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m0005 大乘中觀釋論-宋-安慧菩薩 (master)


大乘中觀釋論卷第十二    
安慧菩薩造   百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卿傳梵大師賜紫沙門臣 法護 奉 詔譯


觀業品第十七之餘



或有人言勝義諦中業果受者此皆
有體如佛所言世間眾生無明所覆
愛結所纏長遠世中與生死合不知
先際又復說言眾生自作一切罪業。


如是還復自受果報如有頌言。


「 眾生無明覆
 愛結所縈纏
 作作者受者
 不一亦不異」



釋曰自所作業自受果報此說畢竟
此中無異相續所取果及受者皆有
其體是故勝義諦中實有業果何名
為業謂作者果一切有作眾生當受。


論者言汝所說業為從緣所作或非
緣所作此復云何二俱不然次下頌言。


「 業不從緣生
 不從非緣生
 見有業相違
 是故無作者」



釋曰若有諸業從緣生者即實不實
果乃有所起故於勝義諦中若有所
見即成相違既無有業何有作者。


復次頌言。
[012-0145a]


「 無作者作業
 何有業生果
 既無實有業
 受者當何有」



釋曰若受者有體此因義不成。


阿毗曇人言若如汝言無業無果此
乃謗無業果即成邪見。


論者言若業若果或有或無此不可
說著斷常故此復云何故下頌言。


「 如佛神力化
 化成具足相
 是化復起化
 初化名化者
 諸法如化相
 作作者無作
 說作者等體
 皆云何可有」



釋曰所起化時此中云何可說作者
及彼作業有實體性今所顯示其復
云何皆如化相而無有異復次頌言。


「 諸法無有體
 如乾闥婆城
 煩惱業及身
 作者果亦然」



釋曰當知諸法如乾闥婆城及如陽
燄夢等諸相變化亦然如陽燄等因
緣和合所生諸法皆是世俗有所成
立善趣惡趣眾生輪迴於世諦中悉
有所得如我前說亦不謗無作者作
業及業果報是故所說亦無過失。


觀法品第十八


[012-0145b]


復次僧佉人言若如所說業及煩惱
作者受者皆如乾闥婆城等無有實
者此非道理然我我所而亦有體諸
外道計有我身相由身所攝諸大種
與大種合諸根與諸根合或心心所
分別亦然又或計我從思所成餘心
所法隨應所計有我我所。


論者言此說即是於諸蘊中計執有
我論者頌言。


「 蘊中若有我
 有即生滅分」



釋曰如前所說以諸大種及彼諸根
分別有身此不可得隨有諸蘊生滅
法成此無常義是中遮遣亦復止其
法差別故又復若言從思生我即離
苦樂等諸思法中無別有我次第起
滅云何可見無常性故遮遣常性若
於生滅分中有所成者即無常性如
是決定止法自相是故非大種與大
種合非諸根與諸根合非識住識中
根身有我以生法故如外大種若顯
明所說此有過失若不明說遮遣法
故譬如瓶等無我可得又若不顯明
者即自比量相違。
[012-0145c]


復次毗婆沙人言此無過失如是異
蘊別有我體。


論者頌言。


「 若異蘊有我
 有即非蘊相」



釋曰自相不成故何以故聚色成蘊
此若有異即應是常常即無作無作
即無苦樂等法此與不異相違以無
苦樂等違順法生何以故無受者故
無思無覺無念無見乃至無知等是
中亦無諸法差別若受等有異即受
者等此中不成此乃遮遣無彼受者
毗婆沙人又言思等因思應有所得
此無過失。


論者言不應因思而言有思此說唯
有緣故若有體思此何無過若思與
思合有所成者彼思等我是無常性
我若是常此即止遣法自相故若其
思等決定是常我應非思若思是常
即徧一切若或決定有所成義彼勝
論師計思為我應有自性云何此中
非道理邪以異自性中有所說故若
尓即中論所言於一切法悉不應說。


又僧佉人言有彼覺體成一思相我
[012-0146a]
及覺體次第不壞思亦非無。


論者言若如此說當有過失且覺與
思聲二無異性或覺體合行有我體
者若無覺體合行或伹有思又彼思
法無其自性是中止遣諸法自體或
法差別此即異思有思如是決定思
無別體即無所依及所緣相差別分
別若或別異有我即成多種罪咎又
成止遣法差別過。


或有人言有其現思覺影像生及彼
覺體影像所生其二種思此說為思
以有如是異境界相覺法境界影像
境界此等境界若無所了彼即無思
丈夫身相從影像生所說亦然隨諸
方分皆有其思所依影像如鏡照面
形相亦然有其影像有所持性故有
我體如是即有我及我所。


論者言如彼所說此說皆無我此證
成故下頌言。


「 若或無有我
 我所當何有
 無我無我所
 我我所即滅」



釋曰如彼所說因義不成以無因故
果即不有此如是等如前所說如實
[012-0146b]
伺察是中云何和合所成若離我我
所即如所生得我我所一切平等是
人即能見真實理於無我中習熟所
得如實義者而彼我所此不可說何
以故若無有我何有我所若法決定
滅者諸行起時相續果利畢竟無我
亦無我所若佗計執彼無所有諸法
生因因體無故果即不有。


