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d0472 蘭軒集-元-王旭 (master)


[016-1a]
欽定四庫全書
 蘭軒集卷十六      元 王旭 撰
  銘
   故孔目康公墓碑銘
至元甲午冬康仁伯安奉其先大父孔目公行實一通
詣予致其尊人之命曰先君藁殯未即安宅心不遑寧
有年矣今力稍舒將以某年月日改厝於康家莊之先
塋竊惟平生行事不可泯没敢請文以表諸石予寓安
[016-1b]
陽四年矣伯安從遊甚厚又其尊人之命如此義不得
辭乃按其狀序而銘之公諱玉字仲祥姓康氏其先出
周文王之裔康叔封之後曽祖諱時祖諱仔世居碭山
皆以農為業考諱玩器度魁偉尤長法律因河為患僑
居宋之夏邑娶劉氏名族也有子五人禎寧玉宥榮禎
仕金為尚書户部掾汴京失守從駕出幸不知所終寧
無嗣玉即公也弟宥嘗為濟寧兖單三州都總管府經
歴官别墳於濟州任城之東弟榮養志弗仕公賦才明
[016-2a]
敏精於吏術嘗試府掾以㢘幹稱壬辰河南饑亂遂與
昆季北歸時總帥丁公權行徐州節度使事於市立寨
聞公名羅幕下厚禮而咨詢焉賛助良多或有餽遺輙
責以汚已立却之人服其清後移立碭山縣於寨中濟
州石總管命公典其事民樂其徳歸者甚衆迄今富庶
實其力也公天性潔素物無妄費一鞾十年尚如新其
他類此晚而退閒優游鄉里嘗謂其子翊曰人之為儒
當貫三才為道當造𤣥入妙為農當順天時盡地力為
[016-2b]
吏當明法律本仁恕果如是斯可以無愧於已而責命
於天矣觀其言則志可知也不得大用於世以䆒其所
有惜哉以至元戊寅仲冬廿有一日終于家享年八十
三權殯於城南之别業娶駱氏劉氏俱邑之望族也先
公卒生男女各一人女適李氏男諱翊劉出也前碭山
縣典史清修畏慎愷悌慈祥所至有善人之目娶胡氏
張氏生男十有一人女四人男長曰仁明達精敏才識
甚高嘗充淮西江北道提刑按察使司書吏綽有能名
[016-3a]
已而還家事親讀書遂不復肯仕鄉人重之孫男一十
五人銘曰木秀深山孰知其棟梁蘭芳幽林孰聞其國
香遇者其常弗遇亦奚傷有美康公才徳俱良不宏其
施道止一鄉積崇報豐後世其昌新塋有銘永示不忘
   故宣武將軍朐山令王公墓碣銘
公諱義字某姓王氏其先出周靈王太子晉之後故太
原琅邪之族於世為最著公自高祖而下累居碭山縣
之胡父鎮祖諱某配楊氏善星歴風水之學嘗試司天
[016-3b]
臺授隂陽管勾考諱晉娶胡氏傳家學知名逺近生二
子長曰善㓜捨俗為僧次即公也豪俊慷慨才識過人
時值金末將亂輙自奮應募從軍𨽻臨淄郡王左副元
帥兼鄭州防禦使張忠帳下戰累有功於元光元年充
正班序使又於大安二年以功遷宣武將軍朐山令有
善政年八十有一終于家妻趙氏生一子諱仲賢姿狀
魁梧性行勤謹充縣巷長人敬服焉凡有營幹衆必倚
藉其於宣聖三皇二廟始終皆其監治之力也仲賢娶
[016-4a]
楊氏生一男五女男名用早卒次室劉氏生男一人名
某娶劉氏一日仲賢詣余言曰先世塋域本在胡父鎮
南門外出賢村龍鱗溝之西經值河淤今不復存嘗别
卜新塋於本縣南關之南種木已成列矣惟是先人宣
武公之事蹟祖宗之世次既不能譜其詳而所畧能記
憶者儻又無以紀之則大懼泯滅於後而無以逃不孝
之罪今將叙而銘之石惟子是請余不獲辭因摭其畧
而書之如此銘曰王姓蕃昌源流甚長胡父鍾祥宣武
[016-4b]
堂堂夀衍名彰舊塋既亡新塋是藏珍木成行中存棟
