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e0210 衡廬精舍藏稿-明-胡直 (master)


[014-1a]
欽定四庫全書
 衡廬精舍藏稿巻十四
             明 胡直 撰
 論
  戒殺生論
世儒語不殺生則必斥曰是慈氏之訓非聖人所為教
是固未考於聖人之教而猥以習見論之也禮曰天子
無故不殺牛諸侯無故不殺羊大夫無故不殺犬豕夫
[014-1b]
天子尊也諸侯大夫貴也然皆無故不得殺生夫無故
不得殺則有故而殺者蓋無㡬矣孟子曰見其生不忍
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夫見生聞聲君子咸不食
之則不出於見聞而食者蓋亦無㡬矣聖人之教蓋如
此世之儒者奈何以不殺歸慈氏而以樂殺歸聖人夫
胡視慈氏之仁而視聖人之暴也聖人不得已有故而
殺曰祭曰養曰賔三事而已然其養之有道其取之有
時其用之有制獺未祭魚漁不登魚豺未祭獸獵不告
[014-2a]
狩鳩未化鷹不設罻羅草木未落不入山林昆虫未蟄
不以火田不麛不卵不殺胎不殀夭不覆巢不合圍不
掩羣弋不射宿釣不以綱田不以禮曰暴天物聖人之
愛惜生物何其周也聖人雖為祭而殺然在天子不過
曰一元大武諸侯以下不過曰剛鬛柔毛曰肥腯翰音
曰䟽趾明視曰尹祭商祭其數可舉其義可陳而未嘗
以四方之食供焉庶人之祭春韭以卵夏麥以魚秋黍
以豚冬稻以鴈其數可舉其義可陳而未嘗有二脩焉
[014-2b]
雖為養而殺然六十止食宿肉七十乃食二膳八十常
珍又曰庶人耆老不徒食孟子亦曰七十非肉不飽則
未至六七十者雖孝子不得以享其親雖為賔而殺然
天子適諸侯諸侯乃膳以犢諸侯相朝灌用鬱鬯無籩
豆之薦大夫聘禮以脯醢又曰大夫燕食有脯無膾有
膾無脯士不貳羮胾其在于詩其語嘉㫖不過曰脾臄
曰鱉鯉至矣其語富多不過曰四簋曰八簋極矣聖人
何嘗教斯人日斷刲之以天子諸侯無故不殺之物乃
[014-3a]
取而饔飱焉一膳而斃數命一飲而殘百種舒鴈之外
鱉鯉之餘乃至豹胎熊掌鹿胃麋膏麕麞虎兕以下誅
逮犢麛殫山之族而醢脯之乃至鴈腎鴇奥鴞胖雉腒
鶖鵠爵鷃以下磋及卵胎殫林之族而熬淳之乃至鱣
鮪鱘鱑黿鼉鯨鯢蝸螺蚌&KR1748細極鱦鯫殫水之族而膾
炙之秦漢儒者恣其饕餮附㑹記者則著之為教曰大
者為軒小者為膾燔烈腫膷猶未饜也乃至薌之蓼之
芥之葱之桂之薑之梅之藙之椒之苽之粱之麥之極
[014-3b]
鼎爼之芳窮易牙之巧將使大羅氏之適藪澤見毳介
之影則啞啞然笑憾不頓四極以為之網也大庖氏之
入市肆覩魚肉之林則津津然涎憾不鼔龍泉而為之
割也將使□鳥愀然不安其林穉獸焦然不寧其穴其
于天地之心太和之氣其不奸乎聖人之教寧有是乎
甚矣世儒之愈於不仁之流也今夫人之一身膚甲為
疏毛髪為最疏然俾人日殘膚甲而啖之雖悍夫不能
日殘毛髪而啖之雖忍人不為聖人視喙動皆膚甲而
[014-4a]
草木毛髪也有一草一木不得其理聖人理之如理毛
髪何至殘食膚甲而教人為堯舜之政三王之治能俾
天地訢合隂陽和鬯胎生者不殰而卵生者不殈獸不
狘鳥不獝魚鮪不淰四靈可以為畜故其稱曰鳥獸魚
鼈咸若曰百獸率舞鳳凰來儀鳴呼此豈以殘殺能致
之哉喙動之物莫不有性虎狼至毒而有父子螻蟻至
