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q0235 一貫別傳-清-廣真 (master)


一貫別傳卷三
西蜀忠州聚雲寺沙門 廣真 著


釋宗



世尊拈花迦葉破顏微笑蓋此花自日月燈明來至於
阿難則又倒卻門前插竿矣展轉相傳如一燈然百千
燈明明無盡故西天所以有二十八相也末後菩提達
磨則為東土初祖熊耳之壁觀髓總濬於神光黃梅之
偈呈心卻傳夫懷護繼而有瞬日揚眉擎拳舉指者或
行棒行喝豎拂拈搥者或持又張弓輥毬舞笏者或拽
石搬上打鼓吹毛者或一默一言一吁一笑者皆不離
這夜夜同眠朝朝共起的東西於日用中朝三暮四朝
四暮三耳且道今日落在吹萬和尚處又作麼生南山
之竹羖羊之毛卷析塵中揚綴露眼開壁上點扶搖書
單越於兩夬畫浮提於半刀以之駕須彌則量等須彌
以之駕法界則光充法界以之傳真真不立以之分妄
妄本空試問山未產竹時地未生羊時佛未說法時駕
箇甚麼註箇甚麼曰不道駕註不得只是諸人難識。


「心經總說。」


【臨濟拈云有一無位真人在汝等面門出入未據證者
看看只此一轉語大似露出自在菩薩矣第性體沖漠
無處不周煩惱不亂禪定不寂謂其有兮則不立纖塵
謂其無兮則橫遍十方非內非外而能內外非有非無
而能有無非動非靜而能動靜隨緣不變不變隨緣自自
在在者也菩薩觀之而取證故名曰自在菩薩也行之
而至於究竟本源處故云甚深般若也劈破面門通身
露出舉步踏著開口道著夜夜同眠朝朝共起故云
也然觀者不觀之以目而觀之以耳照者不照之以心
而照之以虛耳返於虛五蘊即空矣空非空無之空乃
五蘊轉復乎本源而同一佛性故云空也永嘉所謂無
明識性即佛性正見色空不異也五蘊既歸於真空何
[003-0163a]
嘗生滅增減故根非色質之根乃清白梵行之相也塵
非對我之塵乃無量之妙義也識非妄生之識乃恒沙
之妙用也示四諦非四諦借黃花而顯相示因緣非因
緣假翠竹以現形故云無眼耳無苦集無生老也菩薩
於此興如幻三昧而隨流得性故云遠離諸佛以此具
足圓覺而能住持故云菩提吹萬曰本自不迷用悟作
麼本自無失得箇甚麼昨夜龍宮熏象藏洒落須彌遍
地金持念心經者亦復如是。】


金剛經



「大義。」


【金剛經者乃三藏之骨髓而四句偈是經之骨髓所以
須菩提首問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啟四句偈之旨也世
尊荅應如是住如是降伏顯四句偈之妙也種種譬喻
多以布施功德為較量者證四句偈之無窮也及至云
何為人演說不取於相如如不動提四句偈之究竟也
夫何以謂之四句偈也傅大士云若論四句偈應當不
離身如如居士顏柄曰生死不能汩凡聖立下風在於
尋常日用中字字放光頭頭顯露初無一點文墨污惟
有過量人方知鼻孔原來在面上以此觀之則世尊亦
未嘗說出欲令人不取於法相而自契本地風光者也
何往往執文泥象之流擅來肉上剜瘡眼中著屑苦苦
穿鑿如此或以經中見成四句偈而參者此聲聞之見
解也或以隨意到處而拈為偈以悟者此菩薩之見解
也又或者曰無法無非法無人無我無生無滅無佛無
眾生以此無作無為而為偈者此外道之見解也在如
來則不然本自無法可說是名說法本自無生今亦無
滅本無菩薩亦無菩薩字本無四句偈亦無四句偈字
本無菩提亦無成菩提者本來無佛亦無成佛者本無
眾生亦無號眾生者自性如如常住於世不容一物而
不礙一物是則名為真四句偈也且世尊住世四十九
[003-0163b]
年說法五千餘卷迺獨難說此四句偈耶是偏本不容
說說則反落為文字而成死偈致人不去分中尋活
也若會得活的則部部字字皆為真偈即曰醍醐如
未然則部部字字皆為文字而成毒藥。】


