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l0010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唐-五百大阿羅漢 (TKD)


[27-0054c]
加行得爲離染得答有加
行得有離染得此中有說佛離染得
盡智時得故聲聞獨覺加行故得加
行故現在前有說佛及獨覺俱離染
得盡智時得故聲聞加行故得加行
故現在前有說佛獨覺到究竟聲聞
皆離染得盡智時得故餘聲聞加行
故得加行故現在前如是說者若決
定可得者彼離染得盡智時得故後
作加行方現在前佛不由加行獨覺
下加行聲聞或中或上然有願智由
邊際定加行故得加行故現在前問
此願智加行云何答以一切地及邊際
定爲加行謂修行者將起此願智時
先起欲界善心次此无間入初靜慮
次入第二靜慮次第乃至入非想非
非想處従非想非非想處起還入无
所有處次第乃至入初靜慮従初靜

[27-0055a]
起復入第二靜慮次第乃至入第四
靜慮彼旣如是於上下地一切等至
循環入出令極調順第四靜慮巳復
於第四靜慮従下入中従中入上如
是上品名爲邊際第四靜慮従此次
第引起願智是故尊者世友作如是
言諸阿羅漢爲饒益他故於上下地
循環入出令調柔隨順第四靜慮若
時加行流注无滯爾時名爲加行成
滿従此能引願智現前大德說曰於
無間滅無間起及俱生中了知方便
若時加行流注无滯爾時名爲加行
成滿従此引起願智現前
問宿住隨念智與緣過去願智何差
別答名卽差別謂此名宿住隨念智
此名緣過去願智復次宿住隨念智
知前際有漏五薀此願智知有漏无
漏諸薀復次宿住隨念智知欲色界
前際五薀此願智知三界及不繫諸
薀復次宿住隨念智知諸薀共相此
願智知諸薀自相及共相復次宿住
隨念智此法者有外法者亦有此願
智唯此法者有復次宿住隨念智異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卷苐一百七十九苐二張靜
[27-0055b]
生有聖者亦有此願智唯聖者有復
次宿住隨念智學无學非學非无學
者皆有此願智唯無學者有復次宿
住隨念智時解脫不時解脫相續中
皆有此願智唯不時解脫相續中有
復次宿住隨念智依四根本靜慮此
願智唯依第四根本靜慮復次宿住
隨念智通曾得未曾得曾習未曾習
共不共此願智唯未曾得未曾習不
共復次宿住隨念智初引發時唯能
生生次第隨念後成滿時若生生次
第若超百生千生等隨其所欲皆能
隨念此願智初引發時及成滿時若
次第若超越如其所願皆如實知復
次此願智但於宿住隨念智所知境
轉者卽有六事勝一熾盛勝二増上
勝三微妙勝四清淨勝五明白勝六
迅速勝况餘多耶是謂宿住隨念智
緣過去願智差別
問他心智與緣現在願智何差別答
名卽差別謂此名他心智此名緣現
在願智復次他心智緣一物爲境此
願智緣一物或多物爲境復次他心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卷苐一百七十九苐三張靜
[27-0055c]
智緣自相境此願智緣自共相境復
次他心智緣他相續此願智緣自他
相續復次他心智緣心心所法此願
智緣五薀復次他心智依四根本靜
慮此願智唯依第四根本靜慮復次
他心智此法者有外法者亦有此願
智唯此法者有復次他心智異生有
聖者亦有此願智唯聖者有復次他
心智學无學非學非無學者皆有此
願智唯无學者有復次他心智時解
脫不時解脫相續中皆有此願智唯
不時解脫相續中有復次他心智通
曾得未曾得曾習未曾習共不共此
願智唯未曾得未曾習不共復次他
心智有漏无漏此願智唯有漏復次
他心智緣欲色界繫及不繫法爲境
此願智緣三界繫及不繫法爲境復
次此願智但於他心智所知境轉者
卽有六事勝謂熾盛勝等如前說况
