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d0510 禮部集-元-吳師道 (master)


[020-1a]
欽定四庫全書
 禮部集卷二十     元 吳師道 撰
  文移
   請鄉學祠金仁山先生
嘗聞有道德者没則祭于瞽宗今學有先賢之祠古遺
意也若乃立德立言可法可師當今之所表章學者之
所尊信既有其人未列于祠豈不為鄉邦之深恥學校
之缺典乎竊見故仁山金先生諱履祥字吉父世蘭溪
[020-1b]
人少而好學有經世志凢天文地形禮樂刑法田乗兵
謀隂陽律歴靡不博通長師魯齋王文憲公栢從登北
山何文定公基之門北山實學于勉齋黄公而得朱子
之傳者由是講貫愈精造詣益邃表裏誠篤神氣肅和
舉進士一不利棄去以文義游諸公間嘗出竒策匡世
為在位者所沮格宋季以廸功郎史館編校召已不及
用隱居仁山下著書以淑後進大德中本道帥臣及部
使者敦禮延致聽授講學翕然鄉方未幾而卒所著書
[020-2a]
表註大學章句疏義刋于婺江東憲司又刋疏義于宣
學通鑑前編近蒙本道憲司命婺學刋行事聞臺府表
上送官又有論孟集註考証傳學者文集藏于家先生
道德無忝于前修論著有禆于後世列之祀典義叶古
今雖一時之未遑豈公論之終冺况先生後嗣貧屢非
欲藉是以庇身而某見義舉揚亦非托之以要譽如蒙
轉聞有司祠之學宫非惟允愜多士之望抑亦不負風
憲尊賢崇化之心學校幸甚
[020-2b]
   代請立北山書院文
欽聞聖朝興崇正學表章先儒盖以學術明則人心正
儒道顯則風俗美是以上稽孔孟之傳下主程朱之𣲖
設科則用其書秩祀則尊其爵至于門人高弟同源分
流或抱道懐德以終身或著書立言而垂世故于學舍
之外復有書院之置表厥宅里附之風聲夫惟設教廣
而立賢多是以致治隆而興善速此我朝之盛典視前
代為逺過也伏見故金華何基字恭生宋淳熈中躬禀
[020-3a]
異材夙有大志侍父宦游臨川勉齋黄公為令從而受
學遂厭科舉之習博極聖賢之書確守師說不為空言
玩索沉潛㴠養淳粹藴經綸之宏畧勵亷退之髙節隱
居金華之山北學者尊為北山先生婺守趙汝騰延聘
不就以名薦聞景定中與建人徐幾俱被擢命授以婺
學校教授兼麗澤山長控辭不應咸淳初除史館校勘又
除兼崇政殿説書辭之益力特改承務郎主管西岳廟
亦不肯受誓老布衣作詩見志既殁錫謚文定平時不
[020-3b]
輕撰惟研䆒朱子之書四書章句集註悉加㸃抺有大
學發揮十四卷中庸發揮八卷大傳發揮二卷啟蒙發
揮二卷太極通書西銘發揮三卷行世已久誦習者多
近思録發揮十四卷論孟發揮未脱藁文集十卷藏于
家採輯精嚴開示明切寔朱學之津梁聖途之標的也
同時魯齋王先生栢寔出其門傳之導江張䇓載道北
方仁山金履祥校業東州並著範模見推當世淵源所
自粹美無疵州里知所尊向後進頼以私淑其賛治善
[020-4a]
俗之功不為少矣竊惟先生學紹紫陽之傳道著金華
之望㓗身叔季有見于幾先闡教文明大行于身後若
稽古義宜有專祠今盤溪之上故居宛存過者改容想
其風烈或謂昔雙峯饒魯亦勉齋門人前代奉祀有石
洞書院何子之學不下饒公北山之名豈愧石洞謂宜
即其所居建立書院彰示褒寵以補遺闕竊見近年剏
設書院如信之藍山饒之初菴平江之甫里不過文義
著作之士因有申明蒙信允較斯人品表異尤宜况其
[020-4b]
家非殷冨事絶扳援于義非慚有言非忝如蒙轉以上
聞俯從所請豈惟慰悅是邦人士之願亦足興起海内
學者之心世教所闗誠非小補
