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q0235 一貫別傳-清-廣真 (master)


一貫別傳卷五
西蜀忠州聚雲寺沙門 廣真 著


法華經



「總說。」


【法華經者乃華嚴會上未了公案只因二乘學人在菩
提場中不知身汩大海中猶然叫渴不知頭觸極籮邊
猶然叫餓世尊只得曲為中下向鹿野苑調跛驢醫瞎
馬暫以涅槃一日之價延之彼等自甘滿足不求向上
一路復對大乘菩薩而痛加貶斥故號方等會也然貶
斥之間尚爾安恬不識言忠逆耳又復命廣宣摩訶衍
法以導菩薩而彼等只作傳言送語於自本性不相干
涉所以無量義經無量義定由是而入由是而說也原
始要終總是如來藏身華藏世界中事分之五時一之
半滿而巳此經家序經之法也若在衲子分上則二乘
人在菩提場中未了者正是廣度眾生四弘大願也惟
慮遮那藏身大了小不得莊嚴世界多了少不得末代
兒孫將何悟入以何抵止不免粧聾賣瞽含聲忍氣庶
幾世尊改廢繩墨變其彀率矣吹萬頌曰蝶臉蒼鬍纔
老叟一回換面叫孩兒分明為人千人耳雪曲巴歌轉
變吹又云喚馬何曾馬呼牛未必牛四十九年無一字
將華翳日教誰瘳。】


「佛說此經巳結跏趺坐。」


【世尊上座文殊白椎諦觀法王法法王法如是世尊便
下座二十七祖曰貧道入息不居陰界出息不涉眾緣
常轉如是經百千萬億卷六祖謂法達云三車是假為
昔時故一乘是實為今時故只教汝去假歸實歸實之
後實亦無名應知所有珍財盡屬於汝由汝受用更不
作父想亦不作子想亦無用想是名持法華經從劫至
劫手不失卷從晝至夜無不念時也梵天荅須菩提曰
尊者無說我本無聞無說無聞是名真說般若傳大士
[005-0176c]
上座纔按尺寶誌公曰大士講經竟士便下座據此數
端從上佛祖相傳真經更不假文字語言搬弄唇舌也
故法華首序經者云為諸菩薩說大乘經名無量義教
菩薩法佛所護念佛說此經巳結跏趺坐等語正見此
部真經乃諸大菩薩方能究竟一切聲聞緣覺所不能
知其能知者特文字語言耳所以一部法華從趺坐後
人定放光疑問宣說種種因緣譬喻言辭而成七卷較
之為菩薩說者巳落第二義矣古德云饒汝道得只道
得八成謂非閉門打睡接上上者之機也蓋無量義者
即諸法知義也自覺覺他其妙無窮其義無量開口道
著舉步踏著睜眼觀著張耳聽著動手捧著起念憶著
所謂夜夜同眠朝朝共起也故文殊白椎者白此經也
二十七祖所轉者轉此經也六祖付囑法達者付此經
也梵天所荅須菩提者荅此經也傳大士所講者亦講
此經也是則是只恐無人擔荷得空教明月落秋波。】


「爾時佛放眉間白毫相光至起七寶塔。」


【夫道若大路然豈難知哉第此路人人本有箇箇不無
秪因迷悟不同見有差殊如世尊上座文殊白椎在在
師子嚬呻處處象王動步乃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良
由二乘聲聞含有悲願不免代諸眾生受苦欲令世尊
旁通一線也所以入於無量義處三昧放東方萬八千
光光中影現六凡四聖世出世間一切諸相即布袋和
尚所謂把一箇囫圇圇的太極兒弄得粉花碎矣幸物
物各有一太極在且喜彌勒起疑文殊說破二人打鼓
弄琶引往證今重翻一層公案直爾現前將來有箇入
處儒云易邦之字曰國此則易佛性之字曰光光中所
現萬象森羅即無形之理也彌勒即慈心也文殊即妙
智也蓋此光此理此心此智在眾生中日用而不知故
六祖云一切眾生自蔽光明寶愛塵境外緣內擾甘受
驅馳便勞他從三昧起種種苦口勸令寢息莫向外求
[005-0177a]
以此觀之則放光東照又示全部法華矣故中郎先生
曰一光東照巳盡了法華經之大旨其後種種方便譬
喻因緣皆不過法華經之註解耳昔古靈禪師行腳回
受業師遣令執役一日因澡身命師去垢乃拊背云好
所佛殿而佛不聖本師回首視之師曰佛雖不聖且能
放光又古德云汝等諸人各自有無價寶珠從眼門放
光照見山河大地耳門放光采領善惡音響如是六門
晝夜常放光明吙萬曰且道此光與佛眉間所放者是
同是別若道同枯藤破衲公何事若道別依舊南山一
色青。】


「不退諸菩薩其數如恒沙一心共思求亦復不能知。」


【佛所成就第一希有難解之法唯佛與佛乃能究盡至
於聲聞辟支極其神力度量皆不可得此固然也其不
退菩薩者巳到等覺亦何緣而不能知耶吹萬曰思求
二字即障蔽第一希有難解之法的種子亦由異熟未
空故如是耳六祖云諸三乘人不能測佛智者患在度
量也故謂門人曰不思善不思惡正當恁麼時那箇是
上座本來面目以此觀之正所謂離心意識參絕凡聖
路學也。】


「五千人退席。」


【此退席四眾人不知是從菩提場中來者亦不知是法
華會中來者若是菩提場中應與舍利弗等一髏同參
何得退席若是法華會中猶皆倍於舍利等樂聞亦不
合退席此等何因而出此心行耶吹萬曰退席者謂法
執未空故增上慢乃於佛法中若聚聾而鼓是心退而
身未退也佛說決定毘尼經曰若有比丘作是思惟欲
斷貪欲欲斷瞋恚欲斷愚癡名增上慢貪欲法瞋恚法
愚癡法異諸佛法名增上慢作是思惟見有所得有所
證有解脫見諸法空見於無相見於無作見有諸行見
有諸法一切法不可思議不應思議諸法空無何用精
[005-0177b]
進名增上慢五千人或是耽著此法所以退於佛席也
怎如百丈卷卻席只得馬祖退歸方丈去。】


