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i0589 佛地經論-唐-親光菩薩 (master)



No. 1530
《佛地經論》卷第一


親光菩薩等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 稽首無上良福田,
 三身二諦一乘眾,
 我今隨力造此論,
 為法久住濟群生,
 覽諸師意我已淨,
 恐餘劣智未能通,
 為令彼淨生勝德,
 故我略釋牟尼地。」



論曰:


《佛地經》者,具一切智、一切種智,離煩
惱障及所知障,於一切法、一切種相能自開
覺,亦能開覺一切有情,如睡夢覺、如蓮花開,
故名為佛地。謂所依、所行、所攝,即當所說清
淨法界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
智受用和合一味事等,是佛所依、所行、所攝,
故名佛地,能貫能攝,故名為經。以佛聖教貫
穿攝持,所應說義所化生故,應知此中宣說
佛地饒益有情,依所詮義名「佛地經」,如《緣起
經》,如《集寶論》。


略說此經所攝義者,謂顯世尊佛土圓滿、功
德圓滿、眷屬圓滿,安立佛地五法總別受用和
合一味事智,依淨法界具諸功德三身差別。
此則次第示現,如來居如是處、具如是德、如
是眾俱安立、如是地義差別。如是處者,謂佛
淨土,即十八種圓滿莊嚴廣大宮殿。如是德
者,謂佛世尊二十一種殊勝功德。如是眾者,
謂無數量諸大聲聞、摩訶薩眾,成就種種微
妙功德。地義別者,謂大覺地五法總別受用
[001-0291c]
和合一味事等,後當廣說。


於此經中總有三分:一、教起因緣分;二、聖教
所說分;三、依教奉行分。總顯己聞及教起時,
別顯教主及教起處,教所被機即是教起所
因所緣故,名教起因緣分。正顯聖教所說法
門品類差別故,名聖教所說分。顯彼時眾聞
佛聖教歡喜奉行故,名依教奉行分。


經曰: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


論曰:


如是我
聞者,謂總顯己聞、傳佛教者,言如是事我昔
曾聞。如是總言依四義轉:一、依譬喻;二、依
教誨;三、依問答;四、依許可。依譬喻者,如有
說言,如是富貴如毘沙門。依教誨者,如有說
言,汝當如是讀誦經論。依問答者,如有說言,
如是我聞如是宣說。依許可者,如有說言,我
當為汝如是而思、如是而作、如是而說。或
許可言,是事如是有義,此中唯依許可。謂
結集時諸菩薩眾咸共請言:「如汝所聞當如
是說。」傳法菩薩便許彼言:「如是當說如我所
聞,又如是言信可審定。」謂如是法,我昔曾聞,
此事如是,齊此當說定無有異。有義此中亦
依問答。謂有問言:「汝當所說昔定聞耶?」故此
答言:「如是我聞。」有義,此中通依四種:依譬喻
者,謂當所說如是文句,如我昔聞。依教誨者,
謂告時眾,如是當聽我昔所聞。餘如前說。我
謂諸蘊世俗假者,聞謂耳根發識聽受,廢別
就總故說我聞。有義,如來慈悲本願增上緣
力,聞者識上文義相生,此文義相雖親依自
善根力起,而就強緣名為佛說,由耳根力自
心變現,故名我聞。有義,聞者善根本願增上
[001-0292a]
緣力,如來識上文義相生,此文義相是佛利
他善根所起,名為佛說。聞者識心雖不取
得,然似彼相分明顯現,故名我聞。應知說此
如是我聞,意避增減異分過失,謂如是法我
從佛聞,非他展轉顯示聞者,有所堪能,諸有
所聞皆離增減異分過失,非如愚夫無所堪
能,諸有所聞或不能離增減異分。結集法時
傳佛教者,依如來教初說此言,為令眾生恭
敬信受,言如是法我從佛聞,文義決定無所
增減。是故聞者應正聞已,如理思惟當勤修
學。


言一時者,謂說聽時,此就剎那相續無
斷,說聽究竟總名一時。若不爾者,字名句
等說聽時異,云何言一?或能說者得陀羅
尼,於一字中一剎那頃能持能說一切法門。
或能聽者得淨耳根,一剎那頃聞一字時,於
餘一切皆無障礙悉能領受,故名一時。或相
會遇時分無別,故名一時,即是說聽共相會
遇同一時義。時者,即是有為法上假立分位,
或是心上分位影像,依色心等總假立故,是
不相應行蘊所攝。何不別顯?如下處等,但說
一時晝夜時分,諸方不定不可別說。又義不
定,或一剎那或復相續不可定說,是故總相
但說一時。


