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q0041 僧寶正續傳-宋-祖琇 (master)



僧寶正續傳卷第二
隆興府沙門 祖琇 撰


寶峰準禪師



禪師諱文準。興元府唐固梁氏子。生始幼見佛像輙
笑。童牙不喜聞酒胾。金仙寺沙門虗普乞食至其家。
師膺門酬酢。始老成。時年八歲。即辭父母。願從普。歸
授以法華經。伊吾即上口。元豐僧檢童子較所習。以
籍名失後度。師藝精。坐年少。不得奏名。陜西經略范
公過普廬。普臘高。應對領略。師侍其傍。伸辯詳明。進
止可喜。范公欲携與俱西。師辭曰。登山求玉。入海求
珠。人各有志。本行學道。世好非素心。范公陰奇其語。
度以為僧。剔髮。既往依梁山乘禪師。呵曰。驅烏未受
戒。敢學佛乘乎。師捧手曰壇場是戒邪。三羯磨梵行
[002-0561a]
阿闍黎是戒邪。乘大驚。師笑曰。雖然敢不受教。遂受
具足戒於唐安律師。徧游成都講肆。唱諸部綱目。即
弃去曰。吾不求甚解去。師曇演佳其英特。撫之曰。汝
法船也。南方有大開士。若溈山真如九峰真淨者。可
往求之。師拜受教。與同學志恭。詣大溈。久之不契。乃
造九峰見真淨。問曰。甚處來。曰。興元府。問。近離甚處。
曰。大仰。問。夏在甚處。曰溈山。真淨展手曰。我手何似
佛手。師罔然。真淨呵曰。適來句句。無絲毫差錯。靈明
天真。才說箇佛手。便成隔礙。病在什麼處。師曰不會。
淨曰。一切見成。更教誰會。師服膺。就弟子之列餘十
年。所至必隨。真淨晚居泐潭。師一日舉杖決渠。水濺
衣。因大悟。走敘其事。真淨罵曰。此中乃敢用藞苴邪。
自是迹愈晦。而名愈著。待制李景直守豫章。仰其風。
請開法於雲巖。未幾。殿中監范公帥南昌。移居泐潭。
師辭辯注射。迅機電掃。衲子畏而慕之。槌拂之下。常
數千指。自號湛堂。每曰。我只畜一條拄杖。佛來也打。
祖來也打。不將元字脚涴汝枯腸。如此臨濟一宗不
致冷落。一日新到相看展坐具。師云。未得人事。上座
近離甚處。曰。廬山歸宗。師云。宗歸何處。僧曰。嗄。師云。
蝦蟆窟裏作活計。僧云。和尚何不領話。師曰。是你豈
不是從歸宗來。僧云。是。師曰。驢前馬後漢。問。第二上
座近離甚處。僧曰。袁州。師云。夏在甚處。曰。仰山。師曰。
還見小釋迦麼。僧云。見。師曰。鼻孔長多少。僧擬議。師
云。話墮阿師。問。僧你來作麼。曰。特來問訊和尚。師云。
[002-0561b]
雲在嶺頭閑不徹。水流㵎下太忙生。僧云。和尚莫暪
人好。師曰。馬大師為什麼從闍黎。脚跟下走過。僧無
語。師云。却是闍梨謾老僧。僧云。有口道不得時如何。
師云。洞庭湖裏倒撐船。雲居先馳到。師問。未離歐阜。
文彩巳彰。既到寶峰。如何吐露。馳云。目前有路。師舉
起書云。既是雲居底。為甚在寶峰手中。馳云。兵隨印
轉。將逐符行。師云。下坡不走拍一拍。馳擬議。師曰。想
先馳只有先鋒。且無殿後。一日法堂上逢首座。便問。
自甚麼處去。座云。擬與和尚商量一事。師云便請。座
曰。東家杯柄長。西家杓柄短。師云。為甚拈起。鞏縣茶
瓶。却是饒州甆椀。座云。臨崖看滸眼。特地一場愁。師
云。達磨大師叶屈。座吐舌而退。師在分寧。遇死心和
尚。問。你此回到山裏麼。師云。須去禮拜師兄。心云。你
來時善看方便。師曰何故。心云。我黃龍路滑。師云。曾
躂倒幾人來。心云。你未到黃龍。早脚澁也。師云。和尚
何得閉門相待。死心又問。準老你安許多僧。只是聚
頭打閧了噇飯。你畢竟將何為人。師云。因風吹火。心
云。亂糺作麼。師云。從來有些子。師却問。和尚山中安
多少眾。心云。四百人盡是精峭衲子。師云。師子窟中
無異獸。心云。你來時也須照顧。師云。也待臨時。心云。
臨時作麼生。師云。喚來洗脚。心云。你川僧家開許大
口。師云。準上座從來如此。心云。三十年弄馬騎。問僧。
鄉里甚處。云青州。師云。近離甚處。云雲居。師云安樂
樹下道將一句來。僧無語。師却問傍僧云。你道得麼。
[002-0561c]
僧云。某甲道不得。却請和尚道。師云。向北驢似馬大。
僧云。與麼那。云。你鼻孔為甚在寶峰手裏。僧便喝。師
云。水裏火發。


