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q0235 一貫別傳-清-廣真 (master)


一貫別傳卷四
西蜀忠州聚雲寺沙門 廣真 著


楞嚴經



「總說。」


【般若所謂摩訶衍法即此經所謂大佛頂蓋大佛頂即
佛性也此性天得之而清地得之而寧人得之而靈王
侯得之而太平太空得之而冥冥中有精塵塵無不遍
剎剎無不周故云大也覺王由之而證圓覺故號密因
修證了義也菩薩以之而運如幻三昧故號六度萬行
也在聖不增處凡不減先天生而不精後天死而不老
變化不為用寂然不為體能生能死能短能長能方能
圓能柔能剛改頭換面應物尋常故云一切事究竟堅
固也然曰頂者謂世出世法無有過於此亦無有上於
此故云頂也此頂惟無心道人不舉步而步步踏著若
是多足蜈蚣隨踏隨遠也更有一般有眼不明有耳不
聰者臥於頂上自謂身處微賤終日喫飯不知飯是米
作終日著衣不知衣是綿成易曰乾道變化各正性命
見物物皆有此頂也又曰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
謂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者正見此頂迷悟不同途也
諸仁者繡出鴛鴦著眼看會得金針在誰手。


見性耳性之見者造而不犯犯而不墜性之不見者雖
不造猶犯不犯亦墜也何以見之如琉璃王因殺佛種
而墮善星比丘由妄說佛法而墮寶蓮香因私行淮而
入地獄此有造有犯理之所當墜者也若老人之易孤
身靜行比丘之易白蟒此不造而有犯不犯而有墜也
總其性之未見也至於上古老宿有以棒而欲擊投蓋
迦者有以棍而欲打達磨者有持劍而刺如來者有
猶者斬蛇者有以鴿飼貓者有食羊肉饅首者有用般
若湯擊瓶碎而洒結為冰者此謂造而不犯犯而不墜
總巳見其性也經云貪嗔癡出即是佛出又云怒
[004-0167c]
即是梵行此正是具眼衲子迴得頭轉得腦提得起放
得下處所以云任運即常而知則合本妙違時夫候而
覺則合妄塵能如是者謂之無心應物也果能無心於
萬物則貪而無貪慢而無慢許而非許乃至訟而非訟
古人所謂羅欲不為[泳-永+瑤-王]昏荒顛倒不為醉濫誤混疑不
為殺也且道之在眼為見在耳為聞今欲出世者豈絕
乎見聞哉經云見見之時見非是見見猶離見見不能
及是見也非見也乃所以見也知乎此者則以遍大地
為一隻眼盡虛空為一箇耳森羅萬象為一身寒暑往
來為一鼻流水潮音為一舌大小邪正有無真假世出
遐自卑及高也然七處之中且道此心果不在耶唯見
性人則曰無在無不在說在亦得說不在亦得何也
彼異見王問波羅提曰何者是佛荅曰見性是佛王曰
師見性否荅曰我見佛性王曰性在何處荅曰性在作
用王曰是何作用我今不見荅曰今見作用王自不見
王曰於我有否荅曰王若作用無有不是王若不用體
亦難見王曰若當用時幾處出現荅曰若出現時當有
其入王曰其入出現當為我說波羅提即說偈曰在胎
曰身處世名人在眼曰見在耳曰聞在鼻辯香在舌談
論在手執提在足運奔遍現俱該法界收攝在一微塵
識者知是佛性不識喚作精魂今則世尊於此而提挈
阿難者正顯佛性也阿難作用而不知正弄精魂也精
魂與佛性請君莫錯過。】


「憍陳那悟客塵章。」


【此一章乃憍陳那自述本起因地而世尊借以導醒阿
難則知不住之客與搖動之塵皆妄而常住之主與寂
然之空實真也阿難於此雖悟見性如空主頭手如塵
客然猶未識能見之所以正空谷禪師所謂似到者也
不可謂之實到者也如僧問尊宿云如何是自身巳宿
云丙丁童子去討火僧言下有悟後遇一師詰曰汝曾
[004-0168a]
參得知識來僧云曾參來師曰有何解悟僧云曾問尊
宿如何是自身巳宿云丙丁童子去討火某於此有悟
師云汝作何領悟僧云丙丁火也而亦求火安得不為
自身巳也師喝云汝猶未悟在僧急請開示師云汝問
來僧仍舉前問師曰丙丁童子去討火僧於此大悟方
今阿難只能悟得前面一轉語未能悟得後面一轉語
所以世尊於下八還之後追彼見精不還非汝而誰彼
猶擬意在故只可謂之似到而不可謂之實到者也如
或悟得則主中有客而客中有主主無非客客無非主
空中有塵而塵中有空空無非塵塵無非空自從識得
金針後一任風吹滿袖香又何拘於主客塵空也耶。】


「八還辯見。」


【余觀此八還之說若以內而言之則吾人所作善業如
日明也惡業如月黑也戶牖通處即六根也壅墻即
大也分別即第六意識也頑虛即無念無作之法也𡋯
塵即有為有相之法也清明之霽即八識心王也此八
者即鏡中像也所以喻如水中月影見精明元乃性之
用也如鏡之光也所以喻如第二月妙精明心即鏡之
體也所以喻如真月然無鏡則光像何來若無真月則
誰為第二月與水中影故知見精明元與緣塵分別之
八種亦由妙性而生故經云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
種法滅今謂各還本者以內觀之還即無也空也諸
相既空而我能見諸相之明元當何所空要知空亦還
也然明元既為性之用何不還乎性體如第二月既為
真月所映何不返乎真明此一段正與大學格物物格
之理相符何以見之宋張子韶一日問於妙喜禪師曰
師知格物之道乎曰我不知格物但不知子知物格否
子韶一時罔措遂請曰仁者詳說師舉明皇幸蜀以
劍擊閬守畫像時閬守長安頭即段落之事韶於此
得悟乃呈偈曰子韶格妙喜物格要識一貫兩箇五
[004-0168b]
自可見畫像即物也而中影及第二月亦物也即見
精明元與緣塵分別之裡亦物也畫像一壞則物亦
格於真體諸相既空則遂歸於本月是知我故格物
而物亦格我也雖然如是到來函谷愁中月歸去蟠溪
夢山。】


