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d0510 禮部集-元-吳師道 (master)


[010-1a]
欽定四庫全書
 禮部集卷十      元 吳師道 撰
  雜著
   三國志雜論
   荀彧
操欲取徐州還乃定布彧曰昔髙祖保闗中光武據河
云云/攻之不㧞畧之無獲不出十日云云/
 此是學李左車説陳餘語
[010-1b]
前討徐州威罰實行其子弟念父兄之恥必人自為守
無降心
 此是規摹韓信秦父兄怨之痛入骨髓語
議遷都許彧以為云云/彧勸操曰昔髙祖代為義帝縞
素而天下歸心云云/
操以詔書示彧云云/彧曰劉項之存亡足以觀矣今與
公争天下者惟袁紹耳云云/
 此段規摹韓信請言項王為人語
[010-2a]
操與紹連戰議欲還許彧曰今軍食雖少未若楚漢在
滎陽成臯間也是時劉項莫肯于先退云云/
或説操宜復古置九州彧言曰云云/
 此是比張良諫立六國後事
杜牧云彧之勸操取兖州則比之髙光諫不令還許則
比之楚漢及事就功畢乃欲邀名漢代譬之教盜穴墻
發匱而不與同挈雖所以論彧者未盡亦足以誅姦鄙
之心矣司馬光乃謂凡為史者記人之言必有以文之
[010-2b]
比操于髙光楚漢者史氏之文愚按彧引髙帝不但取
兖還許二事或言山東未平彧則以髙帝為義帝縞素
勸其挾天子以令天下操患力不敵紹彧則論劉項之
存亡以釋其疑操以彧為子房而彧動引髙帝宜矣史
氏紀載大抵因其言而文之未有全出已語况彧之言
不一豈得皆為史氏之文飾乎馬公曲為彧諱其論未
當若乃陳夀規摹漢史沾沾自喜真以髙帝視操則有
之矣夫儗人必于其倫夀之無識奚責哉
[010-3a]
   郭嘉
魏書曰備來奔以為豫州牧或謂操圖之嘉曰備有英
雄名以窮歸已而害之是以害賢為名云云/
傳于備來奔云云/嘉曰備有雄才而甚得衆心終不為
人下宜早為之所㑹操使備擊袁術嘉與程昱俱諫時
備已去操恨不用嘉言
曹操不殺昭烈此自英雄之度嘉昱筭畧之士恨圖之
不早耳昱傳載與嘉並諫遣昭烈謂前日不圖備昱等
[010-3b]
誠不及則二人皆嘗言之矣
按董昭亦勸操止備三人者其智畧同而操之所深信
也三人皆言之而操不聽豈非偉度乎綱目據魏書使
嘉掠美而操沒善豈其實哉
   田疇
田疇感伯安之遇痛公孫之暴厲志矢言義存報主可
謂壯矣苟量力不敵銜憤莫遂獨徃終身固無尤焉既
能合衆致强謂宜伺時乗隙得正而輔孰能禦之幸而
[010-4a]
獲逞不擇所從事成脱屣以明素志可也當鮮于輔連
烏桓之衆袁紹督易京之師輔乃故吏疇嘗與之比肩
紹有徴命亦可因以殄賊于此之時靡聞感奮何乃操
使臨門聞命恐懼輸智猾賊用為啓導飾言鄉部之忿
以掩非義之從是致蹋頓隕命熈尚授首不念公孫之
殄滅實由假手于二族為讐人報能無愧乎頋乃哭尚
以徼義辭爵以為髙可謂輕重乖宜去就無當者矣
   赤壁之戰
[010-4b]
赤壁之役奸賊褫魄迹其輕敵淺謀無以自掩操貽孫
權書云值有疾病孤燒船自退横使周瑜虚獲此名評
者謂操欲間瑜故為是言果誰欺乎考之史瑜勸權戰
也謂操衆不習水土必生疾病且然之辭也魏志則曰
戰不利于是大疫則疫在戰後矣于瑜傳乃云時有疾
疫此不足信也黄盖獻謀因風縱火瑜傳所載著甚于
吳志乃云操燒其餘船引退夫燒盡北船延及岸上營