「須菩提請問云何應住節。」


【須菩提問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此即文殊白椎之
請非教相啟問之語也世尊云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
心這一轉語又令良馬見鞭影而行非荅辭下註腳也
義學之師多有不會本地金剛錯認如是二字或指東
畫西引前結後而解所以古佛過去久矣獨如如居士
顏柄釋曰如是者只這是也略有少分相應不見大珠
慧海禪師初參馬祖祖問曰從何處來曰越州大雲寺
來祖曰來此擬求何事曰來求佛法祖曰自家寶藏不
顧拋家散走作甚麼我這裡一物也無求甚麼佛法師
遂禮拜問曰阿那箇是慧海自家寶藏祖曰即今問我
者是汝寶藏一切具足更無欠少使用自在何假向外
求覓師於言下自識本心若會得此經問荅即與此段
公案相合問處即住處住處即降伏何勞捕影尋蹤牽
藤引蔓也向上者當著眼。】


「九種眾生。」


【九種眾生者有因有果多以楞嚴十二髏生解者猶未
得其旨也何也十二髏生即四生可統矣而後五種乃
色界無色界天人也安能以螢蚌銷沉鬼神木石蒲蘆
裊鏡而解之耶如卵生則以迷性為因故無明凝結而
造業胎生則以習性為因故雜染煩惱而流轉濕生則
以隨邪性為因故欲愛浸淫而使心不定化生則以見
趣性為因故徹起善惡妄緣而入天堂地獄若有色者
謂起心修心妄見是非內不契無相之理為因其所證
初禪天至四禪天諸天人此天人但有色身而無男女
之根絕其情欲也若無色者謂內心守直不行恭敬供
[003-0163c]
養但言直心是佛不修福慧為因其所證即無色界之
諸天人無有色身惟一靈識而巳若有想者謂不了中
道眼見耳聞心想思惟愛著法相口說佛行心不依佛
為因其所證即有想天之諸天人亦無色身惟微想念
而巳若無想者謂迷人坐禪一向除妄不舉慈悲喜捨
智慧方便猶如木石無有作用為因其所證即無想天
之諸天人但一念寂然不動而巳若非有想非無想者
謂不著有無二法想然有求埋之心在以此為因其所
證即非想非非想天人念雖寂然不動而不似木石猶
有活機存焉此乃三界之極處也其壽泰止於八萬劫
而巳嗚呼其能頓開九種卓越乎三界者誰耶咦公若
知本源佛亦不相似。】


「若心取法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


【我人眾生壽命四相有於法上解者有於相上解者有
於心識中執著處說者俱未得旨趣何也若以解前章
之四相猶可饒舌此節云若心眼法降為著我人眾生
壽者似難以之分解也且如以經為法過眼觀之心即
愛樂故名為取要見一取之際以何為我以何為人以
何為眾生以何為壽者分之不得一之不可所以未適
邯鄲切忌效走也吹萬曰眾生色質六根所統故六根
即我相也既有內根則有外塵所對故六塵即人相也
根塵相偶識生其中故六識即眾生相也三者與生俱
生相續不斷故為壽者相也夫如是則眼見色即識其
色執之不去四相一時披露矣故曰若心取法即著我
人眾生壽者乃至取非法亦復如是昔西天梵志以兩
手執合歡梧桐花供養世尊佛令放下著志即放下左
手之花佛又云放下著志又放下右手之花佛又云放
下著志曰某甲兩手放下還教放下箇甚麼佛曰我教
你放下六根六塵六識志於此得悟蓋根身器界無明
煩惱總由三者而有若三者解脫則四相絕矣故予教
[003-0164a]
人離去四者當在這裡薦取。】


「我念過去無量阿僧祗劫至無一空過者。」


【經云我念過去無量阿僧祗劫於然燈佛前得值八百
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悉皆供養承事無一空過者翠
巖禪師曰道遠乎哉觸事而真聖遠乎哉體之即神所
以香積世界以香飯為佛事娑婆世界以音聲為佛事
翠巖這裡只以出入息內供養承事三世諸佛無一空
過者三世諸佛是翠巖侍者無一不到如一不到打三
十棒諸上座還會麼所謂將此深心奉塵剎是則名為
報佛恩也據此老所見大似親得如來心傳供養之理
寶積經云無佛想無法想無僧想無人想無自無他想
是則名曰供養如來然既無諸想則出息不涉眾緣入
息不居陰界矣吹萬曰貧道無蓄物畢竟是這等供養。】