「文殊請問章。」


【此節云見與見緣并所如虛空華本無所有此見
及緣元是菩提妙淨明體既云精見與色空諸象并分
別識相如空中之華本來無有云何又言此見及緣元
是菩提妙淨明體要知相見緣并所想相非離妙明
而有而此妙明若無見精見緣并所想相則不能顯如
清淨經云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
道無名長養萬物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故知天地日
月萬物即道之形道之情道之名也而此妙明即斯道
也見精見緣并所想相即天地日月萬物也蓋斯三者
若無斯道則何以有而斯道若無三者則何以彰可謂
妄因真有而妄即真色因空成而空即色正如水銀落
地大處大圓小處小闃歛來還歸一體故下文謂五陰
六入十二處十八界七大本如來藏妙真如性即程子
所謂天下無性外之物也。】


「識陰。」


【此節明識妄即真真空妙性絕諸塵壤本無真妄生滅
去來之相及思想煩動之念秖因一迷即如海中漚發
便有識相存焉故如來以瓶伽瓶為喻者正指識陰之
區宇也然識陰一成即與真空相隔則似瓶之空有內
外矣兩孔者為此識一生即分真妄生滅去來之跡眾
生之法總不出此兩端有此兩端於真空中即被兩
塞之也要知彼方此方皆真空也喻瓶擎空之去來而
無少空之跡并開孔之出入而無出入之相正喻識陰
或過去生而至於現在生或現在生至於未來生不見
[004-0168c]
此真空妙性之有減亦不見此識陰之有出入也若能
打破此瓶則真妄生滅去來之相及思想煩動之念宛
然真空一體矣即瓶之內空瓶之外空渾然不相隔也
何識陰之有故法句經曰精神居形內猶雀藏瓶中瓶
破則雀飛去矣山野之說即破瓶法也。】


「同是菩提瞪發勞相。」


【或問目睛瞪發勞相可也乃云同是菩提瞪發勞相者
何也荅菩提乃正覺性體眼根之妙如之經中所云翳
與華及空中狂相并第二月者俱障睛之物也皆因瞪
勞而得如菩提妙性體即太虛只因迷境識動便起舞
明內則根身成十八界外則器界成九種相此與眼中
之翳亦然故云同是菩提瞪發勞相又問何不直就眼
根塵上推破見性而必每根引前勞目之事者何也荅
謂六入皆如空華故根塵遍迷悟必從要只得指凡夫
易解之妄事開阿難未了之執情也故此六根總謂之
不空如來藏。】


「富樓那章。」


【此一節雖是開富樓那之大機實乃顯如來藏之大用
重在汝以色空相傾相奪於如來藏而如來藏隨為色
空周遍法界我以妙明不滅不生合如來藏而如來藏
唯妙覺明圓照法界之句蓋以色空相傾相奪者是
生滅相起生滅之心欲以此心合如來不生不滅之心
無有是處何為生滅如地水火風四者人以為實有是
相若以眾類所觀生滅之心論之地性是實則不可
易法身菩薩能變大地為金地種頓失則豈真實又如
墻如山呼聲能度則豈真實水性是實亦不可更易然
則天人見之為琉璃餓鬼見之為火魚則謂之室廬亦
豈真實火性是實亦不可更易樹提伽生於火中是火
為母慈又西國有布以火浣之鮮明謂之火浣布亦豈
真實風性是實然則列子御之旬有五日而後反又舟
[004-0169a]
得其便而駕之亦豈真實彼之諸物悟者觀之雖屬虛
妄而知有如來藏者存迷者見之以為實有而惑為實
相故欲合如來藏不生不滅之性而不可得所以如來
初非之則見如來藏可以為非相之相也次即之則是
如來藏可以為即相之相也終則離不離之則見如來
藏可以為是非莫定有無莫測體用齊彰之相也或問
曰何謂是余曰天女神通變舍利何謂非窮子見父不
知歸何謂離不離有時憨有時癡非我徒中怎得知。】


「演若達多迷頭認影。」


【眾生背覺合塵而不返如達多背頭著影而狂走然此
合塵著影處只一迷耳豈有因緣自然耶所以諸佛合
塵返影只一悟耳亦豈有因緣自然哉故煩惱菩提無
二無別也在二乘人又不然彼則捨妄塵而執無相以
為正卻妄心而守照心以為真於中恬然自在便謂涅
槃殊不知真常流注而妄為恬靜此亦與達多之迷頭
認影無異也在二乘則曰藏鏡狂走之人也在眾生則
曰執鏡狂走之人也在如來則打破鏡了故有頭面無
影有照而無相塵亦不去而法亦不著也問何為鏡荅
前不云乎覺明為咎是也問如何打破荅拔倒須彌山
踏穿香水海突出混沌來幾箇知好歹莊子云中有一
人非陰非陽處乎天地之間此乃打破鏡子之人也。】


「浮根四塵流逸奔色等句。」


【諸家以浮根四塵解為色香味觸或者又以為地水火
風予獨不然據阿難荅世尊云我今觀此浮根四塵祗
在我面之句則一面字巳局定矣如是準正受禪師所
解色聲香味也有問者曰色聲香味以之解阿難所
則可以之解世尊云浮根四塵流逸奔觸流逸奔法者
恐說不過去也荅正在世尊所說者極當以色聲香味
解也所云浮根四塵而獨不云六者何也蓋四大中眼
耳鼻舌為浮根色聲香味乃浮塵也而身意兩根為根塵
[004-0169b]
之本當以沉字對看在身則統此浮根在意則無此浮
塵一切煩惱緣影妄想皆由此浮根之所招引若無浮
根招引則意根以何分別思量身根以何分別觸受正
以色聲香味眼耳鼻舌為枝葉故曰浮而以身意觸法
為本蒂故曰沉也四大一有此四者為先則門門奔外
而交物耳深造者請熟參之勿叱予之饒舌。】


「觀音三十二應。」


【或問觀音菩薩以圓通隨類應現如現獨覺聲聞天龍
鬼神等身則可也乃至菩薩勝解現圓即現佛身而為
說法然則佛身者而反以菩薩能現乎若是則觀音為
何等人也荅三十二應者有理有跡以跡言之則觀音
由耳根聞熏聞脩此根極圓而內外十方世界無所不
通故始修者圓通之因而所證必圓通之果安能不應
現於三十二身也以理言之則洪荒未判太音希聲繼
而大冶將陶則有威音有雷音有梵音有世音也大何
以謂之觀世音也蓋萬物皆負陰抱陽而成形沖氣以
為和此氣入於形質散於四肢言則為聲聽則成響視
則為光動則成觸無不賴此沖和之氣也欲反之者作
何下手脩持唯聲與視可為漸入之法故收視返聽者
正內觀其音聲也觀與聲爾者成片而圓裹太無融合
十極則三十二應者何人無之語佛法則現佛身語獨
覺法則現獨覺身乃至語天龍鬼神等法即是現天龍
鬼神等身也此乃不自觀音以觀觀者之觀音而使之
然也噫南華云咸其自取怒者其誰耶此非世音乎還
丹一粒分明在流落人間是幾年。】