落豈復有餘自燒其餘豈人情也原夀之意祇欲附合操
[010-5a]
書掩飾敗衂之醜故為異同以亂其實不知明者觀之
豈能眩哉
   曹植
操之諸子彰最為鷙暴璽授之問誠有異心倉舒早慧
而譎年稍延殆未可量植文藝而已加以任性不飾素
志無他非丕所忌也當儀廙見誅灌均希㫖而禍不烈
者良以此歟逮叡之世上疏求自試求存問親戚夫以
植之才固宜見用曹氏大計固宜厚親戚然當時疎逺
[010-5b]
猜忌之弊已成言之者適所以為迂于事而昧于智也
植乎吾知免矣
   司馬懿
司馬懿請與武侯戰曹叡使辛毗監其軍以制之請戰
者外示武而監其軍者知其不敵而飾其事也將在軍
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豈千里而請戰耶武侯料之
明矣史又謂先是懿數請與亮戰按建興六年春出祁
山冬圍陳倉魏皆遣曹真來拒八年真請由斜谷入叡
[010-6a]
遣懿泝漢水由西域與真㑹漢中以大雨道絶而還九
年出祁山叡始遣懿來拒遇于上邽斂兵不交至鹵城
登山掘營不肯戰賈詡魏平有畏蜀如虎之譏不得已
而戰遂大敗由是論之懿始終不敢戰戰則敗耳史氏
之言抑何誣哉虚夸其勇實露其怯所謂欲盖而章者

   華歆邴原
管寧華歆邴原史稱三人相與為友徃徃並以名徳之
[010-6b]
士尊之愚嘗評漢魏之際清風全節髙蹈不汚惟幼安
一人從惡滅義無若歆而原亦簒賊之臣豈二子者矯
飾于初年而狼籍于晚暮耶與寧並列豈直麟鳯之于
猰犬哉
裴氏著龍頭腹尾之評亦止為不當以先後論而不斥
其非倫何也考之世説載揮鉏擲金及分坐割席二事
又魏略稱寧嘗笑邴華有仕宦意則知當時已辨其賢
否裴氏所宜著録而反不之及盖亦有同乎世識崇飾
[010-7a]
其賢掩匿其惡而孰知惡之終不可以掩也
   譙周
譙周陳夀皆巴郡人也夀于杜瓊傳載周問當塗髙之
義明魏之當興推備禪之名知蜀之必亡與周傳勸禪
降魏之言相表裏大槩謂天命在魏又以尊司馬氏之
繼綂爾周言于禪曰若降魏魏不裂土以封請以古義
争之此誠大謬無識之語而夀謂衆人無以易之理又
云劉氏無虞一邦蒙頼皆周之謀吁賣降覆國俯首事
[010-7b]
仇曾是不以為非而反以是為善乎又載其與周别周
語予曰孔子七十二劉向揚雄七十一今吾年近七十
庶慕孔子遺風可與揚劉同軌雖因年嵗比方實則顯
自附儗雄之失節周尤有甚更生忠誠周自視何如而
况敢上議聖人乎周不可勝誅矣
夀之著此若以矜其平素親遇之榮其他褒賛如所謂
後進通儒所謂行止有取子孫亦忠篤質素又引董子
比之所以尊揚周者不一而足徇私黨惡一至于此其
[010-8a]
罪當與周同科矣
   郤正
郤正身草降箋臣事讐賊故其論姜維也不斥其不孝
不忠之大罪而舉其小善以為稱降叛之相為黨也陳
夀取而著之篇其自為論也亦止責其黷戰屢擾而已
君臣之義置而不論可乎
   孟宗
事親孝故忠可移于君古之人不得已則寧輟忠而全
[010-8b]
孝傳曰君子不奪人之親亦不可奪親也金革之事無
辟孔子以為有為為之盖臨事而制是豈可以為常也
哉孫氏之制奔喪者死傷化悖典甚矣有人心者肯捐
其親而委質乎當時顧悌喪父權强令釋服悌畵壁作
棺柩象對之哭泣服未闋而卒奪情滅孝誰之罪歟孟
宗喪母奔赴自拘聼刑陸遜為之請減一等其秉志純
篤不為淫刑所撓可謂絶無而僅有者矣
