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d0424 陵川集-元-郝經 (master)


[039-1a]
欽定四庫全書
 陵川集巻三十九
             元 郝經 撰
  使宋文移
   上宋主陳請歸國萬言書
大䝉古國信使翰林侍讀學士郝經等謹齋沐昩死再
拜上書于大宋皇帝闕下竊惟經愚鄙外使人信函未
入天顔未覩而不揆荒蕪輒重塵瀆惶懼惶懼經聞使
[039-1b]
人受命不受辭銜命出疆無他事變兩君辭命之外固
不容使人私言銜命出疆遭遇事變則必造命使綸綍
不致綰絶而信義克著雖煩贅稠疊有不敢已焉者經
自入境向使都無閼塞以禮進退則經豈敢踰閑越制
于君命之外復置私言於二國之間哉由其于天下之
至信獲天下之至疑以天下之至利䝉天下之至害本
欲澤加于四海而乃禍叢于一身所以觸雷霆犯鈇鉞
傾蠡于萬尋之底側管于九地之下撞寸莛于洪鍾舉
[039-2a]
爝火于太陽覬天日之一見曖昧之一白也於是始踰
年時即上書闕下不報復上書宰相又不報經愚瞢昩
不識忌諱以為奉揚君命負任二國提挈希邈之幾輸
納和平之美當不諱之朝遇聴言之主一有阻絶即依
違顧望自同寒蟬輒遂噤黙則懷姦辱命甚矣雖以為
愚且妄狂且惑不命之進退屏蔽其耳目儘其號呶而
不聴從其狓猖而不顧而不少自沮撓益為刮劘刳肝
瀝血盡智畢慮比佽以進至疎而為至親至離而為至
[039-2b]
合乃一表復表再表一書復書再書牒省院闗制府陳
説者非一一皆不報今既綿厯四年薦更寒暑禍變外
鑠中熱自焚抱臂蹙額氣息縷縷必漸以澌盡豈能捫
舌以坐盡又當引領而快吐明天子賢宰相或一感悟
昭降大命終成好事使之歸骨以見主上則銘佩之意
死且不朽至于盡言取怒或賜死于館下則九原不敢
憾夫天下之禍始于天下之不一自兩日並照海宇分
裂各土其地各分其民事乎此者則遺乎彼謀于北者
[039-3a]
則不及南一元之氣散而兆人被其害相與争奪并滅
而公天下之義廢必有兼愛無私一視同仁之君復有
保合太和道濟天下之臣視彼猶此視北猶南撤天下
之籓籬破天下之畦町曠然一徳充實無妄卓爾而立
而不惑斷然而處而不疑一以忠恕公普待天下天下
雖不一而其義固自一天下雖不合而其義自脗然而
無間也方乾坤破碎角立𤓰剖而乃對面齊秦肝膽楚
越弊弊焉自營之不暇戕生人禍天下何時而巳乎夫
[039-3b]
天下有定理而無定勢聖人馭天下之大柄本夫理而
審夫勢不執于一不失于一而惟理是適是以舉而措
之成天下之事業以天下之至静御天下之至動以天
下之至常應天下之至變以天下之至無為而為天下
之至有為勢莫能定而理無不定推理而行握符持要
以應夫勢天下無不定也賈誼有言湯武之定取舍審
而秦王之定取舍不審審者何審夫勢也定者何定夫
理也取舍者何理勢之間也見夫勢必求夫理輕重可
[039-4a]
否不相違戾而後權得而處之定天下之大柄不去而
行夫臨制之道故不以一巳之勢易天下之勢不以天
下之勢易一巳之勢不以已然之勢累本然之勢不以
當然之勢累未然之勢定于中審取舍于外操存其理
而曲盡其勢王者之事備矣夫一巳之勢如是而便利
如是而遂樂而理有未安者寧違于已以徇夫理是不
以一已之勢易天下之勢也天下之勢如此而可以有
為如此而可以得志而理有所不可者必反諸已以求
[039-4b]
夫理是不以天下之勢易一已之勢也天下之事業已
如此屹然不可移也判然不可變也而理不可焉必棄
之而不為也是不以已然之勢累本然之勢也方今之
勢當如此也而一時則可異日則不可不為也是不以
當然之勢累未然之勢也如是則審勢求理無不盡矣
故曰天下有定理而無定勢也若夫聖人在位大一統
以安天下際海内外靡不臣屬有天下之全勢行天下
之正道無復有餘事矣不幸而紀綱衰微遂底頺敗則
[039-5a]
迹夫所以衰求夫所以興此自一勢也修而安之以復
其初亦自一理也又不幸而豪傑並起割裂河山相與
為敵莫能相尚此又一勢也撫而安之各保其有此又
一理也故大一統以安天下三代漢唐及貴朝之盛時
是也修而復之以安天下周宣王漢世祖之時是也不
