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q0201 石雨禪師法檀-明-明方 (master)


石雨禪師法檀卷第十七
嗣法小師淨柱編




裝大悲像疏



示菩薩身影現婆娑眾生心量種種自訛如千江水
千月隨波大施小施福女福夫所以莊嚴手眼不可
無如是之多。


裝地藏像疏



勝奇賢侄為度母故誦地藏經見聖女救親因緣即
發心裝願王聖像復思人人有母吾安得而盡度之
欲即此一尊結普利緣乞疏於予予諾之久之無隻
字又久之復無隻字別曰行矣又復無隻字余自笑
曰予豈無母耶予豈不孝母耶予豈不信有冥苦耶
予豈信而不願入耶何鈍置若此適三宜兄在座笑
曰作疏巳竟予亦大笑索筆疾書曰。


明珠晃晃金錫琅琅是幾許短是幾許長人人有個
地藏王何論貧富兼存亡色身金身一任裝三宜兄
曰咦。


重修大船砌路疏



持地菩薩因平地而得平心雲門先師因平心而得
平地蓋先悟後修先修後悟之謂也余忝繼踵天華
欲重修大船廣運沙石補其坎坷固其隄防使代代
平先師之心年年平持地之地願施者勞者與天華
共成不朽之業雖曰末法三災難逃定論獨不聞有
妙莊嚴路一門超出者乎。


修寶泉寺疏



古虞寶泉色味俱佳源流不絕故古人以此名寺柰
久經廢荒僧多散去今衲輩偶爾雲留擬疏其源通
其流欲使盡地人尋心地流者易得其源耳今在著
力之始能有一助鋤鑿於其間者他日寶泉遍地流
[017-0140c]
香煩客一盃清涼熱惱其福利有不可思量者莫道
山僧以境示人好。


活埋社募藏經疏



藥山看經祇圖遮眼離經一字魔言說趙州轉藏只
解遶床依文解義佛冤家社結活埋經師經論師論
何關數墨尋行田開大義參實參悟實悟豈類死灰
寒木宗通處管取山神難著眼說通時從教頑石易
顛頭。


募三教方冊疏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此齊運之語也各見一邊者遂
成偏僻殊不知日損即損為學之益日益即益為道
之損也果以廢學為道者豈孔子十五志學於中盡
廢其學而平至從心所欲乎以余論即為之廢學亦
可也第廢學之學不易為愚者道耳古靈欲擇三教
中所堪助道之損者而學之當以我語俟諸中行君
子或不無少助山居之高志云。


蘭芎山募藏疏



蘭芎秀發壁立江干善接一方總歸三寶然三寶雖
一體使人知有佛而敬僧乃法寶流通之力也能流
通者似又僧尊奈何近代僧多口受口受則疑誤後
人此蘭芎主者所憂而發心募藏之所緣起也募畢
當大開閱藏道場使一方生正信驅邪外備倫理人
通途知三教之大全知自性之本有此本有之法佛
不能宣僧不能演吾故曰法尊。


攝心菴[言*奉]華嚴經疏



攝心菴古名清溪雪師蓋誤稱也國初耆舊以清溪
雖幽隱未稱實參本色故以攝心易之欲以諸所有
物攝歸於心入一微塵裏冥搜禪定巳二百餘季矣
神宗末年有涵如承雲諸公者從雲門飽參歸結社
其中剖破微塵出大千經卷為語溪一帶有緣檀信
[017-0141a]
作無邊佛事三載一週週而復始復請三宜和尚掩
關三年茲當來雲上座新董其事以此新新無盡之
義正之於余余因喜而助言并疏其所從來云。


龍泉寺改應為禪募疏



刱業易守成難此世俗家之說也佛家亦然一人為
道處亦隨之而興興必有衰衰而不至淹沒無跡者
賴應教存羊之守居多也以羊存故有賢子孫者出
知禮之可復則合眾歸仁焉內仁而外必有仁者至
此龍泉劍合之舉感來平石禪友之謂也人有一矣
翕然來歸十方響應轉瓦礫作金碧特易易耳將使
天下應門徒守而不能克一巳之私者聞此發心躍
然樂改為禪當自龍泉始善信其樂助之。