「如是妙法諸佛如來至言不虛妄。」


【世尊自趺坐入定放光無不在轉此妙法而舍利猶然
三請正所謂直待金星現歸家始到頭也世尊至此亦
藏閉不住只得手示明珠絕其五色故云如是妙法蓋
如是者只這是也即趺坐入定日用尋常中事就是這
箇妙法若無此法安顯尋常日用所以諸佛如來時時
在說這時字即因時行焉之時字乃自不能隱者何嘗
隱乎爾也優缽曇花乃靈瑞之物極難遭遇其花有樹
名尊樹王若此花一生世即有佛如瞻部州輪王之路
輪王未出此路則被海水所覆這兩種亦特喻耳時一
現之時字即此妙法所現之時正若此花此路之難值
所謂過百三十劫今乃得一見也何耶謂妙法即人人
本具之真性此一迷則沉淪沙劫即似優曇之不開王
路之不現倘直下承當見自本性證真如佛即若優曇
之時現王路之出水也如執相為待時之義觀則如花
之遇果有至多之年然而世尊於四十年前未曾說也
若果未曾說則善財童子無言童子睹良久之外道供
歡梧之梵志受掌珠之天王豎莖章之帝釋此又作何
而悟作何而說也亦必待優曇之間而說耶亦必待王
路之現而悟耶若四十年前未說於此法華始說則世
尊臨涅槃時文殊白言請世尊再轉法輪世尊咄文殊
我住世四十九年更未曾說出一字汝請我轉法輪是
吾曾轉法輪耶此又何為而然哉蓋如是妙法無說而
說不聞而聞豈若如是我聞信受奉行之類可比也有
以遠近觀大小論者請看李長者云無邊剎海自他不
隔於毫端十世古今始終不離於當念又觀汝等當信
佛之所說言不虛妄乃可。】


「是為諸佛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
[005-0177c]


【土尊以佛知見為一大事因緣蓋知屬心而見屬日何
楞嚴又謂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槃於
此大相矛盾耶吹萬曰諸佛眾生通共一知見以相舉
之則塵勞先起故云心目為咎以性用之則海印發光
故曰大事因緣然開示悟入四字總為眾生邊事謂即
眾生知見而開示悟入諸佛之知見也返流旋真因見
而緣知緣知而超脫任運即常因知而緣見緣見而無
住皆從一性上起用故云大事故云妙法故云出現孔
子曰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詞雖異而理則一也
慧聚菩薩曰無明愛出即是佛出貪恚癡出即是佛出
以是觀之則諸佛知見何嘗離於眾生而眾生亦何嘗
不用哉故六祖云一大事即佛知見也汝慎勿錯解經
意見他開示悟入自是佛之知見我輩無分若作此解
乃是謗經毀佛也佛既是佛已具知見何用更開汝今
當信佛知見者只汝自心更無別體古人云道在眼曰
見在耳曰聞在鼻辯香在舌談論知者喚是佛性不識
喚作精魂汝等且道那箇是佛性那箇是精魂。】


「若人散亂心入於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巳成佛道。」


【古德云大道只在目前要且目前難睹欲識大道真體
不離聲色言語今之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者蓋稱
處即成處此道即佛道也吹萬曰人人有箇塔廟人人
心常散亂柰何散亂而不入入而不念佛吾末如之何
也巳矣。】


「諸佛兩足尊知法常無性至導師方便說。」


【法本法無法何嘗有性以其無性故能性其一切法性
此慧足也佛性本無可見因緣然後得見故云從緣起
然起處見處緣處說處無不是此一乘之法此福足也
大集經慧聚菩薩曰一切疑網煩惱者即是佛出何以
故若如是等法不出世者佛以何緣出現於世虛空藏
菩薩曰若不見有法從自性他性生者則見因緣若見
[005-0178a]
因緣則見法若見法者則見如來若見如來者則見如
若見如者則不滯於斷亦不執常若不常不斷者即無
生無滅以此觀之則二大士先得法華之妙旨矣但此
妙法本無定位不居世間亦不離世間在聖不增處凡
不減處煩惱而不亂居禪定而不寂不變不遷不來不
去以其無定位故能住於一切法位蓋法位即六凡四
聖之十法界所以世間之相即常住之相夫如是則舉
足下足無非道場然此道場惟佛與佛乃能知之復能
作導師而方便為人解說簽判劉經臣曰種種方便皆
是親切為人然秪為太親故人多罔措。】


