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f0038 古歡堂集-清-田雯 (master)


[040-1a]
州有志舊籍亡矣新志引春秋襄公二十五年同盟於
 重丘又清類天文分野書云陵縣春秋為重丘齊地
 又應劭之言曰安悳縣北五十里有重丘故城又漢
 志平原郡有重丘縣又曰不詳其處謬矣曰戰國屬
 齊亦屬趙屬齊據杜氏通典又據姓譜言齊宣王之
 弟封於平原陸鄉屬趙則本於趙勝之封平原君司
 馬遷云平原君封於東武城乃貝州清河郡地漫無
 所考曰悳州禹貢冀兖二州之域衞河在州城西門
[040-1b]
 外河以東屬兖河以西屬冀膠柱之見也山川風土
 之寥廓天文分野之躔次豈若煙户之氓北舍南鄰
 豚柵鴨欄之以尺寸限哉曰衞河即漢之屯氏河隋
 大業中疏為永濟渠其源自河南輝縣合滏洹淇三
 水東流至館陶界與漳河合至清淵與㑹通河合北
 來自武城縣入州境又北至桑園出境逕東光滄州
 天津下直沽入海是矣乃引于東阿筆塵云煬帝開
 永濟渠因沁水南連於河北通涿郡其說相左何略
[040-2a]
 不置辨也曰董仲舒廣川人廣川今之景州從舊志
 故列之似非得已何以強列於人物之首也又曰土
 人掘地及泉得石刻曰董子讀書臺石如玉版字若
 琅書既非董子故里而何以得此石哉古之疆域固
 犬牙錯也廣川之境亦大矣况悳州即廣川而掘泉
 得石之處相去不過二十里安知非治公羊春秋時
 下帷處也即援藉以為州乗重未為不可何泥於今
 而囿於古耶曰攷之漢晉二志平原郡治平原縣而
[040-2b]
 隋唐以下所謂悳州者乃今之陵縣蕭望之伏湛諸
 人猶今之濟南知府而已因舊志開載故仍之夫仍
 者沿襲之謂也既自知其沿舛襲訛而又以舊志之
 外摉捃多人以炫學問之宏取材之富吾所莫解孟
 但殷忠見於史記皆仲舒弟子亦廣川人不書可也
 東方曼倩平原厭次人何以不書志之疎陋大率類
 此作志與作史有别紀善不紀惡金之崔立可以不
 書矣而書災異渾其名曰紀事多牽連乖戾之詞也
[040-3a]
 書火蓮美其文曰節婦亦異端惑世之術也君子於
 此皆欲刪正之無足採焉是以上摉舊聞旁摭遺逸
 别為一編頗以愚昧有所論辨苐才愧著述多有脱
 漏世之君子詳其闕焉䝉齋田雯識
  封域論云州在唐為將陵本漢之安悳縣地至宋
  移治長河鎮而其名未著
 按州之為長河也其名著矣在漢為信都國之廣川
 縣地廣川即是長河水經云淇水過館陶清淵廣宗
[040-3b]
 東武城又北過廣川縣東酈注云縣有長河為流故
 曰廣川顔師古曰仁夀初避諱改長河隋唐二書志
 俱云長河縣屬悳州舊通志五代時廢為長河鎮宋
 史景祐元年移將陵縣於長河鎮元置陵州明置悳
 州是悳州之地漢晉號曰廣川隋唐名曰長河始則
 為縣後廢為鎮移將陵於長河改陵縣為悳州奈之
 何其未著耶夫不知長河則不知廣川矣又焉能識
 漢相之枌榆别醇儒之桑梓乎按棗強之縣亦有廣
[040-4a]
 川弓髙之鄉既連蓨治衡水為衡漳之水即是武邑
 所分棘津有棘津之亭亦言呂望所隱董生下帷當
 在兹地而越人見罽疑毳是怪所不可怪也夫東方
 尚曉畢方海民猶獲長臂不怪所不可怪則石室等
 貳負之尸玉杯無垣平之詐矣
