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l0010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唐-五百大阿羅漢 (TKD)


[26-0130c]
善同類因若時取果
亦與果耶答應作四句有時取果非
與果謂不善心無閒善无記心現在
前有時與果非取果謂善無記心無
閒不善心現在前卽住過去所閒不
善心有時取果亦與果謂不善心相
續無閒斷位有時不取果亦不與果
謂除前相問有覆无記同類因若時
取果亦與果耶答應作四句有時取
果非與果謂有覆無記心無閒善不
善無覆無記心現在前有時與果非
取果謂善不善无覆無記心無閒有
覆无記心現在前卽住過去所問有
覆無記心有時取果亦與果謂有覆
无記心相續無閒斷位有時不取果
亦不與果謂除前相問无覆無記同
類因若時取果亦與果耶答應作四
[26-0131a]
阿毗逵磨大毗婆沙論卷苐十八苐九張慈老生
句有時取果非與果謂无覆無記心
無閒善染汙心現在前有時與果非
取果謂善染汙心無閒无覆無記
現在前卽住過去所閒無覆無記心
有時取果亦與果謂無覆无記心相
續無閒斷位有時不取果亦不與果
謂除前相巳依相續分別取果與果
差別今依刹那分別取果與果差別
謂一刹那心後有二十刹那心無閒
而起於中得作四句且善同類因第
一句者謂上首刹那善心現在前時
除初刹那善心望後十九刹那善心
第二句者謂後十九刹那善心現在
前時卽住過去上首善心第三句者
卽上首善心現在前時望初刹那善
心第四句者謂除前相如善同類因
四句不善有覆無記无覆無記同類
因隨其所應四句亦尒
頗有一刹那湏或得同類因不得彼
因或得彼因不得同類因或得同類
因亦復彼因或不得同類因亦不得
彼因耶答有謂従上沙門果退住預
流果時有此四句得同類因不得彼
[26-0131b]
阿毗逵磨大毗婆沙論卷苐十八苐十張慈
因者謂尒時得過去初刹那道類智
而不得彼因以不得見道故得彼因
不得同類因者謂爾時得過去預流
果而不得過去預流勝果道以預流
勝果道用預流果爲因與上沙門果
作同類因故得同類因亦得彼因者
謂爾時得過去除初刹那諸餘刹那
相續預流果不得同類因亦不得彼
因者謂除前相問頗有一刹那湏或知
同類因不知彼所緣或知彼所緣不
知同類因或知同類因亦知彼所緣
或不知同類因亦不知彼所緣耶答
有謂住見道道法智時有此四句知
同類因不知彼所緣者謂爾時知過
去緣苦集滅三法智品知彼所緣不
知同類因者謂知未來四法智品知
同類因亦知彼所緣者謂知過去道
法忍品不知同類因亦不知彼所緣
者謂除前相
問同類因力有増減不答有謂若久
習因力便増若不久習或遭損害因
力便減且不善中因力増者如具壽
迷祗迦曾一林中修習靜慮坐一樹
[26-0131c]
阿毗逵磨大毗婆沙論卷苐十八苐十一張慈成大
下欲尋現起心生厭患便捨此處坐
餘樹下恚尋復起心生厭患復捨此
處坐餘樹下害尋復起由彼具壽曾
於此地作火國王若於是處五樂自
娛受諸欲樂今坐其處便起欲尋若
於是處斬截衆生頭耳手足今至其
處便起恚尋若於是處役便衆生作
諸事業繫縳鞭打今至其處便起害
尋尊者阿難入城乞食摩登伽女見