微而有君臣鴻鴈之有兄弟雎鳩之有夫婦騶虞不履
生蟲不踐生草烏鳥為其母反哺牛為人代耕犬為人
[014-4b]
居守此其為仁義何可勝數而人或不如斯物也反日
殘而啖之可乎鹿斃于矢其麛反顧惻之射者未能不
憮然也鶉將就食感主人以轉轂之詠聞者未能不動
心也射鶉者引弓入林則一林之鳥皆鳴屠狗者帶索
行市則一市之犬皆嘷彼物豈甘就死亡哉而世之悍
夫忍人乃誣物為無知既日殘而啖之儒者又重佐其
焰至誣為聖人之教甚矣世儒之愈於不仁之流也或
曰子不聞伏羲氏之王也教民網罟以佃以漁王制月
[014-5a]
令季夏命漁師伐蛟而取鼉周禮天子之羞百二十品
然則伏羲為非教而周之制豈未仁歟曰是不然當伏
羲氏之王五穀未生鳥獸至多羽翮之健齒角之獰與
人争橧而居争穴而處驁驁然相搏哆哆然相噬也生
命之害大矣人不得已以其智勝而殺之茹其毛飲其
血而害猶未損也伏羲氏則又不得已敎以漁佃使善
取之所以消人害而捄&KR1102腹也伏羲豈創教以殺生者
乎禹驅蛇龍而放之菹湯德及禽魚周公驅虎豹犀象
[014-5b]
而逺之召公戒珍禽奇獸不貴異物吾聞之矣未聞聖
王以伐蛟取鼉而為政者也禹菲飲食文王惟正之供
日昃不遑暇食靈囿靈沼自麋鹿魚鼈之外靡有奇稱
孔子不以四方之食供簿正吾聞之矣未聞聖王以百
二十品為食者也月令周禮可盡信乎不然則周之生
民其斃于供久矣漢武之射蛟于江唐憲之徴蚶于粤
當時史氏非之廷臣諍之又何甚乎予故曰秦漢儒者
附㑹以愈於不仁之流者也曰若是則與慈氏何以别
[014-6a]
乎曰子以殺生為天地之心乎以不殺生為天地之心
乎如以其不殺而已矣則吾知從天地之心以為仁可
也又焉知聖人之與慈氏且夫聖人之教為養祭賔養
之有道取之有時用之有制固未嘗無别也
  疑論
夫事自聖人為之天下是之後世傳之苟吾求之有逆
于心雖非之可也事自聖人為之天下是之後有聖人
者作復從而稱道之苟吾求之有逆于心非之不可也
[014-6b]
疑而存之可也武王之伐紂非獨孟子稱之也孔子嘗
稱之曰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此所謂聖人為之
天下是之後世又有聖人稱道之矣而蘇子獨非之謂
武王不當以兵取紂又不當殺之是固蘇子求之有逆
于心者也然而非之也亦過矣生民之初以其有欲而
亂也然後相率就其仁能覆而智能宰者而君之焉非
徒君之又從而服役之聽承其制令死生以之其極至
不敢齒及路馬而蹙其芻若此者凡以寢亂而祈生也
[014-7a]
故曰惟天生民有欲無主乃亂克綏厥猷維后又曰天
之立君以為民也孟子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此
公天下之論也故以殷之天下觀天下則武王之殺紂
為非以天下生民之命觀天下則武王之殺紂不為非
也所謂順天而應人也蘇子非之過也予固不敢以武
王為非然因蘇子之論怵予心而亦有逆焉葢不能無
疑者三事蘇子曰武王觀兵孟津而歸紂必改過否則
殷人改立君武王之待殷亦若是已矣予則不然予以
[014-7b]
為成湯放桀夏之子孫無可托者故湯自為之若商尚
有微箕二子者在箕子所陳洪範皇極之道逺紹執中
使箕子有天下其錫福庶民豈下武王武王既誅紂釋
箕子囚訪聞其道即尊而立之繼殷嗣可也非獨嗣殷