「舍利弗我昔教汝志願佛道汝今悉忘而便自謂巳
得滅度我今還欲令汝憶念本願所行道故。」


【人人在空劫以前佛未出世時本是一箇圓陀陀光灼
灼的東西志願具足只為翻觔斗落將下來所以見聞
覺知色聲香味種種煩惱種種無明當面熱瞞並將圓
陀陀光灼灼志願具足的東西悉忘之矣或時暫得心
念寂然不向外馳如急流水望如恬靜自謂巳得涅槃
不趣竿頭一步今日被如來老古錐於舍利面門痛劄
渠也只得眼見如盲口說如啞向空劫以前承當佛未
出世時會取方知道不遠人人之於道猶魚之於水未
常須臾離也惟其迷巳逐物故終身由之而不知古德
云萬年倉裡恓饑饉大海中住儘長渴當初尋時尋不
見而今避時避不徹到這裡授的記的從來因果不昧
如龍女呈珠當陽出現故號以華光如來為人天師提
刑郭祥正曰白雲巖畔舊相逄往日今朝事不同夜靜
水寒魚不食一爐香散白蓮峰六處授記者亦復如是
 大通智勝佛十劫坐道場佛法不現前不得成佛道
李長者云若廢文殊存普賢所有行門皆有漏若廢普
賢存文殊所有寂定是二乘若廢佛存文殊普賢佛是
覺義無覺者故今之久坐道場尚不得佛法現前而成
[005-0178b]
佛道者則以寂靜與覺具足而普化行門未滿也然佛
法為度眾生而有必待所化者現前佛法亦現前也自
覺覺他覺行圓滿方為了當佛境界經世尊問文殊曰
諸佛境界當於何求文殊言諸佛境界當於一切眾生
煩惱中求所以者何若正了知眾生煩惱即是諸佛境
界故覺義名佛不覺名眾生佛具眾生之全體眾生具
佛之大用不覺而後覺眾生而後佛也佛證眾生之本
源眾生顯佛之性體即不覺而覺即眾生而佛也若是
空劫以前消息何更有許多絡索佛字亦空尚何法之
有故般若經文殊師利荅舍利弗云佛非佛不可得無
有言者無有說者莊嚴菩提心經云若於一切法無所
得是名為菩提為始行眾生故說有菩提又云若於一
切法無所得是名得菩提然於是中亦無有心亦無造
心者亦無有菩提亦無造菩提者亦無有眾生亦無造
眾生者乃至亦無有佛亦無成佛者大眾既無有佛因
何號曰大通智勝吹萬曰古人道恁麼恁麼幾度白雲
谿上望黃梅花向雪中開不恁麼不恁麼嫩柳垂金線
且要應時來。】


「入如來室著如來衣坐如來座。」


【經云如來室者一切眾生中大慈悲心是如來衣者柔
和忍辱心是如來座者一切法空是能說是法華經者
具此三法則全身皆法矣何更別有法華耶彼其慈則
上與諸佛同一慈力其悲則下與六道眾生共一悲仰
而忍辱者即如如不動之真法空者即諸法如義之旨
故有其慈悲則吾性之觀音能施三十二應矣有其忍
辱則吾性之藥王能燃身供養矣有其法空則吾性之
妙音能入現一切色身三昧矣若離此三法而說者即
為謗經毀佛又豈能脫落皮膚而見真實脫落繁柯而
見旃檀哉昔諫議彭汝霖居士手寫觀音經施圓通通
拈起曰這箇是觀音經那箇是諫議經公曰此是某寫
[005-0178c]
的通曰寫的是字那箇是經公笑曰卻了不得也通曰
即現宰官身而為說法公曰人人有分通曰莫謗經好
公曰如何即是通舉經示之公拊掌大笑曰嗄通曰又
道了不得公禮拜所以古人常以自巳之法利人更不
數借他人珍寶簽判劉經臣居士曰余一夕開悟凡目
之所見耳之所聞心之所思口之所談手足之所運轉
無非妙旨得之既久日益見前每以與人人不能受試
觀此老數轉語令天下禪和子垂涎流涕去也噫。】


「見寶塔品。」


【昔南陽忠國師將示化辭肅宗宗曰師滅度後弟子將
何所施師曰告檀越造取一所無縫塔帝曰就師請塔
樣師良久曰會麼宗曰不會師曰貧道去後弟子應真
卻知此事宗後問應真真良久曰聖上會麼帝曰不會
真述偈曰湘之南潭之北中有黃金充一國無影樹下
合同船琉璃殿上無知識據此一段公案則見寶塔不
離釋迦之全身而多寶如來又豈外能仁之妙性哉蓋
全身無相借寶塔以現形妙性無聲託多寶而呈響所
以塔中出大音聲歎言善哉然多寶實華藏之體釋迦
誠藏身之用全用是體全體是用故華嚴會中將娑婆
世界置華藏界裡法華會上移華藏世界置娑婆界中
且釋迦按指而開塔多寶分座而令坐二世尊之所示
者得無現從本體起用之消息攝用歸體之奧竅乎經
云如來不久當入涅槃欲以此妙法華經付囑有在但
以此二字要看得重不是白紙黑字喚作妙法華經也
不是黃絹赤軸喚作妙法華經也正謂此一大部經密
而示之則曰定曰光曰曇華曰知見顯而示之則曰塔
曰多寶如來曰釋迦曰十方化身時時頓在諸人面前
只是無人覷著不肯流通吹萬曰只為有妙法華經在
所以諸人當面錯過不能擔荷若是服了巴豆大黃的
即如大心凡夫一肩擔荷了也何以故但得雪消去自
[005-0179a]
然春水來。】


「提婆達多品。」


【昔提婆在地獄時佛令阿難問你在地獄安否曰我在
地獄如三禪天樂又令問還求出否曰我待世尊來便
出阿難云佛是三界導師豈有入地獄分曰佛既無入
地獄分我豈有出地獄分據此數轉語則提婆果能
說法華矣或問教中常云提婆劫劫害佛而此經云昔
為說法今為授記者果何義也吹萬曰捨迷求悟不知
迷是悟之鉗錘愛聖憎凡豈識凡是聖之爐鞴要知提
婆於刀山劍樹上轉大法輪釋迦於鑊湯爐炭裡成等
正覺也無提婆安知能仁之廣大無能仁孰曉提婆之
勸助正所謂妄想興而涅槃現塵勞起而佛道成故佛昔
於饑世化為赤目大魚閉氣不喘示為死相木工五人
先以斧斫其肉佛時誓言於當來世先度此等先願與
其無生佛後為忍辱仙人又被歌利王截其肢體今少
會中憍陳如者即昔之木工與歌利王也由此二翻之
割截成就釋迦之慈悲不然則饑世之檀度深山之忍
辱復何緣而得耶蓋提婆善說法華即木工歌利之法
也世尊今與授記即先度憍陳之誓也所以憎心妙法
原同體冤家知識本不異。】