復次頌言。


「 諸業煩惱盡
 即名為解脫
 而彼業煩惱
 從分別中生
 一法如是故
 餘法亦復然
 無定意分別
 無定故差別」



釋曰諸煩惱生有種種類如是皆從
分別所生而彼煩惱染汙心者即身
語意諸所作業如佛所言業在無明
中故補特伽羅造非福行若復於彼
分別不成是即戲論於世俗諦無實
取著何以故戲論空故法無我相是
中亦滅現證之法此說畢竟若染汙
不染汙閒雜所斷即見人無我唯佛
世尊見法無我彼得一切無差別故
是故若斷差別法者隨所斷道差別
[012-0146c]
所得故佛世尊亦說有我若或別異
有所得者此不和合即成相違如是
亦非謗無因果斷心心所相續所成
今此相續亦無有斷是故如來施設
有我若諸眾生起身見者執有身見
於一切法斷其根本故佛為彼說無
我法令觀無我不應離此五蘊別取
五蘊若能成熟善根趣證一切智智
彼增上力佛亦為彼顯示於我譬如
幻化帝網若情非情分別建立彼即
世俗所行乃為眾生說有所得此無
相違今此所說戲論空故住寂滅性
為彼開示故下頌言。


「 此所說想法
 想即心境界
 無生亦無滅
 如涅槃法性」



釋曰此所說想謂心境界有體無體
若性無性皆悉遮遣住於空性由如
是故不應現前所作應現前所作若
事若理能取所取執著戲論一切皆
息能知所知離諸所說此復云何非
有性非無性此說皆空無生無滅法
者非有性非無性一切皆如涅槃法
性若或如是所顯示法即無所有若
[012-0147a]
於所知或有所說此中應當離諸所
作何以故無生無滅如涅槃法性諸
法自性寂滅如涅槃法性又諸法自
性不生不滅體本寂然亦如涅槃法性。


或有人言若一切法如涅槃者何故
諸佛虛妄宣說斷諸煩惱依勝義諦
有世俗諦若如此者即謗無因果斷
諸善根是中若言一切皆無彼世俗
諦依何而說然彼諸業果報實有現
著生死起生死想而復何能猒離諸行。


論者言老死等法此非不實若不現
著生死即不應說諸法無我為令彼
等斷煩惱障是故頌言。


「 一切實不實」



釋曰色等五蘊自體無實而我我所
亦復無實故應為說諸法無我空性
所行又諸菩薩為斷所知障故次下
頌言。


「 非實非不實」



釋曰此中意者勝義諦中彼一切法
如幻如燄如影像等次下頌言。


「 亦實亦不實
 此即諸佛教」



釋曰此或所說如其道理今此意者
[012-0147b]
但為利益眾生隨樂分別亦不虛妄
或有問言若或遮遣佗所分別諸有
句義但行真實法者然諸所說皆有
彼相此名若唯遮遣句義即有彼此
相違此若棄捨即無所取此又何名
開顯真實互相違故。


論者荅言然為息除怖名句者故作
是說若起正智如實伺察即於諸法
決定除疑故論頌言。


「 若佗信寂靜
 無戲論所戲
 無異無分別
 此即真實相」



釋曰阿那含人不隨佗信不隨佗信
者謂離有性無性故得寂靜於理事
中無能取所取離諸執著復名近寂
不為戲論之所戲論亦無對礙此復
無尋實無分別無差別義無種種性
若無分別即無戲論之所戲論乃名
寂靜若彼寂靜即入無分別正智境
界若入無分別正智境界即不隨佗
信若彼如是即能得見真實之相由
如是故越語言道若或著佗分別句
義是故遮遣現前所成彼即無住是
故前說即無相違又復顯示實相故
[012-0147c]
論頌言。


「 若法從緣有
 而不即是因
 亦不異於因
 故非常非斷」



釋曰若因若果此中遮遣因果性故
譬如世閒非即種有芽非離種有芽
此有不常若種子壞滅有芽生起又
於相續中因法不住若果生起亦無
異法可生是故不斷。


復次頌言。


「 無一義多義
 不斷亦不常
 此諸佛世尊
 正法甘露句」



釋曰若於諸佛正教法中獲得最上
甘露法味此修行者於現生中而獲
勝果若或諸行未圓於如是法未成
辦者於後生中決定當得若或於佛
教中所作習熟設值佛不出世或聲
聞滅盡而彼勝緣亦復不空隨諸生
中正智常轉。


復次頌言。


「 正覺不出世
 聲聞復滅盡
 彼緣覺正智
 從於猒離生」



釋曰由其宿昔習熟為因緣覺乃起
猒離之智此即是為不隨佗信由如
[012-0148a]
是故於此如來正教法中獲真寂靜
如理修行所得不虛。


大乘中觀釋論卷第十二



甲辰歲高麗國大藏都監奉
𠡠彫造
[012-0148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