  州志云夫元人立州省而名陵可也降而為縣則
  復古將陵之名豈不明白易暁而曰陵縣是當日
  儒臣之陋矣州西徙則曰陵州縣東立則復安悳
[040-4b]
  又豈不明白易暁而彼此互名是當日儒臣之尤
  陋矣
 按古縣有將陵焉有樂陵焉有安陵焉亦有專名陵
 者水經漳水又東北至樂城陵縣注云漢桓帝以其
 邑奉山陵故加陵曰樂陵又水經云屯氏别河又東
 北逕陵鄉南凡言陵者或事單文或如複姓若古悳
 今陵則近樂陵之地古陵今悳又是將陵之餘如陵
 必將陵悳必安悳則水經必無陵縣而年表應無悳
[040-5a]
 侯悳者本以悳水為名史記封禪書昔秦文公出獵
 獲黑龍此其水悳之瑞於是秦更名河曰悳水悳州
 古九河之地黄河所經漢縣名為安悳者以其悳水
 安瀾耳是悳先安悳今陵縣尚有悳水俗呼十里河
 且郡縣之名古今不一如陵谷之變遷比春秋之逓
 代或通俗文或循古雅隨時改易圖籍在焉若夫史
 之闕文何陋之有
  州志沿革漢為平原郡之安悳縣地後漢因之為
[040-5b]
  侯國晉為安悳縣屬平原國南宋屬平原郡後魏
  屬勃海郡後改屬安悳郡
 按二縣安悳地是已此與今陵縣同為州之東境地
 其州之西境本古長河縣則漢之廣川當云漢為平
 原郡之安徳信都國之廣川二縣地後漢為安悳侯
 國廣川屬清河國晉安悳屬平原國廣川侯相屬勃
 海郡南宋安悳屬平原郡又於廣川縣置郡後魏安
 悳屬樂安郡廣川因之
[040-6a]
  州志沿革隋開皇十六年分安悳置將陵縣屬平
  原唐為悳州郡望縣
 按將陵古縣名漢書外戚恩澤侯表將陵哀侯史魯
 有舊恩封隋唐别有將陵縣在州北此時縣名長河
 不名將陵至宋景祐元年移將陵於長河始名將陵
 也新唐書志縣稱上中下望𦂳安悳稱𦂳將陵稱望
 長河稱上若志安悳可云唐為悳州平原郡緊縣道
 長河可云悳州平原郡上縣乎覽者不悟或疑望為
[040-6b]
 縣名殊失記載之體當云隋為平原郡之安悳長河
 二縣地廣川改名長河隋志雖無安悳而舊唐書志
 云至隋不改唐因之又移長河縣於小壺城即今州
 是五代時廢長河為鎮宋元明如志今依其世代編
 之以備地理之記焉
[040-7a]
欽定四庫全書
 古歡堂集巻四十    戸部侍郎田雯撰
  長河志籍考
悳州古平原郡隋之長河縣也長河縣始在河西後移
 置河東所謂永濟河隋渠名即今之衞河今州城在
 其東即長河縣河東之小壺城也唐末廢為長河鎮
 宋移將陵縣治于此元曰陵州明改悳州按古今州
 治有二東與西辨焉東為漢平原郡之安悳古徳/字
[040-7b]
 地後漢安悳侯國屬平原郡晉屬平原國宋屬平原
 郡後魏屬樂安郡又於般縣置安悳郡隋置悳州又
 為平原郡唐復置悳州治安悳縣天寶元年改為平
 原郡乾元元年復為悳州歴宋金元至於明初皆為
 悳州此古悳州治也今為陵縣惟割二鄉為今州東
 地故今州得稱安悳嘉靖間山東通志云陵縣土城/在平原郡城之内即顔魯公禦
 安禄山處延袤甚濶今陵縣城正徳六年改/築是古悳今陵之證也而今悳州為故陵矣州西為
 漢之信都國廣川縣地後漢屬清河國晉屬勃海郡
[040-8a]
 又屬廣川郡後魏屬長樂郡隋避煬帝諱改曰長河
 縣屬平原郡唐屬悳州漢書地理志信都國廣川縣
 顔師古曰闞駰云其縣中有長河為流故曰廣川也