梁本根無傷枝葉彌芳乃孫烝嘗不離其鄉孝思勿忘
   泰安申君墓碣銘
公諱道安字徳卿世居潞州高祖因宋亂徙單州之武
城居四世而公之伯叔六人其三即公之父也精於醫
嘗為歸徳府醫學教授公昆仲七人其次在六值金季
避亂寓海州數年家資鉅萬忽一朝盡散之擕其孥往
維州既而海州䧟於宋衆多遇害公家獨全人乃服公
[016-5a]
之先見公治家嚴與人忠臨財義避兵時與親舊數十
百家老㓜相依而行公備極艱難同其甘苦終無遺棄
遂得俱完既而天下平定思還鄉里行至宫里村因家
焉享年六十有九而終卜葬於此妻王氏生子一人名
國瑞字伯祥明敏剛果見義必為敦尚詩書於醫尤䆳
嘗節素問宣明論補名醫録行於世至元間兩為泰安
州醫學敎官衆無不推服者妻胡氏生子三人長曰必
端次曰必誼次曰必偕俱傳父學有立女三人長適時
[016-5b]
侯孫次適趙某次適劉氏伯祥再娶高氏吳氏必偕嘗
從學於余而伯祥又余之所素敬者今將以其先人之
行著之石而不鄙以見委既不獲讓因直書其事而係
以銘銘曰申以國氏其來甚長迨公之生屬時擾攘散
材全宗避弋高翔淵珠弗耀櫝玉終藏慶鍾後人俾大
而昌刻銘於石昭示不忘
  碑
   宣授武德將軍鄧公新建祖塋之碑
[016-6a]
夫功名出於力為富貴由乎身致謂無預乎祖宗而譬
諸靈芝之無根醴泉之無源者乃流俗之恒論而非君
子之格言也易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慶之所鍾即富
貴功名之所自來乎彼世之豪傑或起布衣而登將相
㧞泥塗而奮雲霄焜燿當時而榮華一世者是雖才氣
過人之所致然亦祖宗積累之餘澤家世休祥之明報
也故觀於子孫之盛衰可以占知其祖宗之得失矣若
今安陽鄧氏者其殆積善餘慶之所鍾乎謹按鄧本蔓
[016-6b]
姓殷之侯國也春秋時有鄧侯吾離朝於魯後亡於楚
子孫因以國為氏後漢高宻侯禹起南陽佐世祖定天
下功名為中興之冠而南陽之族遂盛於世人材相望
照耀青史代不絶書君家自䘮亂以來亡其譜牒故高
曽而上莫能詳曽祖諱世昌前金泰和間登進士第官
至秘書丞娶衛氏生二子祖諱珍即秘書之長子也豪
邁俊爽尚氣重義有古俠士之風值金末之亂糾率義
勇以捍冦敵部曲數千公為統制號令無敢違者一方
[016-7a]
賴之以全安及蔡州之陷公歎曰吾本志欲為國家立
功今無所及然吾心之忠天地鬼神其必有以知之矣
且吾擁衆數千於艱難擾攘之際惟以救人為念而未
嘗妄有殺戮天道倘可信後世子孫必將有以享其報
乎年若干以夀終於家配張氏子男一人諱海生兵革
間雖不知學而能敦孝讓崇信義睦鄉閭勤稼穡見者
莫不愛而敬之稱善人焉娶馮氏生男三人女五人男
長曰徳魁梧倜儻才堪有為紀綱家務不克試於時娶
[016-7b]
黄氏生子七人女二人次曰青即武德公也㓜而不羈
負性慷慨才志竒偉嘗謂所親曰大丈夫生人世間當
以功名富貴自顯白於時安能區區老為田舍翁乎至
元四年充攝本縣廵檢之職即有能名六年以百夫長
從征南宋圍襄樊累有功䝉上賞至十二年三月内與
南宋安撫高某戰於岳州之洞庭湖勝之又攻荆南之
沙市取之奏功勑授忠顯校尉銀牌總把次又収復江
南諸州邑及以從征廣東之功宣授武略將軍管軍千
[016-8a]
戸仍頒䧏印綬繼復平蠻冦於廣東甲子門進授武德
將軍職事如故乃十五年七月也厥後屢著顯績於東
南如擒化東之趙元帥禾山之顔萬三廣東之黎德歐
