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d0424 陵川集-元-郝經 (master)


[018-1a]
欽定四庫全書
 陵川集巻十八
             元 郝經 撰
  論
   五經論并序/
邵子曰昊天之四時者春夏秋冬之謂也聖人之四經
者易書詩春秋之謂也昊天以時授人聖人以經法天
是則四經也謂之五何哉其一則禮樂也夫論性者言
[018-1b]
四端而不及信序五行者土配王於木火水金故易書
詩春秋之間禮樂為之經緯雖五而為四也惟齊非齊
竒耦錯綜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乃作易書詩春秋禮
樂論
    易
盡天下之情者詩也盡天下之辭者書也盡天下之政
者春秋也易也者盡天下之心者也昔者聖人之於詩
書也刪定之而已矣於春秋也筆焉削焉而已矣其於
[018-2a]
易也則上下數千載歴四聖人焉或畫焉或重焉或辭
焉不敢率易而備為之沒齒刳心焉始就于一端而已
何獨如是之艱且逺也葢顯天下之至神必待天下之
至聖探天下之至幽必待天下之至明况於以天下之
至神於天下之至幽而為大經大法也哉非至明者與
至聖者迭興繼作艱且逺而為之則不能也所謂至神
至幽者何也凡天下之物非主不立無精粗巨細大小
皆有主焉者一户之闔闢主之者樞也一裘之裼被主
[018-2b]
之者衽也一鐍之啟閉主之者鑰也是物也而猶有所
主夫仰而目之蒼蒼然俯而足之廣且厚者昭然而往
來而為晝夜者粲然而麗天晝隠而夜顯者起於青蘋
之末怒於土囊之口而撓天下者藹然而遍空殷然而
驚世油然而潤物突然而高沛然而就下者薈蔚葱鬱
而夭且茂翼焉飛雲蹄焉走陸者而其中有黔首而横
目衣冠而飲食有男女夫婦之别父子兄弟之親君臣
上下之分化化生生無時而已焉者是至大而至衆也
[018-3a]
主之者果何物耶唯其所為者至顯故其所主者至幽
其所造者至妙故其所主者至神索之而不可得也聴
之而不可聞也視之而不可見也浩浩乎其無津涯而
無畔岸也漠乎其無紀極而無朕兆也搏之而無迹語
之而無徵也於是衆人之中有聖人焉曰吾民之性甚
善而其智甚靈也是不可與草木並朽而無知焉乃盡
已之心推而盡天下之心假天地萬物畫而為卦以垂
道之統明夫所以主之者至矣盡矣不可以復加矣衆
[018-3b]
人之中又有聖人焉曰吾民之情甚易遷而其智甚易
變也不可與草木並變而同盡乃盡已之心推而盡天
下之心引而信之以盡天下之變而重其卦明夫雖變
而主焉者在也至矣盡矣不可以復加矣衆人之中又
有聖人焉曰吾民之欲甚大而其惡甚易長也懼其淪
於非類而不返也乃盡已之心推而盡天下之心而作
爻象彖繋之辭發理形象數之幾命性心迹之本以明
夫吉凶消長之道進退存亡之理而垂教焉使不失其
[018-4a]
所主而至幽者顯至神者著煥乎日月之正中而弗是
也於是而始成夫易故易也者四聖人之所以盡天下
之心而為之者非他經之所得比也詩書春秋如夏冬
各一其時易則一元之氣貫天地而通四時也大哉易
乎在天為神在人為心其在經也則為易合而言之一
也形而上謂之道形而下謂之器合而言之亦一也嘗
觀之於吾心於寂静感通而見無畫之易觀之於書於
竒偶變動而見有畫之易觀之於造化也於至賾至微
[018-4b]
而見無體之易觀之於天地萬物也於至大至衆而見
有體之易吁易果何物也大傳曰易與天地凖或曰易
凖天地而已乎天地之外無復有物乎曰天地無外其