餘多耶是謂他心智緣現在願智差別
問云何願智能知未來荅有說以過去
現在比知未來譬如田夫下種子巳
比知定有如是果生彼亦如是有說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卷苐一百七十九苐四張靜
[27-0056a]
若爾願智應是比量智非現量智應
作是說此應智不待觀因而能知果
不待觀果而能知因是故此智是現
量智非比量智問云何願智知无色
界荅有說由觀等流及行差別如觀行
路之人知所従至有說若爾願智應
是比量智非現量智應作是說此願
智不觀因而知果不觀果而知因故
此智是現量智非比量智然聲聞獨
覺有餘習過患故於所願境加行乃
知如來餘習過患永盡故於所願舉
心卽知問世尊願智云何能知一切
有情心相差別荅有說此不必須問所
以者何此是諸佛境界不可思議故
有說先巳品量而今能知有說由取
一分所識知有情心相差別類知餘
者如世界壞時有情多分生極光淨
天於彼展轉訪宿住事後以宿住隨
念智知佛亦如是有說佛於緣起善
達故知有說佛於願智自在故知有
說佛於自業善達故知有說佛於等
流善達故知有說佛於行差別善達
故知尊者說曰佛於有情心界欲知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卷苐一百七十九苐五張靜
[27-0056b]
便知不因加行无煩責問以初得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此種類智皆
巳得故問何緣發起如是願智答爲
饒益他故謂先起願智觀諸有情意
樂差別後隨所應作饒益事譬如良
醫先觀病者差別相巳然後授藥問
願智當言善耶无記耶答或善或无
記此中有說願智唯一謂在第四靜
慮唯是善有說願智有二謂在第四
靜慮及欲界各唯善有說願智有三
謂第四靜慮善欲界善无記有說願
智有五謂四靜慮及欲界各唯善有
說願智有六謂四靜慮善欲界善无
記有說願智有七謂上三靜慮唯
初靜慮及欲界各善无記有說願智
有十謂四靜慮及欲界各有善无記
如是說者應知如前說六者善問願
智唯在第四靜慮又唯是善何故乃
言四靜慮善欲界善无記耶答願智
實在第四靜慮及唯是善然此中依
密意說願智及願智後同緣起說智
皆名願智故其事云何謂瑜伽師先
依第四靜慮發起願智知所知法卽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卷苐一百七十九苐六張靜
[27-0056c]
緣此法入第三靜慮次第乃至卽緣
此法起欲界善心従此无間卽緣此
法起欲界善或无記心說所知法此
中若根本若後起皆說名願智是故
說或善或無記云何无諍行乃至廣
說問何故作此論答爲欲分別契經
義故如契經說我弟子中善現苾芻
住無諍行第一雖作是說而不廣辯
云何無諍行无諍名何法彼經是此
論所依根本彼所不說者今應說之故
作斯論問云何无諍行答一切阿羅漢
善達内時外不如是若亦善達外時
名无諍行云何内時謂自相續中所
有煩惱云何外時謂他相續中所有
煩惱遮此煩惱名爲善達一切阿羅
漢於自相續所有煩惱皆巳遮斷於
他相續所有煩惱則不決定若亦能
遮名无諍行有說時謂三時卽日初
分日中分日後分於此三時制諸煩
惱名爲善達一切阿羅漢於自相續
三時煩惱皆巳制斷於他相續三時
煩惱則不決定若亦能制名无諍行
有說時謂六時卽日夜各初中後阿
毗達磨大毗婆沙論卷苐一百七十九苐七張靜
[27-0057a]
分於此六時制諸煩惱名爲善達一
切阿羅漢於自相續六時煩惱皆巳
制斷於他相續六時煩惱則不決定
若亦能制名无諍行尊者妙音說曰
非謂无有自相續中煩惱故名无諍
行但以能遮他相續中煩惱諍故名
无諍行所以者何諍是對他之名非
對自故問何故遮制煩惱名爲善達
