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d0398 佩韋齋集-宋-兪德鄰 (master)


[020-1a]
欽定四庫全書
 佩韋齋集巻二十    宋 俞德鄰 撰
  輯聞
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先儒謂春秋傳
作糾督也古字通用余嘗疑之案史記云兵車之會三
乗車之會六而穀梁傳云衣裳之會十有一盖莊十三
年會于北杏十四年會于鄄十五年又會于鄄十六年
同盟于幽十七年同盟于幽僖元年會于檉二年盟于
[020-1b]
貫三年會于陽穀五年盟于首止七年盟于寗母九年
盟于葵丘實十有一也孔氏註曰鄭氏不取北杏及陽榖
故曰九合然北杏之會平宋亂也宋有弑君之事而齊
平之何不取也縱以遂人不至宋人背盟而不取之猶
云可也陽穀之會謀伐楚也何為亦不取之或者又曰
會雖十有一再會于鄄再會于幽其地凡九故曰九合
然亦有所未盡也夫子此語正以齊桓公霸諸侯一匡
天下以故稱之北杏之盟遂人不服鄄之始會請師于
[020-2a]
周僅取成于宋而還霸業皆未成也自莊十五年再會
于鄄則霸業成矣左氏于是會也為之傳曰春復會焉
齊始霸也夫自始霸之年歴數至于葵丘之會其合諸
侯凡九是以謂之九合也此可以祛諸家之惑矣
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子張學干禄與夫問達
問行皆為人也非為己也孔子于學干禄則曰言寡尤
行寡悔于問達則曰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于問行則
曰言忠信行篤敬皆使之反求諸己焉及子張書諸紳
[020-2b]
則其覺悟也至矣他時士見危致命見得思義祭思敬
喪思哀之語與夫五美四惡之問豈復前日之子張耶
信乎學之能變化氣質也
伊川曰樂隨風氣至韶而極備者堯之時洪水方割四
凶未去和猶有未至也舜以聖繼聖治之極和之至故
韶盡美矣又盡善也
宰予晝寢夫子譬之朽木譬之糞牆疑其責之太過晝
而假寐亦人情有所不能免若寢則不可也語曰寢不
[020-3a]
尸曰寢不言又曰必有寢衣盖寢非假寐也君子以嚮
晦入宴息晝居于内問其疾可也正晝之時乃弛然自
放于牀第之上神昏氣惰其不足進于道明矣此聖人
所以深責之也況禹惜寸隂周公坐以待旦聖人之汲
汲如此晝寢其可乎
孔門言仁多兼知而言如知者樂水仁者樂山與夫知
及之仁能守之知者不惑仁者不憂不可具舉盖知者
知此者也仁者行此者也致知近乎知力行近乎仁未
[020-3b]
有不能知而能行者令尹子文三仕三己喜愠不形于
色至如舊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謂之忠可也然仕
止乆速其知不足以知之至于三巳而不寤槩諸色舉
翔集者何如哉故不與之以仁也臣弑其君子弑其父
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崔杼于齊其蓄不
臣之志已乆陳文子與之同朝力能誅杼則誅之不能
則去之不于此時決去就之分至于齊侯遇弑乃棄十
乗之馬而違之其知可及矣亡雖越境許之以清可也
[020-4a]
亦焉得為仁哉未知焉得仁皆言于知猶未盡焉得為
仁也矣擇不處仁焉得知語意正相類