朱子嘗謂此事闗係甚大
[010-9a]
按吳志司空孟仁卒注引吳録及楚國先賢傳所載寄
鮓生筍等事當并書之宗事他見亦多如孫琳廢亮而
為之告廟仕虐酷之朝無所匡救而不能止此是其失
不可以此而廢彼也
   甘皇后
昭烈祖雄父𢎞名字僅見至于母嫡室皆不知誰氏元
年既立宗廟祫祭髙皇帝即不必更建親廟並有諡號
嫡室追崇禮亦宜之豈有此之未及而下議皇后之諡
[010-9b]
乎孔明舉事必不其然此皆記載缺畧之罪
按志建安元年吕布襲下邳虜昭烈妻子求和得還三
年布遣髙順攻之復虜妻子曹操禽布昭烈得妻子五
年操擊昭烈虜妻子據此則昭烈妻凡三見虜也
甘后傳云昭烈住小沛時納為妾昭烈數喪嫡室攝内
事随至荆州産後主昭烈以建安六年至荆州十二年
後主生十三年操追及于當陽長坂趙雲抱子禪保䕶
甘夫人得免
[010-10a]
又劉封傳云昭烈至荆州未有繼嗣養為子則未至荆
州以前未有子史之所言自相戾也
   漢魏正朔
魏明帝景初元年有司奏以為魏得地綂宜以建丑之
月為正三月定厯改年為孟夏四月其春夏秋冬孟仲
季月雖與正嵗不同至于郊祀迎氣祀祠烝嘗廵狩蒐
田分至啓閉頒宣時令中氣早晚敬授民事皆以正月
斗建為&KR1318數之序齊王芳正始元年春正月始改從舊
[010-10b]
景初元年四月至正始元年正月即漢建興十五年三
月至延熈二年十二月也魏志所書例差一月今綱目
所書上著漢年而下從魏正如延熈元年正月立皇后
張氏今書二月冬十一月蔣琬出屯漢中今書十二月
二年二月蔣琬為大司馬今書夏其餘皆當正自昔言
漢初及秦元年冬十月皆謂不改月獨顔師古謂此皆
太初正厯以後追書吕子大事記是闕/顧注史最精必
有所據且賈山言有云願以夏嵗二月使當時不改月
[010-11a]
何以有是言魏明之制固為不典其改月不改時亦因
可以推見前代之必然也
   綱目改定文
建興十五年春正月魏黄龍見以三月為夏四月 夏
五月魏地震 魏以陳矯為司徒 魏制三祖為不毁
之廟 六月魏擊遼東不利公孫淵自稱燕王 皇后
張氏崩 八月魏大水 魏主殺其后毛氏 九月魏
營圓方丘南北郊 冬十月吳以諸葛恪為威北將軍
[010-11b]
 十二月魏遣太尉司馬懿擊遼東 魏鑄銅人起土
山于芳林園 魏光禄勲髙堂隆卒 魏作考課法不
果行
延熈元年春正月魏以韓暨為司徒 立皇后張氏
立子璿為皇太子 吳鑄當千大錢 秋七月魏司馬
懿克遼東斬公孫淵 八月吳中書郎吕乙伏誅 冬
十一月蔣琬出屯漢中 魏主叡有疾立郭夫人為后
召司馬懿入朝以曹&KR1065為大將軍 十二月魏司馬懿
[010-12a]
至洛陽與爽受遺詔輔政魏主叡卒太子芳立
二年正月魏以司馬懿為太傅何晏為尚書 三月以
蔣琬為大司馬 秋九月吳遣將軍吕岱屯武昌 冬
十一月魏復以建寅之月為正 吳將周𦙍有罪廢徙
廬陵
   附録
綱目延熈八年冬十一月大司馬蔣琬卒 十二月尚
書令董允卒 以宦者黄皓為中常侍
[010-12b]
按漢志九年十一月琬卒董允傳九年卒此皆仍通鑑
誤 目録九年琬卒不誤
又考允傳陳祇代允為侍中與黄皓互相表裏始預政
事祇死後皓以黄門令為中常侍奉車都尉操弄威柄
終至覆國陳祇景耀元年卒據此文則皓此年未為中
常侍也然専政則自允卒後始
九年以姜維為衛將軍與費禕共録尚書事
按維傳在十年亦仍通鑑誤
