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e0226 少墟集-明-馮從吾 (master)


[023-1a]
欽定四庫全書
 少墟集巻十九
            明 馮從吾 撰
  闗學編一
 宋
   横渠張先生
先生名載字子厚郿人為人志氣不羣少孤自立無所
不學喜談兵至欲結客取洮西之地年十八以書謁范
[023-1b]
文正公公一見知其逺器欲成就之乃謂之曰儒者自
有名教可樂何事于兵因勸讀中庸先生讀其書遂翻
然志于道已猶以為未足又訪諸釋老累年盡究其説
知無所得反而求之六經嘗坐虎皮講易京師聴從者
甚衆一夕程伯淳正叔二先生至與論易二先生于先
生為外兄弟之子卑行也而先生心服之次日語人曰
比見二程深明易道吾所弗及汝輩可師之即撤坐輟
講與二程論道學之要渙然自信曰吾道自足何事旁
[023-2a]
求於是盡棄異學淳如也文潞公以故相判長安聞先
生名行之美以束帛聘延之學宫禮重之命士子矜式
焉嘉祐二年舉進士為祁州司法參軍遷雲巖縣名在/宜川縣
西北/今廢令政事以敦本善俗為先每月吉具酒食召父老
高年者㑹于縣庭親勸酬之使人知養老事長之義因
訪民疾苦及告所以訓戒子弟之意有所教告常患文
檄之出不能盡達于民毎召鄉長于庭諄諄口諭使往
告其里閭閻有民因事至庭或行遇于道必問某時命
[023-2b]
某告某事聞否聞即已否則罪其受命者故教命出雖
僻壤婦人孺子畢與聞俗用翕然熈寧初遷著作佐郎
僉書渭州軍事判官御史中丞吕晦叔公著薦先生于
朝曰張載學有本原西方之學者皆宗之可以召對訪
問上召見問治道對曰為治不法三代者終苟道也上
説之曰卿宜日見二府議事朕且將大用卿先生謝曰
臣自外官赴召未測朝廷新政所安願徐觀旬月繼有
所獻上然之他日見執政王安石安石謂曰新政之更
[023-3a]
懼不能任事求助于子何如先生曰朝廷將大有為天
下之士願與下風若與人為善則孰敢不盡如教玉人
追琢則人亦故有不能執政黙然所語多不合寖不恱
既命校書崇文辭未得請復命按獄浙東程伯淳時官
御史裏行争曰張載以道徳進不宜使治獄安石曰淑
問如臯陶猶且讞囚此庸何傷命竟下實疏之也獄成
還朝㑹弟御史天祺及伯淳並以言得罪乃移疾西歸
屏居横渠横渠至僻陋僅田數百畆供嵗計人不堪其
[023-3b]
憂先生約而能足處之裕如終日危坐一室左右簡編
俯而讀仰而思有妙契雖中夜必取燭疾書嘗謂門人
曰吾學既得諸心則修其辭命辭命無差然後㫁事㫁
事無失吾乃沛然盖其志道精思未始須㬰息亦未嘗
須㬰忘也學者有問多告以知禮成性變化氣質之道
學必如聖人而後已以為知人而不知天求為賢人而
不求為聖人此秦漢以來學者之大弊也故其學以易
為宗以中庸為體以禮為的以孔孟為法窮柛化一天
[023-4a]
人立大本斥異學自孟子以來未之有也患近世喪祭
無法喪僅隆三年期以下恬未有衰麻之變祀先之禮
用流俗節序祭以䙝不嚴於是勉修古禮為薄俗倡朞
功而下為製服輕重如儀實始行四時之薦曲盡誠潔
教童子以灑掃應對給侍長者女子未嫁者必使觀于
祭祀納酒漿以養遜弟而就成徳嘗曰事親奉祭豈可
使人為之聞者始或疑笑終乃信而從之相傚復古者
甚衆關中風俗為之大變熈寧九年秦鳯帥吕微仲大
[023-4b]
防薦之曰張載之學善發聖人之遺意其術畧可措之
以復古宜還舊職訪以治體詔從之召同知太常禮院
及至都公卿聞風争造然亦未有深知之者以所欲言
嘗試於人多未之信㑹言者欲講行冠昏喪祭禮詔下
禮官議禮官狃故常以古今異俗為說先生力争之不
能得適三年郊禮官不致嚴力争之又不得先生知道
之終不行也復謁告歸中道而疾病扺臨潼卒年五十
八貧無以斂門人共買棺奉其喪還翰林學士許將言
[023-5a]
其恬于進取乞加贈䘏詔賜館職賻先生氣質剛毅望
之儼然與之居久而日親勇于自克人未信惟反躬自
艾即未喻安行之無悔也聞風者服義不敢以私干之
居恒以天下為念聞皇子生喜見顔面行道見饑殍輒
咨嗟對案不食者終日聞人善輒喜答問學者雖多不
倦有不能者未嘗不開其端行㳺所至必訪人才有可
