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d0258 定齋集-宋-蔡戡 (master)


[004-1a]
欽定四庫全書
 定齋集巻四       宋 蔡戡 撰
  奏議
   乞宫觀劄子
臣竊謂臣之事君如子事父不當遺餘力亦不當有隐
情臣雖至愚粗知事君之義故受任不敢辭難居官不
敢避怨職事不敢苟且奏請不敢欺隐唯有樸忠以事
陛下伏念臣自戊戌之秋䝉恩臨遣首尾七年六更使
[004-1b]
指踰嶺浮湘渉湖泝漢濕蒸熱爍雪虐風饕在臣職分
當然惟是垂白之母不勝疲憊去嵗方幸東歸董餉淮
西去家稍便未幾遽有易地之命臣亦不敢以親為觧
即日西上到官兩月同産只有一弟不意䘮亡臣母觸
緒感傷痛悼無已念歸真切日夕為言兼臣母自經災
患頓覺衰悴起居飲食未能如常人子之心不遑安處
廹不得已敢以情實控告君父如䝉睿慈改畀祠禄以
便私養臣母子俱受天地再生之賜誓當糜捐圖報萬
[004-2a]
一臣除已具申尚書省乞為敷奏施行外冒犯天威罪
當萬死惟陛下裁赦取進止
   乞修江陵府城劄子
臣竊謂南北既分荆州最為重鎮自古必争之地北得
之則據呉楚上流以制南土南得之則據襄漢要地以
圖北方故曹操平荆州於是乎有睥睨長江之心乃多
修船舫遺書孫權曰今置水軍八十萬衆方與將軍獵
㑹於呉及周瑜鎮江陵於是乎有長驅中原之志乃說
[004-2b]
權取蜀得蜀固守其地北與馬超結援瑜與將軍還據
襄陽以䠞曹操北方可圖也權嘗以荆州資劉備而周
瑜力争操聞大懼為之墜筆備果藉以取蜀遂成鼎峙
之勢其地自古不輕而重明矣粤自鑾輿南渡以來號
為襟喉之地陛下聖謨神略經理淮漢規圖中原餘二
十年朝廷之上帷幄之中朝講夕論左計右數慮之熟
矣向者城襄陽而戍之所以為江陵之蔽譬之人焉襄
陽手足也江陵襟喉也京師腹心也手足所以為一身
[004-3a]
之衛若執其手足則襟喉何恃扼其襟喉則腹心危矣
今襄陽有城可守有糧可資有噐甲可用然戍兵不過
萬人况自隨郢間道可以直趨江陵彼以一軍牽制襄
陽而輕兵取江陵襄陽之戍既不能分兵而為之援又
不得乗間而擣其虛僅足嬰城自保而已江陵城壁頽
圮戍兵寡弱將何以禦之是不戰而自屈不攻而自破
也江陵失利呉蜀斷而為二長江與我共之順流而下
如髙堂之建瓴水豈不殆哉蓋自辛巳北人敗盟金主
[004-3b]
自将視長江猶襟帯之水直欲長驅而來但遣偏師劉
萼以十萬衆耀兵江漢以疑我師初無意於荆襄荆襄
逺於兩淮輦運難於轉漕故敵人去難而即易舍逺而
就近今既不利於兩淮矣豈無謀臣䇿士為之畫計而
改圖此不可不憂者也故善守者恃我有以待之無恃
其不來恃我有所不可攻無恃其不攻為今日之計莫
若修江陵之城增襄陽之戍扼隨郢之險增戍扼險不
過移東實西裒多益寡在陛下一頥指之頃耳惟江陵
[004-4a]
之城非一朝夕所能辦要當早圖之蓋略修則無益守
禦大修則不免勞費天下之事當計其利害之輕重無
問其工役之多寡苟有利於國有補於民雖傾國帑竭
民力可也如其不然雖役十夫費百金亦有所不可今
也城要害之地為悠久之圖小費而大利暫勞而永逸
亦何憚而不為乎臣嘗計之竹木取於山磚灰取於陶
工役取於軍費可省半不過糜三十萬緡耳萬二千人
更休日役六千人用工不過百萬半年可成臣區區之
[004-4b]