子見南子子路不說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厭之天
厭之孔氏以矢為誓朱子亦曰矢誓也所誓辭也如云
所不與崔慶者之類否謂不合于禮不由其道也厭棄
絶也而孔氏古註乃謂與之咒誓義可疑焉及觀程氏
外書朱公掞記伊川先生語乃以否為否泰之否天厭
之者天厭吾道也正天喪予之意後見韓文公筆解亦
[020-4b]
曰矢陳也否當為否泰之否厭當為厭亂之厭孔氏以
矢為誓非也又以厭為擫益失之矣孔子見衛君任南
子用事乃陳衛之政理吿子路云予道否不得行汝不
須不說也天將厭此亂世而終豈泰吾道乎如此則矢
乃臯陶矢厥謨之矢伊川退之皆一代鉅儒皆以否為
否泰之否意必有所見姑録之以俟後之君子
子曰甚矣吾衰也句乆矣吾不復夢見周公孔子盛時
志欲行周公之道故夢寐之間常常見之今周公之夢
[020-5a]
乆不復作則其志慮之衰也甚矣
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先儒謂脩脯也十脡為
束古者相見必執贄以為禮束脩其至薄者苟以禮來
則無不有以教之也案杜恕體論曰束脩之業其上在
于不言其次莫如寡知又後漢馬援傳注云男子十五
以上謂之束脩杜詩薦伏湛曰自行束脩訖無毁玷註
束脩謂年十五以上延篤傳註束脩謂束帶脩飾不可
以束脩之問不出境一槩論也
[020-5b]
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于斯也
先儒謂韶盡美又盡善故學之三月不知肉味而歎美
之如此程氏又以三月為音字之誤學之之說盖本諸
史記襄二十九年吳子使季札聘魯請觀周樂自周南
以下歌諸國之風自象箾以下備三代之舞至舞韶箾
札曰德至矣大矣如天之無不幬也如地之無不載也
雖甚盛德其蔑以加于此矣則魯未嘗無韶也孔子魯
人也使孔子而欲學之歸而求之魯可也何為至齊而
[020-6a]
始聞之始學之哉韶舜之樂也舜之後封于陳隠二十
二年陳人殺其太子御寇陳公子完與顓孫奔齊齊侯
使敬仲為卿敬仲辭使為工正盖陳氏得政于齊之始
也自是之後陳氏浸彊昭五年齊侯使晏嬰請繼室于
晉晏子語叔向已有齊其為陳氏之說至八年魯亂孔
子適于齊是聞韶則陳氏之得志于齊乆矣三月不知
肉味盖憂齊之將亂非學之也曰不圖為樂之至于斯
也非美之也當是時齊侯與晏子坐于路寢歎曰美哉
[020-6b]
室其誰有此晏子對曰如君之言其陳氏乎後世若少
惰陳氏而不亡則國其國也已是陳之彊齊之弱不特
孔子知之而晏子亦知之不特晏子知之而景公亦自
知之矣聞韶之歎孔子其能自已乎是時景公欲待孔
子以季孟之間既而曰吾老矣不能用也而孔子亦不
欲留焉者此也卒之哀十有四年陳恒弑簡公孔子沐
浴而朝告于哀公請討之則聞韶之歎豈聖人過憂哉
雍也可使南面朱子云仲雍為人寛洪簡重有人君之
[020-7a]
體故可使南面然莫審其說或者謂雍也仁而不佞仁
則寛洪不佞則簡重意必本乎此非苟為是言也
君在踧踖如也與與如也註與平聲或如字踧踖恭敬
不寧貌與與威儀中適貌横渠曰與與不忘嚮君也而
伊川答王信伯之問乃曰與與容與之貌盖踧踖則不
安與與則易肆踧踖而與與恭而安也
伊川曰飲酒不妨但不可過惟酒無量不及亂聖人豈
有作亂之事但恐亂其血氣或致疾或語言顛錯容貌
[020-7b]
傾側皆亂也
晉文公譎而不正齊桓公正而不譎石林葉少藴解此
甚詳且有理因次其說諸侯莫盛于桓文桓文之伯莫