[010-13a]
景耀二年秋八月陳祇卒以董厥為尚書令諸葛瞻為
僕射
按祗卒在元年亦仍通鑑誤
  讀左傳并註數事
   左氏所引夫子曰云云/多非是張子長辨之因
   録其遣
宣傳二年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云云/
 書法不隱一語當是夫子之言其下二語後人依託
[010-13b]
 文飾之辭末語尤謬
九年遂殺洩冶孔子曰詩云民之多辟無自立辟其洩
冶之謂乎
 洩冶諫死無可非議説者以書名無褒詞强生異説
 引詩云云/使誠夫子之言是以忠為諱也其不然决
 矣
昭傳十四年仲尼曰叔向古之遺直云云/殺親益榮
 平丘之㑹止猶義也夫當是傳者申言之殺親益榮
[010-14a]
 必非夫子語以子産古之遺愛語例之恐止一句為
 是
二十年齊侯田于沛招虞人以弓云云/仲尼曰守道不
如守官
 官不外道豈有舍道而能守官耶孟子所引無之决
 非夫子語也杜注君招當徃道之常也非物不進官
 之制也其説似美而非君招當徃豈非制非物不徃
 豈非道乎
[010-14b]
子産卒仲尼曰古之遺愛也
 注子産見愛有古之遺風
 見愛注非愛者惠愛之愛即所謂惠人也猶言叔向
 古之遺直也前註叔向之直有古人之遺風此註亦
 當從之
二十八年仲尼聞魏子之舉也以為義云云/其長有後
于晉國乎末句必後人附㑹之言與畢萬之後必大語

[010-15a]
僖十五年秦伯伐晉卜徒父筮之吉渉河侯車敗
 註秦伯之軍渉河則晉侯車敗也
 此秦伯車敗也盖筮既吉而今車敗懼不祥故詰之
 徒父復告之云云/
 按文勢渉河侯車敗三敗必獲晉君三敗及韓下即
 接晉侯云云/非指晉侯車敗明矣杜盖因侯字即指
 為晉侯誤
獲其雄狐夫狐蠱即其君也
[010-15b]
 註以狐蠱為君其義欲以喻晉惠公其象未聞
 晉惠公烝于賈君故喻之如此詩刺齊襄亦云雄狐
晉戎馬還濘而止
 註還便旋也小駟不調故堕泥中
 按註以還字句愚恐作一句讀言還轉于濘而止也
 以還為旋改字而義又過曲
  儀禮堕祭説
士虞禮
[010-16a]
尸取奠左執之取菹擩于醢祭于豆間祝命佐食墮祭
 註下祭曰堕堕之猶言堕下也
 周禮曰既祭則藏其堕謂此也今文堕為綏特牲少
 牢或為羞失古正矣
 釋文堕許恚相恚二反 猶隳許規反
 今按猶隳即是指猶言隳下之文然字不同釋作音
 亦異
特牲饋食禮
[010-16b]
祝命挼祭尸左執觶右取菹㨎于醢祭于豆間
 註命詔尸也挼祭祭神食也
 士虞禮古文曰祝命佐食堕祭
 周禮曰既祭則藏其堕堕與接讀同
 今文改挼皆為綏古文皆為挼祭也 㨎醢者染于
 醢釋文依註音堕許恚相恚二反後堕祭挼祭皆倣
 此 㨎如悦而𤣥而誰三反
佐食取黍稷肺祭授尸尸祭之
[010-17a]
主人拜受角尸拜送主人退佐食授挼祭
 註退者進受爵反位妥亦當為挼尸將嘏主人佐食
 授之挼祭者亦使祭尸食也 其授食亦取黍稷肺
 祭今文或皆改妥作挼矣
主婦適房南面佐食挼祭主婦左執爵右撫祭
 註撫祭示親祭佐食不授而祭于地亦儀簡也云云/
少牢饋食禮
祝反南面
[010-17b]
 註堕祭爾敦
 釋文堕許規如規二反下同
尸取韭菹辨㨎于三豆祭于豆間上佐食取黍稷于
四敦下佐食取牢一切肺于爼以授上佐食兼以黍而