 舊唐書地理志隋於舊廣川縣東八十里置新縣尋
 改長河為水壊元和四年移就白橋於永濟河西岸
 置縣東去故城十三里十年又置河東小壺城悳州
 領安悳平原長河將陵平昌五縣宋史地理志景祐
 元年移將陵縣治於長河鎮元史地理志陵州本將
[040-8b]
 陵縣𨽻濟南路今州學碑文稱/陵州其證也明洪武十三年改為
 陵縣永樂七年以陵縣為悳州而以悳州舊治為今
 陵縣屬濟南府領悳平平原二縣此今悳州治也按
 古小壺城在永濟河東唐元和十年所徙之長河縣
 也後廢為鎮故宋移將陵縣治於長河鎮今城西臨
 衞河即隋之永濟河也而近代志書多未及長河故
 縣之名豈從政者新未視故府耶
論曰昔悳水沉鐘於秦代本號黄河安陵氏邑于漢家
[040-9a]
 聞諸赤縣平津以封於故相鬲海尚著於今圖然而
 為兹說者有數難焉漢之平原治于平原唐之平原
 治于安悳自州郡逓遷陵悳互易稱之則别有今縣
 之名舍之則又失古郡之號此一難也昔楚吳鄰境
 實有讓田宋鄭之間猶存隙地屬平原矣不辨信都
 之國割安悳矣未逹長河之治稱樂陵遂疑陵縣之
 東言蓨縣又謂弓髙所在東則東方遺像幾同愚叟
 之移山西則董生下帷又類魯人之徙宅徴人徴鬼
[040-9b]
 古是今非城郭非遙郊圻自逺遭遇者莫知其地談
 論者空識其名此一難也移將陵於舊鎮陵既非陵
 徙悳州於故陵悳又非悳然則今之州治豈同何有
 之鄉神仙留打麥之村山石耕五倉之畝哉為之說
 者馬頰未銜鹿角靡解此一難也若夫平原之嶺即
 傍厭次之津永濟為渠無非屯氏之水俾方朔割肉
 于里社仲舒窺園于竹林孔栩樹碑于蓨縣太公賣
 食于棘津煬帝修名于具敖秦皇病甚于鼎湖淮隂
[040-10a]
 渡水于故道公孫館客于侯都言九河直與許商行
 視爭二郡復竝孫禮按圖謂之長河舊縣不亦可乎
州城魏泰和間築本嘉靖間/山東通志即古之小壺城也元史崔
 敬傳言至正間陵州無城郭明洪武三十年始有之
 正徳六年外增羅城即今遶城堤也門五
 南頭一門曰朝陽南出通恩縣路東南通平原路東
 頭一門曰長樂長樂郡名晉改廣川為長樂水經注
 云長樂故信都也東據方山其地本漢厭次之境東
[040-10b]
 方大中之所居也東北通悳平路東出通陵縣路北
 頭一門曰拱極西北通景州路正北出桑園路西頭
 近北有小西門曰廣川廣川者漢縣也有浮梁舊名
 廣川橋渡衞河通景州路景州東南有廣川臺又有
 董子祠凡董子故蹟在景州東南則在悳州西北廣
 川之地二州有之廣川之門為古正西一門曰定邉
 載見嘉靖/間通志定邉者古名也五代時石晉以燕雲賂遼
 凡十六州地幽今順/天地今薊/州今河/間俗呼曰鄚州/今任丘縣
[040-11a]
 涿今涿/州今密/雲縣今順/義縣謂之山前七州宋人承其後
 遂以白溝河為界綂兵要害在近邉未嘗逺戍境外
 瀛莫諸州悉是邉地故有定邉之名矣元明建都於
 燕檀順諸州悉是畿内之地今志改聚秀失定邉之
 名陋矣西踰衞河通衡水路先賢孔頴逹舊里也西
 南通故城路
論曰昔開陽飛柱或記瑯琊雷門擊鼔遙聞㑹稽河南
 透鼎門之口東都掛逢氏之冠門郭相經街衢洞逹
[040-11b]
 五門所以名也是以朝丘舊縣南望朝水之陽廣川
 直流東逹長河之岸長樂之郡不逺小壺之城在兹
 及宋家承石晉之餘明室繼有元之後玉斧畫地白