「龍女獻珠。」


【擊竹醒昔時之未悟此香嚴也睹花呈今日之當機此
靈雲也是二老者得不與龍女同其事業哉蓋龍女所
獻者非天王所觀之珠乃世尊所示之珠也此珠人人
本具箇箇圓成非久參舊學之可比即八歲亦得之也
非四生六道之可擇即畜生亦現前也要知此箇因緣
若鬥春之萬卉時節到來妙理自彰何更假授記之後
而始證耶即往南方無垢世界成佛者李長者云南方
為明為正以上離故離為明為日為虛無即無垢也舉
眾遙見者明三乘權學信而未自證故故言遙見大法
[005-0179b]
界一真自他相徹若當自得焉得稱遙見也應知龍女
不履三乘而了在一乘之旨不倚權門而真達單傳之
性妙法華經付囑有在於此也古人道若人生百歲不
會諸佛機不若生一日而得決了之龍女蓋如是乎。】


「藥王妙音觀音三菩薩。」


【藥王然身供養日月淨明表空我法二執故菩薩名喜
見三昧名現一切色身妙音以伎樂寶缽供養雲雷音
王亦表空我法二執故菩薩名妙音而三昧亦名現一
切色身觀音出供養古觀音如來故菩薩名觀音得身
成三十二應是三菩薩名雖不同所證三昧無二要知
藥王之忍辱妙音之法空觀音之慈悲密而言之通
一箇如來全身也顯而示之又是一部妙法華經也能
持此經者若忍辱而不得法空則心量不大若證法空
而不行慈悲則教化不廣必須入此三種法門方得流
通何以見為如來之全身蓋忍辱得色身之妙法空得
音聲之妙慈悲得觀音之妙是色身中有妙音妙音中
有能觀者也易曰復其見天地之心乎郡子曰冬至子
之半天心無改移一陽初動處萬物未生時玄酒味方
淡太音聲正希斯言如不信更請問庖羲妙音觀音須
從這裡過。】


華嚴經



「總說。」


【一部華嚴世界海惟一毗盧遮那身具之此毗盧遮那
身惟一釋迦妙性具之此釋迦妙性惟一眾生心具之
眾生之煩惱無邊故諸佛之法界亦無邊眾生之念念
無際故現相之菩薩亦無際眾生之分別無窮故文殊
之觀察妙慧亦無窮眾生塵剎之妄想無盡故普賢應
化之行門亦無盡然是中有因有果有體有用全果是
因全因是果全用是體全體是用入法界品之善財乃
自性之覺體文殊普賢及五十餘員善知識乃性中所
[005-0179c]
得之心法斯則全因是果全體是用也世主妙嚴至離
世間品品中之毗盧遮那乃如來藏身之覺體文殊普
賢及信住行向地之諸菩薩乃華藏世界之本根斯則
全果是因全用是體也故知心性覺圓則藏身與法界
全彰智行具足則文殊與普賢共命所謂應觀法界性
一切惟心造也古德有云若端的一回汗出便向一莖
草上現瓊樓玉殿若未端的一回汗出縱有瓊樓玉殿
卻被一莖草蓋蔽吹萬曰蟭螟人蚊眉不覺為甚不覺
只因太近。】


「世主妙嚴品。」


【佛是眾生之主眾生是世界之主世界是太空之主如
之何其然耶有而不有無而不無者體也不有而有不
無而無者用也若是則世界不離太空而立則諸佛亦
豈外眾生而別有哉要知太空世界諸佛眾生共有所
主之者一聲落地威音之那畔巳來一息成氤華藏之
前境俱布所以天得之而上地得之而下四維得之而
為經緯表裡二儀得之而為升降循環萬物得之而為
生為殺鬼神得之而為吉為凶在佛得之而為天中之
天聖中之聖矣今之所謂世主妙嚴者何耶蓋此世界
中天龍八部等類類皆得此妙而解脫皆得此妙而蓋
嚴顯大威德示大神變者此也入聖降凡弘音廣讚者
亦此也由世而現即世間之主也住世而尊即世間之
尊也妙嚴之稱豈徒然哉文殊問維摩曰善不善孰為
本荅曰身為本又問身孰為本荅曰欲貪為本又問欲
貪孰為本荅曰虛妄分別為本又問虛妄分別孰為本
荅曰顛倒想為本又問顛倒想孰為本荅曰無住為本
又問無住孰為本荅曰無住則無本且道世間主與無
住本是同是別。】


「普賢三昧世界成就華藏世界。」


【普賢菩薩乃毗盧遮那之用神彼佛從無量劫前修普
[005-0180a]
賢行故於菩提場中始成正覺然始不離終全終是始
既修普賢之行而成普賢之德則種種三昧種種正受
種種光明應合普賢知之也蓋理智無邊名之為普智
隨根益稱之曰賢此無邊之理隨根之智在最初毗盧
巳先得之乃爾舉果勸樂生信亦不免遮那之齒傳神
於普賢之舌又豈外清淨之源假託於萬類之真哉如
云承佛神力入於三昧此三昧名一切諸佛毗盧遮那
如來藏身者則化母之機春象之錦巳盡漏洩矣所以
世界成就品中廣說諸佛十種之智海世界之依住世
界之差別形由業世界之差別體世界之莊嚴差別所
修行之方便願力世界之劫住不同由業劫隨業而轉
變淨穢一切世界中如來出現無差別等法若決江河
沛然莫之能禦此非萬行之長子孰能於斯善簡眾法
也或問曰普賢纔說眾生世界成就復說華藏世界果
且兩世界乎吹萬曰眾生眾生者即非眾生是名眾生
迷去真如成儱侗佛法不是鮮魚那怕爛卻悟來佛性
是顢頇又隔一重關這裡會得何妨華藏與眾生不同
如或未然依舊天堂與地獄相對古德云身在海中休
覓水日行嶺上莫尋山鶯啼燕語皆相似莫問前三與
後三。】