見僧看經。問。看什麼經。曰。金剛經。師云。
經中道。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否。僧云。是。師云。為什
麼雲居山高。寶峰山低。僧云。是法平等。無有高下。師
曰。你却做得箇座主使下。僧云。和尚又作麼生。師云。
且放你鼻孔出氣。


一日廊下見僧。問。你還會也未。僧
云。不會。師曰。左青龍右白虎。僧云。久嚮寶峰。元來只
是箇賣卜巡官。師乃點指云。上座今日不好。僧云。老
漢敗闕也。師云。路逢劒客須呈劍。師問僧。安樂麼。僧
云。無事。師云。你大有事在。曰。未審某甲有甚事。師云。
近日上藍金剛興。天寧土地相打。僧無語。師云。元來
無事。問僧。如何是上座得力處。僧便喝。師云。好好相
借問。何得惡發。僧又喝。師云。元來是作家。僧以坐具
便打。師低頭。噓一聲。僧云。放過一著。師云。遮裏不可
放過。隨後便打。


師普說次。眾欲散。忽問僧。明來明打。
暗來暗打。你作麼生會。僧便喝。師云。點即不到。僧又
喝。師云。到即不點。僧云。忽遇不明不暗來時。又作麼
生。師云。今日天寒。且歸堂向火。隨後喝一喝便起。



日上堂云。寶峰一夜睡不著計較。今日上堂揣腹搜
胷。總思量不就。而今臨時逼節。事出急家門。遂拈起
拂子云。準上座近日作得一柄子。且權將供養大眾。
乃擲下云。竹根椶葉麻繩擊。樣度天然別一家。政和
五年夏六月。𥨊疾。首座問。和尚近日尊位如何。師云。
[002-0562a]
跛驢上壁。座云。和尚也好喫一服藥。師云。朽木搭橋。
座云。也知和尚不解忌口。師云。你作麼生。座擬進語。
師云。你也好喫一服藥。以七月二十二日。更衣說偈
而化。閱世五十五。坐三十五夏。靈骨舍利塔于石門
之南原。丞相張無盡製其碑。諫議洪駒父敘語錄。名
士李商老撰次逸事。同門弟德洪覺範紀師行實。其
高道碩德。可想見矣。


贊曰。雲居真牧和尚謂人曰。出關走江淮。閱三十年。
參一十八人善知識。於中無出佛果佛眼死心靈源
湛堂五大士而巳。誠哉斯言。蓋真正宗師。攷其全才。
如此之難。若佛果佛眼死心靈源之嗣。固巳光明于
世。獨湛堂開法日淺。未有繼其高躅者。然覧其遺編。
想其胸次。信餘子未易跂及也。覺範稱準於真淨之
門。所謂家名辯才氣宇逸群者。抑知言哉。