巳生貪隨逐贍觀不能捨離此女過
去五百生中作阿難婦故今蹔見便
起欲尋隨逐不捨諸如是等皆由過
去因力増上或有現在習諸煩惱因
力増上同類異類展轉相生如不善
法善無記法應知亦爾如尸拔羅久
習施故纔生便告父母等言今此家
中有何財寶我欲持施一切貧窮諸
如是等廣如經說
問同類因以何爲自性答過去現在
一切有爲法巳說自性所以今當說
問何故名同類因同類是何義答種
類等義是同類義界地等義是同類
義部類等義是同類義此同類因唯
[26-0132a]
阿毗逵磨大毗婆沙論卷苐十八苐十二張慈
通過去現在二世有等流果
云何遍行因乃至廣說問何故作此
論答爲止他宗顯正理故謂或有執
一切煩惱皆是遍行爲止彼執顯諸
煩惱有是遍行有非遍行或復有執
五部煩惱皆有是遍行有非遍行爲
止彼執顯唯見苦集所斷煩惱有是
遍行有非遍行或復有執見苦集所
斷一切煩惱皆是遍行見滅道所斷
一切煩惱皆無漏緣爲止彼執顯見
苦集所斷煩惱有是遍行有非遍行
見滅道所斷煩惱有有漏緣有無漏
緣或復有執若諸煩惱通三界者皆
是遍行爲止彼執顯諸煩惱通三界
者有是遍行有非遍行或復有執遍
行有二一者無明二者有愛如譬喻
者彼作是說緣起根本名爲遍行無
明是前際緣起根本有愛是後際緣
起根本故是遍行爲止彼執顯無明
有是遍行有非遍行有愛一向非遍
行或復有執若諸煩惱通五部者名
爲遍行卽是無明及貪瞋慢爲止彼
執顯無明有是遍行有非遍行貪嗔
[26-0132b]
阿毗逵磨大毗婆沙論卷苐十八苐十三張慈
*慢一向非遍行或復有執五法是遍
行謂無明愛見慢及心如分別論者
故彼頌言
有五遍行法能廣生衆苦謂無明愛見
慢心是爲五
爲止彼執顯無明見有是遍行有非
遍行餘三一向非遍行爲止此等種
種異執顯示正理故作斯論
云何遍行因答前生見苦所斷遍行
隨眠與後生自界見集滅道修所斷
隨眠及相應法爲遍行因過去見苦
所斷遍行隨眠與未來現在自界見
集滅道修所斷隨眠及相應法爲遍
行因現在見苦所斷遍行隨眠與未
來自界見集滅道修所斷隨眠及相
應法爲遍行因如見苦所斷見集所
斷亦爾是謂遍行因問此中何故不
說過去與過去爲遍行因耶答前生
與後生言巳說彼故問何緣不說過
去自名答欲顯後法非前因故若說
過去與過去爲遍行因或有生疑過
去後法亦爲前法因若說前生與後
生爲遍行因此疑便息有說此文欲
[26-0132c]
阿毗逵磨大毗婆沙論卷苐十八苐十四張慈
顯過去有前後義若說過去與過去
爲遍行因復有生疑過去諸法同時
展轉爲遍行因若說前生與後生爲
遍行因此疑便息問自部於自部有
遍行因不設爾何失若有者此中何
故不說若無者何故於他部有自部
無耶答應說亦有問若爾此中何故
不說答亦應說而不說者有別意趣
爲欲成立不成義故謂於自部有遍
行因不說自成故不湏說若於他部
有遍行因其義不成是故湏說有說
爲顯無雜遍行因故謂於自部有二
種因謂遍行因及同類因其義雜乱
是故不說若於他部唯有一因謂遍
行因義無雜乱是故偏說復次爲顯
无雜増長門故謂於自部二門増長
謂同類因門及遍行因門其義雜乱
是故不說若於他部唯一門増長謂
遍行因門義無雜乱是故偏
說問何故前生等唯說隨眠後生等
兼說相應法耶答前生等亦應說相
應法而不說者當知此是有餘之說
復次爲遮相似相續沙門意故彼作
是說遍