「十四無畏。」


【此十四無畏一節重在由我不自觀音以觀觀者能令
眾生觀其音聲即得解脫之處夫聲音無相者也而曰
觀者何義且云不自觀音而又以觀觀是必有所以焉
予嘗讀周易諸子等書多見有論性學之理與吾教漸
[004-0169c]
說者無別蓋天地未形世界未立先有無極之真而宰
於恍惚杳冥之間即空中之妙有也及乎天地既分世
界巳成則萬物各得此真而為性為命命猶令也非血
氣之質識息煖三之所謂命也謂天之所以命於我者
吾則謂之性也然則此性作何形狀而窺之橫渠先生
有云由太虛而有天之名由氣化而有道之名合虛與
氣故有性之名合性與知覺故有心之名此氣負於人
身藏於虛穴升降錯綜充塞周遍有此氣有此理所以
謂之理者即靈靈寂寂的東西也楞伽所謂阿賴耶識
即橫渠所謂知覺也故氣以行乎理理以載乎氣互相
動交則在眼能見在耳能聞在鼻辯香在舌談論在手
執捉在足運奔唯在虛穴腔子中發則為機擬則為意
起則為念動則為情正則為志邪則為欲知則為分別
識寂然不動而不能打破此一著此即含藏識之體也
今之觀音菩薩不自觀音者謂不以外觀之目視其竅
中巳發之音而以返視內觀天則之目視其竅中未發
之源所謂氣母也太音也無極之真也空中之妙有也
天命也性也所以令眾生亦自觀其所以之音聲即得
解脫諸種煩惱也工夫至此則見聞覺知俱化根塵識
相盡泯六根圓澄而互用三身任運而無礙又何愛欲
兵戈藥叉枷鎖之能侵耶後之知見旋復觀聽旋復斷
滅妄想熏聞成聞聞熏精明音性圓銷滅音圓聞熏聞
離塵純音無塵銷塵旋明融形復聞六根圓通單持名
號之十三無畏者莫不在此最初一著而變化也善念觀音者切勿錯過。】


「八萬四千首臂寶日。」


【或曰觀音菩薩以圓通之修證者能應三十二化亦能
施十四無畏此則有理有跡然茲之四不思議中又能
現此多首多臂多目此亦有理有跡乎荅此真不可以
心思言議也蓋由修持有不思議理而後有不思議跡
也非善觀音者孰能入之夫此首臂目三者俱以八萬
[004-0170a]
四千為數即觀音之身一世界也一天地也何也地至
天八萬四千里人身賢脈至心脈八寸四分道家所謂
心天腎地也散於周身則八萬四千毫毛也在心意識
中有八萬四千塵勞也在法門則有八萬四千度無極也
獨人身八寸四分中有一無位真人非陰非陽徹上徹
下處乎天地之間放乎廣莫之野逍遙乎無何有之鄉
與太虛同體真空絕待所以觀音得此而能變此多首
多臂多目者也此其跡乎昔有無目道者淋雨之後著
白衣拄杖而自山來時人見其衣履無泥堊謂曰纔風
雨巳道人何為衣上無泥跡道者荅曰吾拄杖頭上有
眼若是則通身是首通身是臂通身是目也此其理乎
箇裡知音切勿執像為是。】


「文殊選擇。」


【或問二十五聖者各以一門而獲圓通而文殊獨擇觀
音為最是何義也且世尊於雪山夜睹明星悟道此則
由見而得也至如手弄琵琶樓閣彈指袖出摩尼良久
默示放下歡梧拈花微笑達磨安心慧可懺罪天龍一
指黃蘗三打若皆必以耳根而得則諸老輩只今猶在
葛藤窩裡尚不知文殊作何見解而有如是去取也請
詳教之荅前不云乎彼等修行實無優劣前後差別我
今欲令阿難開悟二十五行誰當其根又云入菩薩乘
求無上道何有便門得易成就蓋文殊以耳根為最者
謂耳根反聞用工便易過於二十四行也何以見之要
知圓通即性體也發而為視聽言動用也用易明而體
難會即諸根只可明於外而實難返乎內也如眼能見
外而不能見膲腑身能與物相合而不能內合於性鼻
能聞香於外而不能返縮於內舌能嘗味而不能自嘗
其舌意則舉念為知不念則無知唯耳根外則能聞諸
聲內則能聞真氣徹上徹下恍惚氤氳其耳神乎陳眉
公云耳中忽聞金聲玉聲乃是真氣來入道欲成就雪
[004-0170b]
竇云眼見不如耳見者是也觀音以此而入便能三十
二應十四無畏謂通身是耳也而諸餘聖者各自以見
為見以心為心而不能通身遍用也又安知眼可耳鼻
可口身可心豈拘拘一塊血肉而巳哉。】


「楞嚴咒。」


【或問此咒之靈何廣大無窮也能令聞持讀誦書寫佩
帶供養者即獲摩頂遠厄滅罪息災感通護持乃至入
道以證菩提等事自今觀之則聞持讀誦者不少書寫
供養者恒多而摩頂感通之妙不逄滅災護持之功未
得豈佛之虛說耶抑持之不法耶請詳其故荅古德有
云佛說一切法為度一切心我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世尊自雪嶺而來唯以直心修煉初未嘗說是咒也摩
訶般若經見世尊宴坐帝釋護持亦有魔屬欲侵其側
帝釋云予有咒乃默念曰摩訶般若波羅蜜於是魔屬
盡化蓋咒從直心而得縱念之亦般若也今之人耳雖
聞而心未持口雖誦而身未佩設以供養或一日一至
一月一至而巳故於感通不相干涉然持非徒以言句
而持也即佩亦非徒以言句而佩也此咒乃不思議之
旨即以不思議之心持之迺可夫此心既至於無忍無
議矣是則何思何議即郡子所謂終日思慮而未嘗有
所思慮者果能到此不思不議之處則萬有皆空真常
獨露如如了了明明曉曉此真白傘蓋也朝如斯夕如
斯一息如是千古如是若逝水之不舍晝夜也六祖云
從劫至劫手不失經從晝至夜無不念時正此之謂與
如是之人非佛之來摩頂而自性自摩謂公若知本源
佛亦不相似也非金剛之來護持而自性護持謂念慮
未起鬼神莫知不由乎我更由乎誰也非惡星災難之
遠離而自性遠離謂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也若然者
通身是咒通身是護法烏得以虛說目之乎咦只恐未
到水窮山盡處還須默地娑婆訶。】
[004-0170c]


