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e0226 少墟集-明-馮從吾 (master)


[016-1a]
欽定四庫全書
 少墟集巻十六
             明 馮從吾 撰
  雜著
   百二别言
鏡源凃先生以理學鉅儒撫我榆陽六載于兹内脩外攘
功髙一時兹晉秩大司馬總督宣大先生戒行有日而以書
抵余山中為别余惟先生勛勒燕然望隆台鼎人人皆以事
[016-1b]
功氣節為先生重而不知先生之所重者在學問彼事功氣
節特先生學問之緒餘非先生之所重也先生之學以大學
知止為宗令學者合下便見性體余向叙先生語錄謂開關
啓鑰直窺聖學之源非阿好也孟子道性善而性不可言不
得已以乍見孺子入井怵惕惻隱之心驗之盖欲人知乍見
之時惻隱之心固始有見未見之前惻隱之心非遂無也觀
石中有火必擊之始見知火在石中雖不擊亦有知不擊之
火則知性矣是性也自天命以來完完全全不藉聞見不假
[016-2a]
思議感于君則能忠感于親則能孝感于兄弟則能友
愛感于朋友則能信感于百姓則能撫綏感于異類則
能制禦感于孺子入井則能怵惕惻隠觀于既感之能
如此而知未感之先孝弟忠信怵惕惻隠之心已具君
臣父子兄弟朋友及一切中外軍民之理已涵所謂不
覩不聞未發之中此也所謂上天之載無聲無臭此也
此天地之根而萬物之命也故曰至善其㫖㣲矣學問
知止乎此是從先天未畫處立根有不發發皆中節即
[016-2b]
位天地育萬物皆是物矣豈待外求哉且知一也知而
止乎此則聰明睿知用于容執敬别髙不至于𤣥虚卑
不至于機械聰明睿知始有嚮往處亦始有歸宿處故
曰知止不然聰明睿知不用于容執敬别必用于𤣥虚
機械其中又有不可言者反不如不知之為愈也知之
一字豈易言哉先正有以致良知為宗者允得聖學直
脉惟是以知愛知敬知飲知食皆為良知兼理欲而言
之不知既以欲亦為良知其勢必以縱欲為致良知流
[016-3a]
弊至于蕩檢踰閑無所忌憚而不可救藥是又知之一
字不純以理言知而不知止于至善之過也先生憂之
故單提知止二字為宗舉吾之良知而一稟于理即知
即止即止即善又孰肯蕩檢踰閑以自逸于規矩凖繩
之外哉其救良知之末流又真有回瀾之功矣嗚呼惟
先生學見性體所以見百姓之失所見中國之見侵于
荒陬見異學之眯瞀于性宗真不啻見孺子之将入于
井怵惕惻隠之心真有不容不然不知其所以然而然
[016-3b]
者至此則不求有功不得已而功或不求立節不得已
而節著始終此學問始終此性體始終此知止身心意
知家國天下鎔成一片此吾性之所以為大而先生之
學所以獨得孔曽之宗也彼事功節義又烏足以盡先
生哉余不肖自髫年趨庭即知有聖賢之學荏苒至壮
猶愧道之未聞往嵗辛卯與先生講于京師乙未再講
于涿鹿而心性之學始覺有一斑之窺又十二年而先
生入秦余雖病卧深山不克與先生班荆一談而書牘
[016-4a]
往復動逾千言無言不悦受益無量今先生行矣余又
安所印正哉所恃此心此性萬古同然相契相合千里
若對則雖别猶未别耳先生向貽余書舉白沙永結無
情逰相期八荒外二語相朂余未甞一日不三復斯言
今敢再為先生歌之以為别先生其何以處我
   釋褐後書壁自警二則
士君子釋褐後不可忘了秀才氣味凡事讓人一歩凡
事儉用一着便是做人實際不然貽累不淺悔之何及
