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d0235 梅溪集-宋-王十朋 (master)


[015-1a]
梅溪先生後集卷第十五
  詩
   七月十七日離䕫州是夜宿瞿唐
邦人送别亦傷情楊柳隂中涕泣聲我亦憐夔不忍去
一宵晋宿舊江城
   至東屯謁少陵祠
宦㳺䕫子両經年未到東屯意慊然端為先生舊吟䖏
不應容易上詩篇
忠不忘君句有神當時無地可容身草堂遺像英靈在
又見匙翻雪稲新
   東屯溪山之勝似吾家左原
[015-1b]
東屯别是一山川水秀山青似左原我待還家築茅屋
作詩招取少陵䰟
   登古峯嶺望夔州
巍登古峯嶺回首望䕫州隱約瞻卧龍㣲茫見江流明
朝望眼遮江山見無由翻令還鄊夣飛過白鹽頭不知
此邦人亦念使君不使君無可念空有詩篇晋
   右峯驛小飲
老去最惜别同僚情更鍾三杯古峯驛添我别情濃
   燕子坡
燕子㱕期近吾今亦得㱕烏栖一枝穏何必更髙飛坡/南
隔江有/烏飛岩
[015-2a]
   悼巫山趙宰
使者追求急君方歸意濃讒言端可畏鬼物不相容浮
世誰無死良醫未易逢我来經舊舘㳅涕覺無從
   巫峡
三峡江流七月平全家東下葉舟輕陽臺得得收雲雨
放尽峯峦照眼明
峡中七月行舟断我丈孤忠盡室行寄語後人宜自戒
莫因幸免遂輕生
正是瞿唐莫下時却将行止問舟師老夫也是歸心急
不記前吟灔澦詩
   神女廟
[015-2b]
功開神禹言何妄夣惱㐮王事亦非峯下祠荒少人到
峡中舟過有烏飛毎舟過有烏自峯飛下舟/人擲餅餌與之銜去復来
   昭君村
十二巫峯下明妃生䖏村至今麄醜女灼面亦成痕按/啚
經昭君村在帰州興山縣而巫山亦有之在十二峯之/南神女廟下未知孰是杜少陵詩云若道巫山女麄醜
安得此有昭君村劉夣得竹枝詞云昭君村中/多女伴永安宫外踏青回則在巫山者是
   過大拽
大拽今重過江山記我無雲開列嶂秀石峙一峯孤吏
卒送迎異舟車来徃殊徃歳遵陸/今以舟行鴻晋泥上迹飛去到
江湖
   石門先主為陸遜所/敗白此門而脫
[015-3a]
兵忿雖云敗君臣義有餘石門能脫急風義亦堪書
   謁清烈廟登獨醒亭
我醉亦如衆亭慙登獨醒惟知慕清節首為繪儀形夔/府
十賢堂以/清烈為首
   黄牛峡
白狗黄牛竹節灘竒竒怪怪幾峯峦山川好䖏造化惜
不許人間平地㸔
   黄牛廟
我從白帝城舟次黄牛峡黄牛遺廟存石馬隻耳缺宛
如歐公夣地靈亦竒絶固宜鎮大川千載食常血何人
讃巨力曽不紀功烈神乎豈求食挽石駭舟楫事見張/天覺賛
[015-3b]
或云土勝水兹亦强牽合事見/廟記白帝将何云吾為究其
說神禹昔治水䟽鑿九州别百神各放職僚佐力俱竭
功成禹化熊塗山亦為石譬如穆南征化者想非一有
化為牛者断崖留遺跡豈亦黄帝餘與牛同一色至今
名此峡援溺有隂力淫祠自其俗神手本正直爵以保
安侯足以章神徳紹興間封/保安侯
   蝦䗫碚水亦日蝦䗫背
蝦䗫好居水背水以自濡不知背上味乃與衆水殊品
第髙水經煎茶必来須争汲以致逺不憚險且迃我亦
走瓶罌一甌㵸雲腴所恨太遐僻親朋莫䏻呼巨蛙如
有靈曷不上天衢以水為雨露助天澤寰區坎視峡中
[015-4a]
小笑渠子陽愚
   石漁翁
釣利釣名者紛紛三峡中何人化爲石又作釣魚翁
   至喜亭
前年泊舟至喜亭舎舟觸霧登山行身到猿啼虎嘨䖏
至今䰟夣中宵驚兩年寒暑山裏瘴癘侵凌身不死
七月歸舟浮漲江重見兹亭實堪喜世間憂喜無定形
此喜本從憂得名湏知既濟有未濟勿謂江流今已平
   又一絶
歸客来登至喜亭喜帰兼喜峡江平當時作記文章伯
不止文章得羙名
[015-4b]
   郭道山
學道無成藝有成青山猶以道為名匆匆不及登山㸔
歸看家山白鹿城永嘉城号白鹿有郭/公山亦以景純得名
   宿灌口
拂曉出楚塞中流望荆門江随銅柱轉舟遇&KR0849牙奔鳥
度天闊魚翻秋水渾冝都轉盻過夜宿舊江村南崔乃/松滋縣
   江陵舟中作
夢裏身曽到永安孤城絶塞俯驚湍東歸𥘉喜楚天濶
西望堪嗟蜀道難艶澦堆邊巳陳迹水晶宫裏又麄官
帝鄉咫尺家鄉近臣子憂心亦小心
   查元章自成都走書至江陵并貺蜀牋附子
[015-5a]
芝蘭道山舊邂逅䕫江邉㑹合止半載别離又經年君
猶滯使軺我忽移霅川東歸不及見西望心悠然尺書
走徤卒追上江陵舡慇懃贈逺意藥百𥿄以千我老苦
多病得藥年可延靜思苦口味奚止沉痾痊但非造樓
手誤辱文房牋待将君詩文傳寫千萬篇書言作二記
付與夔人鐫捍波記修壘濟渇記義泉深慙郡政謬濫
託雄文傳君才髙軰流君譽藹民編雅志在活人何心
肯㳅錢 當宁正念賈諸公咸薦賢定歸玉筍班慷慨
旒扆前所陳必尭舜那肯談武宣早趣舎人装行著祖
