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r0021 歷朝釋氏資鑑-元-熙仲 (master)



歷朝釋氏資鑑卷第九
閩扆峯沙門 熈仲 集


宋上



宋太祖。姓趙。名匡胤。宣祖第二子。後唐明宗。天成二
年歲丁亥。生於洛陽夾馬營中。有神光滿室。異香經
宿不散。長入洛。至延壽寺大佛殿西南角。枕柱礎晝
寢。有僧見赤蛇入其鼻中。寤而僧問所向。曰欲往澶
洲見柴太尉。無資。僧曰。某有驢子可乘。又以錢帛為
献。遂行。柴公一見奇之。未幾柴太尉為天子。是為周
世宗。帝與宣祖俱事之。逮世宗掌禁旅。數立大功。世
宗一日。於文書中得一未。長三尺餘。題云點檢作天
子。時張永德為殿前點檢使。世宗遂命太祖代之。太
祖從辛文悅學。文悅亦有邀駕之夢。及世祖晏駕之
日。少主幼冲。太祖密有推戴之意。周顯德七年正月
一日。鎮定驛告。河東劉鈞。結戎人入宼。恭帝命太祖
[009-0218b]
北征。即日出愛景門。晚至陳橋驛。軍中苗訓知星。引
楚昭輔。仰視日色而指之。見日下復有一日。黑光磨
盪者久。苗訓曰。天命也。是夜五鼓。諸軍畢集曰。我輩
蒙犯霜露。為國宣力。而上無長君。功成誰賞我。不如
䇿點檢為天子。遲明鋒刃交橫。漸逼寢所。太宗入白
其事。太祖驚起。軍校露刃列于庭曰。諸軍無主。願䇿
太尉為天子。太祖未及對。俄以黃袍加其身。諸校羅
拜。連呼萬歲。遂扶上馬擁逼南歸。自仁和門入歸公
署。宰相范質等。詣崇元殿。召文武百僚。至晡班定。恭
帝自內降制。宣徽使引太祖。就龍墀聽命訖。宰相扶
掖昇殿。服御服。行禪代禮。群臣朝賀。詔改周顯德七
年。為建隆元年。國號宋。歲庚申正月五日乙巳也。帝
在位十六年。而傳於弟太宗。有光前烈。聖聖相承。城
池佛法。五燈由是聯芳。列剎因茲增重。惜乎七傳而
至徽廟。乃明哲之至尊。惑左道之邪說。致有靖康丙
午之禍。殃及黎元。金人席捲京城。兩宮后妃北狩。康
王隻影渡江。四將潛扶密衛。丁未改元建炎。都于武
林。是為高宗。克復之願未諧。國脉絲懸未斷。雖天步
孔艱於軍陣之際。王臣驅馳於鋒鏑之間。猶能注意
空宗。講論酬酢。二浙名藍而冠冕江湖。九天雨露而
霑滋草木。餘波迨今尚未巳也。


宋有國前九主後七
主。合一十六君。共三百一十七年。以為南北紀錄云。


藝皇初幸相國寺。至佛殿。像前燒香。問僧錄贊寧。當
拜不拜。僧錄奏云。不拜。問其故。云。見在佛不拜過去
[009-0218c]
佛。上微笑頷之 文忠公歐陽脩曰。僧錄贊寧頗知
書。然適會上意。故以為禮歸田錄


宋將興。江南李後主。忽見州城上有一神現。頭如車
輪。額有神珠。手捧金塔。軍民皆見。數日而後沒。嗣是
敕凡郡縣。並立天王寺南史


江南國微僧例試經業。歸宗詮禪師徒眾。並習禪觀
師乃述偈聞于州曰。比擬忘心合太虗。免教和氣有
親疎。誰知道德全無用。今日為僧貴識書。時州牧閱
之。與僚佐議曰。旃檀林中必無雜木。惟師一院。特免
試經。九帶。


戊辰 開寶元年。高麗國上書。聞求明寺延壽禪師
名。遣僧問道。敘弟子禮。奉金絲伽黎水晶數珠金澡
瓶等物。仍令彩𦘕中國圖本僧三十員。受法相繼歸
國。各化一方。其國主玉徽。常看華嚴經。願生中國。一
夜夢到中華。所歷堺界。皆如其圖。覺而述偈曰。惡業
因緣近契丹。一年朝貢幾多般。夢中忽到中華地。可
借中宵漏滴殘編年


乙亥 太宗即位。


丙子 太平興國元年。幸開寶寺燒香。見僧看經。帝
問看什麼經。云仁王護國經。帝曰。既是寡人經。因甚
在卿手裏。僧無語。雪竇顯代云。皇天無親。惟德是輔
○帝見僧來朝。問甚處。僧奏云。靈山一別。直至于今。
帝云。以何為驗。僧默然。雪竇代云。貧道得得而來○
帝因寂大師進三界圖。帝問。朕居何界。寂無對。保寧
[009-0219a]
勇代云。陛下何處不稱尊○帝一日擎鉢。問宰相王
隨。既是大庾嶺頭提不起底。為甚在寡人手裏。隨無
語。石霜代云。陛下有力○帝常夢神人。請陛下發菩
提心。早朝宣問左右街。菩提心作麼生發。雪竇代云。
實謂今古罕聞。


己卯 五年。僧錄贊寧。撰僧史十卷進呈。有旨入藏。
贊寧仍充史舘編修。壽至八十四。時王處訥亦在舘
中。通星曆。推其命。孤薄三命禽略六壬遁甲。俱無壽
貴之。處訥謂寧曰。師生時。正天貴星臨門。必有烈士
侯王在戶否。寧曰。母長謂生時方臥草錢。文穆王元
瓘。往臨安縣拜瑩。至門雨作。避於屋簷之下甚久。浣
浴襁褓而去綿綉萬花谷


錢鏐甞奏。釋迦真身舍利塔。在明州。是阿育王所造。
八萬四千。而震旦得十九之一也○太宗命取舍利。
禁中供養。御製佛牙讚曰。功成積劫印文端。不是南
山得恐難。眼覩數重金色潤。手擎一片玉光寒。煉時
百火精神透。藏處千年瑩彩完。定果薰修真秘密。正
心莫作等閑看。廢開寶寺地。造浮屠十一級。以藏之
楊文公談苑


帝甞謂近臣曰。朕曩世甞親佛座。但未通宿命。不能
於此了了見之耳同前○帝一日。幸開寶寺塔燒香。見
僧問曰。卿是何人。僧云塔主。上曰。寡人塔為甚卿作
主。僧無對。雪竇代云。合國咸知。


辛巳 有梵僧法賢。法天。施護三人。自西域來。太宗
[009-0219b]
受佛記。遂建譯經院。募童子五十人。令習學。得江南
李王之子惟淨。慧悟盡能通天竺之文。歷晉及唐。有
梵僧自五天來。及華人善竺音者相譯。迄開元凡經
律論集。共五千四十八卷 國朝會要曰。太平興國
七年辛巳六月。造譯經院成。秋七月。車駕幸譯經院。
詔梵學僧。筆受綴文。左右街學僧詳定。十二月。選梵
學沙門一人。為筆受。義學沙門十人。為證義。其後以
惟淨。為梵學筆受○隋文帝。以沙門彥宗。為翻經舘
學士後。始命僧以官。唐以不空。為開府儀同三司試
鴻臚卿。亦加朝散大夫。筆受以朝臣為之○佛陀多
羅。譯圓覺經。房融為筆受。楞嚴經。亦融為也。宋太宗。
雍熈四年。法賢。加試光祿卿。階朝散大夫。法天。累試
鴻臚卿。加朝散大夫。惟淨。以故吳主煜弟從鑑之子。
為梵學筆受。大中祥符間。同譯經。為試光祿卿也注太
祖朝。僧元靄。亦加朝散大夫也 事物紀原