「眾生十二種類。」


【或問眾生世界皆因妄明發生而有然則今人所作所
為無不是妄明顯現何世界不見重出眾生不見并有
似與經義相背也請釋其說荅大道本乎一心一心包
乎法界此理之所難隱者所以世尊前云富樓那之義
謂虛空為同世界為異眾生乃無同無異之相倘若吾
人一念清淨則六根寂然而同體是吾之虛空也纔一
著境則六塵紛然而異支是吾之世界也少焉忽生忽
滅或真或妄則六識熾然而若同體若異支是吾之眾
生也有此三者含藏自性遷轉不化是則為輪迴中物
矣即十二類亦由是而有也豈不是眾生世界皆因妄
明發生而有耶大顛所謂清淨界中纔一念閻浮早巳
八千年者正此義也透得過的當於這裡猛省劈破面
門同自不同異自不異山河原是法王身糊餅依舊是
饅首是佛亦空何十二類之與有。】


「三漸次。」


【或問三漸次法除其助因則身清淨矣刳其正性則心
清淨矣此則違其現業則根塵二種不相流礙二種不
偶識亦不生所以安隱且有一切如來密圓淨妙皆現
其中而獲無生法忍似將及第矣何故又云從此漸修
安立聖位耶荅菩提本無漸次因攝眾生之心而有漸
次眾生既著有而生則攝生處亦假相而進即法華之
化城為歇其勞心以助前程也若是過量之人開口道
著舉步踏著夜夜同眠朝朝共起以何為漸復誰作次
這是不讀詩書人公案若是讀詩書人此三漸次法正
是會做文字了必須舉鄉試舉進士然後得名得位也
豈可不用聖位哉只是到那事業完備時歸來林下依
舊是箇未曾讀書人菩提涅槃休歇如是或又曰過量
者不用漸次即名位亦不用乎荅應以佛身得度者即
現佛身而為說法。】
[004-0171a]


「十信。」


【或曰合論云此十信尚屬生滅其說果否荅曰然信有
有內而發者有自外而來者自內發者木無生滅有外
來者有生滅也何以見之如人初生下地手便知動足
便知踢鼻便知出入氣口便知號叫眼便知視此天則
所不昧者乃性信也非習信也及長而根塵識相互起
緣境便昧了日用中叫即回頭喫飯便舉箸穿衣便抬
手矣即有具信者亦是教而善指而歸蓋自外來者也
所以十信山除欲而生便有依倚此乃不得巳為初學
菩薩作一繫馬楊柳耳正蘇長公云瞽者欲告之以物
患其不識也則又以一物狀之夫此一物狀之則又一
物也非是物矣又云道有至是者有用是者故其法常
二猶器之用於手不如手之自用莫知其所以然而然
也今之十信者其器乎後之住行向地亦復如是。】


「五十五位。」


【予謂四十四心一心也五十五位一位也何耶乾慧心
者乾其愛欲而生慧慧既生矣則靈臺潔淨一切善法
自靜中生即現前最初一著厥後十信十住十行十迴
向四加行十地亦皆自此建立將去有是心故有是位
也要知淨信一著實菩提根本信此心而信此法則真
性常住住即定也定而後行者則以信住自利而復能
利他得利他巳我與眾生共迴無為之心向於涅槃之
路是皆止於至善之地到這裡佛慧資生故有四加行
四行既成則如土長苗似地之有發生處及至十地圓
滿與佛相齊而無功用可施故曰等覺到等覺巳了知
法位皆空依前只是舊時人故云始獲金剛心中初乾
慧地也所以善財初參文殊者以智生智也即乾慧心
也逮得歷過五十三員知識復蒙文殊摩頂者終歸於
智也即初乾慧地也又詣普賢而記者得妙覺之用也
所謂末後一句即未生巳前一句也然法不離體內外
[004-0171b]
本如何必南參知識遍歷法位哉三藏法師云修習空
華萬行宴坐水月道場降伏鏡像天魔證得夢中佛果
蓋頌此也太初云會得頻來註我閒不勞涉水與登山
往來長與君相伴覺後方知道不難蓋明此也雖然如
是癡人面前不得與仙說夢。】


「想舉情沉。」


【予謂情與想似別而同也想雖輕舉第所想者必先緣
境而後想也情雖沉重發者必先由想而後動也
蓋想之相即心之所思思而存之於心故常虛懸渴仰
此只以存想善法希冀道理一邊論若見色而思見利
而想見一切喜樂之事而存之於心此又屬於情矣何
也情乃性之所發也若發之中節即感而遂通之妙也
奈何一見諸境著而不回癡而不脫故其源本清而濁
也其根本飛而況也其體本輕而重也豈吾人之性覺
中有若是想若是情若是境相之多者耶總為一切惟
心造也若想處不真則想亦情也若情能返照則情勝
想矣道家有云情來歸性初乃得稱還丹六祖云無情
無佛種者亦是義也經文以持戒持咒存佛存天之想
為輕者純於善者也以貪味貪財行淫之情為重者純
於惡者也所以善惡情想之中而有十分之例加感者
蓋專於善惡之論也豈區區想為輕情為重哉倘能純
情於善重亦可輕也若純想於惡飛亦為沉也學者須
細思之或問曰經云心欲生天夢想飛舉若飛心中善
福兼慧似想自想而心自心也又云純情即沉入阿鼻
獄若沉心中有謗大乘似情與心為兩樣也請詳示之
荅若飛心中若沉心中語雖別而義同也所以謂之心
者知覺而後有也凡人之一生所作所為或善或惡唯
心知之若相與渾忘則臨終之時不現於前反能轉業
此之沉於心飛於心者謂臨終之時知覺猶存也故善
則超升惡則墜墮此謂被業轉也安得謂情與想離吾
[004-0171c]
心而別有耶諸仁者但能無心於事無事於心則外塵
無所依內心無所為想非想而情非情天堂不有地獄
本空矣咦雖然如是只恐依舊尋他舌頭路等閒昧卻
空裡步。】


「十習因六交報。」


【或問曰今人日用中舉動謀為無不在此十習六交之
中固難免其沉墜矣然則升舉者亦在此十習六交之
中以何方便而越眾焉請不吝其說作將來眼荅十習
由六根而起六交由十習而結以根緣塵塵緣識互相
幻成身口意之三業也若論沉墜升舉在乎見性與不。】