生鞭我冠儻未掛苕溪遲言旋
   離沙市天色変舟人惧風作少憇公安而行黙
[015-5b]
   禱有應
觧任古䕫囯移官白蘋洲三峡雖幸免大江尚堪憂黎
明霧四塞篙師請停舟爾禱於公安公安有二聖寺/舟人過必禱之
禱學孔丘愷悌以為治潔㢘以自修神乎苟聴之庶不
為神羞湏臾日光漏江净烟靄收碩如吾祖言千里俱
安㳅
   望石首山
江山遥望疑若無隠隠漸露山規摹化工作山首安石
不著草木為肌膚吾鄉石首黄金色五年不見深思憶
山頭有石名偶同長鋏空弹不堪食
巴䕫之山厭太多荆江其柰無山何舟中遥遥望石首
[015-6a]
一點亦足供吟哦艤舟亦向劉郎洑應是劉郎招我宿
劉郎如問舊江山永安宫草年年緑是夜宿劉郎洑地/以劉元徳得名
   過三沱
舟從三峡過三沱柳岸人家轉盻過莫惜慇懃問舟子
江邊好䖏亦無多
   塔子山
巳過魯家洑猶瞻石首山水随江繚繞山逐岸回環雨
泊蘆洲畔舟行晚照間貪看洞庭好不作沌中還
   魯家洑
江頭烟樹色如故記得向来舟出時更讀西行舊詩集
集中多是沌中詩
[015-6b]
   宿人老湾
衮衮長江水悠悠歸去舡片雲南岸雨明月别州天犬
為客驚盗蚊令人廢眠江湾號人老驚我鬂皤然是夕/大吠
疑有盗舟人驚起終夕不寐
   烏沙鎮避風
風避烏沙鎮心懐白帝城峡中險巳過江上浪宜平
   維舟岳陽之西岸徐師汊風作不敢行再留一
   宿用韓昌黎洞庭阻風韻示同行朱仲文張子
   是
月行南箕口簸揚不肯休我至洞庭側狂瀾阻行舟東
望岳陽城一葦宿可投吾𣣔破巨浪試呼舟子謀舟子
[015-7a]
笑謂我官豈乗浮丘同行一二官好勇豈仲由君子不
行險少遲勿煩啾明朝風自定鼓枻無憂愁汗顔答舟
子汝語非謬悠書以示同欲速不可求
   望洞庭
端居灔澦両經年不戒瞿唐七月舡得得遥從洞庭過
要看湖漲水中天
   賈岳州以予阻風致酒肉之贈
軒皇張樂洞庭旁掀舞魚龍撼岳陽巵酒豚肩使君意
知予肉味䏻忘
   魚鰕
買得巴陵金鲫魚又逢公子奮長湏夜来江山秋風起
[015-7b]
報道吴児已鱠鱸
   𥘉欲維舟岳陽樓下適風作遂泊南津
岳陽樓下風波悪過客舟行不容泊遥從湖口入南津
看尽湖山與城郭楼閣峥嵘照眼明君山當面如蓬瀛
雄文誰継范文正妙曲亦無滕子京
   岳陽樓
後樂先憂記飽觀兹楼今始得慿欄吐吞五水波濤濶
出納三光境界寛黄帝樂聲喧廣宙湘君山影侵晴瀾
冮山何獨助張說收拾清上筆端
   洞庭湖
江山好䖏未經眼人道岳陽天下無入筆波瀾自今闊
[015-8a]
匈中巳有洞庭湖
維舟便上岳陽樓風定波瀾萬頃秋聞說洞庭通震澤
水應先我到蘋洲
   讀岳陽樓記
先憂後樂范文正此志此言髙孟軻睱日登臨固宜樂
其如天下有憂何
   君山
恃險三苗此為國不知諸夏有華勲两階干羽七旬後
從此湖山方有君
祖龍遷怒色曽頳帝子有靈山更青湖水如天冬亦涸
此君榮落一般形
[015-8b]
   南津淑濟廟
越囯曹娥孝可書惜無同氣與之俱武陵今有賢児女
弟似靈均娣女須
   過仙亭
此䖏神仙幾度經老松枯朽穉松青如今想作天仙去
不復飛吟過洞庭
   觧舟遇風暫泊岳陽城下正對君山
入湖𥘉訝君山逺無翼可随鷗鷺群繋䌫中流忽相對
江湖心亦不忘君
   岳陽城下岸赤色亦呼赤壁
岳陽樓下有赤壁照耀洞庭烟水東鄂渚巴陵土多赭
[015-9a]
周郎何䖏破曹公
   君山形如龍南有一小山如龜
洞庭湖山山絶竒大山如龍小如亀弄珠曳尾自㳺戯
不肯吹浪如蛟螭岳陽樓前鐡為械古人欲断蛟螭害
蛟螭為害甚巴蛇遺冡猶存足為戒七百里湖涵太虚
春夏漲溢秋冬枯惟有亀龍長自在不知幾見桑田改
   燕公樓
燕公郡事睱詩興滿滄波粉餙開元治江山為助多
   道人磯
江中雙石如弟兄呼得道人為友生秋夜扁舟泊磯下
洞庭湖近月華明
[015-9b]
道人身名兩俱槁道其所道非吾道横江兩石作釣磯
不似嚴陵䑓上好
   泊潜江甲属玉沙縣
潜江甲口楚天涯芦荻舟中一兩家呼酒敕厨无一味
天鵞乱眼似楊花
   舟遇&KR0647風破浪賦詩
風撼楚江水雲横鄂渚天支頥看山色破浪出詩篇門
掩瀕江舎㠶揚上水舡江神不借便帰㒷自飄然
   舟中覧鏡
来往成何事霜毛滿鬂多洋洋大江水東去欲如何
   過嘉魚縣有山名鱼嶽
[015-10a]
舟過嘉魚縣買魚人道無青山不堪煑弹鋏看銅符
    宿通濟口
沌水從兹入中蔵寂寞鄊相逢如故旧爲我済帰航
   百人磯
帰從三峽水重見百人磯山色只如旧挽舟人已非
   南浦
江淹送客傷心処万里人從蜀道来栁已三畨見秋色
䔥蕭双鬂若何哉
   南樓
江漢西来於此會朝宗東去不湏分銀濤遥帶岷峨雪
烟渚高連巫峡雲鸚鵡洲悲狂処士蛟龍池化故将軍
