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n0004 菩薩善戒經-劉宋-求那跋摩 (TKD)


[14-0161a]
菩薩善戒經卷第一維
宋罽賓三藏未那跋摩譯
菩薩地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舎衞國須達多
精舎祗陀林中與大比丘僧五百人
俱菩薩千人尒時世尊卽告无量諸
菩薩言誰能於此後惡世時受持擁
護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誰能護法
誰能教化一切衆生尒時彌勒菩薩
卽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長跪
又手白佛言世尊我能於能惡世之
中受持擁護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能護正法能化衆生師子菩薩復作
是言世尊我亦能以種種方便攝持
衆生金剛菩薩言世尊若有衆生當
墮三惡道我能遮持令不墮落文殊
師利復作是言世尊若有衆生凡所
求索我悉能令一切具足智幢菩薩
復作是言我能惠施衆生大智法幢
菩薩復作是言世尊我能以法普施
衆生日光菩薩言世尊我能施於衆
生安樂月光菩薩言世尊我能教化
[14-0161b]
一切衆生令修福德善護菩薩言世
尊我能教化一切衆生令不放逸無
盡意菩薩言世尊我能教化一切衆
生悉令知見无盡界義月子菩薩言
世尊我能惠施一切衆生无上安樂
善月菩薩言世尊我能施於一切衆
生安樂之因觀世音菩薩言世尊我
能救護衆生怖畏得大勢菩薩言世
尊我能令彼未度者度衆善菩薩
世尊我能令彼不調者調善意菩薩
言世尊若有衆生墮在畜生我能教
化令其調伏不樂菩薩言世尊我能
施於愚者智慧光聚菩薩言世尊我
能令彼下根之人令得上根不諦菩
薩言世尊我能示彼狂者正道樂
見菩薩言世尊我能施於無量衆生
无量安樂釋幢菩薩言世尊我能令
彼受苦衆生常憶苦事不可思議解
脫菩薩言世尊我能令彼餓鬼衆生
遠離飢苦聖光菩薩言世尊我能令
彼不調者調維摩詰菩薩言世尊我
能壞彼衆生疑心光明菩薩言世尊
我能閉塞三惡道門金剛功德菩薩
言菩薩善戒經苐一卷苐二張

[14-0161c]
世尊我能令彼異解衆生悉作一解
無量行菩薩言世尊我能施彼衆生
无漏之道無所畏菩薩言世尊我能
壞彼種種怖畏寶功德菩薩言世尊
我能顯示一切衆生功德寶藏善意
菩薩言世尊我能以此微妙軟語調
伏衆生淨光菩薩言世尊我能以愛
調諸衆生寶賢菩薩言世尊我能令
彼一切衆生憶過去世高貴德光菩
薩言世尊我能令彼懃修精進善功
德菩薩言世尊我能令彼苦惱衆生
悉得解脫寶手菩薩言世尊我能施
彼無量衆生種種語寶意珠菩薩言
世尊我能壞彼衆生貧窮破結菩薩
言世尊我能壞彼衆生煩惱金光明
菩薩言世尊我能示彼邪爲衆生眞
寶之道功德色菩薩言世尊我能令
彼諸乘衆生皆住一乘法意菩薩言
世尊我能令彼悉得法眼金剛子菩
薩言世尊我能壞彼衆生惡業法増
菩薩言世尊我能如法攝持衆生无
名菩薩言世尊我能令彼一切衆生
遠離三毒月勝菩薩言世尊我能示
菩薩善戒經苐一卷苐三張維
[14-0162a]
彼衆生善方便師子意菩薩言世尊我
能以法施於衆生師子吼菩薩言世
尊我能破壞衆生疑網香象王菩薩
言世尊我能於能惡世之中示衆生
夢令壞煩惱尒時舍利弗作是思惟
甚奇甚特諸菩薩事不可思議復白
佛言世尊若有菩薩懃修精進具足
方便而能種種利益衆生世尊如是
等菩薩摩訶薩衆生云何乃從是人
乞索頭目髓腦血肉及諸所須世尊
我今定知如是乞者卽是菩薩摩訶
薩也佛言善哉善哉舍利弗實如所
言唯諸菩薩乃知菩薩實非聲聞緣
覺所及舍利弗菩薩摩訶薩雖復現
佛種種神足終不捨於菩薩之心舎
利弗若有長者性憍慢心菩薩現作
長者之像破彼慢故若至那羅延及
端正人有憍慢者悉現其身壞其憍
慢若得聖法示以大乘何以故離一
解脫更无異解脫故是故名如來舍
利弗在家菩薩修集二施一者法施
二者財施出家菩薩修集四施一者
筆施二者墨施三者經施四者說法
菩薩善戒經苐一卷苐四張維
[14-0162b]
施出家菩薩具足成就是四施巳能
調其心破壞憍慢修集忍辱舍利弗
出家菩薩具足忍辱則能受持菩薩
禁戒又復具足三種惠施乃能受持
菩薩禁戒一者施二者大施三者無
上施施者於四天下尙不悋惜况於
小物是名爲施大施者能捨妻子无
上施者頭目髓腦骨肉皮血菩薩具
足如是三施乃具於忍具是忍巳則
能受持菩薩禁戒舍利弗菩薩欲
菩薩戒時先當調伏柔軟諸根於生
欲處不生欲心於生瞋處不生瞋心
於生癡處不生癡心於生畏處不生
畏心若自知具如是四事則爲十方
諸佛所知其人亦能知十方佛舍利
弗若知不具如是四事受菩薩戒者
是人亦不得菩薩戒亦誑十方現在
諸佛及諸菩薩舍利弗菩薩有二種