甚于首止之盟與温之會桓公之盟首止也意謂太子
鄭將廢已朝而諫之王從則太子安不從則廢諫之從
違未可知也吾為會而會世子使天下諸侯皆知世子
之為鄭而共尊之雖有惠后之變愛襄王不得而行其
私矣故春秋曰公及齊侯宋公陳侯衛侯鄭伯許男曹
[020-8a]
伯會王世子于首止俄而曰諸侯盟于首止夫别其文
曰會王世子再見諸侯也盟而世子不與辭繁而不殺
其與桓公可知矣若文公之會則不然吾霸諸侯矣諸
侯孰不吾畏吾既可率諸侯以會温則率之以朝京師
亦可也文公顧乃不朝王而召王其意盖示天下曰王
猶從我其誰敢不從不過挾天子以令諸侯耳故春秋
曰公會晉侯宋公蔡侯鄭伯陳子莒子邾子秦人于温
俄而曰天王狩于河陽先言會而繼之以狩則文于是
[020-8b]
乎病矣故桓公之召世子正也其不朝王者不得已也
文公不朝王因己之霸脅諸侯以召王以迹觀之若正
其所以召之則譎也
子擊磬于衛一章說者謂荷蕢譏孔子人不知而不止
孔子故責其果于忘世而不為案孔子歴聘諸國獨于
衛而擊磬何也衛自瞶輒之亂父子之分蕩然矣子路
曰衛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則孔
子之欲辨其名分也乆矣擊磬于衛非無意也石聲磬
[020-9a]
磬以辨亦欲辨其上下之分而已荷蕢隠者知孔子之
心過而聞之故曰有心哉擊磬乎既而曰鄙哉言其闇
于事也硜硜乎硜硜石聲也謂子擊磬雖硜硜乎有聲
莫己知也斯巳而已矣傷時人之不知也于是又援衛
風之詩曰深則厲淺則揭夫以衣涉水曰厲攝衣涉水
曰揭曰厲曰揭以淺深别之今衛之父子奸名犯分至
成滔天之惡非可以淺深論也子曰果哉以其說為然
也末之難矣天下之事正之于始為易救之于末為難
[020-9b]
衛之至此吾亦末如之何也已
孔子曰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吾見其人矣吾聞
其語矣隠居以求其志行義以達其道吾聞其語矣未
見其人也齊景公有馬千駟死之日民無得而稱焉伯
夷叔齊餓于首陽之下民到于今稱之其斯之謂與朱
氏謂其斯之謂與此上疑有闕文恐在誠不以富亦祗
以異下仍析為三章後閱無垢張氏心傳録于恕云見
善而不能及怠而不進也見不善如探湯初雖畏之探
[020-10a]
湯之不已則漸入之矣是漸而入于惡也于善而不進
于惡而漸入其人何如哉齊景公欲待孔子以季孟之
間孔子告以君臣父子而說不可謂不見善也然終不
能用孔子是不及也貪利之心浸浸不已積而至于千
駟豈非不善而漸入乎孔子與景公同時故曰吾見其
人矣吾聞其語矣至若伯夷叔齊則隠居以求其志行
義以達其道者今無其人矣故曰吾聞其語矣未見其
人也其斯之謂與所以結上章之意是說亦有取焉愚
[020-10b]
嘗觀景公與晏子論陳氏之事晏子曰惟禮可以己之
公曰善哉我不能矣斯言也豈非見善如不及之謂乎
公山弗擾以費畔召子欲往子路不說曰末之也已何
必公山氏之之也子曰夫召我者而豈徒哉如有用我
者吾其為東周乎此章先儒解之不甚詳盖費乃季氏
之邑不狃不得志于季氏與陽虎謀去三桓不克而畔
夫謀去三桓不克而畔乃畔季氏非畔魯也故史記世
家曰公山不狃以費畔季氏召孔子欲往而卒不行況
[020-11a]
孔子亦素有惡三桓之意其為大司寇攝行相事定公
十二年使仲由為季氏宰墮費墮郈墮郕則不狃之以
費畔或者疑與孔子之意合是以欲往也不然孔子豈
輕于從不狃者哉厥後不狃與叔孫輒奔吳吳為邾故
