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l0010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唐-五百大阿羅漢 (TKD)


[26-0074b]


問未來世中有等無閒緣不設爾何
失若有者未來諸法應次第住修正
加行應成無用所以者何若法在此
無閒而住彼法従此無閒必生修正
加行復何所用又應無有伏諸煩惱
生對治義如是便無究竟解脫見藴
所說復云何通如說若法與彼法作
等無間或時不與彼法作耶答若時
此法未至巳生若無者何故世第一
法無閒唯生苦法智忍不生乃至盡
無生智八分經說復云何通如說如
是補特伽羅作此業巳或十三刧或
十四刧或乃至二十刧不墮惡趣又
云何建立順現法受順次生受順後
次受三種業耶答未來无有等無閒
緣問若爾何故世第一法無閒唯生
苦法智忍不生乃至盡無生智耶答
此名數定非事相定所以者何苦法
[26-0074c]
阿毗逵磨大毗婆沙論卷第十一苐二張慈
智忍在六地未知何地者當生三根
相應未知何根相應者當生有四行
相未知何行相當生無量刹那未知
何刹那當生故乃至住増上忍時苦
法智忍唯於三事定謂地定根定行
相定於二事猶不定謂刹那不定等
無閒緣不定若住世第一法時於五
事皆定復次不必要有等無閒緣諸
法次第相續而起所以者何若法依
屬彼法従彼法後無閒得生餘則不
爾猶如外物雖無等无閒緣而相依
屬前後次第生起如種芽莖枝条花
菓依屬彼者彼無閒生餘則不爾如
是内法在未來世雖無等无閒緣而
依屬彼者彼無閒生餘則不爾苦法
智忍依屬世第一法苦法智等則不
如是是故世第一法無閒唯生苦法
智忍不生乃至盡无生智復次未來
法生依現在法若現在法和合彼則
得生若不和合彼則不生雖無是處
爲分別故假使修道生緣先合亦應
先生然無是事唯苦法智忍依世第
一法和合而生苦法智等依餘和合
[26-0075a]
阿毗逵磨大毗婆沙論卷第十一苐三張慈
是故世第一法無閒唯生苦法智忍
不生乃至盡無生智問八分經等復
云何通有說世尊依過去現在比知
未來故作是說謂世尊觀過去現在
如是種類補特伽羅造如是業爾所
刧中不墮惡趣如是種類補特伽羅
造如是業現世受果造如是業次生
受果迼如是業後次受果由此現見
如是種類補特伽羅造如是業比知
當來爾所刧中不墮惡趣如是種類
補特伽羅造如是業當現受果造如
是業當生受果造如是業當後受果
有餘師說有情身中有如是相是不
相應行蘊所攝世尊觀彼便知如是
補特伽羅於未來世爾所刧中不墮
惡趣亦知如是補特伽羅所造諸業
或當現受或當生受或當後受評曰
不應作如是說若作是說便顯世尊
於未來事唯有比量智无現量智此
不應理應作是說佛知未來是現非
比謂佛智見明淨猛利未來諸佛雖
雜乱住無有次第而能現知如是種
類補特伽羅造如是業於未來世爾
[26-0075b]
阿毗逵磨大毗婆沙論卷第十一苐四張慈中
*所刧中不墮惡趣如是種類補特伽
羅造如是業或當現受或當生受或
當後受明了無謬有餘師說未來亦
有等無閒緣問若爾未來諸法應次
第住修正加行應成無用又應無有
伏諸煩惱生對治義如是便無究竟
解脫答未來諸法雖有等无閒緣性
相定而無前後次第定謂心心所未
巳生位有應従彼無閒生法而無前
後次第行列至巳生位有應従彼無
閒生法亦有前後次第行列如多沙