也蓋箕子有敷錫庶民之道使為南面宜也武王素殷
臣率天下尊之從而北面焉亦宜也縱使箕子不欲有
天下則微子亦可王也武王豈必自為之乎武王必非
如後世利天下者然而計不出此何也此予所疑者一
[014-8a]
也昔者堯之將耄求可以生天下者唯舜當其時堯止
一子二女而已自堯視之其捐天下甚易其捐二女俾
從一夫此人情所難雖堯不免也堯不獨捐其天下又
并捐二女不為情堯之欲得舜以生斯人者其為心若
斯之篤且亟也武王既不能釋天下之歸已又不能强
箕子以有天下則延留箕子置之中國天子師友而賔
之大小臣工師事之又或分國而處之使中國之民咸
被敷錫生人之澤則武王之心即堯心矣然終置之朝
[014-8b]
鮮異域使與中國𦕈然不相為何其左也此予所疑者
二也周之先世太王生太伯及仲雍王季斯時去武丁
未逺也殷之澤方未艾天下未有紂之暴其天與人未
厭殷也其時季厯雖有聖子如文王而太王臣道也惡
得先有翦商之志太伯又惡用逆探其父之志遂逃荆
蠻以避之謂其說誣則孔子所謂三讓天下又何以稱
焉若太王果先有是志武王終取天下而家之則武王
實成其先世簒竊之志即書所謂弋殷命者是己未為
[014-9a]
可也此予所疑者三也予嘗求之武王必不能釋天下
之歸已箕子或果有不可强者存焉太伯之逃抑或以
季厯父子足以當國而故讓之異日武王有天下是即
以天下讓也豈必先世先有翦商之志哉噫斯言也未
有予證也今安得復有孔子孟子語予以其故則無復
以容予喙作疑論
  名論上
名何所昉乎自有真宰斯有天地有天地斯有人有人
[014-9b]
斯有性性立真宰竅矣竅乃有道道乃有物物乃有分
數分數乃有稱謂蒼然穹而覆也吾無以謂之名曰天
坱然塊而載也吾無以謂之名曰地若此者生於分之
無以謂而强以謂之者也其凡為分名者類是也而分
之實不在是也物有至寡吾無以謂也名曰一物有至
多吾無以謂之名曰兆若此者生于數之無以謂而强
以謂之者也其凡為數名者類是也而數之實不在是
也辟之上古結繩以為治謂治在繩不可也南夷刻木
[014-10a]
以為信謂信在木不可也海外有國舉物不能為辭而
以手示其形形果在手乎又有國焉以草木紀嵗以鳥
獸紀官嵗與官果在草木鳥獸乎向使古之制名者名
天以謂地名地以謂天奚不可也名兆以謂一名一以
謂兆奚不可也又使之名鵠為黒名烏為白名鳬為長
名鶴為短亦奚不可也然則人之有姓名其亦無以謂
之而强以謂之者與嘗試觀之名何為乎號于口者聲
音也書于簡者㸃畫也以視之斯人果一耶抑非耶是
[014-10b]
故古今名相如者三矣固不皆相如也名無忌者亦三
矣固不皆無忌也而世之君子譽則喜毁則怒以為是
非存焉貴則悅賤則悲以為榮辱存焉不知名固無名
而何是非榮辱之足奸乎乃若搢紳之彥負介之子鉛
槧之士閭巷之俠以逮一行一藝咸欲貌榮名施于無
既三家之市三尺童子初無名師莫不喜名子不以情
孝臣不以情忠兄弟不以情友朋徒不以情信藩垣起
於屬毛而戈矛藏於投膠智競乎早力果乎誸而目則
[014-11a]
瞿瞿而身則捲捲而口含瓦礫而心懐詛盟焦形神捐
死生以趨之則名之流禍深也吾知生無以救枵腹而
死無以潤腐骼悲夫
  名論下
甚哉世之以名為實以實為虛也是以老莊氏厭薄之
譏曰名者實之賔曰德蕩于名其言足醒也乃老莊氏
遂欲絶仁義棄禮樂羶視堯舜而駢拇曽史將并其實
而廢之則失之矣吾以為君子非不名也貴實不貴名