[016-4b]
自己不能寡過而望人容我惑也望人容我而我不能
容人惑之惑也必隨事自反不與人較量方能㧞此病

   董揚王韓優劣館課/
儒者立言所以明道也有得于道雖淺言之而常合無
得于道雖深言之而常離如此而董揚王韓優劣辨矣
昔仲舒時道術混淆仲舒下帷發憤潛心大業其識已髙
且進退容止非禮不行學士皆師尊之自博士時已然
[016-5a]
其行又何卓也漢承秦後仲尼之道蔑如武帝襲文景
業一切制度尚多闕畧仲舒對策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立
學校之官郡舉茂才孝亷皆自仲舒發之此其議論鑿鑿
可見諸行真足羽翼道術禆益世教者文辭云乎哉著
書立言雖平易亡竒要之與道合也真西山謂西漢儒
者惟仲舒一人余以為知言揚雄制作允稱深奥而行
事似不副之如太𤣥果𤣥也衆人不好與𤣥何損而汲
汲于解難之作比之天地未已也而又比之典謨比之
[016-5b]
雅頌未已也而又比之簫韶夫雕蟲之技既曰壮夫不為
而又不勝其誇張得意之態深于飬者如是乎屈原雖
過于忠而耿耿一念誠可以愧世之為人臣而懐二心
者何物子雲敢作反騷以駁之原亦附離丁董者等邪雄
之出處大節君臣大義豈待劇秦美新而後决白黒哉
反騷一篇可反觀矣縱其言髙出蒼天大含元氣與道
術世教何補雄也不過詞人之雄耳其于道尚可在離
合間論哉兩漢以降歴魏晉六朝而吾道益陵夷不可
[016-6a]
振王仲淹起隋之末造當衆口嘵嘵中慨然以著述為
己任其立言指事一禀于仲尼故曰通于夫子受罔極
之恩即此一言而通之人品學術可知矣桓文借名尊
周夫子然且予之况通之于仲尼何後世耳食之夫猥
以吴楚獄通不知于老荘輩又執何辭以聲罪致討乎
或又以太平十二䇿姍通出處不知開皇孰與新莽若
以雄而律通則與懲羮吹虀何異况獻䇿不報即翻然
賦束征之歌退而講道河汾且屢徴不起此其于出處
[016-6b]
間豈不大有可觀哉明道稱其極有格言考亭稱其循
規蹈矩誠謂其與道合耳通之後越百餘年而得韓愈
氏愈之文天下宗之而不知因文見道蓋亦有足多者
唐以詩賦取士故學者不得不取材于諸子百家而孔
孟之傳不絶如綫愈獨舉堯舜以来之統歸之孔孟此
非有獨得之見者能之乎佛氏之教浸淫人心牢不可
破而愈上表陳言雖䝉竄斥而其志不隳其有功于吾
道何如許由龍逢伯夷皆特立獨行之士皆可以維綱
[016-7a]
常而扶宇宙愈作通解惓惓于三師之教其有功于世
教又何如愈之為文豈顓顓刻畫于詞句間哉第上書
及門其出處之際尚有遺議愈于吾道蓋合者多而離
者少也程子謂愈亦近世之豪傑諒矣噫三子之為文
也淺而扵道也合雄之為文也深而于道也離此董揚
王韓優劣之辨也然則三子又孰優乎曰余又有取于董
子正誼不謀利明道不計功之説
   雪夜紀談
[016-7b]
壬辰冬余卧病山齋友人蕭輝之氏雪夜過訪相與圍
爐談學因及賢哉回也飯疏食飲水二章余曰孔顔之
樂談何容易古之聖賢見得道理分明胸中自有一段
樂處無等待無起滅故曰不改其樂曰樂亦在其中味
不改與亦字可見此心常是樂的雖到如此貧時猶然
不改猶然在其中耳且真樂原不在外乃性體也人不
堪處正是回不改處只不憂便是樂非不憂之外别求
箇樂也此克己復禮之説也輝之曰真樂乃吾性體固
[016-8a]