愚欲望聖慈斷自宸𠂻給降行在㑹子三十萬道擇將
帥之材者委之工役材料則責之戎司錢榖出入則付
之總司事干州縣者則屬之帥司使之互察而協濟自
今以始預辦竹木磚灰應用之物一一備足來嵗十月
鳩工次年三月可以訖事凡樓櫓雉堞髙下濶狹與夫
防守之具悉如襄陽之制庻㡬可以堅久荆襄二城巋
然相望足以壯上游形勝之地絶敵人窺伺之心不特
陛下髙枕而無西顧之憂抑亦國家萬世之利也若夫
[004-5a]
玩嵗愒日循常守故憚勞惜費因陋就簡以圖目前之
安事至而圖之何嗟及矣臣冒貢狂言罪當萬死惟陛
下留神省察不以人廢言天下幸甚臣無任惓惓憂國
之至取進止
   論唐鄧間道劄子
臣恭惟陛下一視同仁兼愛南北外修和好以待可乗
之機内固吾圉以為不虞之備故禦守之䇿尤關聖慮
且如分江陵之戍葺襄陽之城凡所以備敵者纎悉具
[004-5b]
備仰見聖謨雄略折衝萬里之外然臣猶有愚見敢為
陛下言之夫朝廷之所以城守襄陽者豈特為襄陽計
蓋欲以捍荆鄂而保呉蜀也今襄陽環以堅城戍以重
兵樊城以為阻漢水以為限自可奠枕其如自唐至郢
自鄧至荆皆有間道相去不五六百里騎兵馳疾三日
可到緩急之際不唯襄陽戍兵應援不及亦恐牽制欲
進不能郢有城不固荆無城可守豈不殆哉臣愚欲乞
東修蔡陽古城西修光化舊城各戍兵千人以扼唐鄧
[004-6a]
要路或只於棗陽榖城戍兵千人亦足以守禦仍乞分
委荆鄂都統司徐議修築荆郢城壁以漸為之期以數
年之後一如襄陽之制既有城可恃有兵可守庻免敵
人窺伺之患陛下可以寛西顧之憂矣伏望聖慈特賜
詳酌密切行下京西安撫荆鄂都統司公共相度利害
保明奏聞
   乞平糴劄子
臣聞榖貴傷民榖賤傷農古今通患也是故有平糴之
[004-6b]
法李悝行之於魏耿壽昌行之於漢彭果行之於唐皆
因榖賤增其價而糴榖貴損其價而糶亦古今良法也
粤自去嵗江浙大稔斗米之直百五六十錢今浙西雨
暘時若髙下之田皆有豐登之望新榖既升其直愈賤
老農咸謂數十年來所未嘗有古者榖賤傷農今者農
末俱傷公私皆病之田家作苦十得一稔欲以輸租償
債今也負擔適市人莫之顧不得已而委之僅得千錢
而去一嵗所入不足以紓目前之急何暇為後日計所
[004-7a]
以粒米狼戾而不免於凍餓也米價既賤錢帛益重人
所艱得何敢輕費所在客旅稀少市井蕭條工商游手
之徒莫不坐困民間錢既艱得冬租縻費夏稅物帛無
所從出州縣催科所以勞擾倍於常年此皆榖賤之患
也夫欲利農民不若行平糴之法今秋成在即臣愚欲
望睿㫖行下戸部委官於蘇常湖秀四州踏逐空閒寺
宇置場収糴隨市價低昂而少增之吏胥乞覔者坐以
重罰米價既增又無他費利之所在不憚逺近自當連
[004-7b]
檣而至所糴既多可以代江湖上供之數却截留綱運
於沿江州軍樁管以為邊備不唯民力裕邊備足他日
萬一有歉嵗損價而糶亦可以濟饑民禆國用也取進

   論用人劄子
臣聞為治莫如求賢求賢莫如變俗俗所趨向視上之
好惡而已自古人君未嘗借材於異代所用者不過當
世之人在人君作而成之祖宗盛時韓范文富余尹歐
[004-8a]
蔡比肩於朝故能成四十二年太平之治固萬世不㧞
之基元祐初載司馬光吕公著范純仁吕大防劉摯蘓
轍輩相繼用事一時侍從臺諫之臣皆天下選故後世
謂元祐之治有嘉祐風非天之降才獨萃於此時蓋祖
宗所以作成之者固有道也祖宗之制莫重制科其次