[014-11b]
可也蓋聞之孟子孩提知愛及長知敬彼孩提雖堯舜
之無忻也雖桀跖之無戚也豈故慮而知學而能哉其
天性固然也今人乍見孺子入井必有怵惕惻隠方其
乍見孺子固不知吾之誰何而吾亦不知孺子之誰何
也豈暇惡其聲且納交要譽哉其天性固然也天性者
天下之至實者也聖人為教唯欲天下咸得其天性返
諸實而已非以名也故孔子惡夫似是孟子斥夫假仁
其㫖嚴矣而宋之范文正則曰聖人以名為教湯解網
[014-12a]
文王葬枯骨太公直鈎夷齊餓死仲尼聘七十國以行
道無不涉乎名若此則數聖人咸偽焉耳又何淺之覿
聖人也文正又謂忠臣烈士因名而勸則亦非矣夫忠
臣烈士雖或出喜名亦天性勝也否則焉望其能之死
不回也夫子疾没世而名不稱非疾無名也疾名不稱
實也四十五十而無聞非謂無聞問也謂未聞道也為
已為人是聞非達夫子之戒名也暸然矣若夫聖人敦
奬名教樹之風聲其曰積善成名令聞廣譽乃不得已
[014-12b]
以鼓下士亦使之因名求性返諸實而已咸非以名也
是故名者所以取人而非以自取也所以用人而非以
自用也不然是聖人重導為偽也非立教本指矣雖然
聖如周孔亦不能免毁以全名况望之人人乎聖人之
蒙毁辟之飽食者腹猶果然而人詆曰是區區枵腹者
則未嘗為有無也此聖人之常也然今之學者又欲冒
毁以直造于性命此則自枵其腹以動天下之飢又從
為之辭斯益以逺矣名與實誠與偽王伯治亂之所從
[014-13a]
繫也吾膠縢于斯乆矣今若粗有辨故著之論
  才論上
夫聖人以道濟天下而天下之能事畢矣然而夫子復
有慨于才難何哉曰辟之車然道為之軸而才為之輪
善治車者雖有堅好之軸而棄輪則莫為之運是故才
者其所以運之者也才乗於氣氣有通塞强弱故才有
敏鈍長短巧拙精粗之不齊夫惟才之不齊故才為難
而大才為尤難宋荆氏之楸八圍自謂能䕃及之江介
[014-13b]
見豫章焉其枝圍十畆其䕃芘千乗則縮然羞包山之
湖自謂廣大及出東海則不啻十洲三島雖百物幽怪
靡不有焉則怳然失此大小之辨也甚哉大才之不可
多覯然而求合其正性不詭于道者則又難矣是故有
聖人之才有聖人之道以聖人之才合聖人之道斯大
之大也雖然大之中又有間焉何以明之昔堯至大也
堯讓天下於數君子者屢矣數君子者卒不以自與而
必於與舜舜之後又必與禹者何也彼遇舜之才尤大
[014-14a]
禹之才次大故非舜不足配堯非禹不足望舜而非舜
禹亦不足以用數君子之才者也雖然此三聖人與數
君子者其才固不一而道無不一故其一時上下莫不
相通以道相通以道則非獨此數君子者能以道而御
其才即其他敏鈍長短巧拙精粗之徒咸能共成其大
而恊贊唐虞之盛者亦良有此道耳自禹與數君子之
後語君若湯與文武語臣若伊周孔子皆有聖人之才
與道者也孔子雖未試而其才舜禹儔也自湯與文武
[014-14b]
伊周之後語君若漢髙漢武唐太宗所謂有聖人之才
而未聞道者也語臣若孟子所謂有聖人之才與道而
其才阿衡儔也孟子之後不可謂無人然其他敏鈍長
短之徒彌有不齊而其道彌逺矣雖然使有近聖人之
才學聖人之道或君或相興於其上亦必有以通乎其
下而所謂共成其大者尤有在焉夫惡得千百載見之
猶旦暮也此誠才之難也
  才論下
[014-15a]
聖人以道通乎其下者非他道也仁是也夫濟天下莫
病乎無才尤莫病乎有才而不出于仁嘗試以人臣論
人臣有才而不出於仁則不得不趨而為術其次則以