能有天下之全而各安其所有六朝五季之際是也南
北並起中分天下以交際之道共求安治貴朝中葉以
後及今日之事是也不計夫勢之强弱兵之勝負時之
[039-5b]
利病事之得失一之以和而本之以理此貴朝之所以
為得也抑不知當今之勢當然而理亦當然耶當今
之勢已然而理亦已然耶竊惟貴朝今日之事有似乎
徇夫勢而于可否之間有未盡夫理者貴朝自太祖受
命建極啟運創立規模一本夫理其取淮南平三叛滅
唐蜀校其武功有不逮漢唐之初而革弊政弭兵兇弱
藩鎮强京國意慮深逺貽厥孫謀有盛于漢唐之後者
嘗以為漢氏之治似乎夏李唐之治似乎商而貴朝享
[039-6a]
國之久則似夫周可以為後三代然而貴朝國體則以
正為大國勢則以弱為强而維持人心蔓衍國脈鞏固
疆理孱葺基圖則和平舒緩寛柔將就犯而不校不以
力争以惜兵愛民為本故有夏后氏之質而不華有商
人之敬而不肆有周人之文而不蕩有漢氏之公恕而
不疎有李唐之徳義而不雜度徳而處量力而用逡巡
退遜保宥安全無赫赫甚大之名有皥皥治安之實致
力于綱紀文物禮義不侈于甲兵土地人民不為孟施
[039-6b]
舍之守氣而一以曽子之守約其勢常屈而其理常信
故能祈天永命踵三代而軼漢唐是以聘契丹交金源
待本朝不愛重幣厚禮而使者冠葢相望于道使顯徳
之民増羡數倍雖靖康之難而資東南之富庶足以立
國安疆徙都定鼎以及于今其勢益屈而其理益信或
者亦嘗棄理而事勢矣圖惟未成而禍變輒至或者又
嘗惡屈而求信矣勢或少信而禍變輒至一再有為徒
為厲階至今為梗一理之定必不可違一時之勢必不
[039-7a]
可成者亦可見矣葢自石氏失馭耶律氏入汴天下便
有南北之勢以周世宗之英武僅能取闗南數縣終不
能復有燕雲太祖受禪則姑置北漢使藩翰契丹席周
人之威遂平諸僭終不以燕雲為事但畀邊將以權使
専制生殺捍禦疆場而巳創業垂統保大定功卒安中
國殆深見夫理而不拘夫勢此其所以聖也聖子神孫
繼繼承承世為儀刑與之定盟至于金源信誓愈固是
以南北樂生幾三百年一理之定用之不盡而享之無
[039-7b]
窮者又可見矣夫有天下者孰不欲九州四海奄有混
一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息貫革之射而包干戈以虎
皮徳著刑措幽遐罔間端委垂衣而天下晏然穆清也
哉理有所不能勢有所必不可也亦安夫所遇之理而
已必不悖禮妄動以自速咎故湯以七十里文王以百
里不隘夫地惟篤夫道安于所遇卒王有天下而大其
世至于勾踐之棲㑹稽高祖之王漢中文帝之卻走馬
光武之閉玉闗皆見理審勢安于所遇得動静之幾者
[039-8a]
也故能高提霸王之器應時致治功烈著于時而名聲
昭于後貴朝祖宗深見夫此持勤控約不肯少易是以
太祖開建大業國勢方張可以有為而不為太宗丕承
基統國勢益固可以有為而不為真宗親卻大敵國勢
益盛可以有為而不為仁宗治效浹洽國勢益强可以
有為而不為神宗大有以革國勢益新可以有為而不
為高宗坐弭强對國勢不蹙可以有為而不為至徳盛
烈輷輷殷殷在人耳目皆有其勢而弗乘安于理而不
[039-8b]
妄者也今乃或者欲于遷徙戰伐之極三百餘年之後
不為扶持安全之計欲斷生民之餘命棄祖宗之良法
不以理以勢不以守以戰不以和以惡以一巳之勢易
天下之勢收竒功取幸勝為詭遇之舉見手指之瑣屑
忘肩背之擁腫輕泰山而重鴻毛不亦誤乎伏惟陛下
之與本朝初欲復前代故事遣使内交越國萬里徑達
一脈天地人神皆知陛下之仁計安生民之意而氣數
未合兵鋒搶攘小人交亂事體不一雖行李往來徒費
[039-9a]
道路迄無成命非兩朝之不幸生民之不幸也有繼好
之使而無止戈之君有講信之名而無修睦之實有報
聘之命而無輸平之約是以藉藉紛紛不足以明信而
適足以長亂至渝合交廣之役而禍亂極矣天祚明徳
而有主上轉斗極之氣透氷天之春藴降仁惠以福天
下自謂諸王聖敬日躋即有濟世之心弭兵之意蟠見
藩服延致儒生訪以治道議和止殺期于必行於是語
經于沙陀命經于常山約言于武昌畀書于開平下詔
[039-9b]