[015-10b]
登臨長碩如今日塵静元規楚不氛
   觧舟凬猶未息暫止江口
狂飊未息浪峥嵘江口停舟不敢行自是吾儕畏行險
前頭波浪有舟横
   泊舟漢口
稍稍風波定悠悠舟楫移身雖到漢口家尚在天涯大
别思大禹古峯懐古䕫前月是日/离䕫州山城有廖廓帰說是
吾児聞詩聞礼同朱仲文張子是諸公逰漢陽郡圃言/有廖廓䑓東望鄂渚山川城郭尽在目中
   黄鶴樓
雲鎻吕公洞月明黄鶴樓抱関非故卒誰見羽衣㳺
   七磯
[015-11a]
江上風波悪江中洲渚多回頭三峡逺轉盻七磯過
   黄州
弭棹大江濱江山入眼新地疑真赤壁州是古黄人水
隔三分囯武昌在南岸/吴故都也風遺兩逐臣王元之/蘇東坡雪堂欣覿
靣詩思定䏻神
   㳺東坡十一絶
道大才髙丗不容堪嗟尺水困神龍空㳺赤壁英姿發
郤向小橋詩思濃
出䖏平生慕樂天東坡名自樂天傳文章均得江山助
但斍前賢畏後賢忠州東坡以楽天得名
少年下筆已如神文到黄州更絶塵我
[015-11b]
宋人才盛元祐玉堂人是雪堂人
丗重元之重竹樓雪堂名更重黄州西山草木尤光彩
一一曽經杖屨㳺
江遶山城栁暗村五年詩乱謫仙魂欲尋遺老問前事
楚語児童今不存
再閏黄州正坐詩詩因迁謫更瑰竒讀公赤壁詞并賦
如見周郎破賊時
供成詩案脫纍囚天遣公来此地㳺自有胷中雲夢澤
更居雲夢澤南州
三等䇿成名烜赫萬言書就迹危疑易書論語忘憂患
天下三經字說時
[015-12a]
口誦淵明帰去詞岷峨帰去竟無欺髙安難弟来相訪
細說對床風雨時
批風抹月五經年唫盡淮南尽䖏天獨與元之韓魏囯
神交千古作三賢
向来茅屋僅容身今日祠堂髙更新費尽丹青傳不得
灵㙜一點與精神
   至九江陪林守黄中登庾樓出示舊詩
萬里相望牛馬風兹樓邂逅一尊同烟生燕寝香炉上
黿在賓筵食指中楼之北岸/有黿壳州舟入滄波詠蘋白飲陪文
字勝裙紅飛黄騰踏日邊去回首群驚冀北空黄中/赴召
   喻叔竒自番陽来以詩見贈次韻以酬
[015-12b]
家居雁宕芙蓉側身自瞿塘灔澦回覧尽江山帰路逺
舞翻烏鵲故人来舟至富川烏鵲滿樯/次日九江与叔竒遇詩吟夔子相思
句酒飲番昜未尽盃種斈績文冝舘閣二松那復乆淹

   琵琶亭
繫舟琵琶秋水深夜静不聞琵琶音往来多少啇婦怨
丗無司馬誰沾巾
   過彭澤
萬里帰舟巨浪間只将青眼對青山青山好䖏惟彭澤
出岫雲帰倦鳥还
   馬當山
[015-13a]
此地水如峡有山名馬當猶疑是灔澦更合戒舟航
   那刹石一曰那查
七月下三巴孤舟近九華魂猶驚灔澦石更見那查
   池之清溪如杭之西湖某帰自三峡維舟㺯水
   亭南望齊山翠㣲在眼登譙楼望九華見一峯
   竒甚呈提㪯李子長知郡趙富文
城南風物似西湖萬里帰舟入畫圖光㓗貯懐便㺯水
翠㣲照眼称提壷浦無時節秋尤好池有精神貴可呼
最是九華知客意倚天遥露一峯孤
   子長和詩復酬二首
往歲遥從彭蠡湖常山地閱武侯啚忽乘雪裏子猷棹
[015-13b]
欣對花間太白壷雁宕寄書知有便天台采薬定相呼
兩翁異日為鄰舍咲說江山大小孤
君往東湖我左湖田園帰去亦良圖縦如傅說妙調鼎
終羡淵明髙引壷清峭㙜中各陳迹翠㣲亭上偶歡呼
江東浙右從今後永夜月同千里孤
   冨文和詩復用前韻
四上祠章郡得湖真同起廢躄浮圖路經秋浦人如玉
洞入齊山天在壷人物宜居囯士選吏民聊作使君呼
还鄊說與賈君子官比廣昌風更孤賈君元範永嘉賢/者与冨文同官廣
昌毎稱其為人
   子長招逰齊山
[015-14a]
路經秋浦上崔嵬不負孤舟萬里回峯比九華㣲具體
山中有石洞疑三竺逺飛来勝窮岩石冷瓏地秀吸江
湖浩渺盃先却𬗋㣲期一月菊花未放桂花開
   富文贈桂花
夔有百花無此香䕫州無/桂花兩年官舍負秋光使君元是
蟾宫客贈我數枝金粟黄
   泛清溪
淸者未必貴貴者或不清胡為貴池内却有清溪名清
貴兩俱足造物如有情溪有夷屈風池非趙孟榮三秋
冷浸月十里光涵城真可㺯茲水更堪濯吾纓天亦知
我意故令居水精水精豈吾居龍湫老餘生滿壁昼清
[015-14b]
溪坐斍名利輕
   子長見示汪樞宻㳺齊山詩因次其韻
莫莫休休秪欲閑貴池誤照野人顔好詩如見元樞靣
佳境仍逢相囯山山因齊/映得名談笑從容禅榻畔翠㣲髣髴
夢魂間吾儕相勉崇名節峴首風流庶可攀李塩題䟦/用羊祜事
   富文送鹿肉
太尉前軍得活鹿全用来/簡七字使君慇懃分我肉定知應是
秦失餘苗裔仍為丗人逐使君好客今平原秋浦楼頭
羅水陸青州從事嘉屢拜白鹿山人賜新沐社風留客
去未得清溪山頭兩經宿頻将口腹溷使君大嚼戯吟
詩一幅
[015-15a]
   朱仲文和詩用齊山韻以酬
蜀山同我上崔嵬峡水相随共載回秋月迎人霅川去
