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e0169 苑洛集-明-韓邦奇 (master)


[009-1a]
欽定四庫全書
 苑洛集巻九
            明 韓邦竒 撰
 正徳八年山西鄉試
  問黄鍾為萬事根本樂由之而作焉古樂之亡乆
   矣兹欲復雲門之和繼伶倫之妙舍黄鍾何以
   哉黄鍾定而十二律得矣漢唐而下制作紛紛
   卒未有得其術者今舉其要而摘其疑與諸士
[009-1b]
   子商之㣲若聲若之何吹而和也細若氣若之
   何候而應也天地之數十而已黄鍾之實何以
   用九黄鍾之數九而已黄鍾之長何以用十管
   員而分方何以容之律正而有變何以通之子
   為黄鍾之管寅辰午申戌為寸分釐毫絲之數
   子寅辰為陽是矣午申戌何以屬之陽哉亥為
   黄鍾之實酉未巳卯丑為寸分釐毫絲之法亥
   酉未為隂是矣巳卯丑何以屬之隂哉十一律
[009-2a]
   皆得黄鍾之數而成者又有三分損益何歟十
   一律皆次黄鍾之序而間者又有隔八相生何
   歟調有六十乗五而得者也可詳言乎聲有八
   十四乗七而得者也可指陳乎載觀前古治定
   功成而禮樂作焉我列聖相承百五十年大禮
   與天地同節大樂與天地同和諸士子於律吕
   之學講之有素矣其詳言之毋畧
聖人先得元聲而制器數學者當察器數而求元聲夫
[009-2b]
得元聲而制器數上達之妙聖人之神也察器數而求
元聲下學之功學者之事也上達不可以頓悟下學亦
可以馴致及其成功則一也聖人徃矣欲求元聲而不
於器數正猶孟子之論聖神而不於善信聖神何自而
入哉請因明問而荅之天下之事習則熟熟則精精則
神神則上達矣雲門之音既絶舍器數則何所持循哉
為荒唐之說者曰欲興古樂必先得元聲不必屑屑於
器數之末是未能真積自得而窺元聲之涯者也昔者
[009-3a]
聖人不能以一身周天下之用故制為器數以教萬世
使升髙者之有階梯孔子聞韶於齊當其時戛擊而搏
拊者非皆䕫倫也而其美如此器數存故也律吕之學
歴代諸儒各有論著而是非頗謬於聖人惟漢之班固
頗執其樞而宋之蔡氏為得其宗即二子之見律吕可
得而言矣盖嘗考之聲有五也必以律而和之假令黄
鍾為宫則太簇為商姑洗為角林鍾為徴南吕為羽大
吕為宫則夾鍾為商仲吕為角夷則為徴無射為羽其
[009-3b]
他律吕亦皆以次而和也氣有十二也必以律而候之
假令冬至則黄鍾應氣升伍分一釐三毫大寒則大吕
應氣升三分七釐六毫其他律吕亦皆以時而候也天
地之數十而黄鍾之實用九者約體之十以為九使損
益無竒零之積乃黄鍾之用數也黄鍾之數九而黄鍾
之長用十者分用之九以為十使乗積得九九之實乃
黄鍾之體數也平置十二分均而方之規而員之有餘
不足各四而為全分者一規外四餘不用而得方分者
[009-4a]
九此非管員而分方之說乎仲吕之實以三分之不盡
二筭以變律之六而得六三之數因六三之積而乗仲
吕之實此非律正而有變之説乎子一者黄鍾之律也
其寅九則黄鍾之寸數辰八十一則黄鍾之分數午七
百二十九則黄鍾之釐數申六千五百六十一則黄鍾
之毫數戌五萬九千四十九則黄鍾之絲數此以一為
一者也亥一十七萬七千一百四十七者黄鍾之實也
其酉一萬九千六百八十三為黄鍾之寸法未二千一
[009-4b]
百八十七為黄鍾之分法已二百四十三為黄鍾之釐
法卯二十七為黄鍾之毫法丑三為黄鍾之絲法此以
三為一者也午申戍本隂辰而曰陽者豈非以㽔賔夷
則無射三陽律在位邪巳卯丑本陽辰而曰隂者豈非
以林鍾南吕應鍾三隂律在位邪黄鍾一分為九寸林
鍾得九之六太簇得九之八南吕得九之五十分寸之
三姑洗得九之七十分寸之一應鍾㽔賔得全釐大吕
夷則得全毫夾鍾無射得全絲而仲吕則得九之六有
[009-5a]
五分八釐三毫四絲六忽此十一律之生專主黄鍾而
言者也至於黄鍾損一而得林鍾林鍾益一而得太簇
太簇損一而得南吕南吕益一而得姑洗姑洗損一而
得應鍾應鍾益一而得㽔賔㽔賔損一而得大吕大吕
益一而得夷則夷則損一而得夾鍾夾鍾益一而得無
射無射損一而得仲吕非以十二律互相生而言之者
乎黄鍾而大吕大吕而太簇太簇而夾鍾夾鍾而姑洗