上。製金剛經序。略曰。歎不脩之業溥。傷強執之愚述。
非下士之所為。豈淺識之能究。大哉聖人之言。深可
信服云云


丞相呂公蒙正。洛陽人。微時生緒牢落。大雪彌月。徧
千豪右。少有周急者。作詩曰。十謁朱門九不開。滿身
風雪又歸來。入門懶覩妻兒面。撥盡寒爐一夜灰。途
中遇一僧。怜其窘延歸寺。給食與衣。遺遣鏹之。纔經
月罄盡。再謁之。僧曰。此非久計。可移家就寺房廊。隨
眾給食。可為久計。呂如其言。既不為衣食所困。遂銳
[009-0219c]
志興籍。是年獲鄉薦。僧備僕費衣裝津遣入都。省圍
中選殿試。唱名為大魁。初任西京通判。與僧相見如
平時。十年除執政。凡遇郊祀俸給並寄閣。上一日問。
卿累經郊祀俸給不請何耶。對曰。臣有私恩未報。上
結之。以實對。上曰。僧中有如此人邪。賜紫師號以旌
異之。呂公逐日晨興禮佛。對天祝曰。不信三寶者。不
願生我家。願子孫世世。食祿於朝。


戊戌 真宗即位。改元咸平。內翰王禹儞。疏陳五事。
一曰。澄汰僧尼。恐驚駭。且罷度人修寺。一二十年。容
目銷鑠。亦救弊之一端也言行錄


二年。參政陳晉公恕。素不信佛。不喜其徒。常謂。廢譯
經院。辭甚激切。真宗曰。三教之興。其來巳久。前代之
毀者多矣。伹存而勿論也。


甲辰 景德元年。東吳僧道源。續開平巳來。宗師機
緣。統集寶林聖胄等傳。為傳燈錄三十卷。詣闕進呈。
上覧之嘉賞。命翰林楊億等刊正。入藏頒行。


二年。太宗。陳國公主。八月進封吳國。入資聖寺出家。
號慈恩正覺大師。賜名清裕。別建崇真院。以居之。受
具戒日。詔天下寺院。各放度一人並前事物紀原


戊申 改大中祥符。九年秋七月。飛蝗蔽天。上詣開
寶寺塔。祈禳有感。御製讚曰。西方有聖釋迦文。接物
垂慈世所尊。常願進脩增妙果。庶期饒益在黎元○
上注遺教經序。夫道非遠。人教本無類。雖蠢動之形
各異。而常樂之性斯同。由愛欲之紛綸。致輪回之增
[009-0220a]
長。是以迦維之聖出世。而流慈舍衛之區。隨機而演
法。使含靈而悉度。將順俗以歸真。猶於雙樹之間。普
告大乘之眾。示五根之可誡。問四諦之所疑。期法奧
之宣揚。俾眾心而堅固。大悲之念。斯謂至乎。朕祇嗣
慶基。[厂@?*頁]慚涼德。常遵先訓。庶導秘詮。因覽此經。每懷
欽奉。冀流通而有益。因注解以斯形。雖寡昧以難精。
幸覃研而克就。仍俾鏤於方板。所期貽厥庶邦。凡在
群倫。勉同歸向云耳以前編年


上欲立章献為后未決。召漣水婁道者入禁。令嬪妃
出見。師閱之凡二百許人。皆無語。至章献忽曰。陛下
可善遇此人。帝奇之。意遂定○章献明肅劉太后。成
都人。少隨父下峽。至玉泉寺。有長老善相。謂其父曰。
君貴人也。及見后則大驚曰。君之貴在此耳。盍不進
京師乎。贈以白金百兩至京。時上判南京。納后宮中。
及即位。為才人。進宸妃。至正位。宮闈聲滿天下。仁宗
即位。以太后垂簾。昔之玉泉長老。巳住儀真長蘆。召
至京。首言長蘆無三門。后乃以本宮服用器物成之。
際遇一時。其貴可知也。太后垂簾。賜賚不貲綿綉萬花谷


壬戌 乾興仁宗即位。


癸亥 改天聖元年。夏初知寧州楊及。因乾元節。献
綉佛上壽 上讚法華經云。無邊妙義廣含藏。六萬
餘言七軸裝。白玉齒間流舍利。紅蓮舌上放毫光。喉
中甘露涓涓潤。口內醍醐滴滴涼。造罪假饒山岳重。
只消妙法兩三行。
[009-0220b]


天聖元年十二月。京師定襄代并忻等州地震。上就
大慶殿。集僧道設齋醮祈禱。右司諫韓琦上疏曰。大
慶殿者。國之路寢。朝之法宮。陛下非行大禮被法服。
則未甞臨御。臣下非大朝會。則不能一至于庭。豈容
僧道凡庸之人。繼日累月。喧雜其上。非所謂正法度
尊威嚴也。又曰。鄉者興國寺雙閣灾。延及開先祖殿。
不逾數刻。但有遺燼。陛下宜正襟以求直言。側身而
求庶政。却乃內自禁掖寺觀並興祭醮。是由却行以
求前揚。湯而止沸。無益之驗昭昭矣。不納○直史舘
葉清臣上疏。略曰。今災變屢興。陛下泰然不以為異。
徒使內侍。走四方治佛事治道科。非謂消復之實也
宋編年


天聖六年夏六月。有星流于西南。大如斗。聲如雷。時
輔郡又旱。會祈禳于文德殿○御史李佐奏曰。文德
殿。乃天子布政之宮。每遇尖異。命緇黃讚唄於其間。
非以嚴外朝也同上


已巳 七年。都尉李遵勗。造天聖廣燈錄三十卷進
呈。上親製序。勑入藏同上


戊寅 寶元元年。二年六月。同修起居注宗祁上疏。
略云。今有三冗。有三費。僧道日益多。而無定數。而又
別築神祠。爭修寺塔。此冗也。帳幄謂之供養。田產謂
之常住。道場齋醮。無日不有。此費也。不徭不役。坐享
齋名。皆曰不費官帑。自用民財。此誠不逞罔上之尤
者。夫民藏於國。國藏於民。財不天來。而由地出。役不
[009-0220c]
使鬼。而得人作。捨國取民。其傷一焉東都事略


辛巳 慶曆元年。二年。蝗潦繼作。上責身引咎。祈佛
福祐。知制誥田況上疏。其略曰。致灾由役歛重。而民
愁怨。未聞陛下。與兩府大臣。議所以救之。乃欲以一
爐香數祝牌上塞譴咎。臣所以不得巳而言也○是
年秋九月。以章得象監修國史。兼譯經院潤文使韓
琦。充譯經潤文官。自是譯經潤文。降府入銜矣。


甲申 慶曆四年六月。開寶寺舍利塔灾。上遣中貴
人。取舍利。迎入內庭供養。頗有光景靈異。合京王公
貴人瞻禮。爭施金帛。重修復之 上製讚曰。三皇掩
質皆歸土。五帝潛形亦化塵。夫子域中謁是聖。老君
世上亦言真。埋軀只見空遺塚。何處將身示後人。惟
有吾師金骨在。曾經百煉色長新○獨起居注余靖
上疏曰。五行之占。本是灾變。宜誡懼以答天意。而聞
有詔。取舊󰢍舍利。入禁中。道路傳言。舍利在內庭。有
光怪。切恐巧侫之人。推為靈異。再圖營造。臣聞。帝王
之道。能勤儉厥德咸得人心。則雖有危難。後必安濟。
自西陲用兵。國帑虗竭。士民諸蓄。十室九虗。陛下如
不恤民病。廣事浮費。以奉佛求福。非天下所望也。若
以舍利經火不壞。即本在土中。火故不及。若言舍利
能出光恠。必有神物憑之。此妄言也。且一塔不能自
衛。為火所毀。況藉其福以庇於民哉。昔梁武造長干
塔。時舍利亦常有光。及臺城之敗。何能致福。況胡人
軍校。皆呼舍利入宮。不祥之語。尤可惡也以上並編年
[009-0221a]