   請傳習許益之先生㸃書公文
竊以博士之官掌司書籍講授經㫖是正音訓今之職
也當職猥以疎庸具員承乏伏見監學雖有藏書並無
㸃定善本諸生傳習師異指殊不無乖舛嘗聞先儒有
云昔人鄙章句之學者以其不主于義理爾然章句不
[020-5a]
明亦所以害義理又云字書音韵是經中淺事先儒得
其文者多不留意不知此等處不理會枉費詞說牽補
不得其本義亦甚害事也三復斯言誠為至論當職生
長金華聞標抺㸃書之法始自東萊吕成公至今故家
所藏猶有漢書資治通鑑之類逮宋季年北山何文定
公基傳朱子之學于勉齋黄公若魯齋王文憲公栢寔
游其門仁山金履祥並學于何王而導江張䇓學于王
氏以教于北方何氏所㸃四書今温州有板本王氏所
[020-5b]
㸃四書及通鑑綱目傳布四方金氏張氏所㸃皆祖述
何王近時許謙益之乃金氏高弟重㸃四書章句集註
及以廖氏九經校本再加校㸃他如儀禮春秋公穀二
傳併註易程氏傳朱氏本義詩朱氏傳書蔡氏傳朱氏
家禮皆有㸃本分别句讀訂定字音考正謬訛標釋叚
畫辭不費而義明用功積年後出愈精學士大夫咸所
推服謙之學行本道屢薦于朝不幸而没其他亦有著
述而㸃書特為切要今所傳多出副本而其家藏乃親
[020-6a]
筆所定可信不差學者得之真適道之指南也如蒙監
學特為申明轉聞上司委通經之士親賫善本就其家
傳録并廣求吕子及何王金氏之書頒之學宫嘉惠後
進寔斯文之大幸
   代孫幹卿御史請刋近思録發揮等書公文
竊謂傳道受業必以正學為宗著書立言貴乎世教有
補所宜章顯以示激揚當職往嵗偹員婺州路屬邑獲
聞北山何文定公基親學于勉齋黄氏得朱子的傳道
[020-6b]
德之望為時師表亡宋屢召授以史館校勘崇政殿說
書並辭不受所著書有大學中庸易大傳啟蒙通書近
思録等發揮並用朱子本㫖不雜他說大學等五發揮
刋行已久止有近思録發揮未就内太極圖西銘發揮
先刋于紹興其後門人仁山金履祥纂次訂定見有全
書盖近思録乃近世一經而發揮之㫖尤為精要非泛
泛他書之比金氏之學傳之許謙紹述宗㫖南北從游
者甚衆屢蒙臺府及本道列薦未仕而卒謙所著述有
[020-7a]
讀四書叢說詩集傳名物鈔尤有發明四方傳録多以
未見為恨以上近思録發揮讀四書叢說詩集傳名物
鈔三書不過數十卷計費不為甚大如蒙就于婺州路
儒學錢粮内刋板流布幸惠後學其于教化不為無補
 祭文
   祭邵州判縣尹父子文
烏乎自吾聞梅境章甫父子之死為之驚呼痛怛累旬
月弗寧今忍言之哉惟公父子隣邦之特風聲相聞而
[020-7b]
初未識邈兹宣城乃並轍跡子忝録曹章甫作邑寔嘗
代庖趣迎飛舄遂為交承契分尤密一老昻然年且九
十我時進拜誨言&KR0548惻謂世險艱羣枉惡直盍與我子
交警互掖我佩斯言日省以惕屬嵗荐荒勸分發倉督
責峻急赴愬披猖尤頼章甫協贊交相幸而事集謂而
稍康胡為繼兹往往劇任精力耗疲更臥而病我時在
告枉顧凄凉勸我先歸行亦治裝父貽我詩子餞我觴
寒風敬亭凍雪水陽執别愴恨情何可忘烏乎曾謂不
[020-8a]
半載而相繼以亡耶自予之歸亦䘮季父憂纒病侵矧
聞兹訃仰首號天天不可知吉人而㓙善行乃菑彼誣
上行私罪纍丘山者方揚揚得志不此悼而反嗤興言
至此如何勿悲旅殯蕭條來還何時不腆雞黍千里以
馳洒淚緘辭庶其鑒之烏乎哀哉
   祭許徵君益之文
烏乎紫陽朱子之傳其在吾鄉曰何與王傳之仁山以
及于公其道彌光仁山之門公晚始到獨超等夷逺詣
[020-8b]
深造盖其禀純明誠篤之資厲堅清端介之操退若不