語者必丁寧以誨之惟恐其成就之晩雖貧不能自給
而門人無貲者輒麤糲與共嘗慨然有志三代之治論
[023-5b]
治人先務未始不以經界為急以為仁政必自經界始
貧富不均教養無法雖欲言治皆苟而已方欲與學者
買田一方畫為數井上不失公家之賦役退以其私正
經界分宅里立斂法廣儲蓄興學校成禮俗救菑恤患
敦本抑末足以推先王之遺法明當今之可行有志未
就而卒始先生為學亦頗秘之不多以語人曰學者雖
復多聞不務蓄徳祇益口耳無為也程伯淳聞之曰道
之不明久矣人善其所習自謂至足必欲如孔門不憤
[023-6a]
不啓不悱不發則師資勢隔而先王之道或㡬乎熄矣
趨今之時且當隨其資而誘之雖識有明暗志有淺深
亦各有得而堯舜之道庶可馴至也先生用其言故關
中學者躬行之多與洛人並歴數世不衰先生所著書
曰正䝉嘗自言吾為此書譬之樹株根本枝葉莫不悉
備充榮之者其在人功而已又如睟盤示兒百物具在
顧取者何如耳書成掲書中乾稱篇首尾二章寘在左
右曰訂頑曰砭愚已程正叔改曰西銘東銘其西銘曰
[023-6b]
乾稱父坤稱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處故天地之塞吾
其體天地之帥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與也大君者吾
父母宗子其大臣宗子之家相也尊高年所以長其長
慈孤弱所以㓜其㓜聖其合徳賢其秀也凡天下疲癃
殘疾惸獨鰥寡皆吾兄弟之顛連而無告者也于時保
之子之翼也樂且不憂純乎孝者也違曰悖徳害仁曰
賊濟惡者不才其踐形惟肖者也知化則善述其事窮
神則善繼其志不愧屋漏為無忝存心養性為匪懈惡
[023-7a]
㫖酒崇伯子之顧養育英才穎封人之錫類不弛勞而
㡳豫舜其功也無所逃而待烹申生其恭也體其受而
歸全者參乎勇于從而順令者伯竒也富貴福澤將厚
吾之生也貧賤憂戚庸玉汝于成也存吾順事沒吾寧
也程正叔謂西銘明理一而分殊擴前聖所未發與孟
子性善養氣之論同功又謂自孟子後未見此書先生
學古力行篤志好禮為關中士人宗師世稱為横渠先
生門人私諡曰誠明朱文公賛曰早恱孫吴晩逃佛老
[023-7b]
勇撤臯比一變至道精思力踐妙契疾書訂頑之訓示
我廣居理宗淳祐初諡明公封郿伯從祀孔子廟庭國
朝嘉靖九年改稱先儒張子
   天祺張先生
先生名戩字天祺横渠先生季弟少而莊重老成長而
好學不喜為雕蟲之辭以從科舉父兄敦迫喻以為貧
乃強起就鄉貢既冠登進士第調陜州閿縣主簿移鳯
翔普潤縣令改秘書省著作佐郎知陜州靈寶渠州流
[023-8a]
江懐安車金堂縣事轉太常博士熈寧二年為監察御
史裏行明年以言事出知公安縣改陜州夏縣轉運使
舉監鳯翔司竹監熈寧九年卒年四十有七先生歴治
六七邑誠心愛人而有術以濟之力行不怠所至皆有
顯效視民之不得其所若已致之極其智力必濟而後
已嘗攝令華州蒲城蒲城劇邑民悍使氣不畏法令鬭
訟㓂盜倍蓰它邑先是令長以峻法治之姦愈不勝先
生悉寛條禁有訟至庭必以理敦喻使無犯法間召父
[023-8b]
老使之教督子弟服學省過作記善簿民有小善悉以
籍之月吉以俸錢為酒食召邑之高年聚于縣廨以勞
之使其子孫侍因勸以孝弟之道不數月邑人化之獄
訟為衰為御史毎進對必以堯舜三代進于上前惻怛
之愛無所遷避其大要啓君心進有徳謂反經正本當
自朝廷始不先諸此而治其末未見其可也累章論王
安石亂法乞罷條例司及追還常平使者劾曾公亮陳
升之依違不能救正韓絳左右狥從與為死黨李定以
[023-9a]
邪謟竊臺諌吕恵卿刻薄便給假經術以文奸言豈宜
勸講君側又詣中書省争之安石舉扇掩面而笑先生
曰戩之狂直宜為公笑然天下之笑公不少矣章十數
上卒不納乃嘆曰兹未可以已乎遂謝病待罪卒罷言
職既出知公安未嘗以諌草示人不說人以無罪天下
士大夫聞其風者始則聳然畏之終乃服其厚自公安
改知夏縣縣素號多訟先生待以至誠反復教喻不逆
不億不行小恵訟者往往叩頭自引未㡬靈寶之民遮
[023-9b]