氣其下以詐張子房始終為韓非不忠也而卒以術勝
彼非好術勝道不勝術也賈生之䇿度越漢廷非不達
也而卒以氣勝彼非好氣勝道不勝氣也至於詐則小
為𢎞湯大為莽操禍至不可言乃若儒家者流窺竊古
帝王之道依倣其近似以就事功又多以意行則子產
[014-15b]
叔向與諸葛孔明之流是也今夫術可以應變而不可
以致理氣可以發謀而不可以成務若可以致理成務
而善能持世者則莫如意然所謂共成其大以臻唐虞
之盛彼卒未逮也何則彼固作於意而未始怵于仁焉
故也譬之水焉水能潤能溉能漫能瀰其極至放海稽
天而其源則始於山下之泉仁者才之泉源也不得其
源而欲其放海稽天不可得也今夫人一也唯其生則
膚甲怵于心腑其弗生則肝膽同於楚越此仁不仁之
[014-16a]
辨也聖人之心無弗生也則無弗怵也故其稱曰思天
下有飢者由已飢之有溺者由已溺之又曰一夫不獲
時予之辜今夫人當飢溺臯盤怵于其躬則雖鈍者靡
有不敏怯者靡有不勇短者靡有不長拙者靡有不工
狹者靡有不廣彼其措畫而營救之者曽不知内交誰
何也要譽誰何也惡聲誰何也而才不才非論矣聖人
之怵而生者亦若此聖人豈復作而致其意哉夫意與
仁奚别也意者忻於名義因于徃蹟生夫人自外入者
[014-16b]
也仁者觸於不忍發於一體生夫已自内出者也故曰
大人耐以天下為一家中國為一人非意之也夫唯非
意則存神過化上下與天地同流然則才者聖人之神
用者也而術與氣不足言矣
  論文二篇答瞿睿夫
古今論文若揚子雲劉勰范曄顔之推歐陽永叔黄魯
直等無慮數十家然予獨喜陸士衡韓退之殷璠蘇子
瞻四子者語最確士衡文賦詳矣然獨曰石縕玉而山
[014-17a]
輝水懐珠而川媚則知文當求之色澤之表韓退之曰
氣水也言浮物也水大則物之浮者亦大又曰仁義之
人其言藹如則文當先養氣而仁義實致養之原以是
則小慚蒙謂小好大慚蒙謂大好小稱意而小怪大稱
意而大怪果惡足以惑軌轍哉殷生曰文有神来氣来
情來則知摹畫於步驟者神躓彫刻於體句者氣局組
綴於藻麗者情涸蘇子曰吾文如萬斛源泉随物賦形
嘗行於不得不行止於不得不止夫行止由已者文之
[014-17b]
至難者也而非絶世好者莫能與近世唐應徳有喉中
轉氣管中轉聲之喻凡皆可謂善語文矣而未逮文之
從生予少不自揆見當時語文唯推先子長自謂當稅
駕子長氏之廷長大涉道之藩然後知士非不學文之
弊而不知己重之可憂嘗致書知己者曰士不知己重
則無所為易時而為時所易無可為命世而為時所命
逺捐萬世之猷而近貪一時之利内薄天壤之身而外
厚蠅蝸之名苟患失之無所不至故抒為文辭皆唯奉
[014-18a]
習聞以應求遵成語以塞問童誦於家長獻於國白首
身退問之而不知其指間有騖古之士則亦不過摽掠
其標格而追逐其聲響寸而寸之不敢以語尺尺而尺
之不敢以語丈甚則借笑為欣雖百娛笑不足以為樂
盜哭為戚雖百號哭不足為悲以若所為即令字字語
語同於子長其無所用之明矣故嘗以為今之時文辟
鏤氷今之古文辟剪綵鏤氷者壽時剪綵者壽嵗二者
有間其不足行逺均矣而士猶孶孶頊頊相矜相嚴以
[014-18b]
終其世愚竊笑而恥之嗟夫士之知道亦難矣道者非
善其一身已也繇一家以逮天地羣物皆吾大一身也
自大一身言則以家族准心腹以民庶准四體以天地
准頭足羣物准毛甲故家族不得其任則殘心腹民庶
不得其任則殘四體天地不得其任則殘頭足羣物不