 溝河自此定邉黑帝司晨叶光紀於以拱極余所以
 表列門名旁通八境也
南至東昌府恩縣戰國趙平原君封邑地漢清河郡後
 漢晉宋後魏因之隋分武城及鄃縣置歴亭縣唐歴
 亭縣屬貝州宋改清河郡為恩縣屬髙唐州按恩縣
[040-12a]
 西四十里即舊恩縣遺址清河平原二郡連竟三國
 魏時爭界孫禮之所按圖者也
東南至平原縣春秋時屬齊後為趙平原君食邑二漢
 屬平原郡晉屬平原國宋屬平原郡後魏屬安悳郡
 後齊省鄃縣入隋屬平原郡開皇十六年復析置鄃
 縣唐太和二年屬齊州三年改屬悳州平原郡五代
 宋金元明竝仍舊今因之按漢書地利志平原縣有
 篤馬河西南有鄃城後漢馬武為鄃侯即此西北二
[040-12b]
 十里有漢繹幕城是平原之篤馬河今陵縣悳州竝
 有之及漢之鄃縣繹幕縣皆今悳州之連竟也
東至陵縣陵縣故悳州也春秋時為齊重丘地二漢為
 安悳縣晉宋屬平原郡後魏屬安悳郡隋唐置悳州
 歴宋金元明初皆為悳州永樂間始於此地置陵縣
 名為陵者西晉北魏曾置東安陵縣省安陵入東光
 唐將陵屬悳州後周復併安陵入將陵宋移將陵於
 長河鎮屬永靜軍金屬景州元升為陵州屬濟南路
[040-13a]
 改屬河間路明以河東亦有陵州改為縣尋以陵縣
 置悳州而以故悳州為陵縣屬濟南府州志論畧曰/枕衞河而為
 城北界景州南連恩縣今之所謂悳州乃昔之所謂/將陵縣所謂陵州者也東南倚馬頰河東北為神頭
 店即古之厭次今之所謂陵縣乃昔之所謂悳州所/謂平原郡所謂安悳縣者也何以明其然也明史云
 悳州唐初為悳州後改平原郡又仍為悳州元初割/大名之清平濟南之齊河來屬領縣五安悳平原齊
 河清平悳平而金史云安悳有鬲津河有鎮四曰磁/博嚮化盤河悳安齊乗云厭次古城在州東北二十
 里平原嶺在州東南七十里嶺上有鹿角闗是悳州/在東之證也元史云陵州本將陵縣宋金皆隸景州
 憲宗三年割𨽻河間府是年升陵州𨽻濟南路至元/二年復為縣三年復為州仍𨽻河間路而金史云景
[040-13b]
 州將陵縣置河倉有永濟渠鉤盤河永濟渠即今之/衞河是陵州在西之證也唐平原太守顔真卿所書
 之碑在今陵縣是今之陵縣悳州也平原也元陵州/儒學碑在今悳州是今之悳州陵州也一變自元人
 升縣為州以昔之將陵縣省而名陵再變自洪武中/降州為縣不名將陵而僅名以陵之一字又以安悳
 縣并入悳州三變自永樂十三年徙州近河以陵縣/為悳州以悳州為陵縣更互其名而二三百年之後
 已茫然不可辨故建文以前之史其言悳州者乃今/之陵縣永樂以後之記載文移其言悳州者乃今之
 徳州夫元人立州省而名陵可也降而為縣則復古/將陵之名豈不明白易暁而曰陵縣是當日儒臣之
 陋已州西徙則復曰陵州縣東立則復曰安悳又豈/不明白易暁而彼此互名是當日儒臣之尤陋已是
 以知五石六鷁非聖人不能/書後之人乃以二缶鍾惑也今因之按陵縣有悳水
[040-14a]
 俗呼十里河故州以此名又有古平原城在陵縣遶
 城之外即古郡城
東北至悳平縣漢平昌縣屬平原郡後漢晉為西平昌
 宋復為平昌後魏天平初屬安悳郡後齊省鬲縣重
 平縣入隋唐屬悳州貞觀十四年省盤縣入後唐改
 名悳平宋熙寧六年省入安悳縣金復名悳平屬悳
 州元明仍舊今因之按悳平縣西南有鉤盤河今尚