使者車請曰今夏令張公乃吾昔日之賢令也願使君
哀吾民乞張公還舊治使者欣然聴其辭而言于朝去
之日遮道送不得行父老曰昔者人以吾邑之人無良
喜訟自公來民訟㡬希是惟公知吾邑民之不喜訟也
言已皆泣下徙監司竹監舉家不食笋其清慎如此先
生篤實寛裕儼然正色雖喜愠不見于容然與人居温
厚之意久而益親終日言未嘗不及于義接人無貴賤
疎戚未嘗失色于一人樂道人之善而不及其惡樂進
[023-10a]
巳之徳而不事無益之言其清不以能病人其和不以
物奪志常雞鳴而起勉勉矯強任道力行毎若不及徳
大容物沛若有餘常自省小有過差必語人曰我知之
矣公等察之後此不復為矣重然諾一言之欺以為己
病少孤不得事親而奉其兄以弟就養無方極其恭愛
推而及諸族姻故舊㒺不周恤有妹寡居子不克家先
生力為經其家事有一二故人死不克𦵏十餘年先生
惻然不安帥其知識合力聚財乃克襄事篤行不苟為
[023-10b]
一時師表横渠先生嘗語人曰吾弟徳性之美吾有所
不如其不自假而勇于自屈在孔門之列宜與子夏後
先晩而講學而達又曰吾弟全器也然語道而合乃自
今始有弟如此道其無憂乎關中學者稱為二張云
   進伯吕先生
先生名大忠字進伯其先汲郡人祖通太常博士父蕡
比部郎中通𦵏藍田子孫遂為藍田人先生豋皇祐中
進士為華隂尉晉城令未㡬提督永興路義勇改秘書
[023-11a]
丞僉書定國軍判官熈寧中王安石議遣使諸道立縁
邊封溝進伯與范育被命俱辭行進伯陳五不可以為
懐撫外國恩信不洽必致生患罷不遣令與劉忱使遼
議代北地㑹遭父喪起復知代州遼使至代設次據主
席先生與之争乃移次于長城北遼使竟屈己而復使
求代北地神宗將從之先生曰彼遣一使來即與地五
百里若使魏王英弼來求闗南則何如神宗曰卿是何
言也劉忱曰大忠之言社稷大計願陛下熟思之執政
[023-11b]
知其不可奪議竟不決罷忱還三司先生亦終喪制其
後竟以分水嶺為界焉元豐中為河北轉運判官徙提
㸃淮西刑獄尋詔歸故官元祐初歴工部郎中陜西轉
運副使知陜州以直龍圗閣知秦州進寶文閣待制紹
聖二年加寶文閣直學士知渭州後汲公及黨禍乞以
所進官為量移徙知同州旋降待制致仕卒詔復學士
官佐其𦵏知秦州時馬涓以狀元為州僉判初呼狀元
先生謂之曰狀元云者及第未除官之稱也既為判官
[023-12a]
則不可今科舉之學既無用修身為己之學不可不勉
又時時告以臨政治民之道涓自謂得師後為䑓官有
聲毎嘆曰吕公教我之恩也謝上蔡時教授州學先生
每過之聴謝講論語必正襟斂容曰聖人之言行在焉
吾不敢不肅先生為人質直不妄語動有法度從程正
公學正公稱曰吕進伯可愛老而好學理㑹直是到㡳
所著有輞川集五巻奏議十巻弟大防大鈞大臨兄弟
四人皆為一時賢者世無不高之大防字微仲進士及
[023-12b]
第元祐初以左僕射同范純仁相垂簾聴政者八年能
使元祐之治比隆嘉祐封汲郡公紹聖初貶舒州行至
䖍州信豐薨紹興初贈太師宣國公諡正愍
   和叔吕先生
先生名大鈞字和叔大忠弟嘉祐二年中進士乙科授
秦州司理叅軍監延州折博務改光禄寺丞知三原移
巴西又移知候官以薦知涇陽皆不赴丁外艱服除自
以道未明學未優曰吾斯之未能信於是不復有禄仕
[023-13a]
意家居講道以教育人才變化風俗期徳成而致用久
之以大臣薦為諸王宫教授當獻文作天下一家中國
一人論上尋監鳯翔船務制改宣義郎㑹伐西夏鄜延
轉運司檄為從事既出塞轉運使李稷餽餉不繼欲還
安定取糧使先生請于种諤諤曰吾受命將兵安知糧
道萬一不繼召稷來與一劒耳先生即曰朝廷出師去
塞未逺遂斬轉運使無君父乎諤意折彊謂先生曰君
欲以此報稷先稷受禍矣先生怒曰公將以此言見恐
[023-13b]
耶吾委身事主死無所辭正恐公過耳諤見其直乃好
謂曰子乃爾耶今聴汝矣始許稷還是時微先生盛氣
誚諤稷且不免未㡬以疾卒於官年五十有二先生為
人質厚剛正初學於横渠張子又卒業於二程子以聖
門事業為己任識者方之季路先生於横渠為同年友
及聞學遂執弟子禮時横渠以禮教為學者倡後進蔽
于習尚其才俊者急于進取昏塞者難于領解寂寥無
有和者先生獨信之不疑毅然不恤人之非間己也潜