將軍等皆叛逆劇賊表表在人耳目所共知者其餘招
降堡寨及克㨗平蕩之功尚多未易遍舉也行省官及
樞宻院皆知美君之功奏求遷賞朝廷以衆例遲之而
為先䧏金符以示褒嘉之意然公膂力方剛謀猷克壯
功名日起福禄鼎來他時所至豈可量邪勉而弗懈則
[016-8b]
安陽之族亦將由公而大矣嗚呼鄧氏祖宗積德之報
其驗於斯與公娶劉氏生三子董氏生二子女二人弟
源篤實通敏佐兄徳理家事鄉黨有孝弟稱焉今年秋
武徳公奏事闕廷衣錦過其家聚族協謀思所以廣孝
於祖考者乃卜高原擇爽塏大治新塋選良日而遷窆
焉仍礱玉石以表阡首一以紀祖宗世次源流相承之
懿一以著武徳公立身揚名顯親之美辭非黄絹姑用
播於清塵傳列青編尚有期於鴻筆銘曰鬱鬱新阡佳
[016-9a]
氣攸萃誰其卜之曰維鄧氏維此鄧氏源流甚長以侯
建國自彼殷商春秋吾離子孫用顯下逮南陽族大以
逺漢唐迄今世有聞人眷兹碭邑慶源肇新煌煌秘書
英英統制天啓厥祥有善其繼其繼伊誰曰武徳公寵
佩金符為時英雄福如川海滔滔未己壯志四方青雲
萬里俟其他日功業之成嗣書琬琰以永休聲瞻彼先
塋既安且吉相我後人休祥㒺極子孫鑒之種德無斁
有不予信請示斯石
[016-9b]
   故宣差水軍總管宋公神道碑
鴻鵠之飛必奮翼於九霄虎狼之行必食肉於千里夫
物有出倫之能者必不自困於尋常之内也况英雄魁
偉之人乎其乗時奮起取功名以自見於當世而不肯
碌碌以終其身蓋亦所負之當然而非偶然者矣若我
宣差總管宋公者其人與公諱徳甫清州㑹川縣人也
祖某父某皆力本治生種徳弗仕公之生也雄傑多力
慷慨不拘嘗督綱船於御河衆畏服無敢違其一語者
[016-10a]
後值天兵南下河朔失守因率衆渡河寓於陳州是時
金人都汴國勢日蹙詔舉才勇之士不次用之衆以公
應遂擢居都統之職戰數有功適行省官有貪賄而不
足於公者羅致其罪衆辱之將謀害焉公怒且懼謀之
於衆衆曰天道在北汴都終亡公不見㡬死無日矣且
吾輩力戰而不為人所知亦何為辱於此哉不如北附
以圖全公廹於衆不得已乃帥麾下壯士三百餘人北
歸我太祖皇帝得之大喜即頒金虎符以授之俾統其
[016-10b]
衆既而征河西有功又特賜衣糧人口及宣德州第宅
一所以賞之仍自黄河以北水軍皆𨽻焉時李昌使南
宋未得入境乃詔公以百人往竟能定其約取彼報使
及表章進獻之物以還其後収汴都及累征南宋公輙
以水軍預其行至於蘄黄襄樊荊山廬夀維揚連海等
州其攻圍鈔畧修築首尾數十年間勞苦功高簡在上
心雖茅土之封未遑而賚與重疊其恩渥矣中統元年
今上即位公以老請致仕朝廷雖甚眷而莫違遂以子
[016-11a]
某嗣其職而聽之中統五年六月二十有六日終於家
春秋七十有七葬於夏津縣順化鄉之宋莊以夫人王
氏祔焉禮也子男三人長曰元伯次誠次良弼元伯即
嗣公職事者質直好義氣節過人有古豪侠之風中統
三年平亂有功遂兼領益都路軍民鎮撫及博興路總
管後還職水軍總管至元十六年因病請休致朝廷命
其長男從政承替即優游家居無復仕進意誠早嘗顯
達後亦退間良弼前縉山令今富庻令皆有善政可紀
[016-11b]
公之薨於今二十有六年而元伯每以墓碑未立為恨
一曰奉家狀來謁曰伏惟先人起身艱難建功國家流
慶子孫宜有碑以表墓道久而闕如某等之罪也今幸
具石願子有以文之余辱君知厚義有不獲終辭者乃
摭實而書庻㡬芳聲之不冺而有以取信於將來也銘
曰宋國殷後微子之封代不乏人有耀其宗眷兹㑹川