也夫子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将至豈發憤時
復有憂乎一憂一樂循環無端是聖心之樂又有間歇
時矣余曰聖心只有此樂不樂必不肯發憤發憤忘食
聖心必有所樂而為之者豈至樂以忘憂而後知其樂
哉孔子發憤忘食顔子欲罷不能孔子樂以忘憂顔子
不改其樂故曰發聖人之藴教萬世無窮者顔子也輝
之曰孔顔之樂固不因處貧改矣不知于富貴又何以
處之余曰聖人非惡富貴而逃之但視其義不義何如
[016-8b]
耳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雲浮雲為太虛之障不義
之富貴為心體之障聖心如太虚然故曰于我如浮雲
掃浮雲而還太虚此孔子所以樂在其中也輝之又曰
仲尼不為已甚舉世皆憂我獨樂無乃為甚乎余曰聖
心如太虚然斷不肯自視太髙視人太低故曰從吾所
好觀一吾字若曰各人所好不同他從他所好我從我
所好吾之樂在其中亦各從其所好耳敢謂天下皆憂
我獨樂哉吾之一字何等平易何等含蓄若後世學者
[016-9a]
便不免自視太髙視人太低分彼此而露鋒鋩矣孔顔
之樂談何容易嗟乎富貴貧賤正學問大闗鍵處哉欲
尋仲尼顔子樂處正當在此處尋不然則堕于佛氏空
虚間矣輝之聞余言喟然嘆曰妙哉道盖至此乎孔顔
之樂不必逺尋即此時吾輩坐談間燒燭啜茗四壁蕭
然神怡心曠當下便是孔顔樂處又何必逺尋耶因相
與歌堯夫詩數章而别馮從吾曰講學之益大矣哉先
君于不肖以從吾命名豈徒名之已耶不肖三十年来
[016-9b]
有如夢夢今一旦與同志坐談始恍然有覺講學之益
焉可誣也嗚呼顧名思義愧汗津津今而後所不發憤
此學而甘于暴棄是負此良朋雪夜之談即負先君命
名之意也可不懼哉因詳記之以矢諸異日
   書周淑逺巻
周淑逺年丈終飬家居既禫猶堅卧不起與余講學寳
慶寺其于功名富貴漠如也嵗戊申莫春余偕淑逺臮
劉孟直郡丞楊工載進士宜孟庭刺史宜叔尚文學王
[016-10a]
惟大郡丞為華嶽之逰而華隂諭張去浮率闔學諸生
百餘人遮道問學相與講于嶽廟之灝靈樓大家充然
各有所得而淑逺因其伯母病力别余先歸余偕諸同
志又講于青柯坪講于宜氏園越數日始歸歸而淑逺
逰華新詩已爛焉充斥奚囊矣余為數語䟦其後一時
争傳以為盛事而余亦有一律遂羞澀不敢出匪直珠
玉在前覺我形穢而已一日淑逺持素巻索余書余辭
淑逺曰毋吾軰此遊原不為詩吾之所以期望子者亦
[016-10b]
不在詩詩縱不工書之庸何傷余唯唯遂書之以博一

   别李子髙言
陽明先生致良知三字洩千載聖學之秘有功于吾道
甚大而先生又曰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
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夫有善有惡二句
與致良知三字互相發明最為的確痛快為善去惡一
句雖非大學夲㫖然亦不至誤人惟無善無惡一句闗
[016-11a]
係學脉不小此不可不辨何也心一耳自其發動處謂
之意自其靈明處謂之知既知善知惡是良知可見有
善無惡是心之體今曰無善無惡心之體亦可曰無良
無不良心之體耶近日學者信致良知之説者併信無
善無惡之説固不是非無善無惡之説者併非致良知