[023-14a]
心玩理望聖賢尅期可到日用躬行必取先王法度以
為宗範居父喪衰麻斂奠比虞祔一襄之于禮已又推
之冠婚飲酒相見慶弔之事皆不混習俗與兄進伯微
仲弟與叔率鄉人為鄉約以敦俗其畧云徳業相勸過
失相規禮俗相交患難相䘏節文燦然可觀自是關中
風俗為之一變横渠嘆秦俗之化和叔有力又嘆其勇
為不可及而程正公亦稱其任道擔當其風力甚勁云
先生少時贍學洽聞無所不該嘗言始學必先行其所
[023-14b]
知而已若夫道徳性命之際惟躬行久則至焉横渠謂
學不造約雖勞而艱于進徳且謂君勉之當自悟至是
博而以約渙然氷釋矣故比他人功敏而得之尤多其
與人語必因其所可及而喻諸義治經說得于身踐而
心解其文章不作于無用能守其師說而踐履之尤喜
講明井田兵制謂治道必自此始悉撰次為圗籍使可
見之行曰如有用我舉而措之而已其卒也范巽之表
其墓曰誠徳君子又曰君性純厚易直強明正亮所行
[023-15a]
不二于心所知不二于行其學以孔子下學上達之心
立其志以孟子集義之功養其徳以顔子克己復禮之
用厲其用其要歸之誠明不息不為衆人沮之而疑小
辨奪之而屈勢利刼之而回知力窮之而止其自任以
聖賢之重如此當先生卒時妻种氏治先生喪一如先
生治比部公喪諸委巷浮圗事一屏不用子義山能傳
其學人以為道行于妻子云所著有四書註誠徳集其
鄉約鄉儀朱文公表章之行于世鄉約今為令甲
[023-15b]
   與叔吕先生
先生名大臨字與叔號芸閣大鈞弟以門䕃入官不復
應舉或問其故曰某何敢揜祖宗之徳元祐中為太學
博士秘書省正字嘗論選舉曰立士規以養徳厲行更
學制以量才進藝定試法以區别能否修辟法以興能
備用嚴舉法以覈實得人制考法以責任考功范學士
祖禹薦其修身好學行如古人可為講官未及用而卒
先生學通六經尤邃于禮毎欲掇習三代遺文舊制令
[023-16a]
可行不為空言以拂世駭俗少從横渠張先生㳺横渠
歾乃東見二程先生卒業焉與謝良佐㳺酢楊時在程
門號四先生純公語之以識仁先生黙識深契豁如也
作克己銘以見意其文曰凡厥有生均氣同體胡為不
仁我則有已立己與物私為町畦勝心横生擾擾不齊
大人存誠心見帝則初無吝驕作我蟊賊志以為帥氣
為卒徒奉辭于天誰敢侮予且戰且倈勝私窒慾昔焉
冦讎今則臣僕方其未克窘我室廬婦姑勃磎安取其
[023-16b]
餘亦既克之皇皇四達洞然八荒皆在我闥孰曰天下
不歸吾仁癢痾疾痛舉切吾身一日至之莫非吾事顔
何人哉睎之則是始先生博極羣書能文章已涵養深
醇若無能者賦詩云學如元凱方成癖文似相如始類
俳獨立孔門無一事只輸顔子得心齋婦翁張天祺語
人曰吾得顔回為壻矣而其學尤嚴于吾儒異端之辨
富文忠公弼致政于家為佛氏之學先生與之書曰古
者三公無職事惟有徳者居之内則論道于朝外則主
[023-17a]
教于鄉古之大人當是任者必將以斯道覺斯民成已
以成物豈以爵位進退體力盛衰為之變哉今大道未
明人趨異學不入于莊則入于釋疑聖人為未盡善輕
理義為不足學人倫不明萬物憔悴此老成大人惻隠
存心之時以道自任振起壊俗在公之力宜無難矣若
夫移精變氣務求長年此山谷避世之士獨善其身者
所好豈世之所以望于公者哉弼謝之正公嘗曰與叔
守横渠說甚固毎横渠無說處皆相從有說了更不肯
[023-17b]
回又曰與叔六月中來緱氏閒居中某常窺之見其儼
然危坐可謂敦篤矣又曰和叔任道擔當其風力甚勁
然深潜縝宻有所不逮於與叔其見重如此所著有大
學中庸解攷古圖玉溪集所述有東見録録二程先生
語二先生㣲言粹語多載録中其有功于程門不小故
朱文公稱其高於諸公大段有筋骨而又惜其早死云
   季明蘇先生
先生名昞字季明武功人同邑人㳺師雄師横渠張子
[023-18a]
最久後又卒業于二程子時尹焞彦明方業舉造之先
生謂曰子以狀元及第即學乎復於科舉之外更有所
謂學乎彦明未達一日先生因㑹茶舉盞以示曰此豈
不是學彦明大悟先生令詣程門受學焉元祐末吕進
伯大忠薦曰臣某伏見京兆府處士蘇昞徳性純茂强
學篤志行年四十不求仕進從故崇文校書張載學為
門人之秀秦之賢士大夫亦多稱之如䝉朝廷擢用俾
