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e0104 古穰集-明-李賢 (master)


[014-1a]
欽定四庫全書
 古穰集巻十四
             明 李賢 撰
  墓碑銘
   中順大夫太常少卿兼翰林院侍讀贈禮部左
   侍郎謚文介劉公墓碑銘
士之所存文與行而已惜乎今之世能具是二者鮮焉
若劉文介公其殆庶幾乎公諱儼字宣化別號時雨上
[014-1b]
世自金陵徙江西泰和復徙吉水以儒術起家為望族
五世祖天聲以書經授家塾宋咸淳進士弟新民繼之
於是劉氏經學盛傳於時曰益厚曰維德曰永寧公之
高曽祖也皆能以先業相承考原性號退菴隱居不仕
以公貴贈奉議大夫右春坊大學士兼翰林院侍講妣
楊氏宋屯田員外郎清之裔有淑德贈宜人生子三公
其季也公為人端介自幼不凡勤學勵行退菴知有逺
大志遣從族之先達時年十六七為文必主理雖脩舉
[014-2a]
子業耻為口耳之學務探底裏嘗曰讀書豈但皮毛而
已年二十四遂領鄉薦春闈中乙榜不就而還潛心林
下二十六年正統壬戌乃得雋春闈廷對有鯁直忠愛
之詞遂擢進士及第第一授翰林脩撰階儒林郎位旣
顯學益進以古文名天下八年與脩五倫書獲賞賚十
一年充經筵講官賜敕命景泰初進侍講階承直郎三
年遷右春坊大學士兼舊職階奉議大夫四年與脩君
鑒書有白金文綺之賚五年選進士十八人為庶吉士
[014-2b]
與狀元孫賢等屬公教之六年賜誥命是年脩寰宇通
志為副總裁繼續宋元通鑑綱目公復領之七年志書
成進太常少卿兼侍讀階中順大夫錫賚益厚尋主考
京闈有公卿之子欲僥倖科名者公持公道落之遂誣
公重罪賴學士高榖救之獲免天順改元皇上復位奬
用忠良以公署翰林院事將有寵任之漸而一疾不起
公天性孝友初二親垂白在堂伯兄早亡仲兄優游文
翰間惟公綜理家務雖公私多故而二親安公之養及
[014-3a]
遭親喪立見毁形凡附身附棺之事無所不用其極居
閑教子弟務底成材有姪曰斆官阜城而死公哭之歸
櫬於鄉族人數千指稱公無間言凡窘者葬其喪貧者
成其配寡弱者扶之得所及上春官鄉人有貸者悉焚
其券嘗慕范文正之為人立義倉於先祠之左貯粟以
周其乏且自為記以見志在朝言論侃侃所交必正人
回邪者折之不少借用是直聲大振訃聞上悼惜不已
特贈禮部左侍郎諡文介敕工部營葬事復遣官諭祭
[014-3b]
其家嗚呼若公者斯可謂之士矣公生洪武甲戌正月
十三日卒天順改元九月十二日享年六十有四配淑
人王氏故翰林編脩覺非之女子男三長節次即次敉
女一適錢啓明孫男存者二孫女三銘曰黄茅白葦天
下紛紛孤松秀拔挺然不羣毅此劉公得氣之正浩然
流行莫之敢競繄氣所發有行有文名魁天下義動壬
人翰苑春坊太常之署較藝編摩綽有餘裕位不滿德
士論惜之才不盡用我皇恤之特進崇階載加美諡光
[014-4a]
振廬陵羞彼千駟公行公文耿兮不磨詔爾後世銘勒
山阿
   中議大夫大理寺右少卿李公墓碑銘
公諱奎字文曜廣信弋陽人九世祖必達宋解元曽祖
仲祥元進士祖德懋隱居不出父興祖以公貴贈監察
御史母胡氏封太孺人公自幼好學稍長博通諸經永
樂辛卯領鄉薦明年春闈登乙榜授湖廣黔陽教諭丁
外艱服闋調廣東保昌宣德丙午以績最陞南京國子
[014-4b]
監學錄訓飭造就如二廣正統丁巳用薦拜監察御史
明年出巡浙江兼理海道時巡撫大臣及總戎貪縱不