將伐魯叔孫輒勸之不狃曰非禮也君子違不適讐國
且夫人之行也不以所惡廢鄉今子以小惡而欲覆宗
國不亦難乎自定至哀隔二世自定九年不狃畔而去
至哀八年吳將伐魯隔十有五年不狃之去魯乆矣尚
[020-11b]
眷眷于魯如此則不狃非特不畔魯且忠于魯者也特
子路未知不狃之心耳然孔子雖始欲往而終亦不往
者豈不以不狃以輕怒使陽虎逐仲懐其所守不固邪
門弟子書公山弗擾召則曰以費畔佛肸召則曰以中
牟畔中牟亦晉大夫趙襄子之邑佛肸非畔晉也
論語記孔子答門弟子處皆有曰字惟答宰我短喪之
問曰食夫稻衣夫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則為之女字
上不書曰字此記言者善形容聖人深嫉宰我之意禮
[020-12a]
父母之喪既殯食粥麤衰既𦵏蔬食水飲受以成布期
而小祥始食菜果練冠縓縁要絰不除無食稻衣錦之
理夫子以此發宰予不忍之端而予忍之所以絶之之
深嫉之之至也
子曰鄙夫可與事君也與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
之患失之苟患失之無所不至矣先儒以患得之謂患
不得之愚謂鄙夫劣闇之稱世謂鄙陋鄙俗鄙猥鄙吝
鄙俚皆其人之不足道也哉故于未得之先反以得為
[020-12b]
患懼不能勝其任也既得之又狃于富貴利禄而患失
之心生焉苟患失之則無所不至矣
子張曰士見危致命見得思義祭思敬喪思哀其可已
矣下三句皆言思死生亦大矣而見危致命獨不言思
何也士而見危便當致命正不必思也思之則宫室之
美妻妾之奉所識之窮乏者皆足以動其心而拂亂其
所為矣李陵欲得當以報漢南霽雲曰將以有為皆不
必思而猶有思也夫提卒五千轉戰萬里矢盡道窮陵
[020-13a]
可以死矣睢陽既陷巡逺就戮霽雲何容復有為哉不
必思而猶有思此李陵所以生降隤其家聲而南八男
兒死耳之語巡所以呼霽雲而警悟之也然子張于士
則曰見危致命孔子于成人則曰見危授命盖授者安
于人而致則以人力為之所以有成人與士之異也
孟子曰王者之迹熄而詩亡詩亡然後春秋作晉之乗
楚之檮杌魯之春秋一也其事則齊桓晉文其文則史
孔子曰其義則丘竊取之矣孟子曰君子之澤五世而
[020-13b]
斬小人之澤五世而斬予未得為孔子徒也予私淑諸
人也此本一章所以發明春秋大義說者析為二章頗
費辭說盖因有兩孟子曰之故殊不知中有孔子曰一
句故下不得不再書孟子曰以别之不然則五世之說
似皆為夫子之言矣其大㫖云王者之迹熄而詩亡詩
亡然後春秋作春秋非孔子自作也晉之乗楚之檮杌
魯之春秋三史所述其事莫過于桓文其文則史也孔
子謂丘竊取三書之義所謂述而不作者也自獲麟絶
[020-14a]
筆之後至孟子遊梁之時已百四十有餘年三十年為
一世以成數計之盖五世矣君子漸潤之澤小人汙染
之澤至此五世皆斬然矣李彪乞脩史表云東觀中圮
册有闕美隨日落善因月稀一日不書百事荒蕪即此
意也戰國之世善惡不明亂臣賊子復接跡于天下孟
子憂之欲繼孔子而作春秋其聖不及孔子故曰予未
得為孔子徒也徒猶斯人之徒及非吾徒也之徒不過
退取春秋之㫖與公孫丑萬章之徒難疑答問而已故
[020-14b]
曰予私淑諸人也私淑正與竊取之義同如此則一章
之指昭然義見
晁氏客話伯夷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思與鄉人處
如以朝衣朝冠坐於塗炭若隘也然不念舊惡所以為