于江上即位之初過以相與惟恐不及聖度優宏尤為
慈愛樂聞善道篤于濟衆有魏孝文之賢周武帝之義
金世宗之純極其至則三代名君不是過也不知貴朝
何故之以而接納其使拘于邊郡蔽羃䝉覆不使進退
一報兵亂告之以無所歸再報異聞扼之使不能處山
東之事本不相干以為欵兵及其降附底裏進見則又
擯而不問累為文移儘自陳説而皆不報一室之内顛
連宛轉不覩天日綿厯數年主上何罪經等亦何罪而
[039-10a]
窘逼至是耶夫重兵鋒以相圖者先朝之事也伺釁隙
而生事者疆埸之吏也推兼愛以弭兵者主上之心也
委身命以奉行者經等之義也必貴朝欲以曩時之事
行之于今以為主上不當通好經等不當妄來始至境
上郤之可也誤于接納逐之可也欲加之罪戮之可也
邊將犯邊指為欵兵徇而後戮可也必欲錮滯窮蹙使
之皇惑自裁不知其罪且有君命亦自不敢也伏惟陛
下聖徳天縱造道立極存神過化銷鑠大變在位今四
[039-10b]
十年享國之永與商周聖王貴朝祖宗並世比隆將使
萬物各得其所豈獨于通好使人使至此極乎經等之
來一自入境貴朝即有定處况復耆英滿朝俊徳在列
宰弼陪貳謀之不為不深臺諌侍從議之不為不熟學
館髦異貢之不為不多邊閫將帥察之不為不精交際
之道故典具在上下井井條綱不紊總萃如一觀本朝
之盛衰視本朝之虚實體本朝之强弱酌本朝之可否
則經等之事爛乎其覩亦易處也而乃置之舍館數年
[039-11a]
不問或者必以為本朝兵亂有隙可乘小信未孚不足
與録敵有釁不可失也彼之相攻吾之幸也大變之後
是吾大利之日也必有范子語楚子之言以為晉君不
在諸侯而北方可圖祖逖誓江之志擊楫中流以為中
原可定桓温進取之計灑掃山陵以為函夏可有王𤣥
謨北伐之説從入横出以為居胥可封天方祐吾吾可
有為進據山東則河朔可圖檄出闗南則燕雲可復直
扼天壍則故京可收泝江而上則兩川可舉以貴朝積
[039-11b]
累之盛蓄養生聚三百餘年恢復故疆固所當為辦此
一事儘有餘力固宜不藉使人鼓行而前以為大舉然
而大河南北秦隴東西海岱表裏名城數百縱使本朝
有故委而不問諸鎮侯伯亦未易取中間或有魏太武
斂戍之計縱令入境一旦抄騎百千為羣則或者之論
適足以病國不足以有成其次則不過乘其有故奪據
要害必守之地進取必取之地方其有釁焉問使人闖
隙攻瑕冒利以進縱使得一城取一寨未能償數世之
[039-12a]
所失而徒棄二國之明信墮壞禮義之國體結起邊釁
以為背脅疽根則或者之論又足以病國而不足以有
成明矣蓋惟計天下之勢而不計天下之理故也若燕
雲可復則太祖復之矣舊京可圖則高宗圖之矣淮北
可取則寧宗取之矣山東可收則陛下收之矣又豈直
俟今日之有隙而後乘之耶葢非不能也勢不可也非
惟勢不可也而理固不可也是以祖宗知理之然寧失
之弱而不為强寧失之守而不為戰寧失之棄而不為
[039-12b]
取不以地以道不以力以徳撫有人民奉安宗祧至于
今而烈烈也故凡天下之事無有出于理之外者以理
而觀得失自見也以理而處勝負自知也以理而行通
塞自見也苟不計夫一定之理而求夫不定之勢欲以
一已之勢而易天下之勢天下之勢卒不可易而一已
之勢自窮未有不貽禍于天下者故熙豐之間有意于
强國矣而卒莫能强新法之弊遂至黨人之禍宣政之
間有意于恢復矣百年之力漫費于燕山之空府而因
[039-13a]
致復隍之變開禧之間有意于進取矣而隨得隨失反
致淮南之師端平之間再事夫收復矣而徒弊師徒漫
為拾瀋遂失蜀漢是皆貴朝之事且陛下所親見者旁
薄横潰至于今日以陛下之徳勝卒自解弛委餒而去
又可復有為耶而議者不規夫古之理惟徇夫今之勢
不懼夫逺禍惟嗜夫近利但顧一巳一時之事不顧天
下後世之事此經所以昧死强僭必言之而不靳也苟
惟徇天下之勢不規天下之理則又必謂遼金夏人吾
[039-13b]
見其滅彼今有故氣數可測委如貴朝所報本朝兵亂
異聞等事一皆不妄豈宜遽以為玩本朝立國根據綿
絡包括海宇未易搖蕩太祖皇帝倡義漠北一舉而取
燕遼再舉而取河朔又再舉而滅西夏遂乃掇拾秦雍
傾覆汴蔡穿徹巴蜀繞出大理東西北皆際海而南際
江淮且自周漢以來雄肆勁猛瞰臨中國况又如是之