法即上章劾之復陳機務數事上皆嘉納已而倭寇桃
渚朝廷知非公咎獨罪總戎辛酉春還京甲子夏復出
巡蘇松常鎮諸郡法令嚴明吏以贓去者甚衆尤重名教
若鄒忠公東坡龜山三先生嘗寓其地皆為祠以祀之
楊文貞公薦公學行遂受詔督京畿學事舉儒士胡珏
等五十人分主敎導士習丕變丙寅召陞大理寺左寺
[014-5a]
丞己巳夏復受詔巡撫河南并畿内諸郡得便宜從事
奏減真定所負官馬八千疋免河南諸府災傷田租二
十萬石慮汴梁為中原重地請移南陽䕶衛軍以守之
又慮南陽地接荆襄流民聚居者不下數十萬恐生變
請於關隘洞口設巡檢司軍衛防禦布按兩司増叅議
僉事二人以任撫治朝廷嘉公之䇿皆從之以璽書勞
公復遣行人賚白金文綺以賜是歲冬清豐邑以妖言
倡亂公運謀督兵悉擒捕之詔下褒奬進右少卿明年
[014-5b]
夏廷議以去秋敵侵京畿人民驚擾不已遂移公專撫
真定諸郡公益殫慮往來綏輯民遂安堵時諸郡久旱
公齋沐禱於神即雨是歲大熟先是民飢公請移臨清
倉儲三十萬石賑之民賴全活者甚衆見前代名臣宋
璟李沆墓圮即命工修治之忠勤之績冠於一時乃遽
遘風疾代還之日諸郡士民咸號泣挽留至京懇乞骸
骨公卿大夫士爭為詩文重公之去未幾以子貴賜誥
命進階中議大夫贊治尹時巡撫廣西江西憲臣聘典
[014-6a]
文衡疏請大用公皆辭之不就築溪山風月鷗波二亭
與親友詠觴其中重建祠堂書院以勵鄉俗教後學天
下莫不高其行所著有詩經辨疑九川集歸田錄數十
巻忽一日疾作乃自為祭文復書後事而卒天順改元
三月一日也距生洪武己巳三月十四日享年六十有
九上聞訃遣官諭祭其家邑令汪復肖公像於鄉賢祠
以祀焉公配張氏繼陳氏皆封恭人又繼孫氏子男二
人長玘舉進士授監察御史出為陜西按察司僉事次
[014-6b]
璘女五人羅徽裴憲陳顯詹珏其壻也孫男四人孫女
八人族孫曰良復為監察御史其餘顯宦者又數人銘
曰維政與教鮮克兼舉有美李公慨然自許始攜一經
于嶺于湘于彼成均頌聲洋洋受薦而興執國之憲董
學于京士習丕變受帝之命王事有程于浙于汴惠流
威行南北畿民見公咸喜聞公之歸攀號不已晚節令
終有子希蹤政教之臣孰如李公祠並鄉賢哀動宸極
我銘其藏過者必式
[014-7a]
   中奉大夫太常寺卿夏公墓碑銘
公姓夏氏諱衡字以平樗菴其別號也松江華亭人曽
祖福隱居不仕祖彥容考宗文俱以公貴贈亞中大夫
太僕寺卿祖妣顧氏妣鄭氏俱贈淑人公自幼端謹不
羣永樂初選為郡庠弟子員力學不怠己亥以善書徵
入翰林脩永樂大典越三年辛丑書成擢中書舍人壬
寅扈從文廟北征洪熙初仁廟授以敕命階徵仕郎賜
第宅一區凡内閣制勑文字屬公書之公夙夜謹慎大
[014-7b]
得時譽宣德改元扈從宣廟征武定州公能周密文事
諸老先生咸倚重之師還賜畔者家屬四人明年丁未
上念公勞勩特陞行在吏部考功員外郎未幾陞郎中
供職如舊公益感激盡心嘗曰吾幸居此清切之地敢
不知所重乎明年夏以預脩兩朝實録成加祿一級且
有白金文綺楮幣之賚又明年授誥命階奉政大夫正
統初英廟賜公織金衣一襲尋以清脩文雅為楊文貞
公所推入侍經筵而白金綵幣之賚尤厚是歲丁内艱
[014-8a]
上命兵部給舟送其櫬還鄉安葬聞公哀毁骨立又遣
太監范安賫瓊玉膏賜之服闋供職惟謹癸亥秋以秩
滿陞順天府丞己巳秋朝廷有事以公勞於文墨進陞
太僕寺卿賜白金文綺楮幣三年復授誥命階中順大
夫天順改元英廟復位進陞太常寺卿復有白金文綺