「毗盧遮那品。」


【或問毗盧云種種遮那云光明遍照謂此佛以法身悲
智設種種教行之光遍照一切破眾生之業暗者也然
而品中唯言過去世界劫城之嚴華輪現佛王臣之供
獨不說其遮那之體為何如合論云此一品經來文未
是未有結終之處共說果否吹萬曰合論之言特究其
經文之起結耳若揆其大旨則喜見善慧土之太子大
威光者見勝雲佛之光明巳以昔所修善根力故即時
證得十種法門而承事供養此佛滅度巳次復有佛名
波羅蜜善眼莊嚴王復行供養即得念佛三昧莊嚴王
[005-0180b]
涅槃後第三如來出現名最勝功德海大威光巳即王
位隨以眷屬人民七寶而行供養又得大福德普光明
三昧復有佛出號名稱普聞蓮華眼幢是時大威光巳
終神生寂靜寶宮天城中復於彼城來於佛所供養還
歸本處而止自予觀之則佛華之毗盧遮那即勝音之
威光太子也此就其來文未是之處說若是於這裡會
得則毗盧全身是世界遮那妙性是光明以妙性映全
身則遍體無不照矣以光明耀世界則種種無不徹矣
故世界名勝音劫名種種莊嚴香水海名清淨光明城
名燄光明道場名寶華遍照佛名一切功德山須彌勝
雲光名起發一切善根音王名喜見善慧太子名大威
光此非種種光明遍照而誰耶即而印之以世界海城
道場為遮那可也以現佛光明王臣為遮那亦可也前
所云遮那者遍照也吾人行住坐臥視聽言動何常不
在遍照只恐纔移淨瓶來又道古佛過去達。】


「觀察十方。」


【十者滿數也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
天九地十蓋一三五七九天之陽數也陽以生之二四
六八十地之陰數也陰以成之故云天數五地數五又
云二五之精妙合而凝此數既就則根身世界由此而
立即百億須彌百億日月百億四天下亦不外此而成
也故經之八部天龍夜叉波羅蜜門及信住行向定忍
所有諸佛菩薩皆以十數而表之者亦此義也所以一
念觀察十方俱遍性固有之矣。】


「如來名號四聖諦光明覺菩薩問明淨行賢首六品。」


【性理云天之道盡之於地矣地之道盡之於物矣天地
萬物之道盡之於人矣人之所以為人者非人也乃所
以為人也故天地萬物以之而成形以之而得名佛之
名號亦復如是大名號之所由來又不外乎眾生也蓋
種種無明種種煩惱種種顛倒種種妄想乃眾生之苦
[005-0180c]
諦眾生之集諦若在這裡拽轉頭來即如來之道諦如
來之滅諦所謂貪瞋運菩提正路癡愛成解脫真源也
或問文殊以何因緣而善能分別一切諸法纔說名號
四聖巳而於光明品中復現百億世界百億文殊百億
賢首等菩薩百億不動等智佛何也吹萬曰因該果海
果徹因源這一光照正是如來將無量劫前因地修證
盡行披露欲令眾生自信擔荷去也合論云法界乘中
以根本智為信心謂直信自心分別之性是法界性中
根本不動智等佛金色等世界是自心無染之理文殊
是自心善簡擇妙慧覺首目首等菩薩是隨信心中理
智現前之義通云十者正顯圓滿無欠之根信也所以
文殊十問通身是病通身藥覺首主荅遍界全真遍界
塵智首菩薩一百一十問者為成十信之行自呈白淨
無染之智也文殊說其一百四十淨願之門者欲令眾
生便於生死海中所有見聞覺知一切諸行悉皆清淨
得入普賢行願也蓋賢首者以佛文殊普賢之果行而
成信者之初首也然妙慧出三業之源智理隨一心之
變無我無文殊無我無賢首遮那豈外乎日用哉無邊
剎海之聖眾十世古今之儀範總歸遮那本具之事業
耳弟吾人情生智隔想變體殊似乎達之矣若即情達
本即想會心夫何遠之有李長者云能隨緣自在者即
此毗盧遮那也旨哉斯言。】


「有勝三昧名方網等頌。」


【或問此方網三昧菩薩處乎其中或東入而西出乃至
餘方入而餘方出或眼根入而色塵出乃至意根入而
法塵出或童子入而壯年出乃至天身入而龍身出或
一毛孔入而一切毛孔出乃至一微塵中入而一切塵
中出或佛光明入而於河海出乃至天宮殿中入而於
空中出此果難思難議者請釋其旨吹萬曰方網者費
而隱也不入而藏不動而揚也此箇正定自空劫以來
[005-0181a]
佛出世時向落於森羅萬象眾生世界中久矣然森羅
萬象眾生世界純是一定體但吾人日用而不知耳經
云菩薩入定出定者非入其定而出其定也乃入亦定
而出亦定所以定之在東而東在西而西在方而方在
隅而隅在天而天在地而地若居吾這裡又作麼生即
吾之眼能見而耳能聞鼻能嗅而舌能味意能知而身
能觸一可以散於六一為無量也六可以入於一無量
為一也無入也無出也而無不入也而無不出也我既
如是則人亦如是根身如是則世界亦如是眾生如是
則諸佛亦如是孔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
天何言哉本自不可思議何必思議乎所謂那伽常在
定無有不定時也以此。】


「爾時世尊不離一切菩提樹下而上昇須彌。」


【或問經云世尊不離一切菩提樹下而上昇須彌向帝
釋殿時天帝釋在妙勝殿前遙見佛來即以神力莊嚴
此殿置普光明藏師子之座既云上昇須彌而猶不離
菩提樹下則帝釋以何為遙見又云何為佛來則殿置
何所而座設何處也吹萬曰心佛眾生云無差別易曰
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曲成萬物而不遺通乎晝夜之
道而知故神無方而易無體皇極經世書曰至於人則
得天地之全寒暑晝夜無不變雨風露雷無不化性情
形體無不感走飛草木無不應目善萬物之色耳善萬
物之聲鼻善萬物之氣口善萬物之味蓋天地萬物皆
陰陽剛柔之分人則兼備乎陰陽剛柔故靈於萬物而
與天地參矣又云自天地觀萬物則萬物為萬物自太
極觀天地則天地亦物也人而盡太極之道則能範圍
天地曲成萬物而造化在我矣以是觀之則吾人一身
渾是一箇華藏世界菩提在此須彌在此何昇何離若
夫身心蕩然光明朗徹帝心之所以遙見也真空不二
妙有全彰天性之所以佛來也有則不立一塵無則橫
[005-0181b]
遍十方此妙勝殿也起坐鎮相隨語默同居止此師子
之座也遮那之身故如是乎信者自取勿生狐疑始得。】