姑洗而仲吕仲吕而㽔賔㽔賔而林鍾林鍾而夷則夷
[009-5b]
則而南吕南吕而無射無射而應鍾此以隂陽長短之
序而言之者也主於黄鍾隔八下生林鍾林鍾隔八上
生太簇太簇隔八下生南吕南吕隔八上生姑洗姑洗
隔八下生應鍾應鍾隔八上生㽔賔㽔賔隔八下生大
吕大吕隔八上生夷則夷則隔八下生夾鍾夾鍾隔八
上生無射無射隔八下生仲吕非以十二律相生之序
而言之者乎六十調者十二律盡五聲五聲各得十二
律以律之十二乗聲之五共六十調所謂乗五而得者
[009-6a]
如此八十四聲者十二律盡七聲七聲各得十二律以
律之十二乗聲之七共八十四聲所謂乗七而得者如
此嗚呼樂者所以象功而昭徳也堯欽明而時雍則奏
大章舜重華而風動則作大韶茍徒極聲容之盛而無
和樂之實則樂云樂云鍾鼓云乎哉亦聖人所不取也
我列聖相承禮法制而教化脩三綱正而九疇敘百姓
太和萬物咸若八風之氣宣而天下之情平矣猗歟盛

[009-6b]
  問論士者以年少則精敏也而新進者多浮薄年
   邁則老成也而耄期者多倦勤然考之於古有
   中興漢室而為雲臺之冠者有保障江東而成
   赤壁之功者有定策隆中而談笑以却曹兵者
   有决策澶淵而博謔以退遼師者或捫虱而談
   當世之務或建節而負克敵之志或拜御史而
   人為之膽落或任招討而賊為之膽寒是皆年
   少者也而建立乃如此浮薄果足為年少累乎
[009-7a]
   有起自渭濵而成伐商之功者有膂力既愆而
   止伐鄭之舉者有使秦而十數言存鄭者有擊
   先零以萬三百餘人屯田者或以狄仁傑之薦
   而復唐于周或賀陽城之諫而名重天下或以
   矍鑠示勇而天子稱嘆或以相業顯名而敵使
   動容是皆年邁者也而勲名乃如此倦勤果足
   為年邁累乎將用之於年邁者耶一言成天書
   之誤者非年少之人也抑用之於年少者耶附
[009-7b]
   㑹新法之行者非年邁之人也二者何居而後
   可其明言之母隠
君子之建功也必本於道人主之用人也不拘其迹夫
天下之事未嘗不以得人而興不得人而廢天下之士
未嘗不以知道為賢不知道為不肖然士之於道也有
淺深而見於功業有大小彼黯黯焉不知道為何物者
適足以敗天下之事以自僨而已矣人主者操天下之
衡以權天下之士亦惟舉其賢者而進之取其不肖者
[009-8a]
而退之使進之而拘其迹則進賢之路不廣退之而拘
其迹則退不肖之法不嚴路不廣則君子或滯於不用
法不嚴則小人或幸於茍容是故少而賢也吾進之少
而不肖也吾退之老而賢也吾進之老而不肖也吾退
之吾知有道而已矣年之老少吾何計哉古者登崇俊
良與之共政摧折鎮定付之以𤓰牙之權咨議論思委
之以腹心之寄雖以武王之聖穆公之賢漢唐而下諸
君之英武亦必資於太公蹇叔之流或有以興創業中
[009-8b]
興之烈或有以成治内捍外之功當是時也擇賢而用
之隨才而使之初何嘗論其年之老少乎且新法之行
舉天下稱其不便而始終附㑹之者曾布也人將曰年
少者之所為也是豈年少之病哉人自病耳今以一人
而盡疑天下之年少者不猶因噎以廢食者乎天書之
誤舉朝廷知其不可而一言贊成之者杜鎬也人將曰
年邁者之所為也是豈年邁之病哉人自病耳今以一
人而盡疑天下之年邁者不猶因刖而廢屨者乎以年
[009-9a]
少者而言之孝平不造西漢之鼎已移於巨君之手矣
鄧仲華杖策以從光武數言之間而天下之大計以定
其為雲臺之冠不亦宜哉獻生不辰東漢之鹿已掎於
孟徳之手矣周公瑾决策以贊孫權一炬之火而江東
之大勢以張其成赤壁之功不亦竒哉老瞞之下江陵
也戰檄一示而羣臣失色張昭輩已倡迎降之議合孫
吳之勢而却之者亮之所以為人龍也契丹之冦澶淵
也邊書一告而中外震駭欽若輩已建出幸之策得高
[009-9b]
瓊之助而退之者準之所以為鎻鑰也桓温既入關中
王景畧留心江左捫虱而談當世之務可謂三秦豪傑
之才矣惜温之不見知金人既䧟中原岳鵬舉唾手雲
燕建節而負克敵之志可謂南渡精忠之將矣惜檜之
不見容温造為御史而劾李祐祐為之膽落其風力可
嘉也韓琦任招討而鎮西夏賊為之膽寒其威名可畏
也數君子者皆年少之人也而建立乃如此豈奸䛕皆
如布者哉以年邁者而言之周武怒商受之虐為伐商
[009-10a]