義風吹客浙江来山㳺未尽無窮力酒㒷應嫌有限盃
准擬吴中作重九菊花休道不湏開
   子長和詩并餽飲食再用泛清溪韻
秋浦天作秋清溪風更清三宿不忍去山以齊爲名天
台李御史傾盖即鍾情憐我峡中帰笑談洗枯荣携壷
上翠微㪯首望赤城相期老岩壑便欲遺簮纓贈我十
首詩字字工且精從今似杜老對酒懐李生何當細論
文萬戸侯可輕
   溪口阻風寄子長冨文
[015-15b]
風知主人意吹浪留客舟客子念行役形留心不留囬
望月峡月夔州有/月峽月坐悲秋浦秋從今懐人夢飛遶清溪

   子長和汪樞齊山詩復用前韻
腐儒無用分投閑吴蜀分符秪強顔去訪少踜三峡水
来尋太白九華山小舟載酒清溪口徤卒傳詩白浪間
風伯相留作吟社碩低筆力許追攀
   池陽阻風留十日
舟楫何濡滯秋深風未西五旬從白帝十日尚清溪匈
次澤吞楚眼中山見齊主人殊未厭壷榼屢提携
   子長携具至溪口復用前韻
[015-16a]
有客双蓬鬂帰從灔澦西符分三竹使地見兩梅溪舟/行
梅溪予家/亦有梅溪舟遇先逢李盃行酒到齊他年石橋路帰去
手應携
   寄林黄中時黄中泊舟貴池口予泊/清溪口東西相去十里
郎星夜照貴池口漸見祥光燭斗牛甘棠遺愛留潯陽
尽道前無此太守我亦弭楫清溪灘秋風吹浪髙扵山
與君相去纔咫尺形影隔絶烟波間晨起揚帆欲東去
風伯江神兩俱怒吾㑪行止端由天天氣未佳聊且住
   望舒山
舟阻清溪十日風旅懐秋思渺無窮開編細讀舒王句
一點舒山在眼中留復州贈舒王絶/句一集舟中觀之
[015-16b]
   出清溪
帰舟十日阻池陽風伯相留意亦良長喙叅軍𥘉薦熟
無腸公子正輸芒齊山却向江南好秋浦尤扵社後凉
明日觧維苕霅去夢魂猶在水雲鄊
   舟至梅根子長寄詩復用前韻
使節淹江左魚符換浙西詩筒猶在道客棹已移溪戒
險疑浮峡行徐類去齊壷觴更何日重向翠微携
   淮山
淮山無數不知名山色遥看點點青二百餘年仁草木
莫令汚染犬羊腥
   九華山
[015-17a]
 予過池陽登郡樓望九華僅見一峯舟出清溪始見
 之然猶滅沒於雲霧之間晚泊梅根浦方了了見諸
 峯也朱仲文謂不可無詩因作九絶
九芙蓉自九天来太史南㳺山未開仙境曽經謫仙眼
佳名傑句兩崔嵬
舟出清溪尚逆風觀山却得少從容浮雲不礙天邉眼
放出神仙八九峯
我在芙蓉山下家四年秋色隔天涯如今漸斍鄊山近
巳見芙蓉吐九峯
江南一嶽占青陽多少神仙此地蔵聞說仙翁搗薬処
鳥声依舊克丁當山中有鳥啼声曰克丁當/時人呼為葛仙翁㨶薬処
[015-17b]
九華山下化成寺太白書堂髙䖏開想見江山無此境
故宜頭白懶帰来
峯峦列峙神仙境子母相依孝義山莫向山中摘花果
惜春啼鳥怒人攀春景人或登有啼鳥曰莫摘花果人/或違之万鼓進羣飛厲声而啼
郡樓𥘉見一竒峯深恐烟霞無路通神毋遥遥将九子
総将山色到舟中
曽見齊山小九華夢㳺縹緲羽人家灵山面目忽相見
舟繫梅根秋日斜
曰華曰子數俱九細看峯峦何許多今古画工圖不足
冠卿詩柰九華何唐蕭建以詩寄費処士冠卿云見說/九峯峯下寺曰宫尤在下方開其中
幽境客难到請為詩中啚/画来冠卿荅以二十韻
[015-18a]
   銅陵阻風
兩年官絶塞萬里下瞿唐秋浦浪方息銅陵風又狂五
松人憶白双竹句思黄五松山李太白讀書処有/魯直双墨竹詩今亡矣今夜
舟中月中秋何䖏光
江入銅陵縣舟蔵芦葦間郵亭危壓浦佛屋陋依山月
出烏将繞風髙雁欲還江山不貧䖏一覧見塵寰山有/冨覧

   黄池對月十五日
白帝去年月黄池今夜看風将清玉宇雲不礙金盆明
鏡飛邉逺霓裳舞䖏寒論文一尊酒欣對舊同官是夕/舘予
方大圭秀才家月明甚与米仲文/張子是王康侯錢正叔同飲
[015-18b]
   宣城道中聞雁
蝉噪景如夏鳥鳴山似春數声雲外過却是雁来賓
   宿新豊驛
小驛數椽屋夜深風雨中鄰家有鷄犬不是漢新豊
   塗中遇雨
江流渺渺風吹浪驛路迢迢雨作泥好把金章換簑笠
故山深䖏把鋤犁
   過宛陵陪汪樞宻登双溪閣畳嶂樓㳺髙齋望
   敬亭山誦謝元暉李太白詩用樞公㳺齊山韻
天将大任未容閑清峭依然御史顔謝客䏻吟練江句
謫仙不厭敬亭山双溪風月壷觴裏畳嶂烟霞几案間
[015-19a]
天下蒼生望公起帰轅行見郡人攀
   離宣城天色隂晦望群山不見樞公和詩見寄
   復用前韻
聖恩猶未許投閑遥訪蘋洲栁與顔羿婦觧将風送月
麻姑莫遣雨遮山心㳺孤嶼題詩䖏名玷元樞薦墨間
汪甞薦九/人某與焉旦夕公帰首台鼎髙齋遺躅倘容攀
   過麻姑山
出郭群山四望無故将詩句禱麻姑忽然雲破山開靣
天色如春有鳥呼
   宿紅林驛遇交代王給事
路入紅林林未紅相逢俱是白頭翁郵亭灯火一尊酒
[015-19b]
明日君西我向東