一者從瞋因緣二者從癡因緣舍利
弗瞋者能作八大地獄因緣癡者能
爲諸惡煩惱因緣以是瞋癡二因緣
故能毁菩薩戒舍利弗若欲受持菩
薩戒者應先遠離欲癡瞋畏六月晝
菩薩善戒經苐一卷苐五張維
[14-0162c]
夜獨處閑靜懺悔諸罪我某甲歸依
佛歸依法歸依僧歸依十方現在諸
佛及菩薩僧歸依釋迦牟尼如來南
无佛南無法南无僧南無十方佛及
菩薩僧南无釋迦牟尼佛南無金剛
無壞身南無寶光南无無量自在王南
无無上林王南无無上歡喜南无寶
火南無寶月光南无清淨南無手懃
精進南无梵德南無善功德南无栴
檀功德南無光功德南无阿叔伽功
德南無那羅延力南无華功德南無
蓮華南无財功德南無念功德南无
善名南無釋種王南无無勝南无無邊
身光南无無邊身南无無動南无大
山王如是等无量世間諸佛菩薩常住
在世宣說法化唯願愍哀留心見念
若我過去无量世中及現在世所作
衆罪不善惡業若自作若見他作心
生隨喜若取佛物法物僧物招提僧
物現在僧物若自取巳若見他取心
生隨喜若自造作五逆之罪見他造
作心生歡喜若自造作十不善業若
見他作心生歡喜以是不善業因緣
菩薩善戒經苐一卷苐六張維
[14-0163a]
故當生畜生餓鬼地獄若邊地人自
長壽天身諸根不具親近邪見不値佛
世如是等罪今悉誠心求哀懺悔如
於現在釋迦佛前如來世尊眞實知
見其智无㝵淨眼無障常爲一切衆
生證人唯願觀我誠心懺悔我從今
日更不敢作復次十方諸佛及諸菩
薩至心諦聽若我過去無量世中及
現在世所修惠施乃至施於畜生一
把若我持戒乃至一念如是功德悉
以迴向無上菩提如過去佛及諸菩
薩發願迴向如未來佛及諸菩薩發願
迴向亦如十方現在諸佛諸菩薩等
發願迴向舍利弗菩薩如是至心礼
拜恭敬諸佛過六月巳若去若立若
行若坐十方諸佛示其身面具足三
十二相八十種好雖示菩薩如是相
好而於法界初无動轉何以故如來
眞實知其心故十方諸佛定知是人
堪住受持菩薩禁戒修集慈悲能壞
魔衆轉正法輪能調衆生宣說法界
以是義故十方諸佛爲是菩薩示現
其身舍利弗如師子吼猫狸能不不
菩薩善戒經苐一卷苐七張維
[14-0163b]
也世尊若有不於無量世中無量佛
所殖諸德本能得受持菩薩戒不不
也世尊舍利弗如香象王之所負擔
驢能勝不不也世尊舍利弗如日月
光螢火及不不也世尊舍利弗如毗
沙門所有財寶貧者等不不也世尊
舍利弗金翅鳥飛烏能及不不也世
尊舍利弗若有能於無量世中无量
佛所深殖德本是人乃能受菩薩戒
了了見於十方諸佛舍利弗受菩薩
戒巳若有客塵煩惱因緣犯可懺法
應當向諸佛懺菩薩終不造五逆罪
若貪不息乃至生子應於十方現在
佛前滿足二年晝夜經常以慇重心
求哀懺悔若爲貪心取佛物法物僧
物如本佛前二年懺悔舍利弗菩薩
若以瞋恚因緣毁禁戒者无有是處
以瞋因緣毁破禁戒得懺悔者亦無
是處尒時優波離於其晨朝從禪定
起卽詣佛所頭面作礼右遶三匝却
坐一面白佛言世尊如戒經中說若
我弟子有信者於所受戒乃至失命
終不毁犯世尊現在若入涅槃我當
菩薩善戒經苐一卷苐八張維
[14-0163c]
云何分別了知聲聞禁戒緣覺禁戒
菩薩禁戒世尊說我於持律中爲最
第一我今不知毗尼方便云何當說
今者多有大比丘僧諸菩薩僧唯願
如來具示廣說佛言善哉善哉優波
離至心諦聽善思念之當爲汝說優
波離聲聞戒因緣異菩薩戒因緣異
聲聞戒心異菩薩戒心異聲聞戒莊
嚴異菩薩戒莊嚴異聲聞戒方便異
菩薩戒方便異優波離聲聞戒淨非
菩薩戒淨菩薩戒淨非聲聞戒淨聲
聞之人乃至一念不求於有名聲聞
戒淨菩薩若不求於有者名大破戒
名不淨戒聲聞求有是名破戒名不
淨戒優波離菩薩摩訶薩於无量刧
常處有中心不生悔名菩薩戒淨非
聲聞戒淨以是義故優波離汝應宣
說聲聞戒急菩薩戒緩聲聞戒塞菩
薩戒開聲聞戒中應說因緣菩薩戒
中則不應說優波離菩薩之人隨衆
生心非聲聞也是故菩薩於戒小緩
聲聞護急優波離菩薩若於晨朝犯
戒猫故應念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菩薩善戒經苐一卷苐九張維
[14-0164a]
自知罪過晝夜三時皆應如是是名
菩薩戒優波離菩薩若時時犯不名
破戒聲聞若時時犯是名破戒是名
失戒是名不得沙門道果何以故聲
聞之人爲壞煩惱懃行精進不應毀
犯優波離菩薩若於恒河沙等刧受
五欲樂亦不失於菩薩禁戒不名破
戒不名失戒不名不得菩提之果優
波離菩薩不能於一世中盡諸煩惱
當以方便漸漸令盡優波離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要須无上大莊嚴力
然後乃得非一世得是故如來不說
菩薩於生死中而生悔心亦不宣說
永斷貪受爲說喜法甚深法无疑法
空法聞是法巳樂於生死優波離言
世尊犯有三種一者貪二者瞋三者
癡菩薩所犯何者爲重何者爲輕佛
言優波離若諸菩薩犯如洹河沙等
貪如是菩薩不名毀戒若犯一瞋因
緣毀戒是名破戒何以故優波離瞋
恚之心能捨衆生貪愛之心能護衆
