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d0573 佩玉齋類藁-元-楊翮 (master)


[005-1a]
欽定四庫全書
 佩玉齋類藁巻五
             元 楊翮 撰
 序
  送羅執夫赴弋陽縣學教諭序
考工記曰粤無鎛燕無函秦無廬胡無弓車然而求是
數物者必于是乎取之故曰非無也夫人而能為之也
乃若士之立師道于學校豈夫人之所能哉徃年南陵
[005-1b]
羅季端教錢唐未幾而其兄與可教新城今與可之嗣
執夫祗省檄之光華徃弋陽之上邑于是羅氏之門仕
于邑校者三人矣余見季端之于錢唐也策力修治篤
意訓淑人莫不嘉其勤且其周旋有度上下以和蓋材
之時者焉與可之于新城也執謙冲虛蓄徳宏深人莫
能窺其量且其學博而識質懋且文蓋器之良者焉是
固所以為能充其任者也執夫承尊父之矩度恢其器
于有容襲季父之通敏達其材于有合其有不能充於
[005-2a]
其任乎夫莫難乎為師也至于羅氏之門夫人而能為
之則羅氏者殆非士大夫之粤燕秦胡也哉惟羅氏之
子弟濟濟翼翼郁然可觀踵執夫而為教官宜有未艾
進而郡庠之陞胄監之拜者將不相望于異日耶執夫
之行也宣之文儒雋賢莫不多其濟美榮其遄邁是以
雄詞畢陳雅歌迭唱發中和于金石合節奏于律吕及
其彚稡篇什充溢編簡咸以余為傳子夏之學者請著
其端遂撰為序引如右
[005-2b]
  送張元弼序
士大夫將去其鄉仕于逺方則君子不能無離曠之懷
趯然于中而不可已者于是焉慷慨歌呼以申其致而
古者朋友之道因以顯白于當時若夫諷詠之辭比興
之義皆視其作者之所能而所為作者之人品才美繫
焉宣城張元弼受檄行省分教于建徳之淳安戒途有
日其友魏然明合吾䣊之雋彦為詩以道其行既又編
次成帙虛其右簡而屬余序余惟崧髙烝民之詩尹吉
[005-3a]
甫之誦申伯樊侯者也今諸君子遵用古道追配吉甫
于元弼之行也陳禮樂之光華間爼豆之徽懿雅正之
音發于金石藻翰之輝爛乎雲錦由是而淳安山水之
秀人物之傑播之句律載在篇牘無遺美焉况乎温柔
敦厚之風交倡迭應或頌或規深有合于詩人之意觀
于斯者元弼之人品才美槩可知己元弼秉中和之彛
徳内𠂻其直襮融其謙接其容者可以信其言聽其言
者可以識其志守是道而仕于時將無逺而弗達頃嘗
[005-3b]
識教分水有稱其邦聲聞之通于淳安者素矣是行也
固無待于詩而重諸君子之詩亦無藉于余言者獨然
明誼好之篤固將以暴元弼之名譽而釋諸君子離曠
之懷也是不可以無述故叙言以列其端用以見交道
之古也
  送賈伯暉山長序
姑孰之流入于楊子在牛渚磯南其形勝雄以竒其土
田沃以豐而據江山之津要則有巨鎮為采石民居數
[005-4a]
千與守戍者旁午其賢豪多善積而厚藏其習俗多尊
儒而尚義而司風化之本原則有鄉校為采石書院數
十年來主教席者更去而踵來其行誼或足以取重當
時其問學或足以接迹前修其儀度或足以作矩後進
而稱教養之職任則有北方之名士為賈伯暉伯暉以
至正元年為山長居頃之士大夫之稱譽其賢者曰始
書院之田以畆計才五十有竒伯暉至而請于司憲之
官得割郡庠及天門書院餘帑買田以益之數登于舊
[005-4b]
有加復能致當塗之宰縣者上言于郡府取三江水利
之羡額以養士嵗以為常令而門宇奕奕崇餙有嚴學
從蓁蓁絃誦無輟皆伯暉之績也伯暉之績夫既顯書
而深刻之已江東諸郡亦有為書院之長而其賢若伯
暉者乎其為是言者非獨一人而止于是伯暉之名在
學官著甚予聞伯暉懷能抱藝翺翔于胄監者有年人
之識伯暉者期伯暉于華達久矣然竟以竒窮偃蹇年
壯而猶未仕及其故人之貴顯者稍稍在當路欲有以
[005-5a]
引用伯暉會南行臺御史移書浙省始得為是官伯暉
惟不卑其官而欲小試其所藴以故能稱其職任而士
大夫翕然稱譽之夫以伯暉之才顧何施而不宜今局
于位不得肆而其成就已卓卓可覩若此則異時之躋
躐崇要偃然有所樹立寜不亦可兾乎伯暉既滿代與
之逰者某某設祖帳以餞之屬予書其上為之序
  送陳希賢贑州學正序
吾鄉有質直之士曰陳希賢居中山讀書事親不求聞
[005-5b]
于時前年南臺御史合薦之江西行省用以為贑州路