帝以高麗所貢磨衲衣。賜雲居佛印元禪師。翰林蘇
軾為讚。其略曰。匣而藏之。見衲而不見師。衣而不匣。
見師而不見衲。惟衲與師。非一非兩。眇而視之。蟣虱
龍象金山石刻


己丑 皇祐元年。上聞訥禪師名。詔住淨因。訥稱疾
不敢奉詔。有旨令舉自代。遂舉懷璉。或曰。聖天子。旌
崇道德。遣使持書。恩被泉石。師何固辭。師曰。予濫廁
僧倫。視聽不聦。幸安林下。飯蔬飲水。雖佛祖有所不
為。況其他耶。先哲有言。大名之下。難以久居。予平生
行知足之計。不以聲名自累。若厭于心。何日而足正法
眼藏○東坡曰。知安則榮。知足則富。避名全節。善始善

終。在訥師得之矣師名居訥。字中敏。梓州中江褰氏子 寶訓


二年二月十九日。懷璉禪師至京。於化成殿齋畢。傳
宣。效南方儀範演法。宣左街僧錄慈雲大師清滿。啟
白謝恩畢。偈曰。帝苑春回。皇家會啟。萬乘既臨於舜
殿。兩街獲奉於堯眉。爰當和煦之晨。正是闡揚之日。
宜談祖道上副宸衷。謹白。璉遂登座。問答罷。乃曰。古
佛堂前曾無異說。流通句內誠有多談。得之者妙用
無虧。失之者觸途成滯。所以溪山雲月。處處同風。水
鳥樹林。頭頭顯道。若向迦葉門下。直得堯風蕩蕩。舜
日高明。野老謳歌。漁人皷舞。當此之時。純樂無為之
化。焉知有恁麼事。皇情大悅。勑住什方淨因禪寺。賜
號大覺禪師。


修撰孫公覺華老遺師書曰。三代以降。列聖相承。政
[009-0221b]
通人和。道傳統續。不以佛教未來為欠。周姬訖[竺-二+祿]。更
秦換漢。憲網刑巢。蔽空絡野。不以佛教巳至而革。四
海爪分。異說捷出。由唐至五季為甚。庶務萬機。理亂
不常。奉佛之教奚益。間有草衣木食岩棲㵎飲。不過
獨善其身耳。又有名而異行。假而非真。教化未孚。弊
乃生歟。師必有以辯之。佇聞其說○師答曰。妙道之
意。聖人寓之於易。周衰。先王法壞。禮義日亡。然後奇
言異術。間出亂俗。迨我釋迦教入中土。純以第一義
示人。始末設為慈悲化物。亦所以趍時也。自生民以
來。淳朴未散。三皇之教簡而素。春也。情竇日鑿。五帝
之教詳而文。夏也。時與世異。情隨日遷。三王之教密
而嚴。秋也。昔商周誥誓。後世學者。有所難曉。彼當時
之民。聽之而不違。則俗與今何如也。及其弊而為秦
漢靡所不至。天下有不忍聞者。我佛一推之以性命
之理。教之以慈悲之行。冬也。天有四時循環。以生成
萬物。聖人之教。迭相扶持。以化行天下。至其極也。皆
不能無弊弊跡也。道則一耳。要當有聖賢世起而救
之也云云。自漢至今。千有餘載。風俗靡靡。愈薄聖人
之列。而鼎立。互相詆訾。不知所從。大道寥寥。莫知返
真。良可歎也。


大宋。皇祐三年。歲辛卯○釋迦如來入般涅槃。至
此一千年。


四年十二月九日。遣中使降御問淨因璉禪師曰。才
去堅拂人立難當。璉方與眾晨粥。遂起謝恩。以頌進
[009-0221c]
呈曰。有節非干竹。三星遶月宮。一人居日下。弗與眾
人同。皇情大悅。上與璉禪師問答。詩頌書以賜之。凡
十七篇○華嚴隆公謂。即心是佛頌。乃虗空釘橛。然
璉公仰酬御問。應機而然然同時禁林酬對。秘殿談
禪。而隆公之言。亦有旨哉林間錄


璉上書献偈。乞歸老山林。上曰。山即如如體也。將安
歸乎。不許云。青山般若如如體。御頌収將甚處歸。賜
以龍腦鉢盂。璉對使者焚之曰。吾法以壞色衣。以瓦
鉢食。此鉢非法。使者歸奏。上加嘆之。


仁宗與璉禪師。為法喜游。和宸辭句甚多。然皆蹤跡
上語。初不敢出新奇宏妙之言。至觀其平日所作。則
驚人之句甚夥。世疑其瓦注非也。昔宋文帝朝。鮑明
遠。為中書舍人。文帝好文章。自謂人莫及。明遠識其
旨。故為文多鄙言。世謂其才盡實然也。大覺身世兩
忘非。明遠委曲事君。而仁宗生知道妙。涕唾辭章。決
非宋文所彷彿。然予知璉之智深。而應世之法。不得
不爾也林間錄 師清湋陳氏子


甲午 至和元年。上夢。至景德寺門。見龍蟠于地。亟
使視之。乃一僧熟睡耳。問其名歸奏。上閱奏名道隆。
喜曰吉徵也。明日召至便殿。問宗旨。應對如響斯答。
上悅。舘于大相國寺。上以偈句相酧。絡繹於道。或入
對留宿禁中。禮遇特厚。賜號應制明悟大師。上召隆
與璉問話。機鋒迅捷。上悅○隆即奏疏曰。臣本凡庸。
混跡市里。夤緣佛法。依近天顏。出入禁庭。恩渥至厚。
[009-0222a]
荐更歲籥衰病相仍。身未退於山林。坐貪蒙於雨露。
因循至此。愧負在顏。恭惟陛下。天縱聖神。生知妙道。
染為翰藻。如日昭回下飾萬物。而臣蒙許賡和。侶霧
領略纔見一班。人雖不言。臣豈無惟。伏見僧懷璉。比
自林藪。召至京師。議論得其淵源。詞句特出流輩。禁
林侍問。秘殿談禪。臣所不如。舉以自代。伏望聖慈。許
臣於廬山一小剎養痾待盡。不勝大馬戀軒之情。疏
奏。不允。有旨。於曹門外北。建精舍以居之。賜額曰華
嚴禪寺。師既得謝事。喜見顏色。閑居之特奇衲名士
日多過從○隆公。夜臥寺閫之外。朝登秘殿之上。揖
讓人主。談出世法。有補宗教。蓋所謂有異能解一世
奇衲也。歿後叢林且聞其名。況機緣語句乎。可為太
僧寶傳


丙申 嘉祐元年。三年國嗣未立。上夜焚香默禱。翌
日化城殿具齋。虔請神僧法華大士。俯臨母却。清晨
上道衣凝立以待。俄馳奏言。法華。自右掖門徑趍。侍
衛呵止。不可。上笑曰。朕請而來也。有頃至。上曰。朕以
儲嗣未立。大臣咸以為言。法華其一決之。師索筆帋。
連書十三數十行。擲筆無他語。皆莫測其意。其後英
宗登極。乃濮安懿王第十三子。方驗前言也僧傳


申國公夷簡。呂公許。問大士。今日祝聖。合談何事。言
曲躬叉手云。萬歲萬歲萬萬歲。公甞預化疏。請齋畢。
公問未來臧否。言索筆大書毫州二字。公後罷相知
毫。治行囊間。忽二字在前。方悟前識也。
[009-0222b]