   廣徳途中觀刈稲
田父欣相語今年幸有秋深憂水後爛急向雨餘收穂
尽穴移䑕畦空童放牛何當速帰去吾亦有西疇
   祠山
秋風吹客過祠山水出平原礙往還呼吸雨暘神有力
掃除雲霧見天顔
   桐川三絶
    遇太學三友
帰從三峽過三峯益友三人忽此逢行李稽留三日雨
天教我軰得從容
[015-20a]
   驛中阻雨
浸淫秋雨阻桐川無術那䏻𥙷漏天傳舍終宵不成寐
點灯重讀舊詩萹
   文籍遭水
文書随我下瞿唐准擬家添萬卷蔵水厄那知在平地
從今既済要須防
   九月一日自道場山如臨安周徳載夏廷茂自
   菁村乘舟来訪既別寄以小詩
二十年前舊友生扁州来訪見交情相看容鬂俱非昔
記得炉亭笑語声
   待對仙林九日登佛閣時寄家道場山思丢年
[015-20b]
   㳺卧龍山遂用舊韻
浮家東下路間関地近家鄊尚未還風雨滿城欣巳過
星霜入鬂早宜閑去年嘉客同吹㡌今日仙林獨侍班
徧挿茱茰憶兄弟更添北望道埸山
梅溪先生後集卷第十五
[015-21a]
[015-1a]
梅溪先生文集卷第十五
  䇿問
問六經皆經聖人之手其大法尤著於始終之際樂亡
於秦禮廢於漢姑勿論焉可也詩書昜春秋首未具存
其可以不知耶詩三百文王之詩非不多也何以首於
関雎頌有三莫先於商莫後於魯也何以終於商頌三
皇五帝皆聖人也非無言道之書何以獨取於堯而以
之首五覇皆賢君也非無命誓之文何以獨取於秦而
以之終三昜所始義各不同周昜何以先乹而異乎連
山歸藏之法六十四卦法相受也何以不終於旣濟而
終於未濟之時春秋之作在平王世也不始於孝恵二
[015-1b]
公而始於隱豈果以其遜國之賢乎二百四十二載皆
編四時以成年也而終於哀十四之春豈果在扵木絶
火王乎論語者六藝之唯襟也始於學而終於堯曰其
義安在孟子七篇擬聖而作者也始於梁恵終於盡心
又豈無說耶夫紬金匱石書之書者良史之才也終於
獲麟猶有其㫖作凌烟畫像之賛者文士之筆也始於
河間亦有所法况六經之嚴而語孟之奥乎碩與諸君
究其所以然勿云議論安敢到而畧之也
問自古帝王所以敦厚風俗者必以儉徳為本而毎以
身率之禹惡衣服以率夏文王卑服以率周文帝身衣
弋綈以率漢是三君皆古之大聖賢均以儉徳先天下
[015-2a]
為風俗者也禹尚儉而天下以儉應之故夏之世其所
尚者皆忠質文王尚儉而天下以儉應之故當時在位
者皆有羔羊之徳焉至於文帝尚儉不下禹文王而天
下應之者或如如夏周之世故賈誼陳政事之書謂帝
身衣皂綈而富民墻屋𬒳文繡豈漢民習秦人奢侈餘
俗而未昜遽革耶不然何上以敦朴示之而下不以敦
朴應之也我 國家自祖宗以来世以恭儉化下肆我
仁宗皇帝在位四十二年而儉徳猶著御寢衾禂至以
黄綈為之常服止用縑繒雖累經澣灌而不昜然當時
民間猶有以金為飾者於是詔自中宫以下母得衣銷
金貼金等服臣庻犯者一切置於法由是天下化之而
[015-2b]
皇祐嘉祐之間風俗淳羙連于三代之上矣 主上皇
帝藴仁儉之資清中興之業尤謹厥徳惟懐永圗可謂
同符 仁祖並羙禹文者也邇者近臣獻言謂州縣尚
用金翠爲衣服首飾貴賤之分混然無别請加禁止聖
訓丁寜命有司以前後詔條申明之徳至渥也議者尚
慮逺方富民狃於循習未能遽革射利之徒興造販鬻
而不知畏又慮州縣奉行之吏不能遵守教條或暫禁
輙而縦之無以仰副吾君敦朴之化必𣣔令行而禁止
如 仁祖之世不使年少書生得以獻太息之書如之
何則可
問才難乆矣堯舜之時野無遺賢所與治天下者止於
[015-3a]
五臣周家濟濟多士而用一婦人以足十亂之數不其
然乎之歎冝其發於吾夫子也自兹以降治不逮古而
人才愈難必責以五臣十亂之儔則千古爲無人就其
時而求之冝莫盛於武宣之際班孟堅嘗枚舉其人而
賛之以侈一時之盛武帝自公孫丞相至金日暉凢二
十有七人宣帝自簫太傅至張敞凢二十有四人亦可
謂盛矣然攷固之言猶有可疑者焉其稱武帝人才也
則曰漢之得人於茲為盛是以興造功業制度遺文後
世莫及至稱宣帝人才也則曰皆有功迹見述於世參
其名臣亦其次也固盖以宣帝二十四人可為武帝名
臣之次耳今即其人而攷之宣帝之相則有如有聲之
[015-3b]
丙魏固非公孫洪石慶輩之所可及其将則有忠武如
趙營平又非衞霍輩之所可及廷尉則有如于定國治
民則有如龔黄又非趙禹張湯酷吏比也校其人才若
逺過之而固乃以彼為莫及此為次之何耶夫所謂人
才者必其勲業名節之有大過人也彼阿世如公孫酷
虐如張湯搉利如桑弘羊皆治世之罪人也而以此為
得人又何耶有是君斯有是臣武帝君徳不逮孝宣逺
甚固嘗譏武帝改文景恭儉羙宣帝侔徳商周其於人
才當亦如之今乃復優彼而劣此又何戾耶固生東都
之𥘉去武宣之世為未逺且親為國史必知其人才之