之舉得太公以為輔卒成四海永清之功牧野洋洋之
頌至今尚昭昭也秦穆信杞子之言為侵鄭之謀忽蹇
叔而不聴卒獲三帥被囚之耻良士番番之戒至今尚
耿耿也趙充國以萬三百餘人而屯田其智將之流矣
當是時先零倡亂於先䍐幵脅從於後漢之邊鄙盖擾
擾也卒之䍐开既服而先零亦降充國之功不亦多乎
燭之武以十數言而存鄭其辯士之流矣當是時晉軍
於函陵秦軍於氾南鄭之社稷蓋岌岌也卒之秦伯既
[009-10b]
恱而晉侯亦解之武之功不亦茂乎天后革唐之號自
立為帝罪莫大焉廷誅佞幸而復唐於周者張柬之也
陽城論列延齡營救陸贄罪莫測焉廷拜言官而名重
天下者張萬福也馬援以矍鑠示勇而天子稱嘆其心
可謂壯矣文彦搏以相業顯名而敵使動容其儀可以
象矣數君子者皆年邁之人也而勲名乃如此豈昏庸
皆如鎬者哉為今之計者少不必拘也少而如布之姦
䛕則斥之如孔明諸人則用之老不必拘也老而如鎬
[009-11a]
之昏庸則去之如太公諸人則進之進而用之者皆賢
也斥而去之者皆不肖也年之老少吾不得而知之也
嗟夫天下之事功未有不本於道者也事功而不本於
道是功利私智而已然求人才於三代之上道純而功
亦隆求人才於三代之下則亦隨其分之所得而為功
之所著耳太公不可尚矣孔明可興禮樂盖天民之未
粹者其餘諸君子或得其一偏而全體之未窺或資之
暗合而造詣之未盡故亦能因事而有成隨事而輒效
[009-11b]
也其下如布如鎬者得免於王誅亦幸矣何道之足云

  問書曰今惟淫舍牿牛馬詩曰駟騵彭彭肆伐大
   商征伐之資於馬也尚矣其制始於黄帝備於
   周官漢唐宋各有其法而我國家尤為詳悉内
   有太僕寺矣而府州縣設佐吏以專領之外有
   行太僕矣而苑馬寺設監苑以分領之互市有
   茶馬也分蕃有圉長也設官何其備歟既有見
[009-12a]
   馬以給軍又有寄馬以給民既責之以牧養而
   又責之以孳息印烙以防之也考課以驗之也
   立法何其詳歟若是者宜馬之蕃盛也夫何一
   遇小警馬即告乏出帑藏之錢遣市馬之使所
   謂見馬寄馬者何在乎經有之學古入官議事
   以制是準今者必酌乎古今舉古人一二事試
   與諸士子商確之一馬復三卒内郡之制也令
   民自畜馬邊塞之制也至於封君而下以次出
[009-12b]
   馬官給牝馬歸息什一不有墜於先烈乎府兵
   既立給錢而市之府兵既變給馬而用之至於
   一縑一馬息士十萬别色為羣望如雲錦不有
   禆於國家乎曰官馬曰户馬曰戎馬法亦善矣
   及保馬之法行而天下之民困當是時也首倡
   其議而力稱不便者誰歟騏翼鑾鏘玁狁息整
   居之禍龍驪駮白匃奴肆平城之圍馬之關於
   成敗亦重矣然則蕃育之有官嵗時之有祭宜
[009-13a]
   也今欲使在内者有有驪有黄之多在外者有
   既佶且閑之盛其道安在將酌古法而行之歟
   抑我國家法已詳備今莫若脩其廢墜歟二者
   何居
經天下之政存乎法行天下之法存乎人故為治者不
患法之不脩而患人之未得吾見法具而不得其人者
有矣未見得其人而法有不舉者也馬政之制國朝之
經畫已備特承平日乆怠於吏而玩於民法固未嘗有
[009-13b]
敝也敝之者人也今能一振而作之其所以經天下者
沛乎有餘裕焉茍徒是古非今役役於紛更改革之勞
而不知脩復之道其為為治之累豈小小哉孔子曰文
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則其政舉其人亡則其政息
不我欺也請因明問而復之武王之伐商也有駟騵彭
彭之詩魯侯之征淮夷也有淫舍牛馬之誓則馬之用
於征伐也尚矣玁狁整居焦穫矣而宣王成薄伐之功
者以騏翼鑾鏘之盛髙帝威加海内矣而匃奴肆平城
[009-14a]
之圍者以龍驪駮白之多則馬之係於成敗也大矣此
歴代以來所以考成分屬有蕃育之官祈休報賜有嵗
時之祭也以其官而言之其廐有未央承華騊駼騎馬
路軨大廐之異其官有三令四令丞五監長之殊而掌
之於太僕者漢制也其署有六閑八坊四十八監之類
其官有主簿直司圉官牧尉排馬羣頭之屬而領之於
太僕者唐制也至於騏驥有院天駟有監天廐有坊既
置羣牧司又置羣牧使此在内監牧之法自河北至許