[26-0133a]
阿毗逵磨大毗婆沙論卷苐十八苐十五張慈光令
行隨眠唯與隨眠爲遍行因彼相應
法唯與隨眠相應法爲遍行因爲遮
彼意顯遍行隨眠與隨眠及相應法
爲遍行因彼相應法與隨眠相應法
及隨眠爲遍行因故作是說問遍行
隨眠於諸隨眠倶有法等亦是遍行
因不設尒何失若亦是者此中何故
不說若非者何故於相應法是而於倶
有法等非耶答應說亦是以與一切
染汙法皆爲遍行因故問若尒此中
何故不說答彼相應法與彼隨眠同
一所緣同一行相極相隣近是故說
之生等不爾是故不說自界者謂欲
界唯與欲界爲遍行因色無色界應
知亦爾如說自界自地亦尒繫縳別
故謂初靜慮唯與初靜慮爲遍行因
乃至非想非非想處應知亦爾於自
地中處別部別亦得展轉爲遍行因
繫縳同故復說過去等欲顯過去未
來體是實有現在是有爲故如說見
苦所斷見集所斷亦尒體類同故問
遍行隨眠以何爲自性答欲界有十
一謂見苦所斷五見疑無明見集
[26-0133b]
阿毗逵磨大毗婆沙論卷苐十八苐十六張慈
所斷邪見見取疑無明色無色界各
有十一應知亦尒此中無明者謂五
見疑相應及不共無朋品類足說九
十八隨眠中三十三是遍行六十五
非遍行問見苦集所斷無明有是遍
行有非遍行何故彼說三十三是遍
行六十五非遍行耶答西方尊者所
誦本言九十八隨眠中二十七是遍
行六十五非遍行六應分別謂見苦
集所斷無朋有是遍行有非遍行云
何是遍行謂見苦集所斷非遍行隨
眠不相應無明云何非遍行謂見苦
集所斷非遍行隨眠相應無明如是
所說於義爲善若作是說云何是遍
行謂見苦集所斷遍行隨眠相應無
明則便不攝不共无明是故彼說於
義爲善問若爾何故迦濕彌羅國諸
師不作此誦答亦應作此誦而不爾
者有別意趣以彼多分是遍行故謂
見苦所斷有十無明七是遍行卽五
見疑相應及不共無明三非遍行卽
貪瞋慢相應無明見集所斷有七無
明四是遍行卽二見疑相應及不共
[26-0133c]
阿毗逵磨大毗婆沙論卷苐十八苐十七張慈
無明三非遍行卽貪瞋慢相應無明
又此國誦三十三是遍行六十五非
遍行者無明皆說不共無明唯遍非
遍自力起故相應無明有八十三謂
二十七遍行及五十六非遍行隨眠
相應彼隨他力現在前故說所相應
卽亦說彼性不定故不別說之巳說
自性所以今當說問何故名遍行隨
眠遍行是何義答一切緣義是遍
行義緣力持義是遍行義緣力持者
能廣緣故復次本來一切一切一切
起故名爲遍行初一切者謂無始來
具起九品中一切者謂無始來一切
有情無不皆起後一切者謂無始來
普緣一切有漏事起故施設論作如
是說無有異生従長世來於有漏法
不執爲我或執我所或執斷常或撥
爲無或執爲淨解脫出離或執爲尊
最勝第一或起疑或猶預或起愚闇
無知是故本來一切一切一切起故
名爲遍行復次若法一刹那湏現在
前時能緣五部爲五部因令五部法
於所緣愚名爲遍行問遍行隨眠云

[26-0134a]
阿毗逵磨大毗婆沙論卷苐十八苐十八張慈
**令彼無漏緣法於所緣愚答若執我
等法尒便謗我滅對治先施中愚然
後於彼撥爲無故復次若法一刹那
湏現在前時能緣正部爲五部因於
五部法皆悉隨増名爲遍行
問遍行隨眠相應倶有法亦是遍行
因不設爾何失若亦是者何故但說
三十三是遍行若非者何故相應倶
有法有是遍行因有非遍行因耶有
