲聞乘中成立
道理彼等所成立道理不相應若人
不迷阿梨耶體相以彼所成立名阿
梨耶識卽爲最勝云何最勝若言五
取聚是阿梨耶於惡趣一向苦受處
生卽起猒惡彼衆生一向不愛言是
著處不當道理以其常求捨離故若
[17-0008a]
言諸樂受與欲倶是阿梨耶者第四
禪巳上无有此受巳得猒惡故是諸
衆生以彼爲著處不當道理若言身
見是阿梨耶者佛法内人信解無我
於彼卽生猒惡以彼爲著處不當道
理然阿梨耶識中内我猶在故若於
一向苦受處生唯求離苦聚阿梨耶
識中我愛所縛故未曾求離又四禪巳
上生者雖猒惡欲倶樂受於阿梨耶
識中我愛繫縛猶在又佛法内人雖
信解无我猒惡我見然阿梨耶識中
我受繫縛亦在是故以彼所成立阿
梨耶成就阿梨耶識體則爲最勝是
爲安立阿梨耶識別道理
釋曰於中不迷者謂諸菩薩惡趣者
謂餓鬼畜生地獄等惡趣一向苦者
彼趣報體一向非愛故彼處若有樂
受生卽是津液果彼處生者其報唯
苦諸樂受與欲倶是阿梨耶者第四
禪巳上無有此受巳得猒惡故彼處衆
生者謂四禪巳上及卽第四禪中故
彼處者謂於彼得生故内我猶在者
決定取此識以爲内我故求離苦聚
[17-0008b]
者願捨苦受故阿梨耶識中我愛繫
縛者以阿梨耶識爲自我由此渴愛
故成繫縛
攝大乘論釋論卷第一
癸夘歲高麗國大藏都監奉
勅雕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