花藥英禪師



禪師名進英。出於羅氏。其先吉州太和人。少孤。性敏
慧。齠齓中日誦千餘言。通詩書大義。與群兒嬉游。侮
玩之氣出其上。親舊愛敬之。使著逢掖為書生。輙病
至與死隣。母泣曰。吾始娠。夢有乘空語曰。兒出家則
病有瘳矣。於是擊鍾梵放。誓於佛前。使依集善寺洞
隆為童子。年十八試所習。得度具戒。即欲游方參道。
母有難色。於是庵於母室之外。名曰精進。諦味宗師
之語。而勵精于道。君子稱孝悌焉。母歿。心喪三年。去
游江淮。一時大宗師多所參扣。晚見真淨禪師。聞其
[002-0562b]
夜參。貶剝諸方。以黃蘗接臨濟。雲門接洞山機緣。為
入道之要。擿其疑處以啟問。師恍然大悟。真淨密可
之。時佛印禪師。名重一時。尤重許可。獨以師為俊彥。
甞以鐵觜呼之。自是叢林想聞其風彩。元祐中。出世
長沙之開福。閱十年。殿閣崇成。宗風鼎盛。又五年弃
之。北游五臺。徧覧聖迹。復還庵于梁山。衲子益犇趨
之。政和甲午。衡陽道俗。迎居花藥之天寧。師於真淨
之道。力行而博施之。得語言三昧。甞示眾曰。報慈有
一公案。諸方未曾結斷。幸遇改旦拈出。各請高著眼
看。遂趯下一隻鞋云。還知遮箇消息麼。達磨西歸時。
携提在身畔。又曰。與麼上來猛虎出林。與麼下去驚
蛇入草。不上不下。日輪杲杲。喝一喝云。瀟湘江上碧
溶溶。出門便是長安道。又曰。山門寂寞無可祗待。諸
禪德。夜來思量得一段因緣奇特。準擬今日供養大
眾。及乎陞座。忽然忘却。而今卒作不辨。且望大眾。智
不責愚。不為恠笑。宣和三年。退歸舊庵。雖齒高而精
進不替。常中夜禮佛作息飲食。不肯與眾背。叢林信
其誠。民俗化其教。一節三十年。終始不渝。四年十二
月。滅干梁山。


明白洪禪師



禪師諱德洪。字覺範。筠州新昌喻氏子。年十四。父母
併月而歿去。依三峰靚禪師為童子。十九試經。東都
假天王寺舊籍惠洪名為大僧。依宣祕律師受唯識
論臻其奧。博觀子史。有異才。以詩鳴京華。搢紳間。久
[002-0562c]
之南歸。依歸宗真淨禪師。研究心法。隨遷泐潭。凡七
年。得真淨之道。辭之東吳。歷沅湘。一日閱汾陽語。重
有發藥。於是胸次洗然。辨博無礙。崇寧中。顯謨朱世
英請出世臨川之北禪。先是寺有古𦘕應真十六軸。
久亡其一。師至以詩嘲之。未淹辰而應真見夢所匿
之家。丐歸寺中。因得之。世以謂尊者猶畏其嘲而歸
焉。越明年以事退游金陵。漕使吳正仲請居清凉。未
閱月為狂僧誣。以度牒[曰/月]名。旁連訕謗事。入制獄。鍛
鍊久之。坐[曰/月]名。著逢掖。走京師。見丞相張無盡。特奏
得度。改今名。太尉郭天民奏錫椹服。號寶覺圓明。自
稱寂音尊者。未幾坐交張郭厚善。張罷政事。時左司
陳瑩中撰尊堯錄將進御。當軸者嫉之。謂師頗助其
筆削。政和元年十月。褫僧伽黎配海外。三年春。遇赦。
歸于江西。是冬復證獄于并州。明年得還。往來九峰
洞山。野服蕭散。以文章自娛。將自西安入衡湘。依法
屬以老。復為狂道士。執以為張懷素黨。下南昌獄。治
百餘日。非是會赦免。歸湘西之南臺。仍治所居。榜曰
明白庵。自為之銘。其敘曰。予世緣深重。夙習覊縻。好
論古今治亂是非成敗。交游多譏訶之。獨陳瑩中曰。
於道初不相妨。譬如山川之有煙雲。草木之有華滋。
所謂秀媚精進。予心知其戲。然為之不巳。大觀元年
春。結茅于臨川。名曰明白。欲痛自治。也瑩中聞之。以
偈見寄曰。庵中不著毗耶座。亦許靈山聞法人。便謂
世間憎愛盡。攢眉出社有誰嗔。於有隄岸輙決。又復
[002-0563a]
袞袞多言。然竟坐此得罪。出九死而僅生。恨識不知
微。道不勝習。乃収召魂魄。料理初心。而為之銘曰。雷
霆發聲。萬國春曉。聞者不言。心得意了。木落霜清。水
歸汰在。忽然震驚。聞者駭怪。合妙日用。如春雷霆。背
覺合塵。如冬震驚。萬機休罷。隨緣放曠。尚無了知。安
有倒想。永惟此恩。研味其旨。一庵収身。以時臥起。語
默不昧。絲毫弗差。蒙雜而著。隨孚于嘉。於是覃思經
論著義疏。發揮聖賢之秘奧。及解易。作僧寶傳成。撫
而歎曰。[曰/月]障海極。并門間關。萬死而不斃。天其或者
遲以卒此乎。世有賢者。當知我矣。將負之入京。抵襄
陽會難。淵聖登極。大逐宣和用事者。詔贈丞相商英
司徒。賜師重削髮。還舊師名。未幾國步多艱。退游廬
阜。建炎二年夏五月。示寂于同安。閱世五十有八。門
人建塔于鳳棲山。師之才章。葢天稟然。幼覧書籍。一
過目。畢世不忘。落筆萬言。了無停思。其造端用意。大
抵規模東坡。而借潤山谷。至於出入禪教。議論精博。
其才實高。圜悟禪師以為筆端具大辯才。不可及也。
與士大夫游。議論袞袞。雖稠人廣座。至必奮席。初在
湘西。見山谷。與語終日。不容去。因有詩贈之。略曰。不
肯低頭拾卿相。又能落筆生雲煙。其後山谷過宜春。
見其竹尊者詩。咨賞。以為妙入作者之域。頗恨東坡
不及見之。著林間錄二卷。僧寶傳三十卷。高僧傳十
二卷。智證傳十卷。志林十卷。冷齋夜話十卷。天厨禁
臠一卷。石門文字禪三十卷。語錄偈頌一編。法華合
[002-0563b]
論七卷。楞嚴尊頂義十卷。圓覺皆證義二卷。金剛法
源論一卷。起信論解義二卷。並行于世。