門若雜乱住雖大小巳定而行列未
定若次第住大小亦定行列亦定此
亦如是故無有失修正加行非成無
用一心無閒有二心故謂未來世一
心無閒有二心住一善二染若現在
世修正加行則善心生染心不生若
現在世起邪加行則染心生善心不
生如一種後二事應生一芽二灰若
芽緣和合則芽生灰不生若灰緣和
合則灰生芽不生此亦如是由此亦
有伏諸煩惱生對治義漸次便證究
竟解脫問見蘊所說復云何通如說
[26-0075c]
阿毗逵磨大毗婆沙論卷第十一苐五張慈
若法與彼法作等無閒或時不與彼
法作耶答若時此法未至巳生答彼
依前後次第定說不依爲緣性相定
說故不相違評曰應作是說未來无
有等無閒緣所以者何等無閒緣不
雜乱住未來世法雜乱住故等無閒
緣次第而住未來世法无次第故等
無閒緣依開避義立未來世法無開
避義故復次若未來有等无閒緣則
欲修善者應常作善欲作惡者應常
作惡然今現見欲修善者後便作惡
如天授等欲作惡者後便作善如指
鬘等故未來世決定無有等无閒緣
問何故色法非等無閒緣答若法相
應有所依有行相有警覺有所緣
彼法可立等無閒緣色法不爾故非
等无閒緣有說等無閒緣現前無乱
色法有乱故非等无閒緣謂一刹那
起欲界色及色界色或一刹那起欲
界色及不繫色或一刹那起色界色
及不繫色尊者世友說曰一異熟色
相續未滅有長養色及等流色復相
續生多類俱生故非等無閒緣大德
[26-0076a]
阿毗逵磨大毗婆沙論卷苐十一苐六張慈*又布
說曰以諸色法少無閒生多多無閒
生少故非等无閒緣少無閒生多者
如夏雨時少雲無閒起无量雲遍覆
虛空従小樹子生極高大諾瞿陀樹
従小羯刺藍生廣大身色多无閒生
少者如大草聚燒爲少灰問若爾心
所法亦多無閒生少少無閒生多應
不建立等无閒緣多無閒生少者如
従有尋有伺地入無尋无伺地少無
閒生多者如従无尋無伺地入有尋
有伺地答此依同地前後數等說不
依異地故無有失有說此依同類前
後數等說不依異類故無有失謂一
心中若一受等無閒二受等生二受
等無閒一受等生可有此失然無是
事故與色別以諸色法同類極微於
一聚中衆多俱起故不可立等无閒
緣心心所法無如是事
問何故不相應行非等无閒緣答若
法相應有所依有行相有警覺有所
緣彼法可立等無閒緣不相應行不
爾故非等无閒緣有說等無閒緣現
前無乱不相應行現前有乱故非

[26-0076b]
阿毗逵磨大毗婆沙論卷苐十一苐七張慈
无閒緣謂一刹那有起三界及不繫
不相應行故餘隨所應如前廣說品
類足論有如是言云何心等無間法
答若心等无間餘心心所法巳生正
生及無想定滅盡定巳生正生是謂
心等无間法問彼何故不說無想異
熟耶有說應說而不說者當知此義
有餘有說二無心定有加行有功用
勤勞而得故彼說之無想異熟與此
相違故彼不說有說二無心定是善
故說無想異熟无覆無記故不說之
有說若由心力無閒引起不雜乱者
可名爲心等无閒法無想異熟是異
熟因力所引起任運而轉非入彼心
勢力所引故不名心等無閒法問若
爾異熟心心所法亦異熟因力所引
起任運而轉應不名心等無閒法答
自類相引有勝勢力不同彼故俱是
相應有所依等說名自類問何故二
無心定是心等無閒法而非心等
無閒緣耶答彼由心加行功用勤勞
所引得故名心等无閒法與心相違
遮斷心故非心等無閒緣有說彼由

[26-0076c]
阿毗逵磨大毗婆沙論卷苐十一苐八張慈
勢力所引起故名心等無閒法不相
應无所依無行相无警覺无所緣故
非心等无閒緣有說彼由心勢力得