「五眼。」


【或則如來所具五眼眾所見者唯知兩青蓮目為佛眼
而彼四眼又在何處若謂一佛眼統之則先德註云肉
眼礙非通之句難於佛分上說也且經云如來有肉眼
是佛之肉眼果有礙而不通耶在凡夫之肉眼則可倘
佛之所具似不可模胡放過關也吹萬曰如來兩目青
眸不異凡夫以此能知四生六道升沉因果故曰肉眼
佛性先天而天弗違謂之天中之天以此能知三界九
地差別因緣故曰天眼如來具四智證六通遍無量身
了三世事故曰慧眼如來自菩提場三七思惟轉十二
行法輪宣五時半滿之教末後拈花直指妙心故曰法
眼如來具足圓覺住持圓覺現入萬四千相好光明藏
身坐恒河沙世界剎海金蓮故曰佛眼諸仁者要得具
此五眼不可向外別求貧道喫茶時口上有眼背後摸
枕子手上有眼夜行不踏水腳上有眼玄沙云盡十方
世界是沙門一隻眼盡十方世界在沙門眼裡汝等諸
人又作麼生看照咦。】
[003-0164b]


彌陀經



「若一日至一心不亂。」


【經云若一日若二日者皆不定之辭即若有人或一日
或二日之義一心不亂者有事有理事者謂先須歛念
合掌正身端坐住想彼佛丈六金身三十二相八十種
好一心歸依念佛相續不忘此心專注不為塵緣之所
擾亂此事之一心不亂專持名號也理者此念佛之時
審這音聲從何處起及至念後看這音聲從何處滅念
者何人審者何人滅者是誰看者是誰參來參去參到
參不得處忽然摸著鼻孔通身汗下方知道這箇原是
自家有的自歷劫以來不曾變此理之一心不亂專持
名號也如或理事相融脫開對治則入門見彌陀出門
遇釋迦折伏攝受若指諸掌也吹萬曰汝若不來東勝
神州持缽西瞿耶尼喫飯入門見阿誰出門遇甚麼。】


「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此經乃世尊演說彌陀樂上功德故不可思議其量而
復舉諸佛護念是經及持經之人蓋此法利益廣大所
以諸佛稱讚大護念者護其念也一念方萌萬機齊出
善惡好醜無所不為唯過去諸佛收一念復於天性護
持不動自然定慧有常故名為經經者路也此是修行
真常之路也彌陀釋迦曾如此護念十方諸佛亦曾如
此護念現在眾生亦必如此護念故曰所護念經僧問
雲門不起一念還有過也無門云須彌山只今護念者
不知有過無過咦。】


四十二章經



「問沙門章。」


【經云佛問一沙門人命在幾間門云命在數日問佛言
去子未能為道又問一沙門人命在幾間門云命在飯
食間佛言去子未能為道又問一沙門人命在幾間門
云命在呼吸間佛言善哉善哉子可謂真為道者矣妙
[003-0164c]
明了曰一日無食則道絕矣前兩者所言命在飯食與
數目特重在接命之處鳥足為入道之旨所云呼吸圓
者見吾子曰人能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知陰陽之行度
識魂魄之所居則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循環一息之頃
而日月出入呼吸之微呼為陽吸為陰與天地同一妙
用不必求之他也此正我命在我不由乎天故世尊深
讚之者美其呼吸間未嘗離道也即子思所謂道也者
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然間之一字最要究竟凡
人有呼吸即有出入有出入即有動靜而曰間者乃非呼
非吸而能隨乎呼吸非出非入而能順乎出入非動非
靜而能宰乎動靜者也所以人之不可離道猶魚之不
可離水魚可以須臾離水乎人可以須臾離道乎柰何
空中飛鳥不知空是家鄉水底遊魚忘卻水為性命故
魚不識水鳥不識空人不知道者多矣古德云人身似
烏鴉形身在虛空心在糞草若肯於糞草上拾得心回
則十方虛空悉皆銷殞不枉摩騰竺法特來東上一過。】