答要由方便覺慧現前方能遮制自
他煩惱故名善達問无諍名何法答令
他相續无雜穢轉謂諸煩惱能爲津
潤垢膩雜穢得无諍者不爲他相續
中煩惱之所津潤垢膩雜穢卽是遠
離他相續中諸煩惱義有說此文應
言於他相續无辵餘轉謂得无諍者
如於自相續煩惱永斷无餘如是於
他相續煩惱亦能遮制令無有餘卽
是遍遮他相續中應令彼起諸煩惱
義有說此文應言於他相續无差別
轉謂得无諍者如能遮親相續中煩
惱令其不生如是亦能遮怨及中相
續中煩惱令其不起卽是平等遮制
他相續中諸煩惱義問善達外時无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卷苐一百七十九苐八張靜
[27-0057b]
雜穢轉有何差別答善達外時謂慧
無雜穢轉謂煩惱不起
復次彼阿羅漢行五種法令他相續
煩惱不起何等爲五一淨威儀路二
應時語默三善量去住四分別應受
不應受五觀察補特伽羅淨威儀路
者彼阿羅漢先一處坐若他來者卽
觀其心以何威儀令不起結若知由
此生彼結者卽便捨此住餘威儀若
不起結卽如本住先住餘威儀亦爾
時語默者彼阿羅漢見他來時便
觀其意爲應與語爲應默耶觀巳若
見語起彼結雖極欲語卽便默然若
見由默起彼結者雖不欲言而便與語
若涉道路見二人來卽觀誰應先可
與語觀已若見與此語時彼起結者
卽與彼語與彼亦然若俱與語而起
結者卽便默然俱默亦爾若語若默
俱起結者卽爲避路令不起結善量
去住者彼阿羅漢隨所住處卽便觀
察我爲應住爲應去耶若見住時起
他結者處雖安隱資具豐饒隨順善
品而便捨去若見由去生他結者處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卷苐一百七十九苐九張靜
[27-0057c]
雖不安資緣匱乏不順善品而便强
住分別應受不應受者彼阿羅漢若
有施主以資具施卽觀其心爲應受
爲不應受觀巳若見受起彼結雖是
所湏而便不受若見不受起彼結者
雖所不湏而便故受觀察補特伽羅
者彼阿羅漢爲乞食故將入城邑里
巷他家觀察此中男女大小勿有因
我起諸煩惱若知不起便入乞食若
知起者雖復極飢而便不入无如是
事爲分別故假使一切有情因見我
故起煩惱者我卽徃一无有情處斷
食而死終不令他因我起結彼阿羅
漢修行如是五種行法則能遮他相
續煩惱令不現前
問何故阿羅漢巳得解脫而修此法
自拘縛耶答彼阿羅漢先是菩薩種
性不忍有情造惡招苦爲拔彼故恒
作是念我无始來與諸有情㸦起緾
縛輪迴五趣受諸劇苦我幸得免復
應救彼又作是念我无始來或作倡
妓或婬女等鄙穢之身百千衆生於
我起結尙由此故長夜受苦况我今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卷苐一百七十九苐十張靜
[27-0058a]
者離貪恚癡爲世福田於我起結而
不招苦故我今者不應復作煩惱因
緣故阿羅漢雖自解脫而爲有情起
無諍行
問彼爲遮他自相煩惱爲共相耶答
唯自相可遮非共相所以者何共相
煩惱隨其所應一時惣緣一界一地
一處一類一所得身執我我所或執
斷常或撥爲无或執第一或執能淨
或趣猶豫无明不了一切有情恒任
運起不可遮止是故唯遮自相煩惱
問無諍行自性云何爲是定爲是慧耶
設爾何失若是定者此文云何通如
說善達外時名无諍行善達是慧若
是慧者餘說云何通如說應習靜定
无諍答應說是慧問若爾何故說應
習靜定无諍耶答彼應說應習靜慧
无諍而說應習靜定无諍者欲顯與
定俱故名定而實是慧是名无諍自
性如自性我物等亦爾巳說自性以
今當說問云何名无諍行答此行能對
治他煩惱諍故名无諍行然諍有三一
煩惱諍二藴諍三鬪諍煩惱諍阿毗
達磨大毗婆沙論卷苐一百七十九苐十一張靜
[27-0058b]
者謂百八煩惱藴諍者謂死鬪諍者
謂諸有情㸦相陵辱言語相違應知