[009-14b]
州已有十八監兩河陜西有都總管處復置一監太原
交城又復置馬監既委羣牧司又委守倅兼領此在外
監牧之法又非有宋之制乎以其祭而言之春祭馬祖
夏則祭先牧秋祭馬社冬則祭馬歩者周禮也牲用少
牢地用大澤四祭之禮同積柴以燔坎地以埋四神之
禮異者隋禮也至於筮日致齋於未祭之先瘞&KR0008燎柴
於既祭之後又非開元禮乎肆惟我國家列聖相承立
經陳紀㕘之於徃昔之規斷之以聰明之獨其設官不
[009-15a]
為不備矣其立法不為不詳矣是宜馬之蕃盛也邇者
青蜀之賊一興邊關之冦少警廐既竭乏馬則𤣥黄朝
廷遣市馬之使帑藏出市馬之錢遂使閭閻之下槽櫪
為之一空價值為之騰湧此無他良以我國家長治乆
安百五十年以來天下雍容於禮樂文章之化熈皡於
富夀安樂之天官雖備也世平則易玩法雖詳也嵗乆
則易湮其欲在内者有有黄有驪之多在外者有既佶
且閑之盛不亦難哉策曰準今者必酌乎古將酌古法
[009-15b]
而行之歟抑我國家法已詳備今莫若脩其廢墮歟嗟
夫泥古者不通遵先王者無過今舉古人一二事而言
之勸民養馬有一匹者復卒三人蓋居閑則免三人之
算有事則當三人之卒此内郡然也縱民畜牧官不為
禁或致馬千匹或致馬數千此邊塞然也是非漢制乎
當給馬者官與其直市之毎匹錢二萬五千刺史折斷
果毅嵗周察不任戰者鬻之以其錢更市不足則府供
之此給錢以市也府兵漸壊兵貧難致乃給以監牧之
[009-16a]
馬此給馬以用也是非唐制乎至於有宋之時有曰官
馬畜於監牧者也曰民馬散於編户者也曰戍馬市於
邊郡者也此皆古人之法執事所欲㕘酌以行之者而
愚生直以為不可也是何也蓋彼法之善者當今既以
采而用之矣其不宜於時者則又不可行也載考當時
之制内有太僕寺矣而府州縣設佐吏以專領之外有
行太僕矣而苑馬寺設監苑以分領之户市有茶馬也
分蕃有圉長也其設官也擬之漢唐宋豈不為尤宻乎
[009-16b]
今亦取其賢者而任之取其不肖者而退之耳既有見
馬以給軍而又有寄馬以給民既責之以牧養而又責
之以孳息印烙以防之也考課以驗之也其立法也視
之漢唐宋豈不為尤密乎今亦摘其弊而祛之舉其墜
而興之耳嗚呼祖宗之法至精至備行之天下而無弊
傳之萬世而可法今馬政之未舉者則亦講求之未明
脩復之未至耳豈可不責之人而惟法之是咎不究乎
今而惟古之是圖哉夫以我祖宗精備之法適我聖天
[009-17a]
子大有為之日碩俊簡布於朝廷羣能分列於外服竭
蹇蹇之忠秉明明之節司太僕者寧無張萬嵗其人耶
司苑馬者寧無王毛仲其人耶誠一振舉於萎薾之餘
剗剔乎奸㣲之弊則一縑一馬雲錦成羣亦何難致之
有哉若夫孝武上自封君以次出馬官給牝馬歸息什
一至安石信曾孝寛之言忽文彦博之議卒行保馬之
法而為天下之害則漢宋之敝政不敢屑屑為執事陳
也雖然滌膓續骨醫者之技雖妙不如不疾之為愈焦
[009-17b]
頭爛額救者之功固多不如不焚之為貴與其畜馬以
為用不如無事而不用馬也書曰歸馬於華山之陽此
又愚生言外之望也不知執事以為何如
  問昔先王經國子民必先食貨而重戎兵肆我列
   聖法古制治以食貨言之既有邊儲矣復有京
   運存留之設食宜無不足也而何倉廩毎至於
   空乏既有嵗辦矣復有丁傭貨搉之例貨宜無
   不足也而何帑藏每至於匱竭稽之於古二十
[009-18a]
   稅一取民何輕也乃有海内庻富之治課役皆
   免賦民何寛也乃有斗米三錢之效今自山西
   所急言之邊已云儲而督併之使屢遣乎廷臣
   禄已云班而告乏之䟽累陳於藩室厥咎何由
   乎所以充足之者抑有道乎夫令有緩急而物
   有重輕嵗有凶穰而糓有貴賤食所當平也幣
   重則民不堪幣輕則民亦患貨所當權也二者
   古人已有定制矣而可行於今乎三年耕必有
[009-18b]
   一年之積九年耕有三年之積足食之道也千
   乗之國藏鏹百萬萬乗之國藏鏹千萬足貨之
   道也二者當今亦畧施行矣其有合於古乎以
   戎兵言之内有五府也又設衛所以分屬之綜
   理周矣外有司衛也又設將臣以總率之經畧
   備矣稽之於古府兵之制不為不善何以致蕃
   鎮之禍衙廂之制不為不密何以有金人之變
   今自近日之事言之饑民嘯聚流刦郡縣嘗調