「摩阿難頂告示阿難一節。」


【此一節乃如來舒金色之臂摩阿難頂且曰有三摩提
名大佛頂又云十方如來一門超出妙莊嚴路何故於
此依舊詰其講堂林園之見竟未示出一門者果何門
妙莊嚴路者果何路也要知此節重在不見如來見堂
外者之句此中潛有此門隱有此路也然雖有為權教
實寓無為至理世尊以此段而提挈阿難者蓋以講堂
喻阿難之色身以如來喻阿難之性體以堂外喻阿難
之塵境也柰何阿難不自覺了而移真遂妄所以世尊
以此徵為七徵之首以此見為諸見之本能於此悟入
者又安得不稱為大佛頂哉。】


「七處徵心。」


【昔陵行婆被趙州勘破哭聲乃云趙州眼光灼破四天
下州問之即令侍者問云如何是趙州眼婆豎起拳頭
州遂傳偈曰當機覿面提覿面當機疾報與陵行婆哭
聲何得失婆亦荅偈云哭聲師巳曉巳曉復誰知當時
摩竭國幾喪日前機只如世尊問阿難唯心與目今何
所在若是阿難得此妙心當時豎起這箇拳頭豈不令
世尊拄口無言何更有此七徵耶世尊原為垂手接引
一事故以阿難為法緣開權顯實使末代兒孫自邇及
[004-0172a]
世間為一法也孰為造孰為犯孰為墜哉咦前日圓通
寺無馬便騎騾今日普賢庵天熱便下河分明只是這
此兒一任諸人唱哩囉。】


「十種鬼類。」


【或問眾生既巳非謗律儀犯菩薩戒毀佛涅槃則墮入
無間理固然也云何出為鬼趣唯有貪物貪色乃至貪
黨等十種之因而出竟未見破律犯戒毀涅槃者作何
鬼也請解其惑可乎荅眾生由有十習就有六交蓋習
與交即純情也然謗律犯戒毀涅槃者豈捨此而別有
哉如十罪中以貪為主貪而不返即癡也貪恨即瞋也
此是意根之業乃根本罪中犯戒之首罪也貪物則有
殺盜存焉貪惑貪罔貪明貪成皆出心之虛妄舌之奸
詐謗佛謗法皆由此出罪之總者破律犯戒毀涅槃是
也罪之散者貪物乃至貪黨之十罪是也括而言之不
出五逆十惡故經文不重說耳。】


「十種人道。」


【據上十種則知人道參乎想明者十三合乎情幽者十
七所以昏愚頑鈍者多文明特達者少向上者少下流
者多也然此界為五趣雜居故究其用心則人趣中五
趣皆有復形者不止畜生一類如天竺僧皆域晉惠時
洛陽請僧作禮指文法淵曰此菩薩從羊中來又指
竺法興曰此菩薩從天中來又僧曇翼生時脅有雉毛
故名翼因宿生聽法華經得脫雉身故然則人中諸類
皆有不止一類如富貴而慈善者似天中來克佷而剛
愎者似脩羅中來貧賤而常凍餒者似餓鬼中來頑癡
而無知識者似畜生中來常牢禁而囚首垢面者似地
獄中來夫種類不同勝劣各異則知來路定非一處今
則偏就畜生一道復形者說以見人身難得而袈裟一
失人身猶難復也故裴公序圓覺云鬼神沉幽愁之苦
鳥獸懷獝󱉈之悲脩羅方瞋諸天正樂可以整心慮趣
[004-0172b]
菩提唯人道為能耳人而不為吾末如之何也巳矣。】


「十種仙。」


【此十種仙雖優等於人然其所行之術皆屬幻妄且羅
漢以九次第定為坐禪法世尊猶責之為妄想緣影何
況著認一色身而求壽相者乎故黃龍斥為守屍鬼玄
沙呼為魂不散死人也或曰幾見脩仙者多有顯化之
遺跡又有相傳之驗術似有所倚而不落空談若近之
脩佛者不惟不見其顯妙而反有不如意事豈若西域
道者動徹渡水騰雲或入定千百年一醒而闍維出其
舍利似此亦令人有化城之想也而我輩何沓漠之荅
此輩縱履水如平地閃睛如耀日亦是妄想所成有為
所就盡屬外道波旬非大乘根器也又安知最上乘法
與太空同體無為而彰以遍千世界為一隻眼以無量
有情為一箇心其顯化鳥得有窮之者哉彼地行者以
食道為功且不知我之甘露漿禪悅食金牛飯雲門餅
趙州茶投子油一飽可以忘百饑矣彼飛行者以藥道
為功且不知我之阿伽陀藥觸之則根結皆消一念相
應草服之則萬苦盡除壽命無量矣彼遊行者以化道
為功且不知我於煩惱礦中煉出佛性金光遍世界耀
滿十方矣彼空行者以氣精為功且不知我不依氣息
不依形色不依地水火風者是真空行也彼天行者以
潤德為功且不知我性水真空性空真水能現香水大
海生長鳥曇世界也彼通行者以吸粹為功且不知我
夜明符無盡燈灼破天地過於日月矣彼道行者以術
法為功且不知我以不思議心持不思議咒則三世諸
佛天龍八部立時護衛矣彼照行者以思憶為功且不
知我終日思慮而未嘗有所思慮正當恁麼時本來面
目自能圓照法界也彼精行者以交遘為功且不知我
純一無雜具足清白梵行之相一受形來在眼能見在
耳能聞在鼻辯香在手執捉在足運所謂夜夜抱佛
[004-0172c]
眠朝朝還共起矣彼絕行者以變化為功且不知我之
變化不造生死不求涅槃不染凡不入聖不居鬧不居
靜不捨道法而現凡夫相不起滅定而現諸威儀矣諸
仁者若識著採藥煉石運氣持咒者是誰或者畢竟是
誰便與和尚共一鼻孔如或未然且去深山岩穴裡搬
弄此精魂也罷。】