有外聖人存而弗論也聖人垂世立教以有徵者傳信
也豈為是忽恍不可測者引而自高以惑世也哉老氏
能言之矣而入于偏釋氏能窮之矣而入于誕二氏之
所以得罪於吾聖人也其曰易與天地凖至矣
    書
[018-5a]
孚于中則不徵於言徵於言者皆未孚於中者也故言
之愈簡則其孚愈篤辭之愈繁則其疑愈肆然則無言
可乎不然也言心聲也心有所用則言以宣之雖欲勿
言焉得而勿言夫孚于中者其言自可徵也不孚于中
而苐徵於言誣譎誕妄可勝也哉嘗觀夫書自宓犧至
于帝嚳則泯而不錄唐虞二代之聖也五篇而已而夏
后氏之書四商之書十有七周之書三十有二周踰于
商商踰于夏夏踰于唐虞豈唐虞不及夏夏不及商周
[018-5b]
與何唐虞之寡而商周之多也上世聖人之垂統也宜
其多而反寡後世聖人之繼承也宜其寡而反多何也
昔周豐之言曰有虞氏未施敬於民而民敬夏后氏未
施信於民而民信殷人作誓而民始畔周人作㑹而民
始疑謂去古逺而俗日益薄狙詐日益盛馴致而然也
蓋信則不言而喻故其書寡不信則言而不喻故其書
多自伏犧至于帝嚳其俗樸以誠其政簡以一不徵于
言而天下信是以聖人存而弗論也堯禪舜舜禪禹三
[018-6a]
聖授受以天下與人而不疑有人之天下而不與然而
授受之際猶懼其不克負荷而始有疑焉故堯之語舜
曰允執厥中一言而已矣及舜之命禹又有疑焉加之
以人心道心之分喻之以惟精惟一之戒三言而已矣
厥後湯武以臣誅君作為誥誓以信天下之信伊尹以
臣放君作太甲三以明已之不篡周公攝政召公不説
羣叔流言於是啟金縢之書作洛召誥命諄諄讙讙以
一已之誠破天下之惑是以彼如是之無如是之寡此
[018-6b]
則如是之重且多也雖然是皆孚于中而有徵之言由
疑而發之耳自周室東傾五伯更政刑牲㰱血而愈疑
登壇載書而愈叛交質子而愈弗信骨肉睽為仇讐肝
膽濶為楚越朝執牛耳暮尋干戈不孚于中不徵于辭
惟欲是變聖人傷而憂之乃斷自唐虞訖于周而定有
徵之言以垂教以明夫堯舜三代之世其中甚孚其言
甚信足以傳大道破大惑已大亂立大政不曾是喋喋
虚飾而已也嗚呼日昃而羣隂作聖人沒而異端起曼
[018-7a]
衍之言慘刻之論從横不根恐愒之談蝟然而興豈惟
不孚于中而不足徵也哉卒之以言亂天下而莫知適
從激毒發戾一僨而火于秦悲夫
    詩
天下之治亂在於人情之通塞甚矣人之情惡塞而好
通也故天下之亂恒生於塞而其治恒生於通君人者
亦審夫通塞而巳矣激揚疏暢導之而使就于通剔抉
滌蕩達之而使去乎塞葢塞則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
[018-7b]
下交惡藴賊崇圯反目以相睽憤心以相戾板板憒憒
以及于亂在易則為否通則上孚于下下孚于上上下
相孚郁乎相扶煥乎相輝濟濟洋洋以臻于治在易則
為泰夫人之情猶水也湮其流窒其源則必壅汨而内
潰穴地而突出湍奔而肆行不為疏之而又障之則必
沈沈淪淪洶湧旁魄觱發之而上行愈障之而愈深愈
防之而愈沛久且逺溢而一决則必襄山懷壑放激衝
觸肆其所之其害有不可勝言者故善治水者疏而通
[018-8a]
之而已矣瀹而注之而已矣適其性因其勢道之而巳
矣昔者聖人懼民情之塞而弗通也於是乎觀乎詩詩
者述乎人之情者也情由感而動故喜怒哀樂隨所感
而發感之淺也或黙識之而巳或形乎言而已感之深
也言之不足長言之長言之不足詠歌之詩之所由興
也喜而為之美怒而為之刺其哀也為之閔其樂也為
之頌美而不至於諛刺而不至於詈哀之也而不至於