授尸尸受同祭于豆祭
 註牢羊豕也同合也合祭于爼豆之祭也黍稷之祭
 為堕祭將食神餘尊之而祭之
上佐食取四敦黍稷下佐食取牢一切肺以授上佐食
[010-18a]
上佐食以綏祭
 註綏或作挼挼讀為墮將受嘏亦尊尸餘而祭之古
 文堕為肵音/折
 釋文綏許規相規二反并註挼及堕亦放此下同
主人左執爵右受佐食坐祭之
 註右受佐食右手受堕于佐食也至此言坐祭之者
 明尸與主人為禮
堕祭所以祭鬼神之物猶生者之飲必祭也其禮則尸
[010-18b]
與主人主婦皆有之祝出迎尸尸入即席坐既舉奠祝
命尸尸取菹㨎于醢祭于豆間及祭黍稷肺等是謂尸
堕祭祭神食也尸酢主人主人拜受爵上佐食取黍稷
肺授主人主人受佐食坐祭之所謂主人堕祭祭尸食
也主婦亦然
儀畧爾士虞禮所載及特牲祝命挼祭云云/ 少牢尸
取韭菹條尸堕祭也 特牲主人拜受角條少牢上佐
食取四敦黍稷以下主人堕祭也
[010-19a]
特牲主婦適房條主婦堕祭也
按疏云三處經中堕皆不同此五字或為堕或為挼為
羞為綏為㨎鄭以羞綏挼三者已从堕復云古文作㨎
以特牲及此士虞皆有㨎祭故亦兼㨎解
今考鄭註作挼不作㨎竊恐㨎字似綏而義同又有而
誰音亦與綏堕易混䟽或據别本爾但士虞特牲俱有
㨎醢祭豆文鄭雖兼解而於皆為挼祭也下始云㨎醢
者染于醢則自有先後初非混言之其釋挼則主于堕
[010-19b]
與三者不異疏似不察也
 又按此字凡八又有隋妥肵疏不出皆字訛音轉所
 致釋文既依註音堕而士虞特牲從去聲少牢從平
 聲亦失于考定從一也
禮記曾子問綏平聲
周禮守祧大祝隋或去聲或通用二音亦皆類此然其
義則同也
   社主説
[010-20a]
周禮大司徒設其社稷之壝而樹之田主各以野之所
宜木遂以名其社與其野謂若松栢栗者小宗伯若大
師則帥有司而立軍社奉主車注主曰軍社盖用石為
之此各一説也後之言樹者 白虎通云用樹尊而識
之使民望見敬之又所以表功 尚書無逸篇云太社
惟松東社惟柏南社惟梓北社惟槐莊子齊櫟社漢史
豐枌榆之類 言石者孔頴達引許慎云今山陽俗祠
有石主石是土類崔靈恩云社主用石以地産最實
[010-20b]
吕氏春秋云殷人社用石後魏天平中遷太社主石之

按宋史張齊賢傳問周家田主所宜木今社主石奈何
齊賢等對周之田主用所宜木其民間之社非太社也
 陳祥道禮書曰諸侯立社皆樹為之主以象其神大
夫以下但各以地之所宜木以二説考之則用各有當
矣 春秋傳陳侯擁社見鄭子展陳祥道云果長五尺
不可得而擁盖周制尺有六寸後世定為五尺陳失考
[010-21a]
也但其制半埋地中必舊已然果埋而又取以載恐不
可爾 朱子謂古人多用主命如出行大事則以幣帛
就廟社請神以徃然不可考 按禮記君行載遷廟主
無遷主則以主命盖廟無虚主則社亦不當虚主矣
仁山金先生嘗引朱子説恐當以此為是論語問社章
 孔氏用大司徒文及注又釋朱子因之竊謂三代之
社雖有遷改其所置之處即其境内之土何宜松宜柏
之不同耶又夏土何以獨宜松殷土何以獨宜柏耶意
[010-21b]
此三木乃天下常植之物無土不宜樹之不同以示改
制如子丑寅之建黑白赤之尚爾
  楊復儀禮通解續具載陳氏説引唐儒議石尺寸
  不同當考
唐書舊主長尺有六寸方尺七寸今宜長五尺方二尺
 通解舊主長二尺五寸方一尺七寸今宜長五尺方