釋契嵩。號潛子。騰州鐔津李氏。篤愛於豫章歐公昉。
時文忠公著本論。李泰伯著潛書排佛。師作原教論
十萬言。明儒釋之一貫。注禪宗定相圖傳法正宗記。
述護教篇。引佛五戒。通儒五常。解其訾云。不殺仁也。
不盜義也。不邪禮也。不飲智也。不妄信也。釋十善云。
不殺者。不以非故暴一物。不止不食其肉也。不盜者。
不義不取。不止不竊一物也。不邪婬者。不亂其匹偶。
不妄語者。不以言語欺人。不飲酒者。不以醉亂其脩
心。不綺語者。不飾非言惑群聽。不兩舌者。爭語於人
無背面。不惡口者。不罵不道不義之事也。不嫉者。無
所妬忌萌於念。不恚者。不以忿恨宿於心。不癡者。不
昧乎善惡之因也。脩前五者。資之可以為人。兼修其
十者。報之可以生天。脫天下之人以此各修。人人成
善。人人皆善。而世不治。未之有也。或曰。佛只言性。性
易則與中庸云之矣。烏用乎佛為。師曰。佛言性。與世
書一。是聖人與世同其性矣。人多得其同。則廣為道
德。同誠其心。同齋戒其身。同推德於人。以福吾親。資
吾君之康天下也。指為中國患可乎。書成。游京師。知
開封府龍圖王公素奏上。仁宗覧之加嘆。付傳法院。
編次入藏○丞相韓公琦。參政歐公脩。閱其文。極口
許可曰。僧中有此郎耶。下詔褒寵。賜紫方袍。號明教
大師○翰林王公素。為釋契嵩。進輔教篇。上仁宗表。
略曰。臣於釋教。親曾留心。觀其削增注述。故非臆論。
論亦精微。陛下萬機之暇。深得法樂。原賜聖覽。如有
[009-0222c]
可採。乞降中書看詳。特與編入大藏云並僧寶傳


癸卯 七年九月辛亥。大饗明堂。赦文。天下寺觀。未
有名額者。特賜之○諫臣司馬光上言。竊以。佛老之
教。無益治世。而聚匿游惰。耗蠧良民。是以國家明著
法令。剏寺觀一間以上。聽人陳告。科遺制之罪。仍令
毀拆。臣聞。為上者。洗濯其心。一以待民。是以令行禁
止。而莫敢不從。今立法禁之于前。而發赦勸之於後。
凡國之令。將使民何所從乎。其赦一節。乞更不施行。
庶使號令為民所信。而游惰不能為奸也宋編年


甲辰 英宗即位。改元治平。越三年。懷璉禪師。上表
乞歸山林曰。臣聞大道無為。萬物備求其應。聖人在
宥。百姓名遂其生。矧當熈洽之晨。得豫便安之理。仰
靳俞允。俯集凌兢。臣懷璉伏念。爰自頃年。誤知先帝。
忝紹隆於祖席。尤霑被於宸庥。久歷歲華。未忘山藪。
屢甞引退。未獲報音。膺陛下纂服之秋。屬海內嚮風
之旦。願宣佛事。上答堯仁。奈以暮齡益衰。夙疾增劇。
昨捐眾務權止寺居。伏蒙陛下遣使華送回寺。仍傳
聖喻。且駐神京。自惟無用之軀。實出非常之遇。是天
地有再生之德。而草萊謝重茂之心。伏望聖慈。垂雨
露之恩。均日月之照。俯從人欲。下順愚衷。庶令朽鈍
之姿。遂得林泉之志。然而微虫得計。誠無易水之情。
瘦馬增鳴。但起戀軒之思。誓勤焚誦。式報生成。將遠
宸庭。無任瞻天望聖。激切屏營之至。謹奉表辭。并前
丐歸頌○千簇雲山萬壑流御注佛法廣行。非止渠壑也閑身欲
[009-0223a]
老此峯頭不〔⊥〕此峰頒〔臾〕須審子細也餘生願祝無疆壽但是令星皆同
天壽。一炷清香滿石樓遍法界自在灰息也。帝覧注罷。賜劄子曰。

大覺禪師懷璉。受先帝聖眷。累賜神章。屢貢欽誠。乞
歸林下。今從所請。俾遂閑心。凡經過小可庵院。隨性
住持。或什方禪林。不可抑逼。璉既渡江。少留金山西
湖。遂往四明。為九峰虔一疏。出住育王。四明人。相與
出力建閣。藏所賜詩頌。榜曰宸奎。命翰林學士蘇軾
為記。時京師建寶文閣。詔取副本藏焉○廬山圓通
訥禪師一見璉。直以大器期之。或問。何自而知之。曰。
斯人中正不倚。動靜尊嚴。加以道學行誼。言簡盡理。
凡人資稟如此。鮮有不成器者僧傳


丁未 四年正月。賜私造寺觀額名。詔曰。民間先私
造寺觀。及三十餘間。悉存之。並賜聖壽為額編年


張永德。居睢陽時。比隣有書生臥疾。療之獲安。能以
水銀同藥。置鼎中即成金。將別。永德求其術。曰不可。
吾不悋。恐損君壽。永德留之。辭曰後當見於淮上。周
世宗用兵壽春。永德從之。因出射見一僧。乃昔書生
也。謂永德曰。若見二屬猪人。善事之。當保五十年富
貴。後遇太祖太宗。皆亥生也東都事略


錢若水自言。某初應舉。謁陳搏先生。臨出。約後十日
却來。至期敬往。迎入山齋。地爐巳先與一僧擁褐對
坐。某挹之禮以寒暄。亦甚簡傲。某年少氣壯。頗負不
平。僧熟視若水。久之不語。以火箸書灰。作做不得三
字。而不問。次日復謁陳。且問僧名及言何事。陳曰。麻
[009-0223b]
衣道者也。道行高潔。學通天人。至於知人。尤有神仙
之鑑。卿欲留學道。心中不決。遂請道者質疑。他云。足
下無神仙骨法。但却得好官。急流中勇退耳言行錄
丞相王文正公旦。少時與錢若水。同直史舘。有僧善
相。謂若水曰。王舍人。他日位極人臣。當貴無比。若水
曰。王舍人。面偏而喉骨高。如何其貴。曰。作相之後。面
當自正。喉骨高主。奉身薄耳。為相之日。性充淡寡慾。
奉身至薄。天禧元年九月薨。上臨其喪。公寢疾。令人
削髮披僧服。蓋悔前之為人也編年


章惠公王隨。河陽人。外若方嚴。所治常失於寬。性善
慕唐裴休之為人也。為御史中丞。出鎮錢塘。往興教
謁小壽禪師。機語契合。為方外友。至相位。為法門城
池。臨終書偈云。𦘕堂燈巳滅。彈指向誰說。去住本尋
常。春風掃殘雪。寂然長往。蓋寬慈定力之靈也東都事略
李文靖公沆。有長者之譽。頗通釋典。尤厭榮利。為相
所居湫隘。處之裕如。家人勸治居第。答曰。身食厚祿。
時有橫賜。計亦可治第。但念內典。以此世界為缺陷。
安得圓滿如意。自求稱足耶。人生朝莫焉能久居。巢
林一枝。聊自足耳。公後遇疾。右脇寢逝。時盛暑停七
日。室中並無穢氣。人謂履踐之驗也言行錄