「法慧菩薩說十住法。」


【金剛經云能生信心以此為實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
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巳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
蓋信此為實者即直信自心分別之性乃根本不動智
佛也由信然後發心之際與佛齊等則五位一時兼備
矣縱列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十一地總不離根本不
動智佛亦不離實信之一時一念一法一行上而有也
如王寶印一印無差謂以一心大智之印印無始三世
總在一時無邊諸法智印威遍者也所以十住位中雲
集之菩薩則同一慧也所來之世界則同一華也所事
之如來則同一月也夫住者立也不變之義也謂此性不
變隨緣隨緣不變因事得名以理成位也經云發心治
地修行生貴具足方便正心不退童真法王子灌頂者
此法中之事也名位也然歷其名而不變者以其性中
本有之法也故云住。】


「十行品。」


【自覺覺他覺行圓滿此有功用之行也於身無所取於
法無所修於生無所度於佛無所證此無功用之行也
孔子曰巳欲立而立人巳欲達而達人此法性固有之
理蓋人亦巳也巳亦人也能無巳所以成巳能無人所
以成人其德若林木之蔭覆因號曰功德林故十行者
乃無功用行之一行也菩薩於此歡喜饒益則外無違
逆內無屈撓彼此心無癡亂矣夫如是則能現行於一
切法中而無所著故號難得之行也此難得之行即至
善之法也真實之行也思大禪師曰三世諸佛是我一
口吞盡有何眾生可度此真實之行也與。】


「十迴向品。」


【萬松云巍堂磊落皆大丈夫相干戈林裡拱身直過荊
[005-0181c]
棘叢中擺手便行腳跟下無五色線舌頭上無十字關
鼻端無泥痕眼中無金屑豈不是安樂快活底漢只此
數轉語若體會得便可將一莖一念相應草於鑊湯爐
炭裡醫苦惱眾生然眾生無苦惱則道諦不生矣菩薩
絕有情則悲智不發矣所以全俗是真白雲影裡怪石
露全真是俗綠水光中枯木青金剛幢由是而持也亦
由是而迴真入俗利生也故迴向者本無救護故能救
護一切眾生本無壞不壞故能顯發不壞之實信本無
等不等故能等於一切諸佛本無至處故能至於一切
處本無盡不盡故能成無盡之功德藏本無平等善根
可入故能入於一切平等善根本無隨順故能隨順一
切眾生本無真非真故能顯其真如相本無縛無解故
能成其無著之解脫法界本無出入故能入無量之法
界以是之故故能圓融真俗起興大願以成悲智而不
偏於靜亂矣佛謂阿難曰乞食時至汝當入城要識七
佛儀式阿難白佛言如何是七佛儀式佛云托缽去吹
萬曰欲知混俗之幢者當於此薦取。】


「十地品。」


【或問前信住行向菩薩各說本住法位說巳即釋此十
地菩薩說巳不釋必待解脫月等三請世尊放光然後
釋之此故何也吹萬曰地者實際理諦也世界未形而
此理巳具根身未相而此性先端世出世法無不在此
心地中流出也故必待諸菩薩各現實信之根而好樂
然後釋之亦必待遮那世尊於眉間放出果光而證盟
然後解之要知前位菩薩當位者止於十而此位菩薩
後有三十七者何也蓋心法至此而極等功川至此而
會融所以三十七品助道之法一時現前矣然此地非
權乘之地有漸次乃如來一乘之地無漸次也一可以
散為十而十可以攝於一者也楞伽經云於彼演說乘
皆是如來地十地則為初初則為八地第九則為七七
[005-0182a]
亦復為八第二為第三第四為第五第三為第六無所
有何次旨哉言乎。】