増長有作用故名心等無閒法損減
心令不起作用故非心等無閒緣問
何故二無心定前後相似无乱續生
而前非後等無閒緣答由入定心勢
力所引不由前念力所引生故前非
後等无閒緣問若爾異熟心心所法
由異熟因勢力引起任運而轉前應
非後等無閒緣答心心所法是相應
有所依有行相有警覺有所緣故前
念於後有勝勢力引發開避故皆是
後等無閒緣不相應行與此相違不
可爲例問入出無想滅盡定心中閒
或經半刧一刧云何可說等無閒耶
答中閒無餘心爲隔故謂入出心相去雖遠中閒更无餘心所閒故後於前名等無閒猶如二人共涉遠路一前一後相遠而行有人問言汝有伴不彼答言有次後而來二人中閒雖有禽獸无人爲隔故言次後此亦如
是無心爲隔名等無閒問若法是心
[26-0077a]
阿毗逵磨大毗婆沙論卷苐十一苐九張慈條有
等無閒亦是心无閒耶答應作四句
有法是心等無閒非心无閒謂除初
刹那二無心定及有心位心心所法
諸餘相續二無心定及出定心心所
法有法是心无閒非心等無閒謂初
刹那二無心定及有心位心心所法
生老住無常有法是心等无閒亦是
心無閒謂初刹那二無心定及有心
位心心所法有法非心等無閒亦非
心無閒謂除初刹那二無心定及有
心位心心所法生老住無常諸餘相
續二無心定及出定心心法生老住
常問若法是心等無閒亦是無心
定無閒耶答應作四句有法是心等
無閒非无心定無閒謂初刹那二无
心定及有心位心心所法有法是無
心定無閒非心等无閒謂除初刹那
二无心定及有心位心心所法生老
住無常諸餘相續二無心定及出定
心心所法生老住无常有法是心等
無閒亦是無心定無閒謂除初刹那
二无心定及有心位心心所法諸餘
相續二無心定及出定心心所法有
[26-0077b]
阿毗逵磨大毗婆沙論卷苐十一苐十張慈
法非心等無閒亦非无心定無閒謂
初刹那二無心定及有心位心心所
法生老住无常
有三種作意謂自相作意共相作意
勝解作意自相作意者思惟色是變
礙相受是領納相想是取像相行是
造作相識是了別相地是堅相水是
濕相火是燸相風是動相如是等共
相作意者如十六行相等勝解作意
者如不淨觀持息念无量解脫勝處
遍處等問此三種作意幾種无閒聖
道現在前聖道无間幾種現在前耶
有說三種無閒聖道現在前聖道無
閒三種現在前如是善通契經所說
不淨觀俱行修念等覺支依止猒依
止離依止滅迴向於捨此中俱聲顯
無間義有說二種无間聖道現在前
除自相作意聖道無間三種現在前
有說唯共相作意无間聖道現在前
聖道無閒三種現在前問契經所說
當云何通如說不淨觀俱行修念等
覺支答依展轉因故作是說如子孫
法轉相生故謂勝解作意引起共相
[26-0077c]
阿毗逵磨大毗婆沙論卷苐十一苐十一張慈
*作意共相作意引起聖道有說共
相作意無閒聖道現在前聖道无閒
共相作意現在前問若爾依未至定
入正性離生者出聖道時可起欲界
共相作意若依上地入正性離生者
出聖道時彼欲界心旣不得起以極遠
故復未得色界共相作意彼雖巳得
順決擇分而聖道後不復現前彼以
何等共相作意出聖道耶答彼於順
決擇分中閒巳修得如是行相謂一
切行非常一切法非我涅槃寂靜等
今出聖道起彼作意評曰彼不應作
是說如前說者好謂三種無閒聖道
現在前聖道無閒三種現在
前復次欲界有三種作意謂聞所成
作意思所成作意生得作意色界有
三種作意謂聞所成作意修所成作
意生得作意無色界有二種作意謂
修所成作意生得作意無漏有一種