維摩經



「診脈說。」


【人只知維摩之病為病而不知維摩之所以為病何則
薄伽梵演教菴羅樹閘隨心佛上拂拭無遮卻有優
娑塞微妙解脫存焉維摩詰應化毘耶離城現不可思
議神通招提淨行不無僧伽耶抖擻規則在焉二者得
非真諦俗諦權柄乎故維摩之病自此出也眾生從無
始以來嘗認為我心者乃客塵虛妄之心乍起乍滅屬
無常法非我心也嘗認為我身者乃四大假合之身旋
聚旋散屬無常法非我身也我有真心廣大靈知者是
也我有真身圓滿空寂者是也惟不悟於此故眾生病
亦自此出也眾生病故維摩亦病維摩病故釋迦亦病
釋迦病故文殊亦病文殊病故隨入室中大弟子亦病
弟子病故阿難於罷席囑累時亦病阿難病故鳩摩羅
[003-0165a]
什於譯經處亦病羅什既病故予今日亦病矣蓋予之
所病不在身心而在診脈予以此經為四大身以釋迦
維摩文殊為精神氣以文字句意種種相法為病夫如
是不可無診脈也猶慮乍入吾道者不得骨髓而按皮
膚不察疚疣而味藥餌睹丈室而不入遇獅座而不昇
見不可思議解脫菩薩而若驚若怖面東方無動如來
而若有若癡此皆不患其罔措而患其未點眼也故診
脈之病亦由此出也今而後方知病藥如幻而凡聖如
夢身不我有而心不我生一部維摩法全體眾生性具
眼觀來復何疑哉。】


「維摩接妙喜國土。」


【或問維摩詰不起於座入於三昧接妙喜國土如陶家
輪入此世界猶華鬘而此世界不增減不迫隘此是
神通耶寓言耶法性耶若謂神通所現則十大弟子皆
有神通孰不可現若是寓言則類齊諧怪異之事若謂
法性本具應須直指何必牽藤引蔓賣弄精魂作麼請
釋其疑吹萬曰此張畫圖維摩長者大似掩耳偷鈴亦難
瞞人瞞巳予不免為渠下箇註腳然非缽外安柄也吾
想維摩四大何嘗不是娑婆世界清靜本然何嘗不是
妙喜國土且能不起於座入於三昧所謂一念不生全
體現矣又安知無動如來境分明在目前耶幸得世尊
略露箇消息有國名妙喜佛號無動是維摩詰於彼國
沒而來生此可見維摩巳曾帶得無動老子來也蓋無
動者即根本不動智也何人無之但有而不能搬運神
通耳若遇思大禪師則三世諸佛一口吞盡那裡得箇
餘剩的與你東抬西拓。】


「不二法門。」


【時維摩默然無言文殊師利歎曰善哉善哉乃至無有
文字語言是真入不二法門據此一轉語若是作家相
會不被瞞頇若是未到維摩境界等閒墮在無事甲中
[003-0165b]
去也蓋不二者一也即楞嚴所謂十方如來超出之一
門也妙莊嚴之一路也今曰真入不二法門但不知以
默然為不二耶以無言為不二耶以無有文字為不二
耶若以默然為不二恐內守幽間猶是法塵分別影事
若以無言為不二然維摩何嘗守著不語戒若以無有
文字為不二恐未曾夢見金剛經就效德山燒疏鈔且
莫造次吹萬曰不二法門者自觀之維摩詰長者居毗
耶離城示有妻子常修梵行現有眷屬常樂遠離若在
居士居士中尊乃至在於剎利婆羅門大臣王子內官
庶民梵天帝釋中處處稱尊饒益眾生時巳示現之矣
師以方便現身有疾諸大弟子及文殊入室談問取飯
香積借座燈王未嘗離此不二法門何待於此默然無
言然後顯之乎第有說時百花林裡過一葉不粘身無
說時匝地紅輪秀海底不生華要知默然消息則靈山
如畫月曹溪如指月怎似魯祖在水晶宮中廣寒殿裡
欲入門者不免學箇壁觀婆羅門猶較些些。】


楞伽經



「總說。」


【此經即以說法處為宗則一部文句皆為註解蓋楞伽
者寶名也阿跋多羅者山名也此山在西域南海之中
乃夜叉鬼王所有若遇天霽賜輝則海波停靜而此山
影跡全無倘狂風陣發則海霧彌空而此山愈高愈大
然非有神通者必不能上一日世尊自龍宮來偶過此
山夜叉王請座於內始演此經比時當機者則有大慧
菩薩相詢以一百八問則世出世法巳盡其數矣而世
尊酬之以一百八荅則相即非相非相即相之理明矣
然李長者所立宗趣又以五法三自性八識二無我為
之者正對說法之處理跡雙顯體用全披夫何以見其
雙顯全披也彼之南海天霽朗明則風停浪靜而無山
即吾之性海心滅法空而無物是則謂之人無我法無
[003-0165c]
我矣彼之海心風浪驟起而有山愈湧而愈大復居之
以夜叉上者即吾之性中境觸煩惱生情交顛倒起便
有名有相有八識有妄想自性緣起自性也此非人我
山而何且山中有楞伽之寶八楞而色碧又屬夜叉而
守之況復無神通者睹之而莫往可見煩惱顛倒起時
形未變而心巳夜叉性未吐而識先波浪若在這裡痛
處著錐疼處喫棒煩惱轉成菩提顛倒變為法界即得
其真實矣此果何人耶吾性之大慧也啟吾性之釋迦
也演吾之正智歸吾之如如故號為成自性也連山帶
海通身是箇自覺聖智心又何必捨此而騎牛覓牛哉
吹萬曰且道海未現山時佛未說法時又作麼生會無
名氏曰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
多少。】