「十一地十定品至如來出現。」


【剎塵心念可數之大海中水可飲盡虛空可量風可繫
無能歎盡佛功德此古人讚佛之功德無量也夫佛之
功德皆以智行力轉其一切煩惱貪欲而成所以世尊
放光令普賢入一切諸佛毗盧遮那如來藏身三昧而
說華藏世界者遮那之因果全現也文殊承佛神力而
說名號聖諦復現百億文殊世界者遮那之體用雙彰
也若有普賢無文殊則功行盡成有漏若有文殊無普
賢則寂定皆屬二乘故智行相融於覺體乃名為佛也
徹始徹終俱是智行二法為眼目試觀賢自得文殊之
用而說十信是可與適道也法慧得普賢之體而說十
住是可與立也此兩者亦何外乎智行哉信住既堅智
行巳實則功德如林之嚴秘故能興慈運悲而為十行
是可與權也然信住行三者巳備於性中是必有諸內
而形諸外也復令金剛幢而說迴向法位者欲人人迴
真向俗以利生也布袋和尚曰他的咱卻原來就是我
的你真俗自然會融蓋由此也若夫十地者又何由而
設之要知此地非權乘之地有漸次也此經自十信乃
至十一地總不越根信中一時一行而有豈於此十地
位裡果置漸次之跡耶縱立歡喜至法雲等地一妙性
中一念固有之事也所以金剛藏菩薩所入三昧名一
切佛國土性體三昧入此三昧時一切大眾皆自見身
在金剛藏菩薩身內并見種種世界種種菩提樹種種
諸佛種種師子座莊嚴之事楞嚴經云是諸菩薩從此
巳往修習功畢功德圓滿者正此義也然十一地者乃
覺際入交等覺之菩薩位也有云此品在三禪天說其
文未來予以為似是而非何也觀夫十定之名如來自
說十定之用令普賢說蓋以佛自說顯根本智之體也
[005-0182b]
普賢說者顯差別智之用也此以覺際人交之模範耳
且此經自世主妙嚴品至十地如來但只放光未曾出
語此表初發心人從實信起漸進五位修持只得如來
之法光未得見自本性面禮真如佛也至於等覺位則
我之自性與如來之性相接故於此品聊露一線也品
中以普眼不見普賢者謂以眼見而不以耳見也故必
定中一念然後得之由定而神通由通而得忍夫忍者
如如不動也楞嚴云從乾慧心至等覺巳是覺始獲金
剛心中初乾慧地故阿僧祗品以心王菩薩問而如來
親說壽量品菩薩住處品又令心王菩薩說總謂初發
心時不知心由性生一向背性緣法到這裡本無一法
可得攝心歸性則性為妙明心為妙慧全心是性全性
是心依前只是舊時人也後之方畫妙覺成無上道者
即青蓮華藏所說佛不思議法是忠夫何以謂之青蓮
華藏也謂心之妙慧曰華華之周遍無窮曰藏有是無
窮之華藏始顯佛法之不思議也得非妙覺者乎又普
賢復說十身相海如來自說隨好光明普賢又說普賢
行此三品之義明示如來十身由普賢功德而成有是
身故現隨好之光明故種種光明遍照者終不越普賢
之行也然行由智力文殊亦在其中矣以是觀之此非
住持圓覺也歟哉亦非具足圓覺也歟哉或曰既巳具
足圓覺而住持圓覺則文殊普賢互相問荅其出現品
者又何義也吹萬曰此一品經單顯如來從始至終之
廣大行願廣大妙慧周易云震為長男艮為少男謂帝
出乎震也艮也者乃萬物成始而成終者也故此經以
普賢為長子文殊為少男正見遮那之佛德以普賢為
行願文殊為妙慧也所以如來常以光明灌文殊之頂
普賢之口是遮那之身皆借之於功行妙慧而文殊普
賢又自遮那之性而起也品中文殊又號如來性起妙
德菩薩何丕顯哉出現之說盡於是巳經云破塵取經
[005-0182c]
喻正見一切處遮那一切處文殊普賢也此經付佛真
子者正見大心凡夫可以擔荷處也噫如上所云特予
之管窺以順文立義耳若在衲子分上又不然趙州云
有時拈一莖草作丈六金身有時將丈六金身卻作一
莖草用建立在我掃蕩亦在我我說法即諸佛說法諸
佛說法即我說法說即有若干不說即無若干我為法
王於法自在吹萬曰縱你遮那有無量之功德文殊有
無邊之妙慧普賢有廣大之行願不免雲門南泉文喜
三箇老漢打的打趕的趕拂的拂一時擯出何以故只
謂這裡容你閒佛閒菩薩不得咦要得種種光明遍照
除是有殺佛殺祖的手段便有擔荷分。】


「離世間品。」


【法華經云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今云離世間者果
能有出現之人而必離於世間耶古德云盡大地是塵
勞門把手拽不出又云盡大地是解脫門把手拽不入
復又云若知塵勞即解脫何必拽出拽入要知離於世
間者正如春雨及時農者披簑頂笠謳歌以耨之行者
滑石濫泥顛沛以蹈之冬雪嚴寒乘興者泛舟鼓枻優
游以適之凍餒者含霜忍冽慘切以當之是皆同一界
也一時也而其境各有所不同也離世間不離世間當
於此一決。】