楮幣之賚癸未公以年踰七十無子懇乞致仕自顧孑
然一身托其壻翰林譯字官王臣以老焉天順甲申十
月十七日以疾卒距生洪武壬申十二月十一日享年
[014-8b]
七十有三公天性孝友襟度和易少與伯兄桂軒先生
自相師友居官四十餘年曽無過舉俸禄之餘多濟貧
乏所賜僮奴不勞以事惟使之應門而已有貧民韓五
典屋以居久之自搆數間已而五卒鄰豪欺其孤寡欲
攘其居公為奏請仍歸韓氏母子内姪顧廷玉遺孤本
無依公憐之訓習法書薦入翰林擢中書舍人復出資
擇婚而配之嘗以俸金二十餘兩托寄南京禮部郎中
金汝礪為盗所竊償之不納曰是不以其道得之者何
[014-9a]
償之有士大夫咸以長者稱之公平生善吟詠至於字
學真行隸篆無不精美尤善作山水竹石四方來求者
甚廣得之者咸寶愛焉所著樗菴集若干巻藏於家配
顔氏贈淑人生女一壻即臣也卒之日朝廷遣官諭祭
復令有司為營葬事銘曰造物㝠㝠孰云可測善惡之
應未必皆獲溫温夏公惟善是行乃絶其嗣聞者愴情
公在仕途惟勤惟慎舘閣周旋芳聲屢振以徳觀之裕
後可期夫何乖焉在理不宜匪曰不宜亦云有變變而
[014-9b]
不常於人何譴是以君子求無愧焉曰常曰變一聽於
天嗚呼夏公名稱在世不以無後廼有或替為述其事
勒石墓前以詔鄉人以永其傳
   通議大夫湖廣按察使馮君墓碑銘
正綂初予識馮君至誠於京師固已藏之胷中矣旣而
敭歴中外功名事業過人逺甚予固知其必至是也今
即世五年矣其子韺始克狀君之行乞余為銘予辭以
不暇而請之不置也則序而銘之序曰君諱誠字至誠
[014-10a]
別號無偽道人漢車騎將軍唐之後有諱給者仕宋為
吏部侍郎始居饒之浮梁曽祖良輔隱德不仕祖夫志
元末大儒也洪武中應聘至南京以疾辭歸父溪翁以
明經敎授鄉人叅政黄勉辟之不起娶張氏生子四人
君行三也自幼聰敏為諸生力學不懈弱冠以詩經領
永樂庚子鄉薦明年登進士第賜歸進學慨然曰吾聞
古人顧名思義因號無偽道人識者曰此逺大器也又
明年赴召授廣之香山知縣君便道至家曰吾有禄可
[014-10b]
養親矣乃盡讓田産於昆季奉二親以行香山邑素陋
君以禮敎變其習邑人始易君年少已而皆心服之有
虎為患君曰人與神分職以治民使其㝠然不靈何以
享明祀乃移文城隍之神虎遂渡海北去朝廷用兵交
趾檄君備軍饟甚急役夫在道感君恩信無後期者久
之二親相繼以沒君哀毁不勝扶柩還葬一用朱氏禮
且建祠堂脩譜牒以倡族人服闋吏部委君理蘇松諸
郡工役之隱漏者事竣調徽之祁門君益勞心民事未
[014-11a]
幾用薦授湖廣道監察御史正綂丁巳奉命出巡貴州
軍民利病悉條奏以聞辨明寃獄前後數十己未復巡
陜西值歲大歉即檄有司發倉廩以賑復奏停賦税鹽
粮以實邊囷民困乃蘇又劾閫帥之貪殘者壬戌麓川
夷梗化分遣憲臣發兵往征之君發四川兵盡得其精
鋭還授敕進階文林郎復用薦陞浙江按察司副使時
憲使軒輗用法甚嚴每有疑獄多從君辨嘗與御史讞
兩浙獄囚君平反甚衆處州賊起宣慈之黨尤衆兩浙
[014-11b]
騷然巡撫憲臣議捕之衆皆憚往君曰食君之祿而避
其事可乎毅然請行至則遣健者潛入賊中啖以金帛
賊謀寖衰乃大饗兵士掩其未備一鼔而敗之殱其渠
魁散其脅從單騎巡勞民皆安堵先是民有謠云若要
宣慈破除是馮君過至是驗焉朝廷嘉其功進陞湖廣
按察司浙民聞之遮道乞留不獲乃大書其事鑱諸崖
石君至湖廣訟牒紛積囹圄充斥乃晝夜省閲而斷遣
