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r0063 補續高僧傳-明-明河 (master)



補續高僧傳卷第七
明吳郡華山寺沙門 明河 撰


習禪篇


宋 大陽玄傳



大陽禪師警玄。江夏張氏子也。其先蓋金陵人。仲父
為沙門。號智通。住金陵崇孝寺。師往依之。年十九為
大僧。聽圓覺。即能辯屈講者。講者歎曰。是齒少而識
卓如此。我所有何足益之。通知之。使令游方。初謁梁
山觀禪師。問如何是無相道場。山指壁間觀音像曰。
此是吳處士畫。師擬進語。山急索曰。此是有相。如何
是無相者。於是悟旨於言下。拜起而侍。山曰。何不道
取一句子。師曰。道即不辭。恐上紙墨。山笑曰。他日此
語上碑去在。師獻偈呈解。山稱以為洞上之宗可倚。
師亦自負。儕輩莫敢攀。一時聲名藉甚。山歿。出山至
大陽。謁堅禪師。堅欣然。讓法席使主之。退處偏室。咸
平庚子歲也。師神觀奇偉有威重。從兒稚中。即日一
食。自以先德付受之重。足不逾限。脇不至席者。五十
年。浮山遠公居眾時。甞參師於大陽。師以臘高無可
[007-0412a]
繼法之人。一日喟然謂遠曰。洞上一宗。如懸絲欲斷。
惟汝興之。遠曰。有平侍者在。師以手指胸云。平此處
不佳。又揑拇指叉中。示之云。伊向去當死於此。於是
以皮履布裰付遠。囑令求人。以天聖五年七月十六
日。陞座辭眾。又三日作偈。寄王曙侍郎。偈曰。吾年八
十五。修因至於此。問我歸何處。頂相終難覩。擲筆而
化。遺囑云。󰢍全身十年無難。當為大陽山打供入塔。
後果為平侍所戕。平亦坐是返俗。流浪無依。為虎所
食。師言驗矣。遠受大命。得青華嚴。轉付履裰。嗣師法
焉。


慈明圓禪師傳



石霜楚圓禪師。號慈明。汾陽嫡嗣也。生全州李氏。少
為書生。年二十二出家。母有賢行。使游方。師連眉秀
目。頎然豐碩。然忽繩墨。所至為老宿呵。以為少叢林。
師柴崖而笑曰。龍象蹴踏。非驢所堪。甞槖骨董箱。以
竹杖荷之。游湘沔間。聞汾陽道望。遂與大愚谷泉瑯
琊造焉。陽顧而默器之。經二年未許入室。每見必罵
詬。或毀詆。諸方所訓。皆流俗鄙事。一夕訴曰。自至法
席巳再夏。不蒙指示。但增世俗塵勞念。歲月飄忽。巳
事不明。語未卒。陽熟視罵曰。是惡知識。敢裨販我。怒
舉杖逐之。師擬伸救。陽掩師口。乃大悟曰。乃知臨濟
道出常情。服役七年辭去。依唐明嵩公。嵩指會楊大
年。因大年。復會李都尉。二公恨見之晚。館於齋中。日
夕質疑智證。以為法友。久之辭還河東。省唐明。李公
[007-0412b]
遣二僧訊師。師於書尾。畫雙足寫來僧名。以寄之。李
作偈曰。黑毫千里餘。金槨示雙趺。人天渾莫測。珍重
赤鬚胡。師以母老。南歸至筠州。首眾於洞山。時聰禪
師居焉。先是。汾陽謂師曰。我遍參雲門兒孫。特以未
見聰為恨。故師依止三年。乃游仰山。大年以書抵宜
春太守黃宗旦。使請師出世。守虗南原致師。師不赴。
旋特謁候守願行。守問其故。師曰。始為讓。今偶欲之
耳。守大賢之。住三年。棄去省母。以白金為壽。母投金
于地。罵曰。汝少行脚。負布槖去。今安得此物。吾望汝
濟我。反置我地獄耶。師色不怍。徐收之辭去。謁神鼎
諲公。鼎首山高弟。望尊一時。衲子非人類精奇。無敢
登其門者。住山三十年。門弟子氣吞諸方。師髮長不
剪。弊衣楚音。通謁稱法姪。一眾大笑。鼎遣童子問。長
老誰之嗣。師仰視屋曰。親見汾陽來。鼎杖而出。顧見
頎然。問曰。汾州有西河師子是否。師指其後。絕叫曰。
屋倒矣。童子返走。鼎回顧相矍鑠。師地坐脫隻履而
視之。鼎老忘所問。又失師所在。師徐起整衣行。且語
曰。見面不如聞名。遂去。鼎遣人追之。不可。歎曰。汾陽
乃有此兒耶。師自是名重叢林。適道吾虗席。郡移書。
欲得大禪伯領之。鼎以師應召。法令嚴整。亡身為法
者集焉。師之大機大用。不可思議。傳者謂。師以事事
無礙行心。凡聖不能測。可為知言矣。水庵。謂尤侍郎
延之曰。昔大愚慈明谷泉等。結伴參汾陽。河東苦寒。
眾人憚之。惟慈明曉夕不憚。夜坐欲睡。則引錐自剌。
[007-0412c]
歎曰。古人為生死事大。不食不寢。我何人哉。乃縱荒
逸。生無益於時。死無聞於後。是自棄也。及辭歸。汾陽
歎曰。楚圓今去。吾道東矣。次住福嚴。又移興化。甞室
中插劍一口。以草鞵一對。水一盆。置在劒邊。擬議者。
師曰。喪身失命了也。便喝出。無有一人契者。其他玄
言妙語。提唱宗乘。探旨者麻粟出焉。而黃龍南楊岐
會二人。最為上首。能世其家。以某年正月五日示寂。
前是。李都尉遣使邀師曰。海內法友。唯師與楊大年
耳。大年棄我而先。僕年來頓覺衰落。忍死以一見公。
仍以書抵潭帥敦遣之。師惻然。與侍者舟而東下。舟
中作偈曰。長江行不盡。帝里到何時。既得凉風便。休
將㯭棹施。至京與李公會。月餘而李公歿。臨終畫一
圓相。又作偈獻師。偈曰。世界無依。山河匪礙。大海微
塵。須彌納芥。拈起幞頭。解下腰帶。若覓死生。問取皮
袋。師曰。如何是本來佛性。公曰。今日熱如昨日。隨聲
便問。師臨行一句作麼生。師曰。本來無質礙。隨處任
方圓。公曰。晚來困倦。更不答話。師曰。無佛處作佛。公
于是泊然而逝。仁宗皇帝。尤留神空宗。聞李公化與
師問答。嘉歎久之。師哭之慟。臨壙而別。有旨賜官舟
南還。中途謂侍者曰。我忽得風痺疾。視之口吻巳喎
斜。侍者以足頓地曰。當奈何平生呵佛罵祖。今乃爾。
師曰。無憂為汝正之。以手整之如故。曰。而今而後。不
鈍置汝。逾年而化。李公子。銘誌其行于興化。全身塔
于石霜。
[007-0413a]