二尺又唐儒云社稷主用石按稷舊制無主朱子社壇
議云
[010-22a]
   讀太𤣥經
聖人之作易也果有心乎哉法象著形龍馬獻圖假手
于羲皇一而二二而四四而八又三重而六十四猶木
之有榦榦之有枝秩然而成整然而序縱横上下錯綜
參伍無徃弗合殆若極天下之至巧者而史遷謂伏羲
至淳厚畫八卦盖自然而然巧者固無庸其間雖以文
王周公孔子為之爻象彖繫不過因理以明數即卦而
示道而其為道也變動屢遷不為典要三百八十四爻
[010-22b]
不三百八十四用而止故天地鬼神之秘萬事萬物之
&KR0694攝而無外貫通而無遺觸之而值象之而合筮之
而靈天下之人神之而莫知其故信夫天之為之而非
聖人心思智慮之所為也千載而下豈有加哉揚雄作
太𤣥以一生三三生九極于八十一其䇿揲以三虚三
用三十三此其法大與易異者也易有彖𤣥有首易有
爻𤣥有賛易有象𤣥有測易有文𤣥有𤣥易有繫辭𤣥
有攡瑩掜圖告易有説卦序卦雜卦𤣥有數有衝有錯
[010-23a]
此又同其義例而異名者也且𤣥以凖易實將模放擬
議自比於聖人漢儒以譏其非聖人而作經後之為之
辭者曰𤣥所以賛易其大異于易者如是不識何以為
賛也盖雄深沉好思嘗覃思渾天三摹而四分之本有
見于厯爾因厯作𤣥而巧求其合其思幽苦故其詞艱
深易以天𤣥以人易以無心𤣥以有心孰謂𤣥足凖易
哉故其紀日不及月無弦望晦朔以冬至為天元三月
地元七月人元而夏至反在地元之中隂陽之為氣也
[010-23b]
二嵗之為物也方以三數乗之則皆不可得四分而加
一率四嵗而加一日則千載之後大冬為大夏旦筮用
三經夕筮用三緯日中夜中用二經一緯吉㓙不在其
逢而在其時日中夜中夕筮無大休咎而旦筮者不大
休則大咎數者昔人嘗論之是皆不得乎自然而强出
于心思智慮之為毋怪乎支離舛謬之至此也或曰折
篿毁瓦可知吉㓙易道無徃弗存况𤣥十餘萬言髙者
出蒼天深者入黄泉其言奥頤悉寓至理詎無謂耶曰
[010-24a]
折篿毁瓦將以求卦也卦者無心之具故假之無心之
物求之而後吉㓙之理得今𤣥也出于有心之為殆猶
設不平之權衡而稱物之輕重烏可信已昔者雄自謂
後世復有揚子雲則知好𤣥君子立法為其當為而已
𤣥之書今猶昧昧也吾誠惜其人而非天將自附于易
而逾遠卒勞而無所用之後之才智出雄下而好為穿
鑿附㑹以求易者可不戒哉
   秦隋論
[010-24b]
三代而後混一天下者凢六姓秦漢晉隋唐宋享國長
久稱漢唐晉未久而分裂宋稍久而播遷秦隋最先亡
夫合天下而為一强盛之勢秦隋唐一也而僨身喪邦
或若是亟者何哉昔人以忠厚者延長暴虐者不永固
不易之論愚嘗因而求之剏始之君艱難經營角智力
而得之非若三代之積徳累仁者獨漢為近正其餘已
不能然况秦隋乎以仁得之以仁守之不可尚已以不
仁得之以仁守之獨不愈于不仁乎當其取之之際威
[010-25a]
武之時多惠澤之日少無以大相過必其子孫有賢聖
者出于一再傳之後有以結天下而固人心然後植長
久之計文帝之于漢太宗之于唐是已彼秦隋一傳而
又得暴虐之主無怪也晉武之興繼以惠帝特以昏庸
召禍已不可救其實非若二世隋煬之惡也民猶哀之
而戴其後宋興數世守文當靖康間享國已㡬二百年
故亡而猶存而混一之盛終不可以復得彼論徒知忠
厚者足以延長而不知忠厚之澤當上承開國之初而
[010-25b]