薄伽梵者,謂薄伽聲依六義轉:一、自在義;二、
熾盛義;三、端嚴義;四、名稱義;五、吉祥義;六、
尊貴義。如有頌言:


「 「自在熾盛與端嚴,
 名稱吉祥及尊貴,
 如是六種義差別,
 應知總名為薄伽。」」



如是一切如來具有於一切種皆不相離,是
[001-0292b]
故如來名薄伽梵。其義云何?謂諸如來永不
繫屬諸煩惱故,具自在義。焰猛智火所燒煉
故,具熾盛義。妙三十二大士相等所莊飾故,
具端嚴義。一切殊勝功德圓滿無不知故,具
名稱義。一切世間親近供養咸稱讚故,具吉
祥義。具一切德常起方便利益,安樂一切有
情無懈廢故,具尊貴義。或能破壞四魔怨
故,名薄伽梵。四魔怨者,謂煩惱魔、蘊魔、死魔、
自在天魔。佛具十種功德名號。何故如來教
傳法者,一切經首但置如是薄伽梵名?謂此
一名世咸尊重故,諸外道皆稱本師名薄伽
梵。又此一名總攝眾德,餘名不爾,是故經首
皆置此名。薄伽梵德後當廣說。


經曰:住最勝光曜七寶莊嚴,放大光明,普
照一切無邊世界,無量方所妙飾間列,周圓
無際其量難測,超過三界所行之處。勝出世
間善根所起,最極自在淨識為相如來所都,
諸大菩薩眾所雲集,無量天、龍、人非人等常
所翼從,廣大法味喜樂所持,作諸眾生一切
義利,滅諸煩惱災橫纏垢,遠離眾魔、過諸莊
嚴。如來莊嚴之所依處,大念慧行以為遊路,
大止妙觀以為所乘,大空無相無願解脫為所入門,無量功德眾所莊嚴,大寶花王眾所
建立大宮殿中。


論曰:


此顯如來住處圓滿,謂佛淨土。如是淨
土復由十八圓滿事故,說名圓滿,謂顯色圓
滿、形色圓滿、分量圓滿、方所圓滿、因圓滿、果圓
滿、主圓滿、輔翼圓滿、眷屬圓滿、住持圓滿、事業
圓滿、攝益圓滿、無畏圓滿、住處圓滿、路圓滿、乘
[001-0292c]
圓滿、門圓滿、依持圓滿。由十九句如其次第
顯示如是十八圓滿,即此圓滿所嚴宮殿名
佛淨土,佛住如是大宮殿中說此契經。


受用、變化二佛土中,今此淨土何土所攝?說
此經佛為是何身?有義,此土變化土攝,說此
經佛是變化身。聲聞等眾住此土中,現對如
來聞說是經,歡喜信受而奉行故,佛心所現
故出三界,淨識為相為說勝法,化此地前諸
有情類,令其欣樂修行彼因,故暫化作清淨
佛土,殊妙化身神力加眾令暫得見。若不爾
者,聲聞等眾應俱不見。有義,此土受用土攝,
說此經佛是受用身。此淨土量無邊際故,路
乘門等是實德故受用,如是清淨佛土,一向
淨妙、一向安樂、一向無罪、一向自在,餘處說故,
解深密說三地已上乃得生故,說此經佛具
後所說二十一種實功德故,說餘經時不列如
是佛功德故。若暫化作如是淨土、如是妙身
加眾令見,應如餘經分明顯說。然不說故,是
受用土及受用身,聲聞等眾是佛化作,或諸
菩薩現作此身,莊嚴佛土說法會故。若爾此
是地上菩薩所應見聞,何故於此化佛土中
結集流布?傳法菩薩為欲示現,一切智者及
所居處,超過一切世間法故,如是示現欲令
所化生欣樂故,為令發願當生如是清淨佛
土,見如是佛、聞如是法、修彼因故,為生廣
大勝解有情及諸菩薩勝歡喜故,欲令增上
意樂勝解界堅牢故,結集流布。又是法勝於
此宜聞,然處非勝、化身相麁,不可宣說,故受
用身居受用土,為初地上諸菩薩說,令傳
[001-0293a]
法者結集流通。若爾,何故不但說彼所說法
耶?若不說處及能說者,不知此法何處誰說,
一切生疑故須具說。如實義者,釋迦牟尼說
此經時,地前大眾見變化身居此穢土為其
說法,地上大眾見受用身居佛淨土為其說
法,所聞雖同、所見各別,雖俱歡喜信受奉
行,解有淺深所行各異。而傳法者為令眾生
聞勝悕願勤修彼因,當生淨土證佛功德,故
就勝者所見結集,言薄伽梵住最勝等,乃至
廣說如來功德。