英靈所鍾公生其間實為長雄春雷起蟄羣蛇輔龍西
伐南征靡役不從烈烈真勇堂堂駿功皇心用嘉賞賚
[016-12a]
優崇金虎之符命總元戎胡不錫之山川附庸天意垂
裕俾滋其豐有繼源源如水之東顧瞻九原松柏號風
英靈不昧神理長通刻辭貞石昭示無窮
   縣令潘君墓碑
至元癸丑秋安陽潘君庭玉持其先人縣令安逺君行
狀一通詣予以墓碑為請曰伏惟先人起身勤勞致有
爵位功存鄉邑慶流子孫今月日已逺而墓碑未立豈
非某等不孝之罪哉此旦夕憂思不遑寧處者也願先
[016-12b]
生幸有以諾之余不獲辭因閱其狀序而銘之謹按潘
氏之先出於周文王後畢公之子季孫食邑於潘因氏
焉公諱某世為碭山人自高曽而上經亂譜牒不存莫
能詳考父諱浩仕金為某官娶臧氏生一子即公也自
少倜儻才力過人承父廕充穆昆及金季河北兵亂公
帥衆保市力寨壬辰國兵南來迎䧏以功充本縣丞仍
行縣事於寨中招集三千餘户既而南來張秦二安撫
入境破寨掠老㓜數百口而去公時在外聞之帥壯士
[016-13a]
追擊奪所掠還朝廷嘉其功遷五官授安逺大將軍仍
前碭山丞繼改碭山令其後朝廷以本縣不及千户併
屬單父公遂閑退終于至元乙亥之四月享年七十八
葬於市力寨室四人曰臧朱吳楊生男女各七人長曰夐
娶黄氏生四男三女嘗監本縣祗應務酒事次庭玉娶
賈胡傅曹四氏生男女各一人累受省部付身管領庫
務事至元二十六年勑授通州豐利場同管勾庭玉氣
質魁偉而徳行温厚才任煩劇而志存逺大非碌碌者
[016-13b]
也次瑛嘗充平江路財賦提領娶張氏曽氏生二男一
女次珪娶丁氏生男女各一人嘗監本縣祗應務酒事
五曰瑾管治莊産事娶徐余二氏生三男一女六曰琇
娶薛氏林氏生三子嘗兩受濟寧路檄監本縣酒稅至
元三十年以本户居縣之最赴京都充司倉七曰譯妻
邵氏二男一女至元二十年勑授將仕郎南陵縣丞嗚
呼潘氏之子孫何其蕃盛而長也如此豈非祖宗以來
積善餘慶之所鍾乎培其根益茂其枝濬其源益長其
[016-14a]
流是又祖宗望于後人之意也他日門族昌大而世業
榮華則焚黄告寵可以慰祖宗於九原而無憾矣銘曰
逺矣潘氏源周𣲖楚晉嶽之文呉璋之武奕奕有人輝
映千古惟安逺君遥承厥緒奮身獨起保障鄉土既有
名位光榮父祖生七男子竒俊軒舉積善流慶天將昌
汝如火始然攸灼攸叙如泉始達波流東注赫赫君家
其興可覩佳氣攸萃新阡之所松栢長青有隆其祜咨
而後人共承善䖏母忘孝思以永終譽神之聽之莫敢
[016-14b]
或侮刻銘貞石用代家譜
  傳
   趙節婦傳
大徳庚子秋余友李公敏袖書一通過高氏中和書院
示余曰此李君仁甫之所銘也其母趙氏賢而有節仁
甫㓜失父頼母之教以有成今亡矣無以慰凱風寒泉
之思願先生芟其繁蕪而叙著之此仁甫之意也敢因
以請余義不得辭乃為序之李氏之先蓋河南人經亂
[016-15a]
譜牒不存無以詳其世次源流之懿高曽而下有諱與
者仁甫之祖也其配尹氏生三子曰滋曰潤曰信始因
亂北渡寓河間獻州之樂夀縣數載而卒滋等三人遂
徙家長蘆滋殁有子珪及孫定山紹厥後信亦有子二
人業於農潤即仁甫之父也倜儻好義憂人之憂樂人
之樂不幸早卒其配趙氏生子二人曰壁曰仁女三人
適任氏齊氏田氏孫四人趙氏治家嚴而不傷恩寛而
不失義寡居三十年守身如玉雪之潔勤於婦功教育
[016-15b]
其子鄉里賢之或議欲以節婦薦趙聞而止之曰志不
願也臨終召二子戒以同心理家友恭之義勉以親賢