「入法界品。」


【或問曰前云離世間而此云入法界不知所入之法界
者是遮那之法界耶釋迦之法界耶文殊之法界耶善
財之法界耶荅華嚴四十品經以入法界為宗餘則為
伴蓋善財乃一念性起之心此心纔動故號童子文殊
者大智也智有三謂世間智出世間智出世間上上智
品中之釋迦摩尼者乃毗盧遮那之化身本覺明妙也
華藏之毗盧遮那者乃釋迦摩尼之法身性覺妙明也
遮那而釋迦者即無極而太極也夫如是則知遮那之
[005-0183a]
全身為釋迦之法界釋迦之全身為文殊之法界文殊
之全身又為善財童子之法界也所以釋迦易遮那而
往祗園依空而現有也文殊辭釋迦而到人間從定而
慧也善財禮文殊為始參之知識者最初淨信之智
也第法界中之五十三員聖者乃普賢之行門隱而修
之為善財之心法顯而證之為五位之法位俱在南方
何也易以離居南離中虛又為心故必虛其心而參之
得成心法也然而心法五位總不離眾生根本煩惱相
應心所故執心虛明純是智慧名乾慧地者即始參之
文殊也十信位中善財童子至妙峰山參德雲比丘見
彼比丘從別山來即從真妙圓重發真妙之信心住也
又參勝熱婆羅門令善財登其刀山入其火聚而得清
涼即入其煩惱轉其逆境而證菩提乃安住無為得無
遺失之戒心住也十住位中自在主童子者所修書數
筭印等法即得悟入一切工巧神通智慧門可見詩書
六藝亦有成佛之種子此即心中發明如淨琉璃之治
地住也無厭足王謂善財曰我為調伏彼眾生故化作
惡人造諸罪業受種種苦令其一切作惡眾生見是事
巳心生惶怖心生厭離此又是愚癡中有般若婬怒中
有梵行即身心合成日益增長之不退住也十行中之
舡師者住海岸上而有百千商人圍繞此表能
什生死海者即知法海中之諸寶也故號善能利益一
切眾生之饒益行至於十迴向之知識皆是女身通號
夜神謂此位乃迴真入俗利生之位以女身者坤為地
為女能以慈悲長養一切也又能歸藏眾類也十地位
中摩耶夫人能為三世諸佛一切菩薩之母又云無量
諸佛將成佛時皆於齋中放大光明來照我身及我所
住宮殿屋宅彼最後生悉為母此即於大菩提善得通
達覺通如來盡佛境界之歡喜地也德生童子有德童
女謂一智一悲圓滿之理也且此地修習畢功功德圓
[005-0183b]
滿慈蔭妙雲覆涅槃海所以告善財曰我巳證得幻住
解脫門見一切世界皆幻住因緣所生故乃至一切菩
薩眾會變化調伏諸所施為皆幻住願智幻所成故也
及到毗盧遮那莊嚴藏大樓閣前一心願見彌勒菩薩
乃見彌勒從別處來歎其功德現其神力示其解脫門
復攝神力入樓閣中彈指作聲告善財言起法性如是
此是菩薩知諸法智因緣聚集所現之相爾時善財即
得菩薩三昧住不可思議自在解脫又問彌勒曰此莊
嚴事何處去耶彌勒荅言於來處去曰從何處來曰從
菩薩智慧神力中來依菩薩智慧神力而住無有去處
亦無住處非集非常遠離一切蓋善財參至樓閣而彌
勒從別處來正是等覺十一地中所謂如來逆流如是
菩薩順行而至此樓閣即最初尸多林中大莊嚴樓閣
也善財所以順至彌勒所以逆流故云覺際入交也彌
勒復指再參文殊而善財經遊一百一十城到普門國
謂五十五位去來往返則是一百一十也文殊遙伸右
手過一百一十由旬至普門城摩善財頂示教誨巳還
攝不現謂離其初智過是五十五位而還故有如是之
由旬也所謂從乾慧心至等覺巳是覺始獲金剛心中
初乾慧地正如古德云我當初未曾出家時但見山是
山水是水出家後遍參知識有箇趣入處見山不是山
見水不是水到於今休息之際山還是山水還是水也
然而文殊勸令入普賢之行正是勸登妙覺之果海也
所以善財參至如來前眾會之中得見普賢身於一一
毛孔出微塵數世界微塵數諸佛復入普賢毛孔剎中
行一步過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世界盡未來劫
不能知一毛孔中事者正見不思議之解脫門也故云
如是重重單複十二方盡妙覺成無上道夫何以謂之
普賢也夫修行人念念是道息息是真舉動則萬境皆
如放下則全真獨露永嘉云行亦禪坐亦禪語默動靜
[005-0183c]
體安然縱遇風刀常坦坦假饒毒藥也閒閒能如是則
無賢不普無普不賢也玄沙云盡十方世界是沙門一
雙眼盡十方世界在沙門眼裡諸人若透得沙門眼便
可入得普賢身知得毛孔事吹萬曰善財為甚麼於毛
孔中行過不可說世界而不能知一毛孔中事噫只為
太親切。】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古德云覺得心放便是工夫不怕念起惟恐覺遲覺速
止速二妙相宜知非改過瞿顏可師只此數語即懶安
之牧牛妙喜之拽轉正受之認得五陰主人也蓋吾人
之煩惱業識無量無邊從劫至劫有不可說不可說者
若在這裡認得的識得破便可於一毛孔中現佛剎微
塵數世界一念念中放佛剎微塵數妙光禮敬在此稱
讚在此供養在此懺悔在此隨喜在此轉法在此佛住
在此佛學在此恒順在此迴向在此也或曰遮那不惜
身命而為布施剝皮為紙析骨為筆剌血為墨書寫經
典既巳剝皮析骨矣而能書寫者復是誰耶曰吾人只
為有我故此經不現今既剝析而布施其身則吾
矣到這裡全身是經遍地是偈一長天於秋水齊孤鶩
於落霞從劫至劫手不失經從晝至夜無不書時也炊
萬曰一部微塵世界華少男長子關如麻誰識三七日
中說卻在尋常百姓家既是卻在尋常百姓家何不朝
朝書寫夜夜捧誦噫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
愁。】


跋語



千夙世木主聚落鮮矣惱害眾生故茲生得箇和尚封
皮而少病苦不作戒賢之夢莫感三大士之垂訓耳蹉
跎林下座中誰在支那來徙倚堂前門外未看闍黎笑
只得將古人口頭公案拈為自巳臆地婆心總令人人
脫落繁柯直取旃檀也巳或謂曰怛問五千卷伯陽五
[005-0184a]
千言尚不免布袋呵且嘆也仲尼刪詩定禮而叔山無
趾猶以為諔詭幻怪之名聞豈以萋萋菲菲之說而欲
寵乎山龍華蟲之目耶吹萬曰若非可以語道也彼狗
子無佛性一語紫陽氏得之而有箇中無人薦之題且
芻蕘之言聖人擇焉子又安知予筆底之真如舌上之
樓閣也與勸請諸仁勿視之以目而觀之以耳始得與
二世諸佛把手共行去。



一貫別傳卷五




經云一切辯才光色清淨猶如虛空是刻之謂也得非
恒伽私陀波濬筆尖信度縳芻流弘紙上者乎復諦觀
所說要皆隨順世間緣起方便眾生應得潤洽調伏只
恐虀粥蔬羹胡麻餺飥彼貪醢者苦惄者不測自然茶
飯乃去此入彼啗而席嗜啜而蛀蠹矣倘有息意忘緣
得飲食之正者能知甘茹與是刻結為知巳潤洽調伏
自爾馴詣尚何性溺命沉而貪醢苦惄之與有方且如
抱卵守鱗莫知其然而然也未可諒巳諸耳目肯傾注
否慎勿負斯辯才失巳指南也可。


門人慧澤撰。


音釋




〡折懼也

〡詳學也

〡戾

〡集敬也

〡竹靜也安也

〡博〡飥也


〡托餺〡也

奴錫切飢也思也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