勝衣而淵乎其似道經傳之言窮析精微義利之辨昭
燭毫釐雅正之文古淡之句纂言著書根極理趣明體
適用才堪佐時金華勸講法從論思風紀之職成均之
師使得處之無適不宜臬司早辟崇臺列薦禮幣踵門
綉衣徃見衆人所羡公視藐焉匪以為高吾病沉綿烏
乎天既厄公以貧又纒以病貧非所憂病也寔命杜門
不出學徒四來隨其淺深耳受心開方科目之暫興競
[020-9a]
葩藻與掄魁獨絶口而弗談務善端之深培盖公之學
雖不及顯施以為邦家之用而猶巋然繫南北之望足
以淑一世之英才小子托文殆三十年指聖途而誘掖
極友道以磨鐫骨肉不足以儷其親金石不足以儗其
堅比居閒而處獨益共䆒于遺編不鄙予以不肖將叩
竭于師傳前嵗之冬逺役江堧幸音書之不絶慰予心
之拳拳每言病以增劇亦祗謂之常然叠兩書于一月
乃永訣而終天慨愚生之無成昧出處于幾先誓拂袖
[020-9b]
以來歸永相從以周旋竟一朝而舎我獨後死而誰憐
歛不憑棺窆不執引我寔負公夫復奚言惟精神之如
生耿耿相炤則無間于九泉緘辭告哀有泪如川
   監學祭陳衆仲監丞文
烏乎天之生材也不數而材之成也不易祭之何摧傷
毁折而不使之永長先生産閩文獻之邦淵源外家佩
服義方其耳濡目染者莫非有典有則之學而力追古
作則又大肆其力于文章徒步而來京師叅諸公以翺
[020-10a]
翔供奉承明論說虞庠燁蜚英而發聞侈黼黻而鋪張
凢朝論之所屬吾徒之所望盖將進而長夫白玉之堂
夫何竒疾纒綿沉憂耗傷冉冉經年靡藥弗嘗極吾僚
友之情而莫之救徒環視以彷徨今其已矣嗟哉彼蒼
雖禄夀之弗登而製作流傳碑板炤耀在四方而不冺
者可頼此而不亡某等謹率諸生相與治䘮送靈車之
南返俾奉命以歸藏庶幾盡斯文之誼慰精爽于㝠茫
寄哀一奠有淚浪浪
[020-10b]
 事述
   節録何王二先生行實寄史局諸公
北山先生何基字子恭婺州金華人父伯熭承議郎主
管台州崇道觀先生其仲子也早從鄉人國録陳公震
習舉業程課若不得已潛心義理陳竒之崇道公為臨
川丞時勉齋黄文肅公為宰崇道公見二子而師事焉
告以必有真實心地刻苦工夫而後可先生悚惕受命
于是隨事誘掖得聞淵源之懿臨别又告以但熟讀四
[020-11a]
書先生終身不忘此語也㣲辭奥義研精覃思平心易
氣以俟其通未嘗叅以已意立異以為高徇人而少變
也凡所讀書無不加標㸃義顯意明有不待論說而自
見者居盤溪上因朱子門人楊公與立一見推服自此
來學者始衆先生嘗謂為學立志貴堅䂓模貴大克踐
服行死而後已舉朱子逺游篇曰此其則也于詩則曰
讀詩别是一法與他經不同須先掃蕩胷次净盡然後
吟哦上下諷詠從容使人感發方為有功謂以洪範叅
[020-11b]
之大學中庸有不約而符者敬五事則明明德也厚八
政則新民也建皇極則止于至善也至于皇極有休徵
而無咎徵有仁夀而無鄙夭則中和位育之應皇極之
極功也謂讀易者當盡去其膠固支離之見以㓗净其
心玩精㣲之理沉潛㴠泳得其根源乃可漸現爻象䆒
其義理謂四書當以集註為主而以語録輔翊之語録
既出衆手不無失真當以集註之精微折衷語録之踈
密以語録之詳明發揮集註之曲折故先生不著述惟
[020-12a]
精取語録以為發揮僅及四書大傳通書易啟蒙近思
録而已晚年則曰集註義理自足若添入諸家語反覺
散緩此其精詣造約終不失黄公臨别之訓也王文憲
公栢既師事先生先生謙抑不敢以弟子視之王公髙
明絶識序正諸經宏論英辨質問難疑或一事至十徃
返先生終不愛以待其定嘗曰諸經既經朱子訂定其