之滯獄為之一清湖南夷獠告訐之風頓息都御史劉
[014-12a]
廣衡奉敕糾察湖廣庶官乃疏君政績第一朝廷賜誥
旌之進階通議大夫推恩二代祖父皆贈官如君妣皆
淑人君益思自力以答主眷未幾坐微累逮繫朝廷知
其誣即遣還任踰數月疾作猶治事如常未嘗就枕一
日諸孫侍側君忽語之曰歸語汝父奉法循理勿忝所
生言訖而逝時天順己夘四月二日也距生洪武庚辰
四月二十五日享年六十藩閫官僚哭之盡哀湖之南北
數月猶聞行哭聲德之感人其深也如此君天性忠厚
[014-12b]
襟度坦夷不輕為喜怒其處事也據理為是非其用刑
也原情為輕重僚友無不嘆服者平居手不釋巻所著
詩文有真齋集若干巻藏於家配閔氏累封淑人子男
二人長曰韶次即韺登景泰甲戌進士第為平湖知縣
有政聲孫男六人孫女二人以卒之歲某月某日葬於
邑之豐村烏龍之原從吉兆也銘曰嗟嗟馮君發跡江
右碩學宏才世豈多有始為邑令于廣于徽受薦而起
民曰疇依入官烏臺士類咸喜南徼西陲大振風紀佐
[014-13a]
臬於浙叛寇以殲遂持憲節聲震湖南仕路翺翔餘四
十載一節始終曽莫之改古人芳躅孰允蹈之相彼馮
公實克造之身雖云亡功則甚偉我銘其藏令譽無已
  墓碣銘
   武德將軍烏撒衛正千户孔侯墓碣銘
侯諱顯姓孔氏系出宣聖之後傳𣲖疎逺莫稽其詳先
世有徙淮甸者居鳳陽之靈壁遂為其邑人侯早以茂
材仕元至山東行樞密院判時元綱不振羣盗蠭起侯
[014-13b]
守沛城我太祖高皇帝起兵定天下丙午年夏四月遣
偏將陸叅政取徐州侯遂歸附吳元年春充宿衛夏六
月授兵馬指揮分巡金川驛橋冬十月改金吾右衛鎮
撫洪武改元夏四月授武略將軍賜誥命侯累扈從南
北征討二年秋上聞鄧州自元將實喇巴圖攻而克之
燬其城無居守者二十餘年冬十一月乃命侯提兵五
十人來治是州侯抵襄陽詢鄧之流寓者導至故址於
是冒霜露披荆棘收集散亡興舉廢墜規為新城三年
[014-14a]
冬十一月上聞侯治狀賜誥命四年夏城成公私屋宇
亦完市井棊布人多來歸是冬驗版籍得軍士千餘人
編民千有七百餘户五年内鄉山盗起侯率所部兵往
捕之盡上嘉侯之功遣官賚龍彩紵衣一襲六年秋七
月復念侯效勞陞正千户專理戎事不煩州政葢優之
也九月授武德將軍賜誥命侯與其副益綜理經營以
壯樓觀以浚濠池明禁耀武四境晏然十年十一月上
復念侯之功賜世襲誥命侯在職不懈每欲足食足兵
[014-14b]
闢四野脩陂堰民稱易治復如古昔十七年春正月侯
鑄雲版為晨暮節有無賴者誣之遂逮侯夏四月獲宥
調貴州烏撒衛侯即怡然起任二十九年夏五月以有
疾引年請以兵付其長子乃歸老於鄧鄧人敬愛之加
於在仕時新城之南建宅一區日課子孫農擇其秀者
延師於塾訓成之時徜徉容與於別墅山水之間見者
不知其為故將也一日忽嬰疾畢集親族慨然曰人生
於世與朝露何異死生常理固不足介意所貴者有善
[014-15a]
可稱而名不泯焉爾吾昔受天子命來治此州於兵燹
之餘故城榛莽為虎狼麋鹿之所賴兵民之力而城之
使名郡不减於昔吾死不憾矣言訖而逝侯生於元某
年某月某日卒於大明永樂某年某月某日享壽若干
曽祖某祖某父某母某氏配李氏子男四人長著襲正千
户次藝次某次景女若干人長適某次適某孫男若干
人長安襲正千户次文行忠信温良恭儉讓某某某某
俱有恒產不墜侯業孫女若干人卜葬在新城乾隅湍
[014-15b]
河之北文之妻李氏賢女兄也通家之義不可以不銘