大且强乎而其風俗淳厚禁網疎畧號令簡肅是以夷
夏之人皆盡死力委如所報豈能一向即無君主有中
[039-14a]
國以來纔四十餘年豈能一向便至淪棄金源氏既失
燕秦又棄河朔限河以國僅有河南一道猶作一龜兹
貴朝不與之絶者殆二十年本朝縱有一時之變豈可
遽為輕蔑而遂不與乎無金源氏之世讐有金源氏倍
半之勢殆亦未可輕也况復禍亂之際天所以開聖人
也至如所報本朝骨肉睽䦧諸侯背叛則或有之以主
上之仁聖必能享國而文治太平豈能遽至是耶夫一
時之禍亂天所以啟主上也日將旦則必有隂沴之翳
[039-14b]
龍將飛則必有雲雷之鬱將底于極治則必厭以大難
乾坤而後必繋以屯屯而後終之以履萬物各有其道
而後繋之以泰也故晉有里丕之難而文公以興齊有
無知之難而桓公以霸夏有澆羿而少康以王周有管
蔡而成康以治諸吕所以啟文帝巢隠所以啟太宗豈
獨至於主上使即不幸于禍亂之間乎是無天也至于
所報非惟本朝之不幸亦貴朝之不幸也主上萬安必
能弭兵遂成好事使南北之民免殺戮之禍而共躋仁
[039-15a]
壽不然則戰争方始而貴朝可憂矣事至今日貴朝不
再為報前日之事未可定也則宜汲汲遑遑以應主上
美意講信修睦計安元元而乃仍自置而不問實有所
未解者抑天未厭亂將由是以締起兵端耶抑由是以
别有所藴蓄耶抑其間有主張是者必不使之成耶皆
不可得而知也竊嘗思之本朝用兵四十餘年亦休息
之時也天畀仁聖而有主上亦治平之世也貴朝受兵
三十餘年亦厭苦之時也保有天命而有陛下亦非生
[039-15b]
事之君也即位之初先遣信使輸平繼好弭兵息民置
之舍館綿厯歲月久益不問此尤所未解者抑其間有
不得已焉者耶抑得已而有故欲不已者耶抑天未許
二國之成故令梗踣隔越耶何昧昧如是也必或者之
論以為其勢可乘而不顧夫理有以惑陛下者夫南北
之勢一定之勢也南之不能有于北一定之理也理之
所在非人力之所能强又非一時之勢可以軋葢本然
不易之道也天下之勢始于北而終于南一氣之運建
[039-16a]
于子而屈于午動本于静陽本于隂日北至而陽生南
至而隂生屈者信之本也死者生之原也所以死而不
厭而為北方之强寛柔以教則南方之强也故凡立國
者莫不自北而南也是以周自戎狄遷豳去豳國岐而
都豐鎬至于成周則極矣平王東遷于是不能復古葢
自西北而入于東南也秦人自汧渭霸闗中并六國最
後滅楚亦自西北而始也漢自闗中取韓魏梁趙蹙項
氏于彭城亦自西北而至于東南也至世祖都洛而漢
[039-16b]
氏極矣昭烈入蜀輔以孔明之英賢闗張之忠勇仗義
復漢攻樊城震許都屢出岐山久駐渭濱終不能有闗
洛一郡孫氏立國江東據三州以虎視天下有陸遜之
沈鷙吕䝉之謀畫出濡須下皖口攻合肥以戰為守終
不能得淮北一民元帝渡江有王導之懿陶侃温嶠謝
安之賢亦嘗經畧中原取河南入闗中出彭城勝淝水
而山桑代陂枋頭折敗相繼終不能救江沱日車之側
當是之時蔡謨之言羲之之論最為見理審勢而竟不
[039-17a]
見用宋武帝舉江淮之衆平廣固滅姚秦入長安其勢
甚張竟不敢登大河北岸而其所得棄不旋踵文帝以
元嘉之盛欲恢復河南兩為大舉到彦之敗還而王𤣥
謨退走遂使代馬飲江建康震駭兩淮郡縣赤地無餘
春燕來歸巢于林木至于齊梁出入于彭城懸瓠之間
争奪于雍豫青兗之地錯迕紛拂殆無寧歲陳慶之乘
魏之亂而納元顥未幾而狼狽以歸梁武帝以妖夢之
故思中原牧伯之朝卒自貽侯景之禍祇為掲其本根
[039-17b]
而以之召亂是數朝數君者豈不欲帝中華而奄北海
哉理不可也見夫勢而不見夫理欲以東南之衆争衡
于西北頓擲人命違易天常是以卒不能有成而自致
折敗也夫終南劒門在乎西長淮大江在乎東首尾相
呀重險相蔽而天地之形勢定所以隔區宇而限南北
也且其土風不同材技不一河朔之人豪勁猛厲長于
騎射善于馳逐而重厚耐久故能去國而逺鬬江淮之
人剽勇輕疾長于舟楫利于速戰上岸殺敵洗脚入船
[039-18a]
故能馮險而善守四海混同南北為一則都無所用苟
為分裂各恃所長好聘不通則卒相折并康節有云自
北而南則治自南而北則亂葢其氣數使之然也如此