[009-19a]
   京軍以捕禦矣而飄忽震蕩過無堅城卒頼邊
   軍以剿之京軍抑不足恃耶套衆驕縱侵竊邊
   關嘗有邊軍以屯戍矣而憑陵斥突陣無勇將
   復調京軍以捍之邊軍又不足恃耶其弊安在
   乎所以振揚之者抑有道乎夫潢池弄兵置而
   不捕較之捕盗朝歌以安民者孰得得是人而
   用之盜可弭乎備敵數嵗戢兵不戰比之兩炬
   疑敵一戰而取勝者孰優得是人而用之邊可
[009-19b]
   備乎夫識時務者在俊傑數者時務之大者也
   諸士子其詳言之毋以俊傑為嫌而自讓
有足國之大本有强國之大本食貨者足國之道也而
其本在於節用戎兵者强國之道也而其本在於安民
用既節則國不期足而自足民既安則國不期强而自
强茍務國之足而不本於節用吾知所入者不能給其
所出雖頭㑹箕斂民力愈竭而用益不足矣務國之强
而不本於安民吾知本既先撥而戎狄乗之良民善衆
[009-20a]
亦且化而為大盜矣孔子曰節用而愛人請以是並為
明問復盖嘗聞之洪範先食貨於八政故知有天下者
不可無財用周官列司馬於六卿故知有天下者不可
無戎兵昔者先王因地制貢則壤成賦料丁起役而食
貨興矣我國家之制既有邊儲矣復有京運存留之設
既有嵗辦矣復有丁傭貨摧之例其綜理之詳雖夏后
之貢成周之徹何以加焉若是者食宜無不足也貨宜
無不充也今自山西所急而言之督併之使屢下于邊
[009-20b]
陲告乏之䟽累陳于藩室噫有由然哉輸於邊者有常
數而客兵調集每至若林之多供乎禄者有定額而天
潢繁衍乃有螽斯之盛况夫窮民之逋欠災傷之蠲除
豪右竊攬代之權貪夫肆侵漁之利其欲粟陳而不可
食貫朽而不可較不亦難哉為今之計者宜何如耶粟
之貴賤所當平也貴則减價以糶之賤則增價以糴之
是亦古人備荒之一䇿也幣之輕重所當權也幣輕則
母權子而行幣重則子權母而行是亦古人救時之一
[009-21a]
法也今之存積即先王積餘之意脩其廢焉非常之用
寧不足充乎今之預備即先王藏鏹之意舉其墜焉不
時之需寧不足給乎夫然後時檢校以閱其實嚴刑罰
以禁其奸其庻乎食貨之可足矣雖然䆒其本而言之
不有節用者乎無名之賞賜有度不急之土木不興非
時之逰觀有節無益之冗贅不設如是而已耳先王威
諸侯平邦國除盜賊而戎兵興矣我國家之制内有五
府也又設衛所以分屬之外有司衛也又設將臣以總
[009-21b]
率之其經畧之備雖商之赫業周之詰揚莫有過焉若
此者蠻夷宜率服也盜賊宜屏息也今自近日之事而
言之饑民嘯聚流刦郡縣嘗調京軍以捕禦之乃至飄
忽震蕩過無堅城而剿之者卒頼邊軍焉是郡縣之變
京軍既不足恃矣套衆驕縱侵竊邊闗嘗有邊軍以屯
戍之乃至斥突憑陵陣無勇將而禦之者又調京軍焉
是邊闗之變邊軍亦不足恃矣噫有由然哉武弁以甲
胄為耻而慕文墨軍士以工賈為業而惡戰鬬况夫坐
[009-22a]
作進退之未習而卒不知兵敿糓鍜礪之未第而兵無
完器精鋭或隠於權門老弱多充於部伍其欲摧鋒䧟
敵折馘執俘不亦難哉為今之計者宜何如耶選將以
主兵閲卒以實伍而兵之本以立簡器以利用演陣以
教戰而兵之用以備治渤海如龔遂長朝歌如虞詡必
求是人而任以捕盜之責備北邊如李牧守雲中如亷
范必擇是人而付以備邊之任夫然後鼓之以慶賞震
之以刑威庻乎戎兵可振矣雖然究其本而言之不有
[009-22b]
安民者乎生之而不傷厚之而不困扶之而不危節其
力而不盡如是而已耳稽之於古度官禄量國用以徴
其租出口錢計算錢以課其丁或至三十税一者漢之
取民可謂寛矣而文景乃有海内庻富之效田有租家
有調丁有傭既以為經常之制量事宜度災變差老少
又以為減除之權或至課役皆免者唐之取民可謂輕
矣而太宗乃有斗米三錢之效此漢唐食貨之大畧也
府兵之制不為不善而卒致藩鎮之禍者府兵之制壞
[009-23a]
而彍騎之兵興彍騎之兵變而藩鎮之權重至其末年
朝廷行姑息之政强將擁不制之兵而唐亡矣衙廂之
兵不為不密而卒致金人之變者藩鎮之權釋而兵始
弱保甲之法行而民始困至其末年主之以非人用之
以妖術而宋危矣此唐宋戎兵之大畧也或始焉粗備
而僅致小康或終焉不戢而卒成大禍漢唐宋之所以
為漢唐宋也曷足以為當時法而執事陳哉
 嘉靖七年順天府鄉試