最勝光曜七寶莊嚴者,謂大宮殿用最勝光
曜七寶莊嚴,或大宮殿七寶莊嚴故最勝光
曜。言七寶者:一、金;二、銀;三、吠琉璃;四、牟婆
洛揭婆;五、遏濕摩揭婆;六、赤真珠,謂赤蟲
所出名赤真珠,或珠體赤名赤真珠;七、羯雞
怛諾迦。就此所重且說七寶,其實淨土無量
妙寶綺飾莊嚴,非世所識。放大光明普照一
切無邊世界者,謂大宮殿放大光明,普照一
切無邊世界;或大宮殿其體周遍無邊界故,
放大光明普照一切。由此二句顯佛淨土顯
色圓滿。


如是淨土顯色圓滿,形量云何?無
量方所妙飾間列。謂大宮殿妙飾間列無量
方所,或大宮殿無量妙飾方所間列。言無量
者,或數無量,或處無量,如慧為先安布間飾,
是故說名妙飾間列。云何佛土淨心為相,非
外工具世匠所成而有如是,如慧為先安布
間飾,謂佛世尊昔菩薩時發巧便慧,如是如
是加行誓願莊嚴佛土。由先加行誓願勢力,
於果位中雖無如昔戲論覺慧,而佛淨識如
[001-0293b]
是變現,亦令菩薩識如是變,故不相違。餘處
亦應依此理說。


如是淨土形色圓滿,分量云何?周圓無際,其
量難測。謂大宮殿其量周圓無際難測,或大
宮殿其量無際周圓難測。又東方等分齊無
故,長短等相難可測量。有義,如來受用身土
隨所化生所宜而現,或大或小其量無定。雖
現廣大亦有邊際,然就地前菩薩智等,說言
無際其量難測。有義,如來受用身土,三無數
劫所修無邊善根所感周遍法界。地上菩薩
及諸如來,亦不能測其量邊際,以無邊故,如
無始時。如實義者,受用身土略有二種:一、自
受用,謂諸如來三無數劫所修無邊善根所
感周遍法界,為自受用大法樂故,從初得佛
盡未來際相續無變,如諸功德諸大菩薩亦
不能見,但可得聞,如是淨土以無量故,諸佛
雖見亦不能測其量邊際;二、他受用,謂諸如
來為令地上諸菩薩眾受大法樂,進修勝行
隨宜而現,或勝或劣或大或小,改轉不定如
變化土,如是淨土以有邊故,地上菩薩及諸
如來皆測其量,但就地前言不能測。由是二
種差別故言,周圓無際其量難測。


如是淨土
分量圓滿,為三界處、為不爾耶?超過三界所
行之處。謂大宮殿處所方域,超過三界所行
之處,非如三界自地諸愛執為己有,所緣相
應二縛隨增,是彼異熟及增上果。如是淨土
非三界愛所執受故,離二縛故,非彼異熟增
上果故,如涅槃等,超過三界異熟果地。若爾
淨土非三界攝,便是無漏。若是無漏有為所
[001-0293c]
攝,即是道諦便是善性。云何得用色聲香等
為其體性?以十八界十五有漏八無記等餘
處說故。有義,十八界通有漏無漏皆有善性,
然據二乘境界麁相相似,說言十八界中十
五有漏八無記等。有義,淨土定心所變,雖有
色等似十界相非十界攝,非諸世間五識
所得,如遍處等所緣青等,皆是自在所生色
故,法界所攝,是故淨土雖用色等為其體性,
是無漏善亦不相違。若爾,菩薩五識不緣受
用土耶?雖依彼力自識變異,然相麁妙不相
似故,非五境攝。如來五識可不緣耶?佛緣事
心作用相似,假名五識實非五識,恒在定故。
餘處宣說五識體是自性散亂,無有定故。若
爾不從五根生耶?如來五根及色聲等,相同
根境假名五根,及色等境定心變故,實是法
界自在生色。若爾四智應不同時,無有一時
一類多識一身起故,許亦何失。如實義者,如
來身土甚深微妙,非有非無、非是有漏亦非
無漏、非善非惡亦非無記,非蘊界等法門所
攝,但隨所宜種種異說。餘處說言,十八界中
十五有漏八無記等,但就二乘異生等境麁
相分別,不就諸佛諸大菩薩甚深境界,故餘
處說如來非實蘊界處攝,所有善等皆是示
現,乃至廣說。