系曰。達人出世。以開物成務。為心非自衒也。方師之
受南原也。戢天際想于眉睫間。聊試吾道動靜何如。
觀其初不赴。後自請行。進退躊躇。意可知矣。覺範云。
慈明道。起臨濟於將仆。而平昔廓落乃如此。微神鼎。
則亦谷泉流也。雖然。狂奴故態。特師之寓言耳。真面
目。豈無知音者哉。然神鼎固長者。難及也。


大愚芝.法華舉.瑯琊覺傳



禪師。名守芝。太原王氏子。少棄家。於潞州承天寺試
法華得度。為大僧。講金剛般若。名滿三河。時汾陽禪
望大振。竊疑之往觀焉。同參者。慈明瑯琊等數人。服
誠陽室。遂受印可。南游住高安。大愚上堂。甞舉汾陽
十智同真話曰。先師云要識是非面目現在也。大省
力後生。晚學剌頭。向言句裡。貪著義味。如驢䑛尿處。
捧打不回。蓋為不廣求知識。徧歷門風。多是得一言
半句。便點頭嚥唾。道巳了辦上座。大有未穩當處在。
上堂大眾集定乃曰。現成公案也。是打揲不辦便下
座。慈明。有善侍者。號稱明眼。聞師之風。自石霜至大
愚入室。師趯出履一隻。善退身而立。師俯取履。善輒
踏倒。師起面壁。以手點津。連畫其壁三。善瞠立其後。
師旋轉以履打。至法堂。善曰。與麼為人瞎却一城人
眼在。會中有僧。日誦金剛經一百遍。師令侍者喚至。
問曰。聞汝日誦金剛經一百遍。是否。曰不敢。師曰。汝
曾究經意否。汝但日誦一遍。參究佛意。若一句下悟
去。如飲海水一滴。便知百川之味。僧如教。一日誦至
[007-0413b]
應如是知如是見如是信。解不生法相處。遂以白師。
師遽指牀前狗子云。狗子聻。僧無語。師便打出。作偈
曰。砂裏無油事可哀。翠岩嚼飯餵嬰孩。一朝好惡知
端的。始覺從前滿面灰。稱者謂。師作偈絕精峭。此蓋
其一斑云。嘉祐初示寂。塔於西山。雲峰悅公。師之真
子。別有傳。


法華舉禪師。汾陽嗣也。初住龍舒法華寺。後移居白
雲海會焉。為人精嚴諒直。飽參。汾陽特稱之。一錫出
并汾。所至披靡。謁公安遠公。逗青松黃葉之機。于福
昌善處。逞琢句調琴之辯。又謁延壽賢。大愚芝公。夾
山真首座。慈明棲賢諟。雪竇顯。五祖戒公。瑯琊覺。西
湖西峰庵主。主。明招位下傑出者也。有偈云。絕頂西
峰路。峻機誰敢當。超然凡聖外。瞥隔兩重光。師至。問
曰。如何是兩重光。曰。月從東出。日向西沒。師曰。庵主
未見明招時如何。曰。滿盞油難盡。進曰。見後如何。曰。
多心易得乾。師機辯。如雷砰電射。不可把玩。諸方畏
服。號舉道者。上堂。釋迦不出世。達麼不西來。佛法徧
天下。談玄口不開。至哉斯言。達古今一貫也。甞曰。僧
家以寂住為本。豈可觀州獵縣。看山門景致過時耶。
覺範稱之。如薛仁貴著白袍。西平王著錦帽。真勇于
道者也。年七十餘。始歿。塔于海會。


瑯琊山慧覺禪師者。西洛人也。父為衡陽太守。死于
官。師扶櫬歸洛。過澧陽。藥山古剎。宛若夙居。由此出
家。後得法於汾陽。住滁水。高揭剎竿。與雪竇顯公。同
[007-0413c]
時唱道。時號二甘露門。上堂。奇哉十方佛。元是眼中
花。欲識眼中花。元是十方佛。欲識十方佛。不是眼中
花。欲識眼中花。不是十方佛。于此明。得過在十方佛。
于此未明。聲聞起舞。獨覺臨粧。珍重。師福相端嚴。所
至成益。甞往蘇州。看范希文。因受信施。及千餘緡。遂
遣人陰計在城諸寺僧數。皆密送錢。同日為眾檀設
齋。其即預辭范公。是日侵早發船。逮天明眾知巳去。
有追至常州得見者。受法利而還。靈源稱之曰。觀此
老一舉。使姑蘇道俗。悉起信心。增深道種。師法嗣數
輩。長水璿講師。其一也。具義解中。泉大道三公。同參
也。見列感通中。