法相寺募建白衣大士閣疏



定光現相元是主張宗乘大事留下肉身原是拖泥
帶水心腸所以感得一切求男女人終日耳朵邊嗩
嗩聒聒不得巳攙行奪市隨所樂求莫不響應茲者
白衣大士忍俊不禁擬向山門頭把住要津要挂專
門牌額雖然寶壽於此不無線緣寧忍坐視乃因晴
雪融禪而說偈言長耳乃可圓通圓通豈離長耳聞
說主中有賓便要賓中有主閣高高聳千尋衣白白
雲萬里融禪畢竟能融一任人人參取。


大悲菴化米疏



得住山三昧者必以大悲心為體不與厭喧求寂者
同日語也故我友平石見菴以大悲名即喜而隱之
不專以木食草衣為得也予願所見聞者俱發大悲
心行正施度所有四事供養盡入大悲體中平必從
正定心受之正定中所受即萬兩黃金也合消請諸
善信勿以隱居無為謂施無所著而失善利也。


葺小荒天疏



會稽山有天峰今名天荒俗所誤耳曾是雲門先師
[017-0141b]
圓頂相處故天荒以避名稱小真天峰之隱山也宜
乎隱山之流居之故即念與謙光親手誅茅廣僅盈
丈既蔽風雨槁守三年苔田漸闢可絕外緣以予住
天華強念出山及歸道侶雲從遂成雅集次年又強
之首眾歸為小東山菴主邀入關似亦愛其字小偕
嵌石弟而從之天荒則有古靈書記受托焉盤銘弟
往來養痾兩山相望朝雲夕霞正得意時也忽敗茅
風妒古靈欲葺之余曰近地住山者盡天荒耳今賴
即念僅得一破何復補之古曰天荒可破茆屋不可
破也余嘉其志之堅喜而助之并囑其輯集凡所題
詠法語詩賦使千古之下知我道亦有破天荒之故
絕勝天台一招隱峰也。


報國院募疏



證道歌云住相布施生天福猶如仰面射虛空狂慧
者往往呵布施為有為余謂住相布施為有為固是
矣請不住相布施可乎則知乃福乃慧只知住與無
住一布施間非離布施而別說無住也今報國院往
來浩繁監院事者深憂粥薄發願以百福莊嚴接待
高衲募三石三年為一願一任水雲朝暮挂笠攜囊
請問昨日有人天台來卻往徑山去不知是住非住
道得者也要一願道不得者也要一願何故一盂香
飯子何處有饑虛。


如離掩關募疏



參究到黑漆桶牛角尖當銀山鐵壁轉側不得處此
關意也其次禁遊覽客喧屏嗜好焚筆硯吟詠槁其
身心一番寒徹大地回春則梅花撲鼻矣今法相皎
然耽心翰墨余以向上事發之遂猛欲避去易字為
如離傋笻笠為遠遁余復緩之且曰今以大地為關
房者皆是說空行有不敢效之且從跡上徹去甘為
鈍根不到千穩百當不休復擬掩關又不暇計日給
[017-0141c]
之需余不得不告諸檀護共成其美也。


西禪結制募米疏



世有論儒釋者以是證非而巳是非心生未免乎兢
兢則於道懸遠此過在言遣言也復不能廢言以近
道故大覺璉以三皇治世及五帝三王弊而為秦漢
得我教迭相扶持配以四時循環可謂千古確論矣
戊寅冬余應雪峰西禪之招先集西禪與諸護法談
三教同家意出大覺答孫莘老書讀之咸謂陰翌之
論為不虛即以護國保民報親之道與林下人計書
疏遍告結制一期以西禪是唐懶安禪道入閩初地
至雪峰則大盛當時國界之盛亦隨之矣奈威儀久
既不堪得余中丞集生公同眾鄉紳並力併爨舉花
雨監院總之功虧一簣耳愧余耽山水人無補助才
每揮麈弄無義語為活中有不甘炊無米飯者領疏
分衛為法忘軀倘或同道相親直出是非之表當以
予言作無言觀。