充學宫之選必能盡其素學以副朝廷樂育之意乃自
[023-18b]
布衣召為太常博士後坐元符上書入黨籍編管饒州
行過洛館彦明所伊川訪焉既行伊川謂季明殊以遷
貶為意彦明曰然焞嘗問季明當初上書為國家計邪
為身計邪若為國家計自當忻然赴饒州若為進取計
則饒州之貶猶為輕典季明以焞言為然先是横渠正
䝉成先生編次而序之自謂最知大㫖熈寧九年横渠
過洛與二程子論學先生録程張三子語題曰洛陽議
論朱文公表章之行于世今刻二程全書中
[023-19a]
   巽之范先生
先生名育字巽之三水人父祥進士及第累官轉運副
使以邊功追贈秘書録其後先生舉進士為涇陽令以
養親謁歸有薦之者召見授崇文校書監察御史裏行
神宗喻之曰書稱聖讒說殄行此朕任御史意也先生
請用大學誠意正心以治天下國家因薦張載等數人
西夏入環慶詔先生行邊坐劾李定親喪匿服出知韓
城久之晉知河中府加直集賢院徙鳯翔以直龍圖閣
[023-19b]
鎮秦州元祐初召為太常少卿改光禄卿出知熈州今/臨
洮/府時議棄質孤勝如兩堡先生争之曰熈河以蘭州為
要塞此兩堡者蘭州之蔽也棄之則蘭州危蘭州危則
熈河有腰膂之憂矣又請城李諾平汝遮川曰此趙充
國屯田古榆塞之地也不報入為給事中仕終戸部侍
郎卒紹興中採其抗論棄地西夏及進築之䇿贈寶文
閣學士先生從程張三先生學伊川嘗曰與范巽之語
聞而多礙者先入也横渠嘗詰先生曰吾輩不及古人
[023-20a]
病源何在先生請問横渠曰此非難悟設此語者欲學
者存之不忘庶㳺心深久有一日脫然如大寐得醒耳
横渠正䝉成先生序曰張夫子之為此書也有六經之
所未載聖人之所未言盖道一而已語上極乎高明語
下涉乎形器語大至于無間語小入于無朕一有窒而
不通則於理為妄正䝉之言高者抑之卑者舉之虛者
實之礙者通之衆者一之合者散之要之立乎大中至
正之矩天之所以運地之所以載日月之所以明鬼神
[023-20b]
之所以幽風雲之所以變江河之所以流物理以辨人
倫以正造端者㣲成能者著知徳者崇就業者廣本末
上下貫乎一道過乎此者滛遁之狂言也不及乎此者
邪詖之卑說也推而放諸有形而準推而放諸無形而
準推而放諸至動而準推而放諸至静而準無不包矣
無不盡矣無大可過矣無細可遺矣言若是乎其極矣
道若是乎其至矣聖人復起無有間乎斯言矣其篤信
師說而善發其藴如此
[023-21a]
   師聖侯先生
先生名仲良字師聖華隂人二程先生舅氏無可之孫
從二程先生㳺人有欲館先生者先生造焉則壁垂佛
像几積佛書其家人又常齋素欲先生從之先生遂行
或問之曰蔬食士之常分若食彼之食則非矣嘗訪周
濂溪濂溪留之對榻夜談越三日乃還自謂有得如見
天之廣大伊川驚異其不凡曰非從濂溪來邪後逰荆
門胡文定留與為隣終焉文定與楊大諌書云侯仲良
[023-21b]
者去春自荆門潰卒甲馬之中脫身相就于漳水之濵
今已兩年其安于羈苦守節不移固所未有至于講論
經術則貫通不窮商畧時事則纎微皆察國勢安危民
情休戚凡務之切于今者莫不留意而皆曉也方危艱
難之時而使此輩人老身貧賤亦足慨矣伏望吾兄力
薦于朝俾命以官使得效一職亦不為無補朱文公稱
其學清白勁直所著有論語說及侯子雅言行世按伊
洛淵源録稱先生為華隂先生無可之孫即當書為華
[023-22a]
隂人而云河東人豈金䧟闗洛時先生曾避難河東耶
學者詳之
   天水劉先生
先生名愿字闕/ 天水人天資耿介時王安石新書盛
行學者靡然向風先生獨不喜穿鑿附㑹之說潜心伊
洛之學後以八行舉
  闗學編二
 金
[023-22b]
   君美楊先生
先生名天徳字君美高陵人肄業大學登興定二年進
士第釋褐補博州聊城丞未及赴辟陜西行臺掾尋權
大理寺丞繼擬主長安簿未㡬正主慶陽安化簿尋辟
徳順之隆徳令再辟安化令補尚書都省掾遷轉運司
支度判官京城不守流寓宋魯間十年而歸長安先生
自讀書入仕至於晚嵗風節矯矯始終不少變亂後士
夫或不能自守而先生于勢利藐然如浮雲晩讀大學
[023-23a]
解沿及伊洛諸書大嗜愛之常語人曰吾少時精力奪