系曰。三公。皆為西河師子兒。而舉公跳躑。故慳于嗣。
夫為善知識。如霧露在人。當使時時有潤。瑯琊蘇州
之舉。須瑯琊始得。囂囂者不得效顰。


政黃牛傳



惟政。秀州華亭黃氏子。幼從錢塘資聖院本如肄業。
且將校藝有司如。使禱觀音求陰相。師謝曰。豈忍獨
私於巳哉。郡人朱紹安。聞而嘉歎。欲啟帑度之。師慨
然曰。古之度人。以清機密旨。今反是。去古遠矣。吾墮
三寶。數當有其時。巳遇祥符覃恩。得諧素志。獨擁毳
袍且弊。同列慢之。師曰。佛乎佛乎。儀相云乎哉。僧乎
僧乎。盛服云乎哉。後有願輸奉歲時用度。俾繼如之
院務。亦復謝曰。聞托鉢乞食。未聞安坐以享。聞歷謁
諸祖。未聞廢學自任。況我齒茂氣完正在筋力為禮。
[007-0414a]
非從事屋廬之秋也。於是提䇿東引。學三觀于天台。
復旋徑山。咨單傳旨于老宿惟素。素董臨安功臣山
淨土院。師輔相之久。而繼其席。然為人高簡。律身精
嚴。名卿巨公。多所推尊。時蔣侍郎堂守錢塘。與師為
方外友。師每謁之。則跨一黃牛。以軍持掛角上。市人
爭觀之。師自若也。至郡庭。始下牛。笑談終日。一日蔣
公留師曰。適有過客。明日府中。當有會。吾師固奉律。
為我少留一日。因[款-士+止]清話。師諾之。明日使人要之。留
一偈而去矣。曰。昨日曾將今日期。出門倚杖又思惟。
為僧只合居巖谷。國土筵中甚不宜。坐客皆歎其標
致。又作山中偈曰。橋上山萬重。橋下水千里。惟有白
鷺鷥。見我常來此。平生製作三十卷。曰錦涇集。且工
書筆法勝絕。秦少游。見必收畜之。師冬不擁爐。以荻
花作毬。納足其中。客至共之。清論無窮。秀氣逼人。夏
秋好翫月。盤膝大盆中浮水上。自旋其盆吟笑。達旦
以為常。九峰韶禪師。甞客於院將臥。師挽之曰。月色
如此。勞生擾擾。對者幾人。韶唯唯。而巳久之。呼童子
使熱炙。韶方饑。意作藥石。既乃橘皮湯一杯。韶笑曰
無乃太清乎。或問曰。師以禪師名。而不談禪。何也。師
曰。徒費言語吾嬾。寧假曲折。但煩萬象敷演耳。言語
有間。造物無盡藏也。皇祐元年孟夏八日。語眾曰。夫
動以對靜。未始有極。吾一動歷年六十有四。今靜矣。
然動靜本何有哉。遂泊然而逝。


禪客尋常入舊都。黃牛角上掛瓶盂。有時帶雪穿
[007-0414b]
雲去。便好和雲畫作圖。此蔣侍郎贈師詩也。師自
有詩曰。貌古形疎倚杖藜。分明畫出須菩提。解空
不許離聲色。似聽孤猿月下啼。二作佳韶勝致。正
相對會。一時禪悅之盛。可想見也。


懷賢禪師傳



金山龍游寺。圓通禪師。諱懷賢。字潛道。溫州永嘉何
氏子。在襁褓中。能合掌僧坐。四歲從嗣仁社主。出家
受戒。有講席輒往聽。盡得其學。及長歎曰。說食能飽
人乎。別社主。去遍參。最後見達觀頴于潤之因聖。初
師從瑞新禪師遊頗久。具知宗門承襲賓主之說。自
謂無以復加。比至達觀會中。聞所開示類。皆世緣俗
諦。非談諧嵬𤨏。則罵詈不巳。心竊陋之。乃潛詣丈室。
請白曰。為人天師。當只說法。奈何預以世間事。且僧
有過斥去則巳。何足追罵至累日乎。觀頷而不答。師
因此省悟。初開法于太平隱靜。嗣主金山。金山當孔
道。客至無虗日。師頗厭之。熙寧元年。遂謝事。隱于金
牛山。山去丹陽數十里。人跡罕。至庭養猨鶴孔雀鸚
鵡白鷴。皆就掌取食。號五客。各為一詩。贈之士大夫。
欲相見者。就山中訪焉。廬山之圓通。明州之雪竇。相
次堅懇。各住一年。雪竇至。前後二十年間。三請乃赴。
其行由海道。遇大風。漂至慈溪東岸。舟破。從者多人
皆散走。師獨安坐水中不動。以元豐五年九月甲午。
示滅于金牛。壽六十七。臘六十三。弟子覺澄等。塔全
身于西隴淮海。秦少游觀為師狀曰。師操行卓越。而
[007-0414c]
遇人有恩意。雖對賓客。未甞與眾異饌。夜輒從眾僧
寢于堂中。不入丈室。雅性樂施。所得金錢繒帛。率緣
手盡。又多才藝。工於詩字畫有法。閒居絕口。不掛事
事。雖交至錯出。處之晏然。無不集者當時賢士大夫
聞其風。皆傾意願與之游。始用參知政事高公若訥
奏。賜紫方袍。又用節度使李公端愿。奏賜號圓通大
師。凡十被請從之者四。皆天下名山巨剎。道化方行。
輒託事隱去。州郡雖欲挽而留之。不可得也。弟子五
十有五人。所著詩頌文集。凡五卷。又撰次其自少至
老出處之跡一篇。號穉耄典記。以自見云。


法寶傳



法寶。姓王氏。遂州小溪人。事興聖院從簡。為僧學法。
四方所見。如泉山之□黃檗之南。雲居之寶。禾山之
才。世所謂大善知識者。皆歷問焉。平居常宴坐。計晝
夜之分。寢才十二三。臥必右脇。未甞解衣。如是者終
其身。師三游洛陽。始至洛。人不知其為禪。再至。知其
為禪者矣。三至。又知其為禪。而不徒為禪者矣。其應
世之密用。觀機之善巧。則莫得而擬議。洛中賢士夫。
從師游者甚眾。未必盡知師之道。但愛其行高而氣
和。言簡而理盡耳。太師文潞公。表其行。賜紫方袍。三
至洛。常寓於善覺院。眾為合力營搆。其徒十餘人。皆
甞與師同學。又有信士。棄其孥。奔走服事者。師既居
善覺。參問者益廣。或勸推所餘以為人。師曰。巳未為。
何暇為人。懷道應物。垂五十年。所以言論風旨。不大
[007-0415a]
傳於世者。蓋其沖挹自晦如此。韓侍郎維。曰始予見
師於河橋。師未甞不言也。予問之不能。巳數年。予守
潁昌。迎舘之府舍。師未甞言也。予雖欲問。不知所問
矣。嗚呼道不可以不刳心焉。既示疾。遍作書。別所往
來之人。奄然而寂。年六十有九。時元豐六年九月也。
藏骨龍門菩提院之上方。