堯峰山募建藏經閣疏



姑蘇名藍堯峰其一也觀夫聳出奇巒白雲朝暮直
不下虎丘諸峰而主席代不乏人規繩整整夜半鐘
聲千古破客船之夢矣邇林皋禪師以磬山法道補
次其間一枝笑杷覿面相呈三藏十二部置之空閒
無用地不為分外然雖如是離經一句即同異說固
當以金針玉線莊嚴正法眼藏令向往者至重重樓
閣彈指門開諸佛全身於中獨露庶幾堯峰道場更
添光彩云。


東塔募建山門疏



把住放行全賴者個大家扶起出入有度。


無住勤舊接待募疏



生緣在錢清而不居。出家在方外而不寓。此無住耆
宿之行腳也。見行腳僧往來錢清者。乞茶乞飯頗煩
[017-0142a]
施主心力。欲體施主之意。結庵為主以接納之。朝朝
暮暮。迎雲送水。願成就日。抖抖空囊。一文不帶。比諸
昔守郡侯投一錢而水清。不又超勝有功。不宰無住
之真也。檀信其成就之。


化千僧鍋疏



無底鍋炊無米飯。木偶人調不濕羹。乃祖師之玄唱。
鍋須底。飯須米。唯有智人。能和妙饌。是如來之實語。
若各見一邊者名擔板漢。不勞拈出。今皋亭山佛日
寺有數百僧俱弄虛頭漢。被老僧把住要津。使他步
步踏著實地。粒粒咬著米糝。此全非禪者募大鍋所
由起也。人以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楊州為得意。不知
遊戲無端不如全非不帶一文赤腳下楊州使楊州
罹變之地。轉禍為福。知有此無漏功德。庶不虛往全
非其努力焉。


靜聞堂主結社興萬壽禪院為接待疏



昔寶峰真淨禪師舉淵首座主奉新縣慧安禪院時
湛堂為座元。問淵曰。公去如何住持。淵曰。某無福。當
與一切人結緣。日負栲栳。打街供眾。湛堂以偈餞行。
淵去。逐日打化。遇暫到即請歸院歇泊。容某歸修供。
如此三十年風雨不易。百廢具舉。一日見黃龍死心
禪師訪之。淵曰。新長老。汝常使沒意致一著子該抹
人。今夜且留此。待與公理。會些細大法門。新憚之。不
宿而行。今靜聞堂主辭佛日庫司。結社共興萬壽禪
院。雖不及淵北人之孤硬而慈意過之。他日有如黃
龍者來。不知如何接待。若肯一味承迎禮拜。茶飯殷
勤。宿歇方便。亦不管他有意致沒意致。亦不管他是
聖是凡。一任他去諸方擺尾搖頭。定不怪靜聞爛泥
裏有刺也。呵呵。


古泉菴募藏經緣疏



泉從地湧。菴得泉名。僧依菴住。法藉僧弘。然僧欲弘
[017-0142b]
而法有未廣者。此古泉募藏所由興也。時當末運。僧
行荒疏。才入禪流。便學遶禪床為轉藏。出入息為轉
經。動欲廢置文言。殊不知不屬文言。何從得此省事
法乎。且一大藏教不過說此省事法耳。從上古德莫
不精心妙思。悉了佛之方便。乃得門庭闊大。宗說兼
通。然後隨機設化。非如不識一丁者。專以一機一境
為得也。今古泉禪眾力事耕鋤。減口接待。一時名士
高僧嚮集。淳風漸成。法窟種田。博飯與商量浩浩並。
行食輪與法輪共轉。報四󵊎。資三有。俱承此一滴泉。
開甘露門。他時源遠流長。有莫可涯量也。其成就者
福亦如之。