則南北之理天下之勢灼然見矣伏惟貴朝肇基王跡
則自夫燕趙之交一時將相皆幽薊常山之豪傑二祖
功徳則著于淮南受命啟土則始于汴宋是以自北而
南也既正皇極平唐蜀滅楚漢自江南至于嶺南則又
自北而南也江淮之間至于閩越戸口滋殖十百諸夏
[039-18b]
文物學校盛于上國亦氣數使然應夫萬物相見南方
之卦所以開後王而有今日也是亦自北而南也是以
太祖不取燕雲真宗不戰澶魏仁宗不伐靈夏高宗不
絶金源義理之彊巍巍蕩蕩所以不害其繼三代踰漢
唐致治享國之美禮樂文物之盛仁愛忠厚之俗直壯
克己之道公普便利之澤正大高明之域結人心固天
命非晉宋六朝偏駁雜亂敢望其萬分之一者也葢祖
宗神聖創業垂統深見夫理為一定規模使子孫世守
[039-19a]
不敢少有變更踰越一或違之則禍敗輒至是以大本
一定基緒延逺對越上帝光臨大寳至于三百餘年有
漢氏之中微而無漢氏之大亂有李唐之中微而無李
唐之大亂漢氏之有天下四百餘年而唐有天下者幾
三百年自三代以來享國之久不過是也而貴朝則近
踰于唐逺幾于漢漢氏則大綱舉而細目疎故其弊則
禍起于外戚而國竊于大臣李唐則細目舉而大綱頺
靡故其弊則禍起于衽席而位移于藩國貴朝則大綱
[039-19b]
正而不頺細目舉而不紊漢唐之所以致亂者一皆無
之而或有漢唐之中微者何也祖宗交隣之義有時而
違之也小違之則小變大違之則大變又大違之則其
變有不可勝言者也所以有遷國違難之事不能全有
中華校其國勢則反有不及漢唐者且承五季之後元
氣蠧蝕契丹西夏已據西北二邊故其國勢頗弱祖宗
神聖而能安靖不致力于兵而致力于禮屈巳交隣計
安中夏故能以弱為强語地語兵則不及漢唐曰禮曰
[039-20a]
義則大有以過之故講信修睦弭兵安民不以力為强
弱以禮為强弱者貴朝三百年之命脈也推而行之不
使壅底以玉帛為干戈以使人為將帥行李往來不動
聲氣二國之間迭為賓主其所役不過數十人所費不
過一州之賦一郡之貢而天下帖然是以祖宗以來紆
餘委曲畧其細故而存其大體修飭明信而不敢墜也
非為其勢當然也而理亦固當然也故凡有天下者必
有所事與基圖並立而為一國之盛衰使為國者業業
[039-20b]
焉持之而不敢失也奉之而不敢違也修之而不敢怠
也其隆平安治則自夫其事之得亂畧阽危則自夫其
事之失必由之而莫能去為天下者必謹之而不敢忽
也三代以來可以喻貴朝者漢唐而已雖其為治則不
同而其享國則相類經所以援擬之而不置也夫母后
外戚宦官大臣二漢之事也文武昭宣能謹之是以不
能為禍元成桓靈不能謹是以受其禍而莫能違也宫
闈藩鎮李唐之事也自宫闈有故而入于藩鎮相因而
[039-21a]
然也天皇以來或謹其始而不謹其終或始終俱不能
謹是以病國家禍生人而莫能已也貴朝之建國也家
法之美體統之正治内者甚備御下者甚嚴唐末五季
之弊一皆革之純乎其一王也故母后之聖號為女中
堯舜而外戚不與政宦官不典兵而不殺大臣此又漢
唐之所不敢望與三代可以比隆者也而其所事則在
于邦交之一事闗國體繋民命本盛衰乃漢唐之所無
而貴朝所獨有是以祖宗以來曲意勉强要結好援斂
[039-21b]
戢國勢維持國體不與校量圖惟安静與其忿然而舉
萬衆曷若藹然而馳一介一以和議邦交為國此貴朝
之事也夫邦交之事非惟貴朝振古以然至貴朝而後
盛爾經按小雅鹿鳴之三遣使勞使則使人之事前乎
此已有矣又按周官大行人時聘間問歸脈致禬是天
子所以交諸侯也諸侯間于王事則相聘相朝是諸侯
所以交諸侯也周室之衰齊楚秦晉治大行人之事始
重申其辭命致其曲直邦之安危師之利鈍皆繋焉是
[039-22a]
列國所以交列國也至于六國締從連衡奉毛遂之盤
進田文之幣合沓蘓秦之車騎搖撼張儀之脣脗而列
國之交極矣至于漢氏遣使四出陸賈唐䝉張騫蘓武
逺至數萬里久至十餘年中國所以交外國也至于蜀
漢吳魏各據一面自帝一方兵之勝負則繋乎交之離
合故其使人往來皆腹心大臣孔明魯肅鄧芝張温等
皆一時之傑故漢吳一合而勝赤壁漢吳再合而取漢
中吳魏一合而取荆州吳魏再合而勝猇亭當是之時
[039-22b]
行人之事益重是敵國所以交敵國也至劉宋元魏裂