于課試殊不省有此今而後知吾道之傳為有在也埋
沒篆刻中幾不復見天日目昏不能視書猶使其子講
誦而朝夕聴之以是自樂及有疾親友往問之談笑歌
詠不衰曰吾晚年幸聞道死無恨矣卒年七十九魯齋
許先生衡誌其墓銘曰出也有為死生以之處也有守
不變于時日臨桑榆學喜有得其知益精其行益力吾
道之公異端之私瞭然胸中洞析毫釐外私内公息邪
[023-23b]
距詖俯仰古今可以無愧受全于天復歸其全尚固幽
藏無窮嵗年子恭懿益昌其家學為元名儒别有傳
 元
   紫陽楊先生 鑑山宋氏附/
先生名奐字煥然號紫陽乾州奉天人母程嘗夢東南
日光射其身旁一神人以筆授之已而生先生父振以
為文明之象因名曰奐天性至孝年十一喪母哀毁如
成人未冠夢逰紫陽閣景趣甚異後因以自號長師鄉
[023-24a]
先生吴榮叔逈出倫輩讀書厭科舉之學遂以濂洛諸
儒自期待金末嘗作萬言䇿指陳時病辭㫖剴切皆人
所不敢言者詣闕欲上之不果元初隠居講道授徒抵
鄠縣栁塘門生百餘人剏紫陽閣即清/風閣稱紫陽先生嘗
避兵河朔河朔士大夫想聞風采求見者應接不暇東
平嚴實聞先生名數問其行藏先生終不一詣嵗戊戌
太宗詔宣徳稅課使劉用之試諸道進士先生試東平
兩中賦論第一以耶律楚材薦授河南路徵收課稅所
[023-24b]
長官兼㢘訪使既至招致一時名士與之議政事約束
一以簡易為事按行境内親問監務月課幾何難易若
何有以增額言者先生責之曰剥下欺上汝欲我為之
耶即减元額四之一公私便之不踰月政成時論翕然
謂前此漕司未有也在官十年請老于燕之行臺壬子
世祖在潜邸驛召先生叅議京兆宣撫司事累上書請
歸築堂曰歸來以為佚老之所教授著述不倦乙卯病
革諭子弟孝弟力田以㢘慎自保戒家人無事二家齋
[023-25a]
醮引觴大噱命門人員擇載筆留詩三章怡然而逝年
七十賜諡文憲先生博覽強記真積力久猶恐不及作
文務去陳言以蹈襲為恥一時諸老皆折行輩與之交
闗中號稱多士一時名未有出先生右者不治家人生
産業而喜周人之急雖力不贍猶勉強為之人有片善
則委曲稱奬惟恐其名不聞或小過失必盡言勸止不
計其怨怒也初翰林學士姚燧早孤育于世父樞樞督
教甚急先生馳書止之曰燧令器也長自有分何以急
[023-25b]
為乃以子妻之燧後為名儒其學得于先生為多元好
問譔神道碑稱為闗西夫子江漢趙復序其集稱其志
其學粹然一出于正即其文可以得其為人其見重如
此所著有還山前後集百巻天興近鑑三巻韓子十巻
槩言二十五篇硯纂八巻比見記三巻正統書六十巻
時宋規字漢臣長安人與紫陽及遺山鹿菴九山數儒
論道洛西弟子受業者甚衆親歿廬墓瑞草生塋閻復
嘗稱之曰天性至孝徳重三秦才贍而敏冠絶一時中
[023-26a]
統戊戌徵試中論賦兩科拜議事官先是官吏縱肆日
久數侵苦小民公繩之以法惕然皆莫敢犯丙辰春詣
闕陳便宜數事上悉加納㢘希憲云宋規循良可與共
事希憲相知公有經濟才議欲為列有嫉其文章名世
者沮之署為講議官不就後徵為耀州尹官至蜀道憲
副政聲在在著聞號鑑山先生有鑑山補暇集梓行于
世年七十七卒
   元甫楊先生
[023-26b]
先生名恭懿字元甫號潜齋高陵人天徳之子自少讀
書强記日數千言㑹時艱從親逃亂而東于汴于歸徳
于天平雖間闗險阻未嘗怠弛其業年十七侍父西歸
家貧假室以居鄉鄰或繼其匱皆謝不取惟服勞以為
養暇則力學博綜于書無不究心而尤邃于易禮春秋
思有纂述恥為章句儒而止志于用世反覆史學以鑒
觀古昔興亡之事從學者已衆海内搢紳與父友者馳
書交譽即以宗盟斯文期之年二十四始得朱子四書
[023-27a]
集註太極圖小學近思録諸書讀之喜而嘆曰人倫日
用之常天道性命之妙皆萃此書今入徳有其門進道
有其途矣吾何獨不可及前修踵武哉于是窮理反躬
一乎持敬優㳺厭飫俟其成功于潜齋之下自任益重
前習盡變不事浮末矣赫然名動一時宣撫司行省以
掌書記共議事辟之皆不就至元七年與魯齋許文正
公同被召先生不至魯齋由國子祭酒拜中書左丞日
于右丞相安圖前稱譽其賢丞相以聞十年帝遣協律
[023-27b]
郎申敬來召以疾辭十一年太子下教中書俾如漢恵