浮山遠公傳



禪師。名法遠。鄭圃田人也。出於王氏。十九出家。先謁
汾州。得一盼相印。復參葉縣省公。與天衣懷。同往葉
縣住持。枯淡嚴密。諸方畏之。師至值雪寒。縣喝罵驅
逐。至以將水潑。眾僧衣履皆濕。怒而散去。唯師與懷。
自若整衣。敷具復坐如故。縣到。呵曰。汝更不去。待我
打耶。師近前不審。云。某數千里而來參。叩和尚為明
大事。豈以杓水潑之便去。縣笑。因而遂留。相依數年。
萬方挫折。師始終一如。所謂真金烈火。愈鍛而愈明。
縣始以衣法付之。開堂日拈香曰。汝海。枯木上生花。
別迎春色。蓋指葉縣也。師與王質。待制論道。畫一圓
相。問曰。一不得匹馬單鎗。二不得衣錦還鄉。鵲不得
喜。鴉不得殃。速道速道。王罔措。師曰。勘破了也。師暮
年休會聖岩。敘佛祖奧義。作九帶。啟廸學者。與因棊
說法一事。莫不家喻戶曉。師玉骨插額。目光外射。狀
如王孫。凜然可畏。雅自稱柴石老人。歿時巳七十餘。
范文正公。銘其塔曰。嗚呼遠公。釋子之雄。禪林甘澤。
法海真龍。壽齡有限。慧命無窮。寒岩󰢍骨。千載清風。
[007-0415b]
師平生貴尚真實。參證痛抑浮辯。甞謂道吾真公曰。
學未至道。衒耀見聞。馳騁機解。以口舌辯。利相勝者。
猶如廁屋塗汙丹雘。秪增其臭耳。得法弟子道臻者。
繼大覺璉。住淨因。法道大弘於京師。當英神啟三朝。
數入宮說法。恩遇隆渥。為人渠渠靜退。似不能言者。
奉身至約。一布裙二十年不易。用五幅纔掩脛。不多
為叢褶。曰徒費耳。無所嗜好。甞雪方丈之西壁。命文
與可掃墨竹。謂人曰。吾使游人見之。心目清凉。此君
蓋替我說法也。元祐八年歿。


法華隆禪師傳



道隆禪師。未詳里族。初參石門徹和尚。問曰。古者道
但得隨處安閒。自然合他占轍。雖有此語。疑心未歇。
時如何。門曰。知有乃可隨處安閒。如人在州縣住。或
聞。或見。千奇百怪。他總將作尋常。不知有而安閒。如
人在村落住。有少聲色。則驚怪傳說。師於言下有省。
門盡授其洞上宗旨。及出世。乃嗣廣慧。或問曰。禪師
親見石門。如何却嗣廣慧。師曰。我初見廣慧。渠方欲
剃髮。使我擎凳子來。因曰。道者。我有凳子詩。聽取詩
曰。放下便平穩我時便肯伊。因敘在石門所得。慧曰。
石門所示。如百味珍饈。只是飽人不得。後來有一炷
香。不欲兩頭三緒。為伊燒却。師至和初。游京客景德
寺。日縱觀都市。歸常二鼓。一夕不得入。臥于門下。仁
宗夢至景德寺門。見龍蟠地。驚覺。中夜遣中使視之。
乃一僧熟睡。巳再鼾。撼之始覺。問名字歸奏。帝聞道
[007-0415c]
隆。乃喜曰。吉徵也。明日召至便殿。問宗旨。師奏對詳
允。帝大說。有旨館于大相國寺燒朱院。由是道化大
振。甞與大覺璉公。說法化成殿。機鋒迅辯。帝大悅。侍
衛皆山呼。或偈頌酬答。或留宿禁中。禮遇隆厚。賜號
應制明悟禪師。師因奏疏。舉璉自代。帝覧表不允。有
旨於曹門外。建精舍延師。師額華嚴禪院。有僧頌璉
公詩。上問佛偈曰。有節非于竹。三星偃月宮。一人居
日下。弗與眾人同。師曰。諸佛說心。為破心相。璉作此
偈。虗空釘橛也。乃曰。虗空釘鐵橛。平地起骨堆。莫將
閑學解。安著佛階梯。又見達觀頴禪師。戲作偈曰。解
答諸方語。能吟五字詩。二般俱好藝。只是見錢遲。師
曰。佛法却成戲論。後生無識遽相。效學不可長也。但
曰二般。雖雜道也勝別施為。有僧曰。洞山寶公。譏五
祖戒禪師。行藏落人。疑似其至洞山。乃上堂說偈曰。
嗟見世聱訛。言清行濁多。若無閻老子。誰人奈你何。
師曰。寶麤行不遜。賣師取名。不可取也。曹谿曰。真實
修道人。不見世間過。來說他人短。自短先在我。寶暴
其師之失。教誰檢點。凡沙門釋子。寂默為要。華嚴論
曰。唯寂唯默。是心造如來之樣。不著不戀。是路入法
界之轍。寶賣洞山。薑鋤雙峰地。巳為道人取笑也。師
為人寬厚不矜伐。以真慈普敬行心。歿時年八十餘。
盛暑安坐七日。手足柔和。全身建塔於寺之東。


系曰。夫寺門鼾睡僧。入天子夢。夢其為龍。不為所惡。
復尊寵之至宿留禁中。非師道洽天下。烏能及此。京
[007-0416a]
師禪法。由是大弘。併見仁宗識洞高遠。若遇庸君。師
其不為虀粉乎。予故表而出之。