 謂之盤河店悳平西南則悳州之東北竟也縣東北
[040-14b]
 有盤城即漢盤縣字亦作般昔縣人禰正平恃才倜
 儻孔文舉謂騁竒麗為非常之寶酈善長云肆狂狷
 于無妄之世孟悳景升以厲節莫容猶愛才忍辱雖
 保身不足黄祖洵死公矣東南有鬲城漢置周圍三
 里址尚存又有舊鬲城北有朱祐墓光武功臣封鬲
 侯鬲城以鬲津得名者也悳平西南二十五里有鯀
 堤傳伯鯀所築斷續十里凡在悳平西南皆與悳州
 共之者也
[040-15a]
北至河間府吳橋縣本隋將陵縣地屬平原郡唐置悳
 州金始於縣之吳川置吳橋縣屬景州元明仍舊今
 因之按舊唐書地理志將陵漢縣隋分安悳於將陵
 故城置此縣金史云樂陵與將陵俱有鉤盤河又按
 古黄河在吳橋縣城南西南接悳州東北入寧津界
 嵗久枯塞河堤存焉
西北至景州漢鬲縣地屬平原郡晉屬平原國後魏屬
 安悳郡隋置弓髙縣唐置觀州又於弓髙縣置景州
[040-15b]
 後廢復置東光縣後周改定逺軍宋改永靜軍金元
 復為景州徙治蓨縣明以蓨縣省入今因之按蓨字
 亦作脩音條蓨縣有董仲舒祠廣川臺今景州西南
 有董家里一名董學村又有廣川鎮即仲舒下帷處
 舊有祠董里適在二州之境故今悳州學内有董子
 讀書臺廣川之地二州皆有之也西有九城有邸閣
 城内有晉條令魯國孔栩清悳碑又漢書地理志有
 蓨縣渤海郡有脩市侯國周亞夫封條侯爾雅釋草
[040-16a]
 云蓧蓨郭景純亦未詳也然二縣竝名非無故矣又
 按悳州正西為棗強縣亦故廣川縣地司馬彪曰棗
 強縣北有棘津城呂尚賣食之困疑即在此又城東
 十八里村中土人掘地得北魏髙植墓石拓䟦巨姓
 多家於此蓨之髙猶清河之崔也
西至真定府衡水縣本漢信都國桃縣地隋置衡水縣
 屬信都郡唐宋金皆屬冀州元割屬深州明仍舊今
 因之按衡水者禹貢覃懐底績至於衡漳孔安國云
[040-16b]
 漳水衡流入河鄭康成亦云横漳漳水横流王肅云
 衡漳二水名謬矣縣西北有孔賢莊孔頴逹墓盖其
 故里云衡水縣界東距悳州治三十里其水横流入
 悳州也
西南至河間府故城縣漢清河郡東陽縣地漢晉後魏
 及隋俱屬清河唐屬貝州宋屬恩縣金為上故城鎮
 元初為故城縣屬河間路明仍舊今因之按故城衞
 河所經又與東昌恩縣同皆古平原清河之境也今
[040-17a]
 由悳州城西渡衞河西南行二十里入故城界有丞
 相屯土人云是甘茂故里三千年之逺留此名矣
論曰州之互異豈惟陵與徳哉實由名號驟易境土屢
 分或一郡一縣割成四五四五之中亟有離合星羅
 碁布豆割𤓰分參伍之所未窮巧歴之所不算故其
 爭平原清河之界者王翁跨鳴犢之河爵隄過馬丹
 之堠於平原有郡縣之逓殊於陵縣有陵悳之互改
 廣川三變州居其一蓧蓨之草分縣治而竝藝棗棘
[040-17b]
 之樹别城津而異林吳橋之川總皆陵地平昌之縣
 竝有悳名與夫恩縣為歴亭之都故城亦東陽之舊
 此二縣者本為一處地理參差其詳難舉今欲考趙
 勝之食邑决孫禮之按圖驗張甲於雲城起甘屯於
 息壤董家之里或見江都孔賢之莊無非曲阜則四
 照之樹悉爾生花五衢之葉俱成辨路雖廣袤所及
 豈曰侵官縱横言之不為越爼者矣
 古歡堂集巻四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