作是說彼非遍行因問若爾何故
相應倶有法有是遍行因有非遍行
因答如相應倶有法有是隨眠有非
隨眠如是相應倶有法有是遍行因
有非遍行因復有何遍評曰應作是
說彼亦是遍行因因義通故相應倶
有同一果故問若爾何故但說三十
三是遍行耶答彼說但欲分別九十
八隨眠中幾是遍行幾非遍行不爲
惣說遍行因義故不相違復次遍行
隨眠具三事故名爲遍行一於五部
法遍隨増故二於五部法遍能緣故
三於五部法遍爲因故是故偏說彼
相應法伹有二事除遍隨増彼倶有

[26-0134b]
阿毗逵磨大毗婆沙論卷苐十八苐十九張慈文
山但有一事謂遍爲因故彼不說
問遍行隨眠等得亦是遍行因不尊
者僧伽筏蘇說曰若遍行得非遍行
者非遍行得應是遍行故遍行得亦
是遍行因彼難非理如色得旣非色
非色得豈是色故遍行得非遍行因
於理爲善問何故遍行生等諸相是
遍行因彼得非耶答生等者相與遍
行法同一果常相隨不相離无前後
極親近故亦是遍行因得與遍行不同
一果不常相隨非不相離或前或後
非極親近如皮於樹是故彼得非遍
行因問何故唯於見苦集所斷法立
有遍行隨眠非於見滅道所斷法耶
舊阿毗達磨師說曰此是彼族類故
謂見苦集所斷諸法是遍行隨眠族
姓根本生地舎宅非見滅道所斷諸
法有說此中隨眠極堅牢故謂見苦
集所斷隨眠皆同一意同一所作故
極堅牢以堅牢故於中可立遍行隨
眠見滅道所斷法不同一意事業各
異故極羸劣極羸劣故於中不立遍
行隨眠如城邑人若同一意同一事
業則
[26-0134c]
阿毗逵磨大毗婆沙論卷苐十八苐二十張慈
城邑主及餘怨敵不能降伏若彼諸
人不同一意事業各異則被降伏此
亦如是有說此中我見所任持故謂
於是處若有我見則有漏法相續熾
盛可立遍行見集所斷雖無我見而
有長養我見諸法非見滅道所斷法
中有如是事有說遍緣有漏因果事
故謂見苦集所斷隨眠倶能遍緣有
漏因果故立遍行餘則不爾有說此
於所緣定増長故謂見苦集所斷隨
眠皆緣有漏隨緣有漏隨漸増長如
人觀月増益眼根若見滅道所斷隨
眠或緣有漏或緣無漏緣无漏者隨
有所緣隨漸損減如人觀日損減眼
根以不定故於此不立遍行隨眠有
說此有二種隨眠事故謂見苦集所
斷隨眠倶由二門作隨眠事一由所
緣二由相應見滅見道所斷隨眠或
由二門作隨眠事或唯相應不決定
故不可隨立遍行隨眠有說此中決
定安二足故義如前說有說四部皆
有二種道故謂見苦集所斷部中有
是遍行有非遍行
[26-0135a]
阿毗逵磨大毗婆沙論卷苐十八苐二十一張慈*叙
於見滅道所斷部中有有漏緣有無
漏緣故不應責有說一切隨眠墮此
二故謂諸隨眠一切皆墮苦集諦攝
故唯此有遍行隨眠有說若見苦集
有漏果因則見滅道所斷諸法根本
羸劣故彼不立遍行隨眠有說不應
責故謂遍行隨眠者定能遍緣非見
滅道所斷法中有遍緣者
問何故見苦集所斷貪瞋慢非遍行
耶答以彼皆無遍行相故謂遍行者
能緣一切彼三不爾有說此三自相
煩惱攝故謂要共相煩惱攝者可立
遍行云何此三皆是自相煩惱所攝
謂起貪者或於彼身不於此身或於
此身不於彼身於諸身分亦各別起
瞋慢亦尒故是自相有身見等一刹
那中惣於一界一趣生等或執爲我
或執我所或復乃至愚闇無知故是
共相有說難熾盛故謂貪瞋慢難可
熾盛要依妻財怨讎卑敵方熾盛故
遍行隨眠易可熾盛任運相續如河