得其任則殘毛甲故君子和其家族使睦理其民庶使
平相其天地使寧適其羣物使若皆所以調爕其身俾
得其任而不殘也夫士以一身任羣物天地之大則以
[014-19a]
已易時時不得而易之以已命世世不得而命之如此
則士之於已重矣士有重於此則雖山彼金璧莫能滑
也雖立取卿孤莫能誘也雖刀鑊臨之志不可易也雖
有璇閨綺閣姣顔膩理仙仙之舞靡靡之音極都麗之
觀雖有汧渭之駿渥洼之龍躪飛兔而殪豝兕窮騰騖
之樂曽不足引其盼回其聰也雖使近而一家逺而天
下咸諾諾焉近而一家逺而天下咸諤諤焉曷足以易
其作止也又尚何利禄為有無哉故士得其時則發其
[014-19b]
和家族理民庶相天地通羣物之道於上而謨訓誥戒
狀疏表劄之文著不得其時則發其和家族理民庶相
天地通羣物之道於下而論譔記述褒頌譏刺之文著
蓋皆輸其成算而出其素有稽諸口實而申其事情當
時用則治不用則亂後世循則成不循則壊辟之雷霆
之鳴于春雖欲不鳴不可得也星辰之明于夜雖欲不
明不可得也儉嵗之膏粱寒年之縑帛雖欲不適于用
不可得也故六經語孟之語是非也若探其根而善敗
[014-20a]
之應也若見其果至若子長氏之為言也雖未能望孔
孟之藩然猶發其中心之誠然者故欲為子長要亦有
本末非今之士苟然茫然盜人哭笑以為悲樂者之能
之也予當時著此書語渉冗今櫽括大略讀者可以知
文之從生矣異時予又為董督府奏疏序其略曰有為
進西崑之璧貢南海之珠者焉有為漕江東之粳運闗
西之粟者焉二者其孰良于用乎曰子不聞昔之人有
握珠璧不得食而斃者未聞有積榖粟不得珠璧而飢
[014-20b]
者也當燕豫則庸璫嬖媛貴家紈袴之子寳珠與璧何
啻千金一逮窘急則珠璧豈可與榖粟同年語哉有用
之與無用不待較而明矣君子之獻言于君也亦然著
封禪之書申典引之論非不馳騁天下之巨麗絢然如
西崑之璧南海之珠然使人皆循其詞以陳事于上則
上必不能曉辨以有行皆循其詞以諭事于下則下必
不能曉辨以有承雖自享以千金之價其無救於生人
之枵腹乆矣則又將焉用之予是書又似中近時顓騖
[014-21a]
辭勝者之弊作論文上篇
古今文不一體學文者亦不能以一體局聖人之文大
都在道其次在法法所以維道也翺翔道法因物成體
者非獨時習亦正變者之自然也今夫文之有正變猶
兵家之有正竒織家之有經緯雖六經不能違也變之
中不一體猶奇之中不一機緯之中不一色此雖六經
亦不能違也是故易有易之體而玩易者若不與書謀
書有書之體而讀書者若不與詩謀詩有詩之體而誦
[014-21b]
詩者若不與三禮春秋謀彼其不相謀者非意也自然
而然者變也自非有大觀若孔子者通易詩書禮春秋
為一致則局易者必詆書局書者必詆詩局詩者必詆
三禮春秋匪獨相詆且交相絀矣是故必有孔子然後
知所以盡變孔子非好變也其道法通也繇是推之苟
有近于道法則易之變為𤣥為老為南華沖虛㕘同為
後之論說傳註不一體詩之變為成相為離騷為琴操
樂府為後之賦頌五七言古近不一體書與春秋之變
[014-22a]
為左氏公榖為子長史記為漢紀厯代史列國志為後
之書奏記述碑銘傳贊不一體周禮儀禮王制月令變
為白虎通獨㫁通典為後之通考諸書不一體學庸孟
氏變為荀韓以下諸子為漢唐宋之論議不一體論語
變為法言中說為後之語録不一體假令有孔子者作
當必有所擇不有所局又繇是推之漢為漢體唐為唐