始未意其品藻之必當也况是賛尤膾炙人口而見録
[015-4a]
於選今乃可疑如此其必有說以辯之
問爾雅者所以通詁訓之指歸叙詩人之興詠釋古今
之異言通方俗之殊語多識鳥獸草木之名可以愽物
而不惑兹其所以為百代指南歟舊說皆言周公所制
又言史佚教其子以爾雅又言孔子教魯哀公學爾雅
晋郭璞亦言興於中古盖指周也是則爾雅之出逺矣
今閱其書而攷之則非周公之制甚明小雅稱張仲孝
友盖宣王時人也而釋訓篇則有張仲孝友之釋衞淇
澳之詩曰如切如瑳如琢如磨盖羙武公也而釋訓則
有過學自修之釋式㣲之詩為黎侯作也而有㣲乎㣲
之釋猗嗟名兮刺魯荘公詩也而有上為名之釋其釋
[015-4b]
詁釋言釋訓諸篇大柢皆訓釋詩書之辭悉出周公之
後而云周公所制非矣又釋嵗名則曰周曰年釋祭名
則曰周曰釋周公豈自稱其國號以别夏啇耶又於釋
地篇叙十藪之名舉魯晋秦宋楚呉越齊燕凢九國継
之曰周有焦護是數國在周公時固未有封者周公又
豈自卑宗周以配列國耶以此知爾雅断非周公作也
漢人嘗有以是問楊子雲者矣子雲以為孔子門人㳺
夏之徒所記以觧釋六藝者也是亦意云爾亦何以驗
其出孔氏徒也或云爾雅實周公所制而張仲孝友之
類乃後人所足猶春秋絶筆之後弟子續之至孔丘卒
之類其說又如何碩與諸君辯之
[015-5a]
問有創業之君有守成之君有中興之君三者之時不
同而應之者亦異音房元齡嘗以創業為難魏鄭公嘗
以守成而不昜元次山之頌中興也又以宗廟再安為
事之至難然則三者皆未可以難易断也請借漢以論
之髙帝創業者也而不足於文使生文帝時未必能興
聖賢之治文帝守成者也而不足於武使生髙帝時未
必能建艱難之業宣帝中興者也然英雄不及髙祖仁
厚不如文帝使生二帝時其武功文徳亦必有所不如
者西京三君盖亦各以所長而生遇乎時以成其名者
歟至於光武雖號中興之君而功兼創業治兼守成意
者其文武两全功徳兼備者也然馬伏波對隗囂之問
[015-5b]
乃謂光武不如髙帝我 神宗稱漢唐之治亦及文宣
而不及光武夫創業守成中興皆難者也而兼之者為
尤難西京三君各䖏其一而擅其名光武兼三者之長
而稱之者或以為不如或有所不及何耶共惟 主上
以神聖之資濟艱危之運徳邁周宣而俯比光武兼三
者之至難而取之以至兼賢於古人逺矣諸生幸生聖
時目擊盛事願攷三者之難易與漢四君之優劣以發
明我 主上之鴻勲盛徳
問昔夫子繋易謂何以聚民曰財對子貢問政以足食
為三者之首財用者誠有國之急務尤急於艱難多事
之秋也 國家前日無事用度失節常賦之入猶不足
[015-6a]
以支歲費一旦加之以師旅錢榖之問遂至於廟堂調
發既繁經費百出官田鬻矣度牒行矣坊名借矣下富
民獻助之令殫州郡公庫之噐矣而獨不及民仰見聖
徳之至渥也然議者謂財非天雨而鬼輸之未有不取
諸民者雖賦歛不明出於朝廷而科率毎潜行於郡縣
勤恤之詔非不丁寕有司迫於辦事所不暇顧况今日
虜情叵測和與戰猶未决也和則有嵗幣而坐困吾財
戰則興師百萬千里餽糧有不可勝計之費将取之官
耶而公帑竭矣将耶之民耶財盡民怨何以爲國古者
兵未嘗不用而財未嘗不給耶抑不知生之以何術理
之以何人耶伊𣣔上不乏用而下不及民其必有說
[015-6b]
問少康祀夏配天不失舊物議者以爲優於漢髙帝孝
宣信威北夷功光祖宗班固以爲侔徳商宗周宣光武
身濟大業中興漢室馬援以爲不如髙帝太宗除亂致
治功徳兼隆史氏謂比迹湯武庻幾成康其言之常否
果如何 主上興衰撥亂紹復大業方之前代何如主
也碩併陳之
問戰國之軻况西京之雄隋之通唐之愈皆著書立言
羽翼聖道世以大儒稱之議者不以爲過然五君子者
果孔氏之徒歟心無異傳道無二致固冝迭相推尊無
或操戈相伐可也今攷其書乃或不然况非特不尊軻
也且列於十二子而非之雄非特不尊况也且有同門
[015-7a]
異户之斥通雖以雄爲振古竒人而不許其道愈推尊
孟氏醇疵况䧺至河汾則無一言之及然愈嘗自比孟
軻矣後世亦不能無異同之論夫道之所在人所共尊
道不在焉人所同抑今尊之則命世大才仰之則諸子
也尊之則軻雄之間抑之則異户也尊之則聖人之徒
抑之則張衡數術之伍也尊之則聖人之脩抑之則沒
而不說尊之則㤗山北斗抑之則木強人也尊之抑之
者其公心歟其私意歟豈好巳同者有相黨之心故私
有以尊之歟好巳勝者有相䡖之意故妄有以抑之歟
尊之者是則抑之者坐蔽善之罪矣抑之者是則尊之
者䧟虚羙之失矣二者必居一於此也碩考其實而詳
[015-7b]
辯之
問十八章之經夫子爲弟子曽參作也參以孝名世爲
孔門賢弟子雖曰禀自然之至性盖亦出於侍坐之際
開宗明義之力焉然參之言行俻見於語孟諸書不知
其終身之大節能不負聖人之教而脗合於是經者果
何語也夫子嘗自謂行在孝經使曽子果能盡是經之