此中說煩惱諍爲遮有情起煩惱故
復有說者由此能令自他諍无故名
無諍行卽是善修无我行義是故尊
者善現曾於日暮至一毗訶羅扣門
而立門内苾芻問言是誰尊者善現
由住无諍久時熟修無我行故默不
能答言我是善現良久乃曰此是世
間假所立名爲善現者又彼尊者曾
路行遇雨至一外道門側避之外道
問言仁字何等尊者爲現由住无諍
久時熟修无我行故默不能答我是
善現再三問巳乃徐答言此是世間
假名善現故知善修无我行者令自
他諍無說名无諍行有說諸瑜伽師
由住此故於愛不愛冝不冝可意不可
意有利无利苦樂具中悉皆無諍故
名无諍行復
次無諍界者墮色界有說墮欲色界如
是說者初說爲善地者在第四靜慮有
說在五地謂四靜慮及欲界如是說者
謂初說善所依者依欲界身行相阿
毗達磨大毗婆沙論卷苐一百七十九苐十二張靜
[27-0058c]
者是不分明行相所緣者緣欲界於
欲界中但緣煩惱有說通緣欲界五
藴如是說者初說爲善念住者是法
念住有說通四念住如是說者法念
住爲智者是世俗智三摩地俱者非三
摩地俱根相應者捨根相應世者墮
三世緣未來善不善无記者是善緣
不善有說通緣不善无記而多緣不
善三界繫不繫者色界繫緣欲界繫
學無學非學非無學者是非學非无
學緣非學非无學見所斷修所斷不
斷者是修所斷緣修所斷有說通緣
見修所斷多緣修所斷緣名緣義
者但緣義緣自相續他相續非相續
者但緣他相續有說通緣自他相續
而多緣他相續何處起者應言欲界
起非色无色界欲界中唯人趣非餘
趣人趣中唯三洲非北洲三洲中男
子女人俱能起尊者衆世說曰唯贍
部洲唯男子能起如是說者初說爲
善何等補特伽羅起者是聖者非異生
唯无學非學无學中唯不時解脫非
時解脫所以者何以要得自在定及
相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卷苐一百七十九苐十三張

[27-0059a]
續不爲煩惱所持者方能起故問佛
獨覺到究竟聲聞爲亦住无諍不設
爾何失若彼亦住無諍者無諍能遮
他相續煩惱何故猶起百千衆生而
緣彼起煩惱若彼不住无諍者契經
說云何通如說尊者善現住無諍第
一彼根性劣尙能住无諍佛獨覺等
根勝而彼何故不能住於無諍耶答
應言佛等亦住无諍問若爾何故猶
起百千衆生而緣彼起煩惱耶答佛
及到究竟聲聞俱是說法敎化他者
皆得願智觀察有情我今爲能令彼
於我不起煩惱而種善不若知能者
便徃化之若知不能不起彼結但能
令彼種善根者卽念寧起彼結要當
令種善根所以者何彼若能起毛許
勝善必能摧滅如山煩惱諸惡行故
若知俱不能者則方便避之勝於爲
現過百千倍有說佛及到究竟聲聞
不住無諍問何故善現能住无諍佛
等根勝不能住耶答尊者善現於无
諍中愛樂尊重恒時修習佛等不爾
非於无諍起極尊重想故然非不能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卷苐一百七十九苐十四張靜
[27-0059b]
住如是說者佛等亦住无諍然不劣
住爲化有情故所以者何諸受化者
根性不等或冝慰喻或冝訶責或冝
稱讃然後入法彼雖或於訶責等位
起貪瞋慢然必因此種諸善根是
如來舎利子等雖能恒住无諍行爲
化有情而不多住
問無諍爲加行得爲離染得答有加
行得有離染得此中有說佛離染得
盡智時得故聲聞獨覺加行故得加
行故現在前有說佛及獨覺俱離染
得盡智時得故聲聞加行故得加行
故現在前有說佛獨覺到究竟聲聞
皆離染得盡智時得故餘聲聞加行
故得加行故現在前如是說者若決
定可得者彼離染得盡智時得故後
加行現在前佛不加行獨覺下加行
聲聞或中或上然有无諍由邊際定
加行故得加行故現在前問此无諍
加行云何答以一切地及邊際定爲
加行如願智中廣說
如契經說善現苾芻修无諍行證法