「三界諸天。」


【或問六欲天雖離塵擾而未能絕欲色界諸天雖離情
欲而未盡形累尚有色質無色界天色空俱無而伏識
現行得定果色此固以各所修因而得證故不能出三
界者也然維摩室中散花天女與宴坐岩邊獻花聞法
天人散花者變舍利弗而舍利不曉聞法者知無聞無
說而空生欣取此兩種天人不知生自何天而受自何
師乃有如是之聖辯神通也而諸天何獨滯礙乎且法
華龍女具腥臊之質獻摩尼而南方證果涅槃廣額擲
屠刀而成千佛一數此兩者較之諸天又何如又六念
中念天之法未審所念何天元珪付嶽神之戒曰先後
不合天心亦不識所合何天之心請詳示諸種乃可荅
心佛與眾生是三無差別豈諸天離此三種耶但執一
不通妄成絕欲離情空色伏識之因故現三界天形也
彼天女者知佛性本無男女之相則此身可任性而化
隨物不變正能化者不變之真也岩邊聞法者般若了
然則與帝釋豎草何異龍女所獻者豈世珠耶即性珠
一呈三界鎖殞何智如之若廣額屠兒又不可與諸天
共論也何也擲刀者巳非廣額乃千佛中一佛所擲也
世尊豈肯猶豫不諾之云如是者正見千古老作家也
所以諸天不悟於此執絕欲為絕欲而不知欲本無絕
執離情為離情而不知情本無離執空色為空色而不
知色即是空執伏識為伏識而不知識即是智強於中
研窮銷礙捨苦覓樂捨樂歸淨殊不知捨有歸無猶是
[004-0173a]
逃峰而赴壑本無含那凡夫外道皆由不翻觔斗而致
若能翻得觔斗則成法破法皆名涅槃智慧愚癡通為
般若諸戒定慧及婬怒癡通是梵行能如是即謂之六
念中之念天也亦謂之先後所合之天心也夫天心者
即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天且弗違而況於人
乎況於鬼神之說也柰何在天而不知噫。】


「發真歸元。」


【或問若謂一人發真歸元此十方空界皆悉銷殞果如斯
言則釋迦成佛後無天無地久矣何以十方世界猶存
耶荅昔有問於袁中郎曰仲尼乃致中和者何春秋之
天地不位萬物不育中郎曰今人愁苦則晴日和風皆
成憂隱今人快樂則疾風暴雨皆成暢適何關他天地
萬物事因人自得不同耳若在孔子分上實位釋迦合
上實殞但非麤浮者所能知見夫不殞則不位不位則
不殞殞位之間總無見聞思慮盡之矣奚必深求哉。】


「魔王宮殿崩裂。」


【或問行人發真歸元菩薩羅漢不相惱害者正所謂千
聖同源彼此如一也然則魔王鬼神及水陸精靈以何
因緣而宮殿崩裂自相驚慴耶荅方等會上有無量塵
屬惱害世尊而世尊安詳不遣唯文殊即入破魔軍三
昧定魔眾當時腦裂而肌骨欲碎世尊興慈復止文殊
出定魔眾乃云寧聞千萬釋迦佛名不願聞文殊師利
一名且文殊自白云魔非外來乃自巳心境所招若能
一心大定萬慮冰銷則內外魔境自滅以此觀之喜有
喜魔怒有怒魔煩惱有煩惱魔自性若無喜怒煩惱內
境不出外境不入矣以是因緣能令魔宮崩裂驚懼者
不亦宜乎或又曰心無境滅理固然也其後僉來惱害
者何耶荅那伽大定無論森羅萬象俱在定裡蹉跎東
入西出男入女出者即此定也是定若使魔王得遇即
令轉魔為佛初修行人未能及此雖入真修行路聖智
[004-0173b]
未圓識陰未盡縱到三摩境界猶如不破明鏡未免胡
漢影來佛生相現稍失主持則魔王住舍矣要得撒手
無礙請君打破明鏡乃可。】


「五陰主人。」


【或曰正受禪師謂入三摩提者要在不迷五陰主人而
親識主人面目知主人住處若識其面目知其住處魔
將何所施力豈待煖氣漸鄰始能銷殞之說善固善矣
但不知以何為五陰主人也若五陰中別有一主人所
主則可謂真土矣何云五陰若即五陰而為主則成五
主人矣何得歸一請析其源荅發而為識轉而為智者
此五陰主人也五陰以此為體此以五陰為用若駕船
之師東西南北無一不曉乃生乃佛為實為權能為無
量劫來生死本者此也即妙圓明無作本心者此也謂
其靈靈寂寂者乃伊假面目也破靈靈寂寂而歸之無
所住者真面目也謂其罔象虛無者乃伊假住處也如
如不動了了常知者真住處也昔有生問於見吾子曰
今人所作所為無一不是靈性顯現忽然氣絕時未審
這箇靈靈寂寂的東西當歸何所見吾子曰你今問我
的時候這箇靈靈寂寂的東西住在甚麼處若識得今
日所住處則知後日所歸處矣若未知生又焉知其死
哉故世尊謂慶喜曰汝若不識心目所在則不能降伏
塵勞所以知其住處識其面目魔變為佛真無假何銷
殞如之不見古之宗師常自召曰主人翁復自應之曰
諾惺惺著他時後日莫受人瞞復自應之曰諾嗚呼此
其可謂真知真識者也。】


「色陰區宇。」


【若云動靜不移憶忘如一似打成一片而精明不為動
靜憶忘所奪可入三摩地矣云何又被色陰所覆蓋色
陰者由精明而有有明然後見色明即色之因也有明
然後別暗明即暗之機也精明未脫如癡蠅之撲窗心
[004-0173c]
望其明以求出不知有紙為隔礙也原見因明不知有
隔也如此則未免落入色陰窠裡又如飛蛾之樸燈亦
求明也而不知身被明沒即此一精明即是障道之魔
軍何關外來者耶昔袁中即過江陵夜見一僧於舟中
自剃其首旁有曰何不點燈中即哂之曰縱有燈亦無
用也彼自有真明在何用假明為要知入三摩地當用
手中眼可也。】


「受陰區宇。」


【所謂得其體而不能用者何也蓋見諸佛心如鏡中像
此是工夫上事未是見性一著所以雖識寂然不動之
真有在而未曉感而遂通之妙無窮也若得見性則無
事非體無時非用無體而體無用而用何隔礙之有哉
正如香嚴初見仰山而呈偈云去年窮未為窮今年窮
始是窮去年窮時猶有插錐地今年窮時錐也無仰山
曰師兄會得如來禪祖師禪猶未夢見在此點香嚴得
其體處也一日香嚴鋤地擲瓦擊竹而有聲即此有悟
次而成偈於仰山曰我有一機舉目視伊若然不信便
喚沙彌仰山曰師兄會得祖師禪也此點香嚴得其用
處也若得其用則識陰亦超何止受陰若未能得此如
其魅魘之人心固明了而不能足之蹈之手之舞之若
布袋裡老鴉欲出則不能出欲破則不能破左研右究
心境熾然不免受陰之有出也可不慎哉可不悟哉。】