之説尤不是或曰果如致良知之説然則諸儒所稱或主静
或居敬或窮理或静坐或體認天理或㸔喜怒哀樂未發
氣象彼皆非歟曰不然良知是本體居敬窮理諸説皆
[016-11b]
是致良知功夫致之云者非虛無寂滅如二氏之説也
致乎致乎豈易言哉華下李生崇巍潜心致良知之學
有日頃同渭南吴生從儉負笈裹糧不逺三百里徒歩
從余學且時方隆冬沍寒余留居月餘見其志堅思苦
卓有黄直卿之風心甚嘉之今嵗暮二生辭歸因書此
為别聞生有兄崇峯亦有志于此學歸而以余言諗之
知其必有合也
    别李士占言
[016-12a]
靈臺李生士占于戊申冬介藍田楊司訓從學于余時
士占方自太學歸因别家乆不能多留約明年當専負
笈卒業焉越嵗己酉三月士占果来聴講逾月而别津
津大有所得瀕别余無以為贈竊念吾鄉自横渠先生
講學後真儒代不乏人而近日此學益覺興起殊為吾
道慶幸夫聖賢之學不在𤣥逺即子臣弟友間而道在
即辭受取與間而道在即日用常行衣冠言動間而道
在于此一一盡道使仰不愧俯不怍即此便到聖賢地
[016-12b]
位聖賢非絶徳也後世功利習熾人不知學即有志于
學者不求之虚無寂滅即求之詞章口耳于是聖賢之
學視為絶徳不可幾及矣可勝太息士占今越數百里
徒歩来學此其識見力量豈不夐出風塵之外哉余甚
嘉之于其歸也書此為别嗚呼横渠往矣千古斯文之
説豈異人任余不肖願與士占共茂勉之毋與俗同
   渭濵别言贈畢東郊侍御
夫事功節義理學文章雖士君子所並重然三者乃其
[016-13a]
作用理學則其根夲也根本處得力則其作用自别侍
御東郊畢公理學名儒也頃奉命攬轡西秦下車以来
凢所為秦人士興除計者靡不竭盡心力如請罷𣙜稅
請増解額尤犖犖大者其事功業已膾炙人口為秦人
士尸而祝之矣至于立朝封事慷慨激烈不避忌諱
而搦管摛辭閎深奥衍大有闗于世教即臨池緒餘亦
軼鍾王而駕顔栁其節義文章又何其卓爾不羣也余
不肖屏居深山于三者一無所有而理學又有志而未
[016-13b]
逮公不察而誤以余為可與言命駕浚郊縱談學問闡
名理析疑義聞所未聞嗚呼公之理學是尚可以津涯
窺邪公今將還朝余方杜門謝客愧攀卧之無從而
公復走書山中為别公之誼髙矣余将何以報公哉蓋
公之言曰自聞教之後時黙黙自勘每覺經年蒿目鎮日
焦思多從事跡上拮据雖于地方事無有不竭之心無
有不殚之力畢竟于性命之學尚沒干渉兹弛擔東歸
擬從静裏鑚研徧發聖賢經籍及有宋以来諸儒著述
[016-14a]
一一窮究體認直欲從經事宰物之中取討歸宿務使
㸃滴歸源庶㡬心與事打成一片然後敢言用世嗚呼
公之言精矣㣲矣聖學天機洩露無餘矣余又何以報
公哉甞慨世之學者離心言事則落渣滓離事言心則
堕𤣥虚如公心與事打成一片此正公深于性命之學
而直接千聖不傳之統者也詎止用世而已哉以根夲
為作用使天下覩真儒之效猗與盛矣余自聞公教曠
然若醯雞之發䝉雖愧道之未聞而向所為有志未逮
[016-14b]
者或亦可以収桑榆之功于異日時公及𤓰候代駐節
咸林東望三峯黯然神往不知公何以終教我也余且
日夕望之矣
   書江布衣巻
新安江汝脩學道有年近因夢蓮有感南臯先生題無
欲真宗巻贈之諸同志各有言余讀之良快夫人能無
欲雖夢亦醒不然雖醒亦夢矣有欲無欲學不學之辨
也汝脩越數千里訪余山房余為題此嗚呼汝脩醒人
[016-15a]
也余得無為説夢也乎