如是淨土為與三界同一處所、
為各別耶?有義各別,有處說在淨居天上,有
處說在西方等故。有義同處,淨土周圓無有
邊際,遍法界故。如實義者,實受用土周遍法
界無處不有,不可說言離三界處,亦不可說
即三界處。若隨菩薩所宜現者,或在色界淨
[001-0294a]
居天上,或西方等處所不定。


如是淨土方所圓滿,既超三界異熟果地,如
涅槃等應無有因,若有因者應三界攝。若言
淨土超過三界,還有超過三界法因,此應當
說其相云何?勝出世間善根所起,謂大宮殿
用出世間無分別智、後所得智善根為因,而得
生起,非是無因,非大自在天等為因。云何淨
土超過三界,而用出世無分別智、後所得智,
世間淨法為異熟因?不說與彼為異熟因,然
為餘因彼得生起,如苦法智忍品世第一法
為因。此用本來無分別智、後得無漏善法種
子,三無數劫修令增廣,為此淨土變現生因。
無分別智名出世間,後得過前說名為勝,用
勝出世無漏善根為此生因。或諸聲聞獨覺
聖道名出世間,如來善根過彼名勝。此佛淨
土如來識中無漏善根為因而生。有義但是
增上緣生,以外法故。有義亦是因緣而生,親
能生故。若不爾者應無因緣,外法相望非因
緣故。一切外法皆用內法熏習為因。若爾外
法既是共有,云何有情各別種子共為因緣
合生一果?勿以小心測量大法,外物豈是極
微合成實有體性多因共感?但是有情異識
各變,同處相似不相障礙。如眾燈明,如多所
夢,因類是同果相相似,處所無別假名為共,
實各有異。諸佛淨土亦復如是,各別識變皆
遍法界,同處相似說名為共,如是淨土因相
圓滿。


果相云何?最極自在淨識為相。謂大
宮殿最極自在,佛無漏心以為體相,唯有識
故,非離識外別有寶等,即佛淨心如是變現
[001-0294b]
似眾寶等。如前已說,境界相故,如入青等遍
處定者識所現相,此即如來大圓鏡智相應
淨識,由昔所修自利無漏淨土種子因緣力
故,於一切時遍一切處,不待作意任運變
現,眾寶莊嚴受用佛土,與自受用身作所依
止處。利他無漏淨土種子因緣力故,隨他地
上菩薩所宜變現淨土,或小或大或劣或勝,
與他受用身作所依止處,謂隨初地菩薩所
宜現小現劣,如是展轉乃至十地最大最
勝,於地地中初中後等亦復如是。


如是淨土果相圓滿,其主云何?宮殿定有主
依持故。如來所都謂大宮殿,諸佛世尊為主
非餘,以殊勝故唯屬世尊,或唯世尊住持攝
受非餘所能。自受用土雖遍法界,一一自變
各自為主不相障礙,他受用土雖諸佛變,然
一合相亦一相身,攝受為主不相障礙。


如是淨土主既圓滿,應有輔翼,主必攝受輔
翼者故。諸大菩薩眾所雲集,謂大宮殿常有
無量大菩薩僧共所雲集。謂來朝者必為
輔翼,既有無數大菩薩僧常來輔翼,故無怨
敵能為違害。諸聲聞等無如是事。謂初地上
諸菩薩眾,雖不能集諸佛自利受用淨土,而
能集會諸佛利他受用淨土。諸佛慈悲於自
識上,隨菩薩宜現麁妙土,菩薩隨自善根願
力,於自識上似佛所生淨土相現。雖是自心
各別變現,而同一處形相相似,謂為一土共
集其中。