生若愛衆生不名煩惱瞋捨衆生名
重煩惱優波離是故如來於經中說
菩薩善戒經苐一卷苐十張維
[14-0164b]
貪結難斷不名爲重瞋恚易斷名之
爲重優波離難斷非重菩薩常有易
斷重者乃至夢中尙不爲之優波離
愚癡菩薩无有方便怖畏犯愛菩薩
有智善知方便怖畏犯瞋不畏犯愛
尒時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毗尼者
名爲調伏一切法性畢竟是調如來
何故宣說毗尼文殊師利若凡夫人
能知諸法畢竟調者如來終不宣說
毗尼以凡夫人不知不解是故如來
爲說毗尼文殊師利汝今何故不說
毗尼優波離欲得聞之時文殊師利
語優波離優波離一切諸法畢竟調
伏一切諸法性不可汙一切諸法性
无顚倒一切諸法其性清淨一切諸
法不可宣說一切諸法無有取著一
切諸法不去不來一切諸法不可思
議一切諸法無有障㝵一切諸法本
无有性一切諸法無行一切諸法不
出不滅一切諸法无有三世一切諸
法無有疑網如是等法佛悉覺知優
波離言世尊如文殊師利所說非了
了說佛言優波離文殊師利常樂宣
菩薩善戒經苐一卷苐十一張維
[14-0164c]
說如是解脫優波離言世尊云何名
憍慢若菩薩言我有菩提心我爲菩
提行六波羅蜜我爲般若修造諸行
菩提行深聲聞行淺菩提行淨聲聞
行不淨菩提行畢竟聲聞行不畢竟
若復分別是聲聞法是緣覺法是菩
薩法是諸佛法此名爲淨此名不淨
是名爲道是名非道是名菩薩憍慢
菩薩地善行性品第二
菩薩摩訶薩修集聖行行於善果菩
提之道有十法則能攝取一切善法
何等爲十一者支二者翼三者淨心
四者行五者有六者因七者器八者
地九者方便十者住云何名支謂菩
薩性菩薩性者謂初發心及三十七
品何以故菩薩摩訶薩發菩提心乃
是一切善法根本是故名支因此發
心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名
因因初發心決定必得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是故名性菩薩摩訶薩因
初發心故得修行檀波羅蜜尸波羅
蜜羼提波羅蜜毘離耶波羅蜜禪波
羅蜜般若波羅蜜行六波羅蜜故則
菩薩善戒經苐一卷苐十二張維
[14-0165a]
得修行智慧莊嚴福德莊嚴修三十
七助道之法是故菩薩發菩提心名
之爲支菩薩摩訶薩隨發心行具足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名支
菩薩摩訶薩若無菩薩性者雖復發
心懃修精進終不能得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是故當知非因發心懃修
精進有菩薩性以是義故菩薩性者
名之爲支菩薩雖有菩薩之性若不
發心懃修精進則不能疾成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有菩薩性發菩提心
懃修精進故則能疾得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以是義故菩薩性者名之
爲支又復支者各因亦名爲梯亦名
増長亦名莊嚴亦名依憑亦名次第
亦名進行亦名室宅以是義故性名
爲支云何名性性有二種一者本性
二者客性言本性者陰界六入次第
相續無始无終法性自尒是名本性
言客性者謂所修集一切善法得菩
薩性是名客性而此經中以是二種
名之爲性是二性者名之爲支又復
性者亦名爲子亦名爲界亦名爲性
菩薩善戒經苐一卷苐十三張維
[14-0165b]
復有二種一細二麤所言細者无因
而得無因得果故名爲細所言麤者
有因而得從因得果故名爲麤菩薩
摩訶薩具足如是二種性者勝於一
切聲聞緣覺况諸外道以是義故菩
薩摩訶薩得名爲勝何故名勝以清
淨故清淨有二一淨智障二淨結障
聲聞緣覺淨結障故名爲淨非淨
智障菩薩摩訶薩具足二淨以是
義故菩薩性者得名爲勝菩薩摩
訶薩復有四事勝於聲聞辟支佛
等一者根勝二者行勝三方便勝
四得果勝言根勝者菩薩摩訶薩本
性猛利緣覺性中聲聞性鈍是名根
勝言行勝者聲聞緣覺爲自度故修
集善法菩薩之人不自爲巳但爲衆
生修集善法施衆安樂大悲憐愍是
名行勝方便勝者聲聞緣覺唯能了
知陰界諸入不能了知十二因緣及處
非處菩薩方便則能善知一切諸法
是名方便勝言果勝者聲聞自得聲
聞菩提緣覺自得緣覺菩提菩薩自
得菩薩菩提是名果勝菩薩性者有
菩薩善戒經苐一卷苐十四張維
[14-0165c]
六種印以是印故一切衆生則得識
知此是菩薩何等爲六所謂檀波羅
蜜乃至般若波羅蜜以何義故檀波
羅蜜名菩薩性印菩薩摩訶薩本性
能得如是捨心於諸財物若多若少
心不貪著欲施施時及行施巳悉生
歡喜隨所施物若多若少心無疑悔
若少施時亦无羞愧若無財時當讃
歎施見有慳者能破其心見行施者
心生欣慶歡喜踊躍如見父母見來