   别河津甯董五生
丙辰三月河津甯生獻誠偕其姪綿祚維祚董生振祖
偕其弟振世紹介張去浮先生書越疆徒步問道于盲
河津故薛文清公里也文清公之學以復性為宗諸生
有志于學惟求復性足矣烏容枝指晦翁云人性皆善
而覺有先後後覺者必效先覺之所為乃可以明善而
復其初夫復其初則復性矣而必自效先覺之所為得
[016-15b]
之余愧非先覺而文清公即吾輩之先覺也惟效文清
公之所為則可以復性矣又烏容枝指雖然性為何物
復用何功於此叅之又叅究之又究以至於無可叅究
處一旦豁然有悟才是深造自得如此則居安資深左
右逢原才謂之真能效先覺之所為不然縱依様畫葫
蘆竊恐其轉效轉逺又何性之能復哉故不效先覺不
可以言學而不自得亦不可以言效諸生行矣願各努
力即秦晉異地猶如晤言一室也
[016-16a]
  題辭
   闗中四先生要語題辭
涇野先生語錄故二十七巻苑洛先生語錄故六巻海
内傳誦已乆至谿田先生語錄止存數則扵嵯峨書院
志中斛山先生語錄附刻扵遺稿後人多未及知余生
也晚不獲摳衣四先生之門而讀其語錄慨然慕之想
其為人因彚而錄其語之尤要者分為四巻以便觀省
若謂即此足以盡四先生非余不佞之所敢也且余之
[016-16b]
所錄者四先生言耳四先生徳業節義炳燿古今盖所
謂行過其言者求四先生者又進而求之扵行斯得四
先生立言之意不然即取四先生全集讀之亦徒為口
耳贅也矧要語乎哉傳曰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吾黨
勉矣
   學㑹約題辭
嵗丙申秋余與諸君子立㑹講學扵寳慶寺越數㑹諸
君子請余言為㑹約余謝不敏諸君子請益力爰述所
[016-17a]
聞條列如左亦藉手請正意也諸君子其謂之何
   闗中士夫㑹約題辭
夫世道隆汚係士風厚薄而返薄還厚倡之者當自士
大夫始使士大夫而猶然不倡則於齊民何責焉昔夫
子歎時人論禮樂而決之曰吾從先進當其時豈無野
人夫子者而夫子不之恤若曰知我者其惟先進乎罪
我者其惟先進乎今萬世而下猶知有先進可從者伊
誰賜也吾二三士大夫誦法孔子有日覩今世道士風
[016-17b]
可不決所從而徒空歎君子野人哉頃者經軒熈宇二
先生過訪精舍談及吾鄉士風為之咨嗟太息者乆之
余曰此豈異人任也在二先生倡之何如耳二先生曰
然是亦不可以無約子其任之余謝不敏曰有諸前輩
在二先生曰否否即此是前輩命也長者命少者不敢
辭子其任之余曰唯唯遂載筆從事於二三士大夫之

   輔仁館㑹語題辭
[016-18a]
余講學里中而四方同志多有擔簦至者頃許生大倫
至自榆陽顧生晿離至自姑蘇張生士鯤孫生繩祖至
自華下咸寧楊生起泰輩傾盖四生遂成莫逆朝夕切
偲驩如也一日任生國珣録其㑹語就余請益余喜甚
因進諸生諗之曰諸生今日之志亦既真且猛矣第合
則作離則輟始則勤終則怠人情乎諸生惟不以離合
易志不以終始改節則今日之言不啻足矣余又何益
焉諸生再拜謝曰先生之言益莫益扵此矣請書其言
[016-18b]
於簡端以代韋弦之佩
   朱貧士行録題辭
余為朱貧士傳成一時同志争傳之而世風亦借以少
砥余門人馬生元吉輩復裒公移墓表祭文等篇捐貲
付梓題曰朱貧士行録仍匄余一言弁首余惟善惡報
應人皆知之第朝為善而夕即望報一不報而遂以為