未暇者皆非甚切且當謹守精玩不必又多起疑論有
欲為後學者言謹之又謹可也先生淳固篤實絶類漢
[020-12b]
儒雖一本朱子然就其言發明則精義新意愈出不窮
然皆非自外求也先生集三十卷而與王公問辨者十
八卷不因王公之問則先生無一言孰得而窺之哉淳
祐中趙公汝騰守婺延聘請講辭不就後首薦于朝又
率名從官列薦添倅鄭公士懿守蔡公抗楊公棟相繼
延請皆辭景定五年李公鏞為畿漕會有詔舉賢特上
先生名遂與建人徐㡬同被命特補廸功郎添差婺州
州學教授兼麗澤書院山長力辭未就理宗崩咸淳改
[020-13a]
元復除史館校勘御筆兼崇政殿說書降詔控辭再三
改承務郎主管華州西岳廟終亦不受也盖自嘉定以
來黨禁既開諸公以朱子之學顯者不少矣大抵天樂
淺而世好深故其所就日下而摽掠見聞以欺世盗名
者尤不足數先生介然獨立葢思有以矯之于其同門
宿學猶不滿日恨某早衰不能如若人强健編應聘講
苐恐無益于人而徒勤于道路爾世當叔季獨抱隱憂
尤有難以與人言者然則先生之見逺矣咸淳四年十
[020-13b]
二月卒年八十有一平生質弱多病以自能保攝至此
國子祭酒楊公文仲請于朝謚文定所著大學發揮十
四卷中庸發揮八卷大傳發揮二卷易啟蒙發揮二卷
通書發揮二卷近思録發揮十四卷論孟發揮未脫藁
近思録未校正餘在家刋布已久太極西銘發揮即近
思録摘出者文集三十卷藏于家所標㸃諸書近存者
皆可傳世垂則也
魯齋先生王栢字令之婺州金華人大父崇政殿説書
[020-14a]
師愈從楊文靖公受易論語既又從朱文公張宣公吕
成公游父朝奉郎主管建昌軍仙都觀瀚兄弟皆及諸
吕之門朱子銘崇政公墓又有寧庵記瀚請為公墓祠
作也先生少慕諸葛亮自號長嘯年踰三十始知竊學
之原與其友汪開之同讀四書取論孟集義别以鉛黄
朱墨求朱子去取之意以勉齋黄公通釋尚缺荅語約
語録精要足之名曰通㫖一日讀居處恭執事敬章惕
然曰長嘯非持敬之道亟更以魯歴從朱子門人遊獨
[020-14b]
楊公與立告以北山何基子恭學于勉齋得朱子傳宜
徃從之既見授以立志居敬之㫖為作魯齋箴自是發
憤奮厲諸書無不標抹㸃校四書通鑑綱目則尤著者
也嘗謂古人左圖右書後世圖學幾絶作研幾七十餘
圖敬齋箴凡日用從事夙興見廟治家嚴飾閉閣清坐
子弟白事非衣冠不見也㓜孤事伯兄甚恭季弟早䘮
撫其孤割腴田與之愛從子侃賢與共學並居開元死
與歛且葬凢宗族交友恩意周盡四方來學者隨其淺
[020-15a]
深啟誘之尤以大學為首教蔡公抗楊公棟相繼守婺
趙公景偉守台禮為麗澤上蔡兩書院師鄉之耆碩皆
執弟子禮理宗崩率諸生製服臨于郡既歸講道于家
著撰益精冨作易圖推明河洛先後天之騐自伏羲則
河圖推一隂一陽之義畫出竒偶皆因自然之勢而生
八卦文王則河圖却因已定之卦推其交合乃求未畫
之圖而易位置河圖者先後天之祖宗乎大禹得洛書
而别九疇箕子得九疇而傳洪範洛書之數四十有五
[020-15b]
而洪範六經推其事五十有五與河圖之數不期而暗
合箕子之傳又推而倍大衍之數洪範者經傳之祖宗
乎又曰洛書之所以則河圖者何也洛書以河圖生成
之數並位此其大意也以二四易置于東西以七九易
置于西南此其妙機也惟如此而後縱横相對皆十于
是陽居正而隂居隅矣後天之所以則河圖者河圖是
逐位竒偶互交後天是統體竒偶之交惟四生數不動
以四成數而下上之則偶在上而竒在下矣初一曰五
[020-16a]
行以下六十五字洪範經也五皇極以下六十四字皇
極經也此帝王相傳之大訓非箕子之言也洪範五皇