傷樂之也而不至於滛已不能盡而託之於人人不能
[018-8b]
盡而託之於物物不能盡而歸之於天上焉公卿大夫
下焉薪翁笱婦有所感而必有所作君而知之天下之
情無不通矣故致治之君觀乎人情也必於此乎取之
於是婦寺言之史書之瞽歌之於其巡狩而采之朝貢
而陳之太師聲之君人者儼然而坐聴之聞其安樂之
音循已而省之曰吾何徳何修而臻此歟乃兢業祗懼
徳日益加修行日益加檢潔齊粢盛作為樂歌薦之郊
廟曰兹先王之致也其聞怨以怒哀以思之音也矍然
[018-9a]
而起愀然而變循己而省之曰予得罪于天下矣予負
責于後世矣予其遘天之誅矣前言往行何者之愆禮
樂刑政何者之紊惴惴乎蹈深淵也愬愬乎履虎尾也
徳日益修行日益檢以鎖神人之怒猶可及也其不幸
而萬民怨嗟四海扼腕而君人者無聞知患生而弗之
覺禍至而弗之悟卒僨其社而沈其宗此文武周召之
所以治宣王之所以中興厲之奔幽之死平桓之所以
失政也至矣哉詩之於王政如是之切也於人之情如
[018-9b]
是之通也於治亂如是之較且明也故有國君人者不
可以不讀詩
    春秋
六經一理爾自師異傳人異學各窮其所信而遂至于
不一易春秋之學相戾相逺相捍蔽特其甚焉者易載
聖人之心春秋載聖人之迹心迹一也何逺之有彼學
者見易之神妙不測變通無盡範圍天地曲成萬物而
知鬼神之情狀探賾索隠而逆知來物乃臨深以為高
[018-10a]
而遺其跡視拘拘於世教法度之間者以為沈於流俗
而不返也而學春秋者於一言一動一事一物必律之
以禮而繩之以法惟恐其弛而不嚴濶畧而不切也而
狹其心不知有變動不拘周流六虚上下無常不可為
典要者故各極其所執相乖相格無有為貫而一之者
葢易窮理之書而春秋盡性之書也易由正以推變春
秋由變以返正者也人之性甚大而其理甚備在於行
而盡之而己一行之不當一性之不盡也於是聖人因
[018-10b]
其性之分與夫分之節而制夫禮故人有是性必以禮
行之而後能盡是性雖然行不可必也時得而行行之
于時見于事業而己矣時弗得也行之於身著書立言
垂訓于後而巳矣舜禹湯文時得而行盡性于事業者
也孔子弗得時行盡性於書者也而春秋者盡性之跡
也故即性以觀性莫若即跡以觀性即性以觀性無聲
無臭不可得而觀也即跡以觀性有徵而可觀也故觀
性之書皆莫若春秋孔子之著書也於易則翼於書則
[018-11a]
定於詩則刪而其於春秋也則謂之作何哉權天下之
輕重定天下之邪正起王室之衰黜五伯之僭削大夫
之専治亂臣賊子之罪以魯國一儒行天子之事而斷
自聖心書國書爵書人書氏書名書字筆則筆削則削
游夏不能賛一辭非若易詩書之因其舊而加修之也
至矣哉大經大法百王不易萬世永行舜禹湯文盡其
性而行之於一時孔子之作春秋盡其性而行之於無
窮也信乎其生民以來未之有而賢於堯舜逺矣故世
[018-11b]
之學者觀於春秋而行之足以盡性而學夫聖葢性盡
而理窮則易在其中易在其中則聖在其中矣嗚呼三
傳之禍興而論説紛紛豈惟不知與易一而各標異議
莫知所從彼以為是而此以為非彼以為非而此復以
為是彼出乎彼則曰余出乎此至於師弟異而父子不
同已之偽是非侈聖人之真是非喪則性烏可盡跡於
是乎泯泯也下此而又有甚焉者誕妄者入于䜟緯馮
藉者入于叛逆深刻者入于刑名有王者起則必削而
[018-12a]
去之蹈聖人之跡以求聖人之心用易以窮理用春秋
以致天下則舜禹湯文之功業可指顧而至不然則其
亦已矣
    禮樂
喜怒哀樂之未發性也其既發情也可喜而喜可怒而
怒可哀而哀可樂而樂則情之所以率乎性也喜怒哀