為善無益朝為惡而夕亦畏報一不報而遂以為為惡
無損不知天道盖乆而後定不在旦莫間也甞見世之
[016-19a]
不檢者多得意一生而至末始報比既報而悔之無益
改之無及亦足悲矣嗚呼使早知末之必報也則豈有
不凛凛于當年者耶易坤卦以履霜戒堅冰而詩之七
月亦自秀葽計觱發古人之為慮逺矣朱生苦節篤行
生平不求人知人亦無有知者而名至末年始著即諸
公之表揚余之為傳豈有所私于朱生哉盖自有莫之
為而為者在也孔子曰夫㣲之顯誠之不可揜如此夫
信矣信矣因書此以醒世之闇於天道者
[016-19b]
  䟦
   孟雲浦教言䟦
先生講學新安而伊洛之間庶㡬復覩二程之化觀其
示初學用功諸條而先生之教之學可窺一斑矣頃者
先生寄示不佞不佞受而讀之欣然有當於心也爰付
梓人用代韋弦之佩併與同志者共焉
   劉孟直嶽㑹雜詠䟦
華嶽之㑹足稱一時之盛余愧不足為諸君子役所幸
[016-20a]
有孟直諸什則今日之逰可托不朽矣昔朱元晦與陸
子静逰白鹿洞泛舟樂曰自有宇宙以来已有此溪山
還有此佳客否余于今日亦云余兒康年侍行得此詩
付梓以傳余為䟦其後
   周淑逺逰華山詩跋
古今名公逰華嶽者代不乏人未有徴㑹講學如今日
者亦人不乏詠未有永言孝思如淑逺氏者昔陸象山
與朱晦翁講義利章于鹿洞聞者流涕今讀此詩而有
[016-20b]
不流涕者非夫也余頃與同逰諸君子講惓惓于孝弟
二字其于千古聖學頗足自信盖淑逺倡之矣
   理學詩選䟦
馮從吾曰選理學詩與選唐人詩異選唐人詩論詩不
論人所謂人以詩重也選理學詩論人方論詩所謂詩
以人重也嗚呼學者将人以詩重乎抑将詩以人重乎
讀是編可以自悟矣輯成復書此以諗同志
   辨學録䟦
[016-21a]
夫學一也有異端之學有越爼之學有操戈之學何謂
異端之學佛老是也而佛氏為甚二氏非毁吾儒不遺
餘力乃巧于非學之尤者而講學者多誤信之故不可
不辨何謂越爼之學吾儒講學所以明道也講間惟當
泛論道理如孔子論明徳新民子思論天命率性孟子
論夜氣性善皆是泛論何嘗着跡譬如白日當天在在
皆其所照臨時雨霑足處處皆其所潤澤非専為某人
某人而照某人某人而雨也無論居官居鄉當講學日
[016-21b]
不得議及他事論及他人方得講學家法不然是以議
事當講學以論人當講學也不㡬于越爼而失體哉何
謂操戈之學吾儒學問當以孔子為宗而顔曽思孟周
程張朱皆誦法孔子後學所由以津梁洙泗者也若曰
學當以孔子為宗而周程張朱皆不足法即此一念去
學千里矣以周程張朱為非以孔子為是是孔子特不
敢非耳若孔子可非則亦非之矣非宋儒而宗孔子亦
非真宗孔子者也且非宋儒而獨宗孔子是其心以孔
[016-22a]
子自任也以孔子為宗則可以孔子自任則不可即此
一念去學萬里矣况此心一慣其勢不至併孔子而非
毁之不已也又何以為宗孔子耶世之非學者方且非
毁宋儒而我又從而附和之不㡬于操戈而入室哉盖
異端可駁也而以駁異端者駁時事則為越爼異端可
闢也而以闢異端者闢宋儒則為操戈此尤人情之易
流學術之隠病不可不亟辨者也嗚呼不講學者無論
即躬行講學毅然以聖道自任者多坐此病而反令非
[016-22b]
學者借為口實其所闗係不小異端之病余扵録中已
詳辨而越爼操戈之病則未之及也因書此與同志共
戒之
   古文輯選䟦
余既輯古文成或曰李斯上秦王書古矣胡刪之曰焚