「想陰區宇。」


【或曰從是凡身上歷六十聖位巳登聖矣何故喻為寐
中寱語荅古人謂修習萬行尚成空華宴坐道場猶同
水月縱見靈山一會諸佛聖賢亦是天臺眼底之沙何
況六十種絡索行門不為真空體上之障礙哉所以龍
女知獻珠即授記廣額明擲刀是證果故覺速而成亦
速善財不知始參之文殊即末後摩頂之文殊則覺遲
而了亦遲從是凡夫上歷聖位者正善財邊事也故喻
[004-0174a]
為寐中寱語何也試觀睡熟之人而有寐言及至於惺
了不可得亦不自知可見六十聖位是人雖進歷修而
自性不相干涉此惟不寐者知有夢覺之差到地者識
有頓漸之階也漸中之路既繁則乘間之魔亦擾參理
之想既生則區局之陰方起又豈能如獻珠擲刀者之
暢快哉祖師云見道方修道不見復何修道性如虛空
虛空何所修遍觀修道者撥火覓浮漚試看弄傀儡線
斷一時休又云道性本無修無修自合道若起修道心
斯人不見道昧卻一真性反人鬧浩浩若逄修道人第
一莫向道能會此老數轉語始信搬柴運水漢即是放
光動地人。】


「行陰區宇。」


【或問既云了罔陳習唯一精真則識陰巳現矣何故行
陰猶未盡荅想陰如大流行陰如波識陰如澄冰蓋想
即六識行即七識識即八識也想陰巳盡六識滅矣滅
即為七識之半分相又能見諸十二眾生者是則精要
復生矣生則又為七識之半分相也有此生滅之境則
清擾猶在安得不為行陰區宇也故楞伽所謂不覺五陰
自共相是自心所現不實計有七識身由此觀之修行
不知者於中起染故成十種外道也楞伽又云惡心出
佛身血者正以空無相願三無漏智斷彼七識妄覺染
污蓋以染如血也。】


「識陰區宇。」


【或問行陰巳盡則生機隳裂而感應懸絕矣且能六根
虛靜不復馳逸而內外湛明矣因何猶是識陰區宇未
曾破也荅若欲破盡識陰須憑甚深般若中間少留見
聞少著思議依前又是鐵山銅網雖云六根虛靜猶若
六根在也雖見內外湛明猶有內外影也且又觀由執
元這裡純是第八識生理如鏡在握何嘗破得此局所
以破後之相六根互用則六根之門巳銷明若琉璃
[004-0174b]
內外之境俱化方得名為向上一著也故鏡清和尚問
靈雲曰混沌未分時如何雲曰露柱懷胎清云分後如
何雲曰如片雲點太清清云秪如太清還受點也無雲
不對清云恁麼則含生不來也雲亦不對清云直饒純
清絕點時何如雲曰猶是真常流注清云如何是真常
流注雲曰似鏡常明清云向上更有事不雲曰有清云
如何是向上事雲曰打破鏡來與子相見蓋瞻顧精色
觀由執元之處正是真常流注不知者於中妄度故有
向下十種外道要得本無留礙須打破鏡也天童拈曰
且道打破鏡來向甚麼處相見還會麼清秋老兔吞光
後湛水蒼龍蛻骨時。】


「諸根互用。」


【或問諸根互用之法如何解荅互用有二不見性者互
用則為十習六交即百姓日用而不知永嘉所謂觸塗
成滯也見性者互用則為三十二應三類化身古德所
謂隨流認得性無喜亦無憂也然諸根可合而入於一
一根可分而散於萬一處不見減萬處不見增又安知
有非一非萬之所以然者哉昔仰山問中邑如何是佛
性義邑云我與你說箇譬喻如室有六窗中安一獼猴
外有人喚云往往獼猴即應如是六窗俱喚俱應即云
只如獼猴睡時又作麼生邑乃下禪床把住云狌狌我
與你相見蓋六根猶六窗也獼猴猶佛性也人只知六
根有見聞覺知而不知所以見聞覺知者性也若在見
聞覺如上用心則諸根不能互用若在本來性體上任
運則一根能作諸根用諸根圓成無量覺正所謂無邊
剎境自他不隔於毫端十世古今始終不離於當念也。】


「八識因緣說。」


【世界未成色身未就總一性覺妙明即真空圓湛之體
儒家所謂無極而太極也蓋此妙明一現則如鏡生明
即名真常流注楞嚴謂之覺明為咎者即阿賴耶識也
[004-0174c]
此識空空洞洞靈靈皎皎如罔象虛無之相楞伽所謂
譬如巨海也海者能納眾流若鏡能照萬象故曰含藏
又為心王然海之水澄而淨為靜徹而波為動動則生
而靜則滅即心王之中滅則真而生則妄也既有真妄
生滅則成業識號曰末那識楞伽所謂識浪也然又名
之傳送者何也蓋此識依真染妄緣妄亂真忽有忽無
乍生乍滅故曰傳送也傳送由知而有知由想生知妄
知真知有知無知生知滅者第六分別意識也此識由
境而知境由根偶而對故眼能識色耳能識聲鼻能識
香舌能識味身能識觸色聲香味觸納之於意而分別
其美惡淑慝精粹幽戾者即意之法塵也楞伽所謂斯
由猛風起也所以八識因七識影現七識因六識染習
六識因五識分別五識因六識攬境然五識非因六識
不能攬境六識非因七識不能分別七識非因八識不
能染習八識非因七識不能影現當自性覺妙明真空
圓湛之初一識尚無何況有八只因一覺明則散為見
聞覺知同體異戶十八境界牽纏十二因緣鉤鎖栽下
三世革囊也楞嚴既曰若識陰盡則汝現前六根互用
從互用中便能超過十地是必有下手處或曰五識不
著諸相六識不分別取捨則七識滅而八識無生矣其
得互用可乎曰美則美矣猶落雲門病處天童所謂船
橫野渡涵秋碧此頌到法身處未免棹入蘆花照雪明
此頌直饒透脫放過即不可也又曰轉而成智可乎曰
轉則落於漸次矣只饒轉到大圓鏡則心經又謂無智
亦無得者何也曰然則何以返還之曰真空太虛也以
一氣而化生萬物者道也天性也有虛然後有氣有氣
然後有靈有靈然後有覺有覺然後有知知然後明明
然後生生然後化化化而生生者即生滅滅生也無同
異中熾然成異也若欲返還如天目中峰云一味生擒
活捉百般大用全提正永嘉不肯摘葉尋枝處汝但眼
[004-0175a]
如眉鼻如口心如髮腳如首則眼為天則之眼而見此
性耳為天則之耳而聞此虛鼻為天則之鼻而調此空
舌為天則之舌而嘗此真矣夫如是則五蘊為空如來
藏也根塵識為不空如來藏也七大為空不空如來藏也
得不成互用哉咦纔聞枯木裡龍吟又道鼻孔解撩天。】