言也則行與夫子同矣然參雖賢未可以擬聖人是於
經必有所未盡而行事不能無少戾也夫孝於徳爲至
於行爲大參既以孝稱冝無媿於淵騫之列矣乃反不
預四科何耶諸君自兒時巳能誦十八章之語其於岀
孝入弟之際必不叛是經敢問曽子之孝其有得於經
[015-8a]
者何語其未盡於經者何事與其不與於四科者果何
謂也
問君子讀書稽古豈徒對聖賢而巳哉必曰古人可作
吾誰與歸心有所慕則将學其爲人而以其身比之也
歴觀古人自比於前脩者多矣亦各不同有以不如巳
者自比有以勝已者自比自比以不如巳也能自謙矣
而有志者卑之自比以勝已也能自強矣而好謙者妄
之孔子賢於堯舜而竊比老彭有以見聖人謙徳之至
也人比曽西以管仲則艴然不恱謙何在焉孟子乃以
是取之何耶至諸葛武侯自比管樂或羙其徳之謙或
陋其志之卑亮果謙乎卑乎君子必有以䖏之也揚雄
[015-8b]
韓愈自比孟子雄愈非軻敵而以軻自期有以見君子
自強之志也崔浩自比張子房志亦可嘉矣議者乃不
許之何耶至杜子羙以詩人竊比稷契人或賞其忠或
指其妄甫果忠乎妄乎君子必有以處之也諸君潜心
古人之際其必有以自况将比於不如已者歟則懼其
志之卑非自強之道将自比於勝巳者歟則懼其言之
妄爲謙徳之累必𣣔自謙而不失之卑自強而不失之
妄如之何而可碩商榷古人之外且各言其志
問古之人皆有師自聖人至于士一也雖師未必賢於
弟子弟子未必盡如師固可因流䆒源見形知範矣惟
孔子之於老𣆀左丘明之於孔子公羊髙榖梁赤之於
[015-9a]
子夏房杜王魏之於王通世皆以爲師弟子也或謂其
不然學者未免乎疑焉謂孔子不師老𣆀也固嘗適周
而問禮矣果惟𣆀是師則彼槌提仁義絶㓕禮學夫子
乃爲禮樂仁義之主何耶謂丘明不師孔子也固嘗見
稱於魯語與聖人同好惡矣果惟孔是師則子不語怪
而丘明乃失之誣且傳經多不合於聖人之㫖何耶謂
公榖不師子夏也則先儒應劭軰固嘗有是語矣謂果
出其門則春秋之成商不能賛一辭二子乃各以經名
家何耶謂房杜王魏不師王通也則通著之中說固嘗
弟子之矣謂果出其門則數子俱顯於唐反無一語以
称師抑又何耶以爲果師果弟子則其學必不相戾而
[015-9b]
其心必不相忘也以爲非師非弟子則載諸古人之書
傳諸學者之口豈盡妄耶諸君尚論古人之日乆矣師
自柱下而至河汾弟子自将聖而至正觀諸子必能熟
究其源流而素知其然否也幸即其道攷其時推前人
之議論以其實告
問韓愈栁宗元俱以文鳴于唐世目曰韓栁二人更相
推遜雖議者亦莫得而雌雄之然其好惡議論之際顧
多不同者韓排釋氏甚嚴其送浮屠序責子厚不以聖
人之道告之栁謂釋氏之說與易論語合且譏退之知
石而不知韞玉韓謂世無孔子則巳不在弟子列作師
說以號召後學栁則以好爲人師爲患有師友箴有荅
[015-10a]
韋嚴二書且有雪白之喻又有母以韓責我之說韓著
獲麟觧以麟爲聖人之祥賀白龜表以龜爲獲蔡之驗
栁則作正符詆談符瑞者爲淫巫瞽史韓碑淮西歸功
裴度而不及李愬栁於裴李則各有雅章韓以作史有
人禍天刑之可畏栁則移書以辯之韓以人禍元氣爲
天所罰栁則著論以非之其指意不同多此類者且退
之名在子厚先友記中盖其父兄行且年又長栁冝以
兄事之可也然韓毎及栁則字而稱之栁語及韓則斥
而名之爾抑又何耶今二文並行於世學者之所取法
真文章宗匠也然讀其文切疑二人陽若更譽而隂相
矛盾者不可以不辯夫韓栁邪正士君子固能言之至
[015-10b]
於議論則未可因人而䡖重碩與諸君辯其當否
問五常之道莫大於仁以夫子之聖猶曰豈敢故於許
與之際尤謹焉古之逸民非不多也獨許夷齊爲得仁
大臣如伊吕之徒𥘉無一言之賛也獨稱商有三仁門
弟子之中如仲由冉求公西赤者皆所不許而獨許顔
冉諸侯之大夫如令尹子文陳文子皆所不許而獨許
一管仲此八人者雖窮逹死生去就之迹不同而聖人
許之以仁𥘉無異辭後世有大儒王通者鳴道河汾間
與弟子難疑荅問動以洙泗爲法中說十篇猶孔氏論
語也其以仁許前賢及髙弟者亦八人焉曰東平王蒼
仁人也曰羊祜陸遜仁人也曰荀氏有二仁曰仁哉樂
[015-11a]
毅許董常以顔氏之流盖以其三月不違仁也稱薛收
仁而不佞盖許其爲冉雍也夫子所稱八人者後世以
聖人之言莫得而議之通所稱八人者或未之信然自
蒼至收七子皆顯事在信史可考而知董常早世其言
論粗見於中說亦可以想見其爲人也是果可當仁者
之名否乎通之許與其亦有得有失乎孰可以方夷齊
孰可以比三仁孰無媿於顔冉之徳孰能爲管仲之功
碩併陳之以佐文中之垂教
問太史公作史記采古今名臣賢士列而傳者凢七十
焉其共列之人必臭味之同者如管仲晏子以佐主之
迹同孫武呉起以論兵之術同樗里甘茂以智略同范
[015-11b]
睢蔡澤以其談辯同仲尼弟子學術同也屈原賈生風