書坑儒其人非也或又曰既刪之而目録中猶存其名
何也曰存之以為世戒也見做人一差即文如李斯亦
不足傳也或又曰韓退之人則美矣諍臣論不選何也
[016-23a]
曰退之果與亢宗厚善忠告善道宻規之可也如規之
而聴善則歸友不自以為功可也如規之而不聴不可
則止不成人之過可也如不厚善則言與不言置之不
談可也乃見不出此而著為論以翹人過文雖工其如
失朋友之道何厥後永叔上范司諌書上書極是而中
亦引退之此論可見不惟退之不自知其非即永叔亦
不知退之之非矣在退之不過智者千慮之一失原不
足為病苐懼後之人借著作以洩私忿者以此為口實
[016-23b]
也故不得不辨或又曰孟子不嘗言蚳鼃乎曰不然孟
子著書于既諌之後退之著書于未諌之前所以不同
耳或又曰是則然矣古文名世者甚多此得無有掛漏
乎曰古人名世者誠多余止據一時所見録之耳非遂
以此為盡古人之長也掛漏之説敬聞命矣
  墓表
   明誥贈奉直大夫冀州知州東泉楊公配贈宜
   人陸氏合塟墓表
[016-24a]
明興大江以北彬彬多理學之儒先是泰州有王心齋
布衣近時廬陽有蔡肖謙符卿乃今懐逺又有楊原忠
郡伯云余于原忠叨一日之雅頃千里函幣求余表兩
尊人墓余即不文誼曷可辭按状公諱濓字子静别號
東泉其先䝉城人洪武初諱選者避亂徙懐逺占籍遂
家焉選生&KR0008&KR0008生朗朗生蕐蕐生環即公王父也家世
業農環生三子長諱均即公父以儒術起家司訓永年
改長山晉諭利津仕終岷府教授為王者師初娶御史
[016-24b]
魏公貞曽孫女生公八嵗失恃王母岳鞠育之繼母徐
又生二子而公居長英敏慷慨有大志踰髫趨庭學舉
子業即能解悟人以為進取有機矣時教授公尚為諸
生映雪囊螢不治家人生産業家徒壁立公歎曰有子
而使其父憂俯仰不克竟所志又惡在其為有子乎乃
投筆改業退而沽酒當壚日夜持籌為事親計教授公
家貧而好客公事之有曽子飬曽晳風教授公自為諸
生以及宦逰燕趙齊魯間垂三十年一切日用資斧罔
[016-25a]
不周裕皆公竭力供之甚至稱貸以娱其心志而教授
公不知也異母弟妹凡五人次第婚嫁悉公營辦及教
授公之任公令諸弟侍行而已守舊廬作業不輟教授
公歸行李蕭然所遺圖書及舊廬悉推讓諸弟教授公
及繼母徐先後棄飬其喪塟悉遵㑹典及文公家禮且
獨力襄事不少累諸弟人尤以為難鄉人有子獲罪于
父者其父怒不解公聞而勸慰其父援古証今剴切懇
到聞者莫不酸鼻而其子遂悲號自責請罪膝前卒復
[016-25b]
父子之好如初公嘗攜僕之教授公任就食旅館其僕
隂竊其財以去公覺而切責之且令識其主人比還令
僕如數償之主人始驚訝感謝不已其天性孝友輕財
重義類如此公配陸宜人為名家子生而柔嘉勤儉精
女紅年二十歸公克執婦道家甞貧不能供舅姑甘㫖
悉脱簮珥佐之事繼姑更得驩心祖姑岳病卧乆手自
扶掖左右朝夕不少怠飲諸娣姒以和庭幃間絶無猜
忌遇諸臧獲有恩每見其子有督過者輒戒之曰彼獨
[016-26a]
非人子邪理家政井井有條與公白首相敬如賔公以
孝弟重月旦評宜人内助之力居多生子四長嘉㑹生
員蚤卒次嘉言娶徐氏次嘉行娶韓氏繼尹氏次嘉猷
即原忠丙子舉人官至貴州鎮逺知府娶劉氏封宜人
孫男四尚耕生員尚古俱言出尚渾太學生猷出尚䝉
生員行出孫女六一適生員髙一驥一適生員潘士謨
一適陸爾馭一適何某一適荘某一許字何某曽孫男