則進士髙第制科第三等進士第一人初授職官或知
縣代還陞通判再任滿方試館職制科第四等進士第
二人以下及諸科任子從可知矣祖宗以文學取之故
[004-8b]
以州縣試之欲其諳練民事而適於用也今則不然進
士髙第雖授外任闕期未及召命已下詞科出身今日
拜命明日升朝又有初非異科不歴外任夤縁交結徑
登朝籍曽不數年持節擁麾而去州縣之事懵然不曉
材者猶不免付之胥吏經年累月習而後知不材者終
身憒憒惟吏是從民被其害不可勝言甚非祖宗立法
之意祖宗之制凡執政侍從未有不歴省府而後大用
蔡齊進士第一亦先為三司使歐陽修一代名儒亦先
[004-9a]
知開封府然後為執政蘇軾制科異等亦先為開封府
推官吕公著素有時名亦先除戸部判官然後為侍從
其他名公鉅卿莫不如此祖宗求之以名用之以實故
人皆可用而事無不立也今則不然凡中詞科舉進士
者蓋有不離闕廷不歴繁劇自館閣陞左右史入禁近
大率十年可致卿相下視六部七寺號曰冗局簿書獄
訟目為鄙事不屑為之往往不通世務不逹吏道天下
無事尚可充員萬一緩急鮮不敗事甚非祖宗用人之
[004-9b]
意臣謂今日卿士大夫屬袂於下不為無人陛下當饋
每有才難之歎蓋非乏材也作成人材未得其道也臣
願陛下特賜睿㫖討論祖宗舊制因時斟酌之凡制科
詞科及進士三人用近日李垕例特與添差職官任滿
方許収召其餘進士任子必歴州縣差遣六考以上仍
有宰執侍從監司郡守舉薦召對而後除職事官凡館
職學官太常宗正寺将作軍器監官必兼劇曹其間才
學之士可以大用者必歴省府邊藩次第而至卿相舍
[004-10a]
是則守一官効一職終身無榮進之望天下之士既知
聖意所在莫不洗滌磨礪各奮所長以附功名之㑹祖
宗得人之盛將復見於今日取進止
   論委官差人侵擾州縣劄子
臣恭惟國家設官分職上下相繩小大相維如臂之使
指故内則省部外則諸司州縣凡有文移次第而下符
檄所至敢不聽從比年以來文移既繁期㑹無信前後
相牾新故相仍州縣疲於應酬不無違制於是委官差
[004-10b]
人相望絡繹公私煩擾不可勝言所委之官慿藉權勢
妄作威福陵轢守宰鞭箠吏胥州縣奉承惟恐不至公
庫非時宴餉驛劵計日批支凡所干求唯命是應少不
如意謗罵隨之甚者搜摘隱㣲造作言語還司之後公
肆詆誣譛愬既行隂被其害前者未去後人復來旁午
道塗充滿驛舍又有使臣承局計囑文移託追索之名
為取給之具所在州縣常有數人此曹無知惟利是視
苟不厭其所欲迫脅吏輩慢侮官曹踰月累旬坐待不
[004-11a]
去州縣之擾莫甚於斯臣愚欲望睿㫖嚴飭有司凡省
部追索州縣金榖以次移之諸司諸司移之屬郡屬郡
移之屬縣凡有慢令者亦以次而劾之大者罷黜小者
鐫秩諸司有追索於屬郡屬郡有追索於屬縣亦如之
輙委官差人侵擾部内者必寘諸罰庻幾此弊頓革州
縣之吏得以展布四體趨事赴功仰副陛下願治之意
取進止
   乞優容言者疏
[004-11b]
臣聞國之士氣如人之元氣元氣猶存必康寜而壽考
及其已耗則顛仆隨之古之人君愛惜士氣如䕶元氣
涵養作成使天下之士激昻奮勵人人懐不能自已之
意故無事之時則有犯顔敢諫之士多難之世則為仗
節死義之臣治亂安危實係於此我祖宗保養士氣二
百餘年未嘗深罪言者一事過舉議論蜂起章奏交上
往往以死争之縱有忤㫖不過薄責旋即超陞仁宗皇
帝蓋嘗斥逐臺諫究其端由皆出於當時大臣之意帝