儒學正行有日其與之㳺者咸曰行者必以贐豈獨貨
財之為禮哉蓋君子之相愛以言于是乎有贈言之義
今其可以無言耶希賢以一介寒素受知御史遂用校
官起家視夫凡為校官者傑然而出其上則御史為知
人繼自今其毋戾所守以期無負御史之知是誠不可
不為希賢告又曰希賢學古之道清修而逺俗務乎内
不以餙乎外求乎已不以徇乎人其為人信賢已使若
[005-6a]
果于忘世誰得而移之今既出而仕其亦達夫時之所
同而毋執乎己之所獨乎是固敦本信道者之所不樂
為而今世之所不能不然者是亦不可不為希賢告既
又相與謀曰士之㳺宦于逺方則朋友之誼必思所以
暴其聲譽而先之不使夫稱望之或鬱乎彼也于是乎
有作誦之舉而况徃徂乎文物之地從事乎庠序之間
不有以導揚之懼其無以為之前聞也蓋雖文采之外
見才美之素彰者或涉乎數千里之地猶不能使其名
[005-6b]
一日而振耀于人則夫志識之有在悃愊而不華若希
賢者非卓識之君子疇知之斯尚賢者之所宜拳拳也
是則不可不為章貢之士大夫告遂授簡于翮俾為之
辭惟希賢之方冠嘗受業于先君子矣弗容讓用悉書
其語而叙之以為序
  贈明道書院權山長湯子逸序
至元六年上元教官湯子逸攝長明道書院明年郡士
房徳卿用御史舉茂材受檄行省實代之子逸既解去
[005-7a]
鄉先生孰長卿天台丁仲容西蜀程彦魯弟子師古克
家方宗唯程立心李元中暨掌學官之出納者耿純仁
會堂上相與言曰自吾子逸之懾長于斯也夙夜刻厲
以圖稱塞職事修堂廡作儲室治閣道朔望始集諸生
堂上誦說先王之道前日之廢者舉怠者勤昧者昭學
士大夫亡不說喜以為庻幾獲見牧養之意今而絃誦
相間庾有餘粟凡所以臻此者皆子逸之厪也吾䣊之
士其容可忘諸具以告徳卿徳卿曰善乎諸公之言昔
[005-7b]
之來踐兹席者余不能知余所知固無如子逸子逸與
余蓋厚鄉也徒愛子逸今而乃知子逸賢誰能為子逸
論次者書之乎上元楊翮因為之叙曰子逸宣城人少
從宣城名師㳺嘗治詩義為科舉業尤能操翰墨工詞
章己而由庠序發身教上元上元屬江左名郡御史大
夫開府郡中比時教官多録録下材不為人所稱道獨
子逸明當世之務動止言黙皆中繩矩所交㳺又一時
豪雋長者日從事文雅徳誼見之者亡問公卿貴人皆
[005-8a]
尊禮為上客以故通郡中咸多之至上元嵗餘名稱藉
甚會書院闕長上官因籍以攝事子逸以其全能興起
墜弊又施其餘理所主校室煥然相望較之曩昔未嘗
有也如子逸得致位通顯真不負所學者哉夫旌絶行
者不遺小善録茂績者不没㣲勞况子逸畢志篤意有
功于學官甚著士大夫䝉其實而軼其聞非所以表賢
能厲功伐也其如嗣子逸為之者何勸謹書其事藏之
學官歸其副子逸為士大夫報
[005-8b]
  送于清叔序
據江左之會而為大藩山之自吳奔來者擁其背至自
楚者復踴躍而前迎南有牛首之竒北有覆舟之勝秀
蟠雄踞之勢于是焉融水則有清溪秦淮渟涵演迤鍾
其美而通其氣蓄而汪洋流而䟽達其外大江周迴引
而東騖環封數百里廣衍曠夷無溪&KR0676汙萊嶄崿險絶
沮洳卑下之地故其人率皆恢豁宏偉無鄙陋之俗下
至里衎閭黨小夫細氓亦皆誦詩書而談禮樂其于貴
[005-9a]
隆富溢震耀世俗者恒視之藐如曽不芥蒂此吾鄉之
為邦所由甲乎江左而才學之士多出其間為天下所
稱道者也前代以來搢紳衣冠之産兹土者奕乎其不
可述已近世鴻儒偉人其典型譽望為後生小子耳目
之所及知者每相望而後先若夫齊民之英髦士之秀
亹亹焉曷能勝計哉余自童丱從先生長者㳺觀其時
人材之多可謂盛矣及侍家君行四方久之而歸則吾
鄉彬彬之風日益以盛余所景慕而不敢儕者數君子
[005-9b]
焉于清叔其一也清叔温厚博雅所從得名師其詩與
文鬯以淳能炳然以才學著時之名公貴卿比比稱道
之謂其徳業之茂將未可量也今方以省檄録學鎮江
人皆悒然以為未足以稱其器噫人材以地而盛其鄉
多賢則士大夫之屈大以為小者勢使之然已夫以學
校之卑官散秩而自吾鄉為之者乃清叔焉顧不足以
為吾鄉重乎余於清叔之行所為厯叙夫山川風俗之
美以及人物之盛者蓋將使夫人之因清叔也知吾鄉
[005-10a]
之士為獨多也
  送陳潤民教諭序
予頃因察伋氏識東原陳澤民澤民自其先君子宦㳺
居金陵久之澤民稍出試吏弗合于時即棄歸自是絶