天下為南北行人往來兵亦不巳沈範吉常李彪周邵
徐陵庾信等紛紜參錯厯七代二百餘年而離合不一
大抵合則俱安離則俱危合則生民受福離則生民被
禍至于李唐始舉義師首命劉文静使突厥及其季年
内交藩國外聘諸夷疊疊幡幡莫適所定卒僨以亡至
于五季中國微弱耶律氏起于松漠而復有南北之勢
自朱氏簒逆袍笏梅老來聘而髙頎報之南北之交始
[039-23a]
通晉高祖受其冠帶而事之甚謹南北之勢始定至貴
朝啟運剗平諸僭有沛然混一之勢乃置燕雲而不取
一再傳後遂肆憑陵真宗不免親屈萬乘以幸澶淵冦
凖高瓊相與勠力以卻大敵而聖慮深逺不為從綏之
計遂與定盟慴之以天威臨之以大信餽之以重幣示
之以明約而南北之交始定好聘往來甲兵不試安天
下者數十年其後盟約寖弛再侵河朔仁宗則又屈巳
信義而富弼遂能負荷復再定盟好聘往來甲兵不試
[039-23b]
安天下者百餘年至于宣政盟約遂壊靖康之末因棄
都邑高宗南幸墮讐崇好遂安金源再定盟誓好聘往
來甲兵不試安天下者又數十年而海陵兇虐妄為大
舉以瀆明神而貫盈自斃高宗猶示大信不為追奔遂
與金世宗定盟好聘往來甲兵不試安天下者又數十
年生事之人妄啟邊釁而寧宗増修徳政復與章宗定
盟好聘往來甲兵不試安天下者又數十年由是觀之
以交隣為國而能計安天下者莫盛于貴朝也故曰以
[039-24a]
和議邦交為國者貴朝之事也天子之所持守大臣之
所輔相百僚之所論議以為社稷之大經者惟此而已
至于本朝適與陛下相當而陛下使命不一卒無有成
葢本朝方極兵威奄正方國而天未厭亂每為差池是
以陛下之聖意不能達祖宗之成規不能合生民之命
莫與救藥太和之氣將遂殄絶天地設位必有對待陛
下有此意則主上啟此心葢其氣數亦當然也契丹與
貴朝定盟亦數世數十年之後也金源與貴朝定盟亦
[039-24b]
數世數十年之後也今主上之世數年數亦金源氏之
世數年數也大定明昌之盛將復見于今即位之初先
遣信使輸平繼好弭兵息民而貴朝置之舍館綿厯數
歲儘自陳説擯而不問故經反復思惟以為必有横議
之人將以弊貴朝誤陛下者必謂此事于經何有于本
朝何有妨經何事害本朝何事所惜者貴朝之國體陛
下之盛徳也此事必行經不過失一身本朝不過失一
臣太倉耗一粒滄海揚一波鄧林飄一葉泰山落一石
[039-25a]
于國何損至若貴朝所舉皆中圖惟皆獲返舊京奄山
東取河朔平闗中剗白溝之界上盧龍之塞而本朝亦
不失故物若為之而不成圖之而不獲復欲洗兵江水
掛甲淮壖而遂無事殆恐不能一有所失則不既大矣
乎且貴朝光有天下三百有餘年矣盛治洋溢大業崇
極方當白日之正中不趣羲和之馭可也將安將樂恬
處易守不自搖動可也不棄其輔貟于其輻以固皇輿
可也經聞貴朝廣西帥臣以交趾之變有言曰國家紀
[039-25b]
綱正君臣和百姓安若其有故天亂宋也宋不亂而經
每為稱道葢有國者不畏夫有亂畏夫自致其亂自致
其亂則人也横逆而來則天也天欲亂人之國其如彼
何哉盡其在我者而巳巳無所致都所不計也已自致
之覆亂不暇也經嘗以為養生之術足以為壽國之道
人之一身制嗜欲者心志也固筋骸者血氣也為資養
者飲食也為節宣者起居也故起居以時飲食以節血
氣周流無有墊隘心志安强無有沮撓則一身安而可
[039-26a]
以有為矣在童穉時則致夫童穉之事壯盛之時則致
夫壯盛之事耆艾之時則致夫耆艾之事矯揉于顓䝉
之際騁騖于方剛之年存養于耆艾之日以引以佚則
可以延出年數之表而無札瘥夭折之患苟怠忽恣肆
不知理身之道拂其心志勞其血氣飲食不以節起居
不以時誑幼子以不常賈餘勇于中年肆侈哆于衰暮
往往損其天年自致中下之壽故省事者養生之本生
事者傷生之源由穉以壯由壯以衰由衰以老由老以
[039-26b]
盡理勢然也少不為壯者之事老不為少者之事亦理
勢然也善養生者循夫理而巳夫為國者亦然啟基圖
者道也結人心者義也維持統體者紀綱也培植本根
者風俗也創業之時則為創業之事守成之時則為守
成之事寖明寖昌之時則為寖明寖昌之事寖微寖弱
之時則為寖微寖弱之事闢國創制于建極之初張皇
崇飭于盛明之日擁衛固䕶于微弱之時亦猶人之一