大佛廠募供佛地疏



淨光禪士。古德法師之嗣。祖雲棲之淨業。結侶發願。
募造西方三聖。身皆丈六。不惜頂踵。歷數寒暑。今始
得成。金光煥赫。見者欽仰。以未得善處供養。正與余。
謀客曰。佛靈自解尋覓住處。何勞人力為。余曰。人力
即佛靈也。一念精進。勸破慳囊。令人捨所難捨。辦所
難辦。無非接引大意。悉是彌陀化身。以我化身。嚴我
法報。心佛眾生。三無差別。良有旨哉。外道欲毀外像。
別說報身。小乘欲離報化。別說法身。凡夫欲捨自性
別說佛性所以不信立地成佛有如此者則莊嚴為
自莊嚴。捨為自捨。辦為自辦。自性自度。自性自成。一
香一花。一瓦一笠。是真布施。施能即到。彼岸即到。彼
岸非立地成佛之別名乎。客又曰。燃燈佛指釋迦佛
布髮掩泥處曰。此一方地宜建一梵剎。眾中有賢於
長者。持標於指處插曰。建梵剎竟。時諸天散花相讚。
此是宗門捷逕。願事斯語矣。余曰。識得此一方地。則
大地具足。識得此一標子。則萬木森然。如或未然。再
請淨光禪侶從頭指出。


書問一


[017-0142c]


答太平山一我徐居士



買山而隱。可屈本懷。但貧無所措則不可也。倘得居
士為外護主。衲為內護。聚幾個可雕琢漢。一整開田
說義之風。山居庶幾可守矣。何如何如。別後無他念。
獨以居士英氣未消。知見太闊。做不得鈍工夫為懷
耳。大凡不肯鈍做者。纔到無趣向處。十個有五雙退
還。腳底一絲終不能斷。此皆近代士大夫參禪通病
也。見居士不以衲為白墨。屢施惠教。衲雖不敏。又敢
以居士作士大夫觀耶。翻貝雖佳第。居士此時尚是
出爐熱鐵。極宜一氣打成。若於道理棲遲。便道冷落。
他時欲重整鉗鎚。只恐頭醋不酸。二醋可知矣。


答子將聞居士



昔曾識面於西築。雖不及接語。然以親近家師得神
交於居士久矣。昨家師過天華。蒙寄問參話因緣。正
抓著貧僧癢處。適值季超祁居士設茶。茶話巳悉其
概。茲以居士深心此道。故不得不重饒舌耳。所謂參
了竹篦話了。又參三玄三要者。盍因彼不知凡是話
頭殺活俱具。將謂竹篦但能殺為小法。為一橛頭禪。
故須更參三玄三要以活之。為之堂奧。為之大法。使
一切瞎驢見人便道。我巳會竹篦話了。今正參三玄
三要在。或云。三玄三要等俱會了。一切淆訛公案尚
未透脫在。此皆以古人有某處得名。某處得地之說
貯於胸田。殊不知得名非小法也。非一橛也。亦與話
頭無涉也。悟之淺深也。悟竹篦小法為一橛即一橛
小法也。悟竹篦為堂奧為大法即堂奧大法也。故古
人有一兔當陽橫古路。蒼鷹才見便生擒。後來獵犬
無靈性。空向枯樁舊處尋之偈。又有悟三玄三要者。
曰得意忘言道易親。豈拘拘以話頭為淺深耶。以話
頭為淺深者即認語中有語。名為死句。死句其可示。
人乎居士履踐既久。或以此探貧僧則可耳。若果未
[017-0143a]
能確然不回狂瀾於既倒則未之信也。近來宗門雜。
沓非內外護者不能揀別。或有人問。喚作竹篦子話。
即向他道。石人慣弄無鍼線。又有問三玄三要話。即
向他道。石人慣弄無鍼線。請問同耶別耶深耶淺耶。
大法耶小法耶居士能一眼覷定。定不以野狐涎為
是師子乳耶。非師子乳耶。以家師還渡吳山。匆匆喋
喋不覺滿紙。聞公車北上。戰勝歸時。當與居士共出
隻手一斬支離。何如何如。


答祈遠唐孝廉



自先師圓寂。愚兄弟俱抱拙巖阿。唯家瑞兄努力一
出。別業弁山。非居士不忘佛囑。為功德主。恐道風未
能遐布之若是也。謝謝不盡。敝寺天華雖係先師殘
局。奈貧衲薄德尟福。縱有雲水相依。不過種田博飯
而巳。獲蒙來問。愧無以酬。忽記古人有若有路可上。
更高人也行之句。則知所云半年參究。毫無進步。是
居士真實得力處也。果能以此無進步穿衣。無進步
喫飯。迎賓待客。有什麼過處。近時宗門雜沓。知解紛
然。賴我弁山古樸孤硬。稍可一挽軟暖邪風。然非國
主大臣并力於其間。必難扶持此末運者。昨冬艸艸
登座。門人隨錄剩語梓行。聊寄一冊。并先師塔銘及
拙題大士畫像以赴尊意。晤面之緣。不識在何日也。
臨楮依依。