五培永渾出培仍耕出培蕃古出培光䝉出曽孫女
[016-26b]
六一許字胡某一許字梅某一許字劉某餘尚幼公生
正徳辛未十月二十四日卒隆慶壬申七月二十七日
享年六十有二宜人生正徳辛未七月二十八日卒萬
厯丙子九月初四日享年六十有六合塟舊城北祖塋
公沒二十餘年為萬厯壬寅以原忠考績贈公奉直大
夫冀州知州陸贈宜人制稱公負薛包之至性善處母
子兄弟之間追陳寔之髙風獨標里黨鄉閭之譽稱宜
人髙堂滫瀡佐孝子以承歡中壼佩環襄哲人之市義
[016-27a]
嗚呼公夫婦亦可以不朽矣馮從吾曰諺云芝草無根
醴泉無源其然豈其然乎原忠文章政事大噪一時力
承正學為世真儒而不知公之隠跡市㕓躬行孝弟其
發祥長而啟佑逺也余故忘其不文撮公行事為公表
諸墓道俾世之君子知原忠學問淵源蓋有所自云
  墓誌銘
   王氏女墓誌銘
亡女余妻趙孺人出也適咸寧庠生王紹經紹經先娶
[016-27b]
于秦故亡女稱王繼婦云女生而臞甚然言動不凢外
舅縣尹公見而竒之是時先大夫先宜人棄飬乆余同
伯氏居伯氏視之不異己女六七嵗聞余讀書聲即願
聽時或問其大義余私謂孺人曰使此女也而男無憂
科第矣稍長精女紅鍼繡絍刺多所妙創家人竟日不
聞笑語聲余甚憐愛之萬厯己丑余成進士讀中秘書
女與孺人如京師壬辰余以御史請告歸越嵗癸巳女
適王氏王闗中鉅族自江涯公以名御史起家而敬齋
[016-28a]
君又以長厚繩其武紹經英年好修亦其家教然者女
既適王與紹經相對如賔相談必以道義尤惓惓孝弟
二字紹經時為余誦之乙未余補官攜家京師女與紹
經從女日夜從侍紹經學此外他無所及余素性踽凉
斤斤於辭受取與女知余非矯也甞曰父平日講學正
在此處自驗不然所講謂何余自是益有所警省居亡
何余奉命奪官歸家人有私悔余多言者女則曰士君
子立朝不如此安所稱臣節女當在京邸時居恒念祖
[016-28b]
姑及舅姑不置比抵家事之禮彌篤祖姑李以十九守
節今踰七望八老矣而精神尚健内務無鉅細無不殫
力家人尠能當意女獨能得厥驩其舅即所稱敬齋君
素以孝聞知女能得李驩也愈益喜敬齋君有子六而
紹經為長女甞為余言曰每見世俗家多以兄弟妯娌
生嫌疑病根皆起於冡婦任事者徑情避事者推諉諸
娣何則為是益重舅姑憂耳余頷之而女能以其言試
諸踐履舉凢内務念祖姑老姑薛病欲代夫生母顧庶
[016-29a]
母何勞也亦無鉅細無不殫力故閫以内諸靡不辦具
紹經性素儉約女以淡泊相之服飾器用多秦故物女
怡然無少嫌嵗節必縣秦遺像祀之紹經業舉子業女
諄諄以做人相勸勉紹經以行誼稱庠校間女内助之
力居多女素無病丁酉三月十六日産一女産後十三
日而病至次月初五竟不救死距生丙子正月初五日
生才二十有二年耳嗚呼痛尚忍言哉憶昔余被逐宿
固節燈下與紹經臮女與兩兒坐談余向紹經曰從此
[016-29b]
歸山惟有着實講學以共肩斯道女從旁應曰父平日
不曽虚講如何今才去着實余聞之𢥠然今言猶在耳
負愧良多嗚呼痛尚忍言哉紹經卜以歾之眀年九月
二日遷秦氏櫬併𦵏曲江祖塋之次而乞余銘扵是揮
淚而為之銘曰嗚呼豐扵而徳嗇扵而年吾銘而墓用
誌而賢而年雖嗇而徳則傳疇云天道有然不然嗚呼
而亦足以瞑目扵幽𤣥
 少墟集巻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