身相其年數而時其所為老不為壯而穉不為老故其
[039-27a]
取以治治以安安以久强不為弱弱不為强亦本然之
理也都無所逆而一順夫理則世卜可踰祚𦙍可求而
無覆敗自絶之禍矣苟失道廢義為于不可為之時可
為之時而不為禍敗之事咸其自取可以盛大蕃昌傳
世永久而自致傾覆亦理勢然也故周過其厯秦不及
期善為國者亦循夫理而巳伏惟貴朝道盛徳至無疆
惟休累聖奕葉𤓰瓞綿綿昭宣重光賁若草木然而以
理而推傳世厯年既盛且逺殆如龎厚耆艾之人精通
[039-27b]
事變練厯多故義理之强混涵亢矯精神折衝久而益
壯然而血氣則衰矣政爾具膏粱奉酒醴供藥餌湛静
簡黙深居髙拱以壽國脈而固天命之時也或者乃欲
添足于蛇置魚于木委棄廟算經營野謀進廉頗之米
肉觀馬援之矍鑠奬厲充國牽率陶侃與新進少年力
競一時雖方叔元老克壯其猷方之萬全坐勝應時居
易不既背馳左顧有以誤天下國家乎夫往歲交廣之
師渝合之變武昌之役是天所以大警于貴朝深眷于
[039-28a]
陛下也備禦嘗疎缺矣因是而申治精緻圖惟嘗簡緩
矣因是而宻勿深切玩易者因是而畏難恣肆者因是
而斂戢怠者激之而于是乎悚以壯懦者逼之而於是
乎强以力如器之方弊且漏因是而湘濯釘錮如事過
之後不為生事以求夫異要結好援蔽之以信蘓潤瘡
痍鎮之以静閉闗息商以待元氣之復求吾之所以未
備者于内不求夫所以不當為者于外本夫理而不徇
夫勢則景定之元乃建隆之初也周漢晉唐之中興者
[039-28b]
再貴朝則至是而三也詩所謂周雖舊邦其命維新者
不止與文王復見於陛下而或者乃徇夫一已之勢狃
于一時之利不忌天之所警欲于大變之後抵巇投罅
拘滯使人而别作為舉祖宗三百年之成烈再為博者
之一擲遂以干戈易玉帛殺戮易民命戰争易禮義苟
得志焉而都所不恤果能必無誤乎貴朝有國以來隣
並之間得失之故不為不多矣利病可否不為不熟矣
勢之當然而理之本然不為不久矣不待監之他人皆
[039-29a]
可自監也國步萬折一安一危至于今日而復可為是
耶陛下聰明睿智彰往察來周乎萬物而不過濟于天
下而不遺可以進則進可以止則止得聖人之時顧豈
從此以危二國葢有不得已焉者誕妄迂疎之輩徼功
生事之徒偷貳苟且之人自用怙亂之士蝟起横議相
與沮撓經等如鹿衆為犄角雖天子仁聖宰相賢明鑠
金之言不可奪也誕妄迂疎者則無有逺慮不識時務
敢為大言高論視天下之事皆不足為自以為子房孔
[039-29b]
明復出也翹然自喜惟欲多事巳不能持寸刃惡人之
不復讐已不能取尺土惡人之不恢復笑夫登牀告病
而勇于背城借一聞其欲和則忿然而怒即指為秦檜
之流必為之梗沮而使之不行徼功生事者則不知國
家長久之利惟以爵賞為志今日一戰可以進某階明
日一出可以掇某職是以以敗為勝以怯為勇不用其
所長振暴其所短倖而俘獲則列上首虜多張其數不
幸而一僨委地使生靈肝腦盈野塗城則恬不為怪若
[039-30a]
已無所與聞其欲和則曰巻甲休兵置吾徒于何地必
為之梗沮而使之不行偷貳苟且者則脂韋阿違不與
負荷固陋營寵惟恐其失幸其得爾儘自遷延有少利
害輒遽推避或以為當和則曰姑為接納其使或以為
當戰則曰姑為命將出師至于兩相背戾則曰姑兩廢
置稽誤日深畏難日重則惟恐陛下聞知而益為緘錮
必為之梗沮而使之不行自用怙亂者則喜同惡異樂
為徼倖某等之來倡義拘留始焉觀變中則待變既而
[039-30b]
一切差池而無以應變則曰事勢若此與之絶亦戰與
之和亦戰執其使無以已其兵而終當與之戰始可以
和而不為之應自致其禍而歸咎於人再起兵端不自
悔悞棄疾於某益為誣染必為之梗沮而使之不行是
特横議相與沮撓者而巳二國之間誤國欺君又有甚
者焉彼間探造鑿之人反復姦宄之徒是也夫間探造
鑿之人大抵皆為弱彼强此之説以取容悦又惡知夫
國家利害生民休戚哉必曰彼方有故彼必亂彼骨肉
[039-31a]
必離彼臣子必叛彼民思吾君彼必慕吾化彼之輸平
也偽彼之命使也詐彼畏吾而為是彼欵兵而為是彼
不足與吾可折箠長驅而取之矣聞之者必喜而必信
夫反復姦宄之徒尤所以誤二國而深禍本也或得罪