歐陽文忠公脩。素不信釋氏之說。如酬淨照禪師詩
云。佛說吾不學。勞師忽欵關。我方仁義急。君且水雲
閑。又酧惟吾禪師云。子何獨吾慕。自忘夷其身。其可
知也○公昔官洛中。游嵩山。却僕吏。放意而往。至一
[009-0223c]
山寺入門。脩竹滿軒。霜清鳥鳴。風物鮮明。公休于殿
陛。傍有老僧。閱經自若。與語不甚[厂@?*頁]答。公異之曰。住
山久如。對曰。甚久也。又問。誦何經。曰法華。公曰。古之
高僧。臨生死之際。類皆談笑脫去。何道致之。曰。定慧
力耳。又問。今乃寂寥無有何哉。老僧笑曰。古之人。念
念在定慧。臨終安得散亂。今之人。念念在散亂。臨終
安得定。文忠公大驚。不知膝之屈也○謝希深。常作
文記其事。爾後深肯信之。尚好騷雅。僧中名勝。皆與
之游。稱為才智。巳豈不心醉。如贈曇頴師云。山林往
不返。古亦有吾儒。羨子識所止。双林歸結廬。洛僧文
瑩贄見云。未入歐公彀。人間豈有詩。不圖偷格律。且
貴識容儀。立事無中外。憑心一險夷。乞居機政地。献
替罄論思。公贈別云。飛錫扣書齋。言談得再陪。孤閑
乾竺客。平淡少陵才。究道情何篤。爭名念巳灰。山林
著詩就。應寄日邊來。吳僧慧勤謁別云。記言嚴謹法
尼丘。刪次唐書筆力周。要措時康流化物。須公起作
濟川舟。公續韻云。告老歸來羨一丘。舜裳無補愧伊
周。君今索理歸吳棹。無復同乘泛汴舟○公聞浮山
遠禪師德風奇逸。造其室。未有以異之。與客奕碁。遠
坐其傍。公取苟請因碁說法。師乃鳴鼓升座云。若論
此事。如兩家著棊相似。何謂也。敵手知音。當機不讓。
若是綴五饒三。又通一路始得。有一般底。只解閑門
作活。不會奪角衝關。硬節與虎口齊彰。局破後徒勞
逴斡。所以道。肥邊易得。瘦[月*止]難求。思行則往往失粘。
[009-0224a]
心麤而時時頭撞。休誇國手。謾說神仙。贏局輸籌即
不問。且道黑白未分時一著。落在甚麼處。良久云。縱
橫十九路。迷悟幾多人。文公加嘆○公既登二府。一
日被病凾。忽中夜。夢至一所。如官舍。見十人冠冕環
坐。一人云。參政安得至此。宜速返舍。公如其言。遂出
門十數步。復往問之曰。公等莫非釋氏所謂十王者
乎。曰然。又問。世人飯僧誦經。作利益事。為亡人追福。
果有益乎。曰安得無益。既寤病艮愈。自是篤信佛法。
公晚景交篤方外。情見乎辭並丹陽集○蜀僧祖秀。字紫
芝。著歐陽公外傳。蘇養直庠為序。略曰。君子以佛之
教。不見證於堯舜禹湯之世。而孔子孟軻之後。歷代
先儒。雖當國不少禁。亦聽其橫流寓內。古今持此論
者有之。獨秀公以謂。堯之丹朱。不足以受政。而禪舜。
舜亦憂商均。而禪禹。至湯武革命。斯教之所始。使孔
子行事。亦何以異此。由堯訖武王。佛未誕生。有以也。
成康既沒。佛於是顯跡。然而未備中華。以竢聖人生
於魯。集大成於古帝王之教也。甚矣。聖人困於魯衛
陳宋。欲居九夷。乘桴浮海。當是時。以外數萬里之教。
加于中國。天子諸候。疇聽之哉。佛之法不苟傳。非顯
宗感物。而求諸遠。恐未能速應耳。此皆秀公京師之
書。其駭古震今之論。溢數萬言。特未傳於世矣。


杜祈公張。文定公皆。致政居睢陽。里巷相往來。有朱
承事者。以醫術游二老之間。祁公每笑安道侫佛。朱
乘間。謂文定曰。杜公天下偉人。惜乎未知此事。公有
[009-0224b]
力。盍不勸發之。文定云。君與此老緣熟。我只能助之
耳。朱讋應而去。一日祁公呼朱。切脉甚急。朱謂使者
曰。汝先往白公。但云看楞嚴經未了。使者如所告。祁
公默然。久之朱乃至。挹令坐曰。老夫以君疏通解事。
不意近亦闒茸。所謂楞嚴者何等語。乃爾躭著。聖人
微言。無出孔孟。捨此而取彼。是大惑也。朱曰。相公未
讀此經。何以知其不及孔孟。以其觀之。似過之也。袖
中出首卷曰。相公閱之。祁乃取點看。不覺終軸。忽大
驚曰。世間何從有此書邪。遣使盡持遍讀之。捉朱手
曰。君真我知識。安道知而久之。不以我告何哉。即命
駕見文定。敘其事。安道曰。譬如人失物。忽巳尋得。當
喜而得之。不可追悔得之早晚也。僕非不告。以公與
朱君緣熟。故遣之耳。雖佛祖化人。亦必藉其同事也。
祁公大悅。於是潛心內興林間錄


張文定公。知除州。甞游瑯瑘山。周行廊廡。不忍去。旋
抵藏院。有感流涕。指梁間經凾云。此吾前身事也。令
取視之。乃所書楞伽二卷。齋沐續之。與前書無少異。
蓋前生知藏僧。寫經未了而化。


從事朱判官炎。因讀楞嚴經。於真心明妙處有省。遂
問講僧義江曰。此身死後。此心何在。江曰。此身未死。
此心何在。朱良久。遂呈偈曰。四大不須先後覺。六根
還向用時空。難將語默呈師也。只在尋常語默中。


文忠公楊億。因唐明嵩馳書至楊云。對而不相識。千
里却同風。明云。某甲奉院門。請往復者五。楊喚客司
[009-0224c]
曰。點茶元來是家裏人。茶罷。復問數語。楊乃大笑。献
偈云。槌心滅性透玄關。透得玄關亦自閑。說與傍人
應不信。唯師為我笑開顏。師酧云。外邊計智在機關。
功業雖成總是閑。西掖代言應有暇。與談祖道悅天
顏。公悅。朝次語都尉李公冠。近有一衲見訪。真西河
獅子。李曰。法拘不得就謁見。奈何。公歸達李公之言。
○師凌晨趍謁。李令童子傳語。道得即相見。師曰。今
日特來相看。李云。碑文刊白字。當道種青松。師云。不
因今日接。餘日實難逢。李云。任麼則請相見去也。師
云。脚頭脚底。李乃相見。纔坐便問。我聞西河有金毛
師子是否。明云。甚處得這話頭來。李便喝。明云。野干
鳴。李又喝。明云恰是。李有偈云。赫日炎風六月餘。水
邊林下自涼居。有人來致毗盧問。手拗山花笑與渠。
明續韻曰。道在休分智與愚。古今達者任安居。本無
萬法知何碍。物物頭頭不是渠。公大悅。


楊侍郎。李都尉。與承天嵩禪師問答五段。楊問。彌陀
演化於西方。達磨傳心於東土。胡來漢現。水到渠成。
五岳鎮靜以崢嶸。百谷朝宗而浩渺。一靈之性。託境
現形。三有之中。憑何立命。師云。仙人無婦。玉女無夫。
楊云。尼剃頭不復生子。師云。陜府銕牛能哮吼。嘉州
大像念摩訶。李云。倒跳上山巔。師云。騎牛不著靴○
楊問。玄沙不出嶺。保壽不渡河。善才參知識五十三
員。慧遠結黑白一十八士。雪峰三度上投子。智者九
旬講法華。這六箇漢。為復野干鳴。為復師子吼。速道
[009-0225a]
速道。師云。水急魚行澁。峰高鳥不栖。楊云。泗洲大聖。
師云。土上加泥更一重。李云。舌上覆金錢。師云。半夜
歌樂動。誰人得知音○楊問。風穴提印南院。傳衣昭
公。演化於西河。嵩師領徒於并壘。南宗之旨。北土大
興。且道二師承誰恩力。師云。不入蓮池浴。懶向雪山
游。楊云。清涼山裏萬菩薩。師云。維摩會上諸聖集。李
云。背負乾薪遭野火。師云。口是禍門○楊問。忉利透
日月之上。四禪無風火之灾。三交駕銕牛之車。臨汝
握全提之印。獼猴有一面古鏡。狸奴有萬里神光。直
下承當。是何人也。師云。朝看東南。暮看西北。楊云。狸
奴白牯却知有。師云。淹殺冢頭蒿。李云。月裏煑油鐺。
師云。石人腰帶○楊問。一切諸佛。盡在裏許。動則喪
身失命。覷著兩頭俱瞎。擬議之間。千山萬水。直下會
得。也是炭庫裏坐地。有不惜眉毛者。通箇消息來。師
云。百雜碎。楊云。平生不妄語。師云。也要道過。李云。出
穴兔遭罥。師云。東西無滯碍。南北得自由以上類鑑