為之斯時也治亂脩短之决也武帝窮兵縱欲虚耗海
内向使繼髙帝之後髙宗中宗孱庸不君向使居太宗
之先漢唐之祚不保其徃而扶蘓不廢楊廣不立秦隋
之為秦隋亦未可知也是故善觀人者不于其先不于
其後惟于其一再傳之君之賢否而知之千金之家有
子不肖蕩其貨財而曰其孫猶賢也不知孫雖賢而其
富已不得而有矣吾觀子嬰慨然誅趙髙似果而材隋
之末世亦仁柔無罪天下大勢已去其何救于亡嗚呼
[010-26a]
以是觀之則知前説之益可信矣
   異端説
自佛老禍中國垂二千載莫盛于今日昔者其徒屬于
有司而未嘗自為官府别為異教而未嘗假以名位棄
家舍身也無妻妾子女之畜惡衣菲食也無財貨車服
之養當度者給牒于朝未有捐數十緡于主者而即去
民籍也金紫銀青開府之號間見前代特記其異未有
設大宦儗政府在外者與州縣並也主其教者尊禮若
[010-26b]
神王公在其下宫居玉食服御擬萬乗天下塔廟一郡
動千百區其後率占民籍十三貲産半有司之賦商賈
室家無異衆庶是以惰游者入焉無賴者入焉退官豪
民見懲于有司者入焉假借以肆貪邪而言之者以為
諱治之者不得逞甚盛之勢曠古未有也余聞二氏之
教以清静寂滅離世棄俗為務凡紛華盛麗皆彼所禁
而不得為者今一切反是則其教固不行矣二氏之立
言髙者直指性命為宏濶勝大之説聰明者惑焉卑者
[010-27a]
談禍福縁業輔以禳禱禁呪愚昧者信焉今之目之者
曰是能祈天永命也是能救災致福也如是而已不知
其誕也是尊信其粗而未始及其精也夫其能自立者
在禁欲忍難而其溺人心則性命之説為尤甚今也為
其徒而不知其道尊其教而不及其精徒曰佛老之盛
盖眩于耳目之外而不察其實固未嘗盛也是猶横潦
之無根羸人之盛氣豈足恃也哉昔者進取詞章之學
方行于世遂以為儒道之盛已而大弊議者猶未悟今
[010-27b]
之大經大法綱常之教禮樂刑政之具脩明于上海内
乂安兵寢刑措此儒之效也向使佛老之實用則且大
亂烏睹今日之治哉進取詞章之不用而儒道之實用
于隱然之中所謂盛者不在兹乎彼之盛者實則衰而
吾之衰者實則盛本則立矣持之以久勝之以漸異端
之害有不息者乎
   原士
士之名何始乎生人之初㝠愚蚩蚩有聰明才智者出
[010-28a]
為之君始求其才智者自輔而為之公卿大夫于是舉
賢于愚㧞秀于庸而士之名立焉其後制度益脩選舉
益精納言試功察徳考萟自家而舉于鄉自鄉而升于
國都王朝上之取者無異途下之進者無他道學焉而
後仕耳當是之時四民並稱次則農工商惟士得仕焉
夫農竭其力者也其人椎鈍而賤陋工治其技者也其
人泥小道而弗周操鄙事而弗慚商通貨財者也其人
貪冒以嗜利狡詐以厲民故不可以仕外是則處官府
[010-28b]
職簿書有吏焉下是而任奔走服役有胥徒焉皆治于
人而不可以治人者也傳曰辨上下定民志使士農工
商交致其能吏胥各守其分上下有章貴賤有則禮樂
刑政有所措善治天下者不出此道而已後世不然士
焉失其所以為士農工商吏胥失其所以為農工商吏
胥侵紊汨亂凌越倒置蕩無經常民志之不定上下不
止其所若是而求治猶適粤而北轅也盖數者之中必
有一重焉重焉者士而已治國平天下之道必出于士
[010-29a]
而爵禄名位皆士所宜有今也士不専有而彼得以有
焉安得不雜然而興悍然而争而騖其嗜欲無涯之心
哉故士者衆民之綱綱先壊而餘随之必也變今之道