於北而逭死於南或得罪於南而逭死於北一旦乘機
投㑹蔽匿以進而重為交亂懷鬼蜮之計扇迎合之辭
苟可以得志而無所不為竒發隂中巧為營惑與夫所
謂誕妄迂疎徼功生事偷貳苟且自用怙亂間探造鑿
[039-31b]
者焰焰而飈煽哄應而翕合前者倡于而後者和喁其
勢可以回天轉極挂南斗于天山潑湖湘于瀚海決江
漢之波以洗濯天下雖陛下神聖特立獨行斷然不惑
亦未能有以郤彼經所謂然彼則以為不然經方反復
其辭以自明彼則倍蓰其誣以必壞所以誤經之事至
于今日譸張為幻皆此輩也彼誕妄者大言惑上掇膴
仕擅榮耀而自肆矣徼功者積勞累多位上將綰侯印
而自得矣偷且者容身苟簡逺得失持兩端而自便矣
[039-32a]
自用者文過重怒肆强執安殘忍而自若矣造鑿者取
重賞獲厚禄而自營矣姦宄者戢羽翼俟風飈而自憙
矣四海之内被無窮之禍者兵民也二國之間䝉迍邅
之難者某等也九重之内貽社稷之憂者陛下也抑將
終従彼之言而必為乎抑亦將采芻蕘之論舍彼而從
此乎昔富鄭公奉使契丹謂契丹主曰和則利歸國家
福及百姓不和則利歸將帥而禍于國家契丹主大悟
于是定盟葢理到之言不得不從也貴朝祖宗良法美
[039-32b]
意一主於和維持宗社以及于今豈可行之外國而不
行之本國使此輩一時得志快意以害二國而種無窮
之憂哉此其所以誤陛下之甚者也非惟誤之於陛下
而又誤之於經等非惟誤之於天下而又誤之於後世
經所以熟數亟論而莫能已也經等布衣教授保塞主
上聘起問以治道即以議和止殺為請其後對揚之間
敷陳不一是以即位之初先遣信使即命經行入境以
來綿厯四年凡有藴蓄無不傾盡經實何人敢如此過
[039-33a]
涉猛浪與人家國事葢不敢欺天不敢欺君不敢誤國
家不敢誤天下後世已然之事則既備言矣未然之事
亦既先言矣將然之事亦既亟言矣本朝之事無不盡
言也貴朝之事無不僭言也兩朝之事無不並言也先
朝之事無不兼言也推本一世之利害究竟萬世之利
害無不欲貢之貴朝以成好事也抑之而其氣愈厲挫
之而其志愈堅閼之而其辭愈切經之所以不負於國
而忠於君者惟此焉在經等今日之事止是告登寳位
[039-33b]
布弭兵息民意其餘無他蔽匿必貴朝以為不可必不
能從何用置經於此下一明詔數其好事難成之故梗
礙牽制之由稽留使人不為無故或别有葢藏之跡明
白指陳使天下四海知本朝之所以命使臣而欺貴朝
貴朝之所以留使人而責本朝至若貴朝所報本朝兵
亂異聞等事一皆不妄今皆數年長淮以北一切事勢
必皆非曩時通好使人亦宜區處或貴朝終于疑阻巳
别遣使無用經等亦宜賜一明降或欲與本朝校量疇
[039-34a]
昔必决勝負一主于戰通好使人尤為無用而乃仍自
拘留擯而不問陳説不答表請不報差官不從告歸不
許老天長日寖以銷鑠必自斃館下經等之辱固自遺
臭通好使人至于如此亦非貴朝美事所以惶惑無聊
而又致夫此也墜乎千仞之下仰天而呼高下疾徐都
所不知過之者睨而不視聞之者掩耳而走彼横議反
復之徒必又瞰臨而下石惟恐其不忠也區區使人不
足忌惡陷誤至今而猶不已必使之死而不出二國之
[039-34b]
民靡有孑遺然後為快也夫天下之大忌必出於所不
忌但恐貴朝之事不在於好生之君講信之臣和氣致
祥乖氣致異有意慮之所不及者伏望陛下奮乾綱操
獨斷以大禹之智行其所無事體主上之本心閔經等
之愚昧本夫理而不徇夫勢以天下為度以生民為念
卻夫横議生事反覆誤國之言用夫祖宗導迎和氣愛
利之道畀經以二國之事使經展布四體披露一心有
以不負陛下者今氣數將周甲子改元政二國迓續維
[039-35a]
新之日也雖誤之於始不誤之於終主上行之於北陛
下成之於南經等數年之戚一旦得信則事體仍在釁
雖積而可消兵雖交而可弭億萬之性命可存挽回元
氣春動諸華天地人神之福也觸忤聖聴不勝戰懼之
至秋律西成伏願對時育物大庇生民允屬塵望使臣
郝經等昧死再拜上大宋皇帝闕下
 
 
[039-35b]
 
 
 
 
 
 
 
 陵川集巻三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