楊文忠公。問廣慧。南閻浮提眾生。以財為命。邦國以
財聚民。教中有財法二施。何以勸人疎於財寶。師云。
剎竿炎上銕龍頭。楊云。任麼則海壇馬子似驢大。師
云。楚雞不是丹山鳳。楊云。佛滅二十年。比丘少慚愧
○大年楊公。家世學佛。常參雲門諒老安公大師。後
依廣慧璉禪師。始大䇿發。通為璉嗣云。平昔碍膺之
物。嚗然自落。積劫未明之事。廓爾現前云云。夫繼紹
之緣。當嗣廣慧泊寢疾。以偈寄李都尉曰。漚生與漚
[009-0225b]
滅。二法本來齊。欲識真歸處。趙州東院西。遂屏居蛻
脫。有紅光貫腦而升。公建寧人氏○仁宗曰。楊文忠
公億。為國竭忠。有君子之大節。晚年留心釋典云東都
事略


李公都尉。因堅上座取辭。李曰。近離上黨。得届中都。
方接塵談。遽回虎錫。指雲屏之翠嶠。訪雪嶺之清流。
未審此處彼處的的事作麼生。堅云。利劒拂開天地
靜。霜刀纔舉斗牛寒。李云。恰值今日耳聵。堅云。一箭
落雙鵰。李云。上座為什麼著草鞋睡。堅以衣一拂。李
低頭云。今日可謂降伏。堅云。普化出僧堂。○李都尉。
見石門聰禪師。問出家事如何。聰云。昔崔趙公。參國
一禪師云。弟子出家得否。師云。出家是大丈夫事。非
將相之所能為。李於言下大悟。乃作二句偈寄朱。發
運正辭。時許公式為淮南漕。朱以李偈寄許。許共和
之。李偈云。參禪須是銕漢。著手心頭便判。朱曰。雨催
樵子還家。許曰。風送漁舟到岸。又請○浮山遠禪師
和曰。參禪須是銕漢。着手心頭便判。通身雖是眼睛。
也待紅爐再煅。鉏麑觸樹迷封。豫讓藏身吞炭。鷺鶿
影落秋江。風送芦華兩岸。諸公見而大敬之。李乃自
和云。參禪須是銕漢。著手心頭便判。直取無上菩提。
一切是非莫管○李公。初受左武衛將軍駙馬都尉。
歷參宿德。機辯諸方。臨終有尼道堅。就枕問曰。都尉。
眾生見劫盡。大火所燒時。切要照顧主人翁。公云。大
師與我煎一服藥來。尼無語公云。師姑家藥也不會
[009-0225c]
煎。投枕未安而去○真宗顧待加異。常稱其好學。為
人醞藉讀書。通浮屠性理之學。甞師楊公億。為參禪
伴侶東都事略


許公式守筠日。洞山聰禪師。甞自植松。口誦金剛經
不輟。其山北號金剛嶺。公贈詩曰。語言全不滯。高躡
祖師蹤。夜坐連雲石。春栽帶雨松。鑑分金殿燭。山答
月樓鍾。有問西來意。虗堂對遠峰○公一日與上藍
溥泐潭澄二師話次。澄云。承聞。郎中有夜坐連雲石。
春栽松帶雨。答洞山甚麼話。許云。今日放衛早。澄云。
聞說答泗洲大聖在楊州出現底話。是否。許云。別點
茶來。澄云。名不虗得。元來是作得主。許云。和尚早晚
回山。澄云。今日被上藍覷破。藍便喝。澄云。須是儞始
得。許云。無柰船何打戽斗。


員外安鴻漸。問首山念禪師。一物不將來時如何。師
云。何得對眾謾語。安擬議。師便打。又問。是法住法位
世間相常住。如何是常住底法。師竪打杖云。且道是
住是不住。安云。未曉之徒如何領會。師云。依稀侶曲
纔堪聽。又被風吹別調中。又問。弟子不會致問。乞師
指示。師云。水急浪開魚自現。金麟又透碧潭中。公默
領而去。


曾學士會守四明。止絕僧道。投刺雪竇顯禪師。因領
眾入城化緣。以偈寄之曰。碧落烟凝雪乍晴。住山情
緒寄重城。使君道在未相見。空戀甘棠影裏行。曾公
答云。勞勞世事逐浮沉。一性澄明亘古今。目擊道存
[009-0226a]
無阻隔。何須見面始知心。令人請相見云。道無阻隔
因甚入來不得。師云。復見別長老所請舉向伊。曾云。
舉又何妨。師云。山僧罪過。曾云。好好。師云。喏喏以上類鑑
轉運張僅。問壽寧義禪師曰。下官如今剃却頭。作得
長老也無。師以手摩頭喚郎中。郎中應諾。于頭什麼
事。示以偈云。星郎功內取無為。秪此真靈信自誰。塵
裏認它非是我。境中明得豈言伊。無心暫對求人說。
有相權將指嶮疑。憶昔遠公蓮社客。輸他陶令返攢
眉。張乃數謝而巳廣燈


忠肅公馬亮。性純孝。自華顯克終。甄褒朝以米千斛
金數百兩命賜公。公慨然曰。祿不養親。比將安用。對
親像前誓追冥福。即置清涼寺。以添助營繕。守杭日。
有梵僧。遺公舍利一匊囑曰。它日必興佛事。及麾移
淝上。僧懷謹。謀建塔於郡永昌。適契前諾。乃輟俸崇
成。遂󰢍舍利。勑以普慈為額。公歷探竺典。尤䆳華嚴。
忽一日告所親曰。吾大期非遠。乃絕葷澡頮。更居士
服。泊然而逝。公甞於咸平三年。以虞部員外郎。出使
江池饒建四州。歲鑄錢百三十五萬貫。銅鈆皆有餘
羨。真宗。即以為江南轉運副使。兼都大提點江南福
建路鑄錢四監。凡役兵三千八伯餘人編年


右丞范冲。謁旻禪師。某甲宿世。作何福業。墮在紫金
囊中。去此事稍遠。師呼內翰。范應諾。師云。何遠之有。
范躍然曰。乞師再垂指示。師拊膝一下。范擬對。師云。
見即便見。擬思即差。范豁如拜謝。
[009-0226b]


丞相丁公謂。杭之西湖僧省常。與朝宰公卿大夫。結
淨行社。公有詩云。巳悟何須傍水雲。未休終是利名
身。今當蘭若親禪客。且向蓬山會史臣。開卷每尋莊
子馬。援毫寧待仲尼麟。伊余冷笑陶彭澤。却作蓮華
社外人○公齋僧疏云。補仲山衮。曲盡巧心。和傳說
羮。難調眾口云云。特形歸命。恭發精誠。虔施白金。充
修淨供。飯苾蒭之高德。答懶瓚之深慈云云虔罄丹
誠。永繄法力。


諫議謝公泌。與常師少小之交。入社詩云。識師十五
年。時巳斷塵緣。湖上蓮華社。庭前栢樹禪。智燈明覺
路。法雨溉情田。直到無言處。維摩病始痊。


范文正公。守吳日。瑯琊覺禪師。謁之留數日。公於言
下知歸。與師偈曰。連朝共話釋疑團。豈為浮生半日
閑。直欲與師閑到老。盡収識性入玄關。師躡韻云。威
竦邊城名以立。化行鄉郡日多閑。手提千古文章印。
印定西來佛祖關。師雖為文正公一出。聲振吳中。旬
日[月*親]利數千緡。陰送諸寺。同日設齋。辭退而去。