作意謂修所成作意此中欲界唯思
所成無閒聖道現在前聖道無閒三
種現在前色界唯修所成无閒聖道
現在前聖道無閒二種現在前除生得
[26-0078a]
阿毗逵磨大毗婆沙論卷苐十一苐十二張慈
*無色界唯修所成無閒聖道現在前
聖道无閒亦唯修所成現在前問何
故聖道無閒欲界生得現在前非色
無色界生得耶答欲界生得猛利色
无色界生得不猛利故若依未至定
得阿羅漢果彼或以欲界心出聖道
或以未至定心出聖道若依无所有
處得阿羅漢果彼或以無所有處心
出聖道或以非想非非想處心出聖
道若依餘地得阿羅漢果彼唯以
地心出聖道
復次初靜慮有三種謂味相應淨無
漏如是乃至無所有處皆有三種非
想非非想處但有二種謂除無漏此
中味相應無閒二種現在前除無漏
淨無閒三種現在前无漏無閒二種
現在前除味相應淨初靜慮復有四
種謂順退分順住分順勝進分順決
擇分如是乃至無所有處皆有四種
非想非非想處唯有三種除順勝進
分此中順退分無閒二種現在前謂
順退分及順住分順住分無閒三種
現在前謂除順決擇分順勝進分無
[26-0078b]
阿毗逵磨大毗婆沙論卷苐十一苐十三張慈
閒三種現在前謂除順退分順決墿
分無閒二種現在前謂順決擇分及
順勝進分問若生第二第三第四靜
慮起初靜慮諸識身時幾心無閒入
幾心出耶答隨所生地若未離染者
三種心無閒彼諸識身現在前彼諸
識身无閒三種心現在前謂善染汙
无覆無記若巳離染者二種心無閒
彼諸識身現在前彼諸識身无閒二
種心現在前謂除染汙
有十二心欲界四謂善不善有覆无
記無覆无記色無色界各三謂前四
中除不善無漏有二謂學无學問此
十二心一一無閒生幾心復
従幾心無閒生耶答欲界善心无閒
生九心謂欲界四色界二善有覆無
記无色界一有覆無記及學无學心
此心復従八心無閒生謂欲界四色
界二善有覆无記及學無學心不善
心無閒生四心謂欲界四心此心復
従十心无閒生謂欲界四色無色
各三心如不善心欲界有覆無記心
亦爾欲界無覆无記心無閒生七心
謂欲界
[26-0078c]
阿毗逵磨大毗婆沙論卷苐十一苐十四張慈戒白
四色界二善有覆無記無色界一有
覆無記心此心復従五心无閒生謂
欲界四及色界一善心色界善心无
閒生十一心謂十二心中除無色界
無覆无記心此心復従九心無閒生
謂色界三欲界二善無覆無記无色
界二善有覆无記及學無學心色界
有覆无記心無閒生六心謂色界三
欲界三除無覆无記心此心復従八
心無閒生謂色無色界各三欲界二
善无覆無記心色界無覆無記心無
閒生六心謂色界三欲界二不善有
覆無記无色界一有覆無記心此心
復従三心無閒生謂色界三心無色
界善心无閒生九心謂無色界三欲
界二不善有覆无記色界二善有覆
無記及學無學心此心復従六心無
閒生謂无色界三色界一善及學
无學心無色界有覆无記心無閒生
七心謂无色界三欲界二不善有覆
无記色界二善有覆无記心此心復
従七心無閒生謂無色界三欲色界
各二善无覆無記心無色界无覆無

[26-0079a]
阿毗逵磨大毗婆沙論卷苐十一苐十五張慈惠右
心無間生六心謂无色界三欲界二
不善有覆無記色界一有覆無記心
此心復従三心無間生謂无色界三
心學心無間生五心謂三界善及學
無學心此心復従四心無間生謂三
界善及學心無學心無間生四心謂
三界善及无學心此心復従五心無
閒生謂三界善及學无學心
有二十心欲界八謂加行善生得善
不善有覆无記威儀路工巧處異熟
生通果心色界六謂前八心中除不