泉大道.宗道者傳



谷泉。泉南人也。少聰敏。性耐垢汙。大言不遜。流俗憎
之。去為沙門。撥置戒律。任心而行。眼蓋衲子。所至叢
林輒刪去。泉不以介意。造汾陽。陽奇之。密受記莂。南
歸放浪。湘中數來往。道吾訪慈明。道吾有湫。毒龍所
蟄。墮葉觸波。必雷雨連日。過者不敢喘。與慈明暮歸。
時秋暑。捉其衣曰。可同浴。慈明掣肘徑去。於是。泉解
衣躍入。霹靂隨至。腥風吹雨。林木震搖。慈明蹲草中。
意泉死矣。須臾晴霽。忽引頸出波間。曰㘞。後住南嶽
懶瓚岩。又移住芭蕉。將復移保真。大書芭蕉壁曰。予
此芭蕉菴。幽占堆雲處。般般異境未暇數。先看矮松
三四樹。寒來燒枯杉。饑飡大紫芋。而今棄之去。不知
誰來住。住保真。夜地坐祝融峰下。有大蟒盤繞之。泉
解衣帶縛其腰。明日杖策尋之。衣帶[聯-耳+糸]松枝上。蓋松
妖也。嘗過衡山縣。見屠者斫肉。立其旁。作可憐態。指
其肉。又指其口。屠問曰。汝啞耶。即肯首。屠憐之。割巨
臠置鉢中。泉喜出。望外感謝而去。一市大笑。而泉自
若。以杖荷大酒瓢。往來山中。人問瓢中何物。曰。大道
漿也。作偈曰。我又誰管你天。誰管你地。著箇破紙襖。
一味工打睡。一任金烏東上。玉兔西墜。榮辱何預我。
興亡不相關。一條柱杖。一葫蘆間。走南山與北山。畜
一奴名調古。日令拾薪汲㵎。或呼對坐岩石間。贈之
[007-0416b]
以偈曰。我有山童名調古。不誦經不禮祖。解般榾柮
禦冬寒。隨分衣裳破不補。會栽蔬能種芋。千山萬山
去無懼。阿呵呵有甚討處倚。遇上座來參。問菴主在
麼。泉曰。誰。曰行脚僧。曰作甚麼。曰禮拜菴主。曰恰值
菴主不在。曰你聻泉。曰向道不在。說甚麼你。我拽棒
趂出。次日來。又趂出。一日又來。泉攔胷扭住曰。我這
裡虎狼縱橫尿牀。鬼子三回兩度。來討甚麼。曰人言
菴主親見汾陽來。泉解衣抖擻曰。你道我見汾陽來。
有多少奇特。再訪慈明。作偈寄之曰。相別而今又半
年。不知誰共對談禪。一般秀色湘山裡。汝自匡徒我
自眠。慈明笑而巳。乃令南公更謁泉。泉與語。驚曰。五
州管內。乃有此匾頭道人耶。嘉祐中。男子冷清妖言
誅。泉坐清曾經由菴中。決杖配郴州牢城。盛暑負土
經通衢。弛擔說偈曰。今朝六月六。谷泉被氣𡎺。不是
上天堂。便是入地獄。言訖微笑。泊然蟬蛻。闍維。舍利
不可勝數。郴人塔而祠焉。


宗道者。不知何許人也。往來舒蘄間。多留於投子。性
嗜酒。無日不醉。村民愛敬之。每餉以醇醪。居一日方
入浴。聞有尋宗者。度其必送榼。至裸而出。得酒徑去。
人皆大笑。而宗傲然不怍。甞散衣下山。有逆而問者
曰。如何是道者家風。對曰袈裟裹草鞵。意旨如何。曰
赤脚下。桐城陳退夫。初赴省闈過宗。戲問曰。瓘此行
欲作狀元。得否。宗熟視曰。無時即得。莫測其言也。而
退夫。果以第三名上第。時彥作魁。方悟無時之語。宗
[007-0416c]
見雪竇。而逸放自如。言法華之流也。


福昌善禪師傳



惟善。不知何許人。住荊南福昌寺。嗣明教寬禪師。為
人敬嚴。祕重法道。初住持時。屋廬十餘間。殘僧數輩。
師晨香夕燈。陞座說法。如臨千眾。禪林受用。所宜有
者。咸修備之。客至肅然加敬。十餘年而衲子方集。至
百許人。師見來者。必勘驗之。有僧自號映達摩。纔入
方丈。提起坐具曰。展即徧周法界。不展即賓主不分。
展即是。不展即是。師曰。汝平地喫交了也。映曰。明眼
尊宿。果然有在。師便打。映曰。奪柱杖打倒和尚莫言
不道。師曰。棺木裏瞠眼漢。且坐喫茶。茶罷。映前白曰。
適來容易觸忤和尚。師曰。兩重公案喝出。又問僧近
離何處。曰承天。曰不涉途程道將一句來。僧喝之。師
便打。僧以坐具作摵勢。師笑曰。喪車後掉藥囊。又問。
俗士年多少。曰四十四。師曰。添一減一是多少。其人
無對。師自代云。適來猶記得。又問。僧何處來。曰德山。
曰武陵溪畔。道將一句來。僧無語。乃自代曰。水到渠
成。師機鋒峻不可嬰。諸方畏服。法席追還雲門之風
南禪。師甞曰。我與翠岩悅。在福昌時。適病寒。服藥出
汗。悅從禪侶徧借被。咸無焉。有紙衾者。皆以衰老亦
可數。悅太息曰。善公本色作家也。