體宋為宋體而宋尤道法最近者也則亦豈當為孔子
局且詆哉然則孔子奚詆詆在道法離焉而已故道法
[014-22b]
離雖鄭衞出于春秋詞非不工也而聖人必删而絀之
道法合雖秦誓出於戎狄詞非獨工也聖人反存之列
六經之中援之綴大學之末若是則聖人所為文其大
槩可知己嘗試譬之今天下九州所共聞者唯華音而
擅諳華音唯優伶然優伶之言不貴于時者非其音不
純華也舜東夷人文王西夷人舜與文王豈必脫然於
諸馮岐周之音哉而其言貴千萬世者非其音純華也
然則孔子所詆者亦猶時之不取優伶焉已矣孔子未
[014-23a]
嘗詆文之變體為也今天下文盛矣然語者惟祖秦漢
而㤀六經推子長而薄孔孟韓蘇之文實孔孟出也則
尤今世之所深詆自北郡倣傚子長不欲一離黍米而
後之相師成風亦唯知榮一家之體崇一代之辭引篇
挈紙獨眡有秦漢子長咳唾餘澌則相詫髙之假令誠
有孔子之文而體涉六經辭近韓蘇則曰此别立門户
甚則為鄭衞赤幟優伶左袒而駘宕後生大半贅道法
而斥棄之然則塗天下耳目浸入六朝靡有旭旦非斯
[014-23b]
人之徒而誰歟嗟嗟予將不暇憂文而憂斯世予少雖
喜文後自審才詘竟自捨置然於古今作者微有辨夫
道法備于身不得已而文之不以一體局此上也孟氏
以上是也是謂聖賢依倣道法而籠挫于百家嚢括於
羣體者中也莊荀屈子子長揚雄韓蘇以下諸子是也
是謂文人贅視道法唯摹畫于步驟彫刻于體句組綴
于藻豔者下也相如鄒枚曹劉潘陸顔謝以下及近世
詞家是也是謂詞人然近世非獨局一體其實襲也予
[014-24a]
嘗作喬氏文序箴之其略曰古之文衆矣司馬子長與
莊荀孫韓老左凡六七家咸未嘗相襲等而上之讀彖
象者若未知有典謨讀雅頌者若未知有訓誥讀繫辭
者若未知有語孟何則文者道法之所出不得而相襲
故也辟之為居棟桷肖也然各一其材今曰阿房靈光
材最古乃截古以益今而曰規矩在焉可乎今夫規矩
特一物自巧匠運之為規而員出焉横之為矩而方出
焉故規矩者方員之母也而方員豈規矩哉是故道法
[014-24b]
者聖人之規矩也道法備而文言之以詔後世此規矩
出方員之跡也方員之跡無定體故為典謨為訓誥為
雅頌不可窮極執之則窒子長之豪健瓌瑋則亦方員
之跡見於一體而已何乃踆踆焉執子長以為規矩而
襲用之遂至廢百家眇六經是焉知規矩是序葢與前
意相出入乃予又作羅文恭集序曰文者聖人不得已
而用之是故文非聖人不能柄自孟氏没道術大裂文
王孔子之文湮閼不著百氏雜出竄竊工巧而文柄遂
[014-25a]
旁落於能言者之家近代儒者所著易通訂頑答定性
序易傳彼能言者無容喙矣降是則不免於萎薾嚄唶
而近俚彼傑然好言者且唾之矣惡能使繹而行之何
者道術不一而枝末之析太繁也讀予是序則知文之
弊其責又有歸矣予嚮者曰不暇憂文而憂世至是則
不暇憂世且憂道矣噫安得有主宰道法正本達末以
柄斯文則世在其中作論文下篇
序曰昔予督楚學獲二奇雋其一黄梅瞿子九思其一
[014-25b]
麻城周子𢎞禴知二子皆當以文名世予嘗挈瞿子遊
西粤旦夜問古文法予慚非作者又懼奪之業舉未有
復也今别四年瞿子巳與計偕名郁郁燀上下矣方千
里走使訊予山中故勉撰二篇復瞿子嗟嗟予所屬瞿
子文云乎哉文云乎哉
 
 
 衡廬精舍藏稿巻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