聘四皓故事再聘之丞相遣郎中張元智為書致命不
得已乃至京師帝遣國王和通勞其逺來既入見帝親
詢其鄉里族氏師承子姓無不周悉詔與學士徒單公
履定科舉之法先生議曰三代以徳行六藝賔興賢能
漢舉孝㢘兼䇿經術魏晉尚文辭而經術猶未之遺隋
煬始専賦詩唐因之使自投牒貢舉之法遂熄雖有明
經止于記誦宋神宗始試經義亦令典矣哲宗復賦詩
[023-28a]
遼金循習將救斯弊惟如明詔嘗曰士不治經學孔孟
之道日為賦詩空文斯言足立萬世治安之本今欲取
士宜勑有司舉有行檢通經史之士使無投牒自薦試
以五經四書大小義史論時務䇿夫既從事實學則士
風還淳民俗趍厚國家得識治之才矣奏入帝善之㑹
北征辭歸十六年詔安西王相敦遣赴闕詔與太史王
恂等改厯明年厯成授集賢館學士兼太史院事辭歸
當厯成進奏日諸臣方列跪帝命先生及魯齋起曰二
[023-28b]
老自安是年少皆受學汝者故終奏皆坐畢其說盖異
禮也二十年以太子賔客召二十二年以昭文館大學
士領太史院事召二十九年以議中書省事召皆辭疾
不行三十一年卒年七十先是魯齋提京兆學與先生
為友一遇講貫動窮日力篤信好學操履不苟魯齋亟
稱之父歿水槳不入口者五日襄事遵朱文公家禮盡
祛桑門惑世之法為具不足稱貸益之魯齋㑹𦵏歸語
學者曰小子識之曠世墜典夫夫特立而獨行之其功
[023-29a]
可當肇修人極聚居六年魯齋東歸後治母喪一如父
三輔士大夫知由禮制自致其親者皆本之先生云蕭
維斗㪺誌其墓曰朱文公集周程夫子之大成其學盛
于江左北方之士聞而知者固有其人求能究聖賢精
微之藴篤志于學真知實踐主乎敬義表裏一致以躬
行心得之餘私淑諸人繼前修而開後覺粹然一出乎
正者維司徒暨公司徒謂魯齋也學士姚燧譔神道碑
銘曰維天生賢匪使自有俾拯烝民為責已厚公于明
[023-29b]
命實肩實負乾乾其行艮艮其守師古喪祭如禮不苟
三綱之淪我條自手推得其類無倦誨誘學者宗之西
土山斗皇慶中贈榮禄大夫太子少保𢎞農郡公諡文
康所著有潜齋遺稿若干巻子寅字敬伯博通六經百
氏累官集賢學士國子祭酒在成均講明誨誘終日忘
倦有父風
   維斗蕭先生 伯充吕氏附/
先生名㪺字維斗號勤齋奉元人天性至孝自幼翹楚
[023-30a]
不凡長為府史語當道不合即引退讀書終南山力學
三十年不求進制一革衣由身半以下及卧輒倚其榻
玩誦不少置于是博極羣書凡天文地理律厯算數靡
不研究侯均謂元有天下百年惟蕭維斗為識字人學
者及門受業者甚衆鄉里孚化稱之曰蕭先生鄉人有
自城暮歸者途遇冦詭曰我蕭先生也冦驚愕釋去嘗
出遇一婦人失金釵道旁疑先生拾之謂曰殊無他人
獨公居後耳先生令随至門取家釵以償其婦後得所
[023-30b]
遺釵媿謝之世祖初分藩在秦用平章咸寧王野仙薦
徵侍藩邸以疾辭授陜西儒學提舉不赴省憲大臣即
其家具宴為賀遣一從史先往先生方灌園從史不知
其為先生也使飲其馬即應之不拒及冠帶迎客從史
見有懼色先生殊不為意後累授集賢直學士國子司
業改集賢侍讀學士皆不赴武宗初徵拜太子右諭徳
不得已扶病至京師入覲東宫書酒誥為獻以朝廷時
尚酒故也尋以病請去或問其故則曰在禮東宫東面
[023-31a]
師傅西面此禮今可行乎俄除集賢學士國子祭酒諭
徳如故固辭歸年七十八以夀終于家諡貞敏劉致諡
議畧云聖王之治天下也必有所不召之臣盖志意修
則輕富貴道義重則輕王公蟬蛻塵埃之中翺逰萬物
之表不事王侯高尚其事者以之傳曰舉逸民天下之
民歸心焉故必蒲車旌帛側席以俟其至冀以勵俗興
化猶或長往而不返亦有既至而不屈則束帛戔戔賁
于丘園者治天下者以之也于吾元得二人焉曰容城
[023-31b]
劉因京兆蕭㪺士君子之趣向不同期各得所志而已
彼不求人知而人知之不希世用而世用之至上徹帝
聰鶴書天出薜蘿動色巖户騰輝猶堅卧不起不得已
焉始一至卒不撓其節不隳所守而去亦可謂得所志
也已方之于古則嚴光周黨之流亞歟雖其道不周于
用而㢘頑立懦勵俗興化之功亦已多矣且其累徵而
不起蹔出而即歸不既貞乎以勤自居其好古好學之
心不既敏乎按諡法清白守節曰貞好古不怠曰敏請
[023-32a]