雪竇顯禪師傳



雪竇禪師。名重顯。字隱之。遂州李氏子。幼精銳抗志
塵表。依普安詵上人。出家受具。遍歷講筵。游刃經論。
[007-0417a]
問辯風馳。同學斂氣。不敢伸。棄而歸禪。出蜀入楚。甞
典客大陽。與客論趙州宗旨。客曰。法眼禪師。昔解后
覺銕觜於金陵。覺趙州侍者也。號稱明眼。問曰。趙州
柏樹子因緣。記得麼。覺曰。無此語莫謗先師。法眼拊
手曰。真自師子窟中來。覺公言無此語。法眼肯之。其
旨安在。師曰。宗門抑掦。那有規轍乎。時有苦行名韓
大伯者。貌寒寢侍其傍。輒匿笑而去。客退。師數之曰。
我偶客語耳。乃敢慢笑。笑何事。對曰。笑知客眼未正。
擇法不明。師曰。有說乎。對以偈曰。一兔橫身當古路。
蒼鷹纔見便生擒。後來獵犬無靈性。空向枯椿舊處
尋。師陰異之。結以為友。師盛年工翰墨。作為法句。追
慕禪月休公。有詩云。紅芍藥邊方舞蝶。碧梧桐裡正
啼鶯。離亭不折依依柳。況有春山送又迎。甞依棲賢
湜公。機不合。作師子峰詩而去。與齊岳者為侶。同謁
五祖戒師。休於山莊前。遣岳先往。機語不契。師亦竟
不見。遂南游。謁智門祚禪師。祚者。香林遠公嫡子。雲
門之孫也。知見高。學者。莫能覯其機。師俊邁。智門愛
之。一日伸問曰。不起一念云何有過。智門召師。師近
前。智門以拂子驀口。打擬開口。隨又打。師豁然開悟。
依止五年。盡得其道。師與學士曾公會厚善。相值淮
上。問師何之。曰將遊錢塘絕西興。登天台鴈蕩。曾公
曰。靈隱天下勝處。珊禪師吾故人。以書薦師。師至靈
隱。三年陸沉眾中。俄曾公。奉使浙西訪師。靈隱無識
者。時堂中僧千餘。使吏撿牀曆。物色求之。乃至曾公
[007-0417b]
問向所附書。師袖納之曰。公意勤然。行脚人非督郵
也。曾公大笑。珊公以是奇之。師出世。初住吳江翠峰。
後遷明州雪竇。曾公守越時。敦請也。上堂云。春山疊
亂青。春水漾虗碧。寥寥天地間。獨立望何極。便下座
却顧謂侍者曰。適來有人看方丈否。曰有。師曰。作賊
人心虗。師舉掦宗教三十餘年。海內奇衲子爭赴之。
暮年。悲學者尋流失源。作為道日損偈曰。三分光陰
二早過。靈臺一點不揩磨。貪生逐日區區去。喚不回
頭爭奈何。又書壁文。戒進後學。其略曰。身如行廁。利
稱軟賊。百年非久。三界無安。可惜寸陰。當求解脫。讀
者鼻為之酸師一日偶經行。植杖于林下。眾衲環之。
忽問曰。有問雲門樹凋葉落時如何。曰體露金風。雲
門答這僧耶。為解說耶。有宗上座出眾對曰。待老漢
有悟處即說。師熟視驚曰。非韓大伯乎。曰老漢瞥地
也。於是令撾鼓。眾集。師曰。大眾。今曰雪竇宗上座。乃
是昔日大陽韓大伯。具大知見。晦迹韜光。欲得發掦
宗風。幸願特升此座。宗遂升座。僧問。寶劒未出匣時
如何。曰。神光射斗牛。又問。出匣後如何。曰。千兵易得。
一將難求。僧退。宗乃曰。寶劒未出匣。神光射斗牛。千
兵容易得。一將實難求。便下座。一眾大驚。宗即承天
宗禪師也。師一日游山。四顧周覽。謂侍者。何日復來
此。侍者哀乞遺偈。師曰。平生惟患語之多矣。翌日出
杖履衣盂。散及徒眾。乃曰。七月七日復相見耳。至期
盥沐攝衣。北首而逝。閱世七十三。坐五十夏。塔全身
[007-0417c]
于寺之西塢。賜號明覺禪師。


系曰。雲門一宗。得雪竇而中興。不然亦撲撲矣。師器
宇凝重。即袖中一書。三年仍還本人。便足氣壓千古。
家聲浩浩。子孫繩繩。豈偶然哉。


洞山聰.祥庵主傳



洞山曉聰禪師。韶州曲江人。生杜氏。見文殊應天真
和尚。初游廬山。莫有知者。時雲居法席最盛。師作燈
頭。聞僧眾談泗州僧伽。近於掦州出現。有設問者曰。
既是泗州大聖。為何向掦州出現。師曰。君子愛財。取
之以道。一眾大笑。後僧。舉似蓮華祥庵主。主大驚曰。
雲門兒孫猶在。遙望雲居拜之。師名遂重叢林。次依
洞山詮禪師。為首座。及詮遷棲賢。以師囑檀那及其
眾。眾從之。請于州。州從之。以大中祥符三年。師出世
洞山。上堂曰。祖師西來。特唱此事。自是上座。不薦所
以。從門入者。不是家珍。認影迷頭。豈非大錯。既是祖
師西來。特唱此事。又何必更對眾。叨叨珍重。師見僧
來有所問。輒瞋目視之曰。我擊虎術汝不會去。一日
自荷柴登山。僧逆之問曰。山上住。為何山下擔柴。師
曰。山上也要柴燒。示眾曰。一大藏教是箇之字。祖師
西來是右字。如何是正義。良久曰。天晴蓋却屋。趂閒
打却禾。輸納王租了。鼓腹自高歌。師於山之東北。手
植松可萬。松凡植一株。坐誦金剛經一卷。自稱栽松
比丘。嶺名金剛嶺。或間。嶺在此。金剛在何處。師指曰。
此一株松。是老僧親栽。汾陽甞謂慈明曰。雲門下兒
[007-0418a]
孫。我巳遍參。獨以未見聰為恨。汝當見之。故慈明雖
巳罷參。猶獲覲顏色而聞餘論矣。師一曰不安。上堂
辭眾。述透法身頌曰。參禪學道莫茫茫。問透法身北
斗藏。余今老倒尫羸甚。見人無力得商量。復曰。法席
當令自寶住持。言卒而化。闍維得舍利。塔于金剛嶺。
先是。比部郎中許公式。出守南昌。過蓮華峰。聞祥公
曰。聰道者。在江西。試尋訪之。此僧人天眼目也。許既
至。聞師住山家風。作詩寄之。有夜坐連雲石。春栽帶
雨松之句。將訪之。師巳逝矣。