[004-12a]
反嘉其忠直後多大用之如范仲淹歐陽修唐介之類
是也蓋人主一時雷霆之怒譴責言者雖明君有所不
免儻能幡然而寤改過不吝適所以成聖徳也近者給
舍臺諫相繼罷去搢紳之士莫不為朝廷惜而臣猶有
所喜者以元氣尚存故也夫諫行言聽膏澤下於民此
固人臣之所願欲也髙爵厚禄以榮其親以育其妻子
亦人臣之所願欲也大則竄逐小則罷斥艱難困苦流
離凍餓上累其親下累其妻子如此而得區區之虛名
[004-12b]
飢不可食寒不可衣將焉用之蓋忠義所激不得不然
舍實利而求虛名甚非人情之所得已此魏徴所以不
願為忠臣者也又况人臣之進言言之而是君能聽之
則君有諌納之名人臣何自而得名哉言之而非君不
之聽臣有妄言之過亦何自而得名哉惟其諫不行言
不聽天下之人惜其不見用於世於是以名歸之然實
非人臣之所欲也為人君者要當不憚屈己以來忠諫
不愛厚賞以旌直臣則君全顯名臣獲實利兩得所欲
[004-13a]
豈不美歟臣願陛下深察臣下之情非樂於求名愛惜
士氣優容言者力振委靡之風作成忠義之節則天下
之士感慨發憤以圖報効實惟宗社無疆之休天下幸

   論擾民四事劄子
臣聞昔者趙簡子使尹鐸為晉陽請曰以為繭絲乎抑
為保鄣乎簡子曰保鄣哉尹鐸損其戸數若鐸者可謂
知所本矣蓋邦以民為本本固則邦寜善治之君不求
[004-13b]
所以保邦之術而盡吾所以恤民之道未有民不寜而
邦寜者也横賦重斂剥其肌膚殫其膏血民利敝矣其
如邦何况陛下欲恢圖中原東南根本之地尤當愛恤
民力常賦之外不宜以毫髪擾之比年以來擾民之事
蓋非一端夫造甲所以修戎器也要當優給其費少寛
其期不惟工役暇裕自然製作堅好今也日課一甲何
乃急迫如是况一甲之貴大約五十千而縣官所給止
十五千則州郡日費三十五千以嵗計之為錢一萬二
[004-14a]
千六百緡大郡事力尚可支持兩淮彫弊之郡淺陋之
邦何所從出不過州責之縣縣科之民又况程限督促
急於星火或有愆期追逮纍繫捶掠繼之民安得不困
乎此造甲之擾一也夫和糴所以備先具也要當官自
為場視時值之髙下而稍增之痛戢吏胥侵漁之奸則
人將負擔而至矣今也量立價值半以楮幣州郡知其
不相若也於是並縁為奸次第而敷之民中人之家輸
賦償逋之餘蓋亦無幾欲為卒嵗之費乃盡取之貧者
[004-14b]
剔屋償債轉糴以輸不酬其值不恤其有無名曰和糴
其實强取民安得不困乎此和糴之擾二也瀕江沙田
所産㣲細自來人戸以為己業輸納税錢一昨朝廷委
官根括盡行起租比之曏者之數不啻數倍富家破壊
他産不足以償貧者唯有流徙而已陛下灼知其弊嘗
因肆赦俾民自陳如其已業即以還之州縣觀望建議
之臣徃徃沮格不行民無所訴此沙田之擾三也沿江
十郡拘籍鄉民教閲逺者來自數百里近者百里留滯
[004-15a]
數月妨廢農務而人置軍装造兵器房賃扉屨之貲動
費百千類多少年不逞之軰乗時詐取父兄財物嬉遊
玩愒數月而去一旦緩急必不為用無補於事徒傷民
力此鄉兵之擾四也以至州縣不時之須無名之斂不
可悉數水旱流離之際何堪以此重擾乎今堯舜在上
而恩澤不得下流民情不得上逹由功利之臣誅求不
已偷惰之吏奉行不䖍故也欲望陛下愛惜民力以固
根本發徳音下明詔戒飭州縣之吏使之上體陛下徳
[004-15b]
音以愛養斯民為先造甲未辦者少寛其期和糴未足