隨法問无諍不能斷諸煩惱世尊何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卷苐一百七十九苐十五張靜
[27-0059c]
故作如是說答彼尊者於无諍行従
昔以來愛樂修習由此展轉能起聖
道斷諸煩惱成阿羅漢従此能起无
諍現前依此密意故作是說非謂無
諍能斷煩惱其事云何曾聞尊者昔
由二緣於無諍中發起正願一由見
二由聞由見者謂於徃昔見佛弟子
由住無諍毎至城邑衢路市里將護
有情令不起結由聞者謂於徃昔聞
佛弟子由住无諍餘說如前旣見聞
巳起正憶念隨所修習施戒多聞精
勤梵行一切皆以迴向无諍願我未
來作佛弟子恒住无諍將護有情如
所見聞諸佛弟子由彼願力感衆同
分於釋迦牟尼佛法中爲住无諍第
一弟子爲無諍故速疾證得阿羅漢
果以无諍必依无學身故由斯密意
契經說言修無諍行證法隨法問无
諍作何行答作寂靜行爲寂靜他諸
煩惱故
如說我弟子中因儒童黠慧第一乃
至廣說問何故作此論答爲欲分別
契經義故如契經中世尊記說五百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卷苐一百七十九苐十六張靜
[27-0060a]
弟子各隨所能雙雙第一今本論問
欲於相似雙中顯差別故而作斯論
問何故世尊說諸弟子雙雙第一尊
者世友說曰世尊欲顯善說法中師
與弟子賢和无諍㸦不相隱眞實功
德非如外道爲名利故心懷嫉妬弟
子與師㸦相非毁復次世尊欲顯善
說法中弟子尙有眞實功德可稱可
記何况於師惡說法中師尙无眞實
德可記何况弟子復次欲顯善說法
中慳垢永斷師與弟子㸦相稱揚眞
實功德非如外道有慳垢故師於弟
子弟子於師尙不欲聞他人稱讃何
况自說復次世尊顯巳所應作事皆
巳成辦捨敎授擔而自安故復次欲
顯苾芻修正加行有所歸趣非悠悠
故復次世尊欲令於所讃德隨彼愛
樂多住中者生敬重心意軟滿故復
次佛爲勉勵新學苾芻令生希慕翹
勤修故大德說曰由二因緣世尊記
說弟子功德一者顯己現法樂住二
者哀愍後世有情復次世尊自顯於
九十六諸外道衆中我衆最勝故復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卷苐一百七十九苐十七張靜
[27-0060b]
次世尊欲顯佛出世間有大饒益謂
佛出世乃有如是諸第一雙開士出
現非無佛時復次世尊欲令於諸
德差別門中別別樂者歡喜勤修捨
諸懈怠疾證得故復次世尊欲以弟
子所得證巳所說是眞實故復次欲
止誹謗善說法中无有現證上人法
者故復次世尊欲止見諸苾芻形容
顦悴生輕慢者顯此皆有殊勝功德
阿毗達磨諸論師言隨諸佛法故謂
過殑伽沙數如來應正等覺出現世
間法皆記說弟子衆中所有多雙弟
一功德今佛亦爾復次欲令世間
別別愛樂諸功德者聞生歡喜於佛
正法起尊重心種諸善根獲大饒益
故復次欲與未來諸佛莊嚴徒衆故
謂佛記說諸弟子巳无量有情若見
若聞皆生歡喜發起正願隨所修習
施戒多聞正勤梵行皆以迴向第一
功德願我來世於佛法中得預如斯
諸正士數則爲莊嚴彼佛徒衆復次
欲令所記弟子自慶願滿故謂因儒
童等五百苾芻曾於過去五百佛所
若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卷苐一百七十九苐十八張

[27-0060c]
見若聞彼佛記說弟子功德歡喜發
願隨我所有施戒多聞正勤梵行願
於來世佛正法中得預如是大弟子
數今旣願滿復聞佛記歡喜踊躍深
自慶幸故有是說一一如來大弟子
衆皆於過去五百佛所大誓莊嚴方
得成就由如是等種種因緣佛記弟
子雙雙第一
問如說我弟子中因儒童黠慧第一婆
呬迦等敏摙第一此二何差別答尊
者因儒童心直心无曲心淳質増上
尊者婆呬迦等心濡心調柔心和順
増上由此俱名第一此中黠慧卽是
敏捷敏捷卽是黠慧而佛各稱第一