如是地上菩薩淨土,為是有漏為是
無漏?有義無漏,謂自心中後得無漏淨土種
子願力資故,變生淨土,於中受用大乘法樂。
[001-0294c]
以初地上諸菩薩眾證真如理,得真無漏、處
真法流、住真淨土、常見諸佛,故所變土是真
無漏道諦所攝。有義有漏,謂自心中加行有
漏淨土種子願力資故,變生淨土,於中受用
大乘法樂。以彼菩薩雖證真如得真無漏,而
七地來煩惱現起,乃至十地猶有修斷煩惱
種子及所知障,第八識體能持彼故,現受熏
故,猶是有漏無記性攝,有為無漏道諦所攝,
決定是善。若十地中,第八識體是無漏善,應
如佛地不能執持有漏種子,不應受熏,第
八識體既是有漏無記性攝,所變淨土云何
無漏善性所攝?又一有情無二實身,其身
爾時既是有漏,所依淨土云何無漏?是故十
地菩薩淨土是妙有漏苦諦所攝。如實義者,
十地菩薩自心所變淨土有二:若第八識所
變淨土,是有漏識相分攝故,是有漏身所依
處故,雖無漏善力所資熏其相淨妙,而是有
漏苦諦所攝,隨加行等所現亦爾。若隨後得
無漏心變淨土影像,是無漏識相分攝故,從
無漏善種子生故,體是無漏道諦所攝。


如是淨土輔翼圓滿,應有眷屬。故次說言,無
量天龍人非人等常所翼從。謂大宮殿唯有
天等眷屬圍繞,無有餘類。等者,等取藥叉、揵
達縛、阿素洛、揭路荼、緊捺洛、莫呼洛伽等。莫
呼洛伽即攝大蟒。云何淨土超過三界所行
之處,而有天等以為眷屬?天等皆是三界攝
故。淨識如是攝受變現,為嚴淨土故不相違。
或為成熟所化有情,示現如是變化種類。如
為調伏劫比拏王,現化無量轉輪王眾眷屬
[001-0295a]
圍繞。或諸菩薩化作無量天龍等身住淨土
中以供養佛,或自化身為天龍等翼從如
來,故無有過。


如是淨土眷屬圓滿,於中止住,以何任持?
廣大法味喜樂所持。謂於此中大乘法味喜
樂所持,食能令住是任持義。已說淨土超
過三界所行之處,云何有食?又無漏法不應
名食,食能長養三有眾生,此斷有故應不名
食。是任持因故亦名食,如汝宗中生色界等
入無漏定亦應名食,非過去食應名為食,過
去無故,此亦應爾,是任持因故說為食。如
有漏法雖障無漏,然持有漏得名為食;無漏
亦爾,雖斷有漏然持無漏,云何非食?此淨土
中諸佛菩薩後得無漏,能說能受大乘法味
生大喜樂。又正體智受真如味生大喜樂,能
任持身令不斷壞,長養善法故名為食。


如是淨土任持圓滿,作何事業?作諸眾生一
切義利。謂於此中自能現作一切有情一切
義利,或令一切有情自作一切義利。現益名
義、當益名利,世間名義、出世名利,離惡名義、
攝善名利,福德名義、智慧名利,如是等別雖
在寂定,由先所修加行願力,任運能作一切
有情一切義利。


如是淨土事業圓滿,有何攝益?滅諸煩惱災
橫纏垢。謂於此中遠離一切煩惱纏垢及諸
災橫,即諸煩惱名為纏垢,如是即名諸災橫
因。煩惱纏垢此中無故,所作災橫此中亦無。
又煩惱者,謂一百二十八根本煩惱,纏者即
是無慚愧等,垢者即是諂誑憍等,災橫即是
[001-0295b]
彼所發業及所得果。若所知障或諸隨眠名
為煩惱,即彼現起說名纏垢,本惑名纏,隨
惑名垢,所知障等名為災橫。此中何法名為
攝益?即離煩惱災橫纏垢名為攝益。如世封
主雖不攝受但不為災,封戶亦言主攝益我,
此亦如是。又現證得解脫煩惱災橫纏垢,殊
勝福智故名攝益。