[009-23b]
  問數載乎理理寓於數數非理莫立理非數莫彰
   理之備而數之顯莫過於圖書昔者圖出于河
   伏羲因圖以畫卦文周因畫以繫辭筮者其用
   之一也書出于洛大禹因書以第疇箕子因疇
   以衍義筮者其目之一也易至朱子作啓䝉以
   盡乎蓍之變範至蔡子作皇極以通乎蓍之用
   然易之揲以四範之揲以三竒偶殊其用宜若
   相背矣其分卦揲歸之法通變極數之妙考占
[009-24a]
   成業之義乃又㕘同契合者何也竊又疑之易
   經四聖而始成範乃成於蔡子一人之手而其
   數之妙直與大易同流似非三代以還儒者之
   所能到也其或别有所授乎易爻用變今載之
   經惟九六耳朱子筮儀四爻五爻之變乃用之
   卦不變之爻易無七八之爻也何自而占乎不
   知於孔子大傳之說合乎否乎抑亦别有說乎
   河圖洛書數之大者也諸士子究心乆矣其詳
[009-24b]
   言之勿隠
對數之為用有不同而聖賢之著述亦不同其理則一
而已矣理之一則不害其用之不同著述之不同也聖
賢之著述豈聖賢自為一端臆想之說哉數有是理也
聖賢為之著述以發其藴耳聖賢何以知之也揆之理
而已矣聖賢之著述一於理也學者論聖賢之著述也
亦一於理而已矣請因明問而答之道原於一而散於
萬原者理也散者數也天下有不同之數而無不同之
[009-25a]
理理者數之神宰也數者理之形象也非理則數不生
非數則理不著舍數而言理者虚無之學也舍理而言
數者技術之流也故吾道者合理與數而言之也昔者
伏羲氏繼天而王龍馬負圖出於河所謂一六居北二
七居南三八居東四九居西五十居中者是也卦之理
寓焉伏羲因而則之以為乾兊離震巽坎艮坤之八卦
六十四卦既成文王繫卦辭周公繫爻辭筮則用之一
耳大禹治水成功神龜負書出於洛所謂戴九履一左
[009-25b]
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者是也範之理寓焉禹因
而陳之以為五行五事八政五紀皇極三徳稽疑庻徴
福極之九疇九疇既列箕子衍其義武王傳其學筮則
目之一耳易筮起於前古至朱子作啓䝉以盡乎蓍之
變其揲也以四三變而一爻具九變而小成乾一兊二
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大抵卦至於八圖之秘
固已泄矣由是十有八變而大成觸類而長之六十四
卦之變而四千九十六卦於是乎備天下之疑决焉天
[009-26a]
下之業定焉範筮前無所考至蔡子作皇極以通乎蓍
之用其揲也以三一揲而綱以立再揲而目以具一一
為一一二為二一三為三二一為四二二為五二三為
六三一為七三二為八三三為九大抵數至於九書之
秘固已泄矣四揲而八十一章成由是觸類而長之至
於八揲而四㑹六千五百六十一數於是乎備天命人
事由是較焉吉凶禍福由是彰焉易之揲四而其變三
體方而用員者也範之揲三而其變二體員而用方者
[009-26b]
也此執事所謂分卦揲歸之法通變極數之妙考占成
業之義無一不同者盖理之同也於此不同則亦不足
以為數矣夫易廣矣大矣而範之數直與之同流執事
疑非蔡子之作愚生亦謂數學自易以後雖代有作者
經世倣於易而為之者也大𤣥潛虚之類支離破碎强
合難通未有如範數之大不用乎易而能準乎易者此
必上世以來有所秘傳混於丹竈之家而蔡子得之於
異人之授不然則蔡子既聖矣乎何以能作也孔子曰
[009-27a]
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乾之羣龍用九坤之永貞用六
今朱子啟䝉考占之法四爻五爻之變乃占之卦不變
之爻易之爻非九則六而不變之爻非七則八也易無
七八之爻何自而占乎且於孔子觀變之說有不合矣
意者義理則先儒之論精詳至到無可言者至於名物
度數雖聖人亦有未及學而或不盡者也夫天下古今
理而已矣理之同也遵之不以為阿理未同也議之不
以為僭此末學之臆見或亦執事發問之意也大哉數
[009-27b]
乎天非數不覆地非數不載人非數不成彰徃知來者
數也通幽達變者數也藏神顯化者數也數豈易言哉
今執事問及愚生則不敢然也然未知其是否謹對