故湏問其異相尊者因儒童心直心
無曲心淳質増上者直无曲淳質名
異義一如其次第以後釋前或心直
者是㧾句心无曲者別顯心无諂心
淳質者別顯心無誑如黠慧馬善識
人意雖或驚觸无損於人尊者因儒
童亦復如是由黠慧故善知佛意於
詰問時隨順正答其事云何如契經
說彼在家時豐饒財寶親屬淳貴常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卷苐一百七十九苐十九張靜
[27-0061a]
事日天彼以盛年時當娉婦廣請外
道婆羅門衆於自宅中大設祠祀佛
於化事終不失時是日晨朝爲化彼
故著衣持鉢命阿難陀汝可隨我入
城乞食命巳便入室羅筏城至因儒
童宅門而住外道梵志遥見叱言今
曰此家設吉祥會此不祥物何用來
爲佛聞便告阿難阤曰汝徃語彼諸
外道等三界大師吉祥中最汝不欲
見吉事豈成此因儒童定於今曰弃
捨汝等投我出家盡汝技術能留難
不時阿難阤受佛教勅如師子王無
所畏難徃如羣鹿外道衆中告言如
來善達因果所言誠諦語汝等曰三
界大師吉祥中最汝不欲見吉事豈
成此因儒童定於今曰弃捨汝等投
我出家盡汝伎術能留難不外道聞
巳相視笑言沙門喬答摩隨情詭說
何有將臨祀會延屈我等内外慶集
而歸汝出家耶奇哉沙門如是妄語
時有婆羅門名爲五頂曾見世尊記
事不謬告外道衆曰此因儒童定當
出家莫生異念外道咸曰設有斯事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卷苐一百七十九苐二十張靜
[27-0061b]
我等必能爲作留難卽共相率彈指
拊掌遶因儒童室七重而住湏臾曰
出此因儒童著新淨衣至重閣上燒
香發願跪拜曰輪爾時世尊知化時
至便自化作婆羅門形著鳥鹿皮金
繩絡體手執金杖従曰輪來至因儒
童前敷座而坐儒童接足歸誠頂敬
外道喜曰儒童福人感大梵天親臨
禮席事今巳辦快哉沙門所言无實
時佛卽以所化作形告儒童言今作何事
如是喧擾儒童羞赧俯首答曰今隨
俗法正欲娶婦佛問所費答言我費
三百千金復問所用答言百千與婦
作莊嚴具百千爲衆辦諸飮食百千
用施諸婆羅門佛言汝設飮食施婆
羅門用二百千當獲愛果事容可爾
餘百千者用買婦耶彼心直故卽答
言買佛言汝婦直爾許耶且汝婦髪
爲直幾許儒童答言此无多直若諸
倡伎婬女買之直一迦羯尼或唯直
半復問彼爪爲眞幾耶儒童答言此
無所直佛復次第舉彼身中三十六
物一一問之儒童亦一一而答阿毗
達磨大毗婆沙論卷苐一百七十九苐二十一張靜
[27-0061c]
皆言此無所直然因儒童曾於過去
迦葉波佛法中經十千歲修界方便
觀因佛別問不淨物故過去所習善
品現前遂伏欲貪離欲界染世尊於
是還復本形爲因儒童說四眞諦彼
聞卽得不還果證佛時便執因儒童
手上昇虛空說伽他曰
雖極莊嚴而行法靜調息務修梵行
一切世間累皆捨卽是淨志沙門僧
由此故知彼心質直若不爾者化人
問時彼應答言汝是梵志何用知我
娶婦事爲娶婦法然云何名買由質
直故隨問而答善品成熟得不還果
是故世尊讃因儒童黠慧第一
說一切有部發智大毗婆沙論卷第一百七十九
甲辰歲高麗國大藏都監奉
勅雕造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卷苐一百七十九苐二十二張靜
[27-0062a]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卷第一百八十靜
五百大阿羅漢等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定藴第七中不還納息第四之七
尊者婆呬迦等心濡心調柔心和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