極居中一六二七三八四九相並有並義焉一九三七
二六四八相對有對義焉箕子所陳事証相感舉一隅
也今三從一横取義亦舉一隅也于今詩則謂三百五
篇豈盡夫子之舊漢初諸儒各出所記是之夫子所刪
容有存于閭巷浮薄之口者乃以二南各十有一篇兩
兩相配退何彼穠矣甘棠于王風則削去野有死麕鄭
[020-16b]
衞淫奔諸篇皆當在所削也于春秋元年春王正月鄭
曰杜征南注隱公之元年周王之正月明白有典則矣
豈有魯國之史不用周正而用夏正是不奉正朔也聖人
義精理明無其位而輙改正朔悖莫甚焉二百四十二
年之間四時之序嘗紊聖人欲行夏之時正以此也先
儒謂周正非春是矣謂假天時以立義則非也謂以周
正紀事無位不敢自專是矣謂以夏時冠月為垂法後
世則非也又謂大學致知章未嘗亡還知止章于聽訟
[020-17a]
之上謂中庸古有二篇誠明可為綱而不可為目于論
語則謂聖人言行萬世大經曰語曰子顧不得與帝王
之書並理宗時講官徐僑嘗請錫名魯經有詔奉行時
議遷之而止于是為魯經章句以大學中庸孟子為之
傳其獨見卓識多此類也咸淳十年五月㣲疾手書付
其子缺/曰吾不逺矣七月某甲子整衣冠端坐而逝年
七十有八國子祭酒楊公文仲請于朝贈承事郎賜謚
文憲傳其學者仁山金履祥導江張䇓也宋季近臣嘗
[020-17b]
言其學行于朝下郡録所著書先生不以出有讀易記
讀書記讀詩記各十卷讀春秋記八卷論語衍義七卷
太極圖衍義一卷伊洛精義一卷研幾圖一卷魯經章
句三十卷論語通㫖二十卷孟子通㫖七卷書附傳四
十卷左氏正傳十卷續國語四十卷聞學之書四卷文
章續古三十卷文章復古七十卷濓洛文疏二百卷儗
道志二十卷朱子㫖要十卷詩可言二十卷天文考一
卷地理考二卷墨林考十六卷大爾雅五卷六義字原
[020-18a]
二卷正始之音七卷帝王歴數二卷江左淵源五卷伊
洛指南八卷涵古圖書一卷詩辨說二卷書疑九卷涵
古易說一卷大象衍義一卷襍志二卷周子二卷發遣
三昧指南一卷朝革集十卷紫陽詩類五卷文集七十
五卷家乗五十卷又有親校刋刻諸書無不精善比年
婺屢燬散落已多存者或秘而不傳然其磊落光明者
固已見于世矣
   吳氏家述
[020-18b]
吳氏散居江浙間者乃太伯公族之裔也世逺譜亡不
可稽考吾家高祖府君諱杞自衢徙來蘭溪娶唐氏是
生曾大父諱煇娶陳氏生三子昌暹其季大父也諱儒
宗字景舒元配湯氏繼張氏二女孿生四子男皆湯出
女適徐缺/次早世子男諱缺辛字伯祥今贈應奉翰林
文學從仕郎配龔氏贈宜人次諱文字文可娶應氏次
諱□字立之娶柴氏次㓜繼他姓由高祖府君而上皆
潛美不耀曾大父始好儒命二子治生産而專其季于
[020-19a]
學觀命名意可見大父攻苦自力既精舉子業博通羣
籍介壯嵗當端平淳祐時碩儒耆彦接熟見聞文尚理致
𢎞厚靖夷貌莊而氣和管數大家經㫖授者多占科選
而已輙不利咸淳季年補國子學先考應奉亦與名待
補生而時代變矣事既平中猶治儒不廢與一二遺老
以綱紀鄉學為務有司就延以職人尊之曰碧溪先生
已而以老休于家先考率諸父承意承養嵗時怡愉歡
適聰明康强夀九十猶讀細字書飲酒數升不亂臨終
[020-19b]
正衣冠言笑而逝先考元貞大德間受知諸公以教官
選初授金華教諭改仙居所至建官給田有績于學至
大初升岱山書院山長以涉海逺不行與仲季同居均
財無間言篤愛姻黨好賓客施予不倦里中平忿憾拯
急難倚以為重無大小咸得其驩心焉先考無子師道
寔季父所生季父性剛直中無留藏好正言責人率少