「所謂殺父母及害羅漢眾僧惡心出佛身血。」


【經云貪喜俱如緣母立無明為父生八處聚落斷二根
本名害父母彼諸使不現如鼠毒發諸法究竟斷彼名
害羅漢云何破僧謂異相諸陰和合聚積究竟斷彼名
為破僧不覺外自其相自心現量七識身以三解脫無
漏惡想究竟斷彼七種佛身名為惡心出佛身血或問
曰如上五法若是有能斷之理所斷之相則五蘊根本
與七識幽隱猶在作何休歇解脫得盡若是以無滅為
滅不斷為斷則又落於斷滅頑空也如之何則可吹萬
曰此經乃為根熟者頓說種子業識為如來藏異彼二
乘滅識趣寂者故亦為異彼般若修空菩薩空增勝者
故宗鏡云若有不信阿賴耶識即如來藏別求真如理
者如離像覓鏡即是惡慧所以不曰斷彼而曰究竟斷
彼者總教人於這貪愛無明見惑諸使五陰七識中離
去心意識而參看是自生是他生是共生是無囚生參
來參去參到參不得處方知此貪愛無明無無明乃至
陰非陰而識非識也果到這箇田地不除而除不斷而
[003-0166a]
斷指揮如意天花落坐臥閒房春草深然則又除箇甚
麼斷箇甚麼觀音菩薩將錢來買糊餅放下云原來卻
是饅頭。】


「宗通說通。」


【古人道拈鎚豎拂泥洗泥瞬目揚眉籠中雞又云或行
拳或豎指行棒行喝成乖旨忽然棒下喝將來與吾遠
之又遠矣若是則以何法而謂之宗耶金剛經云云何
為人演說不取於相如如不動老宿云依經解義三世
佛兗離經別說一字即成魔說若是則以何法而謂之
說耶六祖云不思善不思惡正當恁麼時那箇是上座
本來面目此似明乎宗矣又云汝若返照本來面目密
意卻在汝邊若我有說即不密也此似明乎說矣所以
經云宗通者謂緣自得勝進相遠離言說文字妄想趣
無漏界自覺他自相遠離一切虛妄覺想降伏一切外
道眾魔緣自覺趣光明輝發是名宗通相說通者謂說
九部種種教法離異不異有無等相以巧方便隨順眾
生如應說法令得度脫是名說通相若知緣覺趣光明
揮發則離異不異有無等相善巧方便如影如響也諸
仁者於此會得金闕曉鐘開萬戶至階仙仗擁千官如
或未然疲馬山中愁日晚孤舟江上畏春寒哩。】


圓覺經



「總說。」


【大圓覺何以稱也太空無形而森羅萬象太音無聲而
柷敔洋洋太素無色而青黃黼黻若然者則隱處即圓
而顯處即覺也以圓方覺則覺無不圓以覺歸圓則圓
無不覺故我薄伽老子於此藏金藏珠萬物一府死生
 狀以是而正受以是而三昧若十二大士者則以是
而當機以是而諮詢相與犯堊揮斤真可謂箇中同一
鼻孔安得不以是而稱之哉安得不以是而詮之哉。】


「文殊章。」
[003-0166b]


【中郎先生謂圓覺喫緊處在皆依圓照清淨覺相永斷
無明方成佛道且道清淨覺相怎麼樣依若依則宛然
能所不依則與佛旨相違此處好疑予曰只須做箇無
依倚的便了疑箇甚麼從來這箇東西本是無可依者
謂不依空亦不依不空不依定亦不依不定不依生亦
不依不生不依有亦不依不有乃至不依世法佛法不
依生死涅槃此這一切無可依處是名依處也所以謂
之圓照清淨覺相古德云老僧生身父母一時喪卻只
是無你依倚處如或不會汝等諸人也是鐵打心肝。】