  問威天下在乎兵而主兵者在於將吳子有言三
   軍之衆百萬之師張設輕重在於一人將固不
   可以不知兵矣嘗即一二兵法而觀之途有所
   不由也不由崤澠者成七國之功由壷頭者致
   五溪之敗城有所不攻也不攻華費者完兵而
[009-28a]
   深入攻郢郡者衆潰而走死君命有所不受也
   叱吳使之說者成覇越之功拒長史之謀者舍
   格天之業士卒當如愛子也與士卒分勞苦者
   著績于河西不恤士卒饑寒者見殺於安陽數
   將於兵法合之則成違之則敗是固然矣然有
   可疑者争北山而敗髙陵不可向也或以蹙馬
   鞍山而取勝以卒神而勝妖術似可用也或以
   用六甲而致敗臨泜水而退舍全軍宜矣何退
[009-28b]
   舍澗水者卒至䘮師日夜行三百里敗走宜矣
   何日夜行二百里者卒至成功是又於兵法也
   或同合而成敗頓殊或同違而勝負特異然則
   為將者將無事於兵法乎其或兵法之變有非
   可以常法拘乎文事武備皆諸士子分内事也
   毋曰吾儒生未學於軍旅
對有用兵之常有用兵之變常者固兵法也變者亦兵
法也自其常而觀之合乎兵法者知兵法者也自其變
[009-29a]
而觀之合乎兵法者固知兵法者也不合乎兵法者亦
知兵法者也夫兵者隨機應變因敵制勝者也何常形
之有哉昔趙括能讀父書奢不能難岳飛好野戰不用
古法盖飛知變而括不知變也觀乎此則可以答明問
矣夫威天下在於兵而主兵者在於將三軍之衆百萬
之師張設輕重在於一人為將者固不可不知兵用兵
之妙存乎一心㣲乎㣲乎應形於無窮而談兵者又不
可不知變也崤澠誠不可由也亞夫於是竟走藍田所
[009-29b]
謂途有所不由者而馬援之困敗盖不知壷頭之不可
由矣華費誠不可攻也曹公所以深入徐州所謂城有
所不攻者而沈攸之之走死盖不知郢郡之不可攻矣
越王許吳王之成范蠡不從其命乃叱王孫雄之請而
遂成霸越之功董卓挾漢帝之命皇甫嵩欲赴其召乃
忽梁衍之謀而竟就匹夫之諒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蠡則知之而嵩不知也吳起親裹贏糧與士卒分勞苦
守河西而拒强秦之兵宋義置酒大㑹不恤士卒之凍
[009-30a]
餒留安陽而致項羽之誅愛士卒當如愛子起則知之
而義不知也數將者其於兵法合之則成違之則敗所
謂合之者知兵法者也不合者不知兵法者也兵法之
常也髙陵不可向也趙奢先拒北山秦師争山不得秦
師大敗劉備先據馬鞍山陸遜四面蹙之漢師大敗盖
遜以乗勝之兵蹙備已敗之兵是得夫激水之疾可以
漂石之意若秦師大敗則兩軍相敵未有勝負者也豈
可槩論乎祥疑所當禁也田單令一卒為神以破燕者
[009-30b]
田單智勇之將乗忿怒之軍志復宗國是得夫能愚士
卒耳目之意若郭京之敗則市井無頼原不知兵者也
豈可以同語乎陽處父退舍於泜水此合令半濟而擊
之之法符堅駐軍於澗水揮兵使却亦合此法也退不
可止而大敗者盖堅軍無紀律耳是豈知法令孰嚴之
㫖哉魏武日夜行三百里逐先主于當陽正犯百里争
利則擒之法唐太宗日夜行二百里追宋金剛于雀䑕
谷亦犯此法也遂破金剛而大捷者盖金剛已敗沮耳
[009-31a]
是豈非其疾如風之㫖哉所謂合之者固知兵法者也
不合者亦知兵法者也兵法之變也即是而觀之則常
者固常也而變者亦常也孫子有言聲不過五五聲之
變不可勝聴也色不過五五色之變不可勝視也兵不
過竒正竒正之變不可勝窮也變之一字其用兵之最
要者乎抑又有説焉兵凶器也黷之則危然昔有周當
成康之時四方無虞九夷通道矣召公告以張皇六師
周公告以詰爾戎兵二公豈導君以威武者哉盖人主
[009-31b]
於天下無事之時多留心於儀文制度之間以為藻飾
太平之具至於兵之一事往往視為不急之務言之者
以為不祥為之者以為多事及天下卒然有變則茫然
無以為應奸人賊子得以肆其淊天之惡而天下遂至
於大亂唐𤣥宗之時何等全勝之天下也安禄山漁陽
一鼓而諸鎮瓦解乗輿播越矣今天下萬國乂治百蠻
欵塞庻職奉法文章禮樂閭巷彬彬而愚生之慮以為
所因循而不振者兵與將耳此亦或執事未發之意也
[009-32a]
敢僭言之謹對
  問天下之大勢在外則邊陲在内則郡邑邊陲所