者多與之值沙田則漸行起租鄉兵則權罷教閲凡有
擾民之事日求而去之東南之民得以息肩根本既固
陛下一意外禦庻幾無内顧之慮
   乞戒諭守令恤民劄子
臣觀周官大司徒之職以保息六養萬民曰恤貧曰安
富夫單産貧民固在矜恤富家大室猶欲安全之者蓋
君民相通富藏於民故也今州縣之間一嵗所入可自
[004-16a]
供一嵗之費苟能吝出納謹閉藏察奸弊何至匱闕庸
繆者既失於理財能者又急於生財理財之政不修則
用度乏生財之說一行則民力敝故大則搏噬富家小
則漁獵細民以此為能更相傳授恬不為恠富家大室
一麗於法喜動顔色如得竒貨詞所連染追逮係纍搜
摘隱㣲强伏其罪輕者出金以贖動輒千緡重者詆以
深文籍其貲産或幸免於戾不復興詞或已破其家無
力控訴為守令者方且自謂得計比年以來所在富家
[004-16b]
大室衰替無幾職此之由縣令又以催科為名侵擾下
戸常賦既足猶以為逋一吏持片紙列戸數十皆斗升
尺寸之餘比屋誅求殆無遺者蓋一履公門其費數倍
罪責且及人以所取㣲細惟命是承一嵗之中或至於
再積其所入蓋亦不貲以至受納加耗率二石而可足
一石科買物色直千金而僅支百金阻格詔書催理已
蠲之租違戾法令預借將來之賦日朘月削富者反貧
貧者愈困斯民愁恨歎息有不忍聞夫聚財斂怨以供
[004-17a]
公上之求以給縣官之費猶且不可而况飾厨傳事苞
苴興無益之工縱無厭之慾貪者或席巻而歸郡守縣
令所望於承流宣化愛養元元乃反為民害如此而謂
之能得乎夫所貴於能者以其有非常之用而賦不益
辦難能之事而人不知儻以聚斂為能人孰不能哉今之
所謂能吏古之所謂民賊也可不痛戒而深懲之乎欲
望聖慈因郡守陛辭丁寜訓諭使之布宣徳意以恤民
為先仍詔諸路監司常切體察苟有違戾許之越訴重
[004-17b]
寘憲典如是則陛下赤子得安田里而家給人足之風
可以馴致矣
   論用人不當疏
臣聞自古人君立事用人未有違衆自任而能成功者
也未問事之是非人之賢否先觀衆心之向背如何書
曰謀及乃心謀及卿士謀及庻人謀及卜筮夫謀而至
於庻人可以已矣又且質諸鬼神不聞逆多從少而其
事可立也孟子曰左右皆曰賢未可也諸大夫皆曰賢
[004-18a]
未可也國人皆曰賢然後察之見賢焉然後用之夫國
人皆曰賢可以已矣又且察其人焉不聞國人皆曰不
可而其人可用也故人心之所不欲雖有良法聖人不
能必行人心之所不與雖有典故聖人不敢必用蓋違
衆而立事事雖可立亦必不濟違衆而用人人雖可用
亦必無功而况事未必是人未必賢詎可輕咈人心乎
古之稱堯者曰稽於衆舍己從人稱舜者曰舍己從人
樂取諸人以為善堯舜之盛徳天下後世不可及矣宜
[004-18b]
其任已而自用也方且舍己從人蓋謂一己之聰明或
有所偏不若天下之聰明為公也恭惟陛下體堯蹈舜
徳冠百王方欲規恢逺圖紹復大業人心向背不可不
察夫立一事而人心不欲必其事之不可立也用一人
而人心不與必其人之不可用也强人心而為之非徒
無功臣恐適所以害之也臣願陛下法堯舜舍己從人
之美稽箕子謀及庻人之言詳孟軻國人皆賢之説於
立事用人之際博採公議俯徇人心人心之所同即天
[004-19a]
意之所在能順人心則合天意以此立事何事不立以
此圖功何功不成惟陛下所欲為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