贊曰。丞相張無盡稱覺範。葢天下之英物。聖宋之異
人。然古之高僧。以才學名世。殆與覺範並驅者多矣。
必以清標懿範相資而後美也。覺範少歸釋氏。長而
博極群書。觀其發揮經論。光輔叢林。孜孜焉。手不停
綴。而言滿天下。及陷于難。著逢掖出。九死而僅生。垂
二十年。重削髮。無一辭叛佛而改圖。此其為賢者也。
然工呵古人。而拙於用巳。不能全身遠害。峻戒節以
自高。數陷無辜之罪。抑其恃才。暴耀太過。而自取之
邪。甞自謂。識不知微。道不勝習者。不獨為洪實錄。亦
以見其自欺焉。惜哉。


開福寧禪師



禪師名道寧。歙州注氏子。篤志于道。以頭陀入禪林。
故畢世人以寧道者呼之。初參蔣山泉禪師。閱十年。
泉知其為法器。俾乞供五羊遇居士。願施貲為祝髮
者。師以乞供畏嫌疑。固辭不可。因歸供鐘山。再入嶺
得度具戒。遍參宗師。甞居崇果山。為眾辨浴。日誦金
剛般若為常課。一日將濯足。誦至應生信心以此為
實。內足湯器中。豁有省。即趨海會。見演道者。吐所悟。
演頷之。容入其室。他日聞舉狗子無佛性話。於是大
徹。演喜以為類巳。大觀中。潭帥席公震。請出世開福。
唱演公之道。湘潭之人敬慕之。師性簡約。服用朴素。
非叢林弘法之務。未甞以之介懷。頗提笠走街市。躬
[002-0563c]
自乞食以養。眾衲子爭歸之。法席遂為湖湘之冠。僧
問。唯一堅密身。一切塵中現。提起坐具云。遮箇塵。那
箇是堅密身。師云。放下著。進云。猶是學人疑處。師云。
你疑處作麼生。進云。適來問底。師云。不堪為種草。政
和三年十一月四日。沐浴淨髮。五日小參別眾。敘平
生參學始末。期以七日示寂。祝依常僧例茶毗。以火
餘盛之瓦椀。撒湘江水中。乃曰。出家佛子徹骨徹髓。
華藏海中游戲自在。死生界內任性浮沈。是以俱尸
城畔槨示雙趺。熊耳峰前親遺隻履。祖禰不了。殃及
兒孫。𦘕樣起模。到于今日。又道吾紫磨全身。今日即
有。明日即無。若道吾入涅槃。非吾弟子。若道吾不入
涅槃。亦非吾弟子。甞此之際若相委悉。不唯穿却釋
迦老子鼻孔。亦乃知得山僧落處。其或未然。報慈恁
麼來。舉世無相識。水月與空花。誰堅復誰實。住院經
五年。都盧如頃刻。瑞雲散盡春風生。走却文殊遇彌
勒。喝一喝下座。持麈尾。圜視久之曰。誰堪付此者。既
而曰。無如果藏主。遂以𢌿之。至七日。長沙之人。無幼
艾相與賷持香花。側塞于寺。師應接教誡遣之。而來
者無巳。及日暮。跏趺湛然而逝。閱歲六十一。坐二十
一夏。火餘舍利。弟子不忍弃。塔于開福。又二十年。嗣
法果禪師。徙塔福嚴之朱原。師出世才五年。而名滿
天下。叢林仰之。雖不克盡行其道。然宗風宏遠云。