諡曰貞敏詔從之先生制行甚高真履實踐其教人必
自小學始為文立意精深言近指逺一以洙泗為本濂
洛考亭為據闗輔之士翕然宗之稱為一代醇儒門人
涇陽第五居仁平定吕思誠南陽孛术魯翀為最著所
著有三禮說小學標題駁論九州志及勤齋文集行世
時有吕&KR0034字伯充其先河内人金末父佑避亂關中因
家焉伯充從許魯齋學魯齋為祭酒舉為伴讀輔成教
養其功居多至元間為四川行樞密院都事勸主帥李
[023-32b]
徳輝不殺巴人感徳祠之知華州勸農興學俱有成效
累官翰林侍讀學士致仕卒追封東平郡公諡文穆大
徳中河東闗隴地震月餘伯充與維斗各設問答數千
言以究其理居父憂喪𦵏一倣古禮魯齋貽書稱其信
道力行為楊元甫之亞云
   寛甫同先生
先生名恕字寛甫號榘菴奉元人祖昇父繼先博學能
文㢘希憲宣撫陜右辟掌庫鑰家世業儒同居二百口
[023-33a]
無間言先生安静端凝羈丱如成人從鄉先生學日記
數千言年十三以書經魁鄉校至元間朝廷始分六部
選名士為吏屬闗陜以先生貢禮曹辭不行仁宗初即
其家拜國子司業階儒林郎使三召不起陜西行臺侍
御史趙世延請即奉元置魯齋書院中書奏先生領教
事制可之先後來學者殆千數延祐設科再主鄉試人
服其公六年以奉議大夫太子左賛善召入見東宫賜
酒慰問繼而獻書歴陳古誼盡開悟涵養之道明年春
[023-33b]
英宗繼統以疾歸致和元年拜集賢侍讀學士以老疾
辭先生之學由程朱上遡孔孟務貫浹事理以利于行
教人曲為開導使得趨向之正性整潔平居雖大暑不
去冠帶母張卒事繼母如事所生父喪哀毁致目疾時
祀齋肅詳至嘗曰養生有不備事有可復追逺有不誠
是誣神也可逭罪乎與人交雖外無適莫而中有繩尺
里人借騾而死償其值不受曰物之數也何以償為家
無擔石之儲聚書數萬巻扁所居曰榘庵時蕭先生㪺
[023-34a]
居南山下亦以道高當世入城府必主先生家士論並
稱曰蕭同自京師還家居十有三年中外縉紳望之若
景星麟鳯鄉里稱為先生而不姓至順二年卒年七十
八贈翰林直學士封京兆郡侯諡文貞所著有榘庵集
二十巻
   從善韓先生
先生名擇字從善奉元人天資超異信道不惑其教學
者雖中嵗以後亦必自小學等書始或疑為凌節勤苦
[023-34b]
則曰人不知學白首童心且童䝉所當知而皓首不知
可乎尤邃禮學有質問者口講指畫無倦容士大夫逰
宦過秦必往見先生莫不虛往而實歸焉世祖嘗召之
疾不果行其卒也門人為服緦麻者百餘人
   伯仁侯先生
先生名均字伯仁蒲城人父母蚤亡獨與繼母居賣薪
以給奉養積學四十年羣經百氏無不淹貫每讀書必
熟誦乃已嘗言讀書不至千遍終于己無益故其答諸
[023-35a]
生所問窮索極探如取諸箧笥名振闗中學者宗之用
薦者起為太常博士後以上疏忤時相意即歸休田里
先生貌魁梧而氣剛正人多嚴憚之及其應接之際則
和易欵洽雖方言古語世所未曉者莫不隨問而答世
咸服其博聞云今祀蒲城鄉賢祠
   士安第五先生
先生名居仁字士安涇陽人幼師蕭維斗㪺弱冠從同
寛甫恕受學博通經史躬率子弟致力農畝而學徒滿
[023-35b]
門其宏度雅量䏻容人所不䏻容嘗行田間遇有竊其
桑者先生輙避之鄉里髙其行義率多化服作字必楷
整逰其門者不惟學眀而行加修焉卒之日門人相與
議易名之禮私諡曰靜安先生
   恱古程先生
先生名瑁字君用號恱古涇陽人隠居不仕弱冠即以
古學自力討論六籍雖祁寒暑雨造次顛沛未嘗少輟
三原李子敬創學古書院延先生講學其中逺近從遊
[023-36a]
者百餘人循循然樂教不惓學者稱恱古先生嘗誡諸
子曰人性本善習之則荒古聖賢皆以驕惰為戒况凡
民乎集家戒一巻以遺子孫著述有遼史三巻異端辨
二巻雲陽志二巻樂府文集傳世李子敬字恭甫為人
質謹孝友家素裕族黨因其資而𦵏者三十餘喪婚者
八十餘姓捐千金創學古書院又割田以供釋奠廩師
生學士蕭貞敏公為記行省上其義下詔旌表其門
 
[023-36b]
 
 
 
 
 
 
 
 少墟集巻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