祥公奉先深禪師嗣也。知見甚高。氣壓諸方。臨終上
堂舉拄杖問眾曰。汝道古佛到這裡。為何不肯住。眾
莫有對者。乃自曰。為他途路不得力。復曰。如何得力
去。橫拄杖肩上曰。楖栗檀擔不顧人。直入千峰萬峰
去。言訖而化。師與文殊真。弟兄行也。聰嗣文殊視。祥
則為姪。聰得法弟子。曰雲居舜。曰明教嵩。祥嗣寂焉。


宋 北禪賢禪師傳



智賢禪師。嗣福嚴雅公。雲門四世孫也。開法于衡州
之北禪。歲夜小參曰。年窮臘盡無可與。諸人分歲老
僧烹。一頭露地白牛炊。土田米飯煑菜羮。燒榾柮火。
與大眾圍爐。唱歸田樂。何故免得。倚他門戶傍他牆。
致使時人喚作郎。下座時。維那從後大呼曰。縣有吏
至。師反顧問其所以。那云。道和尚宰牛不納皮角。師
笑擲暖帽於地。那便拾去。師跳下禪床。攔胷擒住呌
曰。賊賊。那將帽覆師頂曰。天寒且還和尚。那便出去。
[007-0418b]
時法昌為侍者。師顧謂曰。這公案作麼生。昌曰。近日
城中紙貴。一狀領過。法昌名倚遇。師嗣也。別具。師又
有嗣。曰紹銑。具興福中。


開先暹禪師傳



開先善暹禪師。臨江軍人。操行清苦。智識明達。遠禪
師在德山。師往依之。一日遠升堂。顧視大眾云。獅子
頻呻。象王回顧。師忽有省。入室陳解。遠云。子作麼生
會。師回顧曰。後園驢喫草。遠然之。自此機辯迅捷。禪
林目曰海上橫行暹道者。又參雪竇顯。顯愛其俊逸。
留座下數年。欲舉住明州金鵝。師聞之。書二偈於壁
而去。曰。不是無心繼祖燈。道慚未廁嶺南能。三更月
下離巖竇。眷眷無言戀碧層。三十餘年四海間。尋師
擇友未甞閒。今朝得到無心地。却被無心趂出山。後
住開先。嗣德山遠禪師。却通雪竇書。山前婆子。見專
使來問。云暹首座出世。為誰燒香。專使。云德山遠和
尚。婆子遂罵云。雪竇抖擻。尿腸說禪。為汝得恁麼。辜
負恩德。開堂日上首白槌罷。師曰。千聖出來也。祇是
稽首讚歎。諸代祖師。提挈不起。是故。始從迦葉迄至
山僧。二千餘年。月燭慧燈。星排道樹。人天普照。凡聖
齊榮。且道承甚麼人。恩力老胡也。秪道明星出現時。
我與大地有情。同時成道。如是則彼既丈夫。我亦爾。
孰為不可良由諸人。不肯承。當自生退屈。所以便推
排一箇半箇。先達出來。遞相開發。祗是與諸人作證
明。今日人天會上。莫有久游。赤水夙在荊山。懷袖有
[007-0418c]
珍。頂門有眼。到處踐踏覺塲底衲僧麼。却請為新出
世。長老作箇證明。還有麼。師住開先。凡十八年。而化
於本山。嫡嗣雲居元也。別具。


南安嚴傳



南安巖自嚴尊者。生鄭氏。泉州同安人。年十一出家
為童子。十七為大僧。遊方至廬陵。謁西峰老宿豁公。
豁雲門之孫也。師依止五年。盡得其法。自是神異不
測。世傳定光佛化身。懷仁江。有蛟害人。師臨渡說偈
戒之。蛟引去。未幾。擁沙漲塞。潭遂為洲。梅州黃楊峽
乏水。師以杖擿之遂湧。父老以為神來。聚觀師遯去。
所至遇旱澇。書偈投之。無不如願。武平南黃石岩。多
蛇虎。師止住。蛇虎可使令。師凡示人。必以偈。偈尾必
題四字。曰贈之以中。世奠能測四。遠敬事師如神明。
家畫其像。飲食必祭。鄰寺僧死。師不知法當告官。便
自焚之。吏追捕坐庭中。問狀不答。索紙作偈曰。雲外
野僧死。雲外野僧燒。二法無差互。菩提路不遙。字畫
險勁。如擘窠大篆。吏大怒。以為狂且慢。巳去僧伽黎
曝日中。既得釋。因以布巾幪首。而衣白服。師恨所說
法。聽者疑信各半。因不語六年。巖寺當輸布。民歲代
之。師不忍。置書布束中求免。吏得之愈怒。追問亦不
答。以為妖。焚其布帽。火盡而帽益明鮮。乃索紙作偈
曰。一切慈忍力。皆吾心所生。王官苦拘束。佛法不流
行。自後稍發語。後遊南康槃古山。先是西竺波利尊
者。經始讖曰。却後當有白衣菩薩。來興此山。師住三
[007-0419a]
年成叢林。乃還南安。江南眠槎。為行舟礙。師舟過焉。
摩挲之曰。去去。莫與人為害。槎一夕蕩除。有僧自惠
州來曰。河源有巨舟著沙。萬牛挽不可動。願得以載
磚建塔於南海。為眾生福田。師曰。此陰府之物。然付
汝偈取之。偈曰。天零㶚水生。陰府船王移。莫立沙中
久。納福廕菩提。僧即舟唱偈。而舟為動。萬眾讙呼。至
五羊。有巨商從借以載。僧許之。方解繂。俄風作。失舟
所在。有沙彌。無多聞性。而事即謹愿。師憐之作偈。使
誦久當聰明。偈曰。大智發於心。於心何處尋。成就一
切義。無古亦無今。於是世間文字語言。一覽誦念。無
所遺忘。偈語章句。援筆立就。師異蹟甚著。所屬狀以
聞。詔佳之。宰相王欽若。大參張安仁以下皆贈詩。師
未甞視。置承塵上而巳。淳化乙卯正月六日。集眾曰。
吾此日生。今正是時。遂右脇而化。諡定光圓應禪師。
系曰。至人。聚于心者靈。發于言者驗。寂音謂。師偈語
皆稱性之句。非智識所到之地。良然。良然。才涉思惟。
便是鬼家活計。自尚滿身霧露。安能使物不迷耶。