樂不當其可而發則非性情之正而人欲之私也夫人
之有性也而必有情有血氣也而必有欲情欲常相勝
[018-12b]
也非情勝欲則欲勝情情勝欲則為君子欲勝情則為
小人情勝欲則治欲勝情則亂故天下之治亂在夫情
欲之相勝也聖人者懼天下之欲勝情也於是因其本
然之分而為之禮以節制之因其本然之和而為之樂
以宣暢之為之禮雖有欲而不能踰為之樂雖有樂而
不能悖天下有僭越之姦狂狡之戾則有禮以折之有
忿疾之亂鬱塞之慝則有樂以釋之洋洋乎發育萬物
峻極于天故禮樂者王政之大綱也得則治否則亂聖
[018-13a]
人致治之功必於此乎取之而不敢易也以性情治天
下以天治人非有我之得私也故禮樂之治王者之極
治也自宓犧而上理具而無器宓犧而下器具而無文
至乎唐虞文具矣而未備至乎周公理與器與文於是
乎大備故其中間有堯舜之治有夏后氏之治有殷湯
之治有周文武成康之治夷厲而下欲勝而情亡禮樂
之理寖以昧而其器寖以缺致治之功寖以墮而王政
之大綱寖以不舉繼以幽而周室大壞平王而東禮樂
[018-13b]
遂為虚文矣陵夷至于孔子雖欲與之焉得而與之乃
曰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
徵也我觀周道幽厲傷之舍魯何適矣於是因魯史而
修春秋以明禮就大師而正雅頌以明樂然而無其位
無其權明王不興卒不能復禮樂之實苐存其名而巳
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子曰爾愛其羊我愛其禮夫告
朔之禮不行是實亡矣羊存而何益而孔子惜之者謂
名存而實亡愈於名實之俱亡也嗟夫禮樂根於性情
[018-14a]
而其弊至於虚名之不能存天下之治從何而興乎自
是而下判為十二折為七國并為孤秦燔燒詩書削禮
瘖樂置生民于鈇鉞之上用鞅斯申韓之術一以刑法
繩下而遂至于亡嗚呼禮樂根於性情文與器雖亡而
生民之性情未亡也有明主舉而行之禮樂之治可復

   思治論
無意於取而有意於治者殷周也有意於取有意於治
[018-14b]
者漢唐也有意於取有意於治而不知所以取與治者
晉隋也取之以道治之以道其統一以逺取不以道治
之以道者次之取與治皆不以道者隨得而隨失也嗚
呼安得知治體者與之共論治道乎治少而亂多也尚
矣所以然者知治體者鮮矣將百萬之衆舉天下如鴻
毛者易得也决䇿制勝慮皆偪臆者易得也平賦役調
糧餉聚如丘山運如風雨者亦易得也至於乘幾挈勢
以仁義道徳厝天下於泰山之安者則難矣故漢知所
[018-15a]
以取之者蕭公子房也知所以治之者賈誼董仲舒汲
黯也漢不能盡其用所以僅能為漢而不能三代也漢
季之失天下也知所以取與所以治者孔明也天不盡
其用不能三代而區區庸蜀也晉既盜魏又欲取吳取
所以取與所以治者羊叔子也僅能用其取而不知所
以治是以隨得而隨失也唐有天下因隋之亂名義近
正知所以取貞觀之治魏徵房杜知所以治惜乎衆目
雖舉而大綱不立也是以一治一亂卒僨以亡僅能為
[018-15b]
唐而不能三代也三代而下千有餘歲竟不能復其治
何治如是之少而亂如是之多也葢雖有願治之君而
無知治體之臣僅為一時之治而已雖亦或有知治體
之臣而復無願治之君沒沒於世卒不能用一時之治
亦難也嗟夫世變而既下矣可乘之機可挈之勢豈遂
無有哉前世則亦已矣國家奮起朔漠奄有北土一舉
而収燕雲再舉而滅夏又再舉而得闗中又再舉而覆
汴蔡荆襄蜀漢繼踵而破髙麗濊貃日出之國委命下
[018-16a]