   以禦外侮郡邑所以安内治也今邊陲之上軍
   士怯怠矣紀綱陵遲矣帑藏空虚矣其何以禦
   外乎郡邑之中風俗頽敗矣盜賊竊發矣生民
   困瘁矣安在其安内乎致是者厥咎何由也今
   所以處之者何道也遐想古之人教步兵于澤
   潞者天下推勇誅亂將於朔方者諸鎮奉法屯
[009-32b]
   要害浚溝渠而興屯田者羌夷降敗是皆名將
   也得是人而用之軍氣可振帑藏可足紀綱可
   伸歟守蜀郡者治崇禮義長朝歌者人稱神明
   勸農桑重牧養而禁奢侈者郡有蓄積是皆良
   吏也得是人而用之民生可蘇盜賊可息風俗
   可淳歟古人未嘗借才于異代今天下文武之
   士嵗進幾千人獨無是人出于其間歟抑或有
   之而莫之用歟此天下剥膚之弊而廟堂之所
[009-33a]
   欲聞者也諸士子其縱言之主司者為之達
有致弊之源有拯弊之道然欲拯其弊當先究其源拯
弊而不究其源是猶醫者之治病茍不究乎病源之所
在抑何以施治療之法哉生也恭承明問而有以知前
日致弊之源今日拯弊之道矣天下之道二義與利之
間也天下尚義則治尚利則亂前日之致弊者利也今
日拯弊之道亦有義而已矣仰我聖天子在上日勤聖
學總攬乾綱備二帝三王之徳則固宜有太和雍熙之
[009-33b]
治也而天下之弊如執事所言種種者何哉在邊陲帥
臣格之也在郡縣有司格之也自正徳十六年間權奸
相繼用事政以賄成我祖宗以來生養安全之道禮義
亷恥之教綱紀法度之制掃蕩無幾外而邊陲之將内
而郡縣之吏陟者以利而超遷黜者以利而幸免而將
與吏多不得其人矣將既不得其人則邊陲之上軍士
不得不怯怠帑藏不得不空虚紀綱不得不陵遲也吏
既不得其人則郡縣之内生民不得不困瘁盜賊不得
[009-34a]
不竊發風俗不得不頽敗也是前日所以致是弊者無
他利而已矣知前日所以致弊之源則今日所以拯弊
之道可得而言矣盖嘗聞之士有百善惟亷為最士有
百惡惟貪為最盖亷則衆欲皆伏而逹之於政自無不
善貪則衆欲皆起而逹之於政自不能善亷者義之大
也貪者不義之大也是故今日之所急者義而已矣必
也絶請托之私重苞苴之禁公銓選之法明黜陟之典
則前日之私既足以驅天下於利而今日之公獨不足
[009-34b]
以驅天下於義乎誠使邊陲之將郡縣之吏皆忘一身
之私秉為國之公則前日之弊將不革而自除焉不然
則操演雖勤徒足以為觀聴之具轉輸雖多徒足以長
侵漁之奸誅戮雖嚴徒足以激凶頑之怒矣邊陲何自
而理哉蠲賑雖頻徒足以資里書之欺捕詰雖急徒足
以貽地方之擾教戒雖切徒足以為文具之虚矣郡縣
何自而治哉遐想古人李抱真之帥澤潞也教習步兵
而天下推勇郭子儀之至朔方也按誅亂將而諸鎮奉
[009-35a]
法趙充國屯要害浚溝渠而興屯田於是羌夷降敗是
皆名將也得是人而布之邊陲之上如李抱真焉何患
乎軍士之不振如郭子儀焉何患乎紀綱之不伸如趙
充國焉何患乎帑藏之不足今武舉之選世襲之胄多
矣其中獨無是人歟文翁之守蜀郡也建立學校而治
崇禮義虞詡之長朝歌也誘擒盜賊而人稱神明龔遂
勸農桑重牧養而禁奢侈於是郡有蓄積是皆良吏也
得是人而布於郡縣之中如文翁焉何患乎風俗之不
[009-35b]
淳如虞詡焉何患乎盜賊之不息如龔遂焉何患乎民
生之不安今科目之舉畿藩之貢多矣其中獨無是人
歟易曰蠱先甲三日後甲三日夫天下之勢在外則邊
陲在内則郡縣今邊陲之上郡縣之内其弊如此可謂
蠱之極矣然則今日治蠱之責能無勞於聖天子之心
乎先甲後甲治蠱之道也程子曰治蠱者先究其所以
然則知救之之道後慮其所將然則知備之之方善救
則前弊可革善備則後利可乆今日拯弊之要無踰于
[009-36a]
此者矣雖然竊又嘗究理亂之勢推盛衰之迹乃既為
今日憂而又為今日喜書曰天閟毖我成功所然則今
日聖天子承先朝之大弊雖不能不厪宵旰之憂而其
所以𢎞中興之業永萬世之譽者亦豈不在於是乎是
故商道不衰無以成髙宗之名周道不衰無以見宣王
之績今天下行將太平矣明明天子令聞不已敢為今
日誦謹對
 
[009-36b]
 
 
 
 
 
 
 
 苑洛集巻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