銘曰煌煌大明致時之亨開拓疆宇四方底平桓桓孔
侯攀龍附鳳仗劒驅馳躬頻扈從鄧為荒州餘二十年
宸衷軫念簡任才賢毅此孔侯受帝之命手握兵權兼
彼庶政翼翼新城載經載營惟侯之功不日而成遺黎
乃來事我南畝足食足兵惟此賢守襄漢之南名郡再
興惟藩惟翰以慰聖情誤玷青蠅蠻邦戾止皓首來歸
鄧人咸喜相古朱君葬祀桐鄉任丘名城亦有中郎孔
[014-16a]
侯配之有美無忝湍河之藏無伐無翦我作銘詩刻石
墓門奕世簪纓惟侯子孫
   翰林院檢討從仕郎鄒君墓碣銘
唐季王審知稱閩王中原之士多歸之若河南固始鄒
勇夫其一也勇夫以僕射鎮歸化因家焉歸化即今泰
寧縣是後子孫繁衍衣冠不乏若令懽為唐水部員外
郎長孺為宋太學錄曰應麟曰應博俱登進士第曰應
龍以慶元二年狀元至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贈
[014-16b]
少保其族益大顯今翰林檢討君諱安其後也君曽祖
光號東軒祖林甫號樵隱考世榮贈翰林檢討母朱氏
封孺人君自幼頴敏不凡書過目即成誦善屬對世榮
與故人江飲江屢出竒語欲屈之見其略不締思隨應
如響乃嘆服曰吾兒素稱能句輸爾一籌矣甫睟為邑
庠弟子員令尹見而竒之洎冠字仕恭益自奮勵凡經
史靡不涉獵尤專於易永樂辛夘遂中鄉科明年中春
官乙榜得教諭浙之新昌或曰是邑乏科久矣奈何君
[014-17a]
曰何地不生材顧教之者何如耳至學召諸生前曰吾
受天子命來教爾輩務底成材效用於時若見從乎咸
曰諾於是立程課嚴教條雖隆寒盛暑不少輟始有不
堪者搖以浮言終則翕然從之故一科而舉者五人再
舉者三人若楊信民甄完諸輩為都憲為方伯者彬彬
相繼時論偉之君歴典京浙文衡士類服其公嘗考績
赴京遇燈節獻詩文廟嘉之賜寶鏹尋有以君學行老
成者薦擢國子學錄㑹宣廟親平沙漠君獻頌有椰子
[014-17b]
内醖之錫繼賀騶虞元兔嘉禾卿雲諸祥多獲賚予九
載進秩助敎再進檢討天下英才皆卒業其門正綂九
年春上視太學君䝉勑諭賜衣一襲東軒以幼孤育外
族為王姓已三世君慨然念水木本源之義抗章於朝
復鄒姓又念王氏不可絶仍以兩兄嗣之未幾以引年
乞致仕自大司成以下曁六館之士與朝紳知舊祖餞
都門外見者莫不歎息以為復見二疏旣歸深衣幅巾
徜徉山水間訓諸孫禁侈靡之習宗族鄉黨咸樂從之
[014-18a]
為詩文必法古人才識豪邁有氣節求之者接踵於門
所著管窺集易講義若干巻尤愛寫竹梅蘭菊山水禽
鳥之類得趣一揮極其工緻士大夫爭尚之敭歴中外
四十年踐履篤實始終如一可謂當代之醇儒矣君生
洪武辛酉正月三日卒天順改元五月八日享年七十
有七配蕭氏封孺人子男三長允崇次允隆舉進士官
太僕寺丞次允升女一孫男十孫女一曽孫二以天順
二年某月某日葬某山之原銘曰師道之立自昔為難
[014-18b]
猗嗟鄒公終老儒冠邑校成均傳道解惑孰出公門都
憲方伯仕優而學紹古作程華國之文洋洋頌聲庭訓
有嚴濟其世美我銘其藏百世無毁
   處士崔君墓碣銘
處士崔君往歲以子富為吾州來京師謁予因識其人
於今殆十霜矣忽以疾捐舘富聞訃悲號奔喪旣葬狀
其行走予泣請銘其墓上之石予嘗識處士固宜銘况
重其子之為名守乎處士諱政字以德世居薊州巫山
[014-19a]
知縣文憲之孫清河巡檢恕之子也處士早孤母張氏
鞠之旣長能力農以致恒產人或諷之曰以子之才游
庠序取青紫如拾地芥耳何憚不為處士謝曰孤不幸