「知是空華即無輪轉。」


【中郎先生嘗以此二句問人曰此知字是有心知耶是
無心知耶有心則同情識安能免輪迴無心則同土木
何以能知學人透得此知字一思過半矣予曰正當
知時何曾見箇有有無無之心此知正如水到成渠池
成月現非知也乃所以知也但諸人常以生滅去來有
無凡聖為實境界故於中必生必死必去必來必有必
無必凡必聖也殊不知生滅去來有無凡聖皆如空中
所幻之華本無實性從空而有從空而滅耳即妙明性
體本無生滅去來有無凡聖等相然亦不妨生滅去來
有無凡聖於中往來故即輪轉而無輪轉也其知亦若
是。】


「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


【或問註云知處即離處離處即覺處未識果如其說否
若實有幻可知則知亦為幻幻不離知若實有幻可離
則離亦是幻幻因離生若實有幻可覺則全覺是幻幻
從覺起如之何其可耶荅曰圓覺自性非性性有隨諸
性起試觀青青翠竹鬱鬱黃花此果真乎果幻乎鳶飛
戾天魚躍於淵此亦果真乎果幻乎蓋緣法身無相假
翠竹以現形般若無情對黃花而顯相又安知魚躍鳶
飛即天機之變動也與夫如是則等幻知於一源齊覺
[003-0166c]
離於化府方便可也非方便亦可也漸次可也非漸次
亦可也永嘉云無明實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你
看他又是甚麼面孔。】


「菩薩唯以大悲方便入諸世間。」


【菩薩以大悲方便現種種形入諸世間開發未悟何今
世皆不能見蓋菩薩心本平等隨眾生現眾生之心如
鏡鏡若無垢形影隨現眾生心淨菩薩即現所為不現
則心鏡不明故也。】


「隨順覺性。」


【此章專論隨順覺性之法蓋隨順即體認也然雖有凡
夫菩薩如來之別揆其得力處只在居一切時不起妄
念之句一切即指前障礙究竟得失解脫乃至有性無
性齊成佛道者是也所以如來具足圓覺住持圓覺則
於此境隨往無礙此即古德所謂朝往西天暮回東土
是名禁足百花林裡過婬房酒肆行是名禁足雖然如
是不曾動我這一步在以此觀之若動一步即成妄也
要知此法不在除境而在忘心不在忘心而在見性既
見此性在在處處即從心不踰之妙無入不自得之理
無可無不可之道也咦且莫造次桃花流水杳然去別
有天地非人間。】


「二十五輪。」


【若云漸法用觀可也若云頓法何必用觀要知頓法之
觀非觀想之觀乃恒存之觀也謂此奢摩他三摩缽提
禪那三法恒存乎自性而不變非暫有暫無也何以見
之試觀吾人之天性中有動自有靜有動靜自有非動
非靜然至靜之中有至動之機至動之中有至靜之體
至靜至動之中又有非靜非動之妙存焉若是則至靜
之奢摩他也至動之三摩缽提也非靜非動之禪那也
即郡子所謂一動一靜天地之至妙者歟一動一靜之
間天地人之至妙至妙者歟故予不曰觀想之觀而曰
[003-0167a]
恒存之觀也。】


「修於禪那先取數門。」


【此先取數門之句或有解為數念之數似覺遠旨余看
此節正與大方等大集經內佛為比丘所說之義同彼
經令諸比丘觀出入息見息出時即作是念如是風者
從何處來去至何處如是觀時遠離身相生於空相不
見內空是名內空不見我所及外色相是名外空觀內
外空巳後作是念我今修習入息相巳作大利益能壞
一切內外諸色我壞如是內外色相皆是入息觀因緣
也以是因緣令我不見內外諸色即是空力我今定知
一切諸法無有去處無有來處作是觀巳所有覺觀一
切永斷此謂先取數門者即觀出入息之數門也心中
了知生住等數即我今定知一切諸法無有去處無有
來處是也故此以調息之法作數門之解也然此特順
經義解耳若是明眼衲子渾微塵世界於一身納成住
壞空於一息看你諸人又作麼生觀想去。】


音釋




〡飴中有物日〡

〡合卦名

〡山輕車也

〡福車也

〡谷車〡也


〡倉動也

〡標紅風也
柷敔
上祝下語栗器也
黼黻
上甫下弗黑白文也
[003-0167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