求者深自慶幸若无財物應以身業
供給長老父母諸師應以喜語軟語
法語實語正語除破衆生妄語兩舌
惡口無義語若有人問猶不說人長
短過失况於無問而自說耶若有衆
生怖畏王賊水火之難能爲救解知
恩念恩受恩能報受他寄付不令他
疑若是重寶心不貪著於巳物中心
无悋惜能食能衣惠施於人能調欲
心耽酉之心調戲等心貪伎樂心修
集慚愧雖獲大寶不生貪喜是名檀
波羅蜜菩薩性印云何尸波羅蜜菩
薩性印菩薩摩訶薩身口意業性自
菩薩善戒經苐一卷苐十五張維
[14-0166a]
淨軟於衆生中不起惡心恚害之心
若因客塵諸煩惱等造作衆罪作巳
心悔深生慚愧發露懺悔於諸衆生
起憐愍心作一子想終不以手若杖
若右加於一切心常求覔眞善知識
志樂供養父母師長耆舊宿德破壞
憍慢先意問訊知恩念恩若有乞者
軟語慰喻不以幻術誑惑衆生終不
樂以非法活命常憙修集一切功德
教諸衆生廣修福業見諸衆生所受
諸苦斷其命根打縛閉繫飢渴寒熱
菩薩尒時觀彼受苦如巳无異護持
佛戒乃至輕微尙不故毁况餘重者
能以十善教化一切不樂見聞諸惡
衆生鬪諍罵詈所有三業常爲衆生
終不自爲若有衆生具戒忍慧樂與
同行得柔軟心無有害心无不忍心
心常敬重所有諸戒不誑衆生无有
兩舌及無義語雖无問者尙讃人善
况有問者而當不說尊重宗敬正實
之語是名尸波羅蜜菩薩性印云何
羼提波羅蜜菩薩性印菩薩摩訶薩
觀諸衆生若有來打我是身者我則
菩薩善戒經苐一卷苐十六張維
[14-0166b]
不應加惡報之何以故我身非身所
謂身者名爲眞實眞實之身則不可
打而我此身是和合身和合身者所
謂不淨於和合中少分見打多無所
損多无所損何故不喜瞋者少分有
瞋多分不瞋多不瞋故云何名瞋若
和合打和合受者誰打誰受譬如二
物相觸出聲若我瞋者應當自瞋何
以故以業緣故而得此身以是身故
受是楚毒譬如有的箭則著之我若
増長是瞋心者則不能觀善惡等法
若不能觀善惡法者必定當墮三惡
道中以是義故若打若罵不應於他
生瞋恨心如是觀巳是名羼提波羅
蜜菩薩性印復次若見有打罵者應
於是人生一子想心无怨恨是名羼
提波羅蜜菩薩性印云何毗梨耶波
羅蜜菩薩性印菩薩摩訶薩懃修精
進晨起夜寐不樂眼臥終不觀於寒
熱飢渴恐怖歡喜凡所造作若是世
事及出世事要令究竟終不中廢事
若未果終不中悔雖得他人恭敬供
養於巳所修不休不息於自巳身不
菩薩善戒經苐一卷苐十七張維
[14-0166c]
起輕心言不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
菩提雖見世間難爲之事終不退縮
是名毘梨耶波羅蜜菩薩性印云何
禪波羅蜜菩薩性印菩薩摩訶薩至
心樂觀諸法實義樂住寂靜及無人
處樂離惡人増長善法見樂靜者歡
喜恭敬雖有煩惱本性輕微所有善
心終不爲於諸惡覺觀之所破壞修
集慈心視怨如子若見衆生受大苦
惱生於悲心隨其巳力而爲除斷願
諸衆生悉令安隱身設受苦不生憂
惱若失身命及以財物若繫若縛若
打若擯能自曉喻不失正念生於憂
苦專心聽法書寫受持讀誦解說若
他忘失能爲誨示以如是等至心因
緣於後世中不忘法界是名禪波羅
蜜菩薩性印云何般若波羅蜜菩薩
性印菩薩摩訶薩了知一切世間之
事知諸方術及諸衆生所有言說雖
知此事心不迷謬亦不放逸不爲外
道之所誑惑不隨邪見所說義理是
名般若波羅蜜菩薩性印我今粗略
說麤印相後細印相諸佛所知菩薩
菩薩善戒經苐一卷苐十八張維
[14-0167a]
性者不可思議成就具足諸功德事
清淨眞實具足淨法是故名上亦名
不動亦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菩薩摩訶薩若不覩見惡法過患則
不得修一切善法菩薩摩訶薩修上
善時若以客塵煩惱因緣墮三惡道
猶故勝於惡道衆生何以故菩薩性
故若以客塵煩惱因緣墮惡道者能
速破壞疾得出離如其不出不同惡
道受於重苦若受苦時於諸衆生猶
生大悲以性因緣故得悲心是故菩
薩勝於一切三惡衆生菩薩摩訶薩
以四煩惱因緣故破壞淨法何等爲
四一者利重常恒二者以是二結親
近惡友三者若於師所王主怨賊而
生怖懼故失善心起於煩惱四者爲
身命故作諸惡法以是四法雖有菩
薩摩訶薩性終不能得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復有四事雖有菩薩摩訶
薩性亦不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何等爲四一者不値善友佛及菩
薩不謬說義者二者雖値善友佛及
菩薩錯謬解義不學菩薩所有禁戒
菩薩善戒經苐一卷苐十九張維
[14-0167b]
三者雖値善友佛及菩薩隨順解義
不能學持菩薩禁戒四者雖値善友
佛及菩薩隨順解義學菩薩戒善根
未熟未得具足莊嚴菩提是故不得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菩薩雖有菩