智海懃禪師



禪師諱惠懃。舒州銅城人。出家試所習。得度具戒。參
[002-0564a]
太平演禪師。發明大事。時太平法窟。龍象最盛。師與
圜悟佛眼。嶄然露其頭角。眾望翕然推重。及演遷五
祖。靈源禪師繼主太平。登師第一座。以法施學者。靈
源退席。舒守雅聞譽望。命出世太平。開五祖法要。僧
問。萬法本來歸一。一法了無蹤跡。白蓮峰下傳來。未
審以何為的。師舉拂子云。用遮箇為的。曰。與麼則兵
隨印轉。將逐奉行。師云。上座見箇什麼。曰。驗人端的
處。下口便知音。師云。不妨具眼。曰。此日一會。超越靈
山。師云。那箇是超越底事。僧提起坐具云。三世諸佛
盡向遮裏納敗闕。師云。三十棒且待別時。乃云。祖師
心印。狀似鐵牛之機。去即印住。住即印破。不去不住。
坐斷要津。凡聖路絕。當是之時。不見有眾生可度。不
見有佛果明成。亦無煩惱可除。亦無菩提可證。唯彰
本體。應用堂堂。出沒卷舒。得大自在。天堂地獄虎穴
魔宮。處處道場。頭頭佛事。然雖如是。也須到遮田地
始得。此事不從脩證。不陟言詮。莫非妙智發明。超然
獨脫。或末至此。當宜忘情絕慮。深切諦觀。久久之間。
自然雲霞消散。孤月白圓。砂礫盡時。真全始見。又曰。
至道無難。唯嫌揀擇。桃花紅。李花白。誰道融融只一
色。鷰子語。黃鸎鳴。誰道關關只一聲。不透祖師關捩
子。空認山河是眼睛。又曰。日出卯。用處不須生善巧。
拈起柱杖云。柱杖橫山河。大地一時橫。柱杖堅山河。
大地一時堅。十方如來所說法。不能與此為譬喻。絕
聱訛無巧妙。灸瘡瘢上著艾燋。若能於此究根源。方
[002-0564b]
透衲僧向上竅。如何是衲僧向上竅。擊禪牀下座。又
曰。昔日僧問趙州。如何是不遷義。州以手作流水勢。
其僧有省。復有僧。問法眼云。不取於相。如始不動。如
何不取於相。見於不動。法眼云。日出東方夜落西。其
僧亦有省。若於斯明得。便見道。旋嵐偃岳而常靜。江
河競注而不流。其或未然。更為饒舌。天左旋。地右轉。
古往今來經幾徧。金烏飛。玉兔走。才方出海門。又落
青山後。江河波渺渺。淮濟浪悠悠。直入滄溟晝夜流。
遂高聲云。諸禪德。還見如如不動底麼。以拂子擊禪
牀下座。又曰。乍語鶯喉澁。初來鷰語新。莫驚雙𩯭白。
又是一年春。林上花鋪錦。堤邊草織茵。誰知造化體。
元是法王身。舉起拂子云。看看。若也識得。海印發光。
苟或未然。塵勞先起。擊禪牀下座。師居太平八年。宗
風大震。政和二年有詔。請住東都智海。十月九日。就
大相國寺三門開堂。遣中便降香。鴻臚少卿賷疏。兼
撥賜金寶。充辦齋筵。師謝恩。祝聖罷。僧問。才陞猊座。
便爇天香。祝聖之言。請師速道。師云。祥雲籠殿閣。瑞
氣滿乾坤。進云。一朵曇花開上國。聲香從此播人間。