合而其心于慈恕最隆動守禮法飾戒子孫惟恐為不
善事隱約終身務培植隂德而已至元癸未先大父已
[020-20a]
七十餘而師道始生鍾愛甚脫襁褓臥起飲食挾與俱
能言口授以書喜其可教少長課以詩賦兼講經義嘗
言之曰吾束髮即試有司中年後偕爾諸父迄無成非
藝不善也今夢寐猶不離場屋間殆習氣歟抑時運承
平科且復歟不然謹身飾行猶不失為善士爾其毋忘
學也又曰吾家世以善聞而清白相承吾性尤寛耐有
犯不校一時名成志得頡頏作氣勢者安在而吾幸獨
存﨑嶇兵戈盗賊間人無怨仇之者更善遇之及今老
[020-20b]
夀子孫衆蕃意者天之報施乎欝于予者將發于若等
乎命先考以師道後曰他豈無可立者不可使文脉由
吾冢嗣而絶躬保護而成立之没然後已不幸吾家繼
罹憂患生理遂落挾冊無救飢寒雖諸父不以責師道
也每念遺訓為之感涕刻厲歴十四年而科目興又七
年忝與末第幸先考季父猶存而悲吾大父之不及見
矣時先妣亦已卒數年間先考季父皆及八旬禄養未
充而相繼淪䘮烏乎痛哉師道蒙恩官七品僅得追贈
[020-21a]
考妣自先大父葬銅山鄉中徐之原徙祖妣祔其後先
考妣亦葬于旁當時咸無志石名諱嵗月久將冺没不
肖孫之罪益重矣葢先大父生嘉定壬申九月十四日
没以大德辛丑十一月二十九日葬以甲辰十二月丙
午二祖妣生没俱在家逺不能詳先考應奉生以淳祐
乙巳九月十八日没以至治癸亥十二月二日葬以泰
定乙丑二月丙申先妣宜人生以淳祐癸卯二月三日
没以延祐丁巳八月三十三日𦵏以己未十二月庚申
[020-21b]
季父生以淳祐辛亥十二月一日没以至順辛未五月
二十一日未葬詳吾之所自出故弗他及主于追録故
諸孫以下不書烏乎冨貴之澤易衰詩書之傳難繼合
吾同祖之族與吾為昆弟今存者四人與吾之子為昆
弟者九人隨俗變移希不失業勢葢有不得不然者然
因是以致顯耀固非冥冥中所樂聞此師道所以䀌然而
傷惕然而懼也方藐焉孑立雖仕而微其守官厲已動
循家法故日趍于空乏不自振然用是不辱其身以及
[020-22a]
其先亦足以報矣顧吾祖宗之所以流澤者大而猶虚
其應幸而名秩稍進推恩之典得上及而旁推異時表
于其阡庻以昭荅萬一是未可必也師道二子㓜就學
能以世系為問因詳書示之并以先大父所付屬者具
載焉或者善人之後獲徼福于天昌而大之永永勿墜
師道之志其有伸乎至順三年嵗次壬申十二月二十
有一日嗣孫師道百拜敢謹志
   諸公題志後
[020-22b]
 右蘭溪吳氏家述延祐七年進士吳師道所自著也
 歴叙其大父母父母之所以培養深厚與夫為善之
 道以期其後人之意甚至元統三年暮春本由錢塘
 移舟瀫水之濱與吳君道舊經日觀所著述尤切切
 于天理民彛之間而是篇乃所以示其子若孫使知
 其世之積善成德非偶然者且命本以頴楷書之藏
 于家乗本少時嘗讀歐陽先生瀧岡阡表未嘗不抆
 涕謳吟反復感歎葢其言出于至情足以當人之善
[020-23a]
 心吳君雖未能大施其素學而歴官每以清白稱使
 其逄時得位則其推仁錫類豈不周浹也哉所謂養
 不必豐而全大節以表瀧岡者其亦有行也歟是嵗
 仲夏京兆杜本謹書
    又
 太史公作三十世家以吳為首自泰伯至夫差可覩
 已其後以國為氏雖散在四方去之千載人猶知其
 同出于勾吳世家者以其氏也余忝與金華正傳甫
[020-23b]
 同氏余家德讓堂正傳寔嘗記之今觀正傳所述世
 德之美家學之盛余亦與有忻慕焉夫策名上第而
 榮逮其親世未嘗無也余獨愛正傳名益進德益修