薩之性若不具足如是四事終不能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雖復具足
如是四事無菩薩性而能得成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者无有是處
菩薩地發菩提心品第三
菩薩摩訶薩初發心時立大正願作
如是言我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時當大利益一切衆生要當安置一
切衆生大涅槃中復當教化一切衆
生悉令具足般若大智是則名爲自
利利他是故初發菩提心者則得名
爲菩提因緣衆生緣因正義緣因三
十七助道法緣因攝取一切善法根
本是故菩薩名善大善名實眞實亦
名一切衆生善根能破一切身口意
等三業諸惡一切世間所有誓願及
出世願無有能勝阿耨多羅三藐三
菩提如是誓願无勝無上菩薩摩訶
菩薩善戒經苐一卷苐二十張維
[14-0167c]
薩初發三菩提心有五事何等爲五
一者性二者行三者境界四者功德
五者増長是名爲五菩薩若能發菩
提心則得名爲菩薩摩訶薩定得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修大乘行是故
初發菩提之心則能攝取一切善法
菩薩摩訶薩發菩提心隨行漸得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不發心終不
能得是故發心是阿耨多羅三藐三
菩提根本菩薩摩訶薩見苦衆生心
生憐愍是故菩薩因慈悲心發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因菩提心修三
十七品因三十七品得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是故發心名之爲支發菩
提心故行菩薩戒是故發心爲菩薩
戒支是故發心名根名因名攝名果
亦名爲子菩薩發心復有二種一者
畢竟二者不畢竟畢竟者乃至得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終无退失不畢
竟者則有退失退有二種一畢竟退
二不畢竟退畢竟退者終不發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能推求修集
其法不畢竟者求菩提心修集其法
菩薩善戒經苐一卷苐二十一張維
[14-0168a]
是菩提心有四種因何等爲四一者
若善男子善女人若見若聞諸佛菩
薩不可思議尒時則生信敬之心作
是念言佛菩薩事不可思議若佛菩
薩不思議事是可得者我亦當發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故至心念
於菩提發菩提心二者復有不見諸
佛菩薩不思議事唯聞諸佛菩薩秘
藏聞巳卽生敬信之心得信心故爲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及大智故發
菩提心三者復有不見諸佛菩薩不
思議事亦不聞法見法滅時便作是
念無上佛法能滅衆生無量苦惱作
大利益唯諸菩薩能令佛法久住不
滅我今亦當發菩提心令諸衆生遠
離煩惱諸大苦事護持佛法久住於
世爲住世故發菩提心四者復有不
見佛法滅時唯見惡世諸衆生等具
重煩惱貪恚癡等无慚無愧慳悋嫉
妬愁憂苦惱不信嬾惰見是事巳尋
作是念大惡世時衆生大惡不能修
善如是惡時尙不能發二乘之心况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我今當發
菩薩善戒經苐一卷苐二十二張維
[14-0168b]
菩提之心發是心巳乃當教化一切
衆生令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是故菩薩於此惡世惡衆生中發菩
提心復有四因發菩提心何等爲四
一者性具足二者善友具足三者慈
心具足四者觀生死苦具足聖行不
畏菩提難行苦行性具足者菩薩性
自具足善友具足有四事何等爲四
一者善友諸根完具具大智慧能示
善惡不行邪道是名爲友具足二者
心不放逸能破放逸能閉惡道三者
自能具足菩薩禁戒轉以教他四者
不以不道轉他上道不以小乘轉他
大乘不以修福轉他定慧具足慈心
復有四事何等爲四一者或有世界
有苦惱處或有世界无有苦惱苦惱
處菩薩發願徃生其中或見受苦
若身自受生於慈心爲破其苦二者
生地獄中或見受苦若身自受亦生
慈心爲破其苦三者生餓鬼中或見
受苦若身自受亦生慈心爲破其苦
四者生畜生中或見受苦若身自受
亦生慈心爲斷其苦具足慈心復有
菩薩善戒經苐卷苐二十三張維
[14-0168c]