善及工巧處無色界四謂加行善生
得善有覆无記異熟生心無漏二謂
學無學心問此二十心一一無間生
幾心復従幾心无間生耶答欲界加
行善心無間生十心謂欲界七除通
果心色界一加行善及學无學心此
心復従八心無間生謂欲界四除无
覆無記四色界二加行善有覆無記
及學無學心有餘師說此心復従十
一心無閒生謂前八及欲界威儀路
工巧處異熟生心所以者何以熟修
習加行善心者従自界威儀路工巧
[26-0079b]
阿毗逵磨大毗婆沙論卷苐十一苐十六張慈
處異熟生心無閒亦現在前欲界生
得善心無閒生九心謂欲界七除通
果心色无色界各一有覆无記心此
心復従十一心無閒生謂欲界七除
通果心色界二加行善有覆无記及
學無學心不善心無閒生七心謂欲
界七除通果心此心復従十四心無
間生欲界七除通果心色界四除加
行善及通果心無色界三除加行善
心如不善心欲界有覆無記心亦爾
欲界威儀路心無間生八心謂欲界
六除加行善及通果心色無色界各
一有覆無記心有餘師說此心無間
生九心謂前八及欲界加行善心熟
修習者能現前故此心復従七心無
間生謂欲界七除通果心如欲界威
儀路心欲界異熟生心亦爾工巧處
心無閒生六心謂欲界六除加行善
及通果心有餘師說此心無間生七
心謂前六及欲界加行善心熟修習
者能現前故此心復従七心無間生
謂欲界七除通果心欲界通果心無
間生二心謂欲界通果及色界加行
[26-0079c]
阿毗逵磨大毗婆沙論卷苐十一苐十七張慈*善
心此心復従二心无間生謂欲界通果
及色界加行善心色界加行善心無
閒生十二心謂色界六欲界三加行
善生得善通果無色界一加行善及
學無學心此心復従十心無間生謂
色界四除威儀路異熟生心欲界二
加行善通果心無色界二加行善有
覆無記及學无學心色界生得善心
無閒生八心謂色界五除通果欲界
二不善有覆无記无色界一有覆無
記心此心復従五心無間生謂色界
五除通果心色界有覆无記心無間
生九心謂色界五除通果欲界四加
行善生得善不善有覆無記心此心
復従十一心無閒生謂色界五除通
果欲界三生得善威儀路異熟生無
色界三除加行善心色界威儀路心
無閒生七心謂色界四除加行善通
果心欲界二不善有覆无記無色界
一有覆無記心此心復従五心無間
生謂色界五除通果心如色界威儀
路心色界異熟生心亦爾色界通果
心無間生二心謂色界加行善及
[26-0080a]
阿毗逵磨大毗婆沙論卷苐十一苐十八張慈
通果心此心復従二心無間生謂色
界加行善及通果心無色界加行善
心無間生七心謂無色界四色界一
加行善及學無學心此心復従六心
無間生謂無色界三除異熟生色界
一加行善及學无學心無色界生得
善心無間生七心謂無色界四欲界
二不善有覆無記色界一有覆無記
心此心復従四心無閒生謂無色界
四心無色界有覆无記心無間生八
心謂無色界四欲界二不善有覆无
記色界二加行善有覆无記心此心
復従十心無閒生謂无色界四欲色
界各三生得善威儀路異熟生心无
色界異熟生心無間生六心謂無色
界三除加行善心欲界二不善有覆
無記色界一有覆無記心此心復従
四心無間生謂无色界四心學心無
閒生六心謂欲界二加行善生得善
色無色界各一加行善及學无學心
此心復従四心無間生謂三界各一
加行善及學心無學心无間生五心
謂欲界二加行善生得善色無色界
[26-0080b]
阿毗逵磨大毗婆沙論卷苐十一苐十九張慈
各一加行善及無學心此心復従五