意榮勢獨淡然與其季處東郭友愛無間言予因心敬
澤民而雅知其季賢又十餘年始識其季于諾海氏季
子尤恂恂退譲有君子之風起家學官教晉陵以憂去
居數年不調不自以為淹或謂陳氏産中州向使季子
[005-10b]
不為儒師自其少時即能若他人在金陵者以刀筆給
事臺府積年勞當署列憲史貴顯可指俟季子既志在
禄仕不此之圖顧乃褒衣博帶託身庠序之間取升斗
自給以糜嵗月將與人異情乎予曰不然師道尊史人
役也由師道視人役可不較而明季子之舍彼取此殆
以用書佐補文甚下故薄之不為而寜以儒進且地方
百里偃然為人師豈他官比哉季子之處此審矣人于
是知賢季子今季子受調教廣信屬邑玉山知季子者
[005-11a]
皆歌詩送季子行予因著送季子序明所為為季子作
詩之由季子字潤民曰季子何賢之也噫人之觀于季
子猶見其伯子矣
  送于遵道之吳門序
昔吾夫子周㳺天下其徒多至三千人以文學名科者
唯言氏卜氏二子而已世之君子潜心乎載籍悉意乎
討論于經典以求其道于史志以考其事于百家傳記
以博其言固足以挈其樞要而觀其會通矣然能僴然
[005-11b]
與㳺夏並稱者益寡焉何哉文學之事蓋不可力而能
茍得以專其名者非偶然也夫粲乎其有章者言之所
由纉也皎乎其有徴者事之所由叙也秩乎其有原者
道之所由載也文學之所繫其重如此而君子以身任
之顧不亦可尚乎史稱言氏吳人今去之雖久其遺風
餘教在吳邦當猶有存者矣吾鄉于遵道自㓜從名師
嘗有志于文學吾鄉固多士獲與之齒者殆不數人蚤
以學官起家今將徃職吳校遵道其能與吳之賢人君
[005-12a]
子求言氏之傳而明之乎遵道之行也士大夫皆作詩
以為之道予固以文學之事望之故叙于其首
  送陳子恭山長任顔魯公書院序
近世庠序徧天下郡縣而有天下者猶以為未廣徃徃
因夫昔賢前哲卓然有以埀世立教者間即其鄉若所
嘗至之地為樹祠列之學官置師弟子員使各推明其
道其欲有禆于治化者計慮深逺矣故凡是學之主是
人而立也為之師者必本其人之道以教為之徒者必
[005-12b]
宗其人之道以學于其心術之微事業之著言論操履
之實其可以不之考乎祊河之上唐太師顔魯公之故
居與丘墓相望比者公卿上言請立書院于費祠魯公
朝廷從其請署山長一人至正四年長廣陳子恭以嘗
登名于禮部得為山長蓋魯公書院之有山長至子恭
才四人其一人甫至官即以故去而未嘗至官者又一
人焉學于是者得其傳于師為未久于魯公之道宜或
未及講求而盡其詳子恭之責亦重矣惟魯公之在唐
[005-13a]
朝厯忤大姦且能撓大盗之勢使之不能直闚潼闗終
為姦相所䧟以不屈于叛將而死其忠烈甚著公之道
實殺身以成仁要皆出于聖人所謂仁者之勇子恭夙
承名師之教用能養其直方之氣而充其正大之心於
公之道其殆能知之己今將言邁于費適自昇始學士
大夫之在昇與子恭友者二十有三人皆能詩君子凡
由昇而費所厯之地二十有三人者皆能即詩以道之
若夫推明魯公之道以教其人則在子恭矣予誠有望
[005-13b]
于子恭也故序
  送屠彦徳教諭序
至正元年復鄉舉里選之制明年大比天下多士春官
上其名天子親䇿焉第其等而官之又明年用監察御
史言取貢士下第于春官者用之為校官復以貢額未
廣而天下之材或遺也始自今更定名數于貢額之外
取以補校官之末等秩視下第者益讓焉著為令于是
南士之額在江浙省與貢者廿有八人而以遺材取者
[005-14a]
又十有六人四年暨陽屠君彦徳在十有六人之中遂
為校官于歙學知彦徳者皆為彦徳喜以為彦徳雖不
獲薦名于春官而猶半得以遺材致身于校官也彦徳
之在歙能于其職以故通郡中無不敬禮之于校官之
名實無少媿視他塗而為校官者偃然而有以尚之嗟
乎以彦徳之賢而才教一邑使天下之校官皆若而人
顧不足為吾道重哉今其文藝日登譽聞日著安知其
異日不能奉大對于明廷魁多士于天下然則一邑之
[005-14b]
校官不足為彦徳喜幸予獨以校官之取于此塗者為
得人故因彦徳之解秩歙學序以告諸世之公卿大夫
士且以明御史為知言
 
 
 
 
 佩玉齋類藁巻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