三種謂上中下上者復有四事一者
觀生死苦二者修慈悲心无有終始
三者性勇健心四者得智慧心復有
四事何等爲四一不放逸二具足戒
三能忍辱四者至心專念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復有四事何等爲四一
者等視衆生猶如一子二者於怨親
中無有分別三者得堅信心四者修
行聖行是爲四修集慈心有四種力
何等爲四一者内力二者外力三者
因力四者莊嚴力菩薩摩訶薩至心
專念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名内
力爲欲化度諸衆生故發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心是名外力能於无量
阿僧祗刧修集善行師事諸佛及諸
菩薩是名因力菩薩摩訶薩樂近善
友聽受正法思惟其義如說修行是
名莊嚴力若菩薩摩訶薩以是二力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名正
心不動心不退心不轉心所謂内力
因力若以外力及莊嚴力發菩提心
是名不正心動心退心轉心菩薩轉
心有四因緣何等爲四一者性不具
菩薩善戒經苐一卷苐二十四張維
[14-0169a]
是二者惡友具足三者於諸衆生不
具悲心四者不能觀察生死過患菩
薩摩訶薩初發菩提心有二事不可
思議何等爲二一者於諸衆生作眷
屬想二者無衆生想菩薩常以智慧
察誰是衆生衆生屬誰是名爲二
因是二心能令菩薩無有退轉初發
菩提有二種心何等爲二一者爲施
衆生安隱二者爲施衆生快樂以諸
善法化諸衆生令離惡法是名安隱
能以財物賑給衆生令離貧窮所謂
衣食房舎臥具病瘦醫藥是名快樂
不退菩薩有二種心何等爲二一者
性莊嚴二者專心受持莊嚴常念欲
令衆生安樂是名性莊嚴終不退轉
菩提之心因是至心能施一切衆生
安樂是名受持莊嚴不退菩薩出生
福德有二處何等爲二一者菩提之
心二者衆生受苦如是二事名大善
法聚初發堅心菩薩又有二事勝
於一切聲聞緣覺何等爲二一者因
勝二者果勝菩薩摩訶薩發菩提心
所修善法是名爲因因行善法得阿
菩薩善戒經苐一卷苐二十五張維
[14-0169b]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名爲果如是
因果勝於一切聲聞緣覺不退菩薩
有二大事何等爲二一者發是心巳
卽爲一切無量衆生而作福田爲作
父母師長和上生大憐愍以憐愍故
行住坐臥若眠若寤常爲諸天之所
守護如轉輪王常爲五百靑衣鬼神
之所守護不退菩薩亦復如是以憐
愍故若更受身無有病苦二者發心
菩薩常爲衆生之所樂見猶如父母
一切衆生於菩薩所身口意業柔軟
無惡是名爲二菩薩摩訶薩發菩提
心不失正念於諸衆生不起害心不
食肉不欺誑常以善法教化衆生衆
生不受不廢不愁能自調伏亦能調
他隨其所化衆生之處皆悉能令滋
長福業若以客塵煩惱因緣墮三惡
能速得出雖同受苦不生楚毒見
受苦者心生悲愍菩薩初發菩提心
者成就如是無量功德
菩薩地利益内外品第四
菩薩摩訶薩發菩提心云何名爲菩
提之行菩薩若於此彼之處若學若
菩薩善戒經苐一卷苐二十六張維
[14-0169c]
教皆爲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謂戒
聞思惟是名菩提行菩薩摩訶薩於
何處學學有七處何等爲七一者内
義二者外義三者眞實義四者不可思
議義五者調衆生義六者自熟佛法
義七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
名爲七云何内義内義有十何等爲
十一者眞實義二者爲他義三者調
伏義四者安隱義五者快樂義六者
因義七者果義八者現在義九者他
世義十者畢竟義菩薩摩訶薩爲他
事故是名内義眞實義者知煩惱性
及對治門以巳樂具施於衆生志常
修集無上正道凡所求索以安衆生
旣得財物心無貪悋能以供養佛法
衆僧父母師長於千万里求佛經典
及菩薩藏旣得法巳廣令流布不生
秘悋雖解深義不生高心爲生天上
說持戒利爲轉輪王說布施德爲二
乘道說修三昧爲得世間大果報故
教令供養佛法僧寶廣修福業爲貪
心者而說貪事爲欺誑者說欺誑事
爲非法人而作僮㒒菩薩摩訶薩作
菩薩善戒經苐一卷苐二十七張維
[14-0170a]
是事巳是名眞實義菩薩摩訶薩所
有自利悉爲衆生是名他義菩薩摩
訶薩凡所演說悉爲破壞衆邪異見
謂无因果破戒之人不見過故爲說
種種毀禁之過爲破三惡而演說法
若有退禪及善法者爲不退故而爲
說法爲欲増長諸善法故而爲說法
欲令衆生得自在故而爲說法欲令
十方世界衆生得善神足而爲說法
是名調伏義内義者名爲外義外義
者亦名内義内外義者名調伏義調
伏義者亦名内外義如來十力四无
所畏十八不共法大悲三念處五智