察院游公定夫。見開福寧禪師。乞指心要。師曰。道不
在說與示處。說示者方便耳。須用就巳知歸。外求有
相佛。與汝不相似也。公飲默。後致書曰。儒者執父子
君臣夫歸兄弟朋友。各盡其分。罔有不合道者。釋氏
謂。世間一切虗幻。要人反常反道。旨殊用異。聲可入
心可通哉。答云。人溺情塵愛網。晝思夜度。無一息之
暫停。須力與之決破。収其心之放者。死生乃可出。若
[009-0226c]
只括其同異。盡分於父子君臣數者之間。我習內薰。
愛緣外染。於道何能造合。伊川甞曰。吾所攻者跡也。
然跡安所從出哉。能反厥常。心自通。道自合。不然難
與口舌爭也。


狀元王十朋。謁處之南明雪堂行禪師問道。書云。先
佛說法。觀根發言。依言立義可以科。可以釋。凡膠膠
生者。皆知誦而習之。禪門乃撥去文字。謂至道不可
以理求。真理不可以識解。要人見性成佛。既撥去文
字。復刊藏乘流通何耶。答曰。經是佛語。佛語以心為
宗。心若不明。惟認佛語。欲以理求而識解者。說食終
不能飽也。要在立志堅確。行之精進。然後得之。若不
如此。要做聖賢事業。至聖賢地位。何可得哉。師後住
薦福謝事。饒之郡侯。嘉其行業。贊師像云。相忘彼此
千峯頂。順應高低百草頭。薦福老僧三跳外。季咸何
處見壺丘。噫棄榮貴就寂寞。如是高風可勝景仰。


司馬溫公光。甞作釋氏解禪偈曰。文中子以佛為西
方聖人。信如文中子之言。則佛之心可知矣。今之言
禪者。好為隱語以相迷。大言以相勝。學者倀倀然。益
入於迷妄。故余廣文中子而解之。若其果然。則中國
可行矣。何必西方。若其不然。則非余所知。一曰。忿氣
如烈火。利慾若銛鋒。終期長戚戚。是名阿鼻獄。二曰。
顏子安陋巷。孟軻養自然。富貴若浮雲。是名極樂國。
三曰。仁人之安宅。義人之正路。行之誠且久。是名光
明藏。四曰。言為百世師。行為天下法。久久不可掩。是
[009-0227a]
名不壞身。五曰。道義修一身。功德被萬物。為賢為大
聖。是名菩薩佛。


呂公著晚年多讀釋氏書。益究禪理。司馬溫公。愽學
有至行。獨不喜佛。公每勸其留意。且曰。佛學者。直貴
其心術簡要爾。非必事事服習為方外人也。自以儒
服衣冠。燕居講道。未甞為沙門譏警語。獨於先佛祖
師之言。掇其至要而識之。大率以正心無念為宗。公
然之並言行錄


提刑楊公畋。道過楊岐山下。會禪師出接。楊乃問。和
尚法嗣何人。師云。慈明大師。楊云。見箇什麼道理便
法嗣他。師云。共鉢盂喫飯。楊云。與麼則不見也。師捺
滕云。甚處是不見。楊大笑。師云。須是提刑始得。復請
入院燒香。楊云。却待回來。師乃献茶信。楊云。這箇却
不消得。有甚乾嚗嚗底禪。見示些子。師指茶信云。這
筒尚自不要。豈況乾嚗嚗底禪。楊擬議。師有頌云。示
作王臣。佛祖罔措。為指迷源。殺人無數。楊云。和尚為
甚就身打劫。師云。元來是我家裏人。楊大笑。師云。山
僧罪過。


孫比部謁楊岐禪師曰。八萬四千法門。門門見諦。因
甚觸途成滯。師曰。是公自生隔礙。曰。日用急切處請
師舉。師曰。不見道。執之失度。必入邪路。放之自然。體
無去住。請體此用功○師一日訪公。值判決。乃曰。下
官為王事所拘。甚欲免離。師云。此正是比部願力深
廣。利濟群生處。曰何以見得。師答以偈。應現宰官身。
[009-0227b]
廣弘悲願深。為人重指處。棒下血淋淋。公因偈有省
云。內外推尋覓總無。蒙師一語六情枯。世問俗諦皆
真諦。善惡何曾有兩途並類鑑


白雲端禪師。郭公甫自當塗絕江參謁。師問。牛淳乎。
公曰。淳矣。端叱之。公拱手而立。端曰。淳乎淳乎。南泉
大溈無異此也。乃贈偈曰。牛來山中。水足草足。牛出
山去。東觸西觸。又曰。上大人化三千可知禮也寶訓


無為楊次公傑。宰黃梅日。謁端禪師。請升座云。夜來
堂上坐。忽聞人呌喚。黃梅楊長官。來到白雲畔。久聞
竊我宗。未得當面斷。一夜燈火前。引過舊公案。所犯
一一招。也要眾人看。鼻直權骨高。一箇沒量漢云云


公以偈呈師云。短世無閑日。虗空有盡時。滿前皆俗
諦。隨在合時宣。風剪篆煙落。日移松影欹。祖師心一
片。能有幾人知。師云。無為子詩今又古。始明終晦人
難覩。豈惟正得國風回。別有一枝通佛祖○次公入
寶林寺。因寫七佛殿額。乃問昌禪師。七佛重出世時
如何。師云。一回相見一回新。又同游山次。楊拈起大
士飯石問。既是飯石。為甚咬不破。師云。只為太硬。楊
云。猶涉繁詞。師云。未審提州作麼生。楊云硬。師云。也
是第二月○次公與中際野軒可遵禪師為道交。以
偈調師曰。無孔銕槌太重。墮在野軒詩頌。酸豏氣息
全無。一向撲入虀瓮。遵乃續韻云。無為不甚尊重。到
處吟詩作頌。直饒百發百中。未免喚鍾作瓮。無何有
僧。往無為軍持鉢。遵以偈送之。且簡次公云。今去無
[009-0227c]
為化有情。野軒無物贈君行。若從楊傑門前過。為我
高聲喝一聲○次公。從天衣懷禪師游。師每引老龐
機語令研究。後奉祠泰山。雞一鳴覩日如盤湧。大悟。
因以有男不婚有女不嫁之偈。別云。男大須婚。女長
須嫁。討甚閑工夫。更說無生話。書以寄師。師大稱善。
公歷禮部侍郎。至太保。


太傅高世則。依芙蓉楷禪師。求指心要。師令去所重
扣巳而參。一日忽造微妙。呈偈云。懸崖撒手任縱橫。
大地虗空自坦平。照壑輝岩不借月。庵頭別有一簾
明。師印可之。


杜鴻漸。參無住禪師云。弟子撰得起信論章疏。未審
稱得佛意否。師云。當知一切諸相。從本巳來。離言說
相。離文字相。離心緣相。既著種種相。何名真如。漸作
禮而退以上並本傳


豫章程公關。聞黃龍南禪師居積翠庵。以詩招住翠
岩曰。翠岩泉石冠西山。欲得高人住此間。曾是早年
聽法者。今生更欲見師顏。南和云。白髮滿頭如雪山。
尫羸無力出人間。翻思有負公侯命。旦夕彷徨益厚
顏。及程歸朝。二年復除江西漕。南以頌寄之曰。洪并
分飛早二年。林問任路兩相懸。近聞北闕明君詔。又
領江西漕使權。列郡望風皆草偃。故人高枕得雲眠。
馬塵未卜趍何日。預把音書作信傳。公和曰。七字新
吟億舊年。此時懷抱極懸懸。師今有道居禪首。我本
何人掌吏權。明月每思雲下座。青山一任日高眠。庵
[009-0228a]
前弟子知多少。來者如燈續續傳。程之師豫章。乃治
平三年丙午。准勑勘會未名額寺宇賜之。公之力也。