如是淨土離內災橫攝益
圓滿,亦應無有外怖畏因,故次示現無畏圓
滿,遠離眾魔。謂於此中遠離一切煩惱、蘊、死
及以天魔,或能令他遠離四魔,如是四種是
怖畏因,由是能生諸怖畏故,此中無彼故無
怖畏。煩惱魔者,謂一百二十八煩惱,并隨
煩惱。蘊魔者,謂五取蘊。死魔者,謂有漏內
法諸無常相。天魔者,謂欲界第六自在天子。
如是四種皆能損害諸善法故,說名為魔。由
是四魔生諸怖畏,如來永離四種魔故,無諸
怖畏。初地已上諸大菩薩,在淨土中離麁四
魔無五怖畏。


如是淨土無畏圓滿,其所住處
亦應殊勝,故次復說住處圓滿,過諸莊嚴如
來莊嚴之所依處。謂於此中佛所住處,勝過
一切菩薩及餘莊嚴住處,唯是如來妙飾莊
嚴為所住處,由勝一切莊嚴住處,是故說名
住處圓滿。


如是淨土住處圓滿,有何道路於
中往來?大念慧行以為遊路。謂於此中大念
大慧及以大行為所行路,所遊履故名為遊
路,是道異名。聞所成慧名為大念,聞已記
持無倒義故。思所成慧名為大慧,依理審思
得決定故。修所成慧名為大行,由修習力趣
真理故。大者念等緣大乘法而生起故,是彼
[001-0295c]
果故,彼所攝故,履三妙慧淨土往還,故名
遊路。此說菩薩因三妙慧,得入淨土,故名遊
路。若諸如來大念即是無分別智,由念安住
真如理故,大慧即是後所得智分別諸法真
俗相故,此二皆有造作淨土增上業用,故俱
名行;由此二智通生淨土,故名遊路。或大念
行是自利行,內攝記故;大慧行者是利他行,
外分別故,如其次第通生如來二種淨土,故
名遊路。


如是淨土路既圓滿,應有所乘,御彼
所乘行此道路。故次說言,大止妙觀以為
所乘。止謂三摩地,觀謂般羅若,大義如前,此
二等運故名所乘。乘此止觀隨其所應,行前
道路,路是總位,位中止觀別名所乘。


如是淨土乘既圓滿,應有入門,從彼入門御
此乘入,故次說言,大空無相無願解脫為所
入門。謂大宮殿,三解脫門為所入處。解脫即
是出離涅槃,即大空等名解脫門。依從此門
而入淨土,遍計所執生法無我說名為空。緣
此三摩地,名空解脫門。相謂十相:一、色;二、
聲;三、香;四、味;五、觸;六、男;七、女;八、生;九、老;
十、死。即是涅槃無此等相,故名無相。緣此三
摩地,名無相解脫門。願謂求願,觀三界苦無
所求願,故名無願。緣此三摩地,名無願解脫
門。由此空等三解脫門得入淨土,故名為門。
大如前說。此淨土中亦應有事路乘門等,為
令有情欣樂實德,故就行說。


如是淨土門既圓滿,如餘宮殿應有所依,故
次復說依持圓滿,無量功德眾所莊嚴,大寶
花王眾所建立。謂如地等依風輪等,或如世
[001-0296a]
間宮殿依地,如是淨土無量德眾所嚴。大寶
紅蓮花王眾所建立,謂紅蓮花大寶所成,如
是大寶無量功德眾善所起,於眾寶中勝故
名大,此寶紅蓮,於諸花中最為殊勝,故名
花王。或此寶花望諸菩薩善根所起,紅蓮花
眾勝故名大,佛是法王,是佛最勝善根所
起,故名花王。又此寶花極難得故名為大,
寶花中最勝故名花王。此花非一,或花葉多
故名為眾。世尊住此花眾建立大宮殿中,說
是契經,是故說言大宮殿中。若就如來實受
用身所依淨土名大宮殿,量同法界,於中一
一佛受用身是能說本,名說此經。若就如來
隨菩薩宜現受用身,所依淨土名大宮殿,其
量不定。於中諸佛同現一身,正說此經,故此
宮殿分量方所不可定說。
《佛地經論》卷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