反古之制使士有常用用有常尊而賢者出焉為之範
防裁制則一正而民定何亂之足云嗚呼天之生斯人
也畀之所以生之道必使知是道者司其生焉彼農工
商之徒守一能匪不足知道焉鮮耳士雖不能皆知道
學焉者衆耳人而不學不足以為人猶衿裾而禽獸舉
[010-29b]
而加諸人之上而令其治人也可乎哉夫欲治天下者
必定天下之民而定民者必先定天下之士愚故作原

   任人
有國者必有法任法者必任人二者治道之大端也法
有常制雖甚庸之國不能皆非人無常情雖至治之朝
不能皆善世之所尚論治體者遂以為人之難任法之
易守也始有任法不任人之説其言曰成周盛時周召
[010-30a]
毛原更迭執政極治者數百年晚節禍敗迄不可救此
任人之弊也後世一定于法雖庸君中才相與坐而守
之可以無事此任法之効也是不然周召之徒能用周
之法所以盛其衰則反是任人非要乎秦人蔑棄賢智
純任法律迨其亡也未嘗改一刑而摇一禁任法可恃
乎法者具也人者所以操是具也操得其人則完而不
廢法之用有窮而人之用無窮吁後世之法非古矣若
其大者則固百世相因而無改今之有司負今之法爾
[010-30b]
夫上而公卿大臣下而方伯連帥不得持生殺之柄而
擅利社稷之事下而為州縣之屬者皆得與守令之政
吏具成案牽引比附拱手聼命一笞弗得増損其權輕其
勢卑是雖有大奸慝亦無所懲而上之人亦將曰彼不
能出意以有為則所辦于吾法而自足不知任之既輕
彼亦應我以輕苟簡其職鹵莽其政一有不惠則扞格
而為害國有大禁則消沮而為容啓民玩愒而示天下
以不信積習陵夷益病吾法法之不行自上壊之盍亦
[010-31a]
反本矣將欲任法必先任人安能逆料人之難繼哉然
則所謂任人者必如何而後可曰所謂任者非必予之
以太甚之權也専之以責其功尊之以勵其節予奪操
縱使得稍盡其才而㣲文細責不得以激撓之亦可矣
吁今之任人者固所未論也今之取人則愚竊惑焉儒
焉而不盡出于儒吏焉而不盡出于吏旁進雜出不試
而用者居多今將得人以任法其勢不得不擇人而授
任古選舉之道衆矣豈無適其中而宜于今者乎必使
[010-31b]
進取一新有以振厲天下之才然後徐議其責任之道
亦適乎其可也
   劉梓汝材名字記
木之類非一而經獨稱梓材言木工以梓人非以其良
故耶愚嘗讀詩定之方中而求梓之為物遍考傳註諸
説或云椅梓即楸云梓似楸云楸之疏理白色而生子
者是楸與梓相亂未易明因記家語謂北山有梓實而
俯楸屬多喬聳但當以俯而實者求梓自謂此説或得
[010-32a]
之夫以梓為材之良其名顯著又如是而數千百年言
其種類形狀尚不能定則世之用梓者未必得其真真
者或混而莫之辨也惜哉木有梓未嘗即人人即而用
之故有干雲蔽日瑰巨傑異之姿徃徃立枯山阿湮腐
澗壑彼固安之而世之小有才者惟恐不見知惟恨不
見用賈炫焉鳴號焉其自處反不若無知者亦可愧矣
故愚因論梓而竊有感焉識之而未有所發大梁段吉
父偕其友劉生見予問之則梓其名汝材其字且求予
[010-32b]
為之説因其適有合也舉以告之生質美而敏從學來
南樂交賢士大夫以蓄徳進業他日庶㡬有成者充于
身惟患其不能大其用毋苟于自售聖賢之道不出乎
此生誠有志焉其必因予言而知自勵也
 
 
 
 禮部集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