中書李林宗。謁益首座於南岳。問意欲出塵今未出。
請師端的決疑情。益云。作麼生是出塵底意。李罔措。
益召云會麼。李忽省。呈偈云。心鏡從來瑩。黃河本自
深。只因師問後。砂石化為金。益云。正趍地獄。李云。人
我無相。胡為地獄。益云。汝今何在。李云。現祇對次。益
云。只此是黃金。李云。眼中添屑。益大笑。李便拜類要


錢塘喻彌陀者。少年專𦘕彌陀佛為業。次公楊傑。賞
識其精妙。以姓呼之為俞彌陀。由是得名。有部使者。
問以能𦘕彌陀。何不參禪。答以偈曰。平生只解𦘕彌
陀。不解參禪可奈何。幸有五湖風月在。太平何用動
干戈。尋於七寶山。鐫石為佛。及百尺。使水陸往來悉
得瞻仰。侍郎薛公問曰。彼彌勒佛。現在天宮。為諸天說
法。於此鑿頑石。將奚以為耶。亦以偈對云。咄哉頑石
頭。全憑巧匠修。只今彌勒佛。莫待下生求。三十五。占
僧籍。名思淨。乃城北僦舍。日持鉢。期飯百萬僧。不二
十寒暑。及百萬。郡移妙行院額於其處。以旌其勤。方
﨟之亂。所至無噍類。既犯錢塘。淨造其前。願以一身
代一城之命。誠心感動。賊鋒為之少戢焉。


餘杭政禪師。錢塘人。少游方。問道三十年。歸功臣山。
常誇一黃犢。侍郎蔣公堂。出守杭州。與師為方外友。
每至郡庭。笑談終日而去。公贈詩曰。禪客尋常入舊
都。黃牛角上掛瓶爐。有時帶雪穿雲去。便好和烟盡
[009-0228b]
作圖。一日郡有貴客至。薛公留政曰。明日府有讌。師
固奉律。能為我少留一日。因欵清話。政諾之。公喜。明
日使人要之。留一偈曰。昨日相將今日期。出門倚杖
又思惟。為僧只合居岩谷。國士筵中大不宜。座客皆
仰其高韻□秦少游。見政字𦘕。必収蓄之。


吳興郡邵宗益者。剖蚌將食。中有一珠。現羅漢像。偏
袒右肩。矯首左顧。衣紋畢具。僧俗剏見。遂奉歸感慈
寺。寺臨溪流。建炎間憲使□漢誠與客傳玩。不覺越
檻躍入水中。禱佛求之。烟波渺茫之中。一索而獲。噫
亦異矣。小蘊葉公詩云。應跡不辭從異類。藏身何意
戀窮源。曾公袞和云。疑是吳興清霅水。直通方廣古
靈源詩話


廬山李商隱。因修造犯土。舉家病腫。求醫不效。乃掃
室宇。骨肉各令齋心焚香。誦熾盛光呪。以禳所忤。未
滿七日。夜夢白衣老人。騎牛在家。忽地陷旋旋沒去。
翌日大小皆無恙。嘻志誠所感。速如影響。非佛力能
如是乎感通錄


衡岳楚雲上人。唐末有至行。甞刺血寫法華經一部。
長七寸。廣四寸。厚半之。以栴檀作匣。藏於福嚴三生
藏。於上刻八字曰。若開此經誓同慈氏。皇祐間。有貴
人游山見之。疑其妄。使人鉗發之。有血如綫出焉。須
臾風雷震山谷。烟雲入屋。相捉不相見。彌日不止。貴
人大驚。授誠懺悔。迨今血綫依然。願力所持。乃爾異
也○禪月大師。贈之詩曰。剔皮刺血誠何苦。為寫靈
[009-0228c]
山九會文。十指瀝乾終七軸。從來求法更無君林間錄


峩眉山記載。成都府無名異僧者。善誦法華經。一日
赴西崦人家。一人曰。誦至寶塔品。幸見報。至期。一老
人爪甲甚長。乃唐時衣冠。於佛前跪聽誦畢即入。去
後問之左右。姓孫。名不敢說。可將手來。遂寫思邈二
字。僧忽驚曰孫真人也。回頭忽不見。屋亦俱隱。其僧
嘆息久之。孫真人既巳留意方書。而得度世。又甞咨
決於唐宣律師。既得咨決於宣律師。又甞聽寶塔品
於成都無名異僧。此即百丈竿頭更進一步也感應篇


廬山棲賢真教杲禪師。南康守擕客游山。客肆其忽
慢。果遂著欺客文曰。凡人之所愛人者。必取其道德
之淵奧。言行之粹美。出一言則千里伏膺而不倦。立
一行則百世景仰而不忘。逃名於盛世。匿耀於靈府。
返淳復朴。終日如愚。錐天地至大不足方其志。日月
至明不足類其達。却崇高莫大之富貴。若一毫之輕。
保光輝非常之事業。若千鈞之重。厲而修。勤而行。至
其所至。聞其所聞。徹眾智之源。造絕學之域。允蹈乎
六合之外。冥運乎萬機之內。酬酢往來。若空谷之答
響。此乃吾之深愛之者也。若夫騁虗聲。被殊服。私一
位之雄。踞百人之上。又烏足為驚駭焉。客庸詎欺我。
其無能為。而我且不知其所以為者也。欺客若此。其
智小哉○師甞註護教篇。洪駒父為後序。又題其像
曰。鶴鳴峯前。聲聞于天。瀑布之下。思如涌泉。望之毅
然。即之溫然。雙歛屹玄。香爐生烟。之人也德也。與茲
[009-0229a]
山而俱傳紀談


歐陽永叔。甞著本論。謂佛法為中國患千載。攻之暫
破而愈堅。撲之未滅而愈熾。遂至無可奈何。又醴陵
登真閣記云。醴陵為佛老之居。二者之說。皆見斥於
吾儒。又湘潭藥師院大殿記曰。潭之李氏。聞浮屠法。
有能捨巳之有以崇飾尊嚴。我則能陰相之。於是得
此寺廢殿而新之。噫觀永叔其所為。心趍而為善可
喜也。仲靈述教外別傳之旨。數萬言。以進 仁宗。嘉
寵留閔賢寺。公從而論議。方會儒釋一貫。而無兩岐。
謂人曰。不意僧中有此郎耶。復與其徒。循循翼翼。日
接讌言。若識所止無生樂。則是甞惑釰之似莫耶。玉
之似辟盧者。巳判然於胸中。而無疑焉耳。


荊國公王安石。問張文定公曰。孔子去世百年。而生
孟軻。師孔子之孫子思。為之亞聖。後無傳焉。何也。文
定公曰。豈無人耶。亦有過於孔孟者。公曰誰。文定曰。
江西馬大師。坦然禪師。汾陽無業禪師。雪峯。岩頭。丹
霞。雲門。荊公聞舉。意不甚解。乃問曰。何謂也。文定曰。
儒門淡泊。収拾不住。皆歸釋氏焉。荊公欣然嘆服。後
舉似無盡張居士。居士撫几嘆賞曰。達人之論也。遂
授筆紀之武庫


顏氏誡子曰。汝曹若願存俗計。樹立門戶。不棄妻子。
未能出家者。猶當兼行戒行。留心誦讀。以為來世資
粮。人身難得。勿虗過也。嘻博覽尚未窮源。局談豈能
盡理。安得以管窺之小心。測扶搖之遠運也。達人大
[009-0229b]
觀。豈誣語哉。


歷朝釋氏資鑑卷第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