 而聞譽益有光于前人此非衆人之所能及也然余
 觀正傳之心兢兢自持惟日不足是豈有所為而為
 之者哉葢其平生之學本以昔賢顯大其先世自期
 而吾之顯其親者猶未至則如奉拱璧如持&KR2492水所
 以自持其身者不得不厚而所謂修其天爵而人爵
[020-24a]
 從之殆有不期然而然者此孝子仁人之用心也凡
 正傳所以自述而遺其後人者不過如此若乃謂其
 不自足于已者將有所取必于天斯亦過矣余懼讀
 者未之詳也故書之下方番易吳存書
    又
 昔李先生潛訓其子以不欺而寧遲于取應後三子
 相繼第進士其一人名朴者學于程門致位尊顯而
 先生贈開府儀同三司夫世其德且榮名追崇之子
[020-24b]
 道其庻矣乎然二者得兼固人之所願抑富貴在天
 世德在我在我者可以勉人則不能必于其天有諸
 中失于外君子且將曰幸哉有子如此况内外兼之
 而在外特未大慊于志由是之焉又自有致其光昭
 之道乎友人吳君師道自其大父暨應奉公善葢于
 其鄉既賢且文數竒不遇于進士用是遺其子孫君
 奮儒科為大邑所至有聲亦既錫光幽壤矣均𢎞盛
 典其有待乎官資之崇歟孔子曰孝者善繼人之志
[020-25a]
 善述人之事太史公曰爾為太史無忘吾所論著余
 觀此竊有契云東陽許謙謹題
    又
 詩曰誕后稷之穡有相之道后稷始為農師而農事
 之所宜自盡其力者不可以一勣名也要其所成有
 相之矣詩人推原其本而為之辭故以誕之一言發
 之誕非大所能盡也吾友吳君正傳用儒殖家閲三
 世百年而君始以文行奮由科目自致腆仕推恩及
[020-25b]
 其考妣駸駸乎祚𦙍之大而益滋者也君示予以所
 自為家述載其服襲于家庭之至行與紹聞于祖考
 之訓言誠切&KR0548惻足以興起人性之善而和諸物則
 之懿然則即詩証之所謂后稷之穡非能自致蕃育
 如此固有相之以道耳歐陽子曰為善無不報而遲
 速有時此理之常也兹非㨿乎烏蜀山人柳貫識
    又
 吳氏家述者池州建德令吳正傳父之所著也惟吳
[020-26a]
 氏蟬嫣有周有周伯父讓德弗嗣來孫于荒子孫以
 國命氏爰滋八方逮河南守革秦嬈苛布漢寛大于
 時治行第一達賢治嘉氏族丕頼大司馬翊漢中興
 强毅忠盛奕葉䋲䋲靡代不競相我正傳父世植粤
 部以茂行芳聞揚于大廷日宣三德以夙夜浚明永
 念祖考載勤載耔毓彼耿光濬源發祥則此其始昌
 也乃誕播厥辭以無忘振揚在昔承常作詩教德于
 曾吳陸居晋世頌有文媯昻樹碑先烈是徵理翺尊
[020-26b]
 祖寔録以興至于今日充其斯誼公聽竝觀不愆于
 志詩曰孝子不匱永錫爾類仁人君子之愛其親豈
 惟有以悅其天抑又有以被乎人葢推已之善以達
 人之善凡觀感而興起者皆善善而無恨也美哉乎
 賢君洸洸乎仁風浪浪乎休聲超乎其盛則夐乎其
 前聞也吳方茂厥勣奮民庸國動進律加復用嘉賁
 于祖曾慶流絃絃施于後昆畸人寡思不足以觀其
 碩尚秉筆執簡以序我友之勣云耳東陽張樞辭
[020-27a]
    又
 素獲從國子博士吳先生遊先生之學𢎞深縝密本
 末具舉使不至擢科從仕亦足以顯其先世矧叅觀
 内外奉公守法風節凛然錫類䟽封榮及幽壤猶有
 待也讀先生紹述其先德并及其所存詳而覆宜可
 信矣臨川諸生危素題
 
 
[020-27b]
 
 
 
 
 
 
 
 禮部集卷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