「轉識說。」


【蓋性覺之妙明者天然智慧也法華所謂無師智自然
智也及至轉為覺明而生妄則是轉智為識也今欲轉
識成智須明逆順之理逆順者即妙明之心向外生妄
而影現為順為識向內明性覺而真實為逆為智道家
所謂順則生人逆則成仙也或曰此中何以見其四智
之妙乎曰得到返本田地即是入門見釋迦出門遇彌
勒眼識見色色即是空耳識聞聲聲即是法此正一
相中得見彌陀也古有云任運即常而知則合本妙遠
時失候而覺則合妄塵倘能應物不迷此即成所作智
也意者主於分別取捨若能見有亦有而不有見無亦
無而不無遇分別與之分別而常一遇取捨共之取捨
而不變斯則謂之妙觀察智也傳送識者有風則有浪
無風則浪絕雖前六識既不分別攬境則銷其麤分矣
然而依附覺明則生滅之根猶在但能滅之以氣生之
以虛氣也者虛而待物者也常常積塵斯則謂之平等
性智也如來藏性不離含藏八識此識似鏡常明故號
真常流注若能打破鏡子則大地法王身全身華藏海
斯則謂之大圓鏡智也雖然如是只饒踢翻滄海遍地
塵飛喝散白雲虛空粉碎的到來秪許一半。】


「銷安逸鬼說。」


【吹萬子一日出泥洹之室處法王之殿當斯時太音力
聲太素方形唯以何三昧為涉世具嗟彼闡提曹抱塵
焰於閻浮耽鳶鼠於器界其智莫吾信也而髡頭啞
者蔽摩尼於衣下眨圓影於眼底其智莫吾進也吾
[004-0175b]
為曇無竭俟洒血波倫而當機乎欲為莎陀詞作不請
之友而醒之乎噫俟則有待矣刖足而泣玉者幾誰智
則有悲仰矣藥草之三根易庇其不請之友不擇主人
請事斯以決巳而殿旁有言曰自古高上之士不入而
藏不動而揚且有坐臥松巖飽芻粟以自樂況復春山
之釣甘貧賤而肆志乎梅熟深山者以芥葉流通而設
問此果莫辯歲時則見風薰雪冽為一色何怡怡然自
得焉若何必汶汶於物濁濁於塵徒賣舌根於齒上而
竟莫怖其杜口者坐斷耶若無以上林子規為聒耳也
請思之吹萬子聆其說矚之四方則有聲而無形喟然
嘆曰彼何人兮乃不可蹤跡之若是其語也詢諸人圓
主人主人曰闃闃寂寂靈靈皎皎吾之質也銷以
復吾太無之初隨其圓湛依其性覺不有而有不無而
無吾之極矣奚暇言語為哉請問諸平等公公
戕真返體作用者吾先有之今則閉門打睡青黃
不關其色金石絲竹不關其聲若水之常性隨圓
不識短長語則吾未之出也請問諸妙觀察長者長者
曰剖碔砆以別玉析魚目以辯珠吾能之也而後是有
是無則隨是非有非無則隨非是非群起靈臺物蔽得
摩訶衍大德以無住益我無心喚我忽爾見聞覺知無
障礙聲香味觸常三昧矣語則吾不能也請問諸垣外
五老五老曰拙本太元之根靈荒之母遭六動之牽纏
七繞之繁繫歸則同門出則異戶軒轅氏名吾曹為五
賊良有以也今則遇怛闊丈人以玄珠而易其睛以無
絃之琴而奪其聲以天籟靈靈而變其面孔以谷響潮
音松聲竹韻而換其舌根又復以枯木寒灰而轉其四
大使吾曹脫脫然成所作處而無心此尚無心孰為有
心而出諸言乎先生宜自反慎勿將心外求若瞥耳回
頭彼身自露也吹萬子遂柴其中稿其形灰其心問之
無荅舉之無陳絕情緒於氣漠理庖刀於絡經安詳自
[004-0175c]
若額規規而頻頻少焉殿側之語者果露其形也吹萬
子咄然責之曰若乃安逸鬼也若之所以安逸者非安
逸之所以也若常飯梁囓肥以可其口毛褥紡絲以厚
其身衣食足而思安安而逸逸而倦不展七佛之儀不
築五王之階況復知有饑者在巷寒者在林陷溺者在
顛危哉若不見夫白蟒處幽邃於二千歲者好靜之比
丘也目放品光而渡河不以筏者黃蘗所呵之神僧也
如獐獨躍不保其群者瞿曇所病之辟支也雖然巢父
許由善卷子陵為上古之隱君蓋彼一時者也又安能
為我今世之覺有情者哉若何以子規啟我其歸去來
明時吹萬子欲痛之以棒窆之以無陰陽地安逸鬼厲
爾厲聲曰影之所以弄者童兒也象之所以舞者狂夫
也棄影勞形則不可處陰滅影固其然先生知我為鬼
寧知我亦真乎知我為影寧知我亦形乎夫鬼之所以
為鬼者識也吾有時而鬼復有時而真有時而鬼見聞
覺知無不鬼有時而真視聽言動無不真先生莫輕錯
過我也吹萬子曰吾善知若為鬼者返識成智融智而
後有知也不知若為真者銷鬼為真脫真而後相圓也
若但知汝之安逸為是又烏知汝之安逸為非哉蓋不
知安逸之所以而安逸也若將何歸焉安逸鬼請示安
逸之所以吹萬子曰夫安逸者匪一匪多若種蓮花於
大焰坑中趺正覺於碎刀樹上者此羼提之安逸也蹈
三月聚糧之程而腳跟不遐於戶者動用之安逸也唱
懸河之舌根而海口無聲者說法之安逸也又烏知有
一身無量身一空無量空收一息而萬有全彰遍十方
而一毫不露其安逸何自然耶豈與爾默默於一界一
身踖踖於一心一眼者同日語哉鬼聞其旨恍若失魄
喪神啾啾然曰願同遊安逸矣願同遊安逸矣繼而大
圓主人而平等公而妙觀察長者而垣外五老異其口
而問音曰安逸鬼銷矣吾曹亦願先生銷之吹萬子曰
[004-0176a]
若輩不在銷而在融也予唱之而若和之唱之以無聲
和之以無音無聲則昏昏而默默無音則杳杳而冥冥
混沌之精乃吾之門予與若共遊廣莫之源於何有探
寥天之一於無生大圓主人曰善。】






一貫別傳卷四
[004-0176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