心無間生謂三界各一加行善及學
无學心
補特伽羅旣不可得又無前心徃後
心理何緣能憶本所作事乃至廣說
問何故作此論答爲止他宗顯巳義
故謂或有執補特伽羅自體實有如
犢子部彼作是說我許有我可能憶
念本所作事先自領納今自憶故若
無我者何緣能憶本所作事或復有
執物性相隱如說諸法相隱外道彼作
是說諸有爲法有晝夜分㸦相藏隱
夜時晝入夜中晝性雖在而不顯現
晝時夜入晝中夜性雖在而不顯現
如是可能憶本所作晝夜分中有夜
晝故夜晝時所作晝夜時能憶若不
爾者何緣能憶本所作事或復有執
物性相變如說諸法相變外道彼作
是說卽羯刺藍位變作頞部曇位
乃至卽堅固位變作衰老位如卽靑
葉變作黃葉如是可能憶本所作
以前後位體無異故前位所作後位
能憶若不爾者何緣能憶本所作事
[26-0080c]
阿毗逵磨大毗婆沙論卷苐十一苐二十張慈
**或復有執物性相徃如說諸法相
徃外道彼作是說羯刺藍徃入頞部
曇位中乃至堅固徃入衰老位中如
是可能憶本所作以後位中有前法
故前位所作後位能憶若不爾者何
緣能憶本所作事問物性相變相性
外道二執何別答相變外道執卽前
位變作後位後位中無前位相徃外
道執前位徃後位旣至後位其相不
壞卽與後位俱時増長有作是說相
變外道執後與前不一不異相徃外
道執後與前亦一亦異或復有執覺
性是一如說前後一覺論者彼作是
說前作事覺後憶念覺相用雖異其
性是一如是可能憶本所作以前後
位覺體一故前位所作後位能憶若
不爾者何緣能憶本所作事或復有
執意界是常如執意界是常論者彼
作是說六識雖生滅而意界是常如
是可能憶本所作六識所作事意界
能憶故若不爾者何緣能憶本所作
事或復有執蘊有二種一根本蘊二
作用蘊前蘊是常後蘊非常彼作是

[26-0081a]
阿毗逵磨大毗婆沙論卷弟十一弟二十一張慈
根本作用二藴雖別而共和合成一
有情如是可能憶本所作以作用藴
所作事根本蘊能憶故若不爾者何
緣能憶本所作事或復有執前心徃
告後心我作是事汝可憶持彼作是
說心細冥通前有所作必告後知如
可能憶本所作若不爾者何緣能
憶本所作事然過殑伽沙數諸佛及
佛弟子雖不說有補特伽羅亦不說
有物性相隱相變相徃一覺性意界
常根本蘊異作用蘊異前心徃告後
心而說有能憶本所作此義決定微
細甚深難可覺了爲欲顯示如是決
定微細甚深難可覺了諸法性相及
止他宗不如理說故作斯論問此中
應具說補特伽羅旣不可得亦無物
性相隱相變相徃一覺性意界常根
本蘊異作用蘊異前心徃告後心理
何緣能憶本所作事何故但說補特
伽羅旣不可得又無前心徃後心理
答此中說補特伽羅不可得者別遮
初一補特伽羅論又無前心性後心
理者捻遮後七論有說此中說補特
[26-0081b]
阿毗逵磨大毗婆沙論卷苐十一苐二十二張慈
伽羅旣不可得者遮第一補特伽羅
論又無前心徃後心理者遮第八前
心徃告後心論旣遮初後應知巳遮
中閒六論謂本論師略擧初後令諸
弟子易受持故
說一切有部發智大毗婆沙論卷第十一
甲辰歲高麗國大藏都監奉
勅彫造
[26-0081c]
阿毗逵磨大毗婆沙論卷第十二慈
五百大阿羅漢等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雜蘊第一中智納息第二之四
補特伽羅旣不可得又無前心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