師云。別是一家春。曰。靈山一會儼然猶在。師云。作麼
生是靈山會上事。曰。明朝自有明君鑑。學人三拜謝
師恩。師云。一任流通。問。太平古曲久播徽音。學人上
來。乞師垂示。師云。尺頭有寸。秤尾無星。曰。與麼則智
海洪波。普施餘潤。師云。真不掩偽。曲不藏直。曰。只如
無陰陽地上生箇什麼。師云。喚什麼作無陰陽地。曰。
[002-0564c]
靈苗瑞草尋常事。優鉢羅花物外春。師云。謝子供養。
乃云。問話且止。不見道。窮諸玄辯。若一毫置於太虗。
竭世樞機。似一滴投於巨浸。況祖師心印。諸佛本源。
蠢動含靈。無增無減。唯聖與聖。即能知之。恭聞失聖
仁宗皇帝有修心詩云。初祖安禪在少林。不傳經教
但傳心。後人若悟真如性。密印從來妙理深。敢問諸
人。如何是真如之性。如何是密印妙理。假使目連鶖
子智慧神通。到此也須亡鋒結舌。山僧今日幸逢快
便。為國開堂。得路便行。豈畏傍觀恠笑。乃舉拂子云。
看看。豈不是諸人真如之性。豈不是諸人密印妙理。
於斯見得。共報國恩。其或未然。別容理論中謝。復云。
適來所舉。初祖安禪在少林。不傳經教但傳心。且道
心作麼生傳。我仁宗皇帝。在位四十餘年。萬機之暇。
留心此道。既得之於心。乃形之於言。流布無窮。後人
取則。吾祖達磨初至少林。二祖侍立次。遂問。我心未
寧。乞師與安。達磨云。將心來。與汝安。二祖云。覔心了
不可得。達磨云。與汝安心竟。二祖於是豁然大悟。自
此傳衣付法。繼襲祖位。且道二祖當時悟得箇什麼。
英靈之者。舉著便知。影響之流。卒難領會。聊成鄙頌。
少助發揮。覔心無得。乃安心悟了。爭如未悟深。萬丈
碧潭秋月白。一聲雲外老猿吟。積塵成岳。削鐵為針。
少室山前無異路。遊人來往自崎嶔。樞密鄧公子常。
奏賜椹服。佛鑑師名。留智海三年。累表懇辭歸山。尋
得旨住江寧府蔣山。政和七年十月八日。沐浴更衣。
[002-0565a]
端居丈室。手寫別故舊書數幅。停筆而化。靈骨舍利
塔于本山。師法才富贍。道學淵源。履踐高妙。當時天
下叢林推仰。以為深得東山真機大用三昧。初受太
平日。即具儀。扣靈源之室。請曰。住院董眾。宜何所先。
靈源曰。此無他。當以杖笠包具。置方丈壁間。去住如
衲子之輕則至矣。師終身奉行之。遂為一代宗師典
刑云。


贊曰。常聞慈受禪師初出世真州資福。嗣法淨照禪
師。俄退席。寓蔣山。佛鑑會中。聆其夜參所舉。皆平昔
未諭。心因異之。忽一夕於佛鑑言下大悟。即欲炷香。
改嗣佛鑑。佛鑑深却之。不許。於戲曷有末代欺世負
官。以院易嗣。奉金請拂者。曾佛鑑奴之非若也。


僧寶正續傳卷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