吏莎車烏孫崑崙虞泉日入之地盡入鞭箠臣漢唐之
所末臣蜚揚突蕩席巻夷夏蹂斥宇内四十餘年矣豈
無意於取乎而不知所以治之者夫得寸而治之國之
寸也得尺而治之國之尺也務取而不知治猶獲石田
也夫致治之道自治為上治人次之自治其本也治人
其末也本固則末盛詩曰枝葉未有害本實先撥言本
既撥則枝葉從而害矣又曰綿綿葛藟施于條枚豈弟
君子求福不回言本根芘則可以求福矣葛藟猶能芘
[018-16b]
其本根况於國乎所謂本者不勤逺畧而反自近者始
也修仁義正綱紀立法度辨人材屯戍以息兵務農以
足食時使以存力輕賦以實民設學校以厲風俗敦節
義以立廉恥選守令以宣恩澤完一代之規模開萬世
之基統即此為之不求之於外大總其綱小持其要上
下井井有條不紊蘓潤瘡痍補葺元氣如此數年治體
既定綱紀日張户口增益民物繁夥禮義隆懋心格其
非風俗完厚上下妥安如餒而飫如醉而醒如瘠而肥
[018-17a]
本根既固徳威惟畏弱國入朝彊國請服矣葢不屈則
無以信不翕則無以闢不静則無以動不存則無以施
理勢然也苟信而不屈動而不静施而不存馮鋒恃鋭
謂莫已若鮮有不弊者傳曰兵猶火也弗戢將自焚也
言兵以禁暴誅亂不可窮也又曰天下雖强好戰必弱
言兵凶器戰危事不得己而用不可久也夫文止戈為
武詩曰載戢干戈載櫜弓矢肆于時夏允王保之此武
王之所以為武也國家擁百萬之衆衡制夷夏莫敢誰
[018-17b]
何雖數年無君無大吠之警豪傑弭耳瞬目奔走奉戴
吏民竭膏血倒倉庾空杼軸罄筐篚以供賦役可謂力
勝矣少霽威蓄鋭固其本根漢唐之舉也焉有用兵四
十年而不已者乎遺民安得不膏鈇鉞糞草莽乎有千
金之璧而不琢執之以擊瓦礫而不以為寳不玷而缺
亦云幸矣曷若琢為琮璜藴之匵而藏之宻與天球河
圖為奕代之寳乎葢不智不勇然後可為大智大勇不
恃其力然後可以大用其力役其智者則必至於闇肆
[018-18a]
其勇者則必至於困竭其力者則必至於踣以智力勝
人者人亦以智力勝之矣以義勝人者天下無敵也綱
紀禮義者天下之元氣也或偏或全必有在而不亡天
下雖亡元氣未嘗亡也故能舉綱紀禮義者能一天下
者也不能舉綱紀禮義者安于偏而苟且者也天下嘗
分裂矣昔秦不能舉而漢舉之漢所以一天下也吳不
能舉而晉舉之晉所以一天下也陳不能舉而隋舉之
隋所以一天下也隋不能舉而唐舉之唐所以一天下
[018-18b]
也南唐吳越不能舉世宗藝祖能舉之宋所以一天下
也晉隋不足稱也粗立綱紀猶能一天下矧於幅員萬
里巍巍堂堂莫之與京能舉綱紀禮義乎其混一區宇
囊括海内厝天下於泰山之安而四維之也必矣葢天
下之勢必一方之綱紀禮義立天命之人歸之而後天
下一此善於彼而後天下一地醜徳齊莫能相尚欲以
力勝之未之前聞也縱能勝之不能安之無以挫英雄
之氣服天下之心反使乘時徼幸斂羽毛而待風飈者
[018-19a]
得以窺其隙而投其間羊祜所謂既平之後方勞聖慮
者也今梁秦之西東既被其澤綱紀既立矣河朔之民
獨非國家之赤子乎書曰無黨無偏王道平平使河朔
之民亦如梁秦復加之以意而致之以理不在於耀武
萬里之外而可以文致太平豈惟生民之幸天下可一
而社稷之福也嗚呼二帝三王不得見之矣舍漢唐何
適也漢唐又無及矣舍今之世何適也詩曰洌彼下泉
浸彼苞稂愾我寤嘆念彼周京經布衣也夫復何言念
[018-19b]
之而已居得致之位操可致之勢者幸留意焉
 
 
 
 
 
 
 陵川集巻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