洞山寶.泐潭澄傳



自寶。廬州合肥人。姓吳氏生有奇相。弱齡歸普寧院。
巳抱出群之見。聞五祖戒公匠石宗門造之。置水投
鍼。理存默識。遂入室傳法焉。祖病。令行者往庫司取
生薑煎藥。寶方主庫事叱之。行者白祖。祖令將錢回
買。乃與之。後往洞山。聰公知其為人。特加器重。臨歿
遺言。令繼其席。郡守。又以書託祖。舉所知者主洞山。
[007-0419b]
祖云。無如買生薑漢。住未幾。戶外屨滿矣。叢林殷足
委積。常餘百萬。黃檗山饘粥不繼。寶移杖總之。黃檗
為之豐。直院祖君無擇。部憲程君師孟。並著好賢樂
善之名。祖。既挽寶主歸宗。程。復以雲居致寶。前後凡
四住名剎。在歸宗時。一日扶杖出門見喝道來問甚。
官吏云。縣尉令避路。寶側立道左。馬至前跪不行。寶
曰。畜生却識人。尉知是寶。再拜而去。住雲居時。一夜
山神肩輿。輿寶繞寺行。寶云。擡你爺擡你娘擡上方
丈去。神直擡上方丈。寶為人精嚴。護持戒法。初行脚
時。宿旅店。為娼女所窘。與同寢榻。寶危坐終夜。明發
娼女索錢。與之出門。燒被而去。娼女以實告其父母。
遂請歸置齋以謝。謂真佛子也。然好名事邊幅故。所
至必選名僧自隨。為其羽翼。寶實得法于五祖。祖暮
年。棄眾造焉。寶以其行藏落人疑似。弗為禮。且說偈
譏之。祖遂造大愚。一日於僧堂前。倚拄杖。談笑而化。
寶雖有盛名。叢林亦以是少之。師在洞山。甞自甓壽
藏。後二十餘年。遂終于歸宗。壽七十七。僧臘五十一。
示寂。十八日全身入塔。至和元年也。余襄公靖。為之
銘曰。彼上人者。叢林獨步。激揚宗旨。慈心廣度。言發
其機。俾之自悟。人得其要。直趨覺路。橫杖而來。捨筏
而去。吁嗟妙圓。人天仰慕。妙圓。師賜號也。


懷澄禪師不知何許人。與寶同出于五祖之門。出世
洪州泐潭。諸方呼為泐潭澄。黃龍南公依之最久。然
雲門法道。至師小變。故雲峰悅公。方之藥汞銀。鍛則
[007-0419c]
流去。大覺連和尚其嗣也。所謂青出于藍者。別具。


系曰。一洞山也。詮去授聰。聰嗣文殊。聰死授寶。寶嗣
五祖。要見拄持續佛慧命。非細事故。古人舉授唯大。
公弗容一毫私念于其間。不然詮聰工老。豈少法嗣
哉。中峰國師。與定叟書云。古人於法嗣嫡傳。所以深
明宗係者。大法源委不可誣也。世漓俗薄。奉金請拂。
以院易嗣者有之。某甞痛心于此。寶亦雲門子孫之
傑出者。惜大德為一眚所掩。燈錄謂寶生娼室無姓
氏。未之考耳。


宋 志逢禪師傳



志逢。餘杭人也。生而惡葷。膚體香潔。出家于臨安之
東山朗瞻院。通貫三學。甞夢升須彌山。覩三佛列坐。
初釋迦次彌勒。皆禮其足。惟不識第三佛。但仰視而
巳。時釋迦示之曰。此是補處彌勒師子月佛。師方作
禮。覺後因閱大藏經。乃符所夢。遊方見韶國師于天
台。契悟。一日入普賢殿中宴坐。倏有一神人。跪膝于
前。師問。汝其誰乎。曰。護戒神也。師曰。吾患有夙愆未
珍。汝知之乎。曰。師有何愆。唯一小過耳。凡折鉢水亦
施主物。師甞傾棄之。非所宜也。言訖而隱。師自此洗
鉢水盡飲之。積久因致脾疾。十年始愈。吳越國王。嚮
師道風。召賜紫衣師號。命住功臣院。開寶初。忠懿王
建普門精舍。請師為開山。舉掦宗要。開寶四年。師固
辭解院。願棲老林泉。時大將凌超。於五雲山創院。奉
師為終老之所。五雲多虎。師每𢹂大扇乞錢。買肉飼
[007-0420a]
虎。虎輒馴伏。日暮還山。虎迎之。騎以歸。故世稱伏虎
禪師。一號大扇和尚。雍熙二年示寂。壽七十七。塔曰
寶峰常照。


宋 棲賢湜禪師傳



澄湜禪師。建寧人。嗣百丈恒和尚。恒嗣法眼。師為眼
嫡孫。性高簡。律身精嚴。動不違法度。暮年三終藏經。
以坐閱為未敬。則立誦行披之。黃龍南禪師。初游方。
年方少從之屢年。故其平生所為。多取法焉。甞曰。棲
賢和尚。定從天人中來。叢林標表也。雪竇顯。甞自淮
山來依之。見師少接納。遂䖃苴不合。乃作獅子峰詩
而去。曰。踞地盤空勢未休。爪牙安肯混常流。天教生
在千峰上。不得雲擎也出頭。師住棲賢。以門庭峻嚴
故。參徒不盛。一日晚參眾集。師曰。早晨不與諸人相
見。今晚不可無言。便下座。其斬截如此。


系曰。百丈恒和尚。五字三上堂。曰喫茶。曰珍重。曰歇。
所謂百丈有三訣。喫茶珍重歇也。湜師作略如此。真
有乃父風。就中些子一滴不遺。由此可觀師弟子傳
受源脉也。
補續高僧傳卷第七
[007-0420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