三昧是名眞實義眞實義者名内外
義内外義者有二種何等爲二一者
自調二諸調他菩薩摩訶薩善知方
便是名調伏義菩薩所行一切善行
名調伏義云何復名内外義内外義
者有五事何等爲五一者淨於他身
二者長他善法三者現在利益四者
他世利益五者壞他煩惱若菩薩摩
訶薩隨所修善若多若少以教衆生
同巳所得是名調伏義菩薩摩訶薩
菩薩善戒經苐一卷苐二十八張維
[14-0170b]
旣自安隱復巳安隱施於衆生所謂
若出世及以世間若欲界若禪定是
名安隱義安隱義者亦名内外義亦
名調伏義亦名眞實義菩薩摩訶薩
内外義者有現在樂非他世樂有他
世樂非現在樂有現在他世樂有非
現在非他世樂内外義者復有四種
有人受法現世受樂他世受苦有人
受法現世受苦他世受樂有人受法
現世受樂他世亦樂有人受法現在
受苦他世亦苦菩薩摩訶薩若說涅
槃及大涅槃八聖道分三十七品說
世間道出世間道是名安隱義安隱
義者名内外義内外義者名爲正義
正義者名无上義無勝義安隱義常
樂義菩薩摩訶薩受常樂者能作内
外義正義調義安隱義云何名快樂
義快樂義者有五種何等爲五一者
因樂二者受樂三者斷受樂四者遠
離樂五者菩提樂云何因樂因内外
觸因觸因緣故有受樂是名因緣因
行善法得他世樂是名因樂云何受樂
從因因緣身得増長心得安隱是名
菩薩善戒經苐一卷苐二十九張維
[14-0170c]
受樂受樂者有二種何等爲二一者
有漏二者無漏无漏有二種一者學
他二者无學有漏有三欲界色界无
色界三有有内外入故有六觸六觸
有二一者身樂二者心樂五識共行
名爲身樂意識共行名爲心樂修集
聖道斷諸受故道德増長无有諸受
名斷受樂永離煩惱身心無患名逺
離樂受常樂故名菩提樂或有說言
無想定者名爲斷樂是義不然何以
故不斷受故遠離樂者有四種一者
出家樂二者寂靜樂三者斷樂四者
菩提樂世間之人多有憂苦永斷是
苦名出家樂斷欲界貪名寂靜樂永
斷煩惱名爲斷樂受常樂故名菩提
樂菩薩常能施衆生樂名菩提樂菩
薩摩訶薩自受常樂轉施衆生名菩
提樂何故名因樂是樂因故名爲因樂
不名受樂受樂者不名因樂名爲性
樂斷樂者不名因樂不名受樂以斷
多樂故名爲斷樂遠離樂者不名因
樂不名受樂不名斷樂以觀生死衆
過患故名智慧樂菩提樂者不名因
菩薩善戒經苐一卷苐三十張維
[14-0171a]
樂不名受樂不名斷樂不名離樂无
邊常故名菩提樂名無勝樂名无邊
樂名無上樂亦名常樂名寂靜樂菩
薩摩訶薩能以如是五種之樂施於
衆生是名因義菩薩摩訶薩常壞衆
生諸惡之業示以正業以正業故得
無上道是名因義菩薩摩訶薩爲衆
生故受大苦惱以受苦故能調衆生
是名因義菩薩摩訶薩觀察善惡能
示衆生善惡之事以開示故得大智
慧得智慧故能壞大惡是名因義菩
薩摩訶薩因智慧故行六波羅蜜乃
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名果
義菩薩摩訶薩以壞貪心壞貪心故
能施衆生五種之樂而諸衆生得是
樂故名爲果義菩薩摩訶薩憐愍衆
生欲令一切同巳受樂是名内外義
内外義者有三種因亦三種果亦三
種報因報果福因福果智因智果云
何名報報有八種何等爲八一者長
壽二者受身完具三者得上種姓四
者得自在五者言語微妙六者得男
子身七者得大力八者无能勝者是
菩薩善戒經苐一卷苐三十一張維
[14-0171b]
名爲八菩薩摩訶薩修集慈心故得
長壽是名因報菩薩摩訶薩樂以衣
食房舎臥具病瘦醫藥施於衆生是
故獲得具足之身菩薩摩訶薩破憍
慢心供養恭敬父母師長有德之人
是故獲得上族種姓菩薩摩訶薩隨
法而行破於非法是故獲得自在无
㝵菩薩眞實不欺衆生是故獲得言
語微妙菩薩摩訶薩常呵五欲是故
獲得男子之身菩薩摩訶薩常樂供
養佛法僧寶是故其身獲得大力菩
薩摩訶薩常能教化一切衆生供養
三寶是故能得无能勝者是名果報
不害衆生命得増長是名報因樂以
衣食房舎臥具病瘦醫藥施於衆生
是故菩薩得具足身能破衆生所有
憍憍故得上姓能除衆生貧窮困苦
故得自在能壞衆生妄語兩舌惡口無
語故得妙語讃歎男身呵責女身
以是二因得生人中受男子身又復
遠離非法欲故得男子身菩薩摩訶
薩以清淨食施於衆生見危懼者能
爲救解是故其身獲得大力受持正
菩薩善戒經苐一卷苐三十二張維
[14-0171c]
法讀誦解說是故能得无能勝者是
爲報有八種如是八種因三事故而
得増長何等爲三一者心淨二者莊
嚴淨三者福田淨菩薩摩訶薩至心
專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名心
淨供養同學同法同師是名心淨若
見若聞同學同法心生歡喜是名心
淨修集菩提助道之事常樂受持書
寫讀誦菩提法藏復以此法轉化衆
生若有不受心不憂悔亦不休息是
名莊嚴淨以此二淨名福田淨云何
菩薩報果菩薩長壽名爲報果菩薩
何故求於長壽菩薩得是壽命長故
經無量世修集善法爲自利利他是
故菩薩求於長壽是名報果菩薩何