伯夷栁下惠不羞汙君不卑小官雖袒裼裸裎不以為
凂然不以三公易其介所以為栁下惠
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讐此為為人君者言
也非為臣者所以責其君父子之間不責善責善則離
[020-15a]
此為為人父者言也非為子者所以責其父
子思之言渾涵孟子之言銛利禮記載子思答舊君反
服之問曰古之君子進人以禮退人以禮故有舊君反
服之禮也今之君子進人若將加諸膝退人若將墜諸
淵無為戎首不亦善乎又何反服之有如此而已而孟
子則反覆辨論至謂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
讐于此可以覘子思孟子之學矣
趙臺卿作孟子題辭有曰孟子亦自知遭蒼姬之訖録
[020-15b]
值炎劉之未奮進不得佐興唐虞雍熈之和退不能伸
三代之遺風意則然矣孟子生戰國之時炎劉未奮孟
子亦何由知之此亦遣文之病若曰本之䜟緯則聖賢
不道也
子謂南容邦有道不廢邦無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
妻之註疏皆不言孔子之兄之名案史記索隠叔梁紇
先娶施氏生九女其妾生孟皮孟皮跛求昏于顔氏而
娶徴在遂生孔子
[020-16a]
吾豈匏𤓰也哉焉能繫而不食先儒謂匏瓠也匏𤓰繫
于一處而不能飲食人則不如是也愚嘗疑而維其義
一日讀衛風之詩曰匏有苦葉濟有深涉乃知匏可繫
以濟涉所謂中流失船一壺千金者是也又莊子今子
有五石之瓠何不慮以為大樽而浮于江湖之上司馬
氏云樽如酒器縛之于身浮于江湖可以自渡慮猶結
綴也所謂腰舟然匏雖可繫而味苦且其中呺然故不
可以闕/
[020-16b]
先儒曰文章與時髙下政尨土裂則三光五嶽之氣分
三光五嶽之氣分則大音不完必混一而後大振故三
代之文至春秋戰國而病涉秦漢復起漢文至列國而
病唐興復起噫是固然矣然政之尨土之裂莫春秋戰
國為甚吾夫子删詩定書繫周易作春秋孟子退自齊
梁述堯舜之道卒使彞倫敘人極立亂臣賊子懼一時
游夏公孫丑萬章之徒皆得以與斯文之盛是豈以政
尨土裂病哉下是如荀卿揚雄之輩顧時之治亂銳然
[020-17a]
振斯文而起之亦足以繼往哲而詔來者又下而諸葛
孔明以出師一表繼伊訓說命于三國鼎沸之時陶淵
明以歸去來辭傳于典午灰燼之日而當世斯文亦賴
以不壊不冺然則文章果與時高下乎哉獨宋自渡江
以來文人才士視東都諸老若有愧焉故説者得以光
嶽氣分而議之然乾淳端平之際如朱公熹張公栻呂
公祖謙真公德秀葉公適陳公傅良魏公了翁相繼以
道自任以文自鳴卒使後生小子習見典刑爭自濯磨
[020-17b]
于學亦不可謂今無人也惟末年學士大夫篤意舉業
以進取亂其心以富貴利達蕩其志于是文氣委苶而
文之古者始寥寥然不見于世是非光嶽氣分之病也
人實病之也方今東西南北寸地尺土靡不臣屬三光
五嶽之氣渾然合矣大闕/  式在今日余老矣不得
與于斯文之盛然所以作新而振起之如韓愈歐陽修
者將必有其人惜乎不得而見之矣嗚呼光嶽之分合
其與于斯文之興廢也耶抑無與于斯文之興廢也耶
[020-18a]
 
 
 
 
 
 
 
 
[020-18b]
 
 
 
 
 
 
 
 佩韋齋集巻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