流故有說見疑無明能緣四諦於中
可立遍行隨眠貪瞋慢二無如是事
[26-0135b]
阿毗逵磨大毗婆沙論卷苐十八苐二十二張慈
是故不立遍行隨眠問何故見滅道
所斷貪瞋慢見取戒禁取非無漏緣
耶答不應訶責故無怨害相故性柔
和故最勝故清淨故是以貪等非无
漏緣
欲界有十一遍行隨眠九通他界緣
二唯自界緣謂有身見及邊執見問
何故此二見不緣他界耶答唯有尒
所緣境力故復次此二見唯於麤法
轉故謂此二見唯於麤顯現見諸藴
執我我所及計斷常若生欲界於色
無色界微細諸藴不能現見故不執
爲我我所等問若爾生色界者現見
欲界麤顯諸藴何不執爲我我所等
答巳離染故謂生色界者於欲界藴
巳得離染故雖現見而不執爲我我
所等復次上地煩惱不緣下故問因
論生論何故上地煩惱不緣下耶答
巳離彼染故謂要巳離下地染者方
起上地煩惱現前於下地法旣巳離
染上地煩惱寧復緣彼問如何得知
要離下染上地煩惱方得現前答如
施設論說有六種非律儀謂三界繫
[26-0135c]
阿毗逵磨大毗婆沙論卷苐十八苐二十三張慈
各有二種一相應二不相應欲界相
應非律儀現在前時六非律儀成就
四非律儀亦現在前謂欲界二色無
色界各不相應色界相應非律儀現
在前時四非律儀成就三非律儀亦
現在前謂色界二無色界不相應無
色界相應非律儀現在前時二非律
儀成就亦現在前謂無色界二此中
染法名非律儀由此故知要離下染
上地煩惱方現在前問何故欲界煩
惱能緣色無色界彼二界煩惱不能
緣欲界耶答欲界是不定界非修地
非離染地不能攝伏自界隨眠故得
越緣色無色界色无色界是定界是
修地是離染地能善攝伏自界隨眠
故彼不能越緣下地如人不能攝伏
妻妄便得與他作非法事若善攝伏
乃至不能以眼顧䀎况爲非法此亦
如是復次生欲界者於上二界諸藴
猶預爲是苦耶爲非苦耶爲是集耶
爲非集耶是第一耶非第一耶是清淨
耶非清淨耶由不了故欲界煩惱得
緣上界若生上地於下諸藴巳現見
[26-0136a]
阿毗逵磨大毗婆沙論卷苐十八苐二十四張慈
*故無有猶預故上煩惱不緣下地復
次若色無色界煩惱緣欲界者則應
隨增若隨増者界應雜乱故彼煩惱
不緣欲界問如欲界煩惱雖緣上界
而不隨増上界煩惱何故不爾答上
界藴勝欲界煩惱雖緣彼起而不隨
増欲界藴劣上界煩惱若緣此起卽
便隨増如下劣人於尊勝者雖能現見而不能損害若尊勝者見下劣人便能損害此亦如是色界亦有十一遍行隨眠九通他界
緣二唯自界緣无色界亦有十一遍行
隨眠皆是自界緣無他界緣者无上
界故不緣下故有說亦有他界緣者
然能緣定非現起定評曰彼不應作
是說旣無上界可緣如何有能緣定
是故說無於理爲善初靜慮乃至无
所有處皆有十一遍行隨眠九通他
地緣二唯自地緣非想非非想處亦
有十一遍行隨眠皆唯自地緣無上
地故不緣上故有說亦有他地緣者
然能緣定非現起定評曰彼不應作
是說旣無上地可緣如何有能緣定
是故說無於理爲善
[26-0136b]
阿毗逵磨大毗婆沙論卷第十九慈
五百大阿羅漢等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雜藴第一中智納息第二之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