答即念首座



吾弟出先師之門。賴諸方知識及眾兄弟鉗鎚。雖在
天華人天眾前偶爾成文。亦是吾弟本有之物。於我
何關。況欲易此虛幻之名分乎。若欲與近代法門有
益則吾弟自有兼人之度。當於授徒之際虛淨一派。
以智字傳。則不負先師。不辜兄弟。無損於古。有益於
今。可以循昭穆。可以便稽致而一舉盡得之矣。故諱
與字俱仍舊貫。唯號贈此。間蓋取前題小東山之詩
[017-0143b]
曰。山亦愛謙名自小。人俱尚隱共為關。隔江洗屐遊
如倦。石指長伸羡此間之意亦不俗也。


答蔡雷讓居士



向聞居士造履綿密。將謂專修淨土中人。及一促膝。
居然禪宿也。古謂見面不如聞名。唯居士能反是耳。
本色修行人何又欲煩行腳為。雲門雖淺。賴有竹可
看。泉可飲。如肯留意。衲當分半榻以俟。日來與諸衲
力用磨磚法。頃刻無暇。忽睹尊翰及諸法言。固自一
種意味。然未免心識運為耳。衲又不喜人脫空漫語。
於其間不識何以教我。來語偶以朱筆點污。想在個
中必能情諒也。又見索頌古公案。若不淆訛處果得
淨盡無礙。更說淆訛無有是處。


答寶壽眾檀越



僧懶僧也。喜聞寶壽可容我懶。有檀越可成我懶。又
何煩尊翰為。即欲月杪拽杖。以雲門兄弟尚爾聯纖。
故先遣徒數輩料理之。隻影渡江當不出春半間也。
俟入山後。方敢遣訊通意。蓋不欲以住持俗套相及
耳。倘檀越亦能以野人宥之。使他日懶瓚家風復布
寰宇。或可一遣熱鬧時流。是檀越之正信護持也。呵
呵。


與黃元公司理



清淺若耶。不能久款。玄論為悵。茲入西溪深處。寶壽
家風不減楊岐。唯春暖花香。僅免縮項嗟吁耳。浪首
座尚未能以公署作蓬戶觀。又不欲效顰投剌。倘居
士不惜乘橈。衲當以快钁掘迸土籜龍。供居士大嚼
一回也。何如。


答祁季超居士



正岑寂間。忽得知巳書。如獲至寶。又與世寶兼及。感
當何如。更感餘杭邑宰之囑。此又居士與令弟之分
身護法也。便當達之。昨小徒三登回。知居士同令弟
[017-0143c]
結制寓山。不勝欣羡。衲常謂令弟既精於遊宦。其游
禪窟亦必有精而後巳者。今果孜孜無倦耶。二令兄
八令弟曾入七期否。煩俱為致聲。天童歷然之爭。居
士欲衲有以息之。此亦有關大事。意欲居士先我著
眼。倘於此辨得。不惟可驗兩家之妍醜。即天下衲僧
正邪俱可驗矣。惟試為辨以寄我。衲當相隨來也。


與嚴印持居士



別後訪瓶窯老師。談及法門。何啻抓著癢處。惜居士
輩不在座。未便趁水推船耳。其間更多忍俊不禁處。
俟晤語時述之。倘有及於子將居士。幸以此意通之。
使此老不致埋沒一生。掃蕩近日野狐狂妄。然得處
所就成廣容。萬指不可不商諸海岸公也。心海師卜
居淨林寺側。獲一訪之。恨識之晚。彼聞居士許我度
歲山中。亦為生喜。品字爐頭當有一段佳話在也。
石雨禪師法檀卷第十七



嘉興府梅溪菴通勝助刻資貳兩
 東塔盛時壹兩 淨朝五錢
 通識三錢
宛在菴行普壹兩 仝壽梓

[017-0144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