騷同也萬石張叔謹厚同也凢傳而同之者必其類之
相近焉然亦有不冝同而同者使學者不能無惑其爲
老子傳也與荘周同冝矣而乃列申不害韓非於其中
申韓之術至殘忍慘酷也其可與深於道徳者同耶其
爲孟子傳也與荀卿同冝矣而乃列鄒衍淳干髠于其
間以衍之迃誕髠之滑稽正儒者之罪人也其可與主
盟仁義者同耶謂遷不精於選擇則彼之同者何是謂
遷不妄於條例則此之同者何乖豈偶得於彼而有失
於此耶抑識見不明曽珷玞羙玉之不辯耶不然其不
同而同之必有深意乎其間不可不熟究而詳辯也
[015-12a]
問君子之學必先正其心術而不惑於異端邪說然後
聖人之道斯可得而入焉茍惟心術不正而異端邪說
從而䧟溺之望其入聖人之道猶航断港絶潢而𣣔求
至海不亦難乎昔吾夫子旣沒而楊朱墨翟者竊仁義
之一偏而唱爲我兼愛之說以亂天下幸而有孟子者
出辝而闢之楊墨之害息而人心復帰於正孟子沒有
申韓刑名之學黄老虚無之說簧皷于世其爲害又甚
於楊墨而世之儒者徃徃堕於其間而不悟以賈誼之
美才猶明申韓司馬遷之愽學猶尚黄老况其下者乎
當時不惑其說毅然而麾之者一楊䧺氏而已自漢室
之東而西方之教流入於中國時君世主尊尚其說遂
[015-12b]
與孔老並立而王公卿士庻䧟溺滋甚王通隋大儒也
猶称其爲聖人白居易唐賢人也猶酷嗜之晚節用其
教以理性况衆人乎當時不惑其說毅然而力排者一
韓愈氏而已夫異端邪說之移人也愚者信之可也而
智者惑之何耶不肖者信之可也而賢者惑之何耶里
巷之人信之可也而縉紳士大夫惑之何耶豈異端之
學亦有以過人而其道誠可與堯舜周孔抗衡於世耶
豈賈誼司馬遷王通白居易之徒明之尚之尊之者是
而孟子楊䧺韓愈闢之麾之排之者非耶夫以其說爲
真可信也則與吾堯舜周孔之道大不相似以其說爲
妄也則世之屈已以尊崇之者又皆吾儒之傑然者焉
[015-13a]
孟楊韓三君子不世出無有與之辯者碩與諸君論之
問封建尚矣自五帝三王莫能去矣後世人君易之以
郡縣則其國亦從而治亦或因之而亂此皆立國之先
務學者不可不察也唐虞列公侯伯子男爲五等相制
天子千里諸侯百里而降不及五十里者爲附庸周興
封國八百同姓居五十三焉此封建所由興也秦鍳衰
周之弊罷侯置守列天下爲三十六郡後世因之不改
復増其數此郡縣所由興然以周秦漢唐論之則其國
之或強或弱其祚之或短或長皆関乎封建之與郡縣
此又不可不辯矣謂封建無益於國耶則周何爲因之
而強秦何爲罷之而亡乎謂封建有益扵國耶則漢何
[015-13b]
 爲而有七國之變唐何爲而有諸鎮之乱乎𣣔使罷侯
 置守而無嬴秦之危封建侯藩而無漢唐之乱果何術
 而可碩詳以告将䟽其說以獻于 上
 問夫樂之作尚矣先王以是正朝廷羙風俗格神物和
 上下有其舉之莫敢廢也故黄帝之樂曰咸池顓帝之
 樂曰六莖帝嚳之樂曰六英堯曰大章舜曰大韶禹曰
 大夏湯護而武武此歴代之樂所由作也而其大備莫
 盛扵成周故周禮大司徒以六樂防萬民之情則又有
 所謂大師小師磬師舞師笙師鍾師者大師樂以六律
 六同大合樂時則有奏黄鍾太簇姑洗㽔賔夷則無射
 者太師掌律同以合隂陽時則有播八音扵金石絲竹
[015-14a]
匏土革木者是古作樂者必有其官奏之必有其所制
之必有其器豈非樂有自然之數而數之所舉又有自
然之義乎後世去古旣逺樂制始無一定之論而名數
音律刑噐亦莫之考矣學者審古今灼知先王所以作
樂之意者敢問咸池六莖六英韶護夏武之名所取者
何義周大司徒與大師小師磬師舞師笙師鍾師所掌
者何噐黄鍾太簇姑洗㽔賔夷則無射所奏者何所金
石絲竹匏土革木所應者何事與夫後代因革損益孰
得孰失幸明言之
問孟堅序六藝為九種列小學一家於其中則知字學
之有益於斯文也尚矣古者八嵗入小學學書藝之事
[015-14b]
故周官保氏掌養國子教之六書漢簫何亦著其法於
律令太史試學童而禄其課㝡者唐選舉之法有四而
楷法遒羙居其一焉夫書雖一技然教於周試於漢選
舉於唐叅六經論語孝經而九之學者其可忽耶爰自
科斗書廢篆隷迭興漢晋以来乃有草楷真行雜體之
書去朴歸華舒牋點翰以相誇尚者不知其幾也唐太
宗歴評晋人之書而以王逸少爲盡善盡羙先翰林蘇
公嘗評唐人之書謂極於顔真卿又論近代之書以蔡
君謨爲第一議者謂顔書本出於王而蔡乃法顔而變
者然三人者各名家當代而咸造其極使其同時而並
駕未知其孰後而孰先諸君稽古之暇㳺心翰墨乆矣
[015-15a]
其於晋唐宋三子将誰取法耶抑所好不同捨二三子
而他有所尚耶又豈得於心畫之妙而不蹈前人之陳
迹耶碩評古人優劣之外且自論平日之所以張吾軍
者果出於自得乎抑亦何所法也幸詳以告
梅溪先生文集卷第十五
[015-15b]
[015-15b]