故求身具足菩薩得是身具足故衆
生樂見愛敬歡喜以歡喜故易得受
化是故菩薩求具足身是名報果菩
薩何故求上種姓上種姓故常爲衆生
之所恭敬以恭敬故信受其語或爲姓
故或爲利故或爲畏故復受其語是故
菩薩求上種姓是名報果菩薩何故求
於自在得自在故則能教化无量衆
菩薩善戒經苐一卷苐三十三張維
[14-0172a]
生具足成就檀波羅蜜是故菩薩求
於自在是名報果菩薩何故求微妙
語妙語者菩薩所出言辭衆生樂聞
同法同義同行同師常能教化令其
調伏是名報果菩薩何故求於男子
身男子之身乃是一切善法之器堪
忍衆苦能觀法界於四衆中无所畏
難於時於義能病了知隨有所至無
所罣㝵是故菩薩求男子身是名報
果菩薩何故求於大力菩薩成就是
大力者則能修行一切善法能懃精
進救拔衆生煩惱諸苦是故菩薩求
於大力是名報果菩薩何故求於无
勝菩薩若得是无勝者則能惠施一
切衆生所湏之物以是因緣能令衆
生樂見聞法信受其語是故菩薩求
於無勝是名報果是八報果菩薩具
者則能長養無上佛法利益衆生則
見佛道如觀掌中菴摩勒果菩薩雖
復具足成就如是八果若不能化无
量衆生令調伏者則不能得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雖復教化令其調伏
若不具足如是八果亦不能得阿耨
菩薩善戒經苐一卷苐三十四張維
[14-0172b]
多羅三藐三菩提菩薩摩訶薩成就
具足如是八果以三乗法教化衆生
自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菩薩摩
訶薩所以具足如是八果爲欲教化
調伏衆生名内外義具八果者名爲
果義報困報果亦名果義云何爲福
云何爲智三波羅蜜所謂檀那尸羅
羼提是名福德般若波羅蜜是名智
慧餘二波羅蜜亦名福因亦名智因
若懃精進修集禪定具足成就慈悲
喜捨以是四等因緣力故獲得自在
是名福因若懃精進修集三昧深觀
五陰諸八諸界觀苦實苦觀集實集
觀滅實滅觀道實道觀實非實觀善
非善觀法非法觀上觀下觀白觀黑
觀十二緣是名智因若懃精進修集
一心樂喜惠施樂持禁戒樂修忍辱
是名福因若懃精進修集一心樂聞
受持書寫讀誦解說菩薩秘藏經
以是多聞因緣力故得大智慧而能
分別法界分別法界是名智果菩薩
福因亦因亦果菩薩智因亦因亦果
菩薩福因亦福亦智菩薩智因亦智
菩薩善戒經苐一卷苐三十五張維
[14-0172c]
亦福是故菩薩福因有六智因亦六
何等爲六謂六波羅蜜云何名爲福
因智因福因智因有三種何等爲三
一者信心二者發心三者親近善友
是爲三福因智因復有二種一者善
二者不善若近惡友修集邪道行施
定慧名不善福破壞如是不善福慧
是名善福若无信心及以發心不親
善友終不能得福德智慧若言遠離
如是三事得福慧者无有是處是名
福德因智慧因云何名爲福果智果
菩薩摩訶薩成就如是具足福德不
爲生死之所沾汙是名爲果菩薩成
就具足智慧遠離惡道修集善道是
名爲果菩薩摩訶薩成就具足如是
二事教化衆生成阿耨多羅三藐三
菩提是名爲果四無量心亦是菩薩
福是智果菩薩摩訶薩若報因若報
果是名福德福德因福德果亦名智
慧智慧因智慧果若有說言是二法
中若離一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者无有是處是名果義果義者名
内外義云何現在義若菩薩摩訶薩
菩薩善戒經苐一卷苐三十六張維
[14-0173a]
遍學一切世間諸事以遍知故得大
自在得自在故能化衆生衆生受巳
修集善法是名現在義若菩薩摩
訶薩退失善法修集三昧以修定
故還得善法是名現在義若菩薩
摩訶薩客塵煩惱故造作衆罪作
巳深觀定當得果卽生悔心慚愧不
作現壞惡業是名現在義若以惡業
因緣力故或爲他罵或瞋恚打身受
楚毒名現在義若菩薩摩訶薩修集
禪定以是因緣身受安樂是名現在
義若菩薩摩訶薩身得自在常樂我淨
是名現在義若菩薩摩訶薩修八聖
道以是因緣獲得涅槃是名現在義
如菩薩衆生亦尒云何他世義以現
因緣受他世身是名他世義現在他
世義是名内外義云何爲畢竟義欲
界福德非畢竟義色無色界世間福
德雖得自在非畢竟義如諸菩薩修
八聖道獲得涅槃其身无㝵無有邊
際善法无量名畢竟義畢竟有三事
何等爲三一者性畢竟二者退畢竟
三者報盡畢竟不畢竟亦尒性畢竟
菩薩善戒經苐一卷苐三十七張維
[14-0173b]
者是名涅槃性不畢竟名有爲法退
畢竟者名聲聞緣覺所修八道不退
畢竟者名阿毗跋致報盡畢竟者世
間所有福德果報報不盡畢竟者謂
無上道果是名十義菩薩摩訶薩常
應修集教化衆生如過去世諸菩薩
學現在未來亦復如是若菩薩摩訶
薩不能修學是十法者則不能得菩
薩禁戒
菩薩善戒經卷第一
壬益歲高麗國大藏都監奉
勅彫造
菩薩善戒經苐一卷苐三十八張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