早失怙賴母氏撫育至有今日罔極之恩惟終養圖報而
已安能捨膝下之奉而干祿仕乎況出處有命不可幸
致也假使造物有意付之子孫亦不為晚鄉人聞而韙
之於是一力事母務盡其情庶幾古所謂孝弟力田者
平居朴淡自適不事華奢好施予聞鄉人竇氏之風慕
[014-19b]
之曰使吾有千金之貲必繼其蹤自是度其衣食之餘
盡賙貧乏錙銖不遺旣遣富入州庠訓勵諄諄曰爾上
世宦業不可墜也富奉教惟謹遂起貢士知鄧州則又
馳書戒曰汝在官俸祿之外一毫無取於人異日行李
蕭然而歸方是孝子用是富在官冰蘗之聲大振處士
生洪武己夘正月十六日卒天順戊寅九月二十三日
配張氏子男四長即富也次曰宣次曰寧次曰宏孫男
五孫女二葬以是歲十二月二十八日墓在州東鳳凰
[014-20a]
山之麓銘曰身不求貴而不失其貴者孝以事親而天
爵存其衷也行不求名而不失其名者義以訓子而人
爵在其躬也况景仰哲人而允蹈其善踪者乎宜慶澤
之流方殷而未窮也銘以勒石潛德具彰嗚呼窀穸將
無憾於深藏
   處士許君墓碣銘
承族之微由已著之必其善行出於尋常否則未必能
之也承族之著由已微之必其惡行下於尋常否則未
[014-20b]
必若是也以此論之曰著曰微是皆有以致之者若處
士許君士榮殆所謂由微而著者乎處士世居杭之仁
和其童丱時已失怙恃孑然孤弱無彌月之儲人不堪
其憂而處士能勉自樹立殷勤治生不數年遂有恒產
日益月盛家用以饒鄉之右族罕與儷者嘗自嘆曰家
門衰替之餘不自意其享有今日然力能致富不過陶
朱猗頓之流耳吾聞君子所貴乎富者以其能好禮也
於是奮志力學日考德問業於章縫牧校翼翼然不少
[014-21a]
怠且痛自刻厲行已待人一以謙卑自牧而横逆之來
亦惟以自反為主因號容菴以見意又悟積而能散之
義以施與為樂里有匱乏者每每賙給之不厭正統間
值歲歉邑人大飢有司賑之不能徧處士慨然曰鄉人
多餒而吾獨飽可乎遂出榖五百石以助官凡通衢甓
甃歲久而壞與夫祠宇橋梁之弊者處士悉出財脩治
之處士為人襟度瀟洒雅愛清致所居隙地濬為池沼
植以芙蕖壘石為山嘉卉美木駢羅其上暇日延搢紳
[014-21b]
之士觴詠其間時誦邵康節四太平世之言曰吾其庶
幾乎幼子曰傑性頴敏遣為學諸生處士每程其業而
䇿勵之歲庚午乃領鄉薦登太學天順改元選擢監察
御史將有封命之榮而處士一疾不起矣享年七十有
二洪武丁卯其始生之年也娶同邑鮑氏女凡處士起
家皆藉以内助而恒以不逮侍舅姑為恨歲時祀事必
躬必親待族黨禮意周洽撫諸子慈而能教每處士有
所施與必欣然順之無吝意洎處士屬纊驚惶悲感同
[014-22a]
日而沒鄉閭莫不嘆異享年七十有四生子四人長曰
誠次瑛次俊次即傑女二長在室次適丁勉孫男六人
孫女五人嗚呼處士之家自微而著者如此其善行豈
可使之泯泯無傳哉銘曰成家之難譬之升天家聲復
振在彼後賢矢心不渝乃有恒產孰將凂之流俗淟涊
乗衰之極遂熾而豐鄉有巨室莫之敢雄君也奮然思
進於學譬之鳴蟬脱此汙濁我旣盈矣將之以謙犯而
不校匪凉匪炎解槖周貧曽不少倦匪恤人言行我之
[014-22b]
善優游暮景家以大成適情山水用畢此生有美一郎
登庸烏府蘭玉蓁蓁以篤純祐高壽全歸復何憾焉矧
與良配同此逝川峨峨磵松挺出茅葦我為銘辭永昭
二美
 
 
 
 古穰集巻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