逺佞解紛避害之言卒于元貞元年二月又二日夀六
十三&KR0830于鎮東五里小許村之先塋余謂古之婦人不
以容色才智稱而獨以節義稱故文如蔡女辯如王妻
而君子有所弗取宋共姜魯陶嬰柏舟之詩黄鵠之歌
見重于千載之下豈非以節義之故與今仁甫之母寡
居三十年其志其節視古無愧固可書而傳之以為人
[016-16a]
倫風俗之勸矣仁甫兄弟好賢樂善友恭不衰亦可謂
無負於母訓者矣是歲冬十月書
   任義士傳
任可字獻之居滄之長蘆鎮稍饒以財中年未有子而
母得危疾醫藥莫能痊憂甚拜禱於天曰倘獲神祐俾
吾母痊安而身有後願捨餘財以濟鰥寡於是發帑廪
大施其惠既而母病良愈不六七年舉三子君心益感
激他日具前事白其母曰天之報某者厚矣而某之所
[016-16b]
以承天意者懼未能盡也願將諸人所負債劵悉焚毁
而不徵如何其母時年八十矣聞言大喜拊君之背而
勉之曰此善事汝行復何疑君即取劵欲焚之又念諸
負債者多商賈在外恐不及知則終疑畏而莫敢速反
於是牓姓於通衢以示之凡毁六十餘劵計楮幣五萬
三千餘貫君一日過余高氏之書院語及其事余因褒
之君愀然歛容曰某此事本以踐吾禱天之初言而報
神之厚賜非有矜世釣名之心也誠使吾母終上夀而
[016-17a]
三子有成雖貧亦足矣不然萬金何用哉余於是賢其
言而高其用心因歎曰昔馮驩収債於薛焚劵市義而
還以孟嘗君之賢而猶不恱况其他乎今君散財數萬
皆出中心之誠而無一毫勉彊意其賢於人逺矣豈非
義士也哉
   李神童傳
滄州李仲實行年六十有六生次子曰柰驢四歳能辨
字之偏旁若夙習者大徳四年二月仲實生朝對衆戯
[016-17b]
之曰汝既㓜慧我今老矣汝能夀吾一詩乎其子前此
未之習即應聲曰父年七十四筋力未全老但願長太
平金石同夀考時年九歲矣座中咸驚異焉蘭軒曰余
聞天地有清明靈異之氣鍾而為人則為哲為賢然是
氣也遇之為甚難故古今賢哲之士或間世而一見焉
然或鍾是氣而有其質矣顧乃學問之功不至而終于
常人者亦有之前金時以神童稱者盖四人厥後唯麻
九疇知名於天下餘三人者無聞焉豈非學與不學之
[016-18a]
故與今李氏子不由師資於文字若夙習是禀氣之靈
異而有賢喆之姿矣可不思其難遇而成之以學問之
功哉仲實勉之幸不以余言為過
   節婦誌附/
清亭耿樞從余講讀之暇首言其曽祖母之守節為可
尚恨世人無知之者願得先生數語以表之因次第其
事以請予不得而辭也謹按耿氏祖居長清南一鄉萬
灘保以農為業有曰五郎者于樞為高祖其妣周氏生
[016-18b]
男一人房次亦第五娶王氏生男曰乞兒耿五享年三
十而卒王氏時年二十五其後乞兒年十二又溺水以
死王氏既寡守節愈固恒痛念舅姑之櫬在淺土心不
遑安遂于至元二十九年秋八月十有八日竭其力改
塟于祖塋之内既老無歸乃依族孫耿某于清河之西
耿亦孝行純篤奉養無違庶可以終其身而無失其所
矣噫節婦之旌表乃朝廷之令典也豈不為有闗于人
倫風化之重與故共姜柏舟之詩不刪於聖筆陶嬰黄
[016-19a]
鵠之歌見重于魯人如王氏者其志其節獨何愧于彼
哉世之君子必將有取于斯矣大徳二年冬十月有五
日樞將歸省因為書之王氏時年八十有一
 
 
 
 
 
[016-